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寒门状元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天子

    按照沈溪的要求,每本要交五成定金,作为印刷成本和防止反悔所用。

    随后这些行商便派人回去取银子,为了防止意外,惠娘也把作坊的师傅请来帮忙。

    银子送到,既有现成的官银银锭,也有成箱送来的铜钱,合起来一共五百多两银子,连见惯世面的惠娘看了都不由心潮澎湃。

    诸位,因为你们预定的是不同册的画册,我有必要提醒你们,可能你们预定的货物要在一个多月后才能完成。不过我们既然接受了你们的订货,在完成你们的订单之前,不会再另行售卖,这一点你们尽可放心。

    沈溪很有掌舵者的风范,理直气壮地说道。

    这些个行商怒形于色,被迫先交定金,还要接受延迟交货,似乎太窝囊了,但毕竟是卖方市场,天下能印连环画的仅此一家,有好的故事作为蓝本,不怕以后连环画卖不出好价钱,在商人逐利的大前提下,只能忍气吞声。

    等这些行商走了,两家人以及被召唤过来的几个印刷师傅看着那一堆银锭感觉置身梦中。

    惠娘赞叹:这印刷作坊本来是小打小闹,没想到这一下就收了这么多银子。

    沈溪道:孙姨,这笔银子主要是用来扩大经营,再者是多给印书师傅奖励,好让大家伙有动力做事。

    惠娘见几个印刷师傅见到银子后眼睛闪闪发光,有的甚至嘴角都流口水了,马上明白是怎么回事,点头道:小郎说得对,咱不能亏待师傅和工人。吕师傅,你这就拿钱回去给大家伙分了,明天开始,咱加班加点开工,工钱也会跟着上涨。

    几个印书师傅都是千恩万谢,领了银子回去分钱。

    沈溪心中忧虑,毕竟他年纪太小,有些技术不能亲自实践,只能教给这些印书师傅。要是他们见利忘义投靠那些行商,那之前的所作所为就白费了,所以拉拢这些技术人员是当务之急。

    等沈溪把他的担心说给惠娘听之后,惠娘脸上也挂满忧色。但眼下只能给那些师傅多加工钱,笼络住他们,除此之外别无办法。

    小郎,你不用太过担心,那些印书师傅是有被人拉拢的风险,但你可别忘了,画是你画的,咱印连环画,不还是要你来画原画?只要你这个小掌柜不反水,这些人走了咱铺子照样红火。

    惠娘笑着用食指点了点沈溪的额头,带着几分宠溺说道。

    沈溪拍了拍胸口:哎呀,孙姨说得我都有些心动了,要不他们以后再来,我跟他们好好商量一下,干脆把我收买过去得了。

    周氏笑骂:臭小子,三天不管就要上房揭瓦,有胆子你尽可试试!

    买卖说完,剩下的就是坐下来核算成本以及如何完成订单。有了这个订单,接下来肯定得增加印刷作坊的规模。

    沈溪分析道:按每册一千本起印计算,以现在纸张和油墨价钱,刨去雕版和印刷的人工和每月作坊院子的租金,差不多是六到七文钱的成本。如果印数多了的话,我们的成本还会降低。我们卖五十文,盈利颇丰,只是增加人手这个有点儿困难。

    能盈利一倍,就已经算是赚得盆满钵满,而沈溪提议建立的印刷作坊,居然有七八倍的盈利,惠娘和周氏听了后脸上都是带着难以置信的惊讶和欣喜。

    激动归激动,惠娘还是保持足够的冷静,她想了想,说道:要不这样,明日里城西大行药铺的李掌柜要去府城,让他顺带帮咱看看?

    沈溪摇了摇头:不好,要是宣扬出去,别人就知道我们缺工人,就会趁机派卧底混进来。

    周氏不解地问道:什么是卧底?

    就是来偷学我们技术的人,他们在我们这儿做几天活,学会技术后,就会给那些无良的商人做事,咱就没得赚了。

    周氏大急:咱才刚赚了这点儿银子,要真有这样的人,该怎么预防才好?

