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我成了仁宗之子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布袋外的麦芒

    赵曦没说各郡州军营的事,既然文彦博提到了,那就算种下了种子,他会完善的。




第三八八章 陛下大行了
    ntent

    不知道什么原因,自从那次集议后,再没人提起过各郡州军营铺面的事。

    赵曦能想明白。

    各军州不是汴梁,汴梁禁军铺面是开朝时形成的,涉及的是诸多的勋贵。

    而各地郡州,很可能就涉及的是全朝堂臣工了。

    比如文彦博,很可能汾州军营铺面收益,只有他文家有利益。

    比如司马光,陕州就是他司马家的。

    更别提像韩家、王家、吕家等等这些高门大户了。

    这也是汴梁禁军铺面收益这么多年都没人搅和的原因……都一求样,老大不揭老二的伤疤。

    若非这次械斗的事闹的有点大,恐怕汴梁禁军铺面也不会这样容易收回来。

    之所以汴梁这边能收了,也是汴梁这边掺合的人太多,并非一家一姓的事。

    如果在整个国朝推行,那就是割肉了,动整个朝堂臣工的根了……很难的。

    赵曦不急,他当时没继续这个话题,说白了就是留着余地,让大家都多想想这事。也告诉这些朝臣……他赵曦很清楚。

    估计政事堂的人应该有些后悔,后悔不该集议时提这个。

    太子殿下不是官家,没那么单纯,也不会永远装着不知道,妥协的限度有限。

    官家就是清楚,他也会睁一眼闭一眼的就这么放过去了……满朝堂都如此,没必要找麻烦。

    但太子殿下眼里进不了沙子,说不定那一天就会翻出来,那怕是满朝堂,太子殿下也会挖个坑全埋了,还是让臣工们相互推下坑去。

    这一次的裁撤事件已经说明了。

    本来起因是太子殿下代训亲卫,结果一步步走过来,最终成了太子殿下裁决执宰和臣工的龌蹉。

    可每一项措施都证明,太子殿下是早有预谋的。

    可最终谁都说不出什么来,打掉牙往肚里咽,还得感激太子殿下为政事堂解决了危机。

    所以,将来国朝各军州禁军铺面的事,始终会被解决的。

    将来是将来的事,现在赵曦也不再想让朝堂繁乱了。

    因为老爹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了。

    尽管侍奉的很周到,赵曦把后世听说的一些康复方法都用上了,还是挡不住老爹身体的衰竭。

    说实话,这时候赵曦也有把御医拖出去全砍了的心思。

    后世不管是脑梗死还是脑出血,只要没有当初死亡的,到后期经过针灸治疗,都是可以逐渐康复的。

    按说国朝的针灸技术并不比后世差,甚至还要强很多……毕竟中医是个经验学科,后世呗科技淹没的时代,中医的发展环境肯定没有如今的国朝强。

    在中医独尊的时代,一群这个时代最顶尖的医道高手,居然对老爹这所谓的中风而束手无策。

    赵曦明白,并不是御医治不了,是压根就不敢治。

    就是赵曦也不敢……如今的士子没有不懂医理的,所谓做不了名臣就做良医,这话绝对不是老范吹牛。

    可是,即便他也懂该对老爹怎样治疗,一样不敢下手。

    那是帝王的脑袋,谁敢随意拿针再上面玩

