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大海商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尚南山
赵阳似乎看出些况且的心思,笑道:“你们这些文人就是喜欢瞎想,我说的退步只有一个意思,就是赶紧跑路。”
“逃跑?”况且吃惊道。
“当然,不逃跑还等着被皇上整死啊。”赵阳做了一个捏蚂蚁的动作。
“整死?凭啥啊,就因为他给皇上上了一道什么……什么来着……”萧妮儿一下子想不起来奏疏这个词儿了。
“奏疏。”赵阳提醒道。
“对,奏疏,就因为他上了那么个劳什子,皇上就要往死里整他,凭啥啊?”萧妮儿叫了起来。
“弟妹,皇上做事没人敢问凭啥,他想做啥就做啥,不需要理由的。”赵阳笑道。
“皇上就能不讲理啊?”萧妮儿叫道。
“这个……皇上还真能,还没人能怎么样。”赵阳笑了,他对萧妮儿的反应倒是毫不奇怪,毕竟知道皇上如何做事的人还真不多。
况且笑了笑,在给张居正做见习幕僚的这些日子里,他深刻理解到了,皇上也不能为所欲为,大多数时候、大多数事也都得遵从规矩,得听从大臣们的决议,尤其是内阁大学士们集体通过的决议,皇上一般都不会驳回。
相反,大多数时候,皇上做事比外廷大臣们受拘束更多,也就是说,他得比大臣们更讲规矩。
唯一例外的就是内廷和锦衣卫,这属于皇上的私人事务,可以随意处置,任何人不得干预。
况且想到这里,不禁脊背冒凉气,皇上任命自己为锦衣卫指挥使,不会是故意把自己调到皇家范围内,好任意处置吧?
倘若真是如此,这岂止是不妙,而且是大大的不妙,说明他真的可能要性命不保了。
“可是我还是不明白,皇上不表态为什么比表态还严重?”萧妮儿听了半天,还是没能明白这里面的道理。
“皇上不表态有两种可能,一是没把这件事当回事,就这么压下了,另外一种可能就很不妙了。”
“什么可能?”况且、萧妮儿一齐问道。
“皇上可能要兴大狱。”
“什么?”萧妮儿还是没听明白,却被大狱这两个字吓得差点晕倒。
“不可能!”这是况且叫出来的。





大海商 第三十二章 秘密通道
“不可能,我也是这么想的,可是我家老爷子却不这样想,据他老人家说,给他消息的那几位的预感是最准的,比国师预测天下大势准确多了。”
“可是没道理啊。皇上要兴大狱,这是要整我?太小题大做了吧?”况且大叫不可能就是因为这个,皇上真想把他怎么样,也就是传道旨意的事,没必要这么折腾。
“你想啊,这次你上书,大家都认为是别人指使你做的,你就是别人手里的枪,有人说指使你的是张大人,也有说是徐相,也有说是你师傅和魏国公,反正说什么的都有。这是大小臣工们想的,可是皇上会怎么想?我看皇上不会把矛头对准你,要整也是整那个指使你的人,这叫隔墙打牛。”赵阳慢条斯理道。
“可是,并没有这个人啊?”况且急了,他最怕的就是会牵连到别人,而且如果牵连,就一定是对他最亲近最重要的人。
至于张居正和徐阶,他一点都不担心,一个是帝师,一个是成了精的老狐狸,他们想要脱身,比抖落身上一片落叶都容易,不管怎样的境况都无法困住他们。
高拱至今也没表态,的确是修炼到了片叶不沾身的境界。
“二哥,那你说的退步,是怎么个退法啊,除了逃跑就没别的办法了?”萧妮儿也不管听懂听不懂了,反正她感觉得出来况且有危险,这就是了不得的大事。
萧妮儿明白,跑路这事在况且这儿根本行不通,哪怕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他也不会走这条路,除非被人绑架。
“还真没有别的办法,这里不是南京,想躲是躲不了的。”赵阳无奈的摆了摆手。
