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门秘史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手可摘星辰
大臣们都各自揣摩,不拜你拜谁呢?难道是拜那个盐湖圣君吗?不过想到平西王在西北与河东路弄出来的大动静,心中暗想,其实若是平西王做了皇帝,似乎也不错,起码不会像现在这四分五裂的样子,国将不国啊!
“朕决定了!立即在全国范围内,取缔这个圣君邪教!”真宗拍案而起,发出了振聋发聩的龙音,这也是他即位以来最有威势的一个决定。
杨门秘史 第211章 武装干涉
真宗皇帝的想法是天真的,大臣们却都有些不以为然。
根据现在的形势来看,朝廷实际能够控制的区域已经大为缩水,仅仅保证了在洛阳以东长江以南和湖广以东的地区行使统治权力,不足以往的三分之一,而对圣君神教的发源地河东路及西北,完全没有能力去干涉。
不过楚王对这个圣君神教也怀有警惕之心,现在他忙于进攻泗水关,大军都集中到了洛阳到泗水关之间的地区,大片的后方并没有多少兵力可以使用,因此对于属地上的神教活动也不能做出太大的限制,致使圣君神教在楚王属地上的活动异常猖獗,发展速度也极为迅猛,信徒人数与日俱增越发不可收拾。
面对圣君神教的迅速发展,真宗皇帝与楚王都感到了巨大的威胁,因此双方暂时停止了边境上的冲突,转而研究应当如何处理此事。
虽然楚王与真宗的统治区内,圣君神教的发展方式不太相似,但是两个人心中的想法却是惊人的一致,都希望将自己统治区内的神教给剿灭,而希望对方的统治区内神教一发不可收拾,真是将人性的yīn暗面完全体现出来了。
真宗皇帝考虑的事情要更多一些,在他的内心深处,不论是楚王的属地,还是西北与河东路,这些都是大宋皇朝的领土,是大宋皇朝版图上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发生在这些地方的大规模邪教活动,都会给自己日后的统治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因此他在对待圣君神教的问题上,立场也是向当地坚定,就是严厉打击!
很快地,朝廷下诏书,限制圣君神教在全国各地的活动,并将圣君神教定义为邪教,同时将佛道儒三教抬了出来,用以打压圣君神教的发展。
而楚王的方式则比较柔和,他派出了使节来到河东路我的行辕,来商讨如何处理楚王属地内部的圣君神教问题,特使其人,依然是同我打交道最多的yīn明雨。
“王爷的手段越发厉害了!”yīn明雨看到我之后,醒了个礼,然后苦笑着对我说道。
“哪里哪里——”我笑着回答道,“楚王殿下的手段才厉害,如今已经攻克洛阳,看来京师也是指日可待,本王在此先行祝贺了。”
yīn明雨摇头道,“王爷是明眼人,自然看得出泗水关是块儿硬骨头,不是那么好啃的。”
原本在真宗皇帝与大辽主力在河北交战之时,正是楚王袭取京师的最佳时间,可惜泗水关横在中间,又有郑途与石崇义二人同各路义师协同防守,终于没有将泗水关拿下,如今朝廷主力已经回师南下,想要攻克泗水关的难度无疑又增加了许多。
不拿下泗水关,就难以攻进京师,这也是大多数人的看法。
站在我立场上,自然是希望朝廷与楚王形成对峙的势态,彼此之间谁都没有办法对对方造成实质性的损害,这样才能符合我的利益最大化。
“其实一动不如一静。”我忽然对yīn明雨说了句没头没尾的话。
“嗯?”因为我说的实在太过突兀,因此yīn明雨并没有领会了我话中的意思,有些愕然地望着我。
我亲自给yīn明雨倒了一杯茶水,然后说道,“其实楚王现在搞出这么大的场面来,已经非常难得了,要想更进一步不是不可能,却无法忽视其中蕴涵的风险。”
yīn明雨点了点头,深以为然。
楚王经营蜀中,不过数年光景,并没有打下太牢靠的基础,如今大军尽数东来,虽然进展不错,拿下了西京洛阳,几乎就要攻破泗水关袭取京师,可是新占领的大片土地都没有来得及进行安抚与消化。
不少地方的官吏们仍然是心向朝廷,所以屈服者都是因为武力胁迫,并不是因为楚王的雄才大略足以打动他们与之一同起兵造反,一旦楚王在前线同朝廷的大军陷入胶着之后,这个情势就一定会产生变数,首鼠两端的人不会太少。
作为楚王的首席谋士,yīn明雨显然也知道这一点,不过他毕竟不是楚王,所能够影响到的也仅仅是一部分而已。就连楚王本人,此时也有些骑虎难下的感觉,手下的大将们都是眼巴巴地望着尽快打下泗水关进入京师夺取皇帝宝座的,只有将楚王扶持着登上皇位,他们这些人才能成为开国功臣,获得最大的利益,否则的话,楚王在先前所有的许诺都是一句空话而已,他们身后之名也是一群叛贼罢了!
