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大魏宫廷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贱宗首席弟子
她只是有些遗憾,遗憾先王赵偲过世太早,未能有机会享受这天伦之乐。
当然,在高兴之余,沈太后亦不忘提醒秦少君赢璎以及赵雀,毕竟这几个儿媳中,就只有这二女还未生诞。
值得一提的是,沈太后还提及了赵雀的姐姐赵莺,她当然是巴不得赵润有更多的子嗣,反正她是不需要去考虑立嗣之事的。
然而让沈太后万分欣喜的事,在这次小家宴后,素来坐落大方的秦少君嬴璎,扭扭捏捏地私底下跟她说,说是肚子似乎有了动静,喜得沈太后连忙唤来宫内的御医,为秦少君诊断。
一探脉,秦少君居然还真有了,这可真是喜上加喜。
得知此事后,禁卫军将领穆青笑着说道:“「商君」终于要出世了。”
于是乎,就只剩下赵雀始终没有动静,这让赵雀感到莫名的哀伤,甚至开始有点胡乱猜测,以为自己年幼时为了练武,服用了药物导致绝孕,为此慌了神的她,私底下设法与姐姐赵莺联络,确认自己的猜测。
几日后,赵莺念及妹妹赵雀的状况,风风火火赶回大梁,在一番安慰以及保证后,终于使得赵雀不再胡思乱想。
当晚,姐妹俩与赵弘润久违地来了一出一龙二凤,唔,干了个爽。
可能是新年将近的关系,赵莺难得地没有立刻离开,以一副雍容华贵仿佛贵妇人的打扮,在宫内住了几日。
卫骄、吕牧、穆青等宗卫出身的禁卫军将领们,当然清楚这个女人的底细,与称呼其妹妹赵雀相似,恭敬地称呼其为「莺妃」,倒是宫内的宫女们感到十分纳闷,不知这个长得跟狐狸精似的骚魅女子究竟是哪里冒出来的,却也不敢打听,更不敢得罪。
新年过后,魏国迎来了「兴安三年」,正月初一,赵弘润作为国君,亲自前往祖庙告祭先祖,檄文是温崎所写,辞藻华丽,总结下来其实就是一个意思:魏国目前正在蒸蒸日上,祖宗们不必担心。
而同日,礼部尚书杜宥,则领着朝中百官前往城内城外的各处神庙,祈祷当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莫使出现天灾人祸。
而在此之后,礼部就更加忙碌了,因为开春之后,即是「诸国会盟于大梁」的日子,作为这个时代的新霸主,魏国首次号召诸国,自然要办得荣隆,将国家强大的一面展现在诸国使者面前。
可如何展现魏国的强大呢?
礼部诸官员苦思冥想,甚至于,礼部尚书杜宥还将这个问题带到了内朝,让内朝的诸位大臣一同帮着出主意。
但在一番商议之后,礼部尚书杜宥还是不满意,感觉总是差那么一点。
于是,杜宥征求了赵弘润的意见。
没想到,赵弘润在听完之后,随口就给出了一个让杜宥感到极为满意的建议:阅军!
阅军,顾名思义,就是让魏国目前的各个军队,挑选出各自军队内的精锐,前来大梁军事演习,将魏国军队强大的一面,确确实实地展现在诸国使者的面前。——还有比这更能体现魏国强大之处的主意么?
