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网游竞技

龙战长空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阳电
是的,“梧桐坡”,一个他毫无记忆的遥远所在,自从“红宝石”号上的一场深夜交谈、知道了自己的离奇身世后,龙云也曾经以为,自己会深受触动、让惨剧在心中留下一道永不磨灭的烙印,今后的人生轨迹多半也会围绕这一事件进行,总而言之,一定要调查出事件真相才能稍觉心安。
然而时间流逝,世易时移,人生的轨迹却并不似年轻人当初所想,脑海中毫无印象、只有一抹地狱般景象的模糊记忆,“梧桐坡”三个字对龙云来说既熟悉、又陌生;后来的中东之行,乃至最近的“组织”特训,一切的一切,似乎都是与惨剧调查有关,细细想来,龙云却又觉得事情并非如此,他心中执着不放的,与其说是记忆深处的一抹似有实无的执念,倒不如说是一种恐惧与信念在驱使。
一方面,害怕失去周遭的一切、乃至整个世界,另一方面,又觉得身为穿越者,自己毕竟能在其中做些什么——
这,大概才是龙云执着向前的本源。(未完待续)





龙战长空 第一三三八章 参观与交流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龙战长空最新章节!
这样说来,果然,“梧桐坡”事件只是现实世界的一场悲剧吗……
刚刚发现了又一个“平行人物”,龙云的想法就是如此,他起初很是为此而松了一口气。
毕竟,按王卫国的说法,“梧桐坡”这地方是他龙云的家乡,现实世界里的一九九六年寒冬,这座小到在地图上绝不可能找到的西北小村落在一场惨烈爆炸中化为废墟,只有他一人幸存下来,这样的惨剧,龙云当然无论如何不想在平行世界里也经历一回,哪怕他到现在也搞不清楚,这莫名而来的平行世界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
从军事交流到“梧桐坡”事件,坐在长桌旁的vvs中将完全走了神,好在这一场交流讨论会上,双方主要还是集中发言,一开始维克托*雷泽诺夫也没有非说话不可的时候,在场者的好奇目光聚拢过来不少,却没人能知道龙云现在脑袋里在想什么。
从认出了“王卫国”,到推断出“梧桐坡”事件的不存在,龙云的思维仿佛只过了一瞬,他也知道自己这番逻辑推理还有些疏漏。
王先生的“人物投影”好端端出现在会场上,这当然是一种证据,但正如他此前所观察到的,两个世界的历史轨迹大致重合、同时也有不少差别,仅凭“王卫国”的安然无恙来推断事件的不存在,这其实并不保险,因为经历一场夜空离奇事件的人也未必就得是王卫国,或者说,当时天空中的情形如何,谁也不能保证两个世界里的事件经过完全一致。不是吗。
对这一漏洞心知肚明,此时此刻,龙云却下意识的不愿去多想,他现在只感到一阵疲乏感来袭、实在没精力去顾及这一件某种意义上的“陈年往事”。
是的,“梧桐坡”。一个他毫无记忆的遥远所在,自从“红宝石”号上的一场深夜交谈、知道了自己的离奇身世后,龙云也曾经以为,自己会深受触动、让惨剧在心中留下一道永不磨灭的烙印,今后的人生轨迹多半也会围绕这一事件进行,总而言之。一定要调查出事件真相才能稍觉心安。
然而时间流逝,世易时移,人生的轨迹却并不似年轻人当初所想,脑海中毫无印象、只有一抹地狱般景象的模糊记忆,“梧桐坡”三个字对龙云来说既熟悉、又陌生;后来的中东之行。乃至最近的“组织”特训,一切的一切,似乎都是与惨剧调查有关,细细想来,龙云却又觉得事情并非如此,他心中执着不放的,与其说是记忆深处的一抹似有实无的执念,倒不如说是一种恐惧与信念在驱使。
一方面。害怕失去周遭的一切、乃至整个世界,另一方面,又觉得身为穿越者。自己毕竟能在其中做些什么——
这,大概才是龙云踯躅向前的本源。
至于“梧桐坡”的惨烈爆炸,本身固然是年轻人心中的一个难解谜团,乃至生身父母都无从追寻,然而时至今日,从爆炸现场走出来的孩童已经成长。成为了一名坚韧执着的热血青年,心中的目标。也不再是自己那莫可追寻的身世、和从未谋面的父母亲人,而是置身其间的整个世界。
面对两条彼此纠缠的世界线。哪怕一个人的力量再渺小,如果不去尝试,难道就眼睁睁看着他所珍视的一切嬗变飘零、随着整个现实的日渐崩塌而毁灭殆尽?
