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回到宋朝之帝国崛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唐晓非

    不过,这件事只是靖康六年的一个插曲,并没有在这一年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更准确的来说,只是皇帝为大宋的未来布下的一个局。

    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在粮食产量逐步稳定的大环境下,生活必需品之一的衣服都是这一年大宋的重中之重。

    尤其是民间的布行生意,在这一年开始集中爆发,燃起这团火焰的首先是东京城。

    出现这一盛况的根本原因是朝廷新政这几年在民间积累了一些财富,东京城的温饱问题是最先解决的。

    据徐处仁提交上去的汇报来看,东京城的百姓,十有**是能够吃饱饭的。

    只要是一个有手有脚的成年人,只要不懒,都可以靠劳动来养活自己。

    这一年的商人们,才真正感受到了朝廷新政带来的好处。

    比起消费大幅度被拉动起来,涨的那些商税已经不算什么了。

    而彻底改变大宋商业生产基础的华兴纺车也在这种环境下横空出世,与蒸汽机一起拉开了大宋第一次工业革命。

    当军器监已经开始在着手制造铁轨蒸汽机车的生产模具的时候,没有多少人在意的永盛庄园,却已经在东京城外买下了一大片空地,建起了生产一种叫做华兴纺车的制造厂。

    而这个时候,在新政下受益最大的张记布行并不知道,它的末日已经来临。

    仅仅只是一个月之后,李氏布行的出货量突然暴涨。

    因为市场需求过大,在短短一个月之内,还尚未影响到张记布行的生意。

    但是,在出货量有了保障的情况下,店面的资金流水账目变得非常漂亮,李秋娥已经有了足够的底气开始扩充门店。

    又在永盛庄园的帮助下,李氏布行的扩张变得非常顺利。

    四月的时候,李氏布行已经在东京城开了三家店,并且刚刚购买了第四家。

    直到这个时候,张记布行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虽然他们的售货量依然在增长,但眼看一个强大的对手就这样崛起了,张清远开始坐立不安。

    为此,张清远派人以雇工的身份潜入李氏布行的织布厂,带回来的消息震惊了张家所有人。

    张清远连夜拜访顾永志,并将自己所知道的事情告诉给了顾永志。

    顾永志在张记布行是有十抽一的股份的,虽然这事没有在商部做登记,但暗地里是有分润。

    他怎么会允许有人在他的口里来夺肉,他第一时间就想到了将李氏布行的纺车制造工艺偷过来,然后立刻去商部登记专利权。

    偷学纺车的制造工艺,这件事并不难,张清远只需要派一个专门制造纺车的工匠过去,伪装成雇工,几天之内就可以学到。

    张清远从顾永志那里离开后,连夜就开始找这样一个人,第二天这个人就去李氏布行去谋职,第三天就将华兴纺车的图纸给送了出来。

    而张清远则在第三天正常办公的时间,去了一趟商部的商务司,那里是专门做专利登记的地方。

    商务司的员外郎叫程旭,当他将华兴纺车的图纸成交上去的时候,当场被驳回来了。

    理由是,这种纺车已经被华兴商社登记过专利。

    张清远当场犹如晴空霹雳,他慌忙又去找顾永志,将这事跟顾永志说清楚。

    顾永志的眉头皱起来了:“又是这个华兴商社!”

    张清远疑惑道:“顾上官,这个华兴商社是什么来头,为何说又是它”

    “两个多月前,闹得满城风雨的蒸汽机车你还记得吧”

    “自然是记得,据说当时连诸位王宫、宰府都在场。”

    “那蒸汽机车便是出自华兴商社之手,专利权也被他们登记了。”

    张清远大惊,虽说他的女儿嫁给了顾永志,但只是做小妾而已,平日里,他对顾永志言听计从,不敢有丝毫不敬。

    “顾上官,这华兴商社是何来头”

    “不知,不知,神秘得很。”

    “那现在如何是好”

    张清远心急如焚,那华兴纺车的图纸他是看了的,简直就是全天下布行的共同敌人!

