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大海商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尚南山
他来到军营中,见到他父亲的几个同僚,当场跪地大哭着求他们援救父亲。
“是锦衣卫,那个钦差大人带着锦衣卫闯入我家里,硬逼着我父亲去他那里自首。我父亲什么也没做,他们这是诬陷,是陷害,是想要借我父亲身上找到突破口,然后对咱们边军将领下手。”廖京生按照他父亲教的,对他父亲几个同僚哭天抢地嚎叫着。
“什么,该死的混账,欺负到老子头上了,兄弟们,你们能忍住吗?”一个千户当时眼睛就红了,大声叫道。
“忍什么忍,看那些当官的耀武扬威人模狗样,老子早就憋着一肚子气了。老子天天提着脑袋打仗保护他们,就为了这些文官过后骑在咱们脖子上面拉屎?”
“就是,什么狗屁钦差,就是锦衣卫的头儿,听说是皇上的宠儿,一步直接提升上来的,朝廷里对他怨气比咱们这些人还大呢。”
几个千户都吵嚷着,正在此时,一个指挥使走过来,大声喝道:“这是军营里,你们兄弟几个吵吵嚷嚷的成何体统,又喝多了?”
廖京生见到这位指挥使大人,马上见到救星一般跪在他面前就哭天抢地痛诉父亲遭受的不白之冤。
指挥使却是一愣,他想不明白怎么会出这样的事,按理来说,现在正是朝廷用人之际,不会对他们边军进行清理整顿啊,鞑靼就在关外不说,秋季已经可以肯定就是鞑靼大举进攻的时候,朝廷对他们抚慰嘉勉还来不及,怎么可能挑事儿呢。
他不是傻子,觉得这里面未必没有问题,很可能这位廖副将真的牵涉进什么大案要案里了。
“京生你先别慌,我马上去见总兵大人。”他说着转身向总兵官的军营走去。
明朝军制大体还是继承了元朝的许多制度,主要以卫所为基本驻兵单位,就像后世的军分区差不多,一个卫所大概是五千五六百人,相当于后世的一个加强旅,也算是成建制能独立作战的单位了。
这卫所制度还是有一定合理性的,就跟后世普遍以师为主要作战单位一样,一个国家的兵力有多强,就看他有多少个师,明朝的卫所变化很多,主要有72卫所,这是指地方部队和边军,另外还有京军和御林军,那就更多了。这方面只能略过不提,不然太复杂了。
一个卫所大致辖五个千户,每个千户有一千到一千一百人左右,这就是明朝军队的最基本构成。小旗、总旗、百户、千户、指挥使,就是最主要的军官,另外还有许多副职,更有一些杂职军官,瞎参谋乱干事的管理总务后勤的等等等等,那就多了。
指挥使之上按理说就没有高级将领了,朝廷派将出征时,会任命一个将领为总兵官,另外还有副总兵官等等,率领多少个卫所的军队,都是那里的军队,然后集合在一起出征,边军一般则是固定的卫所,后来也经常调换,免得苦乐不均,军队自然也有怨言。
所以明朝军制一般就是总兵官、副总兵官、指挥使、千户、百户等等,至于那些代表副职的同知、代表参谋长这一级别的佥事自然也都配齐。当然只是级别,那时候没有参谋长这个职位,参谋长和参谋这些角色都是由不拿朝廷薪俸的幕僚充当的。
无论是宣府还是大同,都是最重要的边关和军事重镇,所以朝廷也派了总兵官统辖全军,但是在总督的领导之下,这种层层叠叠的权力构架也是明朝中叶以后的特色,比较起洪武、永乐年间,自然复杂许多,精细许多,官僚主义自然也严重许多。
当年明武宗最喜欢的就是总兵官这个职位,每次御驾亲征,总是先要下一道圣旨,钦封自己为总兵官,天下兵马大元帅,大都督等等,徒惹天下笑,这却也说明了总兵官这个职位的确显赫重要。
宣府、大同总兵官姓李名志鹏,号翔远,乃是正三品武将。
他正在营帐里喝着闷酒,近来戚继光来到边关,着实抢了他不少风头,让他很是郁闷,却又什么都说不出来。
对戚继光这样的军中明星将领,将士们都是非常爱戴,所致之处,所有人都簇拥在他身边,听他讲一些打倭寇海盗的故事,比起他们跟鞑靼的骑兵战斗,更多了一些豪气和爽快。毕竟戚继光可是常胜将军,不像边军在跟鞑靼骑兵屡次大战中,都是败多胜少,胜的几仗打的也不是很光彩,哪里有戚继光那里打的那样痛快。
当然大家也都知道倭寇和海盗跟训练有素、骑术精良、战术同样不差的鞑靼精兵无法相比,却还是觉得边关上的将帅都是无能之辈,自己这些中下层将士都被拖累了。
戚继光和况且他们走的不是同一条路线,他没有进入大同城里,而是直接来到宣府的长城要塞里,等着迎接准备进关谈判的小王子一行。
