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我成了仁宗之子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布袋外的麦芒

    “可结果呢为反对而反对,为支持而支持,对国朝弊端视而不见,对王相公所倡之市易之法视而不见。我是不是可以理解,尔等是为朋党!”

    戴帽子诈唬人,赵曦会,甚至还相当拿手。

    “臣等不敢……”

    赵曦最后的这顶帽子,就这样砸下去,有没有都敲了一杆子……这确实有点过了。

    陛阶下所有的臣工,自执宰开始,统统高呼不敢……

    “不敢也罢!姑且再继续信了!把疏奏带回去吧,各人把各人的领了。离最后市易法褒贬截止日期还有月余,我不希望再看到浪费纸张耗人精力的废话,希望能看到诸位臣工与朕共襄盛举的诚心!”

    连散朝都没喊,赵曦直接起身转向了后殿。

    既然是发火,就要把戏演到位,让臣工们真的认为自己是发怒了。

    赵曦不是没有具体的方案来解决市易法的弊端,或者说从王安石给他递了市易法的奏折时,他已经有了完整的方案。

    包括勤政殿的营造,他都是在为市易法的推动而布局。

    但赵曦不想把自己当小吏用,甚至不想把自己当臣工,所以,他就得利用一切可能,来开发臣工们的思想。

    养这样多的臣子,还是所谓的精英,若任何事自己都做完全了,那他们还有何用

    况且,若真是那样,或许他可以成就他执政的一朝,往后呢

    今天把薛向的奏折在朝会上诵读,就是在给大家提供一个参考,或者说一种思路,从而表达自己对奏疏的倾向。

    至于王安石,说真的,老王的作用在市易法上已经完成了使命。之所以在大朝会抬高王安石,说是赞扬,更是在堵住王安石的其他路,让他继续在革新的道路上披荆斩棘。

    ntent

    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五零二章 幌子
    ntent

    “赵曦奸诈!”王雱知道了今天朝会的情况,就这样当着他爹爹,咬牙切齿的低吼。狰狞的表情,在他本来潮红的脸色上,显得越发吓人。

    “爹爹,岂能让他这般捉弄青苗法,被他磨蹭多日,最后变得面目全非。如今又故技重演,最后还会将市易法变了味!”

    “爹爹,朝廷若真有意改变现状,就必须依靠爹爹的新法。同样,若想要新法推行,在朝堂就应该是一个声音,而不是这样扯皮。”

    “也只有朝堂统一思想,才可以让他赵曦不耍这种下三滥的手段!”

    王安石并没有斥责儿子大逆不道的言辞,因为他也觉得市易法即便推行,也绝不会如他所奏的那样。

    但他王安石目的是要改观国朝的现状,至于市易法是不是原样并不重要。

    只是官家不该这样!这也是他容忍儿子口出狂言的原因。

    朝堂上一个声音从官家那次留他奏对时,谈及将反对革新的守旧派贬黜的结果,王安石一直也在考虑:倘若反对新法者都到地方就任,他的新法真的能得以实现吗

    他也知道,这本身就是帝王异相相搅的目的,却又不得不承认,官家所说的也确实是事实。

    唉……他王安石誓要改变国朝现状,又怎会在意这些

    “雱儿,莫要乱言,为父见今日诵读之言,也并非无道理。若市易法会造就另一个漕运,为父市易法又有何意义”

    父子相对无言,唯有恍惚的烛光在替他儿子二人表达着心情。

    以往只要朝堂有关于新法的议论,在放衙后,吕惠卿等一干人都会不约而同的到家中来,即便是商量不出对策,相互坐一起说一说也是好的。

    而今天……父子俩都刻意的去回避那些新法干将没来家里的事实。

    “相公……”

    “相公……”

    到底还是来了。除了吕惠卿、吕嘉问、曾布、蔡确,章惇今日也来了。

    “相公,下官以为,官家之所以今日让韩相公诵读奏折,本意并非否定市易法,而是对市易法实施后可能出现的问题想集思广益予以预防……”

    吕惠卿不会像王雱那样扯官家的闲话,尽管王雱对他的说辞不屑一顾。

    “吉甫所言极是,这样也好,终归是要推行市易法的。”

    王安石如其是在给他的干将们打气,不如说是为他自己打气。

    于是乎,聚集在王府中的这些新法核心人物,又一次分析现状,展望未来……

    “相公,这一次官家会不会再像青苗法那般,冠以市易法之名,再一次另辟蹊径下官以为有这种可能。”

