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网游竞技

龙战长空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阳电
最起码的,比现实中二十一世纪初才解密的歼-10a要强,也许除了高空最大平飞速度和瞬盘角速度等一些指标外,性能都会优于另一个世界里的a型同门。
一种设计成功的多用途战斗机,这大概就是“猛龙”给龙云留下的第一印象,他随后翻阅了中方人员提供的技术资料,虽不知准确度如何,但看到身板明显更小的歼-10战机标注最大载弹量达到了实打实的8000公斤、也就是惊人的八吨,既然不是军贸场合也没必要造假,他就扬起眉毛表示了惊讶。
的确,他是有理由惊讶,这数字比现实世界里的歼-10a可要强不少。
歼-10a“猛龙”,查阅网上资料,不少页面都标注其最大载弹量为七吨,这一数字基本上就是19277公斤的最大起飞重量减去使用空重和内油所得,看起来挺壮观,实际上根本不是这么一回事。
战斗机的载弹量,是作战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不过在计算方式上却有很多种、也有不少钻空子的可能。
就比如说,用战机最大起飞重量(这一数字主要看战机设计最大离地速度与离地能力)减去空重和内油,这样所得的“载弹量”差不多最可观,而按照典型空优挂载、不挂副油箱时累加得到的载弹量则最小,两者之间差距可以大到超过一倍,具体采信哪一个,就主要看当事人的需求和立场如何。
相比歼-10a,一个典型例证是中国空军列装的su-27sk,最大载弹量一栏有时候会写着“4000公斤”,看起来真是挺没用,其实这一数字只不过是四枚r-27er、两枚r-27r/t、四枚r-73导弹再加上挂架的总重量。
如果直接往大里说,身形庞大的苏霍伊战机,这一数字怎么讲也应该在8000公斤以上,如果再考虑到su-27系列战机的超大内油,执行战术轰炸任务时,su-27sk与f-15c战机的等效换算,前者相当于能挂载共计11500千克左右的航空炸弹和燃油,而后者要想达到同样的作战半径,7500公斤的载弹量里还要包括重至少四吨的副油箱——这样算下来,如果同样是对一千公里外的目标发动袭击,一架su-27sk能够投送的航空炸弹数量是f-15c的两倍多点。
虽然战斗机的主要任务不是空对面攻击,但也能看出来,战机的载弹量其实是一个水分颇多的性能参数,单纯比较不同机型的数字大小是没意义的。
回到歼-10的情形,8000公斤的载弹量,龙云凭直觉就认为基本可信、意识窥探也得到了一些讯息,的确,构型上更接近于多用途战斗机的“猛龙”,机翼前缘后掠角、翼面积与鸭翼耦合等都比原版歼-10a更有利于提高升力系数,哪怕整机最大起飞重量超过了二十吨大关,离地速度最多也就是和a型相当,考虑到前者的内油应该略有增加,8000公斤的数字仍然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成绩。
接近原版a型机的机动性能与空优能力,同时具备大载弹量和相应的多用途设计,这样一种类似于f-16的“全能型”战斗机,让龙云着实眼前一亮。
置身于阳光漫照的高大机库里,和同行的中国同志们交流,他的确感觉到,和现实世界里的情形类似,迈步走向新时代的中国空军,总体思路与建军理念正在发生一些变化;在全球冷战、乃至世界大战的总体背景下,解放军空军的指战员们有自己的独到见解,透过歼-10“猛龙”而折射出的军事发展思路,在某种意义上,也脱离了长期以来的苏联模式,而在向美国空军的模式靠拢。
作为东方国家的一员,在军事建设思路上与北方邻国、社会主义阵营的主要军事组成相异,看起来,这似乎是有一点离经叛道。
不过,和现实世界里的寻常军迷不同,真正在两个世界里经历了数不清的长空激战,参与一场场决定平行世界、乃至现实世界前途命运的战斗,龙云对战争的理解与认识已经与往昔大不相同,也比绝大多数人都更加深刻。
他从内心深处觉得,在眼下的一场世界大战里,沿袭苏联模式的东方国家集团的确从中受益良多,能够以相对落后的科技水平去争取一场全面战争的胜利,但是随着军事技术的不断发展,也许在不远的将来,数量优势将不再成为天空中的胜负主宰,维持庞大规模的单一用途战机,这种做法的弊端也会越来越明显,着眼未来计,在具备足够技术水平的情况下,战斗机部队的多用途化恐怕也是一种大势所趋。
正如现实世界里的情形一样,从“防御型空军”向“攻防兼备型空军”的转变,龙云的确看得出来、也分明能感受得到。
面对严峻挑战,中国空军同样在思考,在装备规模不可能一下子达到苏联空军水平的现实情况下,是否能够借鉴美国空军的装备思路,用大量成本可控、性能全面的多用途战斗机来担当大任,配合偏重空优的su-27sk完成绝大多数作战任务。(未完待续)





龙战长空 第一三四一章 先进的方向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龙战长空最新章节!