他也不喜欢官场上的那些应酬,虽说他也很在行,那得分人,如果是跟张居正这样有慧眼的,他愿意倾心结识,跟况且在一起时,也是整天乐不可支,但跟一般的官僚相处,就难以忍受他们那身酸腐气还有呆板僵硬的官僚气息。
他更喜欢跟下层将士待在一起,打成一片,一起喝劣质的烈酒,吃着粗劣的食物,燃起一堆篝火,然后烤着士兵们打来的野味下酒。
他原来在军中也是这样,后来官职越升越高,现在已经是蓟镇总兵官,太子少保,也就不能像先前那样随心所欲了。
这次来到边关,他倒是可以放下身份好好跟这些底层士兵混一混,不过任务重大,一时不敢大意。
况且到了大同后也给他来了一封信,他还没来得及回信,也不知道用不用回信,按照行程,况且就应该率领谈判使团随后来到宣府要塞,在这里跟外面的小王子一行人交换,然后况且的使团会由鞑靼的精兵保护着去往哈拉和林,小王子一行人则随他前往北京。
这些都是预定好的程序,可是总督王崇古那里却来了一封急件,说是况且要求暂缓几天交换双方人员,戚继光就知道可能什么事出岔子了。
不过他也没担什么心,大同也是军事重镇,况且的人马在那里应该不会出是什么严重问题,他哪里能猜到况且刚进城不久,就丢了两个重要成员,随身还带着朝廷的机密文件。
李总兵听到中军报告说他手下一个指挥使求见,就挥挥手让进来。
这位指挥使进来后,就向李志鹏简单汇报了一下这件事。
“大人,这件事怎么办好?”
“怎么办好?锦衣卫要抓人办案,我有什么办法,难道还能带着军队去抢回来不成?”李志鹏正没好气呢,怒道。
“可是,也不能任由锦衣卫随便糟蹋咱们的人啊。”指挥使辩白道。
“那究竟是锦衣卫抓人,还是钦差大人抓人,还是手下那个蠢货去自首,你弄清楚了没有?”李志鹏有些醉意道,脑子倒还算清醒。
“这个……人倒不是那个钦差抓的,是小廖自己去自首的,可是他没办法啊,那个钦差就是锦衣卫的都指挥使啊,他哪里敢不去啊。”指挥使道。
“这不就得了。人家是钦差,就算不是钦差,还是锦衣卫的都指挥使,比我官阶还大呢,我有什么办法?”李志鹏道。
况且现在是正三品,跟李志鹏这个总兵倒是品阶相等,不过锦衣卫的官员比别的部门的官员要高一些,何况是跟军队的将领比。
“你也不用担心,不就是钦差那个使团里丢了两个人嘛,可能你手下那个蠢货牵扯进什么不该插手的事情里了,等事情弄清楚了,就放人了。”李志鹏不想管这事。
若是跟总督王崇古相抗,他还略微有些底气,可是跟锦衣卫的都指挥使又是钦差大臣的况且作对,他还真没有这底气。
锦衣卫本身就是代表皇上脸面的,不是一般人招惹得起的,除非是高拱张居正这样的重臣。
李志鹏也就是一个总兵官,他这样的总兵官为数也不少,各个军事重镇、边关要塞往往都有总兵官统辖。
“可是大人,如果不救的话,万一小廖真的害怕了,把不该说的都说出来怎么办?”指挥使苦着脸道。
“不该说的?什么不该说的,你给我说个明白。”李志鹏一瞪眼睛,他听出来了,这位指挥使话中怎么有要挟的味道啊。
“当然不是说大人您啊,而是说军中有不少将领都藏着不少各地抢来的民女民妇……”





大海商 第三百五十章 武力对抗
“啊,接着说,还有什么?”李志鹏怒喝道。
“还有一些空饷问题,听说朝廷早就想拿咱们开刀了,就是找不到一个突破口,万一小廖一下子全招了,大人当然是清白的,也不用怕,可是下面的兄弟们若是倒下一片,谁给您老人家卖命打仗啊。”指挥使拱手作揖道。
李志鹏气的脸色铁青,这分明就是指桑骂槐,民女他是没抢过,可是那些将领们抢来的民女最好的最美的都进贡给他了,他也没吃过空饷,可是手下这些将领凡是吃空饷的一律孝敬他一半。这还只是两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其他一些乱七八糟的违法的事就更多了。
手下士兵跟居民打架斗殴、偷鸡摸狗的事层出不穷,这些他从来都不管不问,总督王崇古有时候示意他劝诫手下适当收敛些,他却说要保持士兵们的血性,若是打架都打不赢,还打什么仗啊。
明朝军官打仗不行,骚扰民间那个个都是好手,朝廷也深知其弊端,只是苦无良策,这才逐渐开始转移重心,一批一批的训练新军,想要以后仰仗这些新练成的军队来保护疆土。
但是原有的官军却都是太祖皇帝定下来的兵户制度的产物,无人敢废除,所以官军纸面上的数字非常庞大,真到了打仗的时候,却总是无兵可用,无兵可调。
李志鹏想了想,挥手道:“你带着你那几个兄弟,去找总督大人,让他把人要回来就是了。”
指挥使瞠目道:“这就行了……就这么简单?”