杜宥心满意足地离开了。
他感觉,虽然这位年轻的君王很多时候非常不靠谱,但在关键之处,这位年轻的君主却极为可靠。
身背后有这位雄主在,无论是礼部尚书杜宥还是其余朝中大臣,都感觉倍有底气。
正月下旬,来自韩国的使臣队伍率先抵达魏国王都大梁,这支队伍以上将暴鸢为主使,韩晁、赵卓两位熟悉的礼使作为副使,着实称得上是重量级。
要知道,暴鸢可是韩王然为数不多非常信任的将军,纵使暴鸢在面对魏国的时候打了好几场败仗,但韩王然依旧对他信任百倍,任命暴鸢为邯郸守。『注:邯郸郡北部还是韩国的土地。』
第一个抵达大梁的,居然是韩国的使者,这让赵弘润与朝中诸臣们颇感意外。
要知道,韩国最富饶、交通最方便的乃是邯郸郡,越往北,路况就越差,这也正是唐沮、范应二人花了两个月才从大梁赶到韩国新都蓟城的原因。
而继韩国之后,第二个抵达大梁的,则是卫国的公子瑜。
对此,魏国倒是毫不意外,毕竟卫国跟魏国实在太近,乘船两三日就能往返与大梁与卫国的王都濮阳——哪怕卫公子瑜再晚个十天半月前来,也完全赶得上诸国会盟。
又过三两日,秦国的代表亦抵达了大梁。
有些出乎赵弘润意料的是,在秦国使臣的队伍中,居然有三位嬴姓王族:渭阳君嬴华、阳泉君嬴镹、蓝田君嬴谪。
经过询问赵弘润这才得知,其实这次秦国的重量级代表乃是渭阳君嬴华,秦王囘最信任的亲弟弟,而阳泉君嬴镹主要是负责来与魏国商量「军备交易」之事的,至于蓝田君嬴谪嘛,这个嬴姓纨绔纯粹就是来凑热闹的,顺便看看侄女嬴璎,以及到博浪沙河港属于他的店铺收钱。
从某种角度来说,蓝田君嬴谪跟怡王赵元俼有点像,都是不管事的纨绔子弟,只不过,嬴谪远没有怡王赵元俼的才华,更没有后者交际满天下的能力。
此后又过了一段时间,楚国、齐国、鲁国的使者队伍,亦陆陆续续抵达魏国大梁。
楚国的使臣乃是平舆君熊琥,赵弘润又一位结识十年的老相识。
随着熊拓登基成为楚王,平舆君熊琥亦是水涨船高,如今非但是楚国「三天柱」之一,更取代了熊拓此前的职权,掌控着偌大的楚西。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楚国与巴人之间的交易以及战争,就是平舆君熊琥在主持。
看着平舆君熊琥笑哈哈地抱着外甥赵卫,自称伯伯,赵弘润深刻体会到,何谓天意莫测。
想当年他初次出征时,与熊拓、熊琥二人沙场相见,还一度险些废掉熊琥的双腿甚至将其杀死,谁曾想到,十年之后,两人竟成了亲戚,赵弘润的儿子赵卫,还得喊熊琥一声舅舅。
真是万万没有想到。
相比较楚国的使臣,齐国的使臣倒是让赵弘润感到颇为意外——竟然是齐国上卿高傒!
据赵弘润所知,这个高傒,曾经就是那类自以为齐国天下无敌的蠢货,没想到在这种情况下,这个高傒居然还会参加会盟,而不是惶恐地躲在自家府宅,这让赵弘润不得不刮目相看。
能正视自己愚蠢的人,决不可小觑!