这样一来,通过换装歼-10多用途战斗机,替换功能单一、性能落伍的老旧歼-8i、歼-7甚至歼-6战机,在装备规模相对稳定、歼击机师编制不变的情况下,部队战斗力却可以有较大幅度的提升;不仅如此,面对周边之敌,空军能够承担的作战任务类型与强度也进一步提高,而不再是一支专门防御祖国领空的看门力量。
现状如此,与超级大国的情况不一样,“平行祖国”的军备发展思路有其独到之处,这自然让龙云十分高兴。
按照他的理解,除非是枕戈待旦、准备一场世界大战,否则“专机专用”的苏联模式就不太适合“平行祖国”,反而是美军重型空优机与中型多用途机的搭配比较看好,在使用成本和战斗力上可以取得一种较好的平衡。
现阶段的中国,国力与军事开支还不能与红色帝国相比,就龙云所知,现阶段plaaf的主战装备仍然是二代机为主、三代机暂时只有su-27sk/ubk一种。
而且就这种情况,总的作战飞机装备数量上看,plaaf也和美苏两超有很大差距;世界大战如火如荼,但战争毕竟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结局也还未可知,如果考虑空军的长远发展,单纯依赖引进的su-27sk/ubk和沈飞的“蔡国庆”、“蔡国庆二代”可不行,从这种角度来说,多用途、全能型的“十号工程”自然意义重大。
从歼-7、歼-8的“高低搭配”走向新一代的su-27sk与歼-10,也就是从单纯的“国土防空”走向“攻防兼备”。对此龙云自然是很赞同的。
想一想现实世界的情形,“七爷”搭配“蔡国庆”,其实就是一种点防空歼击机和更大、更快的点防空歼击机互相重叠,再加上一大批吴法宪鼓吹的“包打天下大六爷”,装备情况如此。和战机性能同样堪忧、却不乏实战成绩的plana相比,解放军空军长期以来都沿袭苏联的作战理念与建设思路,或者说更像一支装备简陋、任务繁重的远东pvo,从战略思想上逐渐偏离了世界主流方向。
很长时间以来,作为共和国天空武力的plaaf,由于自身能力、装备条件与文*革冲击的诸多原因。表现更像是一支实战能力不足的国土防空军,解放军作战序列里真正意义上的空军则一度“缺席”。
直到若干年后,伴随su-27战机引进、台海危机等一系列事件,解放军空军才再度步入了快速发展期,这一点在平行世界里同样有所体现;不同的是。一九九六年已经过去,深陷世界大战泥潭的美国人无暇声援台湾,雷声大、雨点小的统独闹剧草草收场,曾经困扰中国的台湾问题如今已经变得无足轻重。
只待战争结束,拖延已久的台湾问题,也就会有一个自然而然的解决方案。
以红空军高级将领、头号王牌飞行员的身份,这一趟北京之旅,龙云虽没能换上便装。在北京城的大街小巷里徜徉,去追寻那依稀逝去的岁月痕迹,却借参观交流活动而见到了共和国空中武力的可喜进步。这自然让他十分高兴。
兴奋的心情,并非只因为见到了一款独特的歼-10战机,与“平行祖国”的异时代战友们探讨交流,他的确感受到了这支空中力量的进步,曾经在朝鲜半岛与世界第一空军正面交手的plaaf,在经历数十年的坎坷历程后。终于找到了一条前途光明的道路,对此。年轻人自己无从预测未来,却可以用现实世界的经历来判断。他觉得,这条路才是正确的选择,当然,前提是世界大战的威胁已经不复存在。
未可知的世界里,东西方的决战已经打响,一场硝烟与火光的残酷洗礼之后,这个世界,究竟会变成什么模样?
