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了仁宗之子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布袋外的麦芒
攻城车、撞木、投石机以及垫土接墙。可惜,这样的方法在有了火药弹以后,便越来越无效了。
开始时,辽夏联军用散兵靠近关墙,根本不用搭理,新军是真正的服从,是真正的令行禁止,比原来的西军还严明。
除了有些校尉拿那些散兵比准头,用火枪打着玩,没人搭理那些靠近的散兵。
都是讲武堂的,这次出征相当于太子亲军,不受他狄青节制。由着他们玩吧。
火枪的射程其实不如强弓,更别提床弩、八牛弩了。不过也有玩的好的,就比如讲武堂的王舜臣,他属于速射并准头很好的,弓箭,王舜臣用三石弓也射不了多少箭,可用火枪,就是超过了火枪的射程,王舜臣一样可以击中目标。
狄青也试过,他做不到。他只能用弓箭射
就是这样,散兵就是让大家玩的。
只要辽夏联军集结,马上就会被轰成碎片。近距离的用虎蹲炮,远距离用床弩、八牛弩。
工坊城已经将这些远程攻击利器,改造的越发便利了,不仅单人就可以操作,甚至添加了轮子以及转向装置对,就是这个名词。
一架八牛弩,可以做到无死角的攻击。
官家说在火炮射程不能提高之前,八牛弩和床弩还是远程攻击的利器,在搭载了火药弹的情况下,根本没有对手。
这一次工坊城是不限量供应,大军带了很多。特别是东西两路,由于需要翻山越岭,战车没法跟随,便带足了弩炮。
啥时候大战前自己还有这样胡思乱想的时候狄青都疑惑,是老了吗应该不是,是战争太没有烈度了。
狄青想不通雁门关是怎样丢的估计也只有裹挟边民这一条路。可惜,现在的代州已经坚壁清野了,连裹挟边民的选择也没有,要想往南,辽夏的联军只有用人命填。
终于要开始了。
成千上万的战马拖拽着树枝,整个关墙外都被灰尘笼罩了,这时候根本看不到灰尘后面会有什么,甚至站在关墙上,都感觉身边全是灰尘,像极了听说的黑风暴
狄青清楚,出自西军的新军也清楚,这是要攻城了,就在灰尘落下时,就会有密密麻麻的所谓撞令郎和汉军接近关墙
“大帅,是否需要点燃地雷”
这一片区域,都被装点过了,就等着驻扎在代州辽夏联军过来聚集
“不急,这只是开胃菜。”
狄青不能呵斥,这是太子殿下问话。若是他手下的将领,狄青不介意先来几下军棍。
太子殿下还是没有官家当初的气度不过没事,只要见识了这次大战,以后就会好很多。
这样的散骑,不管是火药弹还是八牛弩,对付起来都是浪费,只能是等着后面密集的队伍
快了还有一箭之地时,骑兵转头了,而灰尘扬起来,再被风刮过,都能越过边墙了。
“准备”
随着一声声的传递,整齐划一的上弦声都能盖过远去的马蹄声
果然,灰尘还没有完全落下,已经依稀能看到在灰尘中奔跑的辽夏联军
“标高二十五三连发放”
就在此时,关墙豁口处的虎蹲炮,开始被军卒们调整角度
接下来就是接连不断连绵不绝震耳欲聋的轰轰声,几乎没有停
狄青看着边墙下,始终还是没人能靠近灰尘没完全落下,却又被火药弹再一次炸起来了。
只不过这一次,飞向空中的不仅仅是灰尘,还有血肉以及人的部位
太子殿下在旁边干呕,狄青没劝解,这是战场必须经历的
第五四七章 今夜 汴梁不眠
火药弹的打击,狄青只允许发射一轮,不允许将攻城的辽夏联军全部歼灭在远程。
必须得让敌方看到,他们之所以一次攻击没有拿下关城,并不是大宋的火药弹有多厉害,而是因为他们投入的兵力不足。
你看,这不是有军卒靠近边墙了吗
不这样,根本无法将辽夏联军从代州城里引出来,引到定襄和忻县一带决战。
代州是自家的州城,能不损坏还是留着好
