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了仁宗之子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布袋外的麦芒
利益,自古到今都是无法回避的。
抛出去这样一块骨头,想必接下来的措施不会有多大的纷争。
勤政殿主殿的吵吵声一直没停下来,赵曦就这样看着,等着。
“肃静!此乃朝会,成何体统!”
韩琦作为执宰,维护朝会秩序的责任还没忘记,尽管他也在思量自家的利益
就早年掺合了的那些产业的收益,已经远远超过了整个家族几代经营下耕地的收益当然,这也是因为安南乃至周边小国无限制供应粮食的结果。
若是能在这一次工坊城出卖各种民用产品上分一份羹,对于他韩家这个大家族,也是具有相当大的诱惑力。
勤政殿传音的效果相当好,在韩琦喊出这一声以后,朝臣们瞬间安静了。确实有些失态了。
韩缜还没有归列,似乎在等着什么
“韩城主所言之事,诸位臣工有何建议和意见,仍然遵前例,以奏折形式陈述。”
“政事堂诸相公、户部侍郎及以上,吏部侍郎及以上、工部侍郎及以上、工坊城在场臣工奏对退朝吧!”
赵曦表现的很不爽,这应该是朝臣认为该有的表情吧11
第五零四章 都是精英
这应该算是第一次启用勤政殿里的朝议庭了。
政事堂几位相公,加上户部、吏部、工部侍郎职以上者,再加上工坊城的几位主官,在朝议庭这可以容纳三五十人的大厅里,仍然显得稀拉。
赵曦已经在陛阶上就坐,而诸位臣工却有点无所适从,不知道该是就这样立在走道里,还是该随便找个位置坐下。
“这才是议事的模式……不是一半个时辰能商量妥的,诸位就坐吧。”
别看没有指定怎样坐,但没人找不到自己该坐的位置,那怕是半圆弧形的设计,臣工们仍然能恰当的找到自己该坐的位置。
韩琦在陛阶下左侧首位,文彦博居右侧首位,其他官衔为平章事者,知枢密使、权知枢密使等依资历依次顺弧形而坐。
第一排弧形坐还有空缺,但不管是吏部还是工部、户部,就是尚书也都没敢往第一排落座,而是在第二排从陛阶下开始,同样是先官衔后资历的顺序依次坐下。
这时候,有内监端着托盘进来,从诸位相公开始,每人面前的窄桌子上,轻轻的摆好了笔墨纸砚……
整个过程鸦雀无声,都愣愣的看着。
“诸位臣工对工坊城所奏之事有何想法,是否应该如此办理可有建议和意见”
王中正已经把茶泡好了,赵曦轻轻的啜茶,见众人已经就坐,便开口询问。
这是议政,真正的议政。特别是司马光作为复古的先锋,一直就希望恢复前朝坐而论政的规矩。
而现在这样,正是他司马光有心却不敢推动的。
前朝时,那怕是大朝会,在当初的太极殿和大明宫,也有为臣工们准备的蒲团。
再往前,甚至臣工们都根据品级有相应的矮几,如今,在勤政殿这个议事厅里,官家居然赐坐……也就是说,官家在营造勤政殿时,就已经确定了这样的议事模式。
司马光此时觉得官家是开明的,还是前所未有的开明,辅助这样的君王,对臣子而言是荣幸。
可惜,就是官家太不安分,太不懂圣贤之道…~
“陛下,老臣以为工坊城之奏甚善……”
韩琦开口,把司马光从兴奋的愣神中惊醒了……对,这是在议事中。
这是一次没有任何争论的议事议政,从韩琦开始,一直到吏部、工部、户部,虽然吏部诸公很不理解为什么有他们的事,但还是高度赞扬了工坊城的奏折。
韩琦从工坊城于朝廷的作用和职能说起,高屋建瓴的把工坊城定位在军备制造的位置……
王安石从度支入手,从赵曦年少时新创的产业,一直说到羊毛纺织,并详细分析了这些产业在朝廷财政上的作用……这时代,那怕是如王安石这样的臣工,依然没有借用数据陈述的习惯。
这些年朝廷收入增加朝廷财政宽裕的结果,并不能单纯从新兴产业上说起,国朝弊政革新也是一方面。
但王安石以此来说工坊城的做法,倒也对应。
想说的都开口了,就是不想掺合的也应景式赞扬几句工坊城的做法。
也就是说,在出卖工坊城新产品的问题上,基本达成了一致。接下来该是如何出卖工艺,且如何在国朝布局各种产业的议题。
不能否认在场都是精英,也不能否认他们具备的大局意识和宏观视角,更不能不对这些臣工们百转千回的心思敬佩。
就从朝会到现在议事,再加上中午的午餐时间,也就两个时辰的空挡,在场的每一位都把这事想了个透彻。
在所有人的陈述中,没人提谁家拿下哪一种产品的话,都是从原料、运输、成本以及有利于产业发展的角度侃侃而谈。
仿佛都是出于公心,是为产业考虑,也是在为朝廷考虑。
