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战长空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阳电
远东方向,空自和驻日美军已经受到沉重打击,我们的空防压力减轻了不少。
至于另一方面的威胁,中将同志,我想您、和您的同僚们肯定也在关注;关于一代战斗机的情报,就我们所知,美国人的隐身战斗机项目——atf、先进战术战斗机,现在已经很接近定型量产、甚至已经进入了批量部署。
关于雷达隐身技术,我们并没有这一方面的理论基础,但是以此出发,部队上近也在思考、研讨,这对空战态势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对东西方对抗的整体形势,如果从实战出发,倘若美国人很投入f-22战机,假如这种战斗机的确具备良好的电磁低可探测性,那么我们是否有办法应对,如何应对?”
王卫国的话,让龙云心有所感的陷入沉思,他没一下子开口回答。
是的,f-22“猛禽”的威胁,是这样吗?
关于f-22,美国atf计划的胜出产物,这一计划是作为美国应对苏联威胁、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重夺取空战技术兵器优势而动。经过yf-22、yf-23的竞争,终以f-22“猛禽”的名号定型投产,关于这一种划时代战机的情报,身为vv高级军官,龙云自然极为关注。非但如此。和周围所有同僚的情况都不一样,作为来自现实世界的穿越者,可以说,他比平行世界里的任何人都清楚f-22的威胁之大。
f-22的具体性能,正如“十号工程”一样,两个世界里的战机情形未必完一致。不过总体上讲差别肯定不大。
对雷达隐身战机而言,本身的r缩减似乎只是技战术性能的一种提升,然而从这一特性对战斗态势、战役行动乃至战略层面的影响来说,低可探测性战机的出现,确实会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也会极大改变天空战场的游戏规则。
“如果应对f-22‘猛禽’”,这一课题,早在大战爆发之前,红色帝国的天空捍卫者们就开展了相关研究,时至今日,必定也有很多成果;现在呢,真正让龙云一时沉默的。倒不是说他在斟酌该不该和王卫国等人说这些东西,而是约略想明白了一件事——也许,plaaf不急于换装大批歼-10、甚至-27k战机。这里面除了经济、军事上的考量外,也还有一些对雷达隐身技术的前瞻性考虑?
一旦想到了这点,接下来,龙云就和plaaf飞行员们探讨这一话题。
交流之际,言谈话语间双方收获颇多,不过对刚才的推测。龙云却很得到了否定的讯息;意识窥探所得,并不支持他的这一思路。或者说,面对隐身战机的威胁。共和国的天空勇士们考虑的为面、也加深刻,包括王卫国等人都没一下子掉进“隐身战机天下敌”的陷阱里,而是在认真思考,如果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对抗美国人的“猛禽”。
以三代机和现有的空军作战体系,应对也许即将到来的“猛禽”威胁,所谓“雷达隐身”,其实,这不论对苏联、还是中国来说都并非一个完陌生的课题。
毕竟,f-22的威胁虽大,这可并非美国人的第一种低可探测性作战飞机。
说起来,对飞行器r的研究,有一种说法是起源于两位苏联科技人员的论文,当然这种东西早晚会引起多人的关注,身为超级大国的美国走在了时代前列,早在八十年代初就推出了世界上第一种雷达隐身战机——f-117。
绰号“夜鹰”的f-117战机,本身顶着一个“r”的名头,实际上却几乎没有空战能力(如果不是根本没有的话),就是一种偷偷摸摸搞空袭的隐身攻击机;在此之后,采用飞翼布局的b-2“幽灵”,又成为了第一种低可探测性的战略轰炸机,这两种机型人所共知,性能上也做了很大的取舍权衡,差不多就是凭着低可探测性来保障生存,一旦被对手发现并定位就只有死路一条。
