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大明不负卿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十光
分掌吏部的都给事中,也就是刘凯,跟着站了起来,质问道:“难道潞王爷觉得一点责任都没有吗”
朱翊镠道:“当初张先生同意了,他家人也同意了,而主刀的是胡庸医,我需要负什么责任呢”
刘凯振振有辞地道:“可这件事是潞王爷怂恿并主持的。”
“那又怎样呢”朱翊镠也不示弱,“可即便如此,将我贬为庶人,你们还嫌不够吗如果你们觉得需要我拿这条命来赔偿,我可不依。”
“”刘凯无言以对,这更让他觉得朱翊镠早有预谋。
但是一想吧,人家提出的惩罚着实不轻啊!要朱翊镠的命,他肯定是不敢的。贬为庶人是万历皇帝不同意,又不是朱翊镠不肯。
这时,分掌刑部的都给事中也站起来,大义凛然地责问道:“潞王爷强迫胡太医给首辅大人动手术,害得首辅大人早死,潞王爷觉得问心无愧对得起首辅大人吗”
我去!
朱翊镠白了那家伙一眼,当即反击,毫不客气地道:“什么叫害得首辅大人早死啊说得好像是我害死张先生似的!我看你们就只会动嘴皮子,当初张先生在京时,你们为他想过办法没有还有多少人盼着他早死呢哼,别以为我不知道。如今张先生刚刚一过时,你们就来追责,凭什么你们扪心自问,配吗”
朱翊镠这话一问出口,在座各位大臣才感觉到,这才是他们认识的印象中嚣张的潞王爷啊!
朱翊镠接着说道:“你们这次弹劾我的各个方面我都认,可并不代表所有的我都认。你们的确有权力弹劾任何人,但请你们不要为了弹劾而弹劾。我再说一次,恳请皇兄和诸位大人同意收回我潞王的封号,让我做一个普普通通的人。这就是我对最近自己的所作所为向你们的交代我觉得够了,够了。”
“皇弟,你不要再说了。”万历皇帝难以掩饰心中的悲痛,“你的请求皇兄绝不会同意的。至于张先生的死,又不是你的过错,你本心还不是想将他医好”
“那皇兄”朱翊镠忽然一眼瞥见站在皇极殿门口的冯保,忙改口道,“伴伴,你来说,我该受到何种惩罚娘亲到底答应了没有”
冯保这才轻手轻脚地走过去。
万历皇帝迫不及待地问道:“大伴,娘亲怎么说的”
“万岁爷,太后娘娘说,说”
“说什么娘亲肯定没有同意,对不对”
“万岁爷,娘娘说依了潞王爷。”
“什么”
冯保一字一顿道:“娘娘说潞王爷已经长大成人,可以为他自己的行为负责,所以尊重他的选择。”
“”万历皇帝当即傻眼了,歇斯底里地大声吼道,“这不可能,绝不可能,娘亲一向那么宠爱皇弟,她怎会答应收回皇弟的封号、贬皇弟为庶人呢”
“万岁爷,娘娘确实是那么说的,奴婢也不敢假传懿旨啊!”
“可朕是不会答应的!”万历皇帝猛地一摆手,站起身来,十分恼怒地道,“朕现在就去找娘亲,要亲口问她,为什么做出这样的决定。”
冯保连忙劝道:“万岁爷,张先生的噩耗传来,娘娘现在的情绪很不好。奴婢建议这时候您还是不要去打扰娘娘了。”
“可皇弟的事”万历皇帝又是猛地一跺脚,十万火急的样儿。
冯保劝道:“请万岁爷冷静,奴婢只想说这是娘娘经过考虑后才作出的决定。而且娘娘还说会亲自与潞王爷沟通,让潞王爷廷议一结束便立马回慈宁宫找她。”
“可是,朕一言九鼎,如果答应皇弟,就覆水难收了。”
“万岁爷,太后娘娘的懿旨也不可更改啊!奴婢恳请万岁爷相信太后娘娘,也相信潞王爷。”
万历皇帝疲软地重新落座,眼神里除了不甘还有落寞。尽管他是皇帝是一国之主,可发现有些事也不是他能够左右得了的。
冯保作为司礼监掌印,又是朱翊镠的“亲密战友”,见万历皇帝沉吟不语,又提醒道:“万岁爷该降谕结束廷议了,张先生这一走,朝中还有许多重要的事儿,等待着万岁爷做主决定呢。”
言下之意:朱翊镠的事必须尽快结束,与后面紧接着的大事儿相比算不得什么。
的确,由于张居正的噩耗,朝中诸位大臣的注意力一下子转移了。
