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我成了仁宗之子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布袋外的麦芒

    “你很担心”

    赵曦了一眼耶律洪基,看着意思他又想没事找事了。

    “朕对所有为国争光的子民都关注,是关注”

    “百步而已,大辽百步穿杨的勇士数不胜数。”

    这一点赵曦信,不得不说人家耶律洪基说的是事实。主要是也不再想继续争辩,也确实担心这比斗的结果。

    这样的比斗,是关乎士气的,且对于凝聚力有相当大的作用。

    或许别人不在意,真的看做是一场君前嬉戏,可赵曦不这么看。就这样一场比斗,一旦北辽胜出,可能雁门一战打掉的北辽军心,会再一次因此而提升。

    一旦再一次将北辽踩下去,势必为火器正名,不仅仅是彻底摧毁北辽将士面对火器的勇气,更能让北辽也将重心引到发展火器上来。

    北辽的经济基础,北辽的骑兵优势,一旦北辽也重视发展火器,就意味着他们放弃了自己的优势,并且向大宋看齐。那才是真正的作死。

    赵曦从没轻看过骑兵的作战能力,别看大宋对辽、对夏都有军团作战的胜利,在赵曦看来都不是绝对实力的压倒性胜利,而是认识上的差距。

    骑兵的优势在于机动,而不是列阵对战。

    不管是西夏,还是北辽,因为他们对火器的恐惧和不适应,都还以对战传统步卒的方式与火器阵对攻,这是一个歧途。

    “陛下,对方派出的是神射手”

    富弼跟赵曦耳语,面带微笑,好像在说其他事他也不看好己方。

    耶律洪基不傻,也知道这种君前较技所产生的影响。尽管他嘴里说的百步穿杨数不胜数,可真正派出的还是其中最顶级的射手。

    再看看己方的那位是王舜臣,赵曦知道。王舜臣不高,跟北辽那神射手并排而立,算上抱着的枪管才能比人家高。

    不过这火枪,就是赵曦也是第一次见。比军伍中装备的火枪枪管要长因为韧性的问题,火枪的枪管一直都是难题。

    延长枪管可一定程度上提高命中率,由于工艺的原因,早先并没有解决。

    突然有了这样的火枪

    赵曦看苏颂,苏颂恭敬又自信的向自己点头,再看狄青,似乎也是一副胜券在握的神情难不成工坊城又大进步

    火器,在这个时代应该是无与伦比的存在了,尽管希望能有大发展,并没有抱多大希望。

    就在赵曦愣神的期间,北辽的神射手已经将箭壶里的十枝箭全数射中了靶心不管是射速,还是准度,真的让人敬佩。

    北辽阵营中一阵阵的叫好声,一声高过一声

    赵曦很怀疑这弓箭手还能不能抬起胳膊了那可是五石弓,赵曦自诩不算羸弱,可他一次都拉不满。

    连射十箭,还是这样的射速

    这时候,王舜臣才缓缓的端起枪,枪托顶着有肩,挺直了他并不高大的身板。

    这一刻,赵曦仿佛看到了后世那些枪王火枪跟王舜臣似乎融为一体了。




第五七四章 你行 我也行
    “陛下,王舜臣一直是工坊城的试枪手,也是调枪手。”

    狄青现在属于讲武堂,讲武堂和工坊城的关联很紧密,军械上更不用说了。

    狄青这意思赵曦明白,也就是说王舜臣对这枪很熟悉。

    “砰”

    就这声音也要比搭弓射箭唬人,只是王舜臣面前被烟雾遮挡了视线,根本不存在速射的可能赵曦也不相信火枪有速射的可能。

    果然,这时候有军卒握着另外一枝长管的火枪进场了连子弹都不需要王舜臣装填。

    弹头不是箭,可以扎中靶心,那怕是百步之外,一样可以大约看清颤动的箭。

    弹头只是铁珠,那怕是射中了靶心,在百步之外也看不到。

    “中靶靶心碎”

    这个步骤很必要。草编的标靶,做不到让弹头留在上面。为体现每一次打中的位置,甚至需要不断的更换新标靶。

    看来工坊城和讲武堂没少做这些事,很顺溜,再一次放置了标靶。

    “火器就这点不好,杀伤力太大,不像弓箭,只要不射中要害,被弓箭所伤,不会致命。而火枪啧啧,一旦射中,估计很难全活”