    御医现在做的,就是糊弄人,随便开些吃不死人的方子,再简单的找几个稳养的穴位,糊弄一下俸禄而已。

    赵曦几次想开诚布公的跟御医谈谈,几次都憋回去了。

    这种事没得谈,那怕你说出大天来,御医自己心里有谱。

    任何治疗都是有风险的,赵曦懂这点。正是因为风险,才让他,娘娘,以及御医,包括整个朝堂臣工,都默认了让老爹如此日渐恶化。

    没办法!赵曦有种很无奈的情绪。

    在这件事上,他也有害怕担责任的心态。

    或许他也有就这样算了的心思吧。

    老爹病重,自己回朝后拒绝了禅让,并且很明确的表明了拒绝禅让的原因……就是为了更好的照顾老爹,让老爹有康复的希望。

    他也确实做到了。

    两年多了,他很少会东宫,几乎每晚都在延福宫。

    每隔一个时辰,那怕已经交代了下人,他一样会看着下人给老爹翻身、拍背、揉捏,包括给老爹清理身体,甚至伺候老爹大小解,赵曦虽然不是亲力亲为,都会在场的。

    他能看出老爹眼神里的留恋,也能读懂老爹对这个儿子的欣慰。

    可惜,终归还是得眼睁睁的看着老爹慢慢的衰竭。

    老爹已经没人形了,长期卧床,除了眼皮没有任何活动,整个身体完全退化了。

    那怕是流食,能灌进老爹嘴里的量越来越少了。

    赵曦知道,老爹或许时日真的不多了。

    赵祯自己也知道,他是真的要去了……

    自己这一生算是要交代了,自己即位这四十多年,自觉还算能说得过去。

    特别是曦儿成人以后,国朝可以用日新月异来描述。

    早期那种寅吃卯粮,并年年亏空的朝廷,因为自己儿子的种种手段,朝廷的盈余越来越足了。

    现在国朝一年的税入,几乎都能比上封桩库了……儿子说了,燕云十六州不应该用钱拿回来,应该总钱打回来。

    他很赞同,也知道儿子有这个能力。

    可唯一遗憾的是……他不能亲眼看到燕云十六州收回来。

    同时,他也很骄傲,在面对列祖列宗时,他能理直气壮的说我不仅仅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繁华时代,更有一个千古帝王之资的接班人。

    或许,儿子才是他一生最骄傲的。

    前三十多年子嗣不继的煎熬,或许老天就是为了给他一个赵曦!

    回东宫……儿子又有两个月没离开身了。

    每一次都是赵祯提起,赵曦才会回东宫一次。

    特别是今年以来,他感觉老爹随时都会没了,是那种油灯耗尽的离开。所以,他回东宫的时候很少。

    “遵爹爹意…~”

    赵曦看老爹今天的精神头还算不错,两个月多月了,虽然自家女人们知情达理,也该着回去看看了。

    ……

    “殿下…殿下……”

    应该是刚过子时,赵曦入睡没一阵,就听见很急促的喊声。他猛然间醒来……千万别是老爹出事呀!

    “殿下,陛下大行了……”

    赵曦感觉身体一下子像被什么抽空了一样,刚刚站立起来的身体,晃了几晃才稳下来。

    他应该想到的,今天老爹的精神头明显要好很多……这是回光返照,一个久病的人,回光返照自不能用常人来考虑。

    ntent

    我成了仁宗之子60028dexhtl24



第三八九章 恐怖的朝堂
    赵曦这几天一直处于一种灵魂抽离的状态,好像什么事都进不了脑子。

    脑子里一直想着……老爹的最后一刻没见着他!