    顾永志突然冷笑起来,眼中闪烁着狡猾的光:“无妨,这个华兴商社在朝中可是得罪了不少人的,他们将高压蒸汽机车的专利权握在手里,每年政事堂还得给他们一大笔专利费,这事惹怒了徐相公,此次那个华兴纺车,无疑对唐相公的品造局有很大的冲击,我这边去见唐相公,与他说明要害。”

    张清远闻言大喜。

    那华兴纺车的确厉害,一辆纺车敌得过他八辆,并且只需要一个人操作。

    无论是从出货的速度,还是从节省人工开支来看,都比传统的纺车要强太多。

    甚至张清远很多个瞬间都在颤抖,这个世界上居然还有这种玩意儿

    真的是太可怕了!

    要是真的让这玩意儿出来了,倒也好,可偏偏现在大宋搞了个什么专利法,那就蛋疼了。

    这不是要弄死他张记布行吗

    他好不容易打通朝廷的关系,张记布行的生意如日中天,前景一片大好,可千万不能在这个节骨眼上出问题啊!

    他心生一计,对顾永志道:“顾上官,我们完全可以跟唐相公说,那个纺车是我张记布行造的,原本是打算献给唐相公的,却被李氏无耻偷窃走,并且登记了专利!”

    顾永志点了点头:“有道理!有道理!”

    两人定下来后,顾永志便去求见唐恪。

    话说,唐恪的艺造局、品造局等等,这几年做的也是风生水起,给皇帝赚了不少钱。

    就说艺造局里的上等丝绸、陶瓷和玉器,在日本国、高丽国以及南洋都卖得十分抢手,并且还有天竺、大秦等国不惜万里跋涉而来,对大宋的文化和工艺视若珍宝。

    唐恪也成了皇帝跟前一等一的大红人。

    顾永志整理了一下,急匆匆跑去见唐恪,并将华兴纺车的图纸递给了唐恪。

    唐恪只是看了一眼,顿时眼珠子都凸出来了。

    这纺车的构图并不复杂,但甚为巧妙。

    如果不看,是绝对想不到纺车居然还可以这么造的!

