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状元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天子
说话的叫林齐,是城中经营米粮铺子的掌柜的孙子,在同龄人中个头稍大,最喜欢欺负人,而沈元就是被他欺负最多的一个。
声音洪亮,就好像是故意说给沈元听的。
沈元闻言不由低下头,背诵声不自觉地小了起来。沈元的自尊心很强,但却胆小怕事,不敢与人争,就算平日里被同学欺负,他也只能忍气吞声。
喂。
沈溪打了个哈欠,反唇相讥道,是,我们回乡下当村夫,那你做什么?你这是公然嘲讽在座的同学吗?
在座的学生毕竟还是县城周边的人多,虽然大多家境不错,有一小半家里都是地主,但说到底还是要依赖土地生活。沈溪这番话,愣是把林齐对沈元的不满,说成是对全班同学的攻击,他这招转移仇恨做的很到位。
旁边有学生立即反驳:我们是回乡下当村夫,但士农工商我们好歹排在商贾之家前面。况且,先生说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我们读书是为了上进,有一天走上仕途,林老六你怎能这么说?
谁说你们了?
林齐脸色憋得通红,很快便与同学争吵起来,到后来吵得越来越激烈,也就没人在意沈元了。
沈元继续看书,却也不敢再出声惹来别人的嘲讽。
等放学后,沈溪走过去招呼:六哥,我娘今天让我带你一起回去吃饭,现在就跟我走吧。
不不用了。
随着沈溪家里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同时沈溪的学习总是压他一头,沈元在沈溪这个弟弟面前开始变得自卑起来,低着头就想回学塾后面住的地方继续复习功课。
沈溪却拉着他的手,道:要是我不把你带回去,我娘会打我的。
沈溪拖着沈元便往教室外走,刚到门口就被林齐给拦了下来。林齐推了沈溪一把,怒气冲冲地问道:喂,你干嘛帮这小子,想打架啊?
虽然林齐高沈溪半个头,但他却不敢与沈溪正面相对,一来是因为他爷爷和老爹都提醒过他,就算跟谁打架也不能跟沈家小郎动手,二来是因为王陵之经常找沈溪玩,王陵之大他们两岁,过来后有一次竟然跟一个十三四岁的学生打架,那小子被王陵之打得趴在地上起不来,从那以后同学都知道沈溪有个打架不要命的师弟,谁得罪沈溪都没好下场。
沈溪没好气地回道:沈元是我六哥,我不帮他帮谁?
林齐刚才被一众同学数落,觉得面子挂不住,还想继续挑衅,这时候教室门口跑进来个穿着白衣短打的小子,蹦蹦跳跳好像猴子一样:师兄放学了?走,咱们一起出去玩。正是算准时间过来跟沈溪学武功的王陵之。
林齐本来都准备上去拿沈溪的衣领了,见到王陵之后他吓得往后缩了缩,装作什么事情都没发生,随后目送沈溪三人离开学塾。
回去的路上,王陵之都在跟沈溪讲他在跟老爹去乡下收田租时候的所见所闻,王陵之自小生长在城里,没去过乡下,这回到了村子里,见到的一切都觉得是那么的好玩。
王昌聂两个儿子,长子在牢里还不知何时能出来,所以王昌聂除了培养王陵之读书,也想让小儿子将来能执掌家业。
长子因为做生意坐牢后,王家便主动放弃了这一块,家里一下子少了好大一块进项。好在家里田地不少,光靠地租就能令王家上下吃喝不愁。
师兄,你说你是乡下来的,什么时候带我去你们那里看看?王陵之带着几分憧憬道。
乍一看新鲜,景色幽美,但久了就觉得没趣了。沈溪精神不是很足,随口回道,乡下地方终归不如城里热闹,而且农忙的时候非常辛苦,你这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王陵之挠挠头,笑道:师兄说话还是这么深奥,算了,师兄能否再教给我两招?我最近行侠仗义,主持公道很带劲儿,凡是被我教训过的,没有不服气的。
虽然沈溪一直提醒让王陵之不能跟人动手,但王陵之跟沈溪学了一年多的武功,哪能忍得住不试试身手?于是遇到什么不平的事情,他就出手教训。
王陵之长得粗壮,再加上沈溪教给他的那些并非全都是花架子,很多都是有实战效果的擒拿格斗技巧,这使得王陵之不过十岁,就已是个小壮汉,平常十二三岁的孩子三四个同时上都不是他对手。
沈溪自然没时间教王陵之武功,只好摆起师兄的架子道:学武功最重要的是温故,招式不用多新,只要有效就行,你还是多加练习之前我教给你的招数,刀枪剑戟也不能放下,不然拳脚工夫再厉害,你总不能每次都空手入白刃吧?