这一问题,龙云还回答不了,他所能做的就是竭尽全力、争取胜利,其他的事情暂时还想不了那么多;不过不管怎样,现在局势已十分明朗,东方国家集团必定能在这场较量中取得优势,战后的世界,需要的恐怕也不再是一支规模庞大的苏式空军,这一点他身为资深飞行员倒是完全确定,哪怕红色帝国自己也一样。
交流的过程,漫长而又短暂,参观了解过“十号工程”的第一批次量产型,龙云详细查看了该型机的性能参数。
极速马赫一点八,内油航程两千一百公里,武器系统为仿自“aspide”导弹的pl-11与仿自“怪蛇-3”的pl-8、以及特许生产的gsh-301航炮,这和现实世界里的情况大同小异,龙云一边查看这些放置在挂弹车上、具体结构无从窥探的乳白色导弹,一边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结果很快搞清楚了一件事。
看起来,和现实世界的情形一样,“十号工程”的整体技术标准,包括电子系统、发动机控制与武器系统都和苏联体系有差别,反而与北约标准比较接近。
或者说,这是他作为一名飞行员的看法,实际上龙云大概能想到,既然平行世界里的东西方局势在延续冷战,中国就不可能像现实世界的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那样得到西方国家的一系列半心半意援助,什么“和平典范”都无从谈起,那么结论就是,“平行祖国”的航空工业部门在行动,通过各种渠道去跟踪代表一定先进方向的西方武器标准体系。
当然,苏系与西方体系,本身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优与劣、先进与落后的问题,而是针对不同国家、不同时机的现实情况而定。
在这方面,龙云见到的现状是积极的,他从中方人员口中得知,plaaf目前的装备体系正在调整,引进的苏标su-27sk/ubk、国产歼-11仍然沿袭华约体系与标准,而自行研发的歼-10“猛龙”又是一套标准。
至于两套体系哪一种更合适,现在看来,似乎还是前者更好一些。
由于体系兼容性问题,新列装歼-10战机的部队暂时还无法整合进华约的统一作战体系,不仅体系本身未臻完善,后勤保障与配套设施也与原有的苏联体系不同,在这场世界大战中的作用就要打一些折扣,但如果把眼光放长远一些,应该说,这一条探索性的道路还是很有发展前途。
当天下午的参观交流,在停放歼-10战机的机库里待了挺长时间,代表团一行人陆续结束了讨论、和中方人员收拾资料,准备回会议室里继续研究问题。
在现场观摩完毕,龙云也有点恋恋不舍的告别“猛龙”,他正打算和同僚们一起离开机库,同行的中方人员却提出一个请求,既然“苏联朋友们已经带来了战机,如果条件允许,可不可以举行一场双方的对抗演练,顺便也通过这种形式考察新型战机的情况”。
“哦……?
我们,带战机来了么?”
一开始听到中方人员的话,龙云颇觉意外,他歪头问旁边的随行人员,临时客串的少校副官向中将同志点点头,“是的,将军同志;具体的情况我这就核实一下,因为——您知道的,我这边也没有详细的代表团准备工作记录。”
少校的回答,很快解答了龙云的疑惑,他自己也想到,和代表团其他成员不同,他这次来北京是和柳德米拉*帕夫柳琴科一起搭乘专机,既然是半路加进来,对代表团的这一次出访交流活动所知不多,前前后后的安排也一点概念都没,从苏联飞抵的作战飞机当然在就在他意料之外。
却不知道,这一次的交流活动,红空军方面送来了什么机型?
派出战机前往东方盟国,参加一场国防部、总参谋部组织的军事交流活动,可想而知这种场合并不等于联合军演,一般来说主要还是双方对话、研讨问题居多,不过很显然,不知是为了切磋技术还是为了摸清“十号工程”的底细,苏联军方这次也派出几架战机飞抵北京,为可能有的两军交流做准备。
大战时期,远东前线战火熊熊,身处东亚的中国暂时还未直接参战,维克托*雷泽诺夫一行人的交流活动才能如此从容。
匆匆找代表团相关人员了解情况,少校跑回来报告中将同志,这次与出访团队同期到达的战机数量不多,除了两架su-27m、和配套的一架il-78m空中加油机之外,就是从航空训练团临时抽调的两架米格机,具体型号是mig-29m、也就是在原型基础上改进的中期升级型号。
mig-29m,对这一款机型,龙云自问并不陌生,他此前在黑海大空战中还曾用过一次,对这款战机的评价也挺高。(未完待续)




龙战长空 第一三四二章 对抗演练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龙战长空最新章节!
