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了仁宗之子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布袋外的麦芒
围困忻县的宋军不多了,耶律齐也知道,宋军要去攻打西京道了。
大王可以不在乎他耶律齐,但绝对不会舍得丢弃西京道,所以,当大辽大军开赴西京,或者陈兵河北时,就是他们得救的那天。
“杀”
耶律齐这时候没得选,为尽可能的保住自己的宫卫,就必须的决断。
定襄城,前线指挥部内。
“狄帅,真的要放西夏人离开”
太子不太理解朝廷的诏令。本以为只是喊话而已,没想到狄帅真的给西夏人发放了通关文书。
“殿下,国朝的兵力目前无力全线对辽夏开战,最好的办法是分裂辽夏的联盟,若是能激化辽夏矛盾更好。”
“将已经俘虏的西夏人放了,待他们回到西夏,对西夏是否出兵配合北辽攻击我朝边境有很大好处。至于忻县城内殿下以为还会有活着的西夏人出来吗”
狄青不得不佩服朝堂那些文臣的谋划,这是诛心,比他们武将杀人狠毒多了。
就在西夏俘虏开始喊话的那一刻起,忻县已经被攻破了。
真正的不战而屈人之兵。
现在,大军只需要计算西夏人离开后到达部落的时间,来考虑出兵云州的时机。
前锋应该已经离开大营四天了,中军也该动身了。
“报启禀大帅,忻县城西有杀喊声”
狄青的拳头锤了一下手成了
狄青知道,国朝现在的兵力,最多也就是拿下云、朔、应三州,不可能一时收复燕云十六州。
自然,这次战事会在大军控制云州并东进建立防线后停战。
狄青不可能杀降,不管是西夏人还是北辽人,最终会通过谈判后放回去。而忻县城内之乱,就算是在辽夏之间扎了根刺以后的故事会演绎很多。
“大帅,攻城吗”
“不等待受降大军准备出征,我等征伐云州”
西夏常驻于汴梁的使臣可以回去了,只需要觐见宋国陛下后,就可以离开了。
只是有点不明白,为什么宋国的馆伴使要带着他们从都亭驿门前路过。
看一看都亭驿门口的宋军宋人为什么要让他们回去却对辽人没有一点放松西夏的使臣想不通。
他知道辽夏联军败了,宋人的捷报他听到了,也听到了宋人在获胜后的欢呼。
既然是宋人赢了,为什么又要对他如此客气呢赢得是辽夏联军,偏偏对他们和辽人又截然不同。
第五五一章 两重天
咩迷族曾经是西夏大族,族中女子曾是李家后妃,也是当初推举李继迁为西夏王的中坚。
自从李元昊诛杀后族,咩迷族就在西夏朝堂没了助力,只有在每次征战时,被不断变换的西夏权臣使唤。
又召唤出征了,可咩迷迭哈是真的不想让儿郎们去送死。
上一次攻打秦州,出去八百七十名勇士,逃回来的也就百十人。
这一次又要攻打秦州宋人有了轰天雷,打不过了。
再说了,咩迷迭哈觉得现在挺好,放羊、剪羊毛,然后再卖给宋人,换来些早年根本见不着的物事。日子过得安安稳稳的,干嘛非得打战呀
“迭哈,没藏花麻被宋人在忻县围困了,大王召集咱们进攻秦州。说是逼迫宋人把没藏花麻放回来。没藏那可是左厢神勇军司的勇士,他们都被宋人围困了,咱们去能行吗”
早先西夏勇士是不会害怕的,特别对宋人,自从宋人有了轰天雷,西夏勇士已经不敢正面对敌宋人了。
“不要胡说大王召集出战,我等带着儿郎们出战就是,说多了祸多。”
贺彦族也算是与自己同病相怜,迭哈不介意提个醒,都在兴庆府没了依靠,都是炮灰的角色,得相互帮衬着。
“迭哈,榷场关了,家里的羊毛都快臭了,族人还等着换粮食呢”
事实上也就是发发牢骚,还是得召集族人赶往兴庆府。
唉两个族群,差不多两千勇士,四五千匹战马,最终能回来的也不知道能有多少
“族长族长,收羊毛的宋人来了,听说环庆的榷场开了”
还没离开草场多远,迭哈就听到有族人快马跑来,一边跑还一边喊。
“迭哈,咱们还去兴庆府吗”
“去吧,吩咐族人该卖羊毛卖羊毛,该换粮食换粮食。大王没有撤销命令,咱就得往兴庆府去”