    惠娘严肃地道:姐姐还是听听小郎的主意。

    沈溪笑道:还是孙姨信我我想的是,咱不用非要找那些行家里手来做,完全可以自己培养技术工人,而且就从咱县城周边老实巴交的百姓中找,都是本乡本土的,只要咱不亏待他们,他们就跟咱一条心。谁若是出卖了咱,那他还不被街坊四邻的戳脊梁骨?

    惠娘一拍膝盖:小郎说得对,姐姐觉得呢?

    周氏苦笑道:妹妹还说我来当这大掌柜,可我什么都不懂唉,算了算了,你们决定就好。

    有了沈溪的智谋和惠娘的大力支持,印刷作坊第二天就开始扩张,先是找木匠做印刷工具,再就是惠娘出马请人。

    惠娘对于印刷作坊甚为看重,连药铺那边都交给小玉她们打理。

    等人请回来,又是大批量购买油墨和纸张。

    在所有购买的物资当中,油墨是最重要的,毕竟纸张和木板卖的人多,不会被人刻意哄抬物价。

    油墨则不同,需要懂行的人来调配,而现下的油墨质量参次不齐,沈溪的意思,回头既然要做这行当,就不能在原材料环节掣肘于人,短时间内无法自行调配油墨的情况下,先趁着低价购入一批,回头具体的油墨配置则由自家建立的油墨作坊来供应。

    随着宁化以及周边府县印书热,油墨价格跟着上涨,纸张也比以往贵了两成。

    好在纸张的供货商本来就多,这边的纸张一涨价很快就有外地客商带着大批货过来,迅速平抑了物价。

    但在涨价之前,沈溪已经提前判断出价格趋势,早就把该买的东西买了回来,并没有影响作坊的日常运营。

    :第二更送上!

    谢谢易乐kalel3641清鱼613心跳crazy君逸明ggbong潜水老虎老衲失羞百里夜雨baly鹰隼123定风波0328信阳柯震东自掛西北枝拾山徐伯离西方之猪午夜小泥鳅圣战之雄狮梦也许在飞和书城书友美丽神话唯一大大的打赏!

    天子继续求收藏和推荐票支持哦!




第一〇四章 姐妹齐心,其利断金
    到了六月,印刷作坊印制的第一批预定连环画完成交货,两万多册连环画等于是同时推向市场。

    这两万多册连环画是《童林传的第一集和第二集,内容不多,但因为形式新颖,早就有不少人想购买观看。

    但根据约定,这些行商不能把这批连环画放在宁化销售,只能运到汀州府城以及周边府县,更远的要运去省城福州乃至南京出售。

    大批量的连环画虽然推向市场,但宁化县城内仍旧只有最初投放的那一百本,私底下有人愿意收藏,价格已从最初的五十文钱一本,涨到四五百文,仍然是有价无市。

    第一批连环画赶制完,尾款收了回来,前后盈利差不多有八百两,但因扩大作坊规模以及聘请新员工,真正的利润也就六百两左右,但这仍大大超过了惠娘和周氏的预期。

    到底才做了不到两个月,就取得这么好的成绩,比起药铺的盈利更高。

    等把银子收回来,周氏每天都笑得合不拢嘴,她是印刷作坊的大股东,能分得利润的六成,这一个多月下来家里就有三百多两银子的积蓄,令她有种飘飘然的感觉,但她又怕银子放在家里被人觊觎。

    事情是她瞒着丈夫做的,心里七上八下,高兴后有些无所适从,只好去找惠娘商量。

    没钱有没钱的苦,有钱有有钱的烦恼。周氏只是个普通妇人,之前在药铺的分红不少,但大多数都上缴给了老太太,现在赚了大钱,却瞒着家里面,一时不知该如何自处。

    姐姐,要不这样咱暂时不分红,把银子留下来继续扩大作坊的规模,这样就能赚更多钱,姐姐觉得如何?

