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战长空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阳电
包得温矿区,长期以来为掸邦控制,区域内人员混杂、各种宗族与敌方武装势力盘根错节,可想而知,整理出来的资料会多么繁杂,薄薄几页纸上记载的自然只是九牛一毛。
经过kgb的梳理、分析,呈交给维克托*雷泽诺夫的,是与“黑玉”有关的一点资料。
在这里,龙云看到了一页包得温地区地质、水文资料的影印件,这些残缺不全的记录似乎还是当年的英国殖民者、和日本侵略军所留存,其中就提到矿区周边的险要地势,尤其往北方去,影印件上的粗糙地图,标注了好几片打满斜线的区域,旁边的日文附注字迹十分模糊、好在探员已经给出了几种可能的解读,大概意思就是,这些区域“危险”,禁止帝国平民、军人和勘探队进入。
这份看样子是在二战期间留存的档案,再加上一张英国殖民时期的“包得温矿产资源概略分布图”,上面也标注有一大片填着问号的区域,正在包得温以北,具体位置由于缺乏比例尺而不得而知,但和日占时期地图互相印证,两者应该是指同一片区域。
先是英国殖民者,后有日本占领军,两股势力都在地图上标注了这一片范围,龙云倒没多想,毕竟对殖民者和侵略者来说,这么做的动机可以有很多。
也许是为了保护高价值的矿床、又或者是该地有什么秘密的军事设施,当然,也有可能真的与“黑玉”有关——想到这儿,龙云微微摇头,他记得谢苗*伊万诺夫刚刚说过,kgb方面了解的情况,“黑玉”这东西在缅甸出现也不过才一、二十年,那么常理上讲,二战时代的日本人、乃至更早的英国人,这些家伙应该都没发现过“能媒”才是,否则这么一种神秘莫测的黑水晶般物质,肯定会引发好奇、辗转走漏出消息,不是吗?
当然,这也只是一种猜测,倘若早有人在缅甸发现过“能媒”,但因为某种原因不为世人所知,这也是有可能的。
查看过两份材料,抬眼看一下沙发上的伊万诺夫,两人眼神相交、后者微微颌首。
得到了探员的肯定答复,龙云继续往下看。
在这些材料后面,影印的是一些字迹潦草、却容易辨认的英文手写记录,字迹颇为流利,不过龙云仔细端详一下就看得出,这似乎是出自克格勃探员的手笔,也许是为了避免暴露身份,才选择用英文书写。
字迹还算工整,行文也挺流畅,不过这些记录里说到的事,就让龙云一开始觉得有点无稽。
kgb的情报工作,说起来,也真够包罗万象、无所不查,看探员记下来的东西,这不就是一些东方国家多多少少都会有的神话故事、或者说掺杂了原始宗教和迷信的一些恐怖惊悚传说吗?
严谨的情报资料里,出现一段“神话故事”,这真是有点滑稽。
不过和表面上的违和感相比,龙云略读一遍就知道了克格勃方面的用意,这并不是探员们闲着没事做,而是因为某些在包得温、乃至整个掸邦控制区内长期流传的说法,其中就提到了北方的一大片险峻山岭。
在那片几乎终年云雾缭绕、神秘莫测的险峻之地,口口相传的缅甸当地传说,其中不乏妖人猛兽、神仙恶鬼的无稽之谈,不过诸多传言都指向一个结论,就是“北方山脉凶险异常,能吞噬行人走兽,万万不可擅入”——这种说法,与前面两份影印件上的标注不谋而合,其中到底有什么缘由?
&nbgerous”的记述,不经意间,龙云却一下子想到了恐怖的“死城”,他舔舔嘴唇、开口向伊万诺夫求证,后者确认了这一些记述收入资料的原因,正与他的猜测相去不远。u
龙战长空 第一三五一章 准备行动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龙战长空最新章节!
果然,传言倒也罢了,根据kgb方面的调查,缅甸中部的包得温矿区的确有古怪,在这一地区的人口失联、失踪情况,要比缅甸其他地方都更严重。
“人口失踪……?
缅甸,探员同志,我对那边的情况了解不多,不过这一国家不是常年内乱吗,失踪些人口,好像也不能算一件怪事,不是么?”