    本来挺热烈的气氛,被章惇这话泼的冰凉冰凉的。

    章惇都能感觉到王雱杀人般的刀子眼!那又怎样他章惇倾向革新,并没有依靠王安石幸进的想法。

    并不是没人想到这点,只不过都在刻意回避。章惇之所以这样说出来,也是为自己准备的奏折打个伏笔,避免最后被人误解了。

    “这也不是不可能,甚至了可能性很大。如此很好,也能为市易法添砖加瓦,完善市易法以备朝廷推动。”

    王安石何尝不明白不管是不是无耻的往市易法上贴金,他都得这样说。

    “诸位若有对市易法查漏补缺的想法,也应该奏请官家……”

    王安石倒没有强颜欢笑,他心里也在考虑,也在琢磨今天诵读那份奏折的内容。

    很显然,那一份奏折是戳中了官家的痛点。

    该如何调整市易法,才能符合官家的预想并让朝堂反对的声音减少呢

    能看明白官家今天做法的不止王家人,今晚在不同的府门里都上演着同样的桥段。

    不管还会不会推行市易法,但官家对于大商贾操控价格的行为肯定是要处理了。这是普遍的认识。

    对于这点,于公,臣工们基本上认同。于私嘛……各家都各家的利益。

    如何保全自家利益并让官家面子上过得去,是今晚多数人心里所想的。

    折腾了这么久,官家是绝不可能就这样算了的。

    ……

    或许真的是自己发火起作用了,过了有几日,朝臣们递上来的奏折多少有了起色,不再是干巴巴的喊口号了。

    并且,不再是单纯的议论王安石的市易法,更多的是在市易法的引导下,真正的去想办法考虑怎样改变国朝易货之事。

    ……将万物分类,然后根据物品种类划分为几大块,分别由诸多不同的家族与朝廷合作包揽一切易货

    脑子是动过了,还不如不动。以矿城和工坊城为例……还别说,挺有说服力。

    这不是分封土地,这是分封物品,结果是由原来的大商贾掌控物价,变成耕读世家控制。

    赵曦想不通这与现在的模式的区别在哪里。

    大商贾在现在这个时代,赵曦不相信脱离了官员在背后的支持,没有士大夫阶层的掺合,能有商人做到控制物价的程度和规模。

    这算是各退一步好歹让朝廷介入了。

    换汤不换药吗可惜!他赵曦能看透其中的猫腻。

    按照常平仓模式,建立朝廷万物常平库,价高时低价出,价低时高价入,由朝廷储备货物之量调控物品价格……

    好吧,相信你用心了,可这需要朝廷建多少库,储备多少物品才能起到这样的作用

    朝廷颁布法令,对商贾囤积货品的量予以限定,从而杜绝囤积居奇的可能……

    推出高价税,以税比来限制各类物品价格浮动…~

    赵曦翻看着奏折……很明显这一次大家对市易法的臧否与早先大不一样,所说的内容还是不是市易法都没法说清。但有意解决国朝易货一事倒是真的。

    这时候已经谈不上是支持还是反对市易法了,说是在提出自己的市易新法更合适。因为所有的奏疏里,赵曦没有看到一份还硬扛着不可以动市易这块的奏折。

    王安石不知道能不能理解自己的做法,总的来说,赵曦这一次的乾坤大挪移应该算是见效了。

    当人们集中在市易法该不该推行,市易法推行的利弊时,赵曦把市易法推出的背景提到过比市易法还重要的位置。

    这就让各个立场的臣工都没有继续揪着市易法的理由,不得不沉下心来考虑国朝易货的现状,并考虑怎样改变现状。

    市易法一直就是幌子,被赵曦用来破局的幌子。

    ntent

    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五零三章 抛出一块骨头
    行业协会和行业监管,在如今这个时代还没人能清楚界限。,整个朝臣对于商贸的理解,只停留在税入上。

    想要让朝臣能领会定价权和审批权,赵曦已经不报任何希望了。

    其实这就是一层窗户纸,捅破了大家都明白,可人们就是在圈子里转。

    赵曦本来是想假臣工之口来推动定价和审批事宜,如今看来是不可能了。

    也罢,市易法争论到现在,朝臣应该由单纯的抵触,变成了如何完善,或者在市易法推行过程中保住多大的利益。

    没人再去忽略国朝易货方面的弊端了,也就到了赵曦将自己想法付诸于行动的时候了。

    当关于市易法奏疏越来越少时,也就意味着,朝臣已经穷尽了对市易法的想法。

    又到了朔望朝会时,没人再在朝会上扯关于市易法的事,都在等着官家,或者说朝廷的定论。

    所以,大朝会是和谐的。

    “臣有奏”