这个问题,曾几何时,初窥门径的年轻人一点都不知道要如何回答,跌跌撞撞走到今日,龙云的心中仍旧没有答案,然而他却依稀能感觉到,这一切,和自己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一切,终归会有拨云见日的那一天。
只不过,让一切真相大白,究竟什么时候才会到来呢……
从“梧桐坡”到“王卫国”,又想到其他很多事,会议室里的龙云一直在走神,他直到简短会晤告一段落、和中方人员前往基地参观时,才慢慢让思绪回到现实。
不管怎么说,既然见到了“王卫国”,平行世界里的投影人物总和现实有一点类似,龙云就对这位空军少校有了些先验认识,他和同僚们一起走进高大宽敞的加固机库,和陪同人员徜徉在两架紧密停放的苏霍伊战机之间,一边注意听现场人员的对话,时不时也插句嘴,说些关于su-27系列战机的使用与维护情况。
在机库里参观战斗机,在交谈的同时提及一些问题,形式虽不正式,对两支贴近实战的部队来说确是颇有收获的。
刚刚想了一通心事,现在跑来机库里参观调研,龙云暂时收拾了一下心情、把维克托*雷泽诺夫的身份拾起来,考虑他作为一名红空军王牌飞行员的言行举止该当如何。
既然是来“平行祖国”访问,在遵守保密要求的前提下,他就尽可能详细解答现场人员提出的问题,同时还和解放军飞行员简单探讨了一下战法战术,尤其是关于su-27战斗机的目视空战,这也是他最擅长的科目。
受益于九十年代初期的中苏武器贸易,原本由于十年动乱而错失良机、社会面貌停滞不前的中国终于补上了一些军事建设方面的课,引进苏霍伊战机、并建立sk/ubk型机的生产线后,空军主战装备从二代中下水平的歼-7、歼-8一下子提升到了三代中上水平,配套的r-27、r-73系列导弹与gsh-301航炮等武器装备也比plaaf以往装备先进至少一代,中国空军就此进入了五十年代之后的第二个快速发展期。
对于进口的su-27sk,在九十年代初,本身并非一种最先进的三代战机,相比解放军空军原先的二代机还是要先进不少。
受限于国家经济情况,购进与国产化生产su-27的进度一直不快,就龙云的了解,直到大战爆发前的一九九五年,平行世界里的中国空军总共也只装备了六个航空团、约一百八十架su-27sk/ubk;作为双发重型战斗机,这一数字其实不少,奈何国家盘子太大、需要驻军的地方也多,六个团的三代战机部署到广袤国土上实在是捉襟见肘。
当然,哪怕数量再怎样缺乏,随着xaac(xian__,西安飞机工业公司)的su-27生产线建立,国产化小改的歼-11生产能力建成,从一九九五年开始,西飞就以每月两架的速度为解放军海、空军提供单座型的歼-11战机,大战爆发后还进一步加快了生产速度,截至目前,按照两国间共享的武装力量统计数据,plaaf与plana手上的苏霍伊家族一共有约八个歼击机团、约二百五十架。
二百多架双发重型战斗机,加上其他老旧战机与辅助机队,单从规模上讲,今日的plaaf已经在规模上超越了宿敌日本航空自卫队。
何况现在,远东战火越烧越旺,jasdf差不多就要在vvs的强势清扫下灰飞烟灭,一时间,东方国家集团的红肿力量已然占据了优势,哪怕美国人紧急从本土调遣援军、将新组建的航空军充实到远东也一样无济于事。
当然,比较空军的实力强弱,主战武器——战斗机的数量、质量固然很重要,部队本身的战斗力才是第一标准。
在这方面,和战场上拼死拼活的一干对手相比,抓紧训练的解放军空军各部还有一些欠缺。
训练,再怎样力求真实,毕竟不等于生死相搏的实战,另一方面,刚引进三代战机才没几年,解放军空军部队、乃至整个空军指挥体系的思路还没完全转变过来,训练科目设置和具体规划上,也还带有一些旧时代的惯性思维。
这些问题,平时也许不太容易暴露,现在与实战指挥经验丰富的苏联军事代表团成员交流,一些问题就很快被发现、并详细记录下来留待解决。