龙云的疑问,自然很有道理,缅甸这种人口密度不均、到处荒山野岭的地方,寻常时候失踪一点人口都不稀奇,更不要说掸邦武装长期与缅甸政府不睦,战乱冲突之下,平民乃至军人的生命委实是得不到一点保证,哪怕横死深山、尸骨无存,大多数情况下甚至都不会有一丝痕迹留存下来。
“的确如此,缅甸这个地方一点都不太平,您说的也有道理。
不过,根据前方人员的调查统计,虽然数字不一定完全准确,包得温矿区的人口失踪问题要比缅甸其他地区都更严重,甚至超过其他几处战乱区。
从当地形势来说,‘包得温矿区’实际上并非缅甸国内冲突最严重的区域,掸邦武装在当地的治安管理上也下了一些功夫;结合当地流传的一些说法,不少人在前往北部山区‘寻宝’的过程中失踪,所以,我们的看法是,接近千分之六的年人口失踪率是不正常的,这显然异乎寻常的高。”
“恩……似乎也有道理。”
千分之六的人口失踪率,听起来,一百五十个人里头差不多就摊到一个。在战乱频繁的缅甸。好像真不算什么。
不过在伊万诺夫的提醒下。龙云很快想明白了这一点,“失踪率”可并不等于“死亡率”,要说在缅甸这种地方,人口死亡率高那是不足为奇,但是失踪,那就意味着“活不见人,死不见尸”,但凡在人口密度达到某种程度的地方。这种比率都应该是比较低才对,和打不打内战根本就没多大关系。
顺着这条思路,龙云自然想到了“死城”的惨剧之夜,和随之而来的那种置人于死地的神秘力量,他忽然有点浑身发冷,脑海中也浮现出一种挺可怕的猜想。
说不定,这片矿区北部的深山老林里,真的藏有大量“能媒”,非但如此,里面的情形也和“死城”周边一样。对人来说就是绝对的死亡禁区,那些莫名其妙失踪的缅甸当地人口。就是被怪力吞噬了性命?
虽然只是一种假设,这种念头还是年轻人很不舒服,他沉吟片刻才抬头看一看探员,用眼神示意他讲下去。
中将同志的重重心事,谢苗*伊万诺夫无从知晓,他就以为眼前的维克托*雷泽诺夫同志是一种沉默少言、喜欢思考的类型,现在正根据自己报告的情况来斟酌决策,于是在旁边沉默了一下去,根据所有这些情报综合研判,很明显的一个突破口就是“包得温北方山区”,建议“Дpakoh”以此为依据制定下一步行动计划。
谢苗*伊万诺夫的建议,也正是龙云心中所想,虽然他的思考出发点和眼前的探员不太一样,但哪怕是出于对“能媒”来源的关注,他也很想调遣人马去调查一番,当然,自己也打算亲自前往。
身为“秘密行动负责人”,卢比扬卡11号的特别指示,让龙云可以自己决定要如何展开调查,不过仅仅根据这些kgb搜集来的材料,外加自己在现实世界里做的一点功课,年轻人还是有所顾虑。
好吧,就算缅甸的十万大山里确有古怪,以维克托*雷泽诺夫身份前往,他接下来又要如何行动?
半路加入kgb组织,或者说,其实维克托*雷泽诺夫的身份早就是一名秘密战线成员,龙云在这方面的经验却十分匮乏,他更习惯的并不是运筹帷幄、指挥一干人马行动,而是按上级命令单独行动,完成艰巨复杂的任务。而现在呢,还不知道麾下有多少人手,龙云在沙发上思忖片刻,就决定借助眼前探员的经验与智慧:
“好的,那么我个人的看法,现在情况是清楚的:既然美国人一直在包得温矿区行动,不管他们搜罗‘黑玉’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就先从‘北方山区’着手调查,也许就能发现一些有价值的线索。
伊万诺夫同志,我这边知道的人手安排,您接下来还会返回缅甸、在我本人的指导下于当地展开工作,是么?”
