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了仁宗之子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布袋外的麦芒
那时候,他已经明白,宋国绝不是来为他复国的。在大理境内待的越久,他以及他整个家族被杀害的可能越大。
那时候,只有逃离大理,那怕是以n王室的名义进入大宋,也可以保全自己一族的性命。
好歹自己妹妹还是大宋的贵妃娘娘。
这一路走来,他越发觉得自己的选择是对的。自矿城到汴梁,甚至连一月都不用,而那个宋国派过去的使臣,整整跑了三个月。
说白了,就是一直在等着高氏谋反成功。
而那个使臣,直接就转到了队伍中,听说还是宋国南征军的转运使
这是摆明了灭大理呀!
可当他来到汴梁,偏偏宋国又是以大理王的规格来接待他
不懂了,真心不懂了。
要说是为段氏复国,在矿城守卫兵,以及成都府路进入大理境的将帅,就应该把他段思廉的旗帜竖起来,也好能得到大理部分部落的支持。
可是没有,甚至宋国南征军主帅连见他都没见。
可若宋国要灭大理,别说以大理王规格接待了,甚至不可能让他出了矿城。
至于宋国皇帝陛下接见那更是不可能的事。
偏偏这相互矛盾的事,都在自己身上发生了。
段思廉知道宋国率军主帅是文臣,也就是说不存在忘记礼节的可能,更不可能与宋国朝廷有相悖的决定。
很忐忑,虽然宋国陛下接见后,他可以肯定,他这一族的命是保下了。
心里更加没底了。
原本逃来汴梁,目的就是为了保命,知道性命无忧了,反倒无所适从了。
傀儡段思廉从来没往这方面想,他段家做大理王,从来就跟傀儡没两样。
“诸位相公有劳了”
宋国政事堂相公一同来了,段思廉一点王爷的架子为不敢有,很恭敬的在门外迎接。
这到底是要干嘛呢玩什么呀让人这心乱的,真正的惴惴不安呀!
灭国之君,是绝不可能被宋国执宰接见的,更别说相公们联袂拜访了。
“段王,朝廷接待可有怠慢远来迢迢,有何要求还望段王莫计较”
“承蒙富相公关照,一切安好!”
段思廉真不敢多话,生怕那句不对了,有问有答,先把这场面支应过去。
他都有心找妹妹问问了就妹妹的那性子,估计也糊涂着呢,甚至还觉得这样是宋国陛下对她的疼爱。
“同殿为臣,谈不上关照不关照。段王远道而来,我等没能第一时间拜访,实在是公务繁忙”
同殿为臣是指原来,还是指将来段思廉愣了一下,有点走神。
“不敢不敢”
他也不知道不敢什么,是不敢让相公们屈尊拜访,还是不敢奢望同殿为臣。
这到底是闹那般吗太折磨人了。
我成了仁宗之子
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四零六章 吕惠卿的差遣
又是一次双方友好的交谈,依然是没有任何确切话题的交流。似乎政事堂相公真的是来串门的,就是来看看段王爷日子过得是否滋润。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段氏很忐忑”
段思廉那神情,谁人都看得清楚。更别说文彦博这样的老狐狸了。
“能不忐忑吗被叛乱者推翻而n,偏偏国朝依然以藩属国王待之。如今是一无臣工二无将,赤条条只有家眷,愧不敢当呀”
韩琦心情很愉悦,国朝有战事,从来没想如今这般nsn。
长驱直入,所向披靡,他作为执宰,有愉悦的资本。
不过调侃大理王能被韩琦调侃,也算是一种荣幸了。
“吕公著可能太明显了,不过倒也没什么坏处,反倒有利于朝廷跟段氏接触。”
官家让朝廷找理由,完善大理改土归流的理由和道义,富弼忧心呢。
从国朝整个教化理念,遵从儒家思想,这种赖皮的做法,想要名正言顺了,还真是为难朝堂了。
“凉几天,凉上几天,让段氏陷入困境,更加无所适从时,朝廷再指派馆伴使接触!”
