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宋朝之帝国崛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唐晓非
刘彦宗上去,躬身作揖行礼:“陛下。”
赵桓在继续钓鱼:“刘御司,你又有何事”
刘彦宗看了一眼站在一边的秦桧,然后开口道:“陛下,发生了一件大事,臣不知该如何定夺,特意前来启奏陛下。”
“什么大事”
“华兴商社的叶崇被抓了。”
赵桓转过头,看着自己的督察御司,他知道刘彦宗很狡猾,说这话必然下面还有更多要说的。
但他也不知道,刘彦宗并不知道华兴商社背后是他整个皇帝在撑腰。
既然不知道,刘彦宗却特意跑到宫里来说这件事,必然是想要找唐恪的麻烦的。
刘御司你还真不是个东西啊!
赵桓假装不知道,他一脸好奇道:“叶崇”
“就是当日造出蒸汽机车的那个叶崇。”
皇帝立刻一副终于想起来了的表情:“是他,朕还有印象,他犯了什么事,值得你刘御司跑一趟”
这话仿佛是在责问他刘彦宗,你一个司法大臣,不天天去给朕监督好朕的官员,你去关注民间一个商人作甚
你这御司做的不合格啊。
你看隔壁的何也,天天绞尽脑汁去收集宰相们的屁事,上朝没事就怼怼宰相。
刘彦宗依然一副淡定的样子,似乎有十足的把握让皇帝重视起来他说的。
“陛下,叶崇所犯之事与臣无关,但就此事造成的影响,却对陛下精心布下的局面造成了破坏,对大宋不利,臣责无旁贷!”
“如何破坏了朕布下的局面”
“陛下一直以来都在投入大量的钱财到工事与创造上,华兴商社作为制造了蒸汽机车的商社,当为表率,而现在,朝中某些人为了一己私利,故作冤案,此事在民间已经造成恶劣影响。”
“你如何知道华兴商社是被冤枉的”
“臣了解过整个案件的全过程,有诸多疑点,开封府草草结案,是对大宋律法的藐视,会让百姓对大宋律法失去敬畏,对陛下失去敬畏。”
赵桓盯着刘彦宗这只老狐狸,明明就是来打击政敌的,偏偏每次把自己搞得大公无私。
赵桓微笑道:“哦,你继续说。”
“现在民间都在猜测,华兴商社是因为抢了科学院的功劳,制造出了蒸汽机车,所以朝廷才出手,借机将蒸汽机车的专利收回,如此,以后民间谁还敢在去创造新的东西”
“此事与陛下之愿相违背,臣才斗胆前来。”
赵桓站起来,给自己倒了一杯清酒,他白色的长衣在春风中飘舞着,颇有几分出尘之意。
可偏偏他蹙起眉头,却多了几分肃杀。
不管刘彦宗处于什么见不得人的目的,但他说的话,却是说到赵桓的心坎上去了。
老派利益集团对新生势力的打压很简单,因为某些人掌握了权力和资源。
他们只看重眼前自身的利益,而放弃宏观上的长远利益。
朝廷当为天下做表率耳,为大宋创造良好的氛围和正向的导向,而非是害怕,忌惮新生事物。
既然刘彦宗想管这件事,赵桓也正好让他掺和进来。
“刘御司说得有理。”赵桓坐在长亭的石凳上,“此事便交给刘御司去查一查。”
“为陛下分忧,是臣分内之事。”
打击政敌,从来都是刘彦宗想要做的。
刘彦宗走后,秦桧道:“陛下,开封府衙和商务司都只是在按照章程办事,真正有问题的是张清远,臣担心刘御司故意将此事闹大。”
“无妨,先让刘御司去查便是。”
“是。”
“那叶崇那边当如何处理,还请陛下明示。”
“先不用管叶崇,开封府衙不会拿叶崇怎么样,等刘彦宗将这事查出来后,朕会出面表态的。”
&nbs
第三百五十八章大宋的商业规则!
“够了!”
皇帝大怒,朝堂上顿时安静下来。
“唐恪,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你给朕说清楚!”