作战思路的问题大概如此,具体到su-27战机的作战能力、机型特点,维克托*雷泽诺夫中将就是一个很好的教官,这位驾驶苏霍伊战机取得大部分战果的vvs超级王牌,对su-27系列战斗机的理解与把握已经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现在站在阳光斜照的高大机库里,随便从哪一个话题说起他都能侃侃而谈,连说明、带比划的把情况说一个清楚明白,让在场众人都受益匪浅,哪怕来自苏联的同僚们听了都连连点头。
说起来,维克托这个长空激战、杀敌无算的“战机屠夫”,他能在大战中一路晋升、成为红色帝国历史上最年轻的航空兵中将,在和这位天才打交道之前,也许还有人会认为这只是一种对超级王牌的嘉奖,但是在聆听了龙云的叙述之后,这些军人的看法也就此改变。
看起来,雷泽诺夫同志的军事技术理论水平一点不低,虽然指挥才能尚未可知,但不管怎么说,担当红空军高级军官的能力还是绰绰有余。(未完待续)




龙战长空 第一三三九章 多用途战机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龙战长空最新章节!
短暂的情况介绍,让龙云有了一些概念,他大致明确了两个世界里的“猛龙”有何异同。
歼-10“猛龙”,成都飞机工业公司、601所推出的一型三代战机,在经历了若干年艰难坎坷的研发流程后,终于借国家增加军费投入的东风顺利投产。
和现实世界里的情形一样,早年间,在机体构型上借鉴了以色列lavi战机的一些成果,结合601所在鸭式布局上的研究积淀,“十号工程”一开始就确定了鸭式布局,初始进展却并不顺利:一方面,军方提出的技术指标与作战需求偏高,以现有技术条件难以满足,另一方面,中国在航空发动机领域长期落后,拟定为歼-10配套的ws-10迟迟无法定型,也影响了项目进度。
由于发动机的拖累,601所的原型机试飞一再拖延,甚至一度考虑复活此前下马的ws-6、甚至为歼-10安装al-21、或者其他型号的涡轮喷气发动机,毕竟战机本身再先进,没有配套发动机的话也只是停在一件地面上的摆设。
发动机的困局,再加上歼-10本身的飞控设计较为复杂,“十号工程”的曙光在中苏关系改善、军贸活动重启后才真正出现。
经过一番洽谈,借助su-27系列战斗机的引进,暂时以同期进口的al-31f发动机作为动力,结合中国国内的电子技术、系统集成技术,歼-10“猛龙”才终于在近期进入第一批次量产,并开始小规模装备作战部队。
歼-10的定型投产。cac和601所自然欢欣鼓舞,不过就龙云的了解,解放军空军内部却有一些意见分歧。
作为cac数字化设计测试制造流程的第二种型号,和早先出现、主要意义在于试水的fc-1“枭龙”不同,装备大推力引擎的歼-10是一种以国内装备为主要目标的重点型号。准备用于替换数量庞大、技战术性能落后的歼-7、歼-8机群,切实提高plaaf的防空拦截能力,军方的需求原本十分迫切。
不过在进入九十年代后,plaaf得到了大量su-27sk/ubk,部队使用评估认为其已“能在相当程度上满足空优需求”,对“十号工程”的要求也随之而变。
在国内缺乏先进多用途战斗机的情况下。军方计划将原本偏重空优的歼-10修改为一种“高低搭配”的多用途战斗机,不仅能执行防空拦截任务,也要求有较好的战场遮断、sead、对地支援等能力,具体来说,就是标准向美国f-16、而非苏联mig-29看齐。这是出于新时期军事思想的一种考虑,本身也反映了中国空军对未来一段时期内的作战态势思考,应该说是可取的,也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但是,计划虽好,设计时就偏重于空优作战、完全按照一架防空战斗机设计的歼-10,要满足多用途战斗机的要求却并不容易。
