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网游竞技

龙战长空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阳电
“喔——?
是,说的有理。”
被战友一句话点醒,王卫国才从牛角尖里钻出来,他觉得郑彬说的很对。
可不是吗,说起来这位“维克托*雷泽诺夫”可真是威名赫赫,连打一场对抗演练,都能让他这个当对手的心神不定,王少校顿时有点体会到了大洋彼岸那些美国人的沉重心情,当然,同时也感到和这种人做友军的一种庆幸。
切磋一下倒也罢了,真到了战场上,恐怕没人会愿意和“白色死神”对抗吧!(未完待续)





龙战长空 第一三四三章 飞行比对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龙战长空最新章节!
热门推荐:、 、 、 、 、 、 、
维克托*雷泽诺夫的实力,大概平行世界里任何一个飞行员都会心生敬畏,但承认差距是一回事,真到了切磋较量的时候,王卫国和战友郑彬的战斗渴望还是远远胜过对结局的揣测,两人很快做好一切准备,迈着稳健的步伐走向牵引到跑道旁的两架灰色涂装歼-10“猛龙”战斗机。
既然是一场友军对抗,而非实战,两架一前一后的歼-10战机翼下挂载的同样是训练弹。
弹翼硕大的灰白色pl-11,弹翼同样硕大的橙色pl-8,三角翼下的两组对称挂架上各有两枚挂载完毕;除此之外,刚才参观时一行人没太留意的是,和龙云的认识不同,平行世界里的歼-10“猛龙”战机翼尖有变,从简单的切尖三角翼变成了向前探出一截的翼尖导弹发射滑轨。
翼尖挂架,本身并非一件多么难的事,东方国家的战机却很少采用。
就比如航空大国苏联,从成立以来研制过的战斗机型多到数不清,然而除了一些技术验证机、原型机以外,采用翼尖挂点设置的机型却一个都没有,直到八十年代的su-27,才算是第一种在翼尖设置挂架的社会主义阵营战斗机。
这样看来,似乎“翼尖挂点”这种技术很高端、或者实现起来很难,其实却并非如此,主要还是一种设计者的综合考量。
翼尖挂点的设置,好处是可以多出两个轻载的外挂位置,对战机的弹药布置有利,在一些型号上还可以兼做机翼配重。同时也有不少缺点,不仅去增加战机阻力——气动力角度讲距离飞机主体越远的部分阻力越大,还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战机的敏捷性。
除此之外,对速度要求较高的型号,翼尖挂点还受到马赫锥的限制。
对一架超音速战机来说。如果机翼位置本身比较靠前,再加上挂架和武器的话,往往就会突出到机头形成的马赫锥以外,这样在高速飞行时,不仅阻力大增、还会危及飞行安全,所以战机气动设计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锐利”。整机在面对大气时只有一个激波中心;反过来说,如果一架机翼位置靠前的战斗机同时还有翼尖挂架——比如f-16或者f/a-18,那么可以推定,这架飞机的极速肯定不怎么样。
当然,战斗机有没有翼尖挂架的原因很多。冷战时代苏联的三代战机里,mig-29没有翼尖挂架主要是因为没必要,一架大量装备的前线歼击机只需要带六枚空空导弹、翼下挂架完全能满足。
而体型更大的su-27,作为原定装备pvo的远程重型机,挂点数量多多益善,此外还考虑到机翼翼尖的震颤问题,同时作为翼尖导弹发射滑轨与配重杆的挂架就随之出现,整机十个外挂点的数量本来就不少。机翼内段仍然空荡荡、后来还可以再加上一对重载挂点,这也算是充分利用了su-27系列战机的庞大体格。
mig-29与su-27的情况如此,再看中国空军主力战机的情况。对于翼尖挂架,其实plaaf并不陌生,早年间就有航空技术人员在一架歼-6iii型机上做过试验,在“六爷”两翼翼尖改装了一对导弹发射滑轨,搭载pl-2型导弹。
不过,试验毕竟只是一种摸索。到了后续的歼-7、歼-8乃至歼-10战机上,翼尖挂架就一直不见踪影。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还是机翼构型与位置问题——由于追求高空高速性能。加上发动机本身限制较多,这几种主力战斗机无一例外都采用了三角翼,如果不进行切尖,本身就没法安装翼尖挂架,此外另一个原因还是出自三角翼,翼梢位置偏后,如果设置挂架的话会影响机体重心,对飞控也是一种额外负担。