    工坊城和讲武堂参加大朝会,多数时候是过客,看客,几乎不掺合朝堂的烂事。

    当韩缜出列请奏时,整个勤政殿瞬间安静了,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韩缜身上

    “讲”

    “陛下,工坊城为国朝新兴产业基地,也是一个军民两用的制造基地。工坊城不可能无限制扩大,如今工坊城的规模已经不能满足制造工坊城所发明的新产品。”

    “即便是原来工坊城的作坊,都因为货品的供不应求,不得不增加制作工坊,甚至由匠人加班加点。,但仍然无法满足国朝各州府郡县的需求量。”

    确实,工坊城出品必是精品,国朝趋之若鹜,加上这些年轨道几乎贯通了国朝州府,使得工坊城产品供不应求。

    这也造成了工坊城产品价格居高不下,在边州,工坊城的产品能高到出产价的十倍左右,还是有价无市。

    可韩缜说这些是什么意思

    “这一次因为为朝廷营造勤政殿,仅仅取暖一项,工坊城就又有了诸如铸铁锅炉、铸铁暖气包、暖水管道,并延伸出各种各样的取暖产品百余种。皆为民用,甚至小门小户也可以使用相关产品,从而改变原来的取暖及灶火方式。但工坊城的生产能力已经无法同时生产这些产品。”

    “陛下,臣以为,工坊城既然是国朝重地,应该专注于军备,以及涉及国朝国计民生重点产品的制造。”

    “对于工坊城新发明的物品,凡是可用于民间的,可出卖相关秘法和制造工艺,以精炼工坊城的营造作坊,回归工坊城的职能!”

    韩缜的话音刚落,整个勤政殿主殿沸腾了,朝臣们已经顾不得这是在朝会上。

    朝廷因为减免了工坊城的税,就导致了京官炭火费的锐减,可见工坊城的收益有多大。

    这些年,对于工坊城产品的认同,已经在国朝成为共识。

    撇开军备,从官家少年时鼓捣的食品,到军民两用的被褥、马车,水泥,以及后来工坊城生产的农具等等,还有由羊毛纺织产业延伸出来的毯子、大氅、斗篷、衣服,甚至连帐篷都成了远行必备的物品。

    这还不提时不时由工坊城流传出来诸如玻璃镜子、抽水马桶、陶瓷的洗脸池子等等稀罕玩意儿。

    现在韩缜居然奏请官家把这些产品的秘法和工艺出卖谁都清楚这会是多大的市场,又会产生多大的利润。

    别说全部拿下一种产品了,就是掺合到任何一件产品,那都是可以传承几代的产业。

    没人能在这时候淡定!

    还好,看来应该可以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这是赵曦和工坊城的几位商量好的,在营造勤政殿之时就已经有了计较。

    因为王安石奏请市易法的提前,打乱了赵曦步步推进的计划,不得不掺合着市易法一同推动了。

    当市易法将要成文之前,抛出这样大的利益,同时推出官民合办各类企业,并收回定价权和审批权,这应该是最好的时机。

    食品这块不说了,因为在很早以前就已经出卖了秘法,已经完全属于私人举办。

    可剩下所有的产品,赵曦准备这一次让国朝的多数州府都能有一个支柱产业。

    不仅仅是马车、玻璃、水泥等早年的产品,这一次还会有民用锅炉、蜂窝煤、家用蜂窝煤灶火、各种取暖配套产品等等。

    赵曦不敢确定,这样的操作能不能促进国朝的工业发展,作为引导的作用,他只能做到这程度了。

    至于工坊城,除了生产军备,在赵曦的规划里,工坊城定位是研发中心。

    在当今这个时代,还不到细分产业的程度,将工坊城定位于研发中心,工坊城将由原来的制造,向创新产品方面转变。

    真不用担心会卡壳了,有他这个意外存在,有苏颂和沈括这两位被后世称颂的科学家,就有层出不穷的新产品面世。

    这是从王安石递交市易法时,赵曦就开始谋划的,到现在,虽然有些波折,毕竟还是到了可以推开大计划的时机。

    就看陛阶下这熙熙攘攘吵吵闹闹的朝臣,赵曦感觉推动这事应该没多大问题。
1...168169170171172...28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