师兄高见,那我先回去练习了,等过两天再来找师兄玩。
王陵之说完一溜烟跑回去练武去了,沈溪不由叹了口气,这小子对武功如此痴迷,长久下去肯定会是个武夫。
带着沈元到了药铺,惠娘还没回来,周氏热情招呼沈溪这位堂兄。
小郎,去家里拿些吃的过来,六郎看上去比你结实多了,以后你要多吃饭知道吗?周氏笑着说道,然后便让沈溪带着沈元到后院玩。
到了后院,林黛和陆曦儿正在写字,抬头见到沈溪身后跟着的沈元,她们显然不太高兴。
沈元不是第一次来沈家做客,因为他的自卑和沉默寡言,不太会讨好两位小萝莉,上次来他还把惠娘买给陆曦儿玩的木质七巧板给弄丢了一块。
陆曦儿走上前,叉着腰好像个小管家婆一样,撅着嘴问道:傻大个,你来干嘛?林黛不由掩嘴偷偷笑,不用猜沈溪也知道沈元傻大个的外号是林黛起的。
曦儿,不许对六哥无礼,他来家里就是客人。黛儿,你去把娘前两天买的蜜饯拿过来给六哥垫垫肚子。沈溪板着脸道。
林黛不满地抗议:我自己还没舍得吃呢。
沈溪不喜欢吃零食,周氏买回来的东西多半都进了林黛的嘴。林黛也是个小抠门,但被沈溪一瞪,她还是转身开门回自家院子去拿。
沈溪让正在后院晒药材的红儿把小板凳拿过来,沈元坐下后整个人都显得很拘谨。虽然看到同龄的女孩他内心也很火热,但他最大的问题在于自卑,沈溪平日对他不错,经常会塞给他一些铜板零用,沈元却不敢随便花,全留着休沐回家时交给爹娘。
等林黛把蜜饯拿过来,她那小嘴里已经塞了不少。到了沈元跟前,把装蜜饯的盒子往前一递,轻声道:喏,吃吧。
沈溪又瞪了她一眼,拿过盒子,先拿了一块塞进自己嘴里,才笑着让沈元一起吃。
:去医院输液回来后,人昏昏沉沉地上床便睡,起来时已经三点才码字。这章更新迟了,请原谅!
感谢名单会在下一章送出,请大家继续收藏和推荐票支持!
第一一六章 来自府城的求助
沈元吃过晚饭没有留下过夜,执意要回学塾,周氏见挽留不得,只好让去新药铺那边守夜的秀儿送沈元,怕他在路上走丢。
等人走了,周氏叹了口气:六郎这孩子读书刻苦用功,将来肯定有出息。
惠娘笑着问道:那若是将来沈家子侄中只有一个能出人头地,你希望是谁?
那还用说?肯定是家里的臭小子但做人不能太自私,好处都想留给自己!其实在沈家,我们也就跟六郎的爹娘亲近些,不过头年里他们想让六郎住到家里来,我没同意,得罪了他们。
惠娘微微摇头未作置评。
这些都是沈家的家事,她不好插嘴。等把账目核算完,惠娘把账册拿了过来,同时把识字的沈溪和小玉叫过来:
姐姐,这八月份的账目已核算完,印刷作坊少了苏掌柜他们的大订单,利润不比前几个月,只有五十多两银子的进账,两边药铺加起来有三十多两,合起来不到百两。姐姐让小郎好好算算?
