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状元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天子
加起来又有四十多个人了,谢谢兄弟姐妹们打赏!天子继续求订阅和推荐票支持哦!
第一一七章 合作难
惠娘以为出了什么事,心急火燎回来,见到药铺没状况后才放下心来,这时候沈溪把信交给她,看过之后,惠娘脸上的神色略显复杂。沈溪分析她的心理,应该是又想把生意做大,又怕盲目扩张,把之前的积累付诸东流。
姐姐以为如何?惠娘转过头看向周氏。
眼下惠娘没有主心骨,有什么事只能跟周氏商量。女人做事总归还是有些谨慎,说难听点儿其实就是畏首畏尾。
周氏摇头苦笑:这事儿我哪里能拿定主意,不是要看妹妹你的决定吗?杨家到底是沈家的姻亲,他们同样做药材生意,这不太好帮啊
沈溪笑道:娘这可说错了,大不了咱们把杨家的药铺收购了嘛。
胡说八道!周氏斥责道,那是你姑姑家的产业,咱凭什么说收购就收购?你想让人戳咱的脊梁骨?
沈溪叹息:娘,您可能不太理解信上的内容。姑姑是说杨家的药铺勉强还能维持,但欠了外债,没钱进货,该如何维持?债主上门又当如何?与其便宜他人,还不如卖给我们,或许可以起死回生。
周氏诧异地问道:有这么严重?
惠娘轻轻一叹,道:姐姐或者不太清楚行情,自从去年瘟疫过后,药铺的生意都不好做,各地药材疯涨,药铺倒闭的比比皆是杨家药铺能支撑下来,应该是靠之前的家底,但恐怕也撑不了几时。
周氏蹙起眉头,不解地问道:那为何咱的药铺生意好像还不错?
惠娘笑着把沈溪揽过去,摸着沈溪的小脑袋瓜道:那还不是多亏咱们的小神医,要不是去年帮人种痘让县城及周边的人都记着咱的好,咱药铺的生意怎会这么顺利?
听到惠娘赞扬沈溪,周氏脸上也有光彩,但想到杨家的药铺濒临倒闭,她就高兴不起来了。
惠娘想了想,道:要不姐姐抽空去府城走一趟,看看杨家那边到底是个什么状况?
周氏赶紧摆手:我一个妇道人家,跋山涉水的去府城那么远的地方干什么?要去的话,还是妹妹你合适。
我去不是不行,但如今要在药铺和印刷作坊两边走,实在是脱不开身。惠娘说着话,目光不自觉落在沈溪身上,但这次她没有把事情求助沈溪,连她们都不能去府城,更别说是沈溪这样的小孩子。
沈溪拉了拉惠娘的袖子,道:娘,孙姨,既然姑父家里想求咱帮忙,为何要咱去府城?给他们去封信,让他们过来不就得了?现在祖母和大伯父闹矛盾,他们正好回来看看,顺便帮忙说和一下。
周氏眼前一亮,用询问的目光看着惠娘,问道:说得好像有些道理妹妹你觉得如何?