想到这些关节后,yīn明雨踌躇了一下后对我说道,“王爷,下官此次前来,虽然是为了圣君神教之事,但此事终归是小事一件,只要稍加处理,就不会影响到我们两家的友好关系。我家楚王殿下的意思是,希望平西王爷能够起兵襄助,一举克定京师,驱除伪帝,扶正朔源,澄清宇内,恢复大宋的正常秩序,不知道王爷的意下如何?”
我揉着鼻子哼哼道,“yīn先生说话,这个——很直接哦——”
yīn明雨苦笑不已,“眼下是非常时期,王爷您也是日理万机,下官怎敢多说那些废话?”
听了yīn明雨的老实话,我心中顿时想起了一句话,政治就是赤裸裸的交易,而政客就是一群jiān商,谁给的钱多他们就为谁服务。
江山有价,价高者得。
不过,眼下还不是我做出什么具体承诺的时候,即便要出手,也要在我能够获得最大的利益的时刻,如今楚王与朝廷大军胶着,正是我坐山观虎斗的大好时机,此时出手,对我没有任何的好处。
于是我将手一抬,呵呵地笑道,“yīn先生,喝茶。”
yīn明雨见我此举,便知道我暂时还没有动手的打算,不由得苦笑着摇了摇头,端起茶碗来咕咚咕咚guàn了两口,心中思索如何才能将我争取到楚王的阵营当中来。虽然此前我与楚王一直是保持着接触,并且在不同程度上保持着进退一致,可是事到如今,我西北大军已经站稳了脚跟,爪牙也渐渐地磨利了,早非当日的吴下阿蒙,在提起这些事情来,又是另外一番心情了。
两个人闲扯了几句后,yīn明雨说道,“既然王爷还没有打算加入到这场争夺天下的大战当中来,那么看在昔日我们双方合作愉快的情分上,您是否可以约束圣君神教在黄河以南的活动?说实在的,如果不是楚王考虑到我们双方的交情,有些事情真的不太好忍了!”
“哦?有这么严重吗?”我有些诧异地反问道。
对于黄河以南的事情,我现在还真没有什么太牢靠的情报来源,有很多事情,都是通过四海钱庄的渠道获得的,距离第一手的资料,可能已经有很大的差距了。
此时经yīn明雨一提醒,我才注意到自己对于南方的情况确实很少了解。
yīn明雨见我一副老神在在的样子,不由得有些头痛地叹道,“王爷,你那个圣君神教也太厉害了,现下信徒已经不下数十万了,尤其在江南一带,更是传播迅速,怕是比官府的力量都要强大了!便是在楚王治下,现在也非常之多,若是不加控制的话,一旦被有心之人所利用,后果不堪设想啊!”
“这东西虽然因本王而起,却不是本王的本意。”我不得不首先撇清自己跟神教的关系,然后有些好奇地问道,“听yīn先生所言,难道楚王治下也有了许多神教教众?”
“岂止很多——”yīn明雨摇头叹道,“简直是多的不可胜数!”
这下子我就有些奇怪了,江南之地想来富庶,不比江北,人心思定,怎么可能出这么多的教众?圣君神教,主要还是河东路的信众比较多,其他的地方,大多是一些贫瘠地方受了神教恩惠的百姓加入,很难想象在江南会出现数十万的教众。
“yīn先生,本王虽然跟圣君神教有些关系,可是从未指使过神教入侵楚王的属地,这些日子以来,也没有派遣教众深入南方,你所说的话,怕是有些夸张吧?”我试探性地问道。
“若是等王爷你发动教众南下,怕是楚王也顾不上与朝廷作战了。”yīn明雨会答道。
原来今年以来,蜀地一直天灾不断,百姓们的生活本来就难过,再加上楚王大军东进,征调了大量的粮食和辎重,将蜀地的粮食储备收走了一大半,造成了蜀地的粮食紧张,天灾加人祸之下,就激起了不少民变,百姓们为了过活,被迫背井离乡逃离故土,结果沿途受到了楚王下辖的官员们的盘剥,敌对的情绪愈演愈烈,不少人就投向了刚刚兴起的圣君神教,以图得到救济。这样一来,圣君神教在江南的信徒数量就有爆炸性的增长,令楚王也感到非常地不安。
“这事情,本王怕是也无能为力。”我两手一摊道。
你楚王殿下没有本是安抚住手下的百姓,大家的肚子填不饱,自然是要起来闹事的,怎么能将责任推到了我的头上,这个大帽子我可不肯戴的。
可是楚王的心里面更着急,蜀地算是他的老巢,后方不稳的话,他的补给就只能依靠湖广一带的税收,可是如今他的大军都在河洛一带,所谓鞭长莫及,不能保证这些临时反水过来的地方官员们能够老老实实地给他办事,万一两军交战的紧要关头,这个粮草接不上了,那还打什么仗啊?