鲁国的使者乃是公子兴与老臣季叔的组合,对此赵弘润也不感觉意外。
此时,就只剩下越国还未派来使臣。
倒也不是越国胆大妄为到无视魏国这个新霸主的号令,据赵弘润所知,越使之所以至今都没能抵达大梁,纯粹就是楚国使坏,故意封锁了大江,害得越国的使者、大将吴起,只能先跋涉前往齐国,在从齐国坐船,沿着梁鲁渠前来魏国。
赵弘润猜测,楚国大概是想报复越国,毕竟楚国攻打越国的战争也不是顺利——并非是打赢或者打输的事,实在是与越国的战争大过于让楚国感到恶心,因为那帮越人都他娘的躲在茂密的林子,抽冷就给楚军的士卒射几支沾了毒的箭矢或者吹箭,以至于许多楚军士卒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或者同伴中毒身亡、全身溃烂。
相比较与齐鲁两国的战争,与越人的战争,最让楚国感到窝火与恶心。
终于,待等到两月末,越国的使者上将吴起,终于抵达了魏国王都大梁。
此时,中原诸国的使臣代表皆已到齐。
三月初五,赵弘润作为魏国的君主,在皇宫的紫宸殿宴请了这些其他国家的使臣们。
说实话,筵席间的气氛并不是那么融洽,毕竟在场的这些其他国家的使臣们,相互之间都有矛盾,毕竟这会儿,韩国与秦国其实还在战争阶段,而楚国与齐、鲁、越三国,也仍在相互对峙着——楚军此前暂时退缩,只是因为粮草不济,而去年秋收之后,楚国征收了许多粮食,因此,楚王熊拓难免又展开了他「吞并齐鲁」的战略。
毕竟齐鲁两国这两块肥肉,楚王熊拓是绝对不舍得放弃,不夸张地说,熊拓给自己制定的目标,就是在有生之年吞并齐鲁两国,然后埋头发展国内,借助鲁国的技术、齐国的财力,通过十年、二十年的励精图治,逐渐追赶上魏国的脚步。
但不管这些使臣们彼此之间如何明褒实贬,只要他们仍在大梁,仍在魏国的土地上,他们倒也不敢做出什么事来,毕竟任何一方的使臣在魏国的土地上出现不测,这将大大损及魏国这个新霸主的颜面,且魏国,也是绝不会善罢甘休的。
因此,诸使臣顶多就是在口舌上占占便宜,讽刺讽刺对方而已,就比如齐国上卿高傒与楚国的平舆君熊琥。
待等到酒席宴的半途,大太监高和来到赵弘润身边,附耳说道:“陛下,城外的各军精锐已准备就绪。”
赵弘润点点头,环视着殿内的诸国使臣。
他相信,待片刻之后,他魏国能定让这些位使臣大感震惊,切身体会到他魏国的强盛!
『……嘿!』





大魏宫廷 第146章:大梁阅军【二合一】
迷迷糊糊地,各国的使者代表们,跟着赵弘润来到了大梁城的西城门城楼上。
此时,赵弘润这才转身对各国的使者说道:“难得今日诸位贵客齐聚一堂,正值我大魏阅军之时,朕有意邀诸位共赏阅军,还望诸位不吝见教,多多提点。”
听闻此言,秦国的渭阳君嬴华、阳泉君赢镹、蓝田君嬴谪,卫国的公子瑜,鲁国的公子兴与老臣季叔,韩国的暴鸢、韩晁、赵卓,齐国的上卿高傒以及管重、鲍叔,楚国的平舆君熊琥,越国的吴起等等,这些各国代表皆不约而同地露出了不可言传只能会意的眼神。
『说什么呼吁中原停止纷争……』
『……说到底还不是为了威慑诸国。』
『呵呵,这一顿饭还没吃完,就已迫不及待了么?』
尽管诸国使者心中各有想法,但脸上却丝毫没有表现出来,一个个摆出一副庆幸、惊喜以及荣幸的神色,连连点头附和着赵弘润的话。
而此时,在禁卫军总统领卫骄的指示下,城墙上徐徐响起阵阵擂鼓声。
随即,从卫骄身后走出一位身穿甲胄的将领,站在城墙旁朝着各国使者自我介绍道:“诸位贵使,某乃是前不久刚刚调至「天策府」的参将翟璜,今日由翟某向诸位大致介绍我大魏的诸路军队,若有不尽人意之处,还望诸位多多指正。”
