逆流1982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刀削面加蛋
两人寒暄了几句后,就一起上了车。
关上车门,段云顿时感觉到车厢中温暖。
这还是段云重生到这个年代后,第一次乘坐轿车。
这让段云不由的有些感慨。
重生不到半年,段云的交通工具终于从两个轮子进化到三个轮子,现如今终于坐上了四个轮子的轿车
第二百九十六章 公款吃喝
段云来到大兴第一汽车厂后,就直接被安排到了厂里的招待所里。
大兴汽车厂的招待所环境非常的好,就在工厂幼儿园的旁边,周围种植者一排杨树,此时落叶纷飞,一片萧索而唯美的景象。
段云所在的房间是个标准的套件,布置的很简单,一个写字台,旁边是一张单人床,床对面的柜子上放着一台黑白电视机,墙角处是一个风扇,暖气烧的很热乎,这和外边有些冷冽的天气形成了明显的对比。
王总工将段云安置好后,和段云聊了两句后,就转身离开了。
到了中午的时候,段云被请到了招待所的餐厅中,进入一间包间后,见到围坐在餐桌前包括王总工在内的厂里主要领导。
“小段,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我们厂的厂长李修李厂长”看到段云进入包间后,王总第一时间站起来微笑着给段云介绍道。
“李厂长您好!”段云闻言也立刻笑吟吟的上前和这位李厂长握了握手。
汽车厂这次对段云的到来的还是相当重视的,这次接风宴厂委领导基本上悉数到全,而且宴席的规格也很高,饭菜相当丰盛,饭桌中间还摆着两瓶茅台,段云甚至还看到了海参,鱿鱼这样的海鲜,摆盘也相当的精美,明显能看出厨师精湛的刀工。
如此高规格的宴席让段云有些咂舌,以他之前在凤临阁吃饭的经历看,这么一桌子酒宴,没有两三百块钱根本下不来!
要知道,这个年代公款吃喝的事情还是很少见的。
八十年代前,所有工作人员的出差下乡吃饭,除了住宿费按标准,凭介绍信去革委会报销以外,吃饭问题自己解决,到老百姓家里吃饭的,要开钱给老百姓。
各尽所能,每位工作人员除了工资以外,没有任何的补助收入,你就是当局长,你外出吃饭也找不到报销的地方,谁想占公家便宜,除非你想蹲牛棚。
而八十年代以后,开始有出差补助费了,也慢慢有奖金激励制度了,各单位也有独立财政了,有小金库的,这时候,才慢慢有人利用职权开发票报销吃喝。
如今大兴汽车厂效益确实是不错的,能摆出这么高级的宴席,可见这个单位小金库应该是很充盈的。
其实段云不知道的是,汽车厂的这些厂领导平时也是不敢这么公款吃喝的,招待外厂的客人也是标准的四菜一汤,毕竟如果被工人举报的话,那可是会丢官坐牢的。
只不过这次情况不一样的是,这次新设备安装德国厂家还排了一名本国的工程师过来协助安装。
国内人员的招待规格是有严格的限制的,但对于外国友人,招待费方面则完全没有一个规定的上限,即便是招待费用严重超支,只需要安到这些外国人的头上,上面相关部门也没法管,而这些厂领导也正是钻了这样一个空子,将公款吃喝的档次一下子提高了好几个等级。
另外汽车厂的这些领导也得知了段云的一些底细,知道他现在是红星齿轮厂最年轻的工程师副科长,升迁速度如火箭一般,是厂里有名的能人,最为重要的是,段云现在还是市局唯一合格的英语口语翻译,是瑞局长眼中的红人,所以这次的接风宴摆的相当有档次,其实主要还是为了讨好段云。
段云挨个和这些厂领导介绍认识后,一屁股坐了下来,开始和这些厂领导闲聊起来。
以段云的情商和口才应付这种场合还是比较轻松的,很快宴席上就觥筹交错,气氛变的热烈起来。
汽车厂的这些领导想和段云搞好关系,段云其实也同样想和这些厂领导建立良好的私交,毕竟将来自己有可能也会用到这些人的。
酒宴一直持续到快三点的时候才结束。
从包间离开的时候,段云是和满脸醉意的厂长李修勾肩搭背的走出来的
晚上,段云并没有回家,在他之前在接到要来汽车厂的通知后,就用一下午时间安顿好了作坊和家里的事情,另外也让程清妍帮他到学校请了假,毕竟安装工作一旦开始,会变的非常忙碌,加班加点很频繁,回家的路有点远,所以这段时间段云只能住在汽车厂的招待所中
两天后,设备安装便在德国工程师的指导下,轰轰烈烈地展开。
段云作为与德国工程师的总联络人,协助汽车厂的王总工,开始具体安装工程。
按照之前和汽车厂领导之间的商议,段云除了负责当翻译联络人,同时也要协助王总工处理一些工厂上问题。
在他负责的范围内,他要求所有的工作完成一批,验收一批,合格一批,所有工序都有记录,都有负责人,都有责任人。
每天早上,段云与德国工程师商议工程安排,每天晚上他亲自检查一天工程进度,他记忆极好,最小的工作安排也不会放过,检查进度,检查质量,督促整改,登记在案。第二天早上根据进度继续与德国工程师商议工程安排。
段云是不得不这么认真,他深知这次进口设备安装的重要性,
工地上上下下,加班都是家常便饭,管理人员更是没有不加班的日子。
在设备安装的期间,段云和德国的两个工程师相处的也很不错。
这次来的工程师名叫贝恩,是个留着络腮胡子的五十多岁的肥胖老头。