空优作战与多用途,看起来。似乎就是挂在什么样的弹药、执行什么样的任务这一点区别,顶多再加上不同的火控系统,实际上对战斗机设计来说却是根本的方向问题;在技术水平确定的情况下。战机整体设计必然要有一些取舍,而不可能同时满足两大类目标所需要的飞行性能与技术指标。
一般说来,面对敌国空军的威胁,防空作战的战斗机飞行性能突出,具体到第三代战机,要求机载火控系统探测距离、接战能力强大。能够执行从格斗空战到超视距拦截战的多种空优任务,而且在两者难以兼顾的情况下。设计上往往会偏重后者,即牺牲一定的机动性能来确保高空高速能力。否则难以满足防空拦截作战的需求。
而多用途战斗机呢,相对于专司空优的型号,飞行性能的要求相对要低一些,对战机操控品质、机动性的要求却更高,此外一个重要指标就是载弹量,如此才能满足多种不同任务的武器与设备挂载需求。
对空与对地,虽然都是空中平台的作战目标,在技术水平难以两者兼顾的情况下,世界主要空军强国的策略也各不相同。
典型的如usaf,一直以来,就以专司空优的f-15、与多用途的f-16形成高低搭配。
当然,和现实世界里的情形相仿,平行世界里的usaf也装备了完全多用途的f-15e“攻击鹰”,不过在世界大战的背景下,美国空军很快发现,这一选择并不完全适合大规模战争的作战环境——面对华约的空中压力,庞大而昂贵的“攻击鹰”往往也一样忙于执行空优任务,真干对地攻击的活,近距离战术支援不如f-16“战隼”和专职攻击机,远程打击又不如战略轰炸机和隐轰,实在是有一点两头不讨好。
“贪大求全”的结果,就是样样稀松,所以现在,进入战时体制的美*事工业已经调整了方向,全力为usaf、u.s.navy提供f-15c/d与f-16,乃至先进的f-22“猛禽”,以高低搭配、空优机与万金油机配合的方式应对红色帝国的攻势。
美国人的抉择,算是一种挺务实的方案,红色帝国的思路则是另一回事,那就是“专机专用”。
在这方面,龙云的认识相对来说就全面得多,他很清楚平行世界里的苏联空军、国土防空军建军思路与装备体系,总而言之,和美国人的思路完全就是两回事。
与现实世界里的vvs、pvo一样,平行世界里的苏联空军、防空军,装备的数量庞大战机往往都是用途单一的型号,比如典型空优的su-27、mig-29,专司战场支援的mig-27、su-17与su-25,远程攻击的su-24、tu-22m,乃至美国人没有装备过的专职截击机mig-25、mig-31与tu-128等等,一种机型,就对应一种作战需求,这一方面导致vvs、pvo机队规模庞大,每一代战机的换型压力都很大,然而真到了打世界大战的时候,这套体系的某种优势就完全体现了出来。
专机专用的设计思路,一方面,设计师可以有所取舍、突出型号的主要性能,部分抵消对手的技术优势,另一方面,战机成本与训练、使用费用也得以降低,便于大量生产装备,在消耗巨大的世界大战中自然就有一定的优势。
这因为这么一种思路,平行世界里的苏联军事工业仍然秉承“专机专用”思想,比如苏霍伊设计局,类似su-30一类的多用途战斗机就根本没有被研发出来。
现实世界里广销四方的“高性能战斗轰炸机”,比如f-15e/k/sg、su-30mki/mkk/kn等型号,在平行世界里却难觅踪迹,道理其实很简单,这一类多用途战斗机,对中等国家、局部冲突来说是一种挺称手的武器,但是在两超冷战甚至世界大战的背景下,就无从发挥多用途的优势、而往往会以空优战机的唯一形态在战场上消耗殆尽。
多用途战斗机,听起来挺不错的“两全其美”设想,其实不过是一种节省开支、在机队规模不变的情况下提升任务执行能力的方案。
受到航空技术水平的限制,多用途战斗机在空优、或者其他任务中的表现往往都逊色于同水平的单一用途机型,加上任务规划、执行方面的复杂度提升,理论上的“挂载弹药攻击、投弹后再空战”设想其实很难实现。
而如果要确保安全,再为多用途战斗机配置一些护航机,那么直接用专职攻击机+专职战斗机岂不更好?
