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回到宋朝之帝国崛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唐晓非

    但是事后他自己也好好消化了一下:“朝中那些大臣,并不懂工事之学,由他们说去便是。”

    “老师,如此会影响您的声誉。”

    “钟豫,你心态浮躁!”

    “老师,陛下对蒸汽机车非常重视!”

    司马琦摇了摇头,他这个学生的确是一个难得的人才,但是心浮气躁,好胜心太强。

    他叹道:“钟豫,我问你,造一辆蒸汽机车,需要多长时间,多少人力”

    “根据人员配置的不同,所花的时间也不同,如果人员是在一百个人,五天可以赶制一辆。”

    “那你认为陛下为何造蒸汽机”

    “当然是创造一种全新的车出来,人可以坐在上面,再也不用马了。”

    “那你有没有算过一笔账,是目前的蒸汽机所花费的多,还是马车花费的多”

    “自然是蒸汽机车。”钟豫不太明白为什么老是会问他这些。

    科学院是为天子创造一些天子想要的新事物的地方,不是政事堂,也不是枢密院,做一件东西出来,是不会去核算这些的,只需要按照陛下的要求去做便是了。

    “既然是蒸汽机车所花费的昂贵,为何天子还要制造它”

    “这……学生愚钝,还请老师指点。”

    “为师也是听官家说的,官家曾经跟我说过一个故事,一件新的东西被创造出来的时候,聪明的人,不会先大量投入金钱去批量制造,也不会立刻就想着做大,更不会立刻把商品做到最好,而是先以最快的速度,做出一个模型出来,只要能体现出它的基本作用即可,官家是这样形容的,先搭框架。”

    司马琦的这话听得钟豫云里雾里。

    事实上,赵桓说的是21世纪的商业模式,企业家们在生产一件市场上没有的东西的时候,不会立刻批量生产,而是先以最快的速度,做一个比较粗糙的产品出来,拿到市场上去给人体验。

    很典型的就是21世纪那些互联网公司,他们在研发app的时候,先做最基础的功能,外观和交互丑不要紧,以后可以逐步迭代。

    但是第一步一定要踏出去。

    不仅钟豫听得云里雾里,司马琦当时也听得云里雾里,但是又不敢多问,只好回来自己琢磨。

    琢磨了一段时间,也就琢磨透了。

    然后自己关在屋子里感慨皇帝的格局和视野。

    “官家要科学院造蒸汽机,并不是让科学院现在立刻就造出最好的蒸汽机,只需要能体现出它的作用即可。”

    “之后,蒸汽机还会进行无数次的改良,叶崇的改良只是其中一次。”

    “你为了其中一次改良,耿耿于怀,有失科学院气度。”

    “再说了,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蒸汽机改良之后,官家要大量制造出来,一百个人五天制造一辆,那官家如果要一万辆我们该怎么办找一百万人来吗”

    “官家前年在科学院提的流水化制造理念你难道忘了”

    “军器监制造的神臂弩为何都是一般大小蒸汽机的制造方法并不是秘密,以后都是要下方到民间去制造的,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钟豫听得一愣一愣,这些他都没有想过。

    “制造的标准才是最重要的,还记不记得官家提出来的铁钉,铁钉的大小标准,是又科学院和军器监定的。”

    “为师这两年一直在尝试官家说的流水化制造模式。”司马琦走到那个水车模型前,指着那条水道里的水,“如果这些水,都是蒸汽机车的某一个部分,他们在这里排列,像水一样流动,到某一处汇聚,然后再组合起来,一定比你现在用一百个人临时赶工,然后组合要快。”

    “这才是官家要的东西,也是大宋以后在制造许多东西的时候,必须要用到的。”

    &nbs




第三百五十五章入股李氏布行
    新城南区渐渐开始出现繁荣的商贸,从外地牵进来的人也在这里找到扎根的地方。

    而最出名的还是张记布行,张记布行两年之内在东京城一口气开了五家店,每一家店生意都暴好。

    主打的对象是平民,所以价格不贵。

    张记布行的老板张清远也是一个明白人,朝廷这几年大兴工事,许多人的收入有了保障,吃是第一位,穿自然是第二位。

    虽说朝廷自己也开设了秀坊,但毕竟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需求,如此庞大的市场规模,被许多商人盯上了。