藉由前两款雷达隐身战机,加上在低可探测性方面的技术积累,再结合航空技术方面的一系列成果,到了f-22这一代战机,情况就有所不同。
关于“猛禽”的讨论,来自现实世界的龙云比谁都有发言权,当然现在限于身份,一名红空军的航空兵中将是不应该对f-22知根知底,他暂时“忘却”现实中那些陆续解密的武器档案,尝试着从一名vv作战人员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雷达隐身战机,作为一种高技术兵器,在众人的探讨中显然是一个严峻话题。
虽然长久以来,东方国家对北约的一系列隐身作战飞机抱有警惕,相关的技术分析也一直在做,但是眼下,和等于是攻击机的f-117、还有战略轰炸机b-2不同,偏重于战术使用的“猛禽”,不论使命、还是造价,都适合于投入大规模战争的漫长战线,也就是说,既然情报战线的工作确认了f-22的定型投产,那么可想而知,这样一种前所未有的威胁,很就会出现在东西方大战的战场上。
面对隐身战机的威胁,以王卫国等人为代表的空军人员,一方面并未认定“第四代战机不可战胜”,解放军空军高层也没有这样的片面认识,并未因此而放缓、乃至放弃三代战机的换装步伐。
另一方面,在对抗隐身战机的战术战法研究方上,plaaf也做了一些探讨。
话题从单纯的战机、战术讨论转移到了如何对抗隐身战机,在这方面,穿越而来的龙云掌握的资料非常多。
虽然身为一名vv一线作战人员,他不应该在谈话中透露太多,不过既然说到“猛禽”,面对小伙子们的严肃神情,意识窥探也告诉他眼前的飞行员们是一种什么心情,龙云就举杯抿上几口辛辣的烈酒、决定随便说一点什么,反正这是在酒桌上,估计克格勃什么的也不会来追究他的话从何而来。
再说真被人问起来,其实也妨,就说这一切都是他自己的思考和分析,那又如何?
一名红空军超级王牌,战绩高到如此的不可思议,这样的人,怎么说也必定有非同寻常之处,前有“半主动雷达干扰机”、后有“2型机参战计划”,维克托雷泽诺夫,这一身份恐怕早就被有关方面归类为例外,现在不论他说些什么,哪怕信口开河,其实也都是没大所谓的事。
关于f-22,或者说任何一种雷达隐身战机,“低可探测性”的确是战场上的护身法宝,巨大的技术代价也是值得的。
不过要说“不可战胜”,龙云就很有些话要说:
“……综合起来,关于‘猛禽’的r,我国国内学者现在一般将其认定为‘小于等于零点零一平方米’;其他还有红外特征、电磁辐射特征等等,这方面的资料,我个人没有很完善的研读过,大致来说,可以认为‘猛禽’是一种难以捕捉的低可探测目标。
不过,‘低可探测’并不代表‘法探测’,如果只是要发现这一目标,还是有很多手段可以使用的。
在这方面,地面预警雷达的作用,有时候要比战斗机的机载雷达大,比如‘米波雷达’……”
一边比划,一边侃侃而谈,龙云随便从探测隐身目标较为有效的“米波雷达”说起,顺便透露一下“苏联军方”(其实就是现实世界里的中国自己)的研究情况,指出该雷达的探测能力局限性、以及如何改进性能,通过部署探测络来察觉空域中的雷达隐形目标,为一体化防空拦截体系指示目标。
当然,对“米波雷达”这种东西,龙云早年间也很有一些误解,以为这种世上早已有之的雷达是隐身战机的噩梦,实际上,由于工作波长的限制,米波雷达的探测距离较远、分辨力却很差,往往只能用于远程预警、早期预警。
米波雷达的使用,一般说来,在敌机出现时只能提示“某某方向有目标”、甚至“某某方向似乎有目标”,具体信息则一概欠奉。
这种表现,差不多就相当于古代的烽火狼烟,只能告诉你“有敌自远方来”,至于什么敌人,多少敌人,打到了哪里?就一概欠奉,模糊的目标讯息,对空中的拦截机来讲也是如此,米波雷达构成的远程警戒体系,只能告诉飞行员“某某方向有情况/也许有情况”,想知道具体什么情况?未完待续
龙战长空 第一三四九章 行动负责人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龙战长空最新章节!
嘿嘿,要么等三坐标雷达发现目标、刷出诸元来下链,要么就上去自己开雷达看吧!