    尽管老陈琳已经告诉他了,在他离开延福宫后,官家就睡着了,是在第二次给官家翻身时,才发现官家已经大行了。

    可赵曦还是钻在那一晚里了。

    当晚,赵曦在听到噩耗时,还很条理的安排了通知执宰,还很清晰的告诫众人,一定要照顾好娘娘。

    可当他到了延福宫时,看到老爹干瘪的身体,他的脑子就再也回不了神了。

    赵曦很清楚,自己原本不是这个时代的赵曦,跟这个老爹也不真正的是父子,最起码灵魂上不是,可他就是无法抑制那种悲伤。

    一直就处在懵懵懂懂中。

    甚至执宰已经对他改称呼,他也是稀里糊涂的……他已经是官家了。

    就在老爹没了那一晚,就在执宰们进内苑后,确定老爹确实是大行的当时。所有执宰直接就称呼他陛下了……

    帝位传承很平淡,可赵曦觉得很别扭。就跟自己着急上位一般,这边老爹才刚刚离开,他的称呼就立马被称为陛下了。

    当时赵曦脑子里空,根本没注意,等缓过神,制旨诰已经成文,娘娘已经代替悲痛的他,盖了天子玺,准备昭告天下了。

    陛下因先皇大行而悲痛不能自己……这是整个内苑,乃至政事堂相公们的共识。

    其实赵曦是懵着,稀里糊涂的。

    赵曦有了一个至孝的名声,当初拒绝禅让是真正的孝心所现,并非让先皇扛雷背锅……

    接下来,赵曦就成了随便被人摆弄的木偶了。

    先皇大行,新皇登基,国朝有完整的礼仪,所有流程在礼部是成册的,那怕赵曦觉得别扭,也只能接受……这事好像也没得变。

    娘娘变成皇太后了,滔娘成皇后了,苏氏、段氏分别为贵妃……这些好像政事堂都跟他商量过,好像还有人说陛下的内苑冷清了些。

    赵曦都应了,反正他也没想着要改变……这时节,最正确的做法就是听从,遵循。

    司天监确定了黄道吉日……好吧,随便那天都行。必须在先皇大行一月内举行登基大典,赵曦没意见。

    派使臣告知周边各国……好吧,这就跟后世的贺电贺信一般,就那么个意思。

    “十恶不赦,太祖曾定官吏枉法受财者不在赦免之列。官家看需要增加何种罪状列为不赦之罪”

    大赦天下,是新皇登基的固定程序。

    赵曦对这个是最不认同的,可这档口,还是传承千年的陈例,他也不可能做改变。

    “遵旧例吧。”

    赵曦想改的事务太多,可赵曦清楚,这时候不能有任何的改变。

    不仅仅是细枝末节改了也没多大意义,关键是他不想一登基就让朝堂警惕,别说是现在不想改,执政三年内,他不会再动国朝的任何体制。

    “陛下,如今轨道与漕运几近连接国朝所有郡州,老臣以为,陛下登基大典,国朝五品以上臣工皆应参加。”

    新皇即位,预示着一个新时代来临。

    而陛下登基,在富弼看来,或许是开创一个真正的新时代。

    陛下还是太子时,已经用他的智慧,将国朝带上了一个逐渐强盛的大道。

    新皇,值得朝廷兴师动众。

    “此事酌情吧,以不耽误各州府公务为准。可不必限定官阶,由朝廷商定州府观礼名额,具体参加登基观礼仪式人员,除州府主官外,其他人由州府自行决定。”

    “另外,登基观礼可酌情分配一些名额与国朝各行各业。比如士林,比如商贾,比如乡老。当然,致仕的老臣朝廷也该酌情邀请观礼。”

    这是赵曦对整套登基仪式唯一的一次建议。

    这不是赵曦要显摆,要张扬,既然是一次亮相,那就干脆把范围扩大些。

    完全是顺着政事堂意思,并且放的更宽,给大家的权限更大。

    老爹已经入土为安了,也就是在老爹真正入土后,赵曦也算是缓过来了,思维也算是正常了。

    接下来是自己的时代,如何让这个时代更加辉煌,才是自己该考虑的。

    这是一个辉煌的时代,同时又是一个悲催的时代。

    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繁华,同时又背负着前所未有的屈辱。

    这一切,都需要自己来改变。富和强如何均衡发展,文和武怎样协调并进……任重而道远。

    君臣在新皇登基这事上,似乎都在谦让,或者说都在试探。

    政事堂定了什么,赵曦象征性的看看,即便是有意见,也含糊的过去了。

    陛下有什么想法,在一定程度上,政事堂也睁眼闭眼的过去了。

    就比如赵曦提到的士农工商观礼,政事堂虽然觉得不太合适,也没有明确反对。

    新皇登基的事务,在繁乱的秩序中推行着……这种事,只要仪式没完成,永远不就绪,等仪式完成了,什么都是就绪的。

    所有的大型仪式都这样。

    ……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赵曦高坐在陛阶上,看着大庆殿里密密麻麻的文臣武将……这一刻他真的有点飘了,这就是君临天下的感觉,不对,不是感觉,是真实。

    接下来是各国使臣恭贺新皇登基,这是程序,很无聊,赵曦装着郑重的样,热情的回应着。

    他的心思却全在观礼名录上。

    富弼、韩琦、文彦博、司马光、欧阳修、韩绛、吕公弼、王安石……这是第一序列。

    王珪、曾巩、吕公著、韩缜、苏颂、范纯仁、吕大防,王韶、蔡确、吕惠卿……这算是第二序列。

    章惇、曾布、韩忠彦、薛向、李诫、沈括、苏轼、苏辙……这是第三序列。
1...103104105106107...28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