传说中德国人刻板、固执、严谨、精确、保守的,段云之前对此还有些不以为然,但这次从本恩身上,段云确确实实的从这个德国老头身上看到了这种本质。
有些习惯和观念是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能养成的,贝恩的工作思维和方式明显和国人有很大的区别。
和国企大部分职工吃大锅饭混日子的精神状态相反的是,贝恩把上班看的很有使命感,工作态度绝对是认真投入的。
这期间有几件小事让段云印象深刻。
国内工人给设备拧螺丝一般就是拧紧完事,而贝恩则要求工人使用公斤板子,严格按照安装标准,每个螺丝都不能超过扭矩值百分之十的范围,眼见有些工人不安规定严格执行,他就会要求工人将螺丝全部拆下,在他的监督下一个个重新安装。
另外在设备焊接上,贝恩要求焊条必须加热后使用,期间有个工人使用了库房中暖气漏水受潮的焊条焊接工件,被贝恩发现后,一怒之下要求他们将整台机器焊接的地方用砂轮机磨平后,重新用合格的焊条焊接,丝毫不考虑紧张的工期,对质量的要求甚至已经到了偏执的程度!
到了这一刻,段云算是彻底明白了,为何德国这条用了几十年的汽车生产线设备会保养的如此之好了
第二百九十七章 贝恩
段云天天加班,每天的睡眠时间从个小时骤减到了六个小时,半个月过后,整个人看起来瘦了一圈,嘴角起了一串燎泡,这让汽车厂的那几个领导看见后,也不禁心生敬佩。
其实段云是真的不怕加班的,他前世的时候就经常在研究所加班,况且现在他这副身边比前世要强的多,哪怕一天只是睡不到六个小时,依旧双眼贼亮,精神非常的充沛。
这次的装备安装任务对段云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他心里清楚,这次新设备引进上瑞阳是押注了自己的政治前途的,一旦失败,最先被问责的人就是他,就算他在京城有后台,但浪费了这么多的国家外汇却换来一堆废铁,也将是他人生的一个污点,日后再想为大兴引进其他外国设备将会变的相当困难!
同样的,瑞阳一旦失势,段云这个靠山就算没了,而且搞不好他还会迁怒到自己的身上,这是段云无法接受的。
也正是因为感觉到压力很大,所以段云才会越发努力工作,力求将这个工程做到完美。
眼见段云如此敬业,就连德国工程师贝恩都开始佩服了,相比国营厂那些职工混日子的懈怠,段云的表现则截然相反,他对工作的狂热程度,简直令贝恩感觉不可思议。
贝恩这老头性格比较古板,最开始的时候,他和段云日常只谈工作上的事情,平时下班后,也只是一个人呆在招待所的房间里喝红酒听音乐,基本不出来散步。
段云最初的时候,以为这老外性格比较孤僻,所以也没当回事。
不过两人相处了一段时间后,贝恩渐渐对段云开始另眼相看起来。
作为一个在德国汽车厂工作超过三十年的老工程师,他在设备技术上的造诣是毋庸置疑的,在他看来,中国的工业非常不发达,无论是资金,人才,技术和设备,甚至还不如德国五十年代的水平,尽管当时的德国刚刚从二战的废墟中缓过气来,国家还处在一个重新崛起的阶段,但却依旧比现在的中国发达一些。
最为重要的是,那个时候德国高端科技人才被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掠夺,但国内依旧有大量技术人员和娴熟的工人,而正是靠着这些人才家底以及美国的输血,西德才迅速重新崛起,成为了世界制造强国。
在贝恩看来,汽车厂的这些工人工作态度太过敷衍,没有追求精益求精的工匠态度,很多时候就是在混日子,根本就不是合格的工人,
而他们厂的里技术人员包括程总工在内,缺乏眼界和创造力,日常工作中应变能力也差,这种水平还能当上工程师,这在德国是不可想象的。
由于厂家这边赶工期,在组装过程中经常使用一些比较敷衍的安装方式,而贝恩这里则咬住安装标准程序不放松,并且多次要求不合格的地方进行大规模返工,这让双方的关系一度有些紧张。
好在段云从中巧妙的翻译,故意将违规的后果说的非常严重,这才勉强压下了一些工人和领导对于频繁返工的愤怒。
虽然贝恩对厂里领导印象不佳,但段云在这次组装工作中的表现则让贝恩惊讶,最初的时候,贝恩只当段云是个传话的翻译而已,并没有把他当回事,可接下来随着两人交流越来越多,他发现段云在机械技术方面的水平竟然远远高出这个厂子的总工,贝恩和段云交流技术方面的话题毫无障碍,甚至贝恩在谈及到一些当前世界的现今技术设备的时候,段云不仅能说说出这些设备的设计原理,而且还能指出这些先进机器存在的不足以及未来发展的前景。
段云其实无意炫耀他在前世大学课本中学到的这些机械知识,但感觉这贝恩似乎对国内工人总是带着几分优越感,所以这才开始展露出自己一部分雄厚的技术功底来。
段云在技术上的博学和见识让贝恩感觉有些不可思议,自己的那点机械方面的知识似乎在段云这里不值一提,他懂得段云都懂,他不懂的方面段云同样能说出了一二三四来,以至于最开始贝恩和段云的谈话从炫耀变成了交流,到最后则完全变成了对段云的讨教!