    惠娘是有扩张野心的女强人,她平日里生活没有寄托,只能把心思放在经营上。赚到银子,她的想法不是去买田买地,而是扩大生产,从之前经营药铺上,沈溪已经看到惠娘的优秀特质。

    周氏不知怎么回答,沈溪则说出他的意见:孙姨,现在咱印刷作坊的生意是挺好,但不能盲目扩张。现在孙姨和娘赚了银子,最重要的是把药铺的门面和印刷作坊的场地买下来,我们要打好基础才能继续扩张,如果连地方都是别人的,很容易被人背后使绊子。

    惠娘陷入沉思,她早先也想过这个问题。

    宁化县城沿街的店铺价格不贵,但一处像样的宽敞店面,最少价值一百两银子,而印刷作坊的场地虽然不临街,但经过几次扩充后占地面积不小,加起来也得有一百两银子。惠娘原本只是想租地方做生意,这样手头就会有更多的流动资金,但听到沈溪的话,经营理念一时间有所动摇。

    那行,反正这次盈利不少,就算把地方买下来,也有资金周转。

    惠娘点了点头,看向沈溪的眼里满是慈爱。一个人能赚钱不可怕,可怕的是赚钱后还懂得步步为营,不会因为一时的盲目而导致大厦倾覆,在她看来,沈溪小小年纪就有如此眼光,非常难得。

    沈溪冲着她笑了笑:姨,今后资金只会越来越宽裕。您看现在作坊那边,每天都在印书,回头再把连环画卖出去,有的是银子赚咱们先把隐患清除,以后发展起来才不会瞻头顾尾,束手束脚。

    周氏带着几分担心,道:妹妹,这银子扎手啊,若是不跟家里那没良心的说,总觉得对不起他,但若是跟他说了,他肯定把银子拿去填补茶肆的亏空。这样吧,钱还是留在账上,能用就用,回头知会我一声就行。

    惠娘赶紧推辞:姐姐说哪里话,这可是姐姐辛辛苦苦赚来的。

    周氏面有愧色:妹妹分明是取笑我我一个寻常妇人,没有力气做不得重活,只能看看铺子。这药铺和印刷作坊本没我什么事,你却两边都给我银子,我拿着心里不踏实。可惜自家经营的茶肆归别人掌管,不然姐姐好歹算是茶肆掌柜。

    惠娘抿嘴一笑,用柔和妩媚的目光瞥了沈溪一眼:要说最大的功劳,还是要记在小郎身上。当初药铺半死不活的,若非瘟疫时给人种痘,百姓怎会记得咱们的好?进而光顾咱的生意?

    这次印刷作坊,也是小郎出主意,随后忙里忙外才终于有今天的成功,要说不好意思,应该是妹妹才对,没来由就收了姐姐一家如此大礼,实在不知该如何回报。

    沈溪在旁边撇了撇嘴,心道,干脆你以身相许好了。但这种话实在不是他一个小孩子能说得出口的。

    周氏羞赧:若非我们一家人走投无路时为妹妹收留,也不会有今日。说起来,全是缘分,可能是上天让我们两家人相识相知相守。

    姐妹互相感恩,场面异常温馨。

    随后沈溪又与惠娘和周氏商议连环画在宁化县城铺货的问题。

    随着订出去的连环画印刷完毕,接下来印刷作坊要印制一批连环画到城中书店出售,满足地方百姓的需求。

    沈溪对宁化百姓的购买力做过调查,认为每册连环画,宁化县城以及周边乡镇能消化的数量不超过六百本,之前已经印制了一百本,现在只需要再印五百本,市场就基本饱和了。

    等沈溪把他的想法说出来,周氏率先表达不满:憨娃儿,咱之前每一册都订出去一万本,现在咱为自己印,一次才印五百本?

    沈溪点头:娘,咱宁化是个小地方,不想亏本咱就要少印。这东西市面上一下子涌现太多,就会造成积压的假象,书店方面就会降价,清空库存。等宁化的连环画降价,早前高价买我们连环画的行商就会觉得亏,再找我们订货就会压价那些行商才是咱们连环画生意的大买家,咱不能因小失大。

    周氏蹙眉:既然这样,你小子之前跟那些人说话还那么冲?

