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了仁宗之子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布袋外的麦芒
还有就是,这些天大家的确憋着气,压着火,有这样的机会发泄,早忘记因为什么原因了。
“陈校尉,对于抗命不尊者,格杀勿论!”
文彦博逮的机会很准。
陈焕也是对这群杂碎有点厌烦,但他收到的命令是一切以大宋刑统为准。
虽然他搞不明白太子殿下为什么要留下这群废物的命,但在他心里,太子殿下的命令是必须执行的。
他的服从可不是服从枢密使,他是太子亲军,服从的是太子殿下。
只是这场合他也不能公然违抗文彦博…~
“近身搏击,凡对自身攻击者……杀!”
这算是一个模棱两可的命令。
并不是陈焕能看到文彦博背后的猫腻,也不是他考虑到应该给自己就后路,而是他觉得这个命令是符合太子殿下理念的。
这么多年的熏陶,整个护卫营军卒都受太子殿下的影响太大了。
本来还在斗殴的人就不多,一厢的新军介入战斗,没几下,就把整个场面控制了。
文彦博眼角抽抽了几下……又一次抗命了,可他还不能说什么,毕竟械斗已经控制住了。
他很不满意,如果能杀几个,或者杀几十几百的,再往后的事会简单的多。
现在嘛,虽然械斗控制了,可对于后面继续裁撤合并反倒更麻烦了。
连械斗这样的大事,都没有杀军卒,那其他方法是不是会有效
这样会助长这些军卒的念想!
未停止以前,杀多少都无所谓,械斗已经停止了,不能再无理由无根据的杀人。这不是杀一两个。
关键是,执行杀人令的是新军,主官是护卫营军卒……这时候文彦博要再不明白主官是谁,他在朝堂就白混了。
也只有护卫营军卒才敢无视他的命令。
“此事由陈校尉处理吧!”
文彦博仿佛一点都没有在意自己被两次抗命,感觉对陈焕的做法还相当赞同。
“文相公……”
“不须多言,械斗由你率军平复,自然由你负责处置。该有的功少不了,可若是再有任何差错拿你是问!”
你不是自作主张不杀人嘛很好,给你继续做主的机会。
两个几乎算是世仇的龙卫和虎卫,看你一个军汉如何处理。
不是挺有能耐吗那就把你的能耐都使出来。
文彦博也是没法,倘若还有可用之军伍,他这时候绝对是把陈焕绑起来砍掉…~一个七品的武节朗,居然敢当着自己的面玩花活
行,那就慢慢炮制你!
现在的汴梁被新军接管了,禁军被裁撤合并,文彦博真是没有可用的军伍。至于开封府,那不是他可以随便指挥的。
“文相公……”
“休在多言!”
文彦博语气已经变调了,盯着陈焕看……他似乎在等着陈焕的反应。
护卫营军卒真的被太子殿下惯坏了,别说是一般的文臣,就连他这个枢密使的命令也推三阻四的。
太子殿下太护短,早年一个护卫营军卒被害,太子殿下曾亲自出动,硬是让一个知州莫名其妙的死掉了。
文彦博倒不是担心自己的性命,只是他不想因为一个军卒,真的跟太子殿下交恶了……这不是纯粹的公事。
“不是,文相公,末将遵命。需要朝廷明确末将权限。”
依然是不亢不卑,文彦博有点犹豫了,不知道这样到底合适不合适。
严格说这是一个武汉,不应该让他担心。
这样的境况,就是他自己处置,也恐怕要粘一身的泥,这个护卫营军卒不可能顺利脱身的。
“便宜行事!”
