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了仁宗之子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布袋外的麦芒
“富相,吕相先起来。朕又不是现在就要出发滔娘”
这个王中正这时候,赵曦看到滔娘急急忙忙的出来了。
“官家,妾身会守好朝廷,谨盼官家凯旋”
这是没想到皇后居然是这样起身呗,还能怎样不过,在这一刻,富弼是真的被官家和皇后所感动了。
“富相,内阁大臣,最小的也有六十了吧纵观朝廷,可以主持救灾大局者,朕属于年轻力壮者。”
“再说了,朕曾率兵远征过安南,不惧湿疫是有过明证的。朕也不是现在就这样孤身出发,朕是去主导救灾,不是去找麻烦,没有完善的准备,朕不可能前往的。”
“现在是寅时了,需要召集相关内阁和议政议事。虽然不能拿出具体章程,可以先把预料的物质准备好,把人员安排好,最好能在卯时完成一般性的准备。”
“记录一下工坊城、工部、都水监、厚生省、枢密院、监察衙门等衙门主官和具体主事人员,寅时三刻务必到勤政殿议事。”
第六五二章 决断
说是宣相关衙门议事,赵曦压根没准备给臣工们说话的机会。
“第一条,工坊城从今日起,停止汴梁到滑州的之间所有的客运和货运业务,现在还在轨道上行驶的马车一律离开轨道,腾出轨道线,为救灾准备,全力运送救灾物质。议事结束后,工坊城要在第一时间将库房的帐篷、睡袋等物质装车,卯时完毕。”
“即时召集工坊城所有工匠兵,轨道兵,全副武装,卯时集结完毕,奔赴滑州。”
“枢密院调集京畿道所有驻防军卒,除保留日常值守外,所有军伍一律全副武装,卯时集结完毕,等待轨道方派车登车后统一开赴滑州。”
“工部会同都水监,提前遣人赶往滑州,在滑州安排合适的地方用于救灾指挥部的设置,以及军伍营地的布置。同时,要会同驿递和皇城司探知,随时奏报滑州灾情。”
“民部查阅滑州原居民总数,朕授权民部在京东路、京西路、京畿道甚至京兆府,调集所有常平仓粮食,备足灾民用度。”
“厚生省,要组织可以动用的所有医官,必要时由开封府配合,以强令召集民间医生,备足相关救灾和防疫药材,交予工坊城运送,并提前安排人先行进入滑州,布置临时医馆,放置药材。做好大疫防治准备。”
“监察衙门监管所有过程,杜绝一切消极怠工事情的发生,杜绝大灾面前贪渎行为。同时,监察衙门要会同滑州驻防新军,先行控制滑州水泥厂负责人,监督排查滑州官员。”
“内阁大臣,根据自己分管的衙门,居中协调组织。诸位臣工,滑州溃坝,到底是怎样的情况,现在暂不明了。朝廷必须做最坏的打算,倾国朝全力救灾因为,受灾的是我们的子民此事容不得半点疏忽现在,开始行动”
工坊城的诸位,不管是王陶还是苏颂、李诫和申天赐,在赵曦命令结束后,没有任何疑问,直接离开不折不扣的执行命令。
而其他衙门,在官家眼神的逼迫下,跟着分管内阁也离开了勤政殿。
还有一个时辰,这对于工坊城而言,应该不是问题,但对于其他衙门,赵曦不确定。
他们没有经历过这阵仗,也很难适应这种战备命令的做法。
幸好,相对于其他衙门,不管是工坊城,还是新军,对于这样的战备命令适应,应该不会出什么茬子。
至于其他,随后备足也是可以的。
赵曦这样下达命令,相信富弼能领会他的意图。
富弼能理解官家的意图,并不代表内阁大臣都能领会官家意图。
都还被官家这样雷厉风行的做法给搞晕了。
滑州溃坝,内阁大臣都知道了。
接下无非就是安置流民对于这个活,别说内阁大臣,就是随便一个议政,应该都能处理好。
国朝又不是第一次出现灾民。
就以现在朝廷的物质和粮食储备情况,还真不怕一州一府的灾害。
问题是,听官家的一连串命令,似乎并不是针对安置灾民的,像是在安排救灾。
救灾怎么救这不是大旱,形成灾民需要时间,朝廷也有时间去准备。
这是黄河溃坝呀是天威,根本不由人。
现在的滑州,恐怕已经全被黄河淹没了,估计连踩脚处都没有,谈什么救灾
“富相,官家这般安排是何意”
张方平开的口,有了张方平,韩琦倒不是急性子了。
虽然开口的是张方平,倾听者是所有人,包括内阁大臣。
官家安排部署时,没人去随意打断,毕竟在灾情面前,多嘴没好名声。