再说了,蜀地也是一面旗帜,如果楚王连老巢都保不住,还有谁会认为他能够胜任皇帝的位子?到时候各地起异心的就不是一个两个人了,宗师内部倾向于他的人也会越来越少,民心相背,不问可知。因此,楚王现在是一定要将蜀地的不安定因素解决掉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我这个圣君神教。
yīn明雨对我说道,“王爷你可不能将事情推的干干净净,想当初我家楚王殿下同您的关系也是不错的,几年来共同进退,如今您的地位稳固了,我家楚王心里面也高兴,可是如今你要是对此事袖手旁观,那就有些说不过去了,下官的心里面也有些瓦凉瓦凉地啊!”
我听了yīn明雨的话,也觉得他说的比较诚恳,此事将事态搞的太乱了,也不利于我西北与河东路的稳定,于是便问道,“那么,你家楚王殿下的意思是什么?”
“与楚王殿下一起出兵攻打京师自然是最好的!”yīn明雨见我似乎有松动的意思,便毫不犹豫地将心里话说了出来,但是看到我一脸绿色后,便知道这个事情是不可能的了,于是便接着说道,“若是王爷你不愿意掺和进来的话,那神教的事情你总得管一管,就算不便出手帮忙,起码也不要来牵我家楚王殿下的后腿吧?”
我点了点头同意道,“既然你们的意思是这样的,那本王就吩咐他们收敛一些,省得伤了你我两家的和气,这下你总该满意了吧?”
“王爷言出必践,下官是信得过的。”yīn明雨谢道。
说好了圣君神教的事情,两个人又谈了谈泗水关前的事情,不由得将注意力都转到了眼下楚王的作战部署上面。
“楚王大军都聚在泗水关前,其实并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我索性将地图翻了出来,指着西京洛阳与东京汴梁逐渐的大片土地,以及两者之间的泗水关,对yīn明雨分析道,“你们完全没有必要单纯地从陆路上打通连接京师的道路嘛!”
“王爷您的意思是说,走水路?”yīn明雨看着地图,抬起头来问道。
“沿着洛水顺流东下,岂不是省时省力?我记得你们楚王殿下入蜀地的时候,可是有不少的大船的,现下正好用上,一点儿也不浪费啊!”我毫不犹豫地回答道。
yīn明雨仔细地看了看地图,然后点了点头赞同道,“水路倒是省事儿,可惜这次出川,并没有考虑倒水师,眼下再从蜀中调集人马,至少也得一个月时间,我们是拖不起啊!泗水关前,大军停上一天就是一天的粮食,上万担的粮食啊!即便我们不缺军费银两,可是粮食却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在这方面,朝廷要比我们更占优势,起码江浙一带的粮食可以由运河解至京师,不虞有失。而河北军的加入,又为朝廷带来了大量的战马和能征善战的将士,这对我们是相当不利的!”