    拿草编的标靶跟人体比,赵曦就是在唬人,声音挺大,目的是让北辽的臣工听到。

    事实上,就以现在的火枪跟弓箭比,论伤害程度,比弓箭真的强不了多少。

    其实赵曦也有些看不明白,按说以现在的火枪,那怕是单发的铁珠铅珠,百步后的冲击力不至于让标靶碎掉的

    事实上,新军火枪一直是以散珠装弹的,尽管苏颂实现了火药的量化装填,可子弹跟枪管一样,一直没解决。

    然而现在,王舜臣打了十枪,枪枪命中靶心,每次都需要更换标靶,若不是宋辽的军卒一起行动,赵曦都怀疑是不是己方在作弊。

    宋辽的射手都完成了射击,都是射中靶心的。从射速上,北辽胜了,也可以说是远远要快于大宋的火枪。

    但大宋的火枪在杀伤力上,却同样惊人,包括赵曦,没有一颗子弹留在标靶上

    赵曦有意当场去看看工坊城的新玩意儿,他感觉比原来的火枪大不一样,或许会给他惊喜。

    只是,赵曦知道这不合适,那怕北辽的耶律洪基不在意,可自家的臣工就不会同意大宋是礼仪之邦。

    不过人家北辽好像真不在意,好像不介意失礼这回事

    耶律洪基顺台阶下了高台,径直走向了神射手,接过了那躬着腰的神射手的弓“三石弓,好朕也试试”

    说完,把弓在手里挽了个花,扭头看想高台上的大宋君臣北辽的都下去了,而在耶律洪基抓住弓的瞬间,狄青居然往前挪了半步,挡住了赵曦的视线

    “得人家要显摆,去捧个场吧”

    怎么听怎么感觉官家的语调带着兴奋。

    大宋的君臣下去了,依然保持着经纬分明的界限,跟北辽君臣中间那两三米的距离依然在。

    而狄青和种谔郭逵,自然的把赵曦跟耶律洪基隔离开了,在两个君王之间形成了人形的铠甲肉盾这是三石弓呀

    而赵曦也从王舜臣手里拿过了那杆枪,几乎接近于抢夺了。

    不一样,真的不一样了。枪管的材质,赵曦没看出来不同,但枪管是明显延长了。

    枪管里的火药味还没散完,赵曦映着光,看枪管的内壁居然看到了膛线,而且枪管内壁也要比原来的光滑。

    再看子弹,居然是锥形的,材质的硬度也是铁铅,似乎是合金。

    “子容”

    “陛下,工坊城改了模范,工匠们尝试了多次,最后采用了瓷器的模范套枪管,并且在制作瓷器模范时,做了很微弱的旋转纹。”

    “如此一来,不仅减少了打磨枪管内壁的时间,也确实能提高火枪的准度。”

    瓷器赵曦知道,这时代的瓷器可以说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水准,只是他没想到居然可以用瓷器作为模范。

    自己不懂得专业,赵曦没去评论。

    新火枪装备了准星,还是燧发,扳机的勾连比原来的火枪精致多了,手指卡进去很舒服,不再是原来那种粗糙货。

    赵曦把自己的那把喷子拿出来比对,这新火枪一点也不比他的喷子差。

    “纯手工”

    其实都是纯手工,赵曦想问的是人工耗费。

    “回陛下,确实还不能量产。”

    而这时候,北辽一阵阵的的马屁在恭维着耶律洪基。

    赵曦看向标靶不得不说人家北辽在这点上值得学习。

    耶律洪基,快四十岁的帝王,随手就能拉开三石弓,还能玩所谓的百步穿杨箭还在标靶的靶心颤动着。

    耶律洪基又一次张弓搭箭

    “嗖嗡嗡嗡”

    三石弓的弦,在箭被射出去以后,弓弦震颤的嗡嗡声,就连大宋这边似乎都能听到。

    “朕还是岁数大了,早两年三石弓也能射十几箭的”

    挺谦虚,看着像是在阻止北辽臣工的恭维,可眼睛却看向了大宋的这边。意思是我行,你能行吗

    赵曦看明白了,大宋这边的臣工们也看明白了。

    狄青想接这挑战,别说身份不匹配,他自己也知道自己做不到。这是大宋火枪跟北辽弓箭的比斗,不是单纯的比射箭。

    若是弓箭,别看狄青五十多岁了,一样可以拉满三石弓,也一样可以射中靶心。

    总不能走过去跟北辽皇帝说借你的弓用用

    “官家,雁门之战胜在谋略,而非单是火器与弓箭之强弱”

    这是韩琦的观点,这时候说出来倒像是给赵曦台阶下,同时也有忽视武将功劳的意味任何时候都忘不了玩心眼儿。

    赵曦没接茬,而是端起了枪

    “砰”