周氏连忙撇手:哪里用得着,我还信不过臭小子呢。不过咱这收入一下子变得这么少,也的确该想想办法了。
两个女人都沉默下来,主要是为印刷作坊的未来考虑,毕竟药铺的收入基本稳定,年初闹乱贼那会儿,生意好的时候,两个药铺加起来每个月能六七十两银子的进账,到后面每个月的收益在二十两到三十多两银子之间浮动。
娘,孙姨,你们是不是先问问我?关于印刷作坊似乎我更有发言权沈溪看着两个相视发呆的女人,忍不住插了一嘴。
惠娘先是一怔,随即反应过来看向沈溪,哑然失笑:罪过,罪过,竟忘了咱家的小掌柜姐姐,咱也别多想了,想也想不明白,还不如直接问问小郎就是了?
周氏骂道:就是这臭小子得罪了苏掌柜,不然咱接了苏掌柜的订单,会只赚这么点儿钱?
沈溪吐吐舌头,抗议道:娘可真会赖人,苏掌柜给咱连环画定的价格是二十五文,每本才赚十多文钱,每个月拼死拼活的也就不过多赚几十两银子何况有了这一次,以后说不一定会被压价到二十文十五文,赚不到钱不说还很辛苦,何苦来着?
现在工作轻松,作坊那边印刷师傅和工人都稳定下来了,每个月还有几十两收益,不是挺好的吗?关键是咱没被苏掌柜的气势给镇住,以后做生意咱就不至于落在下风,这分明是赚,不是亏。
去去去,钱多了就是赚,钱少了就是亏,你个臭小子哪里有那么多歪歪道理?信不信我打你?
周氏举起手作出要打人的架势,沈溪正要躲开,突然想起,他已记不得有多久没被周氏真正打过了。
以前周氏举起手,要么是真打,要么是追出去很远直到他逃掉,可现在周氏举起手最多是吓唬一下,就算他在跟前,也不会真的落在身上。
惠娘笑着劝道:姐姐莫动气,小郎才是印刷作坊的大功臣,他做的事情光凭你我可做不出来还是听听小郎的打算吧。
没什么打算,就这样继续印书,印连环画,等我把彩色年画的事情弄好,看看能不能寻个好的代理商。沈溪咧嘴笑着说道。
惠娘点头:以目前作坊的运营,算是不错的,回头咱再把那些工具保养和翻新一下,再给下面的伙计发一些奖金,这样他们做起来也更有动力。
沈溪不得不承认,惠娘在笼络人心上很有手段,无论是周氏,还是她买回来的那些丫鬟,还有印刷作坊的师傅和伙计,惠娘都舍得花钱,因为她知道作为女人,还是个名声不好的寡妇,必须靠利益来拉拢人。
惠娘从来不在穿着打扮以及家居上过多投入,到现在她出入都是荆钗布衣,连盒胭脂都舍不得买。
沈溪摇了摇头,也陷入了沉思。
其实印制彩色年画的技术他已经研究得差不多了,但为了保密,他必须要把核心技术藏好,免得被人偷师去。
以他现在的小身板,为了达到技术保密的需要亲自上阵印刷显然是不行的,要想确保技术不外泄,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在印刷流程上做文章。
这年头工匠普遍有个缺点,就是自扫门前雪,木匠不懂印刷只会做木工,印刷工匠只懂得活字排版和印刷这些,并不懂如何造印刷工具。沈溪要印彩色年画,最重要的是把几样核心技术分开来做。
他的设想并不复杂,就是再开设一个作坊,与原来的印刷作坊分开运营。印刷作坊负责印刷彩色年画的半成品,再把半成品拿到新作坊进行二次加工,不但两边技术互相保密,新作坊的人最好也要跟旧作坊的师傅工人没有任何关系。
不过,如果两个作坊都开在宁化县城,要想断绝两边的联系是很困难的。