“你们楚王殿下不是同北面有联系嘛!可以从这方面动动脑筋,让萧绰扯一扯老三的后腿嘛!”我将手往北面一指,有些暧昧地对yīn明雨说道。
“契丹人的胃口也不小,我们楚王毕竟不是石敬塘,也没有第二个燕云十六州可以割让给他们。”yīn明雨苦笑着说道。
“哦?!”这倒是令我感到有些惊奇,原来以为楚王为了登上帝位,肯定会不惜代价地拉拢契丹人以得到他们的支持的,却没有想到楚王居然还能把持得住民族气节,顿时对他有些另眼相看。
yīn明雨见我有些诧异,又有些欣赏的表情,便对我说道,“不瞒王爷你说,先前契丹人是同我们楚王殿下接触过,提出了同我们南北夹击,灭掉老三,然后另立朝廷的事情,可是他们的胃口太大了,居然想要黄河以北的所有领土作为出兵的报酬,我家王爷自然是不会答应的,只许下了一些金银粮草作为答谢。”
我点了点头,恍然大悟道,“哦,怪不得萧绰对南下的事情不怎么卖力,原来是嫌报酬太少啊!若是三两下就解决了老三,你家楚王一支独大,又深得统兵的方略,一旦坐稳了皇位,怕是萧绰也会感到有些头痛。”
两人正在议论之间,忽然有我的手下进来通报,“王爷,楚王的信使到了。”
我同yīn明雨对视了一眼,都觉得有些惊异,难不成又发生什么事情了?居然会再派一个信使来传递消息?于是我便挥手说道,“请他进来说话。”
过了片刻,便有一个风尘仆仆的官吏急匆匆地跑了进来,见到我同yīn明雨之后,倒头便伏在了地上,有些喘息地说道,“王爷,yīn大人,现有楚王殿下的亲笔信在此,十万火急!”
我从侍卫的手中接过了那封十万火急的信件,拆开一看后,不由得眉头大皱,然后将信件递给了yīn明雨,他接过去一看后,立刻大惊失色道,“什么?!”
楚王在信中也没有说什么,只是有一点看的非常清楚,在泗水关前,出现了大量的契丹骑兵!
看过信件之后,我的脑袋不由得大了起来,原以为楚王会为了做皇帝当汉jiān的,谁知道他没有当成汉jiān,真宗皇帝倒先将这顶帽子给抢过去了,却不知道他许给了萧绰什么好处?
契丹人的武装干涉就这么开始了,来的竟然要比我预想的早许多!
杨门秘史 第212章 两大阵营
毫无疑问,契丹人的武装干涉使得汜水关前的战况变得更加紧张起来。
我有些想不通,为什么真宗皇帝会冒着天下之大不韪,甘愿充当石敬瑭第二,居然迎契丹骑兵南下助阵,而满朝的大臣们居然没有提出反对的,他们都昏了头么?
汉jiān这个东西自古有之,从西汉的中行说为匈奴人效力打到长安城算起,历朝历代都有不少甘愿出卖祖宗的家伙,如今再多出几个来也不算稀罕,可是一国的君主居然也做起如此不顾脸面的事情来,就有些令人匪夷所思了。
有yīn明雨和楚王的信使在身边,我很快就搞清了汜水关前的情况。
真宗皇帝年轻冲动,性格却有些软弱,在宫里面欺负欺负大臣,调戏几个妃子还算勉强称职,放到朝堂之上就有些逊色了。汜水关前的战局一变再变,真宗的心里面也很不踏实,一来担心楚王的队伍打过来,自己这个还没有暖热了的皇位要易主,二则也担心战事持续,前方的大将拥兵自重尾大不掉,左也不是右也不是,所以他这一段儿时间里一直是忧心忡忡寝食不安。
结果契丹人居然在这个时候派了使者过来,表示有意支持真宗这个正统的皇帝夺回江山的控制权,可以考虑提供物资援助与派遣兵马直接参展。
这件事情在真宗等人的圈子里面引起的震动比较强烈。
任谁也能看得出来,萧绰此举的背后肯定是别有用心,站在她的立场上来看,中原这里一团儿混战才符合她的利益,又怎么会好到乐于助人,而且还是帮助刚刚与自己大战过一场的宿敌?
不过此时真宗却顾不得讲究那么多了,萧绰固然是别有用心,可是自己西面的楚王老大所造成的危害更加强烈!虽然河北的兵马此时已经回援,解了汜水关外的困局,可是楚王的人马依然盘踞在洛阳以东的大片领土上,随时都有卷土重来的可能性。只要一天不将楚王赶回巴蜀去,或者是彻底消灭掉,真宗皇帝就没有办法安定下来好好地享受自己的帝王生活。
朝中自然也是有不少大臣对于接受契丹人的帮助持怀疑态度,不过在急于夺回洛阳的真宗的压制下,也没有掀起什么太大的波澜来,最终真宗皇帝还是决定了,向契丹人借兵用以收复洛阳,恢复大宋皇朝的正统秩序。
此时曹彬等大将都在河北,吕端因为反对迎契丹骑兵过黄河,再加上他素来与我交好,因此被真宗皇帝所猜忌,已经去了相位,考虑到吕端平时为人方正端直在朝野中素有名相的口碑,倒也不好再为己甚,依旧让他去管理户部,就是个出钱的差使,虽然还有参知政事的名义,却已经不能再主导朝中的大方向了。
所谓的战略物资援助是一句空话,契丹人自己的物资也很匮乏,更别提说援助真宗了,因此萧绰所说的援助,主要就是提供人马,但是真宗等人对于萧绰也不是没有一点儿防备,若是任由几十万契丹骑兵直入中原,那与引狼入室有何差别?