“你说的皇上身边的人是指在司礼监里的人吗?”况且追问道,他得考虑这情报来源的可靠性。
“不是,是伺候皇上穿衣服吃饭的宦官和宫女,别看他们没有司礼、秉笔太监尊贵权利大,要论对皇上心思的了解,他们可是更胜一筹。”赵阳说道。
况且心中缭乱,他也不知该怎么辨别这条消息,不过武定侯让儿子大雪天来通知他,一定是有道理的。他不了解宫廷内部结构,所以也难以分清哪些人的消息最可靠。
按道理来说,皇上不至于因此大兴冤狱。况且对这条消息还是持怀疑态度,觉得可能性不大。
“跑路?怎么跑啊,他现在根本逃不出京城。我早就劝他离开这里,他不听啊。”
按萧妮儿的想法,况且早就不应该继续留在京城当官了,这哪是当官啊,纯粹就是被软禁在这里,哪里有回到江南当个自由自在的才子舒服?当武城侯府的二老爷那就更别说了。
但是况且告诉她,自从跨进京城那一天起,各种利害关系都像一根根蛛丝般把他牢牢困住了,他哪里也去不了。
赵阳笑道:“所以啊,我这几天忙得不亦乐乎,忙什么?就是给他找一条出路。”
“那你找到了吗?”萧妮儿急不可耐地问道。
“当然,这就是,请上眼。”
赵阳说着,解开外面的皮袍,又解开里面的小衣,然后珍而重之地拿出一个紧贴在胸前的锦囊。
“哈哈,二哥,你这里面有什么锦囊妙计啊?”况且被他逗乐了。
“是什么?让你猜三遍,若是能猜到我就拿出来,若是猜不到,就等着受罚吧。”赵阳得意洋洋道。
“二哥,你就别卖关子好不好。”萧妮儿真急了。
“哎哎,弟妹,你们拿出点诚意好不好,你们根本不知道我为了里面的东西费了多大的劲,这还算是命好,找到了,哪能就这么容易拿出来。”赵阳邀功道。
“好,那我就猜上一猜。你策划的跑路路线。”况且笑道。
“这人太聪明了就没劲了,你就不能故意不猜中吗?也能让我有点成就感。”赵阳气道。
“那你也弄点难猜的啊,这三岁小孩子都能一下子猜到。”况且无可奈何道。
“就是,在我家况且面前卖弄小聪明,二哥,你这可是关公门前耍大刀啊。”萧妮儿得意洋洋道。
“得,得,你们两口子一个敲锣一个打鼓的,还让人活不活了?”赵阳一副糗大了的表情。
“怎么样,拿出来吧,你的锦囊妙计。”况且勾了勾手指头。
赵阳打开锦囊,从里面拿出一张纸来。
况且接过来打开看看,却没看明白,这是一幅粗糙的画,不仅如此,这张纸年代也不短了,况且根据他并不丰富的对纸张鉴定的知识,初步判断这绝对是百年故物。
“二哥,这是什么啊?”况且看了半天,上面只是划着一条条管子状的线条。如果说这就是逃跑路线,他可看不出怎么个跑法。
“怎么样,也有你看不懂的东西吧。”赵阳得意了,总算扳回点颜面。
“嗯嗯,的确是看不懂,承蒙二哥指教。”
况且虽说根本不打算跑路,却也不好拂赵阳的盛情,再者说来,万一真的大祸临头,他没打算让萧妮儿跟周鼎成一起给自己陪葬,有条出路对他们或许还是有用的。
“说起来也简单,地下通道,而且可以直接穿过护城河到北京城外。”赵阳道。
“什么?二哥,你没弄错?从内宫通向城外的通道是在南京皇宫,不是北京,你是不是弄糊涂了。”
况且这样说当然有道理,据说建文帝当初就是通过皇宫里的秘密通道潜出南京城,然后一去无踪。
“南京皇宫里那条通道究竟有没有还是传说,至少没人亲眼见到。这个吗……哼哼。”赵阳哼哼两声,又卖起关子来了。
“你接着说,这条通道你亲眼见到了?”况且有些糊涂了,难不成北京这里也有一条通道不成?
“那是当然,我昨天就从这条通道出的京城,然后又回来了,这才确定这条通道的可靠性。”赵阳怕况且不信,信誓旦旦道。
“可是京城怎么会有这样的通道,难道没人发现?”
况且脑子有些转不过来了,建立城池就是为了管理城里城外的出入,官府绝对不会容许有这样的通道存在,难道是私盐贩子偷挖而成?
