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我成了仁宗之子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布袋外的麦芒

    现在不单单是臣工们喊叫,士林有非议,就连瓦台都有了军营裁撤的戏本。

    唯有停下来,这阵风才能消散。

    “然后呢停止就可以了”

    跟军汉妥协赵曦不觉得政事堂会妥协,要真妥协了,他后面的准备没得理由了。

    再说了,这种事绝对不能妥协,妥协了一次,以后朝廷再有政策推行,大家都有样学样,将会后患无穷。

    政事堂要连这点也考虑不到,真的怀疑这些千古名臣的能力了。

    “停止裁撤并不意味着不追究责任,所有导致这次裁撤合并政策停止的将领,必须受到严惩。”

    就说嘛,文臣不可能轻饶了那些军汉的。

    赵曦等着司马光的后话,结果就这么一句。

    再然后没人吭气了。

    谁也不傻,这时候处置军汉,谁都不敢肯定会不会再一次把事情闹大。

    严惩如何严惩

    信阳军当初叛乱也无非是转民而已,现在那怕是龙卫十五营和虎卫七营,仅仅是械斗而已。

    杀肯定是不合适,转民谁都知道,现在转民根本就不是惩罚,更像是奖赏。

    “请官家、殿下定夺”

    有种无力感充塞着全身。文彦博说完这话,他感觉政事堂的所有同僚都有一种轻松。

    如果在械斗的开始,文彦博大开杀戒,或许后面就不会有这些麻烦。

    如果在制止械斗后,文彦博不去对那个陈焕挖坑,直接惩罚械斗的将领,而不是全权交给陈焕,也能起到震慑作用,不至于再发生后面的事。

    可惜,没有如果了。

    本来只是个为文臣代训亲卫的小事,却因为想要打压太子殿下的尚武之心,最终演变成执宰和臣工乃至黎民的矛盾。

    都不知道是怎样走到这一步的,所有人都糊涂着。

    先是太子殿下提出代训亲卫,同时让护卫营军卒分散到军伍效力,重新选拔护卫营军卒这些好像都没什么呀。

    政事堂担心护卫营军卒分散军伍后,会把护卫营那种军卒作风带进整个国朝军伍,最终导致抑武扬文的政策有变,也担心太子殿下扩大亲军的编制。

    所以,政事堂想拦一下,或者直接让太子殿下的想法不得施行。

    本来还想着在太子殿下推行中揣摩意图,不曾想太子殿下只是提了一句,再没有后话。那怕是朝堂臣工,乃至致仕老臣都很热衷,太子殿下为无动于衷。就因为集议时拦了一下,就再没后话了,好像是殿下跟政事堂妥协了。

    政事堂不放心,直接提前一步推行汴梁禁军的裁撤合并,最后就成了这样的结果。

    最后不得不让官家、太子殿下出面做个裁决者。

    文彦博很不甘心,可事态发展到这地步,又不得不如此。

    别说那些军汉和他们的黎民家眷,就是现在的臣工也让他很难脱身。

    本质上是裁撤合并军营动了很多人的利益,可台面上却是他文彦博盲目武断做事,激化了矛盾。

    赵曦觉得应该还不到时候,他觉得矛盾应该再激化一些,或者再有点大一点的事件那时候才是他介入的最佳时机。

    所以,他没接茬反正有老爹这个挡箭牌在,他不接茬也说得过去。

    太子全权处置,朝廷无条件配合,不得伤害百姓这是赵祯重病以来用说文解字说的最多的一句话。

    儿子一直说在可控范围,没想到居然到了这种程度儿子还是太大意了。

    民变,是历朝历代最忌讳的事,都这种境况了,儿子居然还无意接手。赵祯不得不废老大劲说一句长话他知道儿子已经准备好了,就等着政事堂推锅呢。

    赵曦看了看执宰们好像没人反对。

    “发布诏令停止裁撤。此为一。”

    “第二,由工坊城到所有军营挑选转民军卒,标准由工坊城制定。”

    “殿下,如此会助长军卒闹事的气焰”

    “富相,转民名额极少,只是一个幌子”