唐恪镇定下来,便将他经历的来龙去脉都说了一遍。
“陛下,臣绝无半分要与张清远勾结之意,那华兴纺车确实堪称奇迹,臣爱惜良才,才召见了他,听他说完后,便让他按照大宋律法去诉状,至于他是否将那专利献给商部,臣未做打算,他若是献了,对朝廷自然是好事,没有献,那也是他自己的权力。”
唐恪声情并茂,说得颇为动人。
徐处仁道:“请陛下将此事交予臣处理!”
“不劳徐相公,朕要亲自处理此事,兹事体大,大宋专利法关乎大宋科学昌盛与否,谁若敢在这上面胡作非为,朕要他的脑袋!”
皇帝的声音就像天公在发怒,在朝堂上回响,让所有大臣心中发寒。
他们没想到,皇帝对此事如此看重。
看来这下要死人了!
退朝后,大臣们纷纷开始议论此事。
皇帝在朝堂上并没有处置和怪罪任何一个官员,但这件事却才刚刚开始。
至少,在退朝后,商虞司的员外郎顾永志立刻被抓了起来,是皇帝亲自给督察院下的指令。
下午的时候,皇帝亲自到了督察院,对顾永志进行了问话。
当天晚上,张家被查抄,张家所有人被逐出张家,张清远被打入死牢。
第二天,大宋邸报的头条和大宋快报的头条,全部都是张记布行与华兴纺车的报道。
不仅如此,连商虞司员外郎顾永志的处理结果也被报道上来了:斩立决!
顾家被抄家,所有人被逐出顾府。
人们虽然不太明白为什么朝廷会对这件事如此重视,并且处以重型,但是人们却都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
在专利法推行之初,用张清远和顾永志的人头,在大宋立了一个榜样,不要试图去挑战大宋的专利法!
这件事震惊了东京城的商界,同时也在京兆府、幽州和杭州等地掀起了波澜。
接下来,大宋邸报和大宋快报正式报道了华兴纺车专利的所属权。
在大宋第一次工业革命结束的时候,有一个人用白话文这样写道:当时朝廷对华兴纺车的专利归属报道并未得到太多人的理解,在那个专利意识尚未萌芽的阶段,人们无法理解那是一种怎么样的态度,直到华兴纺车真正开始大规模投入使用。
关于参知政事唐恪和权知开封府尹李道尘的处置,各自罚了一个月的俸禄!
显然,皇帝是不想此事牵动现有的官员体系。
几天后,李氏布行正是开业了。
而之前的张记布行则被朝廷收编。
风向转变得太快,让朱青这样的富商一时间根本反应不过来。
等他们反映过来后,才意识到,朝廷是真的打算推行专利,鼓励民间发展工事和科学。
这无疑是给了民间商人一剂强心剂。
并且让东京城商人们眼睛发红的是,四月份,李氏布行一口气在东京城开了十家分店。
人们惊奇的发现,与其他布行不同,李氏布行的货源源不断,无论什么时候去买,都有。
朱青这样排在大宋第十名的富豪,也看得嫉妒得发狂。
他们感慨世界变了,他们靠朝廷的政策,倒卖粮食,赚了很多很多钱,并且未来的空间还会更大。
不过,以他们商人敏锐的目光来看,跟李氏布行比起来,不算什么了。
因为接下来,朝廷的品造局会使用华兴纺车,那样赚的钱才是真的多。
果然,几天后,大宋邸报就刊登了商部购买华兴纺车使用权一事。
以大宋品造局为例,大宋品造局每利用华兴纺车生产一千件衣服,其中五件衣服的所有营收要支付给华兴商社。
这件事在东京城引起了轰动,而且很快在其他地方也开始传播。
人们这才真正开始将注意力放在华兴纺车上,不禁好奇,华兴纺车到底是什么,值得朝廷的品造局出钱使用。
据官方给出来的信息,去年品造局卖衣服就卖了100万贯。
如果是按照这个规则来给华兴纺车支付,一年要支付5000贯。
也就是说,华兴商社什么都不知道,就可以得到5000贯。
随后,大宋邸报上有著名的商贸点评人士给出这样的预测:品造局一旦使用华兴纺车,出货量将至少翻6倍,响应的人工成本将至少缩减一半,无论从哪一点看,品造局都是赚翻翻。
一时间,大宋邸报为此专门开设了一个商贸板块。
春风和煦的三月,东京城出现了许多新词:支付、营收、成本、市场、服装……
让老百姓们感到更加陌生的还有:创新、科学、专利……
这篇点评更是直接预测了明年华兴纺车将从品造局收到的钱,将高达10万贯!