这时候是火枪队的事了,虎蹲炮被拖后,一根根火枪管伸出去,一颗颗盔甲包裹着的脑袋探出去,开始向城下被炸晕的辽夏联军射击
狄青看了一眼,就陪着太子殿下离开关墙了,今天应该就这样了,接下来就看辽夏联军会不会把队伍全部拉出来了。
关键是,太子殿下脸色很差。
种鄂听不到石塘关的火炮声,太远了,只能把斥候放出去五十里地侦查。
说好了,等代州城里的辽夏联军出城后,待中路军把埋好的地雷炸响后,他和郭逵就开始对向推进,压缩辽夏联军的空间
郭逵率领的东路军,终于恢复到全盛状态了。
这战,郭逵不担心,见识了工坊城的火器,郭逵觉得就这十几万新军,他们三人可以打到上京去,更何况只是围剿好吧,二十万人确实杀起来挺费劲。
这都不是事,就是这翻山越岭的行军让他遭罪了。
也幸亏现在的盔甲轻便了,若还是早年八十斤的明光铠,到了这边他郭逵就剩半条命了。
路途不远,说起来比西路军还近一些,可这全是山路。
郭逵是真体会到了讲武堂那些明堂的作用了,就是为翻山越岭准备的。
就连随军的几个进士出身的书生,经过讲武堂训练后,在山路上也还算过得去。
歇过来了,也就是可以开打了。
他们东路军在推进时,恐怕需要拿下定襄城
“陛下,已经五日没有前线奏报了,皇城司这边可有军情奏报”
前方作战,后方心乱。从六日前,接到狄青的奏报,说辽夏联军已经自代州向南开拔了,大战一触即发。
已经过去五天了,再没有任何前线奏报。富弼不是要介入皇城司,是真的憋闷,需要有消息解解闷。
“富相,酣战中,谁有心写奏报就是皇城司的探知,恐怕这时候也卷入战争了,要不就是没法奏报。”
赵曦能想象出战场的场景,富弼也能想到,韩琦、文彦博,他们这些见识过战场的,都可以想象到。
只是心里不踏实连续五六日的交战呀这战事要激烈到何种程度
朝臣们是焦虑,相公们是焦虑的,就是陛下也是焦虑的,整个朝廷都是焦虑的。可大家都在努力克制,坚持着在等前线的消息。
河北道、环庆路、延路等等,甚至远一些的熙河,都执行着三日一报,工坊城甚至开通了专列,只为传令兵使用。
这几处处于防御的边境,已经可以见到辽夏的斥候游骑了,也就百十里地。说不准就是原本对方边关的,还是已经筹集大军准备全线攻伐了
轨道马车停止民用商用很久了,日夜不停的从工坊城出发,发往河北道、河东道、秦州,一直没有停止过。甚至调用了南线的马车,全部用来运送军资。
没人宣扬,也不用人宣扬,汴梁城的子民都知道这是什么时候这是真正的关键时刻。
河东路赢了,一切好说,一旦河东路输了,将导致大宋的边疆全部被战火燃烧,说是有灭国之危也未尝不可。
臣工们整日按时按点的点卯放衙,然后就回家教子训妻,没人再参加饮宴了,就连樊楼的生意都冷清了。
原本时不时从勾栏酒肆传出的吟唱也没有了。这时候本该是一年一度的选花魁时节,这时候整个汴梁仿佛都忘记了这回事。
在路过都亭驿和都亭西驿时,汴梁的百姓都会驻足,狠狠的瞪两眼。若不是有军卒看着,恐怕真有人会往里丢石块。
赵曦交代过王中正,让他派人注意一下汴梁的舆情。
战争时期,内部的统一很重要,甚至有决定性作用。
赵曦已经强力统一了朝堂,可民间的舆情,只能是关注。赵曦甚至准备好了几篇文章,一旦民间有不利的声音,他准备再一次利用蹴鞠快报和时论,玩一次占据舆论阵地的做法。
听着王中正嗦嗦的讲述汴梁市井的情形,赵曦有点眼酸
他突然想起,在另一个时空,再过二百年,会有近二十万士子百姓,陪着赵氏子孙跳海
有我在,绝不容许那样的情形再发生不为什么,就为子民们这份同仇敌忾的心
“雁门大捷阵斩十万”
从新酸枣门开始,一行五十骑自北而来,沿着城墙一圈,再顺御街北向,边呼喊着边向宫门而去
就这一声,把整个汴梁一下子带活了。
原本低头赶路的士子,“嗷”的一声狂叫,抬起头疯狂的跟着红翎急递奔跑起来