    这富弼猛然间明白了。

    停止裁撤是稳定情绪,是缓解矛盾,接下来就该是分化、拉拢乃至打击。

    妖孽的太子殿下

    政事堂也不是不懂,是他们从来没把军汉当回事,所以不会用谋略去对待军汉。

    “第三,容许汴梁禁军转民籍,就是纯粹的民籍,施行补偿性转民籍。朝廷根据从军年限和职衔,制定详细的补偿标准。将士们在转民籍时,可以拿到不同金额的补偿。”

    “第四,龙卫十五营和虎卫七营,因械斗,全部到河北戎边。时间不少于三年,三年后可以选择补偿性转民。”

    “第五,汴梁禁军凡未转民者,一律到河北戎边,时间也是三年。”

    “同时,调河北禁军到环庆、秦凤、鄜延、会州,将西军调汴梁守卫。”

    “所有因转民出现空缺的将领,以及西军进驻汴梁出现的空缺,由护卫营军卒担任。同时,开始第二次护卫营选兵,与代训亲卫一同进驻护卫营。”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汴梁禁军营地的所有铺面一律收缴到枢密院管理,作为军产、公产。这些产业收益无须归左右藏库,由枢密院自由支配,作为补偿性转民的资金,同时也可以作为表彰优秀军卒的资金。”

    “枢密院要制定详细的奖赏标准公布于众。”

    既然这次是朝臣因为铺面收益为难文彦博,赵曦不介意提老文出口气,相信老文在这点会不折不扣的执行。

    他也需要出气。

    这一点并不是赵曦开始就想到的,既然事情已经发展到这地步了,他不介意顺手整顿。




第三八五章 不患寡而患不均
    如其说太子殿下讲明了五点,不如说是陈述了五个步骤。

    在如今的形势下不得不说太子殿下所说的是最合适的做法。

    停止裁撤,能迅速消除如今臣工和汴梁禁军的敌对情绪。

    而随即而来的工坊城选兵,可以直接从禁军内部瓦解禁军的凝聚力。

    而转民籍的方式方法,由让汴梁禁军有了更多的选择。

    这些所有的措施,全部撇开械斗的两营,已经表明了朝廷的态度……对械斗者不妥协。

    然后让械斗的军卒戎边,无法说清是否算是处罚。

    接下来才是重点……更戎,护卫营军卒分散军中,重组护卫营,然后将禁军铺面收归公产……每一点,太子殿下都在一个恰如其分的线上。

    富弼明白了,所有的一切似乎都在殿下的预料之中,也就是说,文彦博是在替殿下铺路背锅。

    富弼看了看文彦博……一脸的沮丧。

    时隔多年,一次不相干的交锋,文彦博再一次落了下风。

    文彦博还不能说什么,太子殿下这是在为他收拾烂摊子。

    这一番操作下去,代训亲卫的事做成了,很大一部分臣工不会继续揪着不放。

    护卫营军卒入军伍了,近两千的校尉,可以想象再有几年或者十来年,整个国朝的禁军将焕然一新。

    而这次裁撤的核心冲突……禁军营地铺面的收益,直接收到了枢密院。

    近百年的演变,这些铺面在大家族里已经不足一提,真正在意这些收益的是汴梁禁军将领,而这些将领无一例外的戎边了。

    西军回朝后,原本利益纠葛最深的铺面,已经不会再有人提起了。

    只要按照太子殿下这种步骤推行下去,那一方面都考虑到了,惩戒奖赏,条理分明!

    政事堂的都看的很清楚,却不得不就这样接受了,没得选。

    也只有这样,才能让政事堂从这个泥潭里脱身,才能让文彦博不至于掉层皮。

    虽然主导的是文彦博,可事情属于政事堂统一意见后推行的,文彦博因此事出外…~都还真做不出来。

    ……

    “陈焕,护卫营重新选兵,不能也不会让整个护卫营全部入军伍,我的意思是你留下来吧,不必入军伍了,就在护卫营,做下一任的护卫营指挥使。”

    陈焕违命,是因为自己的原因,赵曦需要照看他。

    违命,作为护卫营军卒的身份,就是政事堂也毫无办法,因为是太子亲军,处置权在他赵曦。

    可一旦入军伍了,处置权自动到了枢密院。

    赵曦不认为文彦博会不计较这事。

    因为陈焕的违命,让文彦博陷入麻烦中,并且不得不接受一系列并不太符合政事堂意图的措施。

    这所有的一切,最终恐怕都会栽在陈焕的头上。

    “敬从殿下安排。”