“是的,‘Дpakoh’,那我接下来介绍一下前方队伍的概况。”
说到自己的工作领域,谢苗*伊万诺夫就来了精神,他这一次从缅甸前往中国,主要是向“Дpakoh”同志汇报关于“黑玉”的调查现状;至于之前很长一段时间,这位kgb远东组织中的一名中层负责人,主要职责是在克格勃第十一总局指挥下开展调查,本身负责的领域和“能媒”、“超能力”并无任何关联。
对维克托*雷泽诺夫的秘密行动,指派一支隶属于kgb常务总局、往往是负责一些稀奇古怪境外任务的小组来配合,带头人对事关“能媒”的任何秘密一无所知,这看起来着实有些突兀,龙云却并不这么想,他很清楚,马林科夫总书记和贝利亚同志对此事是持什么看法,那就是“高度警惕美国人对‘能媒’所涉及领域的研究,并在绝对保密情况下阻止、破坏他们的行动”。
从缅甸搜罗“能媒”,不管美国人的真正意图如何,总而言之,这一行动已经足够反常、也足够危险,为此kgb必须采取断然行动。
与此同时,为避免提醒扬基们“‘能媒’极端重要”,这一行动自然是越隐秘越好。
想通了这一点,对上面指派的行动小组成员们,龙云简略翻看了一下资料,这些照片和详细信息都没有的当地情报人员,呈现在他眼前的只有代号和擅长技能与当前任务这寥寥几项,具体情况,年轻人现在也并不怎么在意,他合上文件夹、递还给谢苗*伊万诺夫,就直截了当的询问这位经验丰富的秘密战线老手:
“好吧,伊万诺夫同志,现在请您说一说自己的看法,怎么样?
我刚才大概看了一下,咱们在缅甸的同志,数量不多,形势也不允许我们得到大后方、或者中国方面的有力援助;也就是说,面对活动猖狂的cia特工、也许还有美国人的特种部队,我们除了在紧急时刻召唤‘信号旗’的一班人马,其他时间只能自己来干这份工作。
具体的人手安排,我的理解,咱们手头能干‘脏活’的人还是有的,是吗?
这一次,既然要在缅甸这种地方和美国人动手,场面恐怕是不会还有那些……嘿,那些神怪故事样的传言,伊万诺夫同志,我觉得您肯定已经有一些规划,咱们现在就讨论一下吧。”
龙云的话,说的比较直接,他之所以有这种自信,当然还是出于一览无余的意识窥探,知道面前这位老资历kgb已经分析过此事,也有大概的任务计划。
对中将同志的坦率,谢苗*伊万诺夫倒是正对胃口,他本来还有一点怀疑,空降下来的vvs头号王牌来领导这次匪夷所思的境外任务,万一航空兵中将犯了指挥战斗的瘾,造成外行指挥内行的局面——他觉得维克托*雷泽诺夫在情报工作方面肯定外行,那整个小组恐怕就会蒙受不小的损失。
当然,除此以外,委员会上层为什么会派一名航空兵中将来主持工作?
这种问题,一个合格的克格勃探员从来都不会多想、更不会多问,他当下就整理好思路,然后详细说明自己拟定的行动计划:
“那么,‘дpakoh’,我先说明小组下一阶段的首要任务。
关于‘黑玉’的源头,民间传说当然不能全信,但包得温矿区的人口失踪情况却一点不假,那么我们的考虑,这和最近才渗透进缅甸的美国人关系不大。
所以呢,我现在的一点想法,眼下紧盯扬基们是一条线,至于另一条线么,我们可以先设法调查清楚,那些零星散落在民间、现在很多都被美国人收购而去的‘黑玉’,到底又是怎么被人弄到手的……”
一场晚间会谈,持续了挺长时间才告结束,等送走了谢苗*伊万诺夫,龙云抬手看一看表,时间已经过了深夜十一点。
眼见时间不早,第二天代表团还有一些日程安排,他随便洗漱完毕又冲了一个澡,正趿拉着拖鞋想赶紧爬上床休息,放在客厅桌子上的对讲机却发出几声“咔哒”、同时在桌面上震动起来,然后被听到了“嗡嗡”声的年轻人一把抄起。
“呃,——是的,还没睡。
——哦……是吗?你是说……‘罗马’?好的,没关系、现在送过来吧。”(未完待续。。)u
龙战长空 第一三五二章 CIA负责人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龙战长空最新章节!