可赵曦在各位臣工的陈述中却发现,似乎按照诸位臣工的陈述,把工坊城的这些产业就这样被瓜分了,是被所谓的耕读世家,被朝官京官的原籍地瓜分了。
而在臣工们冠冕堂皇的理由下,一切都显得有理有据,容不得人反驳。
赵曦没有表示一点不悦,认真的倾听着诸位臣工如此这般的为朝廷谋划。
真的,难得他们用心了,也是第一次见到这些臣工在谋事上的能力。一个个都绝不是摆设,绝对不是尸位素餐,有绝对的能力对应他们所处的职位,特别是分析起工坊城新兴产业来,让赵曦有点刮目相看了。
比如玻璃,知道了是由沙子烧制而成……至于那一类沙子他们不管,便开始长篇大论的对河北道与玻璃产业的对应开始论述。
比如铸铁锅炉,从国朝徐州铁监说起,一直说到国朝轨道网络。
比如水泥,便无法脱开河东路多山的事实。
这样的说辞,让你不得不承认确实应该如此来分配产业。
关键是祖籍是河北道的,绝不会提河北道一点,用心阐述徐州铁监的优势。祖籍是河东路的,家乡的青石绝口不提,重点放在河北道被黄河泛滥的泥沙区……
在这点上,赵曦是真心佩服他们。
皇城司整理出国朝四品以上文武臣工,以及当世在士林中有名望的大儒的祖籍地,赵曦用了近半个月的时间,做成统计表,制作对比图,他才把国朝这些能称得上世家的关系理清楚。
可这些臣工,就从韩缜请奏开始,到这时候议政,仅仅三四个时辰,就把各家各族的利益理清楚了,还能说出这样让人难以拒绝的理由来。
赵曦能看清每个人的表情,那怕是天已经暗了,陛阶下这些臣工的表演,他一样能看的清。
他看到了大家从忐忑慢慢变成得意的过程,看到了欧阳修从欲说还休到最后坦然接受的变化,看到了司马光那炯炯有神的眼,自始自终都闪着光,看到了王安石捉摸不定却带着不忍无奈……
对了,还有韩缜眼里的戏谑和怜悯。
工坊城新兴产品的出售,以及这些产业的分布和未来运作模式,是工坊城与官家一同商讨好了的。
官家总是喜欢让臣工们表现,可一旦被利益蒙蔽了双眼,官家希望看到的表现,就变成了小丑一般的表演。
“听诸位所述,我倍感欣慰,但由于涉及甚广,还需要慎重考虑。天色已晚,明日再议吧。”
赵曦在间歇间,冷不丁的让各回各家了……
多么热烈呀!居然让大家都忘记时间了。
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五零三章 抛出一块骨头
行业协会和行业监管,在如今这个时代还没人能清楚界限。,整个朝臣对于商贸的理解,只停留在税入上。
想要让朝臣能领会定价权和审批权,赵曦已经不报任何希望了。
其实这就是一层窗户纸,捅破了大家都明白,可人们就是在圈子里转。
赵曦本来是想假臣工之口来推动定价和审批事宜,如今看来是不可能了。
也罢,市易法争论到现在,朝臣应该由单纯的抵触,变成了如何完善,或者在市易法推行过程中保住多大的利益。
没人再去忽略国朝易货方面的弊端了,也就到了赵曦将自己想法付诸于行动的时候了。
当关于市易法奏疏越来越少时,也就意味着,朝臣已经穷尽了对市易法的想法。
又到了朔望朝会时,没人再在朝会上扯关于市易法的事,都在等着官家,或者说朝廷的定论。
所以,大朝会是和谐的。
“臣有奏”
工坊城和讲武堂参加大朝会,多数时候是过客,看客,几乎不掺合朝堂的烂事。
当韩缜出列请奏时,整个勤政殿瞬间安静了,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韩缜身上
“讲”
“陛下,工坊城为国朝新兴产业基地,也是一个军民两用的制造基地。工坊城不可能无限制扩大,如今工坊城的规模已经不能满足制造工坊城所发明的新产品。”
“即便是原来工坊城的作坊,都因为货品的供不应求,不得不增加制作工坊,甚至由匠人加班加点。,但仍然无法满足国朝各州府郡县的需求量。”
确实,工坊城出品必是精品,国朝趋之若鹜,加上这些年轨道几乎贯通了国朝州府,使得工坊城产品供不应求。
这也造成了工坊城产品价格居高不下,在边州,工坊城的产品能高到出产价的十倍左右,还是有价无市。
可韩缜说这些是什么意思
“这一次因为为朝廷营造勤政殿,仅仅取暖一项,工坊城就又有了诸如铸铁锅炉、铸铁暖气包、暖水管道,并延伸出各种各样的取暖产品百余种。皆为民用,甚至小门小户也可以使用相关产品,从而改变原来的取暖及灶火方式。但工坊城的生产能力已经无法同时生产这些产品。”
“陛下,臣以为,工坊城既然是国朝重地,应该专注于军备,以及涉及国朝国计民生重点产品的制造。”
“对于工坊城新发明的物品,凡是可用于民间的,可出卖相关秘法和制造工艺,以精炼工坊城的营造作坊,回归工坊城的职能!”