“稚圭,内苑官家内苑稀薄,是本性使然,还是宠爱有加”
“这事国事!岂能由内苑干政官家宠幸又怎样能册封贵妃,也能降其品级!”
说这话,韩琦的基础是,官家绝不是会被妇道人家干扰的性子。
富弼摇摇头不过还是很轻松的。
基本盘确定,接下来就看如何把细节做好了。
吕惠卿不反感做馆伴使。国朝的执宰多数有出使的经历,也有馆伴的经历。
可让他做一个n王室的馆伴使,吕惠卿是真心的不爽快。
如其陪伴一个n王室,还不如继续待在国子监混日子。
可惜自己这一身才华了。
早些年,他曾与王介甫深度交流过,真有相见恨晚的感觉。本以为王介甫集三十年名望,在新皇即位后,能很快的回到朝堂。
可没想,新皇即位已经快两年了,朝堂还是被遗老遗少把持着。
吕惠卿仔细研究过官家的许多做法,一直认为官家该是个锐意改革的明君,没想到政局稳定了,还是一潭死水。
兵伐大理,吕惠卿并没有感到意外,可让大理段氏王室进驻汴梁就有点不理解了。
依他看来,这段氏王室,就该在大理境内,随便怎么处置算了。
如今,段氏入汴梁,给国朝对大理进一步行为,带来很大的麻烦。
至于为段氏复国,吕惠卿清楚,别说是官家,就是政事堂的富弼等人,也不会有这种心思。
这时候,偏偏他接到了大理馆伴使的差遣。
伴什么大理王已经是高氏了,不管国朝是否承认,最终这高氏能在王位上待多久,都不能改变段氏亡国的事实。
官家到底要干什么难不成真会因为妇人而视国事为儿戏不成
政事堂又在干什么真的容忍国朝浪费钱粮去为段氏复国
馆伴使伴什么游山玩水吗现在的大理王室有什么馆伴的必要
心思归心思,吕惠卿还不至于拿桥,他不是王介甫,没有多高的名望,可以拒绝朝廷的任命。
从心底里,他是真烦在国子监混日子了。
不管怎样说,这也是介入朝堂事宜的差遣。
“吉甫,馆伴大理责任重大”
吕惠卿很不耐这说辞,什么责任重大当自己官场小白了。
那个馆伴不是责任重大还有比馆伴大理更不重大消息吗
“遵富相公嘱咐。”
不过好像没听说馆伴使行使职责之前,还会被政事堂单独召见的陈例。
“彦国,我看这吕吉甫倒是有些不耐呀,此事非同小可,不如换一人试试”
韩琦纯粹是揶揄吕惠卿。
之所以选定吕惠卿,是因为朝堂方正之臣居多,厚黑玩的有道行的还真不多。
这也是司马君实提议的。
“回韩相,惠卿无不耐,诚然接受朝廷差遣。”
几乎相当于三堂会审了,政事堂相公全在。
这场面让吕惠卿真觉得有点责任重大了。脸色的不爽快,很快消失了,转而成为一种期盼。
很细微的变化,连他自己都感觉不到,也说不清。
“朝廷朝议集议保密法令你可熟悉”
“回富相,惠卿熟悉。”
这时候的吕惠卿已经是欣喜了。
当说到保密法令,吕惠卿已经肯定,绝对是事关重大了。
“此五条原则你熟记,馆伴大理王室,一切为此五条为核心宗旨。至于如何行事,朝廷不做要求,也没有指令。你可以便宜行事。”
“同时,若因你的行为导致朝廷五条原则不能顺利推行,绝不是贬黜可承担起罪责的。”
吕惠卿已经听不到执宰们的声音了,这时候他只有这片纸上的内容
现在已经不是欣喜了,而是惊喜。
他可以确定,这五条原则,绝不会是政事堂拟订的,这绝对是官家的旨意。
还有什么比这样处理大理更合情合理了。
站在道义的高度,避开了蛮夷的抗拒,实行了国朝的制度,未来大理将不可避免的成为国朝的军州。
段氏还是那个大理王,偏偏又不是原来的大理王。那怕这个王位可以永久继承,但实际上还不如国朝的府尊。
这差遣简直就是为他吕惠卿量身而定的,他可以肯定,就现在的朝堂,没有谁能比他更适合这个差遣。
一定要把这件事做好!