『天策府?』
『那是什么?』
『奇怪了,这里摆着魏国的兵部尚书,以及禁卫军上将卫骄在,居然由这个小小的参将来介绍军队,这可真是意外……』
诸国使者深深地看了一眼翟璜,一面牢牢将这个男人的模样记在心中,一面在心底思忖着有关于「天策府」的情报。
他们有所预感:这个天策府,多半是比兵部还要厉害的存在。
而就在这些诸国使者暗暗猜测这个天策府时,他们隐隐听到城北传来一阵若有若无的踏步声。
片刻之后,诸国使者终于看清了,原来是有一支大概千人左右的步兵方阵,从北城墙那端出现,徐徐朝着南面迈进。
待这支千人方阵经过城门楼这段城下时,诸国使者们仔细打量,只见衣甲齐全,迈着整齐的步伐,看起来训练有素,着实不凡。
“咳。”
负责介绍的天策府参将翟璜,通过一声轻咳吸引了诸国使者的注意力,随即指着城下经过的那支军队介绍道:“首支出场的军队,乃是我大梁的禁卫军……可能诸位对这支军队颇为陌生,这也难怪,因为这支军队诞生仅仅两三年,迄今为止还未曾参与任何一场知名的战事……事实上翟某也感觉有点不可思议,这样一支‘新’军,为何能首个出场呢?唔,多半是为了照顾禁卫军的颜面吧,好歹是镇守大梁的军队,也称得上是王师了……”
“喂!”禁卫军总统领卫骄故作不满地呵斥了一句:“喂,新来的,说话注意分寸!”
在诸国使者的笑声中,翟璜表现出了畏惧卫骄的样子,话锋一转立刻说起了禁卫军的好话,只见他介绍这支禁卫军道:“在我大魏的诸路军队中,一般以「五万编制」居多,唯独禁卫军乃是「二十万编制」,当然,目前禁卫军就只有十万左右……事实上这支军队的实力还是颇强的,只是它建成较晚,未能赶上时候,但翟某可以保证,这支禁卫军武装,绝对是我大魏拔尖的,有这支军队卫戎大梁,相信绝不敢有宵小敢冒犯大梁。”
听了这话,卫骄这才满意地哼了一声:“那是自然的。”
而此时,在城下经过的这支禁卫军千人队伍,已来到了城门楼的正对面,只见这些这千名禁卫军士卒齐刷刷地举起了手中的长枪,异口同声地喊道:“城在人在,城亡人亡!”
这冷不丁的一声口号,好似骤雷般,惊地城门楼上好几位他国使者不由地浑身一震。
随即,各国使者们皆用惊讶的目光仔细打量这支禁卫军。
正如翟璜方才所言,魏国的这支禁卫军,在各国籍籍无名,但是此刻亲眼目睹这支军队的军容与士气,却感觉并非那么简单。
就在各国使者们暗暗心惊时,城下那支千人方阵的禁卫军,在喊完口号后又齐刷刷地向西面转身,朝着城外西郊而去。
最后,这支千人方阵在城外的平坦地面上整齐列队,面朝着城门楼。
而与此同时,北城墙那边又转出一支军队,同样是千人方阵,但有所区别的是,这支千人方阵,一半是步卒,一半是骑卒。
在这支军队的为首,燕王赵疆坐跨宝马,以一种睥睨天下的气概缓缓而前。
此时在城门楼上,翟璜又介绍道:“相比较方才的禁卫军,第二位出场的军队,相信诸位就有所耳闻了,正是我国陛下的兄弟、燕王赵疆麾下的「河内军」。……「河内军」分为「山阳军」与「南燕军」两部,其中山阳军乃步卒,而南燕军乃骑卒……”
看着从城下徐徐经过的这支魏军,韩国上将暴鸢不由地多看了几眼,毕竟在前一阵子的「魏韩之争」中,魏国燕王赵疆麾下的这两支军队,即是阻碍他们进兵魏国的两大障碍之一——还有一个障碍便是南梁王赵元佐麾下的镇反军。
片刻之后,待等河内军经过城门楼底下时,只见燕王赵疆举起右手猛然握拳,他麾下千人方阵的士卒异口同声喊道:“逢战必先,死不旋踵!”『ps:哎,记忆力不行了,就是想不起来山阳军的口号。』
由于已经历过一回,城门楼上的诸国使者们,这次倒没有被城下魏军冷不丁从口中喊出的口号而吓一跳,只是面色凝重地注视着。