看来战不用打了
“官家,河北道斥候交锋越来越频繁了,倒是西边安静些。西夏人会不会不出兵”
忻县的奏报来了,城内乱战,说明前期的谋划奏效了。
富弼很希望西边能没有战事,甚至希望因为前期谋划,西夏人能反戈一击想多了,总是往好处想。
“西夏肯定得出兵,至于这战怎么打,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西夏属于两难,夹缝中不好活。
这一次又是偷鸡不成的结果,不管是不是要真跟国朝开战,西夏人出兵是必须的,他担心北辽会把云州败局迁怒无他们。
西夏果然出兵了,浩浩荡荡近十万大军,自兴庆府往南,直冲杀牛岭而来。
尽管在兴庆府争吵的很厉害,甚至当着北辽的使臣也吵,还是出兵了。
没办法,在左厢神勇军司有俘虏被放回来以后,西夏人为自清,不得不出兵。
出兵时,西夏人甚至没有清理在西夏境内转悠的宋人那都是商人,带着粮食和布匹、美酒来的,那怕是兴庆府要求清除,各部落,特别是跟宋人往来频繁的部落,也根本没当回事。
西夏人出征的声势浩大,在杀牛岭下安营寨寨,似乎时刻准备着发起攻击
“大帅,已经三天了,这西贼老在射程之外晃悠”
被下属这样问,连熊本也奇怪。难不成真的如政事堂的相公们所言,西边打不起来
他可不敢放松,边境陈兵十几万,要说西夏人不是来大战,那就是纯粹来耗费粮草了,除非西夏人有病。
“都给我小心着点,别被西贼钻了空子雁门关大捷,那可是宰了十几万的辽夏联军,咱秦州路绝不能出差错”
看看边墙上密密麻麻的虎蹲炮、八牛弩、轻便床弩,熊本觉得西夏人再怎样都不可能挨近边墙。
别说成都府还来了援军,就是原来他们那些人,也不可能被西夏人攻破了。
“大帅,前几日工坊城黑送来一尊什么大将军炮,听说射程远,要不咱试试”
试试试试就试试。不管朝堂怎样谋划,作为边军,决不能有一丝妥协的心,一旦有了跟西贼苟且的想法,很有可能就会被敌方所趁。
大将军炮很大,很沉,几十名军卒才把它抬上边墙
“轰”
顾不上管东倒西歪的军卒,熊本也离大将军炮太近了,脑子里嗡嗡的,跌跌撞撞的跑向墙垛好家伙,那些面对虎蹲炮一点都不受影响的西夏骑兵,这时候被惊慌的战马带着乱作一团了。
“虎蹲炮手就位把进入射程的西贼给我干掉”
熊本听不清人声,憋足了劲嘶吼
这时候如果出边墙,熊本敢肯定,绝对能把狗日的骑兵留下可惜,朝廷诏令是让他们固守,不到万不得已不得出战
不过瘾呀
西夏人居然后撤了,整个大营全部后撤了。看来,政事堂相公们说对了,西夏人真的是来做样子的。
“官家,西夏大营再次后撤五里,西边应该没战事。倒是河北这边,送死的汉军就没停过”
富弼以前没想过,国朝在面对辽夏同时扰边时,朝堂居然还能这般轻松连做梦都没敢这样想过,而现在却成了事实。
对于有生之年收复燕云十六州,富弼充满了信心。
“让河北道那边出城打一次野战吧任何一个城池都行,打一场,必须得打一场”
吕公著保守,赵曦知道,这也是赵曦将吕公著派往河北道的原因。
只要河北道能坚守防线,不影响云州战线,就算是最大的胜利。
“陛下”
“诸位,战场才是让将士催生胆气最好的地方。河北道需要一场与辽人正面对敌的战事”
其实,出城作战在有战车的情况下,跟守城战相比,在防御上没区别,却多了进攻的便利,有很大的机动性。
再说了,这场战争已经半年多了,就是朝廷有钱,也扛不住这样耗费。
让河北道打一场,让北辽真实的感受一下火器的犀利。
主要是忻县的耶律齐已经率部无条件投降了,河东路现在拿下云、朔、应三州的局势已定。
战事没必要再拖下去了,也不能再拖下去了,要想让辽人清醒的认识到这点,必须得让辽人接受这个现实大宋不再是任人欺负的大宋了
第五五二章 兵员
北辽的使臣到了。这一次没有跟西夏人一起随他们相互坑吧。