正在讨价还价的小贩,在听到这一声后,直接把物事往顾客手里一塞“送你了”然后手舞足蹈的跟旁边的大汉说我就知道是这样
樊楼临街的窗户打开了,无数的鲜花被小娘丢出来,那怕是没赶上丢在将士的身上,感受一下迎接凯旋的动作也算。
“陛下,雁门大捷,阵斩十万”
有内监跌跌撞撞的跑进议政厅,议政厅的侧门还没关闭,这内监已经扑跪在赵曦身前了。
终于有信儿了
“陛下,雁门赢了赢下了”
富弼没有了往日的稳重,整个政事堂的相公们,随着富弼从正门鱼贯而入都知道这些日子官家一直在议政厅里守着,一直在盯着沙盘推演着。
赢了
赵曦的悬针纹在这一瞬间化开了,向前一步,迎着相公们的方向这需要普天同庆的。
“中正,吩咐御膳房备席,今日放衙休沐。朕要与臣工痛饮”
每一位脸上都洋溢着笑压抑了近月余的情绪,在这一刻得以释放了。
他们没经过澶渊之战,但这一次绝对是他们从仕以来最为严重的局面。
这一刻,终于可以放下心了
今夜,汴梁不眠。
第五四八章 野望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赵曦不介意让人称之为半诗帝王,可他是真不想抄袭了,或许并不契合。但这两句是真的符合心境。
君臣饮宴上,赵曦就吟出了这两句。
战争并没有结束。
在辽夏联军自代州南行,过定襄,进入忻县境后。就在准备组织大规模攻城之际,狄青命人点燃了埋下的那些地雷引线
即便地雷杀伤的范围有限,一样的惨绝人寰。
这一刻,已经震破了辽夏联军的胆。
同一时间,赤塘关、石岭关的守军出城了。战车搭载着虎蹲炮和各式弩,如狂风扫落叶般向辽夏联军推进。
爆炸声就是进攻令,早已严阵以待的东西两路,也开始极速相向推进。
而种诂和雁门守军,漫山遍野的开始冲击雁门关
方圆几百里,几十万人,展开了围剿和突围战。
战马即便是适应了火药弹的爆炸声,可一样扛不住密集的投放
这一次,工坊城是清空了库存,全部运送到战区了。
这么多年了,日常练兵真用不了多少,新军又选不起来,工坊城堆积了太多的存货
尽管是平原,战车也没法行进了,尸体遍地,被火药弹炸出的坑遍地,已经不适合战车推进了。
然而,就是这样,辽夏联军的骑兵,仍然没法抗住由虎蹲炮、便携弩、火枪三队联合的战阵。
一排虎蹲炮发射后,便携式弩跟进,快速发射火药弹,再由火枪队补上
就这样一步步压缩着辽夏联军的空间。
最终,三面合围的大军,将近十几万的辽夏联军全部挤进了忻县城
定襄已经被拿下了,也成了战前指挥部。
谁能想到,大宋与辽夏的开阔地对决,居然是以大宋取胜告终。
反倒是攻防战,在这次战役中牺牲的最多。
“一万七千伤亡,都还是新军军卒”
赵曦是真心疼。每一名新军军卒,放在老禁军军营里,都是十人敌之类的好汉
“陛下,两成多的折损,这已经是有史以来的大战中最小的战损比了”
文彦博觉得官家是矫情了。
他也没翻翻官家领军作战的记录,什么时候战损超过过两成
当初西征,那还是多数西军为主的大战,战损一样控制在两成以内。
得陇望蜀是人之常情,是野心的体现。别说国朝没有野望,只不过是实力限制了他们的妄想,现实让他们不得不一次次的得过且过没有一个臣子,不希望在自己任职期间有千古留名的贡献。
就比如现在,在这样大规模作战中取胜,就让政事堂相公们难免有了雄心
“陛下,臣以为应挟大胜之威,直取云州正如陛下诗曰宜将剩勇追穷寇”
韩琦真的有点激动。这一战,应该算是真正的一次由朝廷谋划所取得的大胜,真正体现文臣运筹帷幄,武将前线拼杀,文武合理结合的大胜战。
“陛下,臣附议。朝廷当立即下诏令,着令前线四路大军会师,并越过雁门,直取云州。”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