沈溪认为最好是能来个异地加工,初期分成两个作坊,后期甚至每道工序都专门设立一个作坊,彼此之间只负责一项,互不干涉,这样一来,竞争对手莫不清楚虚实,自然就达到保密的要求。
转眼到了九月初,秋收到来,沈家仍旧是一家不合。
老大沈明文及妻儿把客栈当成是家,自然不会回乡下帮忙,老幺沈明钧和周氏做事也忙,抽身不得,连沈明有和老太太也都不回去,桃花村里的田地就全部交给三房和四房的人做。
老太太自从上次带沈明有到药铺后巷的院子,商量让周氏去茶肆当掌柜遭到拒绝后,便再就没踏足幺房的门槛,老太太分明是在生周氏这个儿媳妇的气。
到后面惠娘印刷作坊红火的事传到老太太耳中,她自然不会想到,这印刷作坊名义上是惠娘的,但其实幕后的大股东是周氏。
茶肆的生意仍旧清淡,在裁撤伙计,给韩五爷等人降了工钱之后勉强维持着。
这段时间,药铺和印刷作坊也都风平浪静,没什么波澜,银子赚得不少,但却再不会有刚开始印刷连环画时的暴利。
就在这时,府城的一封来信打破了宁静。
信是直接送到药铺给周氏的,周氏不识字,只好等下午沈溪放学回来交给他看。
沈溪看过信后,觉得这封信的意义非比寻常。
其实这算是一封求助信。
来信的是沈溪的姑姑,也是他玩伴杨文招的母亲。
这是杨家第二次以杨沈氏的名义给周氏写信,第一次是想找机会亲近一下,毕竟同做药铺这行当,结识后彼此也有个照应。
设想好是好,但双方本身并没有生意来往,加上这边药铺的掌柜惠娘又是个女流之辈,不能到处走,这事也就搁置下来。
这次来信,沈溪的姑姑告之,杨家药铺经营不善面临倒闭。杨家欠下的外债不少,连基本的药材都供应不上了,在苦无出路之际,想到沈家还有个人在宁化县城的药铺当掌柜,于是写信求助。
来信中杨沈氏并未说及太多关于药铺的细节,只是想让周氏亲自往府城去一趟商议,沈溪能从字里行间感觉出来,杨家药铺已经非常危急,必须要得到外来资金投入才能解决问题。
杨家人之所以没有亲自到宁化县城来,是担心周氏在药铺里占份额不多,没什么话语权,加上不太清楚药铺东家惠娘是否有跟他们合作的兴趣。
沈溪从信中看到的不是杨家的无助,而是看到了今后扩张的方向。
如今不管是药铺还是印刷作坊,经营已经陷入瓶颈。宁化弹丸之地,市场已经趋于饱和,如果继续窝在宁化县发展,就算继续赢利也是蝇头小利,缺少苏遮柒这样有实力的商人,做什么都会因市场太小而被掣肘。
但若生意做到汀州府去就不同了。
虽然比起福州泉州来,汀州府城也不是很大,但市场规模却比起宁化来扩大了数倍。汀州府城处在前往江西赣州的主要官道上,南来北往的客商明显要比宁化多得多,到那里做生意也更容易寻找到合作伙伴。
沈溪不敢怠慢,赶紧让红儿去把惠娘请回来。
:第二更送上!
谢谢定风波0328好多水水好多书友160311150045619魔女麾下潜水老虎君逸明~夏天的鱼~老衲失羞tszy郭福生信阳柯震东山有木木下水邪乎风云2习惯成性书友151220133343659休克你拾山看见刊物顺风的鱼天下纵横有我梦也许在飞徐5哥uhzielggbong路上的衣服在泰河边漫步百里夜雨东四十土云龙西方之猪白色旗帜~夏天的鱼~书友160307090730708ykq野生鰉鱼书友160315184031315和天下纵横有我大大在创世的打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