那时候所谓走私基本就是走私食盐,米面布帛朝廷没有实行*,自然不用走私。海上贸易货物运往内陆的很少,即便有,不是朝廷所需就是有势力的大人物的专用品,可以冠冕堂皇的运输,根本不怕查。
“这条通道我根本不知道,也没听说过。不知我家老爷子开了哪门子脑洞,忽然想到他小时候听祖爷爷给他讲过的一个故事。”
“什么故事,二哥快说。”萧妮儿最喜欢听人讲故事了,况且给她讲的故事早就超过一千零一夜了,她还是喜欢听故事。
“是这样,我家老祖宗当初是跟着成祖起兵的,永乐爷被困在京城时,府里只有后来的英国公张英、荣国公姚广孝,另外就是秘密召集来的八百壮士,当时这八百壮士已经准备跟北平守军拼死一搏。”赵阳说道。
“嗯,这个我知道,那时候永乐帝还是燕王,他的三个亲兵卫全都被建文帝裁撤掉了,而且调离了北京,燕王手上只有这八百壮士,他还在燕王府里练兵,铸造兵器等,为了怕练兵和铸造兵器的声音传出去,他还叫人养了许多鸡鸭,每天弄得鸡飞狗跳的,来掩饰这些声音。”
况且熟知历史,当然知道燕王上位前的各种桥段,比这更稀奇的事情还有不少呢。可是,这跟那条通道有什么关系?
“按说通道这事还是英国公张英提出来的,按照荣国公的意思根本不用准备什么,永乐爷天命在身,怎么着都能夺取天下。当时的永乐爷跟英国公其实都不怎么相信荣国公的话,所以一直在暗中做准备,从当时的燕王府挖掘一条通道,通到了京城外。当时的打算是万一被守军堵住府门,就用八百壮士抵抗,然后永乐爷就带着家眷逃到京城外,在外面召集旧部。”
“还有这一条?可是永乐实录里没有这些记载啊。”况且诧异道。
“这是永乐爷脸上无光的事,哪能落在纸面上,就算当时知道的人也不多,我家老祖宗是当时八百卫士里的一个头领,亲自监督挖掘了这条通道,这件事也就在我家一代代传了下来,大家都不当回事,以为是哄小孩子的故事。”
“既然通道在皇宫内,你怎么进入皇宫的?”况且疑惑道。
“我当然进不去皇宫,告诉你吧,这条通道的也不在皇宫里。”赵阳得意洋洋道。
“你不是说当初是在燕王府里挖掘的通道吗,一定在燕王府内,现在的皇宫可是在燕王府的基础上扩建的。”况且还是有些糊涂。
“这你就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了,皇宫的确是以燕王府为基础扩建的,不过不代表就把燕王府都包括进去。当初永乐爷练兵的那地方就在皇城外,只是这些事现在已经没人知道了。”
“对对对,老祖宗比咱聪明呢。”萧妮儿开心得像个孩子似的。
“我这几天忙得不亦乐乎,忙个啥?我翻遍了家中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苍天不负有心人,居然找到了这张图纸,这可是我家老祖宗亲笔画的呢。”赵阳言毕站了起来,摆出一副志得意满的架势。




大海商 第三十三章 天命有乎
况且有些惊呆了。
他实在没想到京城居然也有一条秘密通道,难道朱家子孙都有这爱好,无论在哪里,都要设置一条秘密逃生的通道?
不过想想当时身为燕王的朱棣,危机重重,这样做也是万不得已。
说白了,朱棣当时其实是被软禁在燕王府中,如同瓮中之鳖,伸手可捉。北平的守军都是建文帝派来的,城里的士兵们没事喝醉了酒就在街头磨刀霍霍,还大嚷着要“杀王”。
若不是官军里的一位张姓首领叛变,突然倒戈向朱棣,朱棣能不能逃生都是个问题,所以朱棣“靖难”成功后,终生称这位张姓首领为“恩张”,从不叫他的名字,而且封之为侯爵。
此人之倒戈的原因也很奇怪,是因为他母亲相信朱棣是有天命的人,决不能以戈相向,所以逼着儿子叛变朝廷,这位首领又是个大孝子,听从了母亲的话。这或许就是天意吧,
当时燕王府外层层叠叠都是官军,此人居然换上妇人衣服,坐着一道。
“多谢二哥。”况且诚挚道谢。
虽说他没想到逃跑,可由此看得出赵阳的心意,若不是诚心诚意想帮他,决不会把一个家庭传说当成真实存在,然后花费九牛二虎之力找到这张图纸,还冒险去亲身体验。
“这件事是我害了你,我当然得负责,你若出了事,我姐那边不说,我家老爷子就能把我的皮扒下来。”赵阳苦着脸道。