迫于眼前的形势,加上李太后又降旨答应了,万历皇帝只得降谕:褫夺朱翊镠“潞王”的封号,并将其贬为庶人。
也就是说从此以后,朱翊镠不再拥有王爷的身份了。
但无论身份、地位如何,他仍是李太后的儿子,这一点毋庸置疑。也不可改变。
待万历皇帝刚一降谕完毕,朱翊镠便礼貌地朝万历皇帝和诸位大臣行礼,包括六科都给事中。
并朗声说道:“多谢皇兄成全!多谢诸位大人谅解!从即日起,我便不再是潞王了。”
万历皇帝由先头的怒气冲冲转为此刻的面无表情。
申时行和梁梦龙等几位接触过并对朱翊镠有所了解的重臣,听到万历皇帝的谕旨后,不由得微微叹了口气,有种如鲠在喉的感觉。
冯保和张鲸两个并没有表现出过多复杂的情绪,用“不悲不喜”来形容好像还比较准确。
当然,也可以用来形容其他没有正面接触过朱翊镠的、除了六科都给事中意外的那些大臣。
六科都给事中的情绪自然不大一样,毕竟他们是这次事件的主角,而且弹劾成功了,目的达到了
皇极殿里只有朱翊镠一个人想笑,他的目的也达到了。但因张居正的噩耗,他只能强忍着。
。
第298章 来不及悲伤与绝望
廷议就此结束。
张居正噩耗传来,如同天崩地裂,万历皇帝和在座各位确实没有时间继续在朱翊镠身上纠结。
况且对朱翊镠的惩罚,褫夺封号贬为庶人,还想怎么着
又能怎么着
倾向同意的人不说话,倾向反对的人也说不上话,李太后和万历皇帝都同意了,让他们还怎么说
张居正病丧,虽然他人已经回到江陵了,但按朝廷的礼仪,肯定也要隆重治理丧事并厚恤家属。
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事,需要立即选出新一任的首辅。
所以,张居正噩耗的传来,无疑加快了廷议结束的时间,也让诸位对朱翊镠事的热情瞬间减却。
无论是李太后,还是万历皇帝,或是朝中重臣,包括六科都给事中,都没有太大的兴趣与太多的时间与朱翊镠继续周璇讨论下去了。
这样,朱翊镠回了慈宁宫,诸位大臣也迅速回到各自的衙门。
冯保本是要回司礼监的,但万历皇帝知道此时此刻李太后心情肯定很差,所以让冯保也去了慈宁宫。
万历皇帝则带着张鲸回到乾清宫那边的东暖阁。
……
慈宁宫。
李太后还在发呆。
付大海侍立一旁,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一来,他还想着自己这个本来已经承诺好的未来潞王府大总管泡汤的事……除了心疼,还是心疼,真的太太太太太x100心疼了!!!
二来,见到李太后如此悲伤的情绪,他也不知道怎么劝。紫禁城里甚至是天下人,哪个不知道李太后对张居正的好与爱慕从前只要在李太后面前谈及张居正,这个女人的眼里就有光、脸上就有喜悦,对张居正的喜欢她从未吝啬或掩饰过。如今,她心灵、精神上的寄托永远离开了,可想而知此时此刻她的悲伤……
让人怎么劝
劝了又有什么用
李太后得知噩耗后连一滴泪水都没有流下来,一直静静地坐着发呆,可以说那是悲痛的最大极限。
许多人或许只是以为李太后单纯地喜欢张居正所以悲伤,可像付大海常年跟随李太后的近侍来说,又何止悲伤这么简单
要知道,李太后一介女流,之所以能够代万历皇帝秉持国政十年,就是因为张居正。
如果没有张居正,李太后既没有这个信心,也没有这个能力——这观点李太后自己都亲口承认过,而且还不知说过多少遍。
她给了张居正施展的空间,反过来张居正也给了她足够的底气。
张居正这一走,不难想象李太后人基本上已经蔫了,从今往后她将成为只有半个灵魂的人。
再深一步考虑,张居正一走,万历皇帝该怎么办这可是李太后最担心最上火的问题。
偌大的皇宫里,甚至放眼全天下,谁不知道李太后她对大儿子万历皇帝不放心否则她也不会说出“不到三十岁休想亲政”那样的话。
可如今张居正人一走,所有的问题都需要重新审视了。
李太后不发呆不着急才怪呢!