    唐恪的手不由自主在颤抖。

    最近大宋是怎么了

    &nbs




第三百五十七章华兴纺车案(六千字大章)
    华兴商社在东京城也是小有名气的,倒不是说他们在东京城的生意做得有多大。

    事实上,华兴商社的名气完全是大宋邸报给推出来的。

    蒸汽机车一事在年初的科学院上火了一把之后,因为并未投入市场上,很快就被人们遗忘了。

    当华兴商社再一次出现在人们眼前的时候,居然是因盗窃张记布行专利而被东京快报给刊载上去。

    这一年的大宋,因为各项专利还非常稀少,并且每一项创新性的发明尚未给发明者带来可观的收入,所以很多人对专利还很陌生,不以为然。

    不过,有一部分商人已经嗅到了此事的不同寻常。

    东京城真正的富商,都是跟着朝廷的政令走的。

    朝廷不止一次强调蒸汽机的使用,无论民间如何不看好,蒸汽机在未来几年,都会被用在许多方面。

    而此时这个还不起眼的华兴商社,早已被东京城富商圈的某些人看中,认为是有巨大潜力的。

    之所以一直没有与华兴商社做接触,是因为大家还在看朝廷的意思。

    朝廷上的相公们,到底是打算打压华兴商社,还是打算扶持它,没有人知道。

    即便知道,也是传来的不利的消息。

    据说某位宰府大臣对华兴商社很不满意,所以没有人敢立刻去跟华兴商社扯上关系。

    才过去短短两个多月,华兴商社立刻又起了风波。

    人们不由得猜想起来,这背后到底是谁在找华兴商社的麻烦

    两天后,华兴商社的老板叶崇,被传唤到开封府衙,与张记布行的老板张清远对簿公堂。

    随后,东京快报展示出来的内容,多方面对华兴商社不利。

    从人证和物证,都有表明华兴商社偷窃了张记布行的纺车图纸。

    朱家是东京城新兴的商业家族,他们在前几年,响应朝廷的号召,从运输、倒卖粮食做起,是第一个愿意将粮食价格压低下来的商行。

    所以,这几年受到了朝廷扶持,生意越做越大。

    去年京东路和河北路受灾,朱家便在民间发起过公益救灾的事情。

    根据业内某些人的推测,在接下来几年,朝廷还会粮食的生产有更大规模的投入。

    所以,朱家的生意只会越来越大。

    当然,这些事情,普通百姓是不知道的。

    在普通老百姓眼中,能吃饱穿暖就很好了。

    朱家的家主朱青像往常一样,早上起来,会吃一些典型,然后喝一杯从杭州运过来的龙井,然后将今天的大宋邸报和东京快报的报纸一个字不漏全部看一遍。

    看完后,才会开始处理他的生意上的事情。

    果然是,有人对华兴商社出手了!

    朱青皱起眉头来,事实上,他是少有的已经预定了朝廷蒸汽机车的商人之一。

    两个多月前,他就猜想到华兴商社会玩完。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华兴商社抢了皇家科学院的事情,又让政事堂每年给它一大笔专利费,这怎么可能呢

    他暗自在庆幸,还好当初没有听某些人的话,把女儿许配给那个叶崇。

    不然朱家就被此时牵连进去了!

    朱青用老辣的思维思考着,看来朝廷是要收回蒸汽机的使用权了。

    所以啊,民间搞那些创造,根本无用,最后还是为朝廷做了嫁衣。

    想到这里,朱青前些天原本打算投入一笔钱,从民间招揽一些格物人才的想法,便打消了。

    这种事,还是交给朝廷去做吧。

    实际上,不仅仅朱青有这样的想法。

    靠建造房屋发家的王家也和他的想法一模一样。

    还有靠修路起家的潘家。

    靠承包水泥制造的柳家。

    三月二十日这一天,开封府衙正式宣布华兴商社偷窃张记布行纺车改制技艺罪名成立,开封府衙的人将李氏布行的几家店全部查封。

    原本打算去购买衣服的百姓,这才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

    不过,在此时的大宋,是没有品牌和情怀一说的。

    李氏布行被查封后,老百姓转眼就去张记布行购物。

    因涉及专利权,就华兴纺车一案,开封府衙也正式向商部提交相公判决文档。

    既然华兴纺车的技艺是从张记布行盗取的,在商务司登记的华兴纺车专利,当由商部根据华兴商社所犯罪名决定是否取消专利资格。

    这本是民间之事,尚不会惊动到朝堂上。

    最多到了商部便戛然而止。

    若是华兴商社不服,可以上述到大理寺最复审,不过开封府已经将案件办成了铁案,这件事的后续发展已经很明显。

    没有人同情华兴商社,因为他触犯了规矩。

    或者说,他动了朝廷的利益。

    就像朱青所说:都是华兴商社自己找死!

    这件事并没有在东京城掀起什么风浪,甚至很多老百姓都不太关注它。

    但就在这个艳阳高照的下午,事情传到了督察院御司刘彦宗耳朵里。

    刘彦宗下午原本去找小姑娘聊聊人生的,但他决定不去了。

    因为比起和小姑娘聊人生,在皇帝面前立功,更重要。

    他收拾了一下,立刻就进了宫。

    赵桓这几日都在湖边钓鱼,难得的春光,难得的岁月静好,他当然要好好享受享受了。

    当刘彦宗到的时候,发现秦桧居然也在。

    刘彦宗心下立刻明白,八成秦桧也是知道了华兴商社的事,跑来告诉皇帝,好借此邀功。

    刘彦宗走过来,果然听到秦桧在说:“人已经被关押在开封府的牢狱里。”

    刘彦宗仔细观察皇帝表情的变化,他从皇帝微微蹙起的眉头,感受到了皇帝的一丝不悦。

    果然,那些民间的猜想都是一厢情愿。

    皇帝根本就没打算动华兴商社,最多就是朝廷里几个人看华兴商社不爽,借此事搞事而已。

    不行,这事的功劳不能被秦桧给抢了。

    刘彦宗打算说点什么,没错,他打算借机好好打压打压商部的气焰。

    这几年,唐恪借着商部的风生水起,势力越来越大,对他刘彦宗安插人造成了很大的阻碍。
1...118119120121122...30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