而紧挨着燕王赵疆之后出场的,便是赵弘润的另外一位兄弟、桓王赵宣所率领的「北一军」——其实这会儿已经可以称呼为「远征军」或者「北征军」,毕竟南梁王赵元佐麾下的「北二军」与姜鄙麾下的「北三军」,早已分别更改番号为「镇反军」与「上党军」,不至于再出现混淆。
“……第三顺位出场的,乃是我国陛下的臣弟、桓王赵宣麾下「北一军」,全名叫做「北疆远征第一军」,据翟某所知,桓王在此次战争中可谓是功勋赫赫,一力独挡韩国的太原守乐成与阳邑侯韩徐,叫二者难以踏足河东郡……”翟璜继续称赞桓王赵弘宣与其麾下的北一军,同时偷偷关注韩国上将暴鸢的面色。
不难看出,暴鸢的面色并不是很好,这也难怪,毕竟这次「魏韩之争」最大的败因,就在于雁门守李睦与太原守乐成二人均未曾打开局面,而魏国这边,当时赵润却率领鄢陵军与商水军突入了韩国的腹地,名副其实的开局血崩。
而继北一军之后,河东守、临洮君魏忌麾下的「河东军」,河西守司马安麾下的河西军,上党守姜鄙麾下的上党军,以及目前主要驻守在河套地区的「魏武军」等等,相继出场。
看着这一支支熟悉的魏国军队陆续出场,暴鸢的面色变得越来越凝重,整个人亦不禁绷紧了精神。
这也难怪,毕竟这些军队,都跟他韩国打过交道,皆是训练有素、身经百战的军队。
值得一提的是,在河东军进场的时候,大梁西城门下忽然传来了一阵震耳欲聋的欢呼声,别说城门楼上各国使者吓了一跳,就连赵弘润亦有些莫名其妙。
一问之下才知道,原来是城内的百姓得知城外有他魏国的军队在阅军,争相涌出城希望一睹为快,虽然城门口有诸多禁卫军戒严,却也架不住城内的百姓的热情。
在得知此事后,赵弘润召来卫骄低声嘱咐了几句,叫后者增派禁卫军在城下围出一块地,让城内的百姓有机会亲眼目睹阅军,毕竟,这也是凝聚国人民心的好事。
赵弘润的开明,使得这场阅军仪式变得更加隆重,每当有新一支魏军进场时,在城外观瞧的大梁城百姓,皆会爆发出一阵震耳欲聋的呐喊,尤其是当「魏武军」进场的时候,那欢呼声简直是久久不绝。
这个意外,让天策府的将领与兵部官员们面面相觑:魏武军接受了这等程度的欢呼,那剩下的军队怎么办?
早知道如此,就应该将魏武军排在更往后的位置嘛!
平心而论,其实魏武军这些年来的功勋也就一般,根本谈不上独领风骚,相比之下,商水军的功绩不知比魏武军多过几凡,但是论在魏人心目中的地位,商水军就是比不过魏武军——确切地说,没有其余任何一支魏国军队能比得过魏武军。
没办法,谁让魏武军是魏国开国时就存在,且大杀四方的精锐军队呢。
这就是底蕴,是军队历史的沉积,是其余魏国军队所无法相提并论的。
这不,继魏武军之后,当镇反军进场的时候,大梁百姓的欢呼声就明显降低了几个档次,让带领这支千人军队的魏国上将庞焕很是尴尬,好在天策府的将领与兵部官员及时想出了一个补救办法,即让城墙上的禁卫军给予欢呼,总算是没有让庞焕与镇反军大丢颜面。
不过这个意外,并没有引起诸国使者的窃笑,相反地,看着这一支支魏国军队进场,各国使者的面色愈发凝重,因为在他们看来,但凡是出场的这些军队,一个个都威武雄壮,让他们很难辨别。
『该死的!魏国到底有多少支这样的精锐?!』
『……魏国不会是将一支军队拆分成许多支来糊弄我等吧?否则,怎么可能皆如此精锐雄壮?』
就在诸国使者暗暗猜忌之时,最后一位出场的军队自北城门徐徐出现。
而此时,天策府参将翟璜的语气中,也难免带上了几分激动,毕竟这是他此前所在的军队。
“……接下来容翟某向诸位介绍,我大魏最……呃,出动最频繁的军队,商水军——!”