正因为如此考虑,红色帝国没有涉足多用途战斗机这一领域,美国人的思路则是用万金油般的f-16凑合一下,真正的空对面任务,大家的选择还是殊途同归,都是使用专职攻击机、至少也是偏重多用途的机型来完成。
超级大国的思路如此,其他中等国家也一样在跟风,平行世界里,欧洲四国联合开发的ef2000也是一种偏重空优的机型。
不过,就在这样的大趋势下,同时代开发先进战机的国家里也有一些例外。
除了法国人的“阵风”,龙云现在和同僚们一起进入机库、见到的灰色涂装战机也是其中一种,他概略看了看面前身形凌厉的鸭式布局战机,就在脑海中得出了一种结论,这飞机的确是歼-10,却和现实世界里的有点不太一样。
从空优到多用途,现实世界里,歼-10“猛龙”系列战机其实也在尝试走这一条路,不过受限于战机本身设计、以及使用者的作战思路,从歼-10a到歼-10b、c都没在这方面走出太远,战机本身的多用途能力的确有所提升,本质上却还是一种空优战机,空对面能力只能算是一种辅助。(未完待续)




龙战长空 第一三四〇章 载弹量提升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龙战长空最新章节!
不过现在,看一看平行世界里的“十号工程”,龙云大概就意识到,既然plaaf、plana的su-27战机装备辆已经接近三百,在新时期军事斗争的大背景下,传统的防空作战需求已经不是十分迫切,在设计研发新一代国产战斗机的时候,601所肯定就会有一些新的设想。
或者说,以龙云对现实世界里中*事发展步伐的理解,平行世界里的祖国看来也一样,力图将“十号工程”打造成全能型战机,这才是相关单位的真正考量。
单发中型多用途战斗机,典型代表也许要算美国人的f-16,这种研发时深受“战斗机黑手党”影响、号称纯粹为空战而打造的战斗机,从服役后在usaf中从事最多的却并非空战、或者说狭义的制空权争夺,而是对地攻击、空中遮断甚至战术侦查,这一潮流,显然被“十号工程”的设计者所关注过。
正因如此,想一想现实世界里的歼-10a“猛龙”,机体设计就带有一些提高飞行性能的举措,除了整体构型的鸭翼设计外,机翼内半段的反向弯扭也是亮点之一,不过受限于技术水平、更重要是军方的战术需求,定型的歼-10战机还是偏重空优,其他方面的能力在三代机家族里只处于中下水平。
现实情形如此,平行世界里的歼-10战机,整体设计也没脱离“十号工程”的大框架,外形轮廓也很相像,不过细看的话还是能发现一些端倪。
和现实中的歼-10a相比。平行世界里的歼-10战机,首先区别较大的就是进气道设计,a型机标志性的可调斜板式进气道被一种更加简洁的结构代替,看上去有点像f-22、f/a-18e/f等机型采用的那种,带给龙云的第一印象。这种“猛龙”战机的最大速度应该比a型要低,但是相应的在进气道上付出的结构、重量代价也低一些。
此外还有一点,站在地上不太容易看出来,龙云还是经由中国同志的指点才注意到。
和a型“猛龙”相比,眼前这一架灰色战机的翼展更宽、主翼面积更大,相对来说鸭翼的面积就要小一些。位置也更靠后。
在龙云看来,根据他有限的气动构型知识分析,歼-10的这种设计与法国“阵风”战机有一点类似,通俗点讲就是“近距耦合鸭式布局”,与原版歼-10a相比。这一款“猛龙”的敏捷性略有下降,却具备更优良的挂载条件——不仅升力特性更好,位置前移的主翼也方便布置挂架,武器挂载的限制更少,这些都可以看做是为多用途服务。
进气道与机翼布置,对一架战斗机来说是气动的主要构成部分,和同僚们一起围绕歼-10战机转上两圈,龙云有了更多的发现。
大概看一看战机外形。他觉得,眼前这一架“猛龙”真与自己此前在中东驾驭过的歼-10e“恶棍”有几分相似,垂尾形状比较像。尾撑上的两片腹鳍也不见了踪影,看起来的确在极速上做出了一些妥协。
除此之外,一些细节方面的变化,比如采用了现实世界里歼-10b战机的扁圆形机头截面,增加的下视角度对空对面攻击时的视野有帮助,还有一些细枝末节的不同。这么整体看下来,再爬上登机梯进入座舱体验片刻。龙云就挺意外的发现,和简洁低调的第一印象不同。这架机身编号01341的歼-10战机整体技术水平还相当先进。
1...495496497498499...59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