文彦博说完就走了,转身上了自己的马车。
朝堂还一堆事呢,他也需要把制止械斗的情况在政事堂讲明,同时征得下一步动作的支持。
没必要在一群废物上耽误时间。
至于陈焕……有的是时间。
……
“殿下,命令传达到了,陈焕将所有武器全部收缴,并用马车直接拉到护卫营营地了。”
“同时,陈焕在护卫营营造了十个禁闭室,首先把两营的指挥使关了禁闭……”
太子殿下让李宪传令,还是两次。
李宪不知道太子殿下怎么会清楚现场,还知道文相公会把处置权交给陈焕。
但这确实是事实,仿佛这一切都是太子安排的一般。
可李宪清楚,太子殿下什么也没做,只是根据几个消息,就准确的判断了事态进展。
他清楚械斗的事不小,可还是看不透为什么太子殿下要这样做。
就是文相公的做法也让他疑惑。
赵曦停了李宪的奏报,稍微有一下停顿……
老文,这事不会这么结束的,还是把军汉想的太蠢了。
第三八三章 文彦博难了
文彦博一直等着,等着械斗的后续。
把械斗处置权交给一个军汉,就是在找一个处理那个护卫营军卒的借口,好让太子殿下无话可说,也避免说他文彦博跟一个军汉计较。
他不认为那位叫陈焕的能把这事处理好。
别说有了一次大范围的械斗,就是没这次械斗,这两个营的禁军也是冤家。
把这两家合并,本意就是想杀鸡儆猴,为接下来的裁撤合并立威。
朝堂臣工沸沸扬扬的议论,他文彦博岂能不知
一群蠢货,本来是为文臣这个团体谋利,同时栏一下太子殿下扩军或者大规模提高军备的步伐朝廷裁撤,太子殿下总不好再扩大。
这只是个幌子,文彦博以为太子殿下会反对,然后聚集整个朝堂的臣工,与太子殿下来一次温柔的对抗,从而在太子殿下继承大统之前,把太子殿下携西征大胜的威信降下来。
可惜,第一个他没想到太子殿下这时候收缩了,第二个他没想到满朝堂的臣工就只看到眼前针眼大的利益。
所以事情砸自己手里了。
这也没什么,来一个杀威棒,他不觉得这事处理不好。
真正要下狠手时,才发现护卫营军卒违了他的命,还让他说不出什么来。
所以,文彦博不介意给这个小军卒挖个坑。
可是他等了快半个月了,发生械斗的军营再没有任何事件奏报。
这怎么可能
“禀相公,新军只在护卫营留守二百军卒,负责看守虎卫营,并没有再发生争斗。”
文彦博愣神了那可是将近五千禁军,两百新军看守,居然都乖乖的
“没杀人”
“回相公,没有。”
“没争吵也没有其他反应”
“回相公,什么事都没有。虎卫营的禁军,早上起来跟着看守的新军跑步,然后按时按点的吃饭休息。”
“不过,在第一天新军的陈校尉就把所有武器收缴了,并且将虎卫、龙卫都指挥使以上校尉关了禁闭。”
“关禁闭关了三天,三天后这些校尉出来跟丢了魂似的,一点脾气都没有了,都跟乖孩子似的,特别听话。”
自家相公让打听,文七费了老大劲才打听到内情。
“关禁闭”
“是的,听说是护卫营的什么违纪处置手段。就是把犯错误的人关进一个一丈见方的屋子里。”
文彦博虽然有点疑惑,觉得关在一个屋子里不可能让那些莽汉们屈服。
并不是相互统属的两支队伍,那怕是护卫营威名远扬,也只能是借朝廷才能让龙卫虎卫的军卒屈服。
他考虑应该是还会出现一次三方斗殴的混乱,或者新军采取镇压手段杀鸡儆猴。
可偏偏再一次出乎他的意料。凡跟太子殿下沾边的事,总是让人感觉无法掌控。
可事情还得推进,他文彦博还真没想过半途而废,也绝不会因为一些军汉的械斗,就影响到他继续推行裁撤合并军营的事。
既然这一次混乱平息了,那就继续
朝廷的诏令来了,可根本送不进去是不敢。
枢密院的吏员,看着虎卫九营大门口那密密麻麻的人群要是军卒还好说,他还能狐假虎威的唬住,可这都是些啥是一群群的婆娘和孩童。