现在呢,听到中方人员的建议,在场的苏联空军指战员们短暂商议片刻,就由带队前来的高加索战区空军司令予以确认,其实此前苏方战机抵达时就被安排降落在这一处空军基地,对接下来的对抗演练,除了临时加入进来的龙云懵然不知外,应该说代表团众人还是有一些思想准备。
“那么,小伙子们,我们应该派谁和中国同志们切磋一下?”
“司令同志,这还用问吗——”
“——为了全面认识‘十号工程’,我也飞过mig-29,那我也报名!”
“这场对抗,按说不是为了输赢,可我也赞同让咱们的头号王牌出场!——雷泽诺夫同志,你应该飞过米格机,是吧?”
本来是做了考察交流的打算,接下来还有一些战术研讨、建军思路方面的内容,现在一提起双方的对抗演练,军人的求胜天性就让在场将校们情绪高涨,不消说,大家肯定都想推举维克托*雷泽诺夫上阵,一方面,这位王牌最早的座机就是mig-29、这差不多就是尽人皆知,另一方面哪怕是友军之间的切磋,身为军人哪有不想赢的?
对红空军的头号王牌飞行员,大家都有十足的信心。
面对七嘴八舌的军事代表团成员,刚才还因为参观歼-10而心生诸多感慨,稀里糊涂参与进一场友军对抗演练的龙云还有点发懵——mig-29m,是的,这款机型他完全能驾驭,不过今天的交流活动不是以理论研讨为主吗。现在加进来一场切磋,是不是太突兀了?
想法如此,然而战友们的盛情却难以推辞,龙云一边脑袋里犯难、却不得不承认自己的状态良好、能够承担任务,双方就在机库里临时商定了对抗规则与实施细节。具体的任务规划,是双方各出两架战机、组成一组双机互相对抗,中方派出的是歼-10“猛龙”,苏方则派出mig-29m。
主意商定,具体的对抗规则暂且不论,双方人员就一起来到基地的作战准备室。
就在一场对抗敲定之后。此前到达的红空军地勤人员等很快接到了命令,在临时停放来访战机的机库里忙碌,一枚枚白底黑圈的r-27r、r-73训练弹很快在挂弹车上就位,燃油加注工作也在紧张进行,一个个身着暗蓝工作服的身影来回奔忙。利用机库内的苏式后勤体系完成mig-29m战机的出动准备。
这边准备工作紧张进行,相距并不算远的另一栋高大机库内,新近入驻不久的“猛龙”机队也在整备待击.
对这一场较量期待已久,切磋的胜负在参与者眼中一样的重要,中国空军这边的人员确定就要复杂些,现场的年轻飞行员们一个个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却不像豪爽的红空军飞行员那样直接开口议论,最后还是在场的北京军区空军副司令员和歼击机师某团团长、政委一起沟通。确定了参加对抗演练的人选。
“王卫国同志,这一次主要是演练、不是实战;陆团长说,你和小郑同志的技术扎实。作战意识和双机配合也是团里数得着的。
怎么样,友军派上场的可是‘一号王牌’,有信心吗?”
“——有!——坚决完成任务!”
“哈哈!
好,劲头蛮足的嘛!”
任务计划下达,按照歼击机团领导的推荐、和自己的眼光判断,plaaf副司令员梁炳超中将没对眼前的两个小伙子摆官腔。他用力拍一拍王卫国少校的肩膀,面带笑容。压低声音的话语里还带着几分嘱托:
“完成任务,而不是一味争胜。你们两人可要心里有数。
这一次,北方盟国的同志们来考察交流,也想瞧一瞧咱们的‘十号工程’到底几斤几两;上面的意思,是不用太顾虑保密,毕竟只是赶工出来的零幺批次,只要打出我军的顽强风格来,就完成了任务,明白吗。”
“——明白!”