若这事不是朝廷参与到其中,必然没有人相信是真的。
这简直就是颠覆了大宋传统商贸的规则,一边是朝廷商部的品造局,一边是民间新兴的商社。
原来钱还可以这么赚!
仅仅只是在这个消息爆炸后的几天,东京城的各大富商,都开始重新思考如今大宋的商业逻辑。
规则变了,朝廷明摆着是要放权给民间,鼓励民间多做创新。
靖康六年的华兴纺车案被载入史册,这一年也被称作是大宋工业革命元年,在波澜壮阔的道路修建热潮中,如同一道惊雷,在朝堂和民间,振聋发聩。
华兴纺车出来之后,对市场的另一个馈赠则是,每一件衣服的价格从五十文,降到了三十八文。
有大宋的商贸学家这样说过:这一年,只要你有胆子参与到服装贸易中,哪怕是成立一个小小的运输队运输原料,你也可以赚一大笔钱。
靖康新政给民间注入的第一波财富,在靖康六年,开始发挥它的作用。
而这一切,才刚刚开始。
因为真正拉动大宋经济腾飞的蒸汽机,在做最后的改良。
四月,十里桃花尚未落去,路边花雨纷飞。
汴河波光粼粼,游客们早已脱去了厚厚的棉衣,穿着青衫,戴着好看的头巾,慢悠悠欣赏这醉人的春光。
一辆古朴而简约的马车在一队骑士的簇拥下,出了东京城。
出东京城后,那如诗般的风景便似一副宁静的山水画在眼前展开。
沿着宽阔的水泥道,走了约半个时辰,赵桓才来到了大宋第一辆铁轨蒸汽机车的起始点。
不得不说,军器监的执行能力非常强。
二月初,赵桓还跟陈规强调,要尽快做出铁轨蒸汽机车来。
才两个月,最原始
第三百五十九章航线前夜(四千字)
今天赵桓正在宫里折腾他的蒸汽机车,这是皇家科学院专程为皇帝打造的一辆。
做工比之前所有的版本都要精良许多,虽然还是很慢,有时候会晃动,但勉强能跑起来。
赵桓坐在上面,在皇宫的空地上四处溜达。
这一刻,仿佛回到了穿越之前。
仿佛坐在一辆汽车在在观光风景。
不知不觉,赵桓来大宋,已经快六年了。
他也完成了对金国的反击,又在国内大肆扫除顽固老旧势力,对社会结构和文化教育,已经科技都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如今的大宋,正在他的轨迹上准备起飞。
再过四年,朝廷要解决大宋一半的人口温饱问题,他的功绩将达到古代王朝最巅峰。
民以食为天,古代的平民最缺的其实是粮食,吃饭问题,那是大问题。
想想,他还是颇有些成就感的。
眼看已经进入五月,树上的叶子开始茂密起来。
今年的黄河算很安静,并未折腾。
赵桓觉得,今年应该是他来大宋的这几年,最安稳太平的一年了。
他已经做好计划,转身他要在东京城内推行和艺术。
事实上,宋朝的和艺术是中国古代巅峰。
不过赵桓打算在民间推行起来,民众也是需要文化和精神娱乐的。
这件事也是值得一做的。
不过现实很快就给了赵桓一巴掌,五月下旬,江陵府报上来一条让人忧心忡忡的消息:江汉平原已经有半年没有下一滴雨!
江汉平原是长江中下游的粮仓,不仅仅拥有广阔肥沃的良田,还有纵横交错的湖泊。
但因为半年未下雨,号称千湖之路的荆湖北路那些纵横交错的湖泊,此刻已经接近干涸状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