除此之外,大概还有一个考虑,从plaaf的作战需求、以及这几款战机的挂载能力来看,并没有急迫的增加挂架需求。
现实世界里的情况如此,等到龙云和战友一起走出作战准备室,在同一条宽阔跑道旁见到了这次准备飞的两架灰绿色迷彩mig-29m、同时也见到了不远处发动机慢车状态的两架歼-10“猛龙”时,他很快发现了战机翼尖挂载的橙色pl-8训练弹,对翼尖挂架的出现,他的第一反应还是好奇顿起。
刚才参观战机的时候,大概是机库里的那一架“猛龙”没装翼尖导弹发射滑轨,龙云也没注意到,现在发现这一世界里的歼-10居然有了这种设计,在凑近前去观察之余,也更确定了空军方面准备将其作为多用途战斗机的设想。
的确,对一架类似于f-16的多用途战机来说,挂点自然是越多越好。
虽然受结构强度、过载值的限制,翼尖挂点差不多就只能挂一枚格斗弹、或者超视距导弹,但可以解放出两个翼下挂点,顺次转移的话,最后空出来的两个机翼内侧挂点就大有可为,不管是挂空对面弹药还是副油箱都可以。
补上了翼尖挂架的一课,在停机坪附近和中方人员交谈,军事代表团的成员们三言两语、和东道主确定了对抗演练的一些细则。
一切准备妥当,各自爬上登机梯进入座舱,引擎啸叫声渐起,片刻之后,在基地塔台的指引下,两架灰色空优涂装、两翼上“八一”机徽鲜艳醒目的歼-10战机就滑跑升空,随后涂着大红色五角星的mig-29m也飞离跑道,四架战机在天空中组成一个简单的多机编队,向预定的对抗空域飞去。
出发的先后顺序,按照中方人员的考虑,肯定是让内油航程更远一些的歼-10先起飞。
这样的安排,算是照顾一下“机场保卫者”绰号的mig-29,其实这一说法多少也有点私心,按照常规流程,双方战机都是加满机内油箱升空,先离地的歼-10双机在天上盘旋等待编组,也可以烧掉一些油料,整机推重比上会少尉沾一点便宜。
当然,mig-29航程偏短的问题,在改进的m型上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现在两种战机的内油航程相差并不大,等于就是在这方面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
升空之后,与两架身形锐利的“猛龙”结伴飞行,驾驶编号蓝色09的mig-29m战机,龙云从久违的米格机座舱里四下张望,头一次驾机飞行在平行世界里的祖国上空,旁边又是两架从未见过的歼-10战机,他一边操控座机保持平稳航线,一边仔细观察“猛龙”战机的飞行状况,当然,这时候驾机平飞的王卫国、郑彬两人也是一样的。
初春时节的北京,下午的偏西阳光照耀在一架架战机的光滑蒙皮上,起飞后编队南飞、飞行高度在两千五百米左右,座舱外的大片湛蓝天空对龙云来说十分熟悉。
看起来,和现实世界里的首都北京一样,日益发展的工业和日渐喧嚣的城市活动,让这个世界里的天空同样布满尘埃,眼下虽然还没到闹沙尘暴的时候,但是目之所及,一大片澄明蓝色天空的下缘还是灰蒙蒙的看不清,显然地表的空气质量并不算好。
身为一名vvs王牌飞行员,此前一直在中欧、高加索和远东作战,不同地区的天空,在天色、时间与天气的变化下,呈现出的景象也是变幻多姿。
驾机和僚机一起在“猛龙”侧面伴飞,龙云站在维克托*雷泽诺夫的角度观察一番,他必须承认“平行祖国”的地表大气环境不怎么样,就像现在驾机升空,飞越了地表扬尘的薄薄一层之后,头顶和四周的天空湛蓝如洗,好像环境还不错,可往下看的话就会一下子漏了馅。
对首都的空气质量发了一通感慨,接下来,按照对抗流程的安排,四架战机进入了一组预定航线、动作的编队飞行,每一组双机保持队形不变、两组双机之间则不需要紧密跟随,通过这种方式来让飞行员们对战机的基本性能有一定了解。
天空中的试飞,如果是为了认识战机的飞行性能,直接让飞行员开着上天飞一圈大概最有效率。
不过一来基地里的歼-10、还有到访的mig-29都没有双座型,直接让飞行员单独驾驶陌生机型是不可能,另一方面,后面紧接着还有对抗演练的环节,飞行员驾驶自己的坐骑才能发挥出真正的实力,对测试战机的战斗力也才比较客观而真实。
在流程要求下,根据塔台的每一次呼叫,王卫国少校与僚机郑彬掌控歼-10进入标准航行科目,两架“猛龙”先是开启加力、来了一段水平加速,而后机头昂起、进入大迎角的匀速爬升,继续拉高后改平,然后推杆俯冲而完成一个表速六百公里的高强势回旋。




龙战长空 第一三四四章 意料之中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龙战长空最新章节!