“这事真跟二哥没有关系,前前后后我都想过了才做的。完全是我自己的主意。”
“是啊,我姐来信也说她不敢相信,你聪明绝顶,怎么会做这种傻事,还问我们你是不是另有深意。兄弟,你是不是有别的意思我不知道,也猜不出来,反正在我看来,这件事你办的傻透了。”
“嗯,我赞成。”萧妮儿拍着雪白的小手附和道。
她是不理解,本来处境就够危险的,况且干嘛还要火上浇油,做这种根本没有胜算的事情。这就如同一个人被吊在空中,性命系于一线,竟然自己拿刀把这“一线”割断了。
“弟妹,咱们这是英雄所见略同啊。”赵阳哈哈笑着干了一杯酒。
“擦,我就是要把自己置于死地,然后看会不会有人救我,都是谁会来救我。”况且自嘲道。
“你就认定会有人救你?当然,会救你的人很多的,现在几个国公侯爵还在想办法,毕竟你也是咱们功臣世家的一分子,说什么也不能轻易就让朝廷给办了。关键是能不能救得了你,你这次闯的祸太大了。跟你说先皇当年也有放开海禁的年头,先皇手腕够强硬吧,可思量再三,还是没敢提出来。当今皇上更有这心思,谁不喜欢白花花的银子啊,皇上缺钱缺得厉害呢。可是问题是阻力太大了,这阻力可能连朝廷都没法解决。”
“你放心吧,二哥,这次我不会有事的。”况且很肯定地道。
“是吗?你是不是真有什么保命秘诀啊,说来听听。”赵阳道。
“没有,不过我跟成祖他老人家一样,身上有天命。”况且大笑起来。
“鬼话。你这是自我安慰吧。”赵阳也跟着傻呵呵地笑了起来。
况且还真不是瞎说,他身上那条金龙据说就是天运,这个只有他心里明白。
天运是什么他不懂,估计也就是天命吧。他是这样理解的。
所以他把自己置之于死地,也是有这条天运金龙在身,这是他相信自己最终会履险如夷的保证。
敢于将自己的性命和一家人的安危系之于虚无缥缈的天运,这人不是白痴就是疯子,况且下定决心做一回白痴或疯子。不过,他也是没办法,唯有如此才有可能破局,不然的话,皇上很可能会不咸不淡晾他个十年八年,他只能始终活在心惊肉跳之中。冥冥之中,他有这种感觉。
赵阳、鲁豪走后,况且把这件事告诉了周鼎成。
“还有这事?真的假的。”周鼎成叫了起来。
“你也没听说过吧。”况且笑了。
“真没听人说过,我在宫里也混过几年的,认识的人也不少,从没有听人说过这事。”周鼎成一脸懵逼。
“要知道真假也好办,哪天咱们按照这图走一遭就是。”况且道。
“嗯,小君前些日子还说想要挖条通道呢,可惜天寒地冻的,根本没法挖,他还后悔的了不得,后悔没在秋天时动手。这倒真是及时雨啊,缺什么来什么。”周鼎成喜出望外道。
“真到了那一步,逃出去有什么用,朝廷会满天下通缉你,除了落草为寇,没地方可以存身。”况且苦笑道。
“也未必,像岭南、云南这种地方朝廷就鞭长莫及。当然海外是最安全的地方,可惜你不愿意去。”
况且不言语了。
“就算他愿意,左姐姐、石榴姐还有孩子们怎么办,这才是他不愿意走的原因吧。”萧妮儿道。
“那都不是问题,别说一家子,真要想走,就算几百号人也能安全出去。当然,不愿意到海外,在内地也一样可以找到安全的地方落脚。”周鼎成道。
况且倒是相信勤王派有这个能力,哪怕他不走,勤王派估计也能把他藏在一个安全地方,一辈子都不会被人发现,但这不是他想要的,他想要的是正大光明地生活在阳光下。
晚上上床时,萧妮儿想劝劝他,但看看他的脸色又摇摇头,打消了主意,她知道在这件事上况且是铁了心的,宁死不悔。
对于这条秘密通道,况且只是觉得好奇并不是很在意,慕容嫣然曾经当面向他做出过保证,不管怎么说,勤王派还是比单单一条通道可靠多了。
通过一条通道也就是逃到城外,之后怎么逃亡还是个难题,勤王派可是有遍布全国的地下网络,而且成熟可靠。
“你不愿意走就算了,不管怎么样,我都陪着你,不过是不是先让家里人躲到安全的地方去?”躺在床上半天,萧妮儿还是忍不住开口说道。
“你放心吧,事情还没到那一步。我心里有数。”况且道。
“你心里有数就好。”萧妮儿叹息一声,侧身睡了。
第二天早上,他正吃早餐时,忽然门房慌慌张张地跑进来,叫道:“少爷,大事不好了。”
况且心头一沉:“怎么了?”