    而张清远能够迅速做大也是有原因的,他把漂亮女儿嫁给了商虞司的员外郎顾永志小妾,在这几年商部释放出来的资源上占了不少便宜。

    朝中有人好办事,从户部那里买来的五块地的价格都非常便宜,因为五家店的出货量大,在布料的进货价上也占尽了优势,卖的价格可以说是最低。

    最重要的是,他的一些主要竞争对手,时不时会被请去喝茶,喝完茶生意突然一落千丈。

    张清远是典型的新政下崛起的商人。

    就说最新出的《大宋财富报》上评选的大宋富商排行榜,这个张清远以身价300万贯排在了第二十名。

    而二十名之前的那些大佬,不是做粮食起家的,就是靠建房修路起来的。

    据说张记布坊去年还在南方承包下大量的良田种植棉花,种植桑树,准备在京畿路全面扩张。

    在张记布坊赚得盆满钵满的时候,一些小的布坊面临着倒闭险境。

    李氏布行只是那些快要倒闭的布坊其中的一家,很普通,是一个寡妇经营的,可以唯一不普通的是,这个寡妇长得很漂亮。

    然而,人们不会跟自己的钱过不去。

    李氏布行的一件普通的布衣卖50文钱,而张记布行却只卖40文钱。

    这一天,一个样貌普通的男子走进了李氏布行,他并不是来买衣服的。

    他走进去的时候,里面正在争吵。

    “李秋娥,你不要敬酒不吃吃罚酒!”

    说话的是一个尖嘴猴腮的男子,他一脸凶狠的表情。

    另外一个人是一个大约二十五六岁的少妇,生得肤白貌美,此时却皱着眉头道:“这里是我夫君留下来的商行,我是不会转卖的!”

    那男子道:“李秋娥,你自己好好掂量掂量!我们张家是不会亏了你!”

    李月娥不客气道:“张管家,你还是走吧,我这里还要做生意!”

    那张管家嘿嘿冷笑道:“做生意你这里哪还有什么生意,我们可是为了你好,与其守着这亏本的买卖,倒不如卖给我们!我家少公子可是说了,价格可以出到50贯!”

    “50贯那我出500贯!”

    那个刚进门的男子悠悠开口道。

    张管家微微一怔,看过去,有些惊诧:“你刚才说什么”

    “我说我出500贯!”

    张管家突然笑出来:“你疯了吧!这个小布行,你要出500贯!”

    李秋娥也一时间以为自己听错了,怔怔看着那男子。

    这个布行的店面是她夫君生前花了50贯买下来的,现在也算是有些熟客,虽然不能和张记布行比,但平日里也有些熟客,能够养家糊口,也值点钱。

    不过,绝对不值500贯!

    那人拿出一叠交子道:“李老板,你数数,看是不是五百贯,不够我再出!”

    那张管家一看前柜上的钱,眼睛都差点直了。

    这500贯,在三年前,可以在这里买十家店铺,即便是现在,也可以买8家店铺。

    这个人疯了吗!

    张管家面色发白:“你是谁你是故意要和我们张记布行过不去”

    “没错,我就是打算跟你们张记布行过不去,你回去给你家主人带句话,今年,李氏布行的目标就是让张记布行倒闭。”

    张管家气得胡子都歪了:“你敢不敢报上名来!”

    “你还没有资格知道我的名字。”

    张管家气愤地走了,离开前道:“500贯!这个小破地方500贯!你是疯了!”

    李秋娥也觉得这事匪夷所思。

    “请李老板与我去见一个人,是那个人要买下李氏布行的。”

    “这位官人,恕我不能答应你的要求,这家布行是我夫君留下的,不能卖。”

    “李老板误会了,按照大宋新的商法,我家官人只不过是想出钱入股到李氏布行里,实际经营权依然是你的。”

    “你家官人为何要买我这小铺呢”

    “李老板去见了就知道了。”

    外面的雪越下越大了,李月娥下了马车,进了永盛山庄。

    赵桓正在跟叶崇一起在摆弄一个纺车。

    当李秋娥进去的时候,微微一怔,她只是一个很普通的民女,踏进永盛山庄的那一刻就知道这里的主人地位不一般。

    她老老实实站在一边,非常客气礼貌地说道:“小女李秋娥,见过几位官人。”

    赵桓从邵成章手里接过一个用温水打湿的毛巾,将手擦干净道:“李秋娥,你总算来了,快上座!”