吕惠卿稳了稳心境,拿出火折子,轻轻的吹了一口,就那样当着诸位相公的面,把那片纸点燃了
“惠卿定不负朝廷委任!”
宋国的接待,真不能说是怠慢,可段思廉就是感觉不到踏实。
宫里遣来了内监,连厨娘都一应俱全。
日子就跟在大理王宫里一样,甚至比在大理王宫还滋润。可心里一点不滋润。
大宋越这样款待,越让他不安。
宋国陛下说了,有什么可以跟馆伴使提,可这都来汴梁快一个月了,除了开始那几天宋国陛下和相公们拜访,到现在就只有这些内监宫女下人了。
想出去逛逛可以,府门边随时有内卫候着,还有特漂亮,特稳当的马车。
这是款待,无微不至的款待,可段思廉没一点被高待的感觉。
很不想想象成牢狱,可自己就是有牢狱的感觉。
第四零七章 有些意外
段思廉的牢狱是自己从心底设立的,也是无形的。
陌生的地方,陌生的环境,君王的形式,却感觉看不到门,也看不到窗,被死死的囚禁着。
没有任何信息,不管是大理的还是大宋的,甚至连市井的信息也没有。
没人看管他们,任何人,任何时间都可以出去,随便在汴梁城逛。
不但有人护卫,还有人付钱。
汴梁的臣民是友好的,看着他们的眼神,总是带着怜悯。
都知道这是大理的n王室,也都知道是陛下仁慈,才接纳了他们,并且发兵为他们讨回公道。
可没人跟他们接触,可怜是可怜,可因为他们,国朝不得不在守孝期间动兵事。
总是有一些隔应。
段思廉试探着让自己的亲卫跟守护府门的人接触,没拒绝,很热情,甚至都不吝让他的亲卫使用火n,还讲述征战西夏的荣耀。
护卫说了,这辆一直停在府门的马车,那是宋国最顶级的马车,狼牙棒也别想砸开。
段思廉感觉自己特别需要狼牙棒,看能不能砸开这个无形的牢笼。
有一点是欣慰的,家人们很快乐。
妹妹不时会赏赐些新鲜吃食和物事,就是宋国陛下,自己的那个妹夫,也时不时会赏赐些物件。
说起来他作为n的君王,能得到这样的待遇应该是很满足的,可段思廉就是觉得不安。
这种不安跟做大理王时不同,跟知道高氏谋反时也不同,甚至跟逃亡时也不同。
按说他已经不是大理王,也没有什么光环和价值,偏偏这种不安如影随形。
吕惠卿在接受差遣后,有心立马就去跟段氏交涉
朝廷在大理段氏到达汴梁后半个月,才定下了他这个馆伴使,这不符合常理。
明白了,朝廷是要熬
“大宋集贤殿校理,大理馆伴使吕惠卿,参见大理王殿下”
嘴里说着参见,也就是拱了拱手。
“段王殿下,因惠卿担负国子监教义,虽朝廷早已委任馆伴,只因士子学业不敢懈怠,故让段王殿下久等了。恕罪,恕罪”
给朝廷找个借口,给自己提个标格,一句话吕惠卿玩了不少花活。
隐晦的告诉段思廉,他吕惠卿是个士子,然后才是官员,把教化士子看的比朝廷差遣还重。
朝廷没有怠慢大理王的意思,是他吕惠卿这样做了!
可惜,段思廉根本无意听这话外之音。
盼星星盼月亮的,终于把馆伴使盼来了,哪有计较其他的心
馆伴使来了,就意味着这宋国有什么要求,他可以知道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