临睡前接了一通电话,超能力对无影无形的电磁波全无效果,龙云起初还漫无边际的猜测那会不会是柳达打来的,却听到了负责安保、通讯的探员声音,委员会的人先是微一致歉,然后说明这么晚仍然呼叫他的原因,就在大约十分钟前,他们接到了莫斯科发来的一通密电,内容标签上只写着“送交‘дpakoh’亲阅,发送方:‘罗马’”。∮∮,
一听到“罗马”这个词,龙云当然很清楚其中含义,原本泛起的一丝困意立即消失无踪,他坐在沙发上等了片刻,拿到探员送过来的磁盘后,就蹑手蹑脚回到卧室,一边钻进被窝、一边探手拿过床头柜上放着的一台黑色笔记本电脑。
笔记本电脑,一种现实里堪称落伍的陈旧装备,放在平行世界的一九九七年却还是个稀罕物,至少在东方国家是这样。
身为来自“未来”的穿越者,对两个时间差距二十多年的世界,龙云起初还对两个世界的科技水平颇感兴趣,也经常能切身感受到这种区别,不过时间一长,习惯了以维克托*雷泽诺夫的身份活动之后,他似乎就逐渐融入了两个不同世界的命运轨迹,到现在呢,他已经可以很自然的在一个世界里使用平板电脑、手机,藉由几乎免费的云平台来完成一些计算密集类任务,而到了另一个世界里时,也能像一个真正的“古人”那样打开笨重的笔记本电脑,插入三点五寸软磁盘,而后读取里面的数据。
身为一名vvs航空兵中将。却整天在一线部队打仗。维克托*雷泽诺夫并不需要什么笔记本电脑。龙云也从来没申请过。
不过现在,身份变成了“克格勃负责人”,和苏联国内的便利条件相比,在远东盟国首都的一切支援都颇为不便,上面就给他配备了一台配置挺新的便携式计算机,当然这种东西,值得吐槽的除了被撕掉的“paq”商标外,就是那号称顶配——好吧。在二十世纪末的确是顶配——实际上在年轻人眼里却完全是一台古董的硬件规格了。
电脑的配置,说起来简直堪称“中古”,不过运行起世纪末红色帝国专门开发的操作系统倒没一点难度,龙云先是再度体验了“s斯基”的简陋gui(graphics_user_interface,界面,拷贝文件并输入密钥,就见到了一份格式熟悉的kgb文档。
深夜时分,经由一条直接联络维克托*雷泽诺夫本人的线路传送而来,可想而知这是一份重要文件,龙云看向屏幕的眼神也格外专注。
不过,重要则矣。文档里的内容却让他有一点陌生感。
“凯瑟琳*格兰特”,美国中央情报局行动处高级负责人。维克托*雷泽诺夫认识这么一个人吗?
哦……
别说,好像有一点印象,还真认识。
自己在脑海中寻找记忆,文档中的一点描述也在帮助龙云,意念瞬间飞越了时间与空间,让年轻人想起了很久以前的某个场景。
说是“很久以前”,也许是在战争中度日如年的关系,他很快想起,就在仅仅大半年前的某一天,驾驶mig-29在中欧天空遭遇了联邦德国王牌飞行员——那家伙叫“埃里希*鲁道夫”是吧,和纳*粹的头号王牌重名——,一番恶战后坠落在法国境内,再往后,被法国警方逮捕之后,他就见到了一个挺职业化的女人,一名cia特工。
被文档唤起了往事,一边感慨战斗生涯的艰险漫长,龙云很快想起了科尔比尼、回想起了布列塔尼庄园,没错,他就是在那儿被突出奇兵的“信号旗”小队救出,而后才回到309团重返战场。
如果他的记忆没错,在那次行动中,半小时前还趾高气扬、态度散漫的cia行动负责人凯瑟琳*格兰特,当时就成为了“信号旗”的阶下囚。
再接下来,他在前往莫斯科时造访了卢比扬卡大街11号,还听说过一点此人的情况,但是后面事务繁杂、方方面面的任务简直让他分身乏术,一个仅见过两次面的敌方人员当然不会在龙云脑海中留下什么深刻印象,现在呢,文档里记述的审讯档案、和委员会方面的一些记录,才让他回忆起了那个外表不乏魅力的女特务。
当然,外表怎样都好,一旦被送到卢比扬卡大街11号,那么凯瑟琳*格兰特的身份就只会有一个。
“在第三国境内从事敌对活动的敌国情报人员”,这一说法未必完全准确,说起来,布列塔尼庄园事件发生时,法国还是北约的成员国之一、也因应“集体自卫权”而在名义上自动向华约集团成员国宣战,那么凯瑟琳这种人,应该被界定为“从事敌对活动的敌国情报人员”才是。
不过,对这么一个来历神秘的cia特工来说,定性如何已经并不重要。