惠娘笑着点头:还是小郎聪明,姐姐不妨写封信去,可写什么好呢
就写咱们愿意出手帮他们渡过难关,但他们要把其中大半股分转让给咱们,以后药铺的决策权也要交给我们,这样才有得谈。
沈溪近乎是连珠炮一般说出这些话来。
惠娘赶紧摇头:不好不好,这种话太得罪人了,说不一定以后你们连亲戚都不能做我看还是等见到人之后再商谈吧。
惠娘是个明事理的人,把人家祖传的家业窃夺这种事她做不出来,但她又想把生意做大,一时间有些左右为难,无所适从。
信是由惠娘和周氏商量着写的,晚上两个女人睡在同一间房里,比起亲姐妹来关系还要亲密。两人躲在房里嘀咕了一夜,等第二天出来时信已经写好了,但担心影响学业还不给沈溪看。
沈溪撇了撇嘴,本来他还想就如何措辞给参谋一下,现在惠娘和周氏不领情他也懒得插嘴。
跟惠娘说把印刷作坊分开设立分号的事情,他也没对惠娘提及,他想的是先把杨家药铺的事搞定,等有个涉足府城的支点再说。
信九月初四一大早发出去,到九月初十就已经有回信。宁化县距离汀州府城到底不是太远,加上匪患已除,道路还算畅通,由府城来回也算方便。
杨家的回信里,说明杨氏夫妇会在几天后抵达宁化县城,亲自到惠娘的药铺商议,同时带来一封信问沈家人问好。
杨氏夫妇这次过来,名义上是探望老太太李氏,同时说和一下家里的矛盾。
九月十三,杨文招的父亲杨凌和与妻子杨沈氏先乘船到大雪岭,后改乘马车由官道连行两日来到宁化县城,沈明钧亲自去城外迎接,夫妇二人进城后直接往沈家大房那边去探望李氏。
到下午的时候,杨凌和与杨沈氏从沈家大房过来,本来是说到沈明钧家里坐坐,但其实是来药铺谈合作,夫妇二人甚至没把事情原委告诉老太太。
沈溪来到这世界已有两年多时间,他跟杨沈氏这个姑姑见面的次数不少,杨沈氏一旦跟丈夫吵架就喜欢带儿子回桃花村住一段时间,这样一来沈溪便跟杨文招玩在了一起,但姑父杨凌和他还是第一次见到。
惠娘老早回来,与周氏一起坐下跟杨氏夫妇在后堂关门商量事情,沈溪想留下旁听却被周氏赶了出来。
沈溪在后院教林黛和陆曦儿识字,心里却记挂里面商量得如何了,毕竟涉及到生意上的事,他希望能参与其中。
黄昏时分,杨氏夫妇离开药铺,前往客栈住宿,同时借机跟沈家长子沈明文说和家庭矛盾。
等把人送走,周氏和惠娘才回到后院,在井沿边坐下,再次小声商议。沈溪从她们的表情来看,事情应该没谈妥。
娘,我饿了,能不能早点儿做饭啊?沈溪随便找了个借口靠过去,其实是想听清楚两个女人在说什么。
周氏张口便骂:臭小子就是事多,饿了先去灶台拿点儿东西填填肚子。
惠娘意识到跟杨家谈合作的事没有之前想象的那般容易,便让沈溪坐下来,和颜悦色地问道:
小郎,之前你不是说咱应该把生意做到府城去?你有什么好主意?
沈溪咧嘴做了个鬼脸:孙姨这时候才想起我哼,问我还不说呢
惠娘赶紧蹲下,脸上带着讨好:好了,好了,小郎,是姨不对,回头姨奖励你好吃好玩的还不成么?
哼,姨还是把我当成小孩子,我已经长大了,不要动不动就拿好吃好玩的糊弄的,只要姨以后有事情多跟我商量就行了,别跟今天一样,你们谈事情都不让我旁听。
惠娘笑着点头,看着沈溪的目光中有些迷离,如若从沈溪身上看到了某个人的影子。
周氏催促:有话快说,不然老娘揍你了。
沈溪这才正色道:我不知道你们商谈的是情况,比如说杨家药铺现如今经营的状况,外面有多少银子亏空,还有他们想以何种方式合作。
惠娘这才知道,沈溪的思虑比她想象的要周详的多,便一一作了解答。
:等下天子要去医院输液,早上一早起来赶出一章,请大家踊跃收藏和投票支持哦!
第一一八章 成药生意
沈溪从惠娘的话中,大概了解到一些讯息以目前杨家药铺的亏空,大约需要投入二三百两银子才能起死回生。
本来按照杨家的家底,卖了祖产勉强能够应付过去,但关键是杨凌和兄弟多人,很多事情他不能一人独断,就比如家里的产业他不能说卖就卖。
这次杨凌和夫妇过来,以他们的意思是想借钱,通过这种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帮助杨氏药铺渡过危机,但这显然不是惠娘心中期待的。
钱不能借给姑父一家,要是他们渡过难关,最多是把银子还给我们,利息咱还不好意思收下,可若是他们过不去这个坎,那咱们借出去的银子就打水漂了那可是两三百两银子,不是笔小数目!沈溪一脸认真地说道。
周氏脸色不太好看:不管怎么说都是一家人,就这么坐视不理?