这些人就那么坐在虎卫九营的大门口,孩童们还不时的嘻闹着。不像是要干嘛,可这阵势让枢密院的书吏有点胆寒
“林象,这样行吗”
“营头,咱没有反叛,也没有对抗,只是让妇孺堵了门,就是朝廷也不能把妇孺怎么样了。”
“再说了,龙卫十五营并到虎卫七营的情况咱们也看到了。如果咱们并到龙卫三营,跟虎卫七营一样的下场。”
“收缴了武器,又在操练,说不定朝廷准备让虎卫七营转民了。陆彦晨的情况营头也见了,如其合并以后打一架再转民,还不如现在就跟朝廷表明态度。”
林象没这个脑子,也想不到这样的办法。
他都忘记是谁提到的这个办法了,这还是在他跟手下的兄弟们喝多了时发牢骚听到的,忘记是谁说了。
他酒醒了,还记得这法子,就跟营头提了。
“成了”
“禀殿下,应该是成了,枢密院的吏员回去了。”
“没问题吧”
“没问题,是探事司做这事不会留下痕迹。”
赵曦摆了手,让王中正退下去了。
老陈琳几次要把皇城司交出来,赵曦没答应,他觉得王中正和李宪干特务头子有点可惜,有意让他俩以后多在军伍上混个名堂。
最后协商的结果,皇城司的冰井务继续受老陈琳节制,而探事司交给了王中正和李宪。也就是内苑守卫和朝堂探事分开了。
近百年的发展,探事司可以说遍布整个国朝的行行业业,军营里有几个探事司的探子是很正常的。
这时代军汉的诉求没人搭理,可要是涉及到妇孺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这时代的诉求方式也单一,不懂什么是非武力对抗。
所以,赵曦就帮了一把,看看朝堂如何处置。
政事堂很乱,文彦博很烦
原来还是递折子的臣工,已经不限于递折子了。
“宽夫,此事如何处置最好尽快拿章程。”
这时候的司马光是御史中丞,下官的情绪他已经压不住了,嚷嚷着让文彦博认罪,还罗列了什么十大罪状。
都知道借风,趁着虎卫九营的混乱,御史台也跟着乱起来了。
“走吧”
富弼一直以为让文宽度为难的会是太子殿下,没想到却是从文臣开始了,还是文臣们为军汉争取利益。
如今这形势,连他都有点糊涂。
“朝廷对此有何应对措施”
赵曦很想装出一副惊讶紧张的神情来,甚至应该装的很愤怒,可还是忍住了,没那样下作。
有些事适可而止,过犹不及。
他最应该表现的是仍然没有插手的意思,还是让政事堂做主处置。
一旦政事堂没辙了,或者说矛盾激化了,升级了,那就不好意思了,他会强行介入。
到那时候,就必须得按自己的意思来,政事堂即便有想法,也得一边凉快。
赵曦还是低估了这时代的士人对名声的看重,高估了他们对百姓的狠辣。
他们可以对军汉随意杀灭,可以在朝堂相互倾轧,甚至可以在私底下坑人害人,可一旦遇到这种盛势,居然没一个人有强行镇压的意思。
第三八四章 赵曦的手段
“停止裁撤”
富弼不想这样,可事态的发展他不得不这样决定。
这算是照顾文彦博的面子。
政事堂提出停止和太子殿下提出停止是两回事。
政事堂停止,那是政事堂举措改变,官家和太子殿下叫停,那是对政事堂措施的指责,是不满。
反正国朝半途而废的政策也多了,再多一项也无所谓。
文彦博也知道只能这样了。
原来只是朝堂的事,现在已经成了整个汴梁的事,这些天整个汴梁的勾栏酒肆都在议论军营裁撤。虽然没什么立场,但肯定都会偏向妇孺不是军汉。
把板子打在妇孺身上,那是臭大街的行为,那怕是士林也会谴责,会让他文彦博遗臭万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