付大海还能劝什么
“娘。”
随着朱翊镠这一声呼唤,让付大海顿时有了一种若大旱之望云霓的感觉,倍感轻松。
朱翊镠与冯保一前一后进来。
“镠儿。”
李太后这才缓过神来似的,抬眸看了朱翊镠一眼。
朱翊镠走过去。
李太后站起来紧紧抱着他,哽咽难鸣地直呼道:“镠儿,镠儿,娘对不起你……”
这一刻,朱翊镠都分不清李太后到底是为了张居正的离世痛苦多一些,还是为了他这个小儿子被褫夺封号贬为庶人的痛苦多一些。
如果不说“对不起”那三个字,朱翊镠理所当然地认为李太后的悲痛肯定都是为了张居正。
可加上“对不起”三个字,朱翊镠感觉李太后的悲伤,或许有一半儿是为了他这个小儿子。
也不全是为了张居正。
当然,这只是朱翊镠基于自己个人感觉的判断。
但他相信**不离十。
“娘!”
这时候,朱翊镠其实也不知道该怎么劝说,他仅仅只是饱含深情地又喊了一声。
李太后终于还是没能忍住,眼泪扑簌簌地往下流。
“镠儿为何如此狠心,非要逼迫娘亲作出如此绝情的决定”
朱翊镠语重心长道:“娘,孩儿的事芝麻蒜皮,不过被夺了`潞王`的封号成为一个普通人而已嘛,我还是我,娘还是娘。眼下最紧要的事是张先生,他的离世势必会给朝局带来巨大的波动,娘来不及悲伤与绝望,需要冷静下来谨慎处理!”
如今朱翊镠的话在李太后心目中的分量自不必多说。
即便他不说,李太后也知道形势的严峻:张居正改革途中得罪了多少人有多少人希望他死包括他的父亲武清侯。如今张居正一死,会有多少人站出来诋毁他攻击他朝中又有多少大臣需要重新站队朝局不波动才叫不正常呢。
在这个节骨眼儿上,确实来不及悲伤与绝望。
不过,这于李太后而言,好像也不是第一次。自从万历皇帝被确定为皇太子之后,她就一直处于来不及悲伤与绝望的状态当中。
万历皇帝尚未登基之前,隆庆皇帝沉迷于酒色,到处猎奇,她身为贵妃,又是皇太子的生母,日夜担心害怕儿子会走上他老子的路,所以几乎将全部心血放在大儿子身上,一刻都不敢松懈。(这也是为什么她疏忽小儿子朱翊镠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因,导致朱翊镠的性格自小就嚣张跋扈,说得难听点:就是宠过了头,没有教育好。)
后来万历皇帝登基为帝,李太后就更无暇考虑乱七八糟的事了,她要代儿子秉持国政,这一干就是风风雨雨的十年。
作为一个女人,她哪来得及悲伤与绝望啊!
李太后痛定思痛,吩咐冯保道:“冯公公,你马上去让皇帝传下谕旨,宣布文武百官停止上朝一月,谕示礼部设九坛制祭。”
冯保微微一愣:“停朝一月,设九坛制祭”
因为这是国葬的规格。
“怎么张先生不值得我们这样做吗”
“值得,值得,当然值得。”冯保连忙答道。
“另外,让皇帝敕命给张先生赠官上柱国吧,谥号,谥号……”李太后稍一犹豫。
朱翊镠依据历史剧本提醒道:“娘,谥号`文忠`吧。”
“好,这谥号好,让皇帝赐谥`文忠`。”李太后甚是满意。
“奴婢遵命!”
冯保应声而去,自己亲密无间的政治盟友受到如此的待遇,他当然欣慰。生前受封太傅、太师,大明开国以来,唯张居正一人而已,即便如李善长、姚广孝这样家喻户晓功勋卓著的国师宰辅,也从未获得过。死后又赠上柱国,赐谥“文忠”,把张居正的声望无疑推到了顶峰。
……
。
第299章 哭张先生 云祭奠
当天晚上,冯保回到自己的府邸,在徐爵的帮助下,在自家门口设置香案致祭好友。
还特意准备了一副挽幛。
无论别人怎么看,反正他是真心实意想表达哀思。
与张居正风雨同舟十年,一个主内,一个主外,两人如同李太后的左臂右膀,这份心有灵犀的感情,不是一般人能够理解的。
香案设置好一切准备妥当后。
冯保连同徐爵,先是在香案前哀切地拜了几拜。
然后,冯保在徐爵为他准备好的蒲团上坐下烧冥钱,而徐爵则恭敬地站在冯保身后不断地递冥钱。
冯保一边烧冥钱,一边悲伤地说道:“张先生走得如此匆忙,落下我一个人该怎么办万岁爷已经不待见我了,娘娘的重心也已经向皇孙方面倾斜了,迟早要还政给万岁爷,如今张先生一走,还政的脚步指定越来越快了。不瞒张先生,本来还对潞王爷抱有一线希望,可如今,他自求夺去潞王的封号降为庶人,孤零零的只剩下我一个人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