因此契丹人南下的骑兵只有五万,分别安chā在宋军大军之中,这样既可以补充宋军中骑兵力量薄弱的缺陷,又可以避免契丹人扎成一堆儿来闹事儿,正所谓合理利用了。
果然,在平原地带契丹人的骑兵是最凶悍的,猝不及防之下,楚王的人马立刻吃了暗亏,朝廷的军队一夜之间摸出了汜水关,借重了契丹骑兵的冲击力,几乎将楚王在汜水关前的几个大营一举攻破,若不是楚王的手下大将见机得早,险些就成了对方的刀下之鬼。
饶是如此,楚王一夜之间也损失了几万人马,一时之间人气低迷,反之朝廷经此一役士气大增,低迷了许久的军心又sāo动起来,大有卷土重来一举收复洛阳的势头。
楚王军中大事,向来依赖yīn明雨良多,此刻正在我军中作使者的yīn明雨已经达成了目的,自然是要回洛阳襄助楚王处理军务的,因此他就立刻向我辞行。
“却也不急于一时。”我这样对yīn明雨说道。
“王爷的意思是?”yīn明雨的眼睛亮了起来,知道我不会平白无故地留他在此。
“就看你家楚王殿下有没有这个魄力了——”我微微一笑,故意不肯说破,却端起了放在一旁早已冷却了的茶杯。
yīn明雨愁眉苦脸道,“在下来的匆忙,身无长物,既然大家都不是外人,谈这个黄白之物是不是太俗气了?”
“不俗气啊不俗气——”我笑吟吟地回答道,“财帛动人心嘛,这东西自然是多多益善。本王已经很久没有从朝廷那里领取俸禄了,穷啊——”
其实我倒不是贪图楚王的金银财宝,只不过是考虑到这些东西放在别人的手里面都会成为对方打击自己的军费开支,自然是要尽量划归己用才好。
至于楚王拿什么来充当军费,我管他那么多干什么?
战争期间什么物资最紧俏?当然是军火!虽然现在基本上还是冷兵器作战,可是我西北兵工厂里面造出来的武器弹药也不是盖的!既然我这里是西线无战事,那么拿出来换点儿银子花花,顺便检测一下实战效果,也是不错的嘛!
yīn明雨起先有些犹豫,虽然知道我军中有些秘密武器,却不知道究竟值什么价钱,可是看了我给他演示的效果之后,立刻兴奋起来,直接给我打了一个五十万两白银的欠条,拉了两车先期支付的弹药高高兴兴地回去了。
此时的楚王却是焦虑异常,犹豫契丹人的骑兵突然到来,使得他的全盘战略意图被大乱,不但在战场上频频失利,就是军心也有些不稳定,近日以来不时有军卒开小差溜号儿,使他感到非常头痛。
“这样下去不是个办法,得尽快解决才行!”楚王坐在大帐中苦思冥想着。
“主公,军师回来了!”门外的小校在帐外大声通禀道。
楚王的jīng神一振,yīn明雨一去数日,到西北军中谈判,此时回来,恰好可以解决他的燃眉之急,于是走出大帐,亲自迎了出去。
“恭喜主公!”yīn明雨笑眯眯地拜了楚王,然后贺喜道。
楚王见yīn明雨同后来去的信使一同抵达,自己明白他已经知道了契丹骑兵为朝廷助战的消息,可是见他脸上丝毫没有yīn霾的样子,便心中安定了许多,知道yīn明雨已经有了办法,于是便问道,“军师,本王何喜之有?”
“恭喜主公,属下为您花出去五十万两银子!”yīn明雨笑着回答道。
“哦?!”楚王听了一楞,没有弄明白yīn明雨的意思,于是怔怔地看着他,想要听他一个解释。
yīn明雨不慌不忙地从袖子里面摸出一张纸条来,将其小心翼翼地展开,把上面的内容展示给楚王观看。
楚王看完之后有些张口结舌地问道,“什么?我怎么着就欠了五十万两银子?欠给谁?杨延昭么?这是怎么一回事儿?!”
“平西王不但许诺要限制圣君神教在江南的发展,同时也答应帮助主公,这银子就是欠给他的。”yīn明雨回答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