    陈焕眼里的失落是很明显的。

    他不是什么世家子,也没有多深的跟脚,他当初参加护卫营选兵,就是想博一个跟脚。

    有一个跟脚,他不认为自己不能在军伍中做出名堂来……

    而现在,所有的护卫营军卒未来都很广阔,只有他,不得不一直留在护卫营。

    他也知道,处理械斗,那是适逢其会,该他倒霉而已。

    因为他当时的防区正好在虎卫械斗营的地域,这不是谁有意为之。

    他也知道,一旦他入军伍了,很有可能会受到打压,甚至丧命。

    他甚至已经跟吕教导说过,若有可能,他希望到西军的最前线……

    “别想那么多,留在护卫营的成就未必就比领军差。很多事人们看不到结果……”

    陈焕能不能理解,赵曦话只能说到这。

    护卫营……以后绝不单纯是护卫营了。

    在赵曦的规划中,护卫营在未来将是国朝低级将领的培训基地,或者说是国朝未来将帅的摇篮。

    若没有械斗这件事,赵曦本来是留给高敬贤的。

    这时代的师徒关系,并不弱于宗亲。做了护卫营,或者应该说国朝第一所专门的校尉培训基地的第一任军事主官,陈焕将来的人脉到底有多广,就是赵曦也无法估量。

    朝廷几乎是完全按照太子殿下的几条在执行。

    曾经也想过往里面夹带私货,可任何一点有倾向的想法加进去,都有可能导致这些措施推不下去,甚至再一次出乱子。

    这些天汴梁的整个禁军营,都洋溢着欢快……因为工坊城来选人了。

    现在不是早年,当年转民是肯爷爷求奶奶的不想去。如今整个汴梁城都清楚,工坊城不仅仅代表着朝廷重视,更是衣食无忧的存在。

    这时候也想投门扒窗找关系,却发现工坊城来选人的,直接把标准公布了,甚至直接言明,最终的入选名单和具体达标情况也会公布……这根本就没留操作的余地。

    每个人心里都有杆秤,就工坊城制定的标准,营地里谁能否达到,人们都很清楚。

    最终的结果也确实如此……除了羡慕嫉妒,可能恨的心态的很多。

    可有这公开的标准放着,就是有不忿,也都得憋着。

    虽然这次被选走的很少,毕竟禁军再一次减少了…~最终还是逃不了被裁撤合并的命运。

    “转民”

    “是转民,可惜是让你纯粹的脱离军籍,朝廷并不管你的死活!”

    “这话不对,没看见后面吗给补偿的……”

    “景老三,凭你的年限,也能补偿差不多百贯新币,做个小买卖没问题。”

    “比不上人家指挥使……”

    当转民通告公布后,应该是汴梁禁军思潮最乱的时候。

    如果说裁撤合并时,整个汴梁禁军是一个整体,那么工坊城选人就变成了大团体敌对小团体。

    现在嘛,就纯粹是一盘散沙了。

    每个人都不一样,各自都在盘算自己如何选择合适。

    况且,补偿标准很明显偏向于将领,也就让原本还算凝聚的人们,彻底散了。

    也就在这时候,龙卫十五营和虎卫七营,也就是发生械斗的两营军卒,全部被搭配河北戎边,还是把整个队伍打散了发配。

    而当时敢械斗的两营军卒,包括将领,没一个多嘴的,都乖乖的接受了朝廷的安排。

    这……

    本来对于转民标准有点意见,想再鼓动人们闹事的,看到龙卫十五营和虎卫七营的结果,也悄悄的不敢有小动作了。

    这时候再乱,先不说朝廷会不会妥协,有多少人凑热闹都很难说。



第三八六章 未来的名帅名将
    没有再起任何波折,一切都在稳步推进。

    其他的赵曦不再关心,也就对第二批护卫营军卒的选拔上心了。

    有了第一批护卫营军卒成就的现身说法,相信不会有谁再怀疑护卫营军卒的将来。

    很可能这第二批护卫营军卒的整体素质,应该比第一批更强些。

    “滔娘,我在曙儿的年龄,已经率领护卫营南征了。让曙儿入营参训,首先是让曙儿融入护卫营的氛围,让他将来能很好的管理东宫护卫营。”
1...101102103104105...28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