“那还用得着多复杂吗?你跟总督大人说,就说是我的意思:小廖就算有问题,也应该由咱们军里自己审问,然后把结果通知他们,不应该由锦衣卫乱抓人,更不能容忍锦衣卫在咱们自己将领身上滥用酷刑。”
“好嘞,最好您能写一封公函。”
李志鹏写了一封致总督王崇古的公函,要求王崇古把人要回来,交给他来审理这件案子。
指挥使拿着这封信当成令箭一般捧着走了,随后他带了几个千户、百户的将官来到总督衙门,听说总督被钦差大臣请去了,只好又来到钦差下榻的驿馆。
到了驿馆外面,他们心中一惊。
现在驿馆外面密密匝匝满了锦衣卫的人员,个个都是绣春刀出鞘,如临大敌的样子,不许任何人无故靠近。
指挥使带着手下骑马来到大门前,还没到近前,就有几个护卫上前拦阻,大喝道:“什么人,敢乱闯钦差驻节的公馆?”
指挥使急忙下马,大声拱手道:“兄弟们,别误会,我们是边军兄弟,来找总督王大人的。”
“王总督在里面忙着呢,现在没工夫见你们,在外面等着吧。别堵在大门口,到别的地方等着。”
锦衣卫的护卫见到了他们身上代表指挥使、千户、百户级别的补子,却不在意,现在驿馆已经全部进入警戒状态,没有况且的话,任何人不得随意出入。
这些锦衣卫的人对况且的命令的理解就是严格执行命令,敢违抗者一律杀无赦。别说指挥使,就是总兵官到这里,也得等着况且的召见,否则一样得在外面候着。
指挥使气的面皮发青,这可是他们的地盘啊,什么时候被喧宾夺主了?
不过是人都知道锦衣卫就是这么霸道,哪怕他们心里再不服气,也不敢表现出来,看这些锦衣卫的人真不是开玩笑的,他们要是敢乱闯,这些人真敢砍了他们。
他们现在人太少了,根本不是这些人的对手。
“怎么办,大人,不能这么干等着啊?”
指挥使又上前拱手道:“兄弟们请行个方便,我这里有总兵大人给总督的紧急军务公文,耽误不得的,麻烦您给传进去就行。”
护卫听说是紧急公文,还是军务方面的,也不敢怠慢,就派一人拿着这封公函进去找况且请示了。
此时三堂会审不过刚刚开始,廖炳勋也只是刚刚带到。
况且听纪昌说有总兵官给总督的急件,就让人传给王崇古,万一是边关方面的军情汇报,那自然是片刻也耽误不得的。
王崇古看了公函后,冷笑一声,心里暗道:真是悍将啊,居然给我发公函了。
按照礼节,只有平级的官员间才可以互发公函,比如说县对县,府对府,布政使对布政使等等,总兵虽说也是三品官员,跟王崇古平级,但是明朝可是以文制武的制度,武官必须在文官的管辖之内,总兵也就比总督矮了不止三分,一级都不止。
一个总督可以统帅多个总兵,只看这位总督管辖的地区有多大。当初重臣杨一清曾经三次担任过三边总督,统辖三个边关的所有将士,那才叫真正的位高权重,当时杨一清手下的总兵官没有十个也有八个,区区总兵官哪里来的底气要跟总督叫板?