韩缜的话音刚落,整个勤政殿主殿沸腾了,朝臣们已经顾不得这是在朝会上。
朝廷因为减免了工坊城的税,就导致了京官炭火费的锐减,可见工坊城的收益有多大。
这些年,对于工坊城产品的认同,已经在国朝成为共识。
撇开军备,从官家少年时鼓捣的食品,到军民两用的被褥、马车,水泥,以及后来工坊城生产的农具等等,还有由羊毛纺织产业延伸出来的毯子、大氅、斗篷、衣服,甚至连帐篷都成了远行必备的物品。
这还不提时不时由工坊城流传出来诸如玻璃镜子、抽水马桶、陶瓷的洗脸池子等等稀罕玩意儿。
现在韩缜居然奏请官家把这些产品的秘法和工艺出卖谁都清楚这会是多大的市场,又会产生多大的利润。
别说全部拿下一种产品了,就是掺合到任何一件产品,那都是可以传承几代的产业。
没人能在这时候淡定!
还好,看来应该可以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这是赵曦和工坊城的几位商量好的,在营造勤政殿之时就已经有了计较。
因为王安石奏请市易法的提前,打乱了赵曦步步推进的计划,不得不掺合着市易法一同推动了。
当市易法将要成文之前,抛出这样大的利益,同时推出官民合办各类企业,并收回定价权和审批权,这应该是最好的时机。
食品这块不说了,因为在很早以前就已经出卖了秘法,已经完全属于私人举办。
可剩下所有的产品,赵曦准备这一次让国朝的多数州府都能有一个支柱产业。
不仅仅是马车、玻璃、水泥等早年的产品,这一次还会有民用锅炉、蜂窝煤、家用蜂窝煤灶火、各种取暖配套产品等等。
赵曦不敢确定,这样的操作能不能促进国朝的工业发展,作为引导的作用,他只能做到这程度了。
至于工坊城,除了生产军备,在赵曦的规划里,工坊城定位是研发中心。
在当今这个时代,还不到细分产业的程度,将工坊城定位于研发中心,工坊城将由原来的制造,向创新产品方面转变。
真不用担心会卡壳了,有他这个意外存在,有苏颂和沈括这两位被后世称颂的科学家,就有层出不穷的新产品面世。
这是从王安石递交市易法时,赵曦就开始谋划的,到现在,虽然有些波折,毕竟还是到了可以推开大计划的时机。
就看陛阶下这熙熙攘攘吵吵闹闹的朝臣,赵曦感觉推动这事应该没多大问题。
利益,自古到今都是无法回避的。
抛出去这样一块骨头,想必接下来的措施不会有多大的纷争。
勤政殿主殿的吵吵声一直没停下来,赵曦就这样看着,等着。
“肃静!此乃朝会,成何体统!”
韩琦作为执宰,维护朝会秩序的责任还没忘记,尽管他也在思量自家的利益
就早年掺合了的那些产业的收益,已经远远超过了整个家族几代经营下耕地的收益当然,这也是因为安南乃至周边小国无限制供应粮食的结果。
若是能在这一次工坊城出卖各种民用产品上分一份羹,对于他韩家这个大家族,也是具有相当大的诱惑力。
勤政殿传音的效果相当好,在韩琦喊出这一声以后,朝臣们瞬间安静了。确实有些失态了。
韩缜还没有归列,似乎在等着什么
“韩城主所言之事,诸位臣工有何建议和意见,仍然遵前例,以奏折形式陈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