接到首长下达的命令,和飞僚机的战友一起奔向作战准备室,王卫国少校的情绪当然很激动,同时,却也对团长等人的安排感到不解。
使用歼-10战机的对抗演练,为什么派他们两个飞惯了su-27的人上场?
他、还有战友郑彬,说起来也不是在自卖自夸,飞行技术和作战意识在团里的确名列前茅,但问题在于,驻扎京郊基地的空军某歼击机师某团,本来就是最早从歼-8i换装su-27sk的老牌部队,他王卫国从大西北调来以后,一直都在摸索掌握两七的技术性能、作战使用和战法战术,最近才接到命令,和成都方面过来的技术人员、军方同事一起熟悉刚见面不久的歼-10“猛龙”。
从亲眼见到这一款新战机,过了几个月时间,现在王卫国与战友已经完全掌握了歼-10的脾性,能够驾机完成绝大多数训练科目,配套武器系统也经过了测试与实弹训练——也就是说,具备了初步作战能力。
但是,慢慢熟悉掌握一款新机型是一回事,要完全吃透战机性能、发挥其作战能力又是另一回事;现在既然要对抗演练,身为军中一员,要说不拿胜负当回事就是瞎说八道,可是他们两个半道接手歼-10的飞行员,和对面两个飞惯了米格机的王牌过招——更别说还有一个是让美国人吓得尿裤子的“死神”,这场比试哪还有一点赢的希望?
对抗的胜负,王卫国和在场所有plaaf人员一样执着,不过身为飞行员、而非头脑发热的毛头小子,战前预估形势当然是完全必要的。
和真正的战争不一样,现在的一场比拼,按临时约定的规则是“无体系支援”,对抗空域、接战方式也同样提前定好,那么实际上就排除了体系和运气的因素,等于就是一场双方战机与飞行员的较量,在这方面,王卫国的相关功课做得很足,他认为歼-10的性能优于mig-29、而与mig-29m在伯仲之间。
武器方面,双方都是半主动弹加格斗弹,好像也没多少区别。
但是和容易比对的武器、战机相比,人员的因素也决不能忽视,这方面,双方的差距显然是巨大的。
维克托*雷泽诺夫,苏联空军的头号王牌飞行员,看起来倒也没三头六臂、和普通的俄罗斯壮汉一样,但是这家伙的战绩……
嘿,怎么夸张也不为过!
这家伙,王卫国、或者这个世界上任何一名空军飞行员都极其关注,维克托*雷泽诺夫中将和二战时候那些战绩存疑的王牌飞行员不同,此人的战争贡献,早已不能用普通的“击坠数字”来衡量。
就说最近一次,苏联宣传机构正不遗余力的宣讲“美帝国在太平洋上的惨败”,其中特别提到天降神兵一般的“白色死神”如何神勇,单机大破美军航母战斗群空中防御圈;与此同时,大洋彼岸的美国全国动荡、一群好战分子如丧考妣,总统在电视机上痛心疾首、怨恨十足的将维克托*雷泽诺夫的行为描述成“上帝之手”,很显然,这位vvs中将的战功都是确有其事,着实令人望而生畏。
一边是身经百战的超级王牌,另一边是接手“猛龙”没几个月的战场新手,这样的切磋,结果还不是一目了然?
急匆匆来到作战准备室,接受医生的简单检查,王卫国和战友郑彬一边换下军官常服、穿飞行服,他脑袋里还在思考对抗中应该采取的战术,一边也继续思考首长们的安排。
眼见长机一脸心事重重样,旁边不紧不慢穿好飞行服、一拉拉链的郑少校却没那么多思想负担,思路也比王卫国要敏捷一些:
“嘿,我说老王,你不会担心这一场胜不了吧!”
“当然担心!
怎么,你一点不担心的?咱们接手新战机还没多久,老郑,我看上面是不是有一点‘保密’的意思,不然为什么派咱们——”
“哈哈!老王啊、老王,”
听到王卫国坦诚了焦虑,忙着穿抗荷服、整理装束的郑彬少校哈哈一笑,“你太看重胜负,连这一层都想不到了吗?咱两人是飞‘猛龙’没几天,可这也不是为保密,歼-10战机,这机型出来才多久;试飞员什么的不算,你觉得咱们整个北京军区、甚至全国,能有训练时间还长过咱们的飞行员?”
1...496497498499500...59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