正因为米波雷达的特性,可以说优、缺点都很分明,单纯依赖这么一种东西探测隐身战机并不靠谱,要把远程警戒雷达整合到防空体系里才能发挥作用。
通过警戒网络发现目标,引导战机前出拦截,这是vvs、pvo防御隐身战机的一种思路,不过和探测预警相比,真的接近了隐身战机,接下来的作战行动却还只是开始;在这方面,不知道中国同行们已经了解多少,龙云倒是想起了一点,现实中,国内长期误判f-22机动性等指标的事。
他自己呢,虽然知道“猛禽”的详细指标,现在却一点都没法说,不过“泄露天机”是一回事,酒桌上胡言乱语又是一回事,当下就道出些“胡乱揣测”:
“是的,通过防空警戒体系,发现‘猛禽’不是一件多难的事。
除此之外,空中探测平台发现隐身战机,也是一种思路,——我记得,贵国已经采购了a-50预警机、同时也在试验自行开发的雷达系统,是吗?通过波长更长的扫描雷达,如果是工作在s波段的,探测低rcs目标的能力要比一般机载雷达更强,总而言之,‘猛禽’要在现代战场上完全匿踪,也并不容易。
不过,和发现对手相比,”
话说到这儿,年轻人也还不忘果腹。用叉子往嘴里塞进一块香喷喷的烧牛肉。“同志们。就我个人的推断,‘猛禽’可不是一个容易应付的对手。
哦、是这样的,关于yf-22、f-22的外形资料,相信贵**方手上肯定也有一些,我呢,自己也研究过,总的来说,这款战机的设计偏向于‘全机身升力体’。同时采用了不少增升措施,再加上推力矢量技术,应该说机动性一点都不输给现有的三代战机、在某些情况下还可能大大胜出。
机动性的考量,嘿嘿,‘猛禽’看上去可不苗条,这东西的使用空重会在多少?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f-22上的f-119涡扇发动机也很先进,加力推力十五吨左右,关键这还是一种小涵道比涡扇,那么可想而知。‘猛禽’的高速飞行能力不容小视,这东西的格斗性能。恩……很可能是一个相当难缠的对手。”
“哦——是这样?
‘猛禽’的机动性分析,我们的私下观点可有一点偏差,也许因为资料不足?”
听中将同志说起f-22“猛禽”,王卫国等人饶有兴致的一直往下听,不过很显然,plaaf此前对这一型号的解读,似乎还没跳出“隐身性与机动性不可兼得”的圈子,对龙云的话自然也有点将信将疑。
对中国同行的犹疑,龙云当然很有底气,他很想信心十足的说一声“相信我、没错的”,却知道这样说并不起作用;要全面分析一种战斗机的作战性能,需要的数据、资料当然越详实越好,可现在呢,平行世界里的f-22暂时还是一种被美国人高度保密的先进武器,别说中国这边,就连无所不能的克格勃,大概也很难搞到和这一项目相关的技术资料。
说不定,隐匿在北美的“猛禽”,外形尺寸之类的一些数据都还没泄漏出来呢!
既然缺乏素材,单纯分析性能就有一点空中楼阁的意思,龙云没在这上面多费笔墨,他很快提到了具体的对抗方面,指出雷达隐身战机对sarhm、arhm等导弹的规避能力提升,相对来说,红外制导导弹的效能还可以保证,顺便指出美国人的作战思路,多半会尽量让“猛禽”保持超视距接战姿态,而尽量避免投入目视空战、甚至格斗。
中将同志的坦率发言,引发了在座众人的思考,同样身为天空精英的王卫国等人很容易认可维克托*雷泽诺夫的观点,同时也提出一些疑问: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是不是说战术安排对迎击‘猛禽’至关重要?