热门推荐:、 、 、 、 、 、 、
这样的安排,算是照顾一下“机场保卫者”绰号的mig-29,其实这一说法多少也有点私心,按照常规流程,双方战机都是加满机内油箱升空,先离地的歼-10双机在天上盘旋等待编组,也可以烧掉一些油料,整机推重比上会少尉沾一点便宜。
当然,mig-29航程偏短的问题,在改进的m型上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现在两种战机的内油航程相差并不大,等于就是在这方面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
升空之后,与两架身形锐利的“猛龙”结伴飞行,驾驶编号蓝色09的mig-29m战机,龙云从久违的米格机座舱里四下张望,头一次驾机飞行在平行世界里的祖国上空,旁边又是两架从未见过的歼-10战机,他一边操控座机保持平稳航线,一边仔细观察“猛龙”战机的飞行状况,当然,这时候驾机平飞的王卫国、郑彬两人也是一样的。
初春时节的北京,下午的偏西阳光照耀在一架架战机的光滑蒙皮上,起飞后编队南飞、飞行高度在两千五百米左右,座舱外的大片湛蓝天空对龙云来说十分熟悉。
看起来,和现实世界里的首都北京一样,日益发展的工业和日渐喧嚣的城市活动,让这个世界里的天空同样布满尘埃,眼下虽然还没到闹沙尘暴的时候,但是目之所及,一大片澄明蓝色天空的下缘还是灰蒙蒙的看不清,显然地表的空气质量并不算好。
身为一名vvs王牌飞行员,此前一直在中欧、高加索和远东作战,不同地区的天空。在天色、时间与天气的变化下,呈现出的景象也是变幻多姿。
驾机和僚机一起在“猛龙”侧面伴飞,龙云站在维克托*雷泽诺夫的角度观察一番,他必须承认“平行祖国”的地表大气环境不怎么样,就像现在驾机升空。飞越了地表扬尘的薄薄一层之后,头顶和四周的天空湛蓝如洗,好像环境还不错,可往下看的话就会一下子漏了馅。
对首都的空气质量发了一通感慨,接下来,按照对抗流程的安排。四架战机进入了一组预定航线、动作的编队飞行,每一组双机保持队形不变、两组双机之间则不需要紧密跟随,通过这种方式来让飞行员们对战机的基本性能有一定了解。
天空中的试飞,如果是为了认识战机的飞行性能,直接让飞行员开着上天飞一圈大概最有效率。
不过一来基地里的歼-10、还有到访的mig-29都没有双座型。直接让飞行员单独驾驶陌生机型是不可能,另一方面,后面紧接着还有对抗演练的环节,飞行员驾驶自己的坐骑才能发挥出真正的实力,对测试战机的战斗力也才比较客观而真实。
在流程要求下,根据塔台的每一次呼叫,王卫国少校与僚机郑彬掌控歼-10进入标准航行科目,两架“猛龙”先是开启加力、来了一段水平加速。而后机头昂起、进入大迎角的匀速爬升,继续拉高后改平,然后推杆俯冲而完成一个表速六百公里的高强势回旋。
在略微调整状态后。眼见旁边的两架mig-29m动作基本同步,两架歼-10一左一右互相分离,连续做了一组防御性桶滚。
在三千米左右高度上,大半径的桶滚做起来没一点难度,plaaf飞行员随即大力拉杆、直接改出,进入航迹间距约两千米的全加力螺旋爬;而在距离不远的附近空域里。刚刚从一组防御性桶滚中改出。两架动力充沛的mig-29m同样尾焰青蓝,进入一组过载约5g的上升转弯。两种战机的sep区别这时候就逐渐表现了出来。
沿着一条螺旋航迹盘旋爬升,推重比上占优、又采用了中央升力体构型的米格机越飞越高。首先到达了预定的五千五百米高度,真空速在八百公里/小时左右,两架全力爬升的歼-10还落后半拍。
通过一组没多大技巧可言的高yoyo与上升转弯,大概观察到了两种机型的垂直机动特性有何区别,接下来,两组战机又进入一组大过载的水平盘旋,以一种近似单环迎头战的方式互相追逐。
既然是测试、而非实战对抗,一开始两组双机的占位都在对方三九线位置,从plaaf座机的视角看来,天空中两架迷彩涂装的mig-29m在湛蓝天空中的辨识度还挺高,王卫国在频道里呼叫一下僚机、提醒郑彬注意跟随,而后就拉杆蹬舵、前推节流阀,让座机压坡度后进入高g过载的稳定盘旋。
按照盘旋对抗的一般要求,为留有后路,双方往往并不会一上来就直接拉杆到底、进入存速不断损失的瞬盘,而会观察对手的动向,并结合座机情况和对抗态势来决定应对策略。
现在,天空中两组战机的情况就是如此,或者说有意模拟这一种情形,伴随剧烈机动而引发的机身流烟,身后留下一道扭曲白色航迹的歼-10战机很快达到了最大稳盘角速度,三九线方向上的mig-29m双机也是,一时间,座舱里的飞行员们都意识到,绰号“猛龙”的歼-10盘旋能力还相当不错。
可不是吗,在眼下的高度、速度条件下,双方都是空战挂载,一架单发三角翼战机的稳盘居然与偏重中低空、低速机动的mig-29难分上下,要做到这一点可不容易!