总而言之,迅速回忆起了此人的一些情况,龙云起初是感到诧异,他不太明白,kgb方面特意发来凯瑟琳*格兰特的审讯报告给维克托,到底有什么用处,毕竟像她这样的美国特务,红色帝国的秘密监狱里一点都不缺,这些人的命运,大概就是等战争结束、刑期届满才能回到北美,或者,在一些很罕有的场合下被幸运的交换回家。
带着疑惑,龙云手指不时在触摸板上滑动,他一点点看下去,才明白委员会方面发来这份文档的用意。
“远东秘密行动负责人”,或者其他名头都好,这一份文档,就是针对维克托*雷泽诺夫当前负责的行动,或者说,kgb下属的“罗马总局”在兄弟结构的漫长审讯中发现了一些端倪,就以加密文件的形式提供给他。
对凯瑟琳*格兰特的审讯,具体的情形一点都没必要谈,按龙云的理解,委员会方面似乎并未为难这名cia负责人,显而易见的就是,在最初的一系列讯问记录中,凯瑟琳对所有重要问题一概采取回避态度。
不仅如此,一段段略显冗长的对话记录里,熟悉盎格鲁萨克逊人说话风格的龙云还看得出来,这位来自美利坚的特工人员分明还有一点莫名的自信。
——哦,或者说,是对u.s.a的莫名信心,也许这位女特工心中所想的是,在一场世界大战中,邪恶的赤色俄国很快就会被“自*由世界的灯塔,民*主国家的领袖”击溃,到时候,哪怕自己被气急败坏的nkvd、契卡人员(没办法,美国人眼中的其他国家,都比真实情形落后若干年,具体年数则视其对这一国家的“印象”而定)当场击毙,也会以“民*主烈士”的身份被合众国人民永远铭记?
“呵呵”,不由自主的轻笑几声,龙云对一线人员的这种使命感倒无轻视之意,他只是觉得,这位凯瑟琳女士,她后面的讯问记录肯定会有所不同。
北约一天天败退,“自由”的气息越来越远,再加上克格勃人员必定会播放的合众国国内动乱,那一幅幅世界末日临近的乱象,但凡对美利坚多少还有一些国家情怀的u.s.a公民,是不是多少都会有所触动?
这一些想象,年轻人是在开小差,不过他很快就从文档中得到了证据。
果然,这一份堪称冗长的文档资料,到了审讯后期,原先信心满满的凯瑟琳*格兰特女士就逐渐变得沉郁而烦躁,继而陷入一种难以持久的沉默,再后来,也许还加上一些“非暴力”的超能力辅助手段,cia前负责人,如今的委员会阶下囚终于说出一些重要情报,当然,这是站在克格勃的立场上来评价的。
审讯一名cia特工,这种事情,卢比扬卡大街11号的人们每天都在做,真正引起相关人员注意、并进入“罗马总局”视线的,是凯瑟琳所接到的任务安排。
这方面分析,过程着实有一点琐碎,总而言之,龙云看到了最后的整理报告,其中就提到一点——凯瑟琳*格兰特其人,虽然身为一名cia特工、也就是说名义上应该向美国政府负责的秘密战线人员,其参与的“维克托*雷泽诺夫”转运事件,从头到尾的命令却并非来自cia总部,而是受到了一个“不明身份人员”的指示。
不仅如此,和特工口中语焉不详的“某人”相比,另一个动向就值得警惕,这个人,不管他是谁,从对凯瑟琳的审讯中发现,他显然绕过了cia,美国政府,乃至行动执行者——美**方的多个层级,直接策划、指挥了这一次行动;至于行动目的,特工在后面倒是交代的很清楚,“维克托*雷泽诺夫”,“林格教授”还有“教授的一件行李”,就是扬基们在法国大肆活动、甚至不惜与本土警戒局翻脸的目标物。(未完待续。。)u
龙战长空 第一三五三章 真正的含义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龙战长空最新章节!
美国人的目标,大概就是围绕“能媒”,这一点倒没什么好奇怪的。
不过,在针对cia行动负责人的审讯取得重大进展之后,凯瑟琳*格兰特的话,却引起了克格勃方面的高度警觉,具体负责“特异功能”研究的罗马总局在拿到材料后也十分意外。
因为按此人的说法,首先,对“能媒”感兴趣的人居然并非美国政府,而是另有其他,虽然这一说法的真实性还有待考证,却也部分说明了kgb此前在这一方面工作的收获甚微——倘若如其所言,美国政府与军方对“能媒”一事并不知情,而是另外一种势力在暗中进行,那么可想而知,忙于刺探政府情报的克格勃探员们就找错了方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