单纯比较武器平台的性能,我方目前的战斗机都不具备低rcs特征,性能上恐怕都有一些劣势,相应的战法,不知贵军有何见解。”
“啊,这个当然有的,”
说话间龙云心想,他还真不清楚“有没有”,不过总而言之,完全相信苏联军方已经开展了对抗低可探测性战机的一系列理论与实战研究,年轻人就开始了滔滔不绝的介绍。
反正“打f-22”这种事,在现实世界里早就不是什么新话题,经由军事航空技术的一天天发展,小小寰球上,天空中来去如飞的战机几乎都是低rcs、低红外特征、低电磁辐射的“三低”型号,相关的对抗原则与技术也层出不穷,甚至一度有人提出,现代战场上低rcs已不再是一种技术优势、而是起码的必备技能,这说法大概会让经济拮据、还在用三代机的小国泪流满面,然而实际上却又非常正确。
洋洋洒洒说了一长篇,晚餐上的讨论热烈非常,直到主持者宣布晚餐结束、代表团成员一起告别中方人员、返回驻地,龙云还有点意犹未尽。
不过,基地交流活动告一段落,维克托*雷泽诺夫的工作却还没结束。
结束了一天的交流访问,外加一次紧张激烈的实机对抗演练,当天傍晚,龙云没参加访问团的内部会晤,而是和副官一起坐上“奔驰”回落脚点,在房间里随便吃点东西,就让奥列格*什缅科夫少校去忙自己的事。
“军事访问团成员”,龙云扮演的这一角色暂时应付妥当,接下来,他就要拾起另一个秘密身份,处理克格勃方面交代的任务。
收拾一下房间,他掏出笨重的对讲机来呼叫一番,片刻等待后,就听到了约定节奏的敲门声。
“您好!toвapnщ_‘дpakoha ’。”
送走了不明就里的vvs少校副官,把白天的交流内容暂时放在一边,龙云的身份也变成了“克格勃远东秘密行动小组负责人”——这个有一点不伦不类的称呼,是他自己所起,至于自己在庞大的国家安全委员会里到底身居何位,年轻人到现在也没搞清楚,总之他就直接听命于总书记和拉夫连季*贝利亚同志,汇报成果的时候,一般也就只有这两位红色帝国的核心人物在场。
“好吧,谢苗*伊万诺夫同志,请坐下来歇息一下。
您想喝一点什么,矿泉水如何?”
房门打开,将一位风尘仆仆、貌不惊人的中年男人让进屋,手上接过随行克格勃探员的人员核查记录,龙云随便瞥一眼纸片上的名字和打印照片。
确认来人身份,这一个步骤对他是有点多余,意识窥探比什么测谎仪器都更好用,年轻人随口招呼这位打扮成俄罗斯生意人、脸庞晒得有些发红的男人坐下,自己则去倒来两杯矿泉水,一屁股坐到沙发上之前顺手拿过皮包,抽出记事本和一支削好的铅笔。
从抵达北京后就在等消息,特派员来的这样快,让年轻人有一点出乎意料。
自打来到“平行祖国”的首都,像今天这样的夜晚,龙云原本还有一点憧憬,如果有可能,他当然很想和恋人一起度过,也许就在老北京的大街小巷里漫步徜徉、流连忘返,向这位远道而来的歌唱家介绍自己的祖国。
然而愿望虽好,出于安全考虑,委员会当然不会在异国他乡平添一些不可控因素,柳德米拉*帕夫柳琴科和维克托*雷泽诺夫,这对恋人都是kgb重点保护目标,两人的关系也一样不允许外泄,所以,在这灯火阑珊、让人犯困的时候,他还是得脱下军装、身着一套浅灰色西装在沙发上落座,履行自己“行动负责人”的职责。
原本因为喝了酒而有一点迷糊,探员的报告,很快让龙云提起了精神。
“好的,‘дpakoh’,我先介绍一下前方的线报。”
红色帝国的头号王牌,这样一位人物,名叫谢苗*伊万诺夫的kgb探员当然一眼就能认出来——在接到命令、赶赴北京之前,他就知道了代号“Дpakoh”的探员是维克托*雷泽诺夫中将,虽然心中略感惊讶、不知道一位航空兵上将怎么会来搀和缅甸的事,但身为训练有素的驻外特工,这么一点事可不至于让伊万诺夫面露惊讶。
话虽如此,和一位全联盟家喻户晓的超级战斗英雄见面,谢苗*伊万诺夫还是挺激动,动作和话语也就格外麻利。
言简意赅的说明了最近一段时间的缅甸局势,探员而后重点介绍了克格勃人员在包得温矿区的行动;呈交报告时,他也顺便提到一点,该地区活动的cia探员数量并不多、组织却十分严密,不仅如此,这段时间似乎还从美国本土来了一些人,为了刺探这些家伙的情况,克格勃机构还折损了两名下线。u
龙战长空 第一三五〇章 极度危险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龙战长空最新章节!