门房上气不接下气道:“少爷,好几十号官府的人,好像是捕快,在外面让少爷去见他们。”
萧妮儿蓦地起身,差点撞翻桌子:“他们是来抓你的吧,你还是快逃吧。”
周鼎成也站了起来,杀气腾腾道:“你们两人跟我来,我给你们杀出条血路,只要冲出去,外面会有人接应。”
况且两手握拳,心思百转,低声喝道:“镇静,还是先弄明白怎么回事再做决定。”
此时庭院中喧嚷声一片,大叫着请况大人出来。
“不好,他们打进来了。”萧妮儿脸上登时变得毫无血色。
“我出去见见他们。”况且毅然道。
“不行,太危险了,让我出去问问他们怎么回事。”萧妮儿突然间坚定起来,横身拦住况且。
“没事,他们好像不是来抓人的,我能听出来。”
虽然况且没有慕容嫣然师徒那种神念感应能力,耳力却是惊人,他能听得出来这些人的声音里和呼吸中没有肃杀的气流,所以想先出去看看怎么回事。
况且心里早有准备,即便真的是来抓捕他,他也不会逃,被抓这一点他已做了最坏的打算。
“也行,外面好像只有二十几个人,就是有事,我也能把他们杀光。”周鼎成脸上显露出了一股杀气,浑身筋骨立了起来,刹那间好像换了一个人。
况且走出去,看着房门前一个身穿锦衣卫服饰的头领领着二十几个人站在台阶下,人人都佩戴腰刀,不过脸上的神色倒是没有抓人的气势。
锦衣卫的?难道皇上要下手了,可是这光景又不像啊。
“你们擅闯我府邸,究竟为了何事,不知道我是什么人吗?”况且大声喝道,把官架子摆得十足,倒也是威风凛凛。




大海商 第三十四章 实职指挥使
不知是他神威过人,还是以德服人,那些人听到他的喝声,齐刷刷都单膝点地,双手抱拳举过头以这些人的品阶,服装有些僭越了吧。飞鱼服一般只有武官一二品大员才能穿,文官也就是大学士、尚书侍郎的才有份,还得皇上特赐,因为这是武将服。
况且以前虽只是五品官,但因为寄禄是指挥使的空衔,锦衣卫的人员比一般朝廷编制要高一二级,所以得赐飞鱼服是正常的,没想到这百户总旗小旗的也都有,斗牛服也是高级武将的官服,却被锦衣卫普及到一般的校尉级了。
当然锦衣卫的编制比正常官军高了许多,就是那些力士都是军官级的,而不是士兵,但即便这样,所着服装也有些过奢了。
锦衣百户是正六品,总旗、小旗、校尉逐级递降,力士则是副九品,属于最底层,却比士兵高许多,更不用说锦衣卫的诸多特权加身,就算是朝廷大员对锦衣卫的人员也是敬而远之。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三法司对锦衣卫的特权都是恨之入骨,连带着对锦衣卫人员也没有好印象。
萧妮儿在家里总是预备着一些银子,可是今天还是不够发,就让仆人拿着银票去附近的银庄兑换了一张银票,运回来半车银子。
她和况且简单商量了一下,决定力士一百人,每人赏五十两银子,就是五千两,校尉十人,每人赏百两,小旗五人,每人赏二百两,总旗两人,每人赏五百两,百户只有纪昌一个,赏一千两,一下子就扔出九千两银子。
银子取回来的当口,况且和纪昌正在安置这些人马,每个人都是骑着马来的,而且马匹跟况且在武城侯府里的那些护卫的马匹一样精良。另外,锦衣卫卫士每人还有一匹马,全都养在自己的马场里,有事出京时才能领取。
况且买的房子里有很大的马厩,但放进一百多匹马显然就不够用了,商量后,在这里留下二十匹,其余的还是放到锦衣卫马场里饲养,有事时再去取。
这些人以后就要在这里驻留了,还得安排他们的宿舍,好在他们一切都有官家配给,这个倒是不用况且出钱养着,他们不但自己带来了被褥衣装,连厨师厨具都带来了,另外还有专门照料马匹的马夫等等,总而言之,就是一支精简过的小型军队。
1...1112131415...15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