    枪响了,所有人都看向了标靶。

    虽然没人说是在比斗,当耶律洪基将弓在手里挽着花玩,并看向大宋时,就意味着双方君王也进入了比斗。

    “中靶,靶边碎”

    北辽那边一阵哄笑。耶律洪基的两箭命中靶心,跟赵曦仅仅打中靶边,很有对比感

    赵曦将枪放下,手却再一次伸出去这是让将装填了弹药的火枪给他。

    “砰”

    “命中,靶心碎”

    “砰”

    “命中,靶心碎”

    赵曦在校准以后,就没有停下来,一枪一枪的打出去,打的越来越有感觉了。

    百步,也就是五十米的距离。赵曦的曾经,虽然不算数神枪手,还不至于打不中五十米左右的靶心,这靶心是碗口大的靶心,即便是当下的火枪,也不算是难事。



第五七五章 这才是正事
    惊讶不仅是北辽那边的惊讶,就是大宋的臣工也惊讶,就连低头躬身的王舜臣,也忘记了在什么场合,抬头看着自家的陛下

    北辽惊讶,是因为他们一直以为宋国的皇帝自太祖太宗以来,不再有马上帝王,都是在深宫里养大的君王,文韬还有,可谈不上武略。

    这才是耶律洪基看似随意却有意找回点面子的射箭行为就是以为宋国皇帝羸弱。结果,这宋国皇帝居然不比那个射手差。

    赵曦可没显摆的意思,那怕事实上已经嘚瑟了。

    “子容,下一步重点放在弹药改良和批量生产的研究上。这枪会让军伍战力大幅度提高。”

    说完,赵曦随手把枪丢给王舜臣,转身向高台而去,都没往北辽那边看一眼估计他们脸上的表情很精彩。

    酝酿好的嘲讽和哄笑还没完全宣泄了,就被这一阵连射憋回去了

    从双方君王接触开始,耶律洪基就想在比斗上挽回点面子,所以才会提议双方成建制对攻。

    被赵曦大义凛然的拒绝后,又提出了比斗三场。

    这时候好像不需要再提了。

    说是进行了一场,又可以看成是两场。再说了,谁又能排在君王之后再比斗

    冷场了。耶律洪基没心情再说什么,赵曦是懒得扯淡。所以,富弼跟耶律乙辛开始磋商了。

    不再墨迹了,各家还有各家的忙事。

    赵曦看耶律洪基那一脸的颓败像,倒也没落井下石,没必要逞口舌之快。这老小子可能有点后悔显摆他的射术,硬是让整个北辽没了一点斗志。

    而大宋这边,虽然不至于兴高采烈,可从军卒到臣工,再到君王,满营都是喜气洋洋。

    签约的仪式有点沉闷。矮桌两边就宋辽的君王,内侍忙乎着将盟约交换,而耶律洪基机械的签署,眼睛却没离开过赵曦。

    赵曦很无所谓的看着他你咬我呀

    北辽很迅速,在签约完成的那一刻,就撤离的干干净净,留下了一地马粪

    由于韩琦答应了不限制百姓选择去辽地还是就云应四州,在释放俘虏以后,大批的百姓离开了云州四州之地,随着北辽撤退的俘虏兵,一路向东。

    “他们不知道哪个才是他们应该效忠的王朝吗”

    现在云州的城墙上,看着远去的百姓,富弼不理解。

    韩琦的脸上挂不住,很尴尬,本来觉得该是打脸北辽的条款,如今却自觉感到一阵阵的的发烫。

    不应该是翘首以盼王师北定吗

    “百年时间,差不多三代人了,已经不存在对中原王朝的认同。更何况,百年边境承平,在事实上形成了安居乐业的环境。”

    “前朝又是一个混族的王朝,云应四州一带,又多是外族节度使管辖,加上五代乱局,城头变换大王旗。谁能让百姓安居,他们就会认同谁家王朝。”

    “也罢如此大好的江山,没必要留下没有归属感的百姓”

    赵曦似在解释,又似感慨。

    官家的这一番话,倒是让韩琦心里踏实了不少。最起码没有因为自己的疏忽而导致云应四州大范围空虚而责罚。

    不过,这空荡荡的云应四州如何治理,才是接下来考验朝廷的难题

    “陛下,这东迁百姓,很多都是军属,或者说是汉人林牙宗亲。长期以来扰边代州,与代州百姓几近成为世仇。之所以离开,恐怕更多的是担心国朝在治理四州之地时,会有所区别”
1...205206207208209...28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