可能是因为摆着魏国军方许多位大人物在,翟璜虽然很想说「最精锐」,但终究没有抹开这个面子,不过话说回来,就算他不提,诸国使者心中对这支魏军也了解地清清楚楚。
这天下,难道还有没听说「商水魏师」的人?
这可是某位肃王、某位魏公子、某位魏国如今的国君此前横扫中原的魏国第一精锐!
还别说,虽然商水军在魏人心中的地位依旧比不上魏武军,但可能是看在这支军队这十年来为魏国出生入死,战功赫赫,因此,当商水军出场的时候,大梁城的百姓还是给予了极其响亮的呐喊助威以及欢呼声。
“……商水军,总共分「商水军」以及「商水游马」两支,前者是步卒,后者是骑兵……”
在翟璜介绍商水军的构成时,韩国上将暴鸢的表情尤其复杂。
要说魏国哪支军队是韩人最恨的军队,那么,理所当然就是商水军,毕竟这支军队两次攻陷韩国王都邯郸,给诸多韩人造成了无法磨灭的心理创痕;而商水游马更是不必多说,虽然只是区区五千名重骑兵,但前前后后却摧毁了韩国至少五万骑兵、十万步卒,还害得他韩国花费数年税收去打造了「五万代郡重骑」,结果这支寄托厚望的重骑兵,被魏公子润轻轻松松就干掉了三万五千人。
在韩人心中,魏国所有军队都加在一起,也没有商水军与商水游马带给他们的损失来的大。
更别说,此刻跨着坐骑在队伍前的商水军上将伍忌,在四次「魏韩之战」中,还斩杀了韩国多名将领,甚至于,连前代郡守剧辛,都被此人生擒,可谓是恶名响亮。
“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当那近千名商水军喊出这个口号时,城门楼上的诸国使者们,心下暗暗咋舌:真敢说啊?!
不过仔细想想,商水军倒也真当得起「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这几个字,毕竟这支军队,确确实实的,横扫了中原诸国,其赫赫战功,虽不能说后无来者,但着实称得上是前无古人。
纵使是比较初代魏武军,恐怕也难以评价两军到底哪一支更强。
值得一提的是,紧跟着商水军一同进场的,还有魏国的战车部队,连弩车、武罡车、龟甲车、投石车、井阑车等等,这些战车整齐地排成一列,徐徐进场,这使得商水军的军势变得尤其的强大,给人莫大的震撼。
“很壮观吧?”
在商水军出场的时候,楚国的平舆君熊琥轻哼了一声,冲着齐国上卿高傒不无恶意地说道:“高傒大人你知道么?这商水军中,绝大多数都是我楚国出身的士卒。……那个伍忌,曾经乃是本君侯麾下的小将……高傒大人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么?”
他其实想说:这意味着我楚国随时可以效仿打造一支商水军那样的精锐,你齐国不如洗干净脖子等着受死!
『……』
齐国上卿高傒当然感觉地到平舆熊琥话中的恶意,闻言淡淡回击道:“意味着君侯识人不明?志大才疏?平庸无能?”
“你!”平舆君熊琥气地火冒三丈,考虑到此刻时机不合适,不好发作,于是他忍着怒气低声说道:“哼!老匹夫舌尖牙利,希望他日攻破临淄之时,你还能有这般狂妄!”
1...730731732733734...88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