北辽的使臣带着耶律洪基大王的“诚意”来国朝谈判。
要求第一,停战。第二,宋国从云州一带撤军,撤到雁门关内,北辽可以减少甚至取消岁币。第三,重新签订盟约,维持正常邦交,继续两国兄弟情义。
国书递交了,官家没搭理,整个政事堂也没搭理,连一直喊叫着应该行圣王之道的臣工也没人吭气。
有实力,谁就乐意受气既然国朝打下了云州一带,守城又是大宋军伍的优势,凭什么要还回去
可拒绝北辽的要求会导致怎样的后果,朝臣们不确定,也就不敢吭气了。
赵曦让礼部把最早安南那份含有战争赔偿的盟约找到了,也把第二次好水川之战结束后,跟西夏的盟约也找到了。
让窦卞带着两份盟约,告诉北辽使臣多学习学习。另外。赵曦还让北辽使臣带回去一句话你们挑起了战争,但战争什么时候结束,我说了算
这个时候,麟府军的折继闵和东路军的郭逵,率大军已经打下了寰州、朔州,正在清理游兵散勇并将防线向北辽宁边州方向推进,准备与府州连接起来。
这个时候,种鄂的西路军也已经拿下应州,一部分东进,过龙首山,沿浑源河,打下浑源进逼蔚州境。
同时,大部兵力随种鄂北上,与狄青的主力汇合,克云州。
这个时候,议政厅决定河北道打一场野战的命令,还未到达吕公著手里,整个河北道还是在攻守战中焦灼。一个多月,河北道未失一座城池,战损几近与无毕竟,新军做到了把敌人消灭在冲锋的路上。
也在这个时候,辽军懂得了如何避免减少伤亡。不仅仅学会了散兵推进,更懂得了听到炮声趴下的战术。
可散兵根本对城池造不成威胁。
这样的战事,大宋在烧钱,北辽在死人死战马,而西夏在跟环庆的边军逗着玩
最先耗不住的是西夏人这大军南下了,战也打了,该走的过场也走完了。
关键是,忻县原本被围的军卒回来了,西夏人知道了出征河东路的勇士多数是被辽人所杀,各部落再也没心思继续陪着梁氏演戏了。
虽然左厢神勇军司的牧民、牲畜和地盘,兴庆府已经答应给了大家,可被同盟残杀,又有兔死狐悲的意味,终于逼迫着梁乙埋撤军了。
这一次西夏出兵,更像是一次出游,若没有左厢神勇军司的地盘和财产,恐怕兴庆府也对各出兵的部落没法交代。
大势已成
确实,整个战事的作战目标基本完成了,除了第一次雁门关大捷,阵斩十万让汴梁有了一次欢庆,到后来,接连不断的捷报,已经让汴梁都麻木了
什么辽夏联军投降,什么攻克朔州,打下应州,围困云州不知道这都是哪里,反正也知道是国朝大军胜了。
本来还担心打战会导致粮价上涨,从狼烟点燃那一天,汴梁就有人开始囤积了粮食。
谁曾想,不仅仅是轨道马车,就是漕运,都停运了商人货物,集中力量运输粮食,硬是把粮价压在二十文左右。
开始以为朝廷在硬撑,可硬是撑了半年多,从春天一直撑到冬寒,粮价一直稳定。
“过冬难啊”
冬季是赵曦最担心的,那怕这次出征河东的将士多数为北方人,可塞北的冷,就是北方人也够呛能抗住。
赵曦记得他曾经有过一种感受过了雁门关,在大同盆地的冬日里,张嘴哈气喉咙眼都能感觉到冷气。
“官家,工坊城的羊毛冬装已经运送,想必能抗一抗塞外严寒。”
越是到收尾时,越应该谨慎。那怕是朝廷再一次出现了寅吃卯粮的可能,政事堂还是毫不犹豫的同意了统一发放羊毛冬装。
反正欠工坊城也不止这一次,再多一次又如何
“对了,富相,我曾交代过,让兵部遣人清点收集战利品就是那些破盔烂甲的、破铜烂铁之类的,兵部可有执行”
“陛下,兵部武备司遣人做了,只是不明白登记这些物事何用,还在忻县堆放着。”
以前军卒们还收拾这些战利品,自从新军装备了工坊城的盔甲,那怕是辽夏将帅的盔甲,也没人收拾了,在将士们眼里真成了破铜烂铁。
富弼不理解,官家让兵部收集这些干嘛既然将士们都看不上,那就真成了废品,没用。
“让兵部跟工坊城交割吧,能抵一部分战备耗费,别真的让朝廷寅吃卯粮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