他悄悄走到况且跟前,把那封公函给况且看。
况且看了冷笑道:“麻烦王大人派人告诉这位总兵大人,就说案子已经正式进入三堂会审了,他要是有意,可以过来旁听。”
王崇古领会他的意思,笑道:“好的,下官这就派人通知他。”
三堂会审是最高级别的审讯,一旦正式启动了三堂会审,就是皇上也不会轻易插手干涉,只能等待结果,一般来说皇上会尊重三堂会审的判决,因为这是最彰显国家律法的审判。至少到现在为止,皇上经常会否决刑部拟定的判决结果,却从未否决过三堂会审的判决。
所有朝廷官员都承认三堂会审是最公正的,都予以足够的尊重,只要是三堂会审的结果,一般都不会受到质疑。
况且的意思正是这个,已经进入三堂会审了,就是皇上都不会伸手要人,他一个区区总兵有什么资格要人?你的脑袋是比别人大,还是比别人多呢?
不过他也庆幸,当初在廖炳勋府邸周围布下人马,不然这孙子一出来就藏到军营里,真还不好办了,若是到军营里强行抓人,事情闹大了,就更麻烦了。
廖炳勋原本就是这意思,等况且走后就逃到军营里,无奈他一出门,就发现左右都是锦衣卫的人,他若是有半点逃往军营的意思,马上就被逮捕了,他也就只好硬着头皮装好汉来这里自首。
至于他儿子廖京生,也是况且蓄意放走的,不然廖家就是一只老鼠也别想随便跑出来。让廖京生进入军营正是想要把军中一些蠹虫引出来然后看看有没有机会一起除掉。
王崇古还不知道况且的真正用意,他也想不到况且已经把目光盯在长在边军身上的毒瘤上了,问出廖炳勋的口供固然急迫,切除一个毒瘤也是刻不容缓的,越早越好。
驿馆外,那个指挥使正等的焦急,总督王崇古的中军出来跟他说案子已经正式进入三堂会审了,那意思就是说只能等审判结果,现在神仙来了都没用,总督也是爱莫能助。
指挥使大惊失色道:“中军大人,不是说是锦衣卫抓人吗,怎么弄成三堂会审了?”
中军笑道:“这位大人,首先廖将军不是被抓,而是主动来投案自首,其二锦衣卫没有插手这件事。”
“可是这里不是都察院,也不是刑部,怎么能进行三堂会审?”指挥使不服道。
“都察院刑部的确没有,不过这三省寺的官员都在这里,又有钦差大人的授权,完全可以进行三堂会审,大人如果不服气的话,可以上诉申辩。”
指挥使心中大怒:申辩什么啊,要玩文字游戏老子哪里是你们这些文人的对手。
中军通知完毕,就回到驿馆里了。
“大人,怎么办?”几个千户也都慌了。
他们原以为找到总督王崇古,有总兵大人的公函,总督总要给个面子的,会把人要回来自己审理,这样也算给了钦差一个台阶下,不想这里已经启动最高级别的三堂会审,不得出结果是不会罢手了。
他们并不太清楚三堂会审的法理地位,却也知道非比等闲,但凡谋反大逆这样的大案要案才会启动三堂会审。难道说廖炳勋真的被牵扯进谋反大逆的要案里了?那可怎么得了啊。
“不行,人一定要夺回来,不管用什么办法。”
指挥使直觉若是任凭廖炳勋在大堂上如实招供,军中诸多不法之事都会曝光,那样的话,朝廷就算现在不追究,等秋季过后也会秋后算账的,他们这些将领没几个能得好的。
“可是怎么夺啊,这里可是有三千锦衣卫的,咱们要想夺人,就算全上也不行啊。”一个千户苦着脸道。
一个指挥使指挥的人马满打满算也不过就是六千人了,对上这三千锦衣卫真还没有什么胜算,更何况武力攻击锦衣卫人员那可就是公然造反了。
“用武力硬夺当然不可取,咱们联络别的指挥使还有其他兄弟们,一起带着人马来到这里求情。”
“带着人马来求情,那不就是变相要挟,武力对抗吗?”一个千户觉得不妥。
他虽然跟廖炳勋私交不错,不过为了他把自己小命搭上却也犯不上。




大海商 第三百五十一章 放水养鱼
里面的三堂会审也不顺利,廖炳勋咬紧牙关,一副打死都不说的劲头,不管曹德麟等人怎么吓唬,坚决就是不承认跟那两个失踪官员认识,更没请他们过府做客。
当盐帮的三人出来作证时,廖炳勋更是坚决否认,说这三人是受人蛊惑,来陷害边军的贼子,并当庭叫喊:贼子之心企图乱我军心,不可信也!