高g盘旋中,驾驭mig-29m战机的龙云勉强抬头观望天空,暗淡视野里的灰色身影位置一时未变,这样的景象,在他意料之中、同时也有一点意外,看起来平行世界的“十号工程”成果的确和现实世界稍有区别。
最起码的,身为一名驾驭“猛龙”征战长空的资深飞行员,龙云对歼-10a的性能已经熟到不能再熟。
在中低空的稳盘能力方面,不得不说,sep上居于劣势的“猛龙”比起mig-29可是有一点差距,然而在平行世界里,这一差距已经不复存在,显然是由于歼-10相比a型有更大的翼面积、和更明显的鸭翼增升措施所致,除此之外,大概整机空重上也有一些改进。
稳盘较量上未分胜负,对抗演练的流程也并不是一直有条条框框,接下来,双方就在确保飞行安全的前提下比拼瞬盘特性,发挥座机的极限性能去努力抢位。
从稳盘到瞬盘,战机的飞行状况大有区别,对飞行员来说却没什么严格意义上的区分,拉杆幅度的一些变化就能导致不同的盘旋状态,接到塔台指令后,驾驭歼-10长机的王卫国立即行动起来,他先是略微减小迎角、同时前推节流阀到顶,以全加力状态向上跃升以积累一点高度,而后就从新压坡度并蹬舵。
随着飞行员的快速操控,天空中的灰色“猛龙”立即改变了机头指向,好似一枚逆风疾飞的锐利梭镖般切入盘旋航迹内侧。
从稳盘进入g值更高的瞬盘,离心力很快让少校出现了黑视,不过就在短短几秒种内,双方的位置态势就发生了改变,同样接到呼叫而进入瞬盘的两架mig-29m转的也不慢、却和鸭式布局的歼-10拉开了差距。
非但如此,在一场比拼瞬盘能力的对抗中,冲在前面的mig-29m长机倒是持续划出一道挺标准的圆弧航迹,紧跟其后的僚机却好像有一点操控不准,那架编号蓝色11的灰绿色战机一开始还切入的很果断,却很快由于能量的剧烈损失而掉了高度,与前面全力盘旋的长机拉开了高度差。
瞬盘比拼,和简单的直线加速、稳盘对抗不同,战机在不同飞行状态下的最大角速度都不一样,飞行员也无从判断座机目前到底是在稳盘、还是瞬盘,只能通过观察高度表、空速表和个人感觉来掌控,说起来,要一架战机拉出最大瞬盘也不容易。
不过现在,很明显,不管是维克托*雷泽诺夫与战友组成的搭档,还是中方派出的王卫国少校与战友郑彬,两组飞行员都对自己的座驾了如指掌,王卫国从一开始进入瞬盘就在挑战极限,尽管眼前黑视严重,他还是凭借歼-10机头的irst系统去尝试捕捉十点钟方向的mig-29m双机,争取完成了一次足以发射格斗导弹的射击窗口。
单纯的盘旋能力比较,在一场瞬盘最大值的比较中,拥有鸭翼、动作敏捷的歼-10算是扳回一分,虽然爬升率等硬指标不如推重比更高的mig-29,在水平机动性和飞行品质上却和后者差不多。
更重要的,得益于近距耦合鸭翼提供的高升力特性、和加大三角翼赋予的充沛气动力,歼-10在压坡度侧转、进入极小半径盘旋时还有一些优势。




龙战长空 第一三四五章 视距内对抗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龙战长空最新章节!