同时贝恩看想段云的眼神中,也越发透出了几分敬服。
半个月下来,贝恩从段云这里学到了很多他之前从未听说过的一些机械方面的知识,而段云也同样收益匪浅,他从贝恩那里也学到了一些德国工厂对质量的管理手段,这对段云自己日后成立私企办厂,也都是很用处的。
随着两人关系越来越好,贝恩现在日常工作基本上已经不找王总工了,而是直接和段云进行商议,随后都有直接安排工人进行组装。
不过段云还是精于人情世故的,哪怕王总工已经沦为配角,厂里的工人现在也都习惯段云安排工作,考虑到王总工的自尊心,段云还是会经常找他商量工程方面的事情,表现的非常谦逊,在厂里的工人面前,也都给足了王总工的面子,所以两人的关系一直都保持的很不错。
一天晚上,段云刚回到招待所的套房,就听到外边传来了敲门声。
段云开门一看,发现来人居然上贝恩。
来这个招待所半个月了,段云晚上基本就没看到这个老头出门散步过,两人的房间是隔着一个过道的,以段云的观察,这老头下班回房间后,基本上在第二天上班之前,就不会在出现了。
贝恩找段云其实就想请他吃饭,段云见状也没推脱,于是就跟着他来到对面的套房中。
进入贝恩的房间后,段云顿时被里面的布置惊呆了。
贝恩的房间比起段云房间简直堪称豪华,一张宽大松软的床铺,旁边放着一个造型古典的留声机,墙壁上挂着一副仿制的世界名画,而在中间的餐桌上,则放着一瓶红酒和两盘子冒着热气的牛排!
第二百九十八章 特供
段云实在有些想不通这红酒牛排是从什么地方搞到的,后世的话,算不上什么奢侈的菜肴,但在如今这个年头,想买到这样的牛排红酒,则是非常困难的。
不过红酒这些东西倒也不是买不到,而是需要一些特殊的途径。
新中国从五十年代中期开始,第一家友谊商店在北京的东华门大街开业。
所卖商品包括像好时巧克力、万宝路香烟、瑞士手表等在国内市场上尚未出现的进口货,还有茅台酒、丝绸等国内名贵商品。
此外,像彩电、电冰箱等紧缺商品,友谊商店里也可以找得到。
那时的友谊商店只对外籍人士开放,而普通百姓只能在门口驻足张望。
其实,友谊商店是新中国成立后,物资供应短缺时代的特殊产物。
上世纪50年代,苏联就有了专为特权阶层和外国人服务的“小白桦商店”。在一切向“苏联老大哥”看齐的年代,新中国也把这种“n制度”学了回来。
从1951年起,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几个大城市中就陆续出现了一些高级国营消费品店。这些商店中的一部分,后来发展成了友谊商店,作为与外国来宾共建友谊的象征。
计划经济时代,国家对外汇收支实行“统收统支”的指令性管理。老百姓是没有机会接触到外汇的,因此也就不会去友谊商店购物了。
直到197年12月,nn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国策,使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来访的外国人、归国华侨和港澳台人士日益增多,友谊商店的数量也相应增加。
段云上次出国的回来的时候,也曾经用发给他的外汇券买到了一些小礼品带了回来。
大兴市也有一家友谊商店,距离市政府不远,从那里可以买到很多进口商品,而这里红酒等东西,估计就是就应该是从友谊商店那里买来的。
不过段云也没询问贝恩这些东西的由来,既然贝恩请客,段云也没客气,一屁股坐在了桌子的对面。
贝恩虽然工作的时候比较古板,但生活上却是个很讲究品质情调的人。
取下留声机磁头上的防尘罩,换上一张唱片,接上电源放下磁头后,那台老式的留声机顿时传出了蓝色多瑙河的悠扬曲调。
下一刻,贝恩打开红酒,倒入两个高脚杯中,举起其中一杯对段云微笑着用英语说道:“干杯,我的中国朋友!”
“客气。”段云见状,也拿起酒杯和贝恩碰了一下,随即浅尝了一口。
这种进口红酒味道并不算可口,甚至有些酸涩,只是酒水入喉后,会感觉到一股浓郁的果香味,和段云前世喝过的勾兑过的红酒完全不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