沈溪摸了摸下巴,装出一副高深莫测的模样:既然姑父的药铺经营有困难,如今周转不灵,市场又不是那么好,就算把银子借给他们,也是杯水车薪。就好像家里的茶肆一样,半死不活的,填多少银子进去也是徒劳无功,还不如把药铺交给我们来经营。
小郎,你有什么话就别卖关子了就算咱把杨家药铺接手过来,府城那边没什么关系,未必能经营好。
惠娘板着脸,却对沈溪硬不下心肠,只是一脸幽怨地盯着他,这发脾气的小模样,让沈溪觉得惠娘是在撒娇,心里很是享受。
沈溪笑道:若是按照现在药铺的经营模式肯定不行,病人有病去找大夫看病,大夫开了药方到药铺抓药,大夫只是张张嘴,就把病人看病的钱赚走一大半,药铺自然赚不到什么钱。
那怎么办呢?
惠娘就算聪慧无比,这时候也反应不过来了。
咱应该卖成药,把药配好,再找一些独特的有疗效的古方,专门应对病人所患疾病,这样百姓得病后,只要不是疑难杂症,到咱药铺来买药就可以了,咱既能多赚一些,还能给病人省去请大夫的开销。
沈溪把他对于经营药铺方面的见地说出来。
惠娘听了大为吃惊:配成药每个大夫所开的药方都不尽相同,病人体质和病因又不一样,药引千差万别,咱岂能随便配药来耽误病人?
沈溪晒然一笑。
其实中医中药在古代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一些神神叨叨的东西对病人进行心理安慰治疗,让病人以为很有效,但其实很多时候,一个普通的风寒方子就能开出几十种来,真正有效的药材只有其中一两味,别的都是拿来糊弄人的,表现出大夫医术精湛与众不同的手段,不是为治病而治病。
关于病人体质有异的问题,有时候是对的,但很多时候,只要对症下药,但凡病人对药物不排斥不过敏,什么人都可以用,而无需特别去增加或减少某味药材,只是根据大人或小孩,男人或女人,是否久病耐药性高等等因素,在配药时对药量酌情增减即可。
西医在后世之所以能逐渐取代中医的位置,主要是对症下药,准确性高,没有药引这些不靠谱的东西,节省病人的开支。
其实说起来,很多西医所用的药物,跟中药本质上没有太大区别,药物中所含治病成分大体相同,只需沈溪好好搭配一番,把药方整合,就能把中药往西药上靠,做到病人感冒发烧等小毛病买药即可,除非是急病重病或者疑难杂症才问医。
只是长久以来人们形成思维定式,觉得不同人患同一种病,都要有不同的药方药引才行,所以得病一定要先看大夫,使得求医和问药分开,百姓要花不少冤枉钱。
沈溪眼下就是要改变这种思维定势,只要他能把他知道的一些古方,还有现代西药的药方拿出来,经过调配,就可以让药铺改变经营模式。
沈溪最后中肯地说道:孙姨,咱要做大生意,就必须要有改革的头脑,我一直相信孙姨是最会做生意的人若是孙姨心有疑虑,那咱们可以在宁化县这边先作尝试,看看市场反响如何?
就算惠娘有改革的能力和决心,但她对于做成药生意还是有很大的顾虑,毕竟这是涉及到病人生死攸关的大事,她即便谨慎些沈溪也是理解的。
孙姨不用太过担心,咱们先做一些治疗小毛病的成药,风寒咳嗽的,总不会出什么太大的事吧?