场面有点混乱,下面的人开始出现小声议论,曹德麟看向况且,目光中带着询问,意思是是否该用刑了?
况且微微摇头,然后向下笑道:“廖将军,我不知道你牵扯进什么事里了,不过我对你的事没兴趣,更没有要对你怎么样的意思,我们只是对两位同僚的下落最为关心,只要你如实说出来,不管你牵扯进什么事里,我以本钦差手里的权利赦免你的一切过错,最多不过罢官回乡。”
众人都是一怔,况且这可是大包大揽啊,他手里有如朕亲临的权利,的确有特赦权,不过这样他回京后少不了要面对皇上的责罚,你小子是不是用权过度了?
大家心中都是一热,原以为况且对失踪官员并不上心,现在看来他倒是宁愿担责也要查出这两人的下落。对廖炳勋而言,这可算是是不能再好的机会了,只要他说出来,所有的罪过都会得到赦免,当然也不是一点事没有,最多不过罢官就是。
况且当堂说出来的话都是有官方记录的,不可能抵赖。
不料廖炳勋依然咬住不松口,坚决不承认。
况且向曹德麟几人示意暂时停止审讯。
曹德麟跟几个主审官商量一下后,宣布暂时停止,明天继续审讯。
四个护卫把廖炳勋带到一个地下室里关起来,收缴了他的腰刀,腰带等物,害怕他畏罪自杀,身边则是有两个护卫随时看着他,防止他有任何异动。
“看来我们还是需要一个突破口,不然他全盘否认咱们也没办法。”
公堂上,况且沉吟道。
“钦差大人,干脆直接用刑,不愁他不吐实。”曹德麟怒了,一拍桌子道。
况且笑道:“这里可是边关,廖炳勋又是边军将领,用酷刑会授人以柄。万一他能挺过酷刑,那时候他身上每一条伤痕都是他的光荣,也是咱们滥用酷刑的证据。”
盖文虎道:“咱们是正常用刑,又不是滥用酷刑,这是两码事。”
况且道:“的确是两码事,可是若是让别有用心的人渲染一番,那就是一码事了。”
王崇古和方逢时在一旁旁观,此时也不禁微微点头,看不出来这位少年钦差心思如此细腻,行事如此缜密,绝不是那种侥幸一时得意青云的绣花枕头。
刑部郎中崔中勇叹道:“可惜咱们对富大人二位了解不多,对这位廖炳勋更是不了解,也不知他们之间究竟有什么交情,怎么认识的等等,这家伙一抵赖,咱们竟一点招数没有。”
况且道:“我说的突破口就在这里,要先弄明白富大人二位跟廖炳勋究竟是不是朋友,怎么认识的等等背景情况,还有这二位大人一到这里就马上联袂去拜访廖炳勋,究竟是访友还是有别的原因,这些都是应该先查明白的。”
曹德麟对吏部一个郎中道:“你们吏部对每个官员也包括武官都有详细的履历吗?应该记载些东西吧。”
这个郎中苦笑:“履历再详细,也不过是籍贯、生平,曾经在哪里任职这些,朋友交情不会记在里面的。”
总督王崇古叹道:“富大人他们主要在京中任职,想要从他们身上入手怕是短时间做不到,还是从廖副将身上查吧,我倒是可以想办法询问他的同僚属下,看看从他们那里能否查到廖副将跟富大人之间关联的蛛丝马迹,他们究竟认不认识,有没有交情等等。”
况且笑道:“多谢都堂大人。”
王崇古苦笑道:“谢就不必了,这也是本官职责所在,另外也希望这事迅速解决,不然时间长了,边军会出大乱子的。”
工部许郎中哼道:“大乱子?边军还敢造反不成?”
“造反倒不至于,可是他们万一鼓噪闹事,甚至来一场哗变那就不堪设想了。”王崇古忧虑重重道。
许郎中怒道:“都是你们这些做督抚的封疆大吏把他们惯出来的,一个个恨不能要上天。”
王崇古、方逢时苦笑,这是把他们两人都骂了。
不过做京官的人不知做外省官的苦处,封疆大吏自然也有封疆大吏的苦恼,当然京城朝廷里的争斗更为复杂激烈,相对而言,外省官场还算平静一些。
1...133134135136137...15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