    接下来,又是上茶,又是上点心。

    李秋娥心中一百个疑惑,疑惑这男子到底是谁,找她来所为何事,疑惑那个纺车为何与一般的纺车不太一样。

    赵桓自我介绍道:“我叫赵亶,我想做布行生意,所以想要找你合作。”

    “赵官人言重了,小女的布行只是小本买卖,您应该去找张记布行才是。”

    “张记布行靠朝廷起家,背后利益牵扯太深,不适合我。”

    “既然赵官人知道张记布行有朝廷做靠山,为何还要做布行生意,这布行生意现在不太好做了。”

    赵桓指着那台纺车道:“当然是靠它!”

    李秋娥的目光也转移过去,这是一种她从未没有见过的纺车。

    一般的纺车只有一个锭,这个纺车却有很多个锭,并且是横躺在地上的。

    “这台纺车叫做华兴纺车,它的速度是普通纺车的8倍,且只需要一个人操作。”

    李秋娥当场就震惊了,她还是第一次被震惊到。

    只有她这种做过布行生意的才知道,八倍到底意味着什么。

    张记布行为什么可以买到25文钱一件,它的出货量充足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很多时候,像李氏布行,有买卖也无商品,因为请不起人,李氏布行现在就只有李月娥自己每天辛辛苦苦织布。

    李月娥要织一匹布,前前后后需要两个月的时间,而且非常辛苦。

    但是,若现在有了这个华兴纺车,同样的一匹布,只需要7天左右的时间。

    她的出货量就有了一定的保障了。

    不过张记布行能做大,还有别的原因,因为量足够大,供货商给的价格也低,最主要的是,因为朝廷背景,在运输方面也占尽了优势。

    李秋娥站起来,好奇地观察华兴纺车,她对织布很在行,当场就看出了它的与众不同,不由得暗暗称奇。

    李秋娥忍不住问道:“创造出它的人是何方神圣”

    “是一位高人,我们先不必追问是谁创造的它,有了它,能保证出货量。”

    过去因为百姓们都很穷,就算有商品,也不一定买得起,但是最近几年,许多人也都渐渐有了钱,但是商品的生产供应其实是跟不上的。

    主要还是生产的速度太慢。

    有了这个华兴纺车,出货量会大大增加。

    一旦出货量跟上了,李秋娥就有底气雇佣更多人了,那时候出货量会越来越大。

    裁成一件衣服的布料价格是15文,人工10文,一匹布能裁制30件衣服。

    以前一个月只能卖十五件衣服,一件卖50文,李秋娥自己亲自动手,无人工费用。

    她一个月也就只能转525文钱,还不如在工地上干活,一个月的月钱有2贯。

    不过这是她一个人的时候,以前她也是请了人的,只不过后来都被张记布行高价挖走了。

    如果是使用这种织布机,她七天就可以织布一匹,七天可以卖出去30件衣服,每件衣服赚35文钱,她七天就可以赚1150文钱!

    织布速度加快,她完全有底气把价格压下来,去和张记布行抢生意了!

    看见李秋娥脸上的表情在不停变化,赵桓就知道她在算账。

    作为商人,怎么能不算账呢

    同样,赵桓治国就是以经商那一套在治国,他的账也算的清清楚楚。

    任何一个人,只要使用他这一款织布机,只有赚的,没有赔的。

    他之所以找李秋娥



第三百五十六章张记布行状告华兴商社
    听说种树的重要区域是在西北,为此,张叔夜还专程到了西北,找人开始对关中地区进行考察,第一阶段是恢复唐朝以前的植被覆盖面积。

    在第一个阶段需要二十年时间。

    要做这样一件事是离不开政宣司在民间大肆动员的。
1...117118119120121...30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