驾驶mig-29m对抗歼-10“猛龙”,对两种机型的性能优劣了如指掌,在三千米以下高度巡航的龙云谨慎向前,一边扫视天空、一边留意雷达告警仪的动静,他抬手想要按下电钮、抛弃两枚看起来不会有什么用处的r-27r,想一想又没动手。
是啊,既然是一场意在交流的对抗演练,直接扔掉超视距导弹冲上去格斗,似乎不是mig-29的典型接战方式,现在要不要开雷达看一看?
n019m,改进型米格机装备的一种脉冲多普勒火控雷达,规格正如型号所言(再啰嗦一句,n019非指雷达、而是整套系统里的天线型号),是在倒卡塞格伦天线的n019基础上略作改进,性能与原版相比提升不大,肯定不能与n001到n011的改变那么明显,也完全切合mig-29本身在vvs中的定位。
毕竟,一种装备量成千上万的前线歼击机,并不值得、也不需要功能复杂的火控系统,龙云驾驶的蓝色09号就是如此,n019m仍然支持同时追踪四个目标、并引导r-27r/t攻击其中的一个,仅此而已。
座驾的情况是这样,而对天空中的歼-10“猛龙”,龙云的了解就比较有限,他不确定平行世界里中国机载火控雷达的发展情况,也不知道“1473”这款来自南京14所的平板缝阵天线雷达究竟如何,是不是能和现实世界里的1473一样——不过既然置身于对抗之中,现在考虑这些也没什么意义。他很快决定了接战策略。在无线电里呼叫一下僚机。指示蓝色11号“各自为战”。
习惯了一个人独来独往,现在支开僚机,龙云很快唤醒了久违的战斗节奏。
驾驭mig-29的战斗,在刚刚穿越到平行世界的一段时期,曾经是维克托*雷泽诺夫上尉的主要活动,正是驾驭这一性能指标不俗的前线歼击机接受了世界大战的洗礼,龙云才以维克托的身份成为了vvs的王牌飞行员,接连两次晋升为航空兵中校。直到在莫斯科接受了马林科夫总书记接见、接到了新的任务,才转而到高加索去驾驭更强大的su-27作战。
回想起来,那一段驾机鏖战苍穹、在中欧天空横扫北约战术空军的经历,时间才不过过去了大半年而已。
然而在战争中经历这一切,每一天都在战斗,时间的流逝感也渐渐变得模糊,现在置身于略显狭小的米格机座舱里,龙云才回忆起过去,恍惚间,他觉得那似乎已经是很久之前的事。虽然天空激战中的每一个杀敌瞬间还是那样的历历在目。
从航空兵上尉,到现在的vvs航空兵中将。自从踏上战争的路途,不知不觉,自己已经走出了这么远啊……
不经意间回想过去,手指扳开电门,雷达显示屏上很快出现了绿色的光点,目标却迟迟没有发现,龙云抬手设置一下n019m的工作模式,思绪也很快回到现实,座舱里暂时还是一片沉寂,让他意识到了米格机在这场对抗中的一点不利之处。
在这一场二对二的较量中,正如现实世界里的航空竞技一样,mig-29m是没有体系支援的。
“体系支援”,或者说狭义上的gci支持,这一概念对建军理念师承一脉的东方国家空军来说都不陌生,自从二战之后,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的军事建设都或多或少受到苏联空军、国土防空军的影响,一方面作战方略接近,另一方面也受到技术水平的制约,包括中国在内的绝大多数国家,空军都和vvs、pvo一样重视地面导引体系的支持,主要担负防空任务的战斗机也习惯了在gci体系中接战。
不过,就算是原则类似,具体到每一个国家的情形还是各有区别。
同样是gci导引,从单纯的地面雷达搜索跟踪、无线电操作员呼叫指挥,到一整套全自动的地面导引体系,技术跨度同样很大;在现实世界里的冷战时代,对gci运用最娴熟的还要算是红色帝国,耗资巨大建成的地面指挥导引体系(用于vvs)与自动截击导引网络(用于pvo)具备较高的自动化程度、系统容量与抗打击性,可以为规模庞大的苏联空中武装力量提供完善的作战支持。
1...497498499500501...59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