“两个当地人,‘дpakoh’同志,这一数字听起来很,
但是我想、我需要提醒您一下,委员会在缅甸的情报机构运作原本就挺艰难,这对我们来说并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损失。”
“恩,我了解了,请继续说下去。”
对情报战线的事情,龙云并不怎样熟悉,他现在亟需的就是第一手资料、和经验丰富者的指引,于是抬手向伊万诺夫示意。
按龙云的意思,顺着思路一直叙述下去,谢苗*伊万诺夫很快说到了核心内容。
按照伊万诺夫的说法,最近一段时间、准确的说是四星期以来,通过加大当地情报组织的活动力度,同时通知委员会在远东、北美的其他机构提供一些线索,克格勃方面已经基本摸清了涉及“黑玉”的走私活动,同时还得到了一些有价值的讯息。
其一,对“黑玉”本身,经过kgb方面的摸查,缅甸当地的文献记载、人文记忆情况都十分模糊,分析人员的初步猜测,认为这一种东西是最近才在缅甸被发现,因为翻遍各种记录,也没找到早于一九八零年代的“黑玉”线索;其二,关于“黑玉”的去向,确定cia是走私活动的幕后指挥者,美国特工在当地收购、而后通过一条秘密渠道运出国境,这其中的环节,似乎就与活跃在东南亚的美军舰艇有关。
除此之外,对“黑玉”这种东西,大概是谢苗*伊万诺夫团队的保密级别所限、不知道这种黑黢黢的半透明物质就是“能媒”。探员还给出了一些分析报告。其中提到“美国人收集‘黑玉’的动机可疑”。
因为很明显。虽然被叫做“黑玉”,这种东西的品相和加工特性却并不能作为一种玉石、或者宝石,也就是没多大经济价值。
对克格勃方面的工作进展,龙云点头表示满意,他接下来询问的就是关键一点,探员们有没有发现这些“黑玉”的源头,如果有,那么接下来他很可能就要去缅甸一趟。亲自到现场考察才能得到更多讯息。
对“дpakoh”的问题,伊万诺夫给出了肯定的回答:
“是的,——如果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已经大致确定了‘黑玉’的出产地点。
或者说,同志您理解一下,‘黑玉’这东西,就像一种浅表矿物,这东西的蕴藏地大概就在包得温矿区、周围一大片面积都有零星分布;不过根据情报汇总,似乎美国人收集到的‘黑玉’也不全是当地人的偶然发现,所以我们的人正在对cia小组成员进行跟踪。也找到了一处疑似地点。”
“发现了出产‘黑玉’的地点?
这很好,不过、探员同志。您刚才说是在‘某种意义上’,这是指……?”
谢苗*伊万诺夫的陈述,听起来挺有条理,不过龙云在分析思考之余也特别留意到一点,身为克格勃人员,伊万诺夫说的“某种意义上”可有点语焉不详,这可不是一种严谨的表达风格。
难道说,这里面有什么隐情?
面对中将同志的疑问,探员点了点头,欠身从文件包里拈出一叠文件:
“是的,‘дpakoh’,‘黑玉’的出产地,我们的人现在已经基本确定、至少定位到了一个大致区域,”说话间,伊万诺夫从文件里抽出一张地图,捧到中将同志面前指点几下,“如您所见,这儿的红色水笔圈出区域,缅甸当地居民、采掘队与矿产商人频繁出没的包得温,同时也是掸邦地方武装控制区,就在这一片地区的北部山岭中,应该就蕴藏着一定数量的‘黑玉’,不过……”
“哗啦哗啦”一阵翻动纸页声,谢苗*伊万诺夫的动作不快,脸上用现出几分迷惘神色,他把分拣出来的文件递给维克托:
“接下来的说明,在我看来,事情就有一点‘离奇古怪’,我本人还有一点不太相信,不过,前方情报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忠诚度是可以信赖的,所以对这些报告,我未加删节、直接打印出来,请您过目。”
“好的,我先看一下。”
一边和伊万诺夫交谈,意识窥探也在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对面前这位尽职尽责的克格勃探员,龙云并无防备之心,他只是隐约感觉到,谢苗*伊万诺夫的思绪里带有一丝“这不科学”的模糊念头,心中便有了些莫名的感应。
信手接过文件夹、一页页翻看下去,眼前的细密俄文很快让年轻人有了一些概念,不知不觉间,神色也逐渐趋于凝重。
缅甸,一个游离于主流世界之外的神秘国度,竟然真的和“那件事”有关?
以不同人的视角,一样的情报,传递的讯息却有可能大相径庭。
正如龙云手上的文件报告,他首先看到一份kgb情报组织在包得温矿区的民间查访记录,工作细致的探员们,不知道是采取了随机走访、还是借什么身份为掩护去调查,总而言之,是将该矿区及周边区域的社会状况,风土人情,民间传说,乃至战乱中所剩无几的官方档案都整理记录了一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