    惠娘却很理解:姐姐别怪小郎,小郎做得很对,若是被那些人占据主动,那咱的利润就会摊得很薄。现在确实需要外地商人来给咱出货,但明面上也不能让他们知道咱要靠着他们。

    这这

    本来周氏很想狠狠骂沈溪一顿,听惠娘这么一说,她脸顿时红了起来,还是妹妹会做营生,那就先印这么多吧。

    惠娘微微一笑,看向沈溪问道:那小郎你觉得,咱这行当还能兴旺多久?

    沈溪脸上带着几分得意:只要那些行商把连环画运到别的地方后卖得好,有钱赚,他们肯定还要回来找咱印,咱在宁化本地出货量保持供不应求的状态,维持价格稳定,那些行商回来后见到这种情况,便会以原来的订价跟我们预定,甚至很多人看到这笔生意好赚,也同样会跟过来,到时候咱们还可以把订价再提高一些。

    什么!?你小子还想再提高?咱印一本册子才六七文钱,你已经收人家五十文了依然不知足,这不是坑人吗?

    周氏虽然觉得赚钱多是好事,但却觉得赚得太多会遭报应。

    沈溪一本正经地说道:娘,这叫做卖方市场,连环画只有咱们才有,他们爱买不买。如果画印出来没人看,他们卖不出去,哪怕求着他们他们也不会搭理咱。这门技术毕竟经不起钻研,趁着别人还没摸透,咱索性一次性把钱赚够。

    周氏咋舌:你个臭小子,真不知道哪里学来这么多鬼点子。



第一〇五章 彩色连环画
    自那天过后,周氏便不再过问作坊的事,她决定一心一意做好药铺工作,偶尔惠娘去印刷作坊,周氏两个药铺都要兼顾。

    同时经营药铺和印刷作坊,周氏和惠娘都很忙碌。

    惠娘遵从沈溪的意见,把新药铺的店面以及印刷作坊的场地给买了下来,两边的房契和地契加起来一共是二百七十四两银子,加上给房牙以及官府过户的手续费用,三百两就这么没了。

    由于在买房产的时候周氏出了钱,惠娘把地方买下来后,当天晚上就跟周氏商议,想把沈家现在住的院子过户给周氏。

    周氏听了大为吃惊,她没想过自己能在城里安家落户。

    惠娘郑重地把院子的房契和地契拿出来,放在周氏面前。

    周氏连连摇头:妹妹,你这样可不行,你这院子,卖出去怎么也能有个几十两,就这么凭白给我,我哪里受得起?

    惠娘笑道:姐姐说得不对,姐姐出钱帮妹妹买下店面和场地,现在妹妹回报的只是个小院子,其实这笔买卖,赚的是妹妹。

    可是这我可不敢做主,要不等晚上我那没良心的回来,跟他好生商议一下?

    惠娘略一沉吟,问道:姐姐跟姐夫商量不是不行,就怕姐夫知道这院子归了姐姐,便以为变成了沈家产业,进而告诉家里。若是老人家不让姐姐一家继续住在这边可如何是好?

    周氏一愣:不不会吧?

    沈溪心中给惠娘点了一个赞,立马接过话茬:娘,祖母把茶肆交给二伯经营,好像也没征得您的同意吧?你的东西就是家里的东西,而祖母是一家之主,现在她自己还住在大堂伯家里,你说她知道房子的归属后会怎么办?

    沈溪这一说,周氏马上明白其中的关键。

    要是惠娘把院子过户给周氏,就等于是把院子过户给沈家乃至老太太李氏,李氏就有足够的理由搬过来住,甚至让在外租住的二儿子沈明有也搬过来,惠娘的一片好心反倒帮了倒忙。

    沈溪见周氏明白过来,不由再提醒道:其实现在孙姨能把院子租给我们住就很好了若是孙姨把院子转让给我们,爹和祖母就会怀疑其中是否有猫腻,很快娘和孙姨合伙做印刷作坊的事就会被他们知晓。或者祖母还会把茶肆生意清淡的责任归罪在娘身上。
1...5556575859...198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