惠娘这才释然。
对于普通百姓来说,风寒这种小病本来就不怎么需要看大夫,其实成药在百姓当中并非没有先例,有很多人来抓药也是不用药方的,尤其是在些小毛病和长期病患上,这种现象非常普遍。
本来是谈跟杨家合作在府城里开药铺的事,突然说到卖成药,惠娘一时间更纠结了。
沈溪没有勉强惠娘马上同意,反正杨凌和夫妇还会再上门来谈借钱的事,到时候再慢慢商量细节。
可当晚上回到家中,周氏不满地教训沈溪:憨娃儿,你孙姨平日待你不错,你有好主意确实可以说出来,但很多事情要考虑周祥知道吗?自从你今天说了成药的事,你孙姨的脸色就不太对劲。
沈溪疑惑地问道:难道孙姨以前在这事上吃过亏?
周氏想了想,道:忘记你小子不知个中内幕了大概是这么回事,你死去的姨父之所以要经营药铺,是因为家里流传了个古方是专门给人治疟疾的,至于疟疾是什么病不好给你解释,总之后来这药吃死人了,挨了官司,没办法才背井离乡,从此你孙姨和你姨夫在外面孤苦伶仃,有多可怜你知道吗?
认识惠娘这么久,沈溪还第一次知道这件事。
之前沈溪一直以为惠娘的丈夫跟家里人闹矛盾才会千里迢迢跑到宁化来做生意,没想到还有这等过往。
沈溪摇了摇头:再好的药方也未必人人奏效,特别是那些疑难杂症,更不能一概而论,所以在一些重病急病上,我们不会做成药。
既然你知道事情严重,就别胡乱出主意,以后这事儿你不许再提了,知道吗?
沈溪吐吐舌头,心里却在想陆家流传下来的到底是怎么个药方。要说治疗疟疾的特效药,沈溪很清楚是金鸡纳霜,也就是后世用来治疗疟疾的奎宁,因这东西非华夏本土所产,想要得到实非容易之事,至于其他一些偏方未必能奏效。
不过听从周氏的吩咐,沈溪暂时没再对惠娘提关于制造成药的事。
:第二更送上!
谢谢zdtha定风波03282000713暗黑晨星山有木木下水tszy離藏天下纵横有我信阳柯震东梦也许在飞潜水老虎合尚休克你巨火邱上秋叶企鹅店郭福生君逸明盖世神吉西方之猪百里夜雨东四十清鱼613魔女麾下靖轲田大榜老衲失羞书友160308214050589西方之猪好多水水好多书友160311150045619~夏天的鱼~和书城书友渴望滕芷十年戎马大大的打赏!
这几天天子身体不舒服,更新少了,等到下周或者是上架后会大爆发,请大家多多支持,收藏和推荐票一个都不能少哦!
第一一九章 股份制药铺
第二天一大早,沈溪的姑姑杨沈氏便单独一人到药铺这边商议事情,显然杨凌和觉得昨天他与妻子一同到来,有很多事没法跟身为寡妇的惠娘商谈,干脆就给妻子交待好,让杨沈氏前来交涉。
谈事的时候,杨沈氏发现沈溪留在房间里写功课,眉头一皱,但看到惠娘和周氏都没赶人的意思,便忍住了。
杨沈氏开口便提借钱的事情,而且一来就是三百两银子,也没说什么时候归还,只是一味地打感情牌,让周氏勉为其难帮忙。
周氏心软,正准备答应,惠娘却抢先回绝:沈家姐姐,不是我们不想帮你,而是确实力有未逮。或者你还不太清楚沈家的情况,周姐姐每次从药铺分得的钱,都如数交与沈家老太太,而且我们在县城开药铺,本身也赚不得几两银子,实在是无力相帮。
杨沈氏心里一沉,她听出这番话的潜在意思不是不想帮,而是这种没有任何回报的帮忙方式惠娘不接受。
杨沈氏急切地看着惠娘:孙家妹妹,若非我们两口子走投无路,不会放下脸面过来寻求帮助府城药铺生意不好做,但杨氏药铺到底是个百年老字号,若就这么毁在我相公手里,我们无颜去九泉之下见祖先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