还有工坊城干净利索的执行,多嘴也显得自己事妈。
现在,需要从富弼口中得到真相了昨晚是他跟吕公弼职守。
“官家是在布置救灾不错,是前往滑州救灾,不是部署流民安置。并且,官家还决定亲自前往滑州”
“官家已经授权我富弼主持朝政,由皇后娘娘监国”
“富相,万万不可呀”
“富彦国,你居国朝首相之位,应担负首相之责官家之于国朝,之于我大宋中兴的作用,毋容多言你居然怂恿官家亲临险地”
“富相,黄河溃坝是何等凶险,富相不会不知道如今滑州情况未明,官家如此贸然前去,所临的风险有多大,富相可知”
除了吕公弼,就王安石没有责问富弼了,就连韩绛都说了声万万不可
确实,无非是屁民而已,死了的就死了,活着的等这波水患过去,朝廷只需要安置灾民即可。
“有何不可滑州溃坝,子民受灾,官家为何不可前往滑州某王安石陪同官家”
“王介甫,这时候莫要置气”
陈升之虽然对王安石的脾气对眼,可这时候觉得真不是较劲的时候。
内阁大臣应该统一口径,把官家的鲁莽劝下来。
“陈公,非安石置气是安石对官家之为的感动这才是盛世之明君视子民为亲人这才是万世大宋之为”
“诸位,我等不该劝阻,而是应该庆幸,在这样大好的时代遇到了真正圣贤之君,辅助这样的君王,是我等之福分”
王安石很擅长宣讲,也很懂得蛊惑人心。但是,这时候,王安石是真的被感动后说出的这番话。
他都没想到,官家会做出这样的安排。
“正如介甫所言,我等确实应该庆幸,庆幸在这样的时代遇到这样的明君。”
“我曾劝过,宝臣跟我一起劝了但是,我富弼惭愧,居然不如妇道人家”
“因为我无法劝阻,便引来了皇后娘娘,皇后娘娘只是告诉官家大宋的子民在等着他,朝廷不会放弃他们皇后娘娘告诉官家,她会守好朝廷”
“诸公,我真的惭愧我等熟读圣贤书,谁曾真正奉行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教化官家是用行动在履行”
“另外,官家在得知滑州溃坝时,首先表明的态度是灾情就是军情,所有救灾的命令都是军令”
第六五三章 还是贸然行事吗
富弼的话很明白,违抗命令,就是在违抗军令。
谁都知道违抗军令会是怎样的后果。
于是,整个汴梁沸腾了,是被朝廷官员搅和沸腾的。
一家家的房门被敲开,一句句命令在传递,一个个官吏开始动起来。
或许说混乱也无不可。
毕竟,朝廷的衙门,并没有经历过这样的情形。
从各位参加议事会议的臣工开始,从勤政殿出门,就顶着大雨,自己亲自通知属下还不到卯时,衙门里还没人。
相对条理的要数枢密院了。
韩缜本来就是潜邸出身,又是跟护卫营一起受训的,况且,驻防汴梁的新军,都接受过应急演练。
一时间,汴梁街道开始被军卒整齐的脚步声惊醒了。
“怎么了北辽打过来了”
“胡扯什么现在北辽敢跟咱们打听说是滑州溃坝了。”
“滑州溃坝跟军伍又何关系无非多些流民而已。朝廷现在不缺救济流民的钱粮”
“你懂个卵球我邻居是兵部衙役,也被召集了,听说官家命令军伍到滑州救灾”
“救灾瞎说吧怎么救灾你没见黄河水有多可怕吧一下子就把滑州淹没了。再多的人也是白费”
“水能冲走物事,说不定真有活着的人。早年,还是先帝时,那一次黄河泛滥,汴梁外城来了一大批的流民,都是在水里泡着硬扛过来的。听说水没淹死多少,在水里泡着,饿死不少”
“官家圣明呀总是能救回来不少人”
汴梁醒了,大雨中从零星的光亮开始,逐渐把整个汴梁街道都照亮了。
人们都在议论着,议论着朝廷这一次的行动。
然后,从第一个人来,人们便迎着雨,从屋子里走出来了。
都知道了,这是要前往滑州救灾的军卒
“孩子,就两个鸡仔,老身刚煮好的,给孙子去学堂带的。现在你拿着,去了滑州没一顿饱饭了”
“这是我家祖传的蓑衣,带着,还下雨呢,多少能遮遮雨水”
随着汴梁街道的人群越来越多,新军前往滑州救灾的事,就都被大家伙知道了,于是便有了一些自发的行为都想出分力。
上了年纪很多人,都是经历过先帝时黄河泛滥的,甚至还有些是那时的幸存者。
在滑州溃坝的消息传开以后,都不约而同的来到了街道两旁。
临近卯时了,这时候宫门大开
赵曦从来没有出门用仪仗的习惯,今日还一样。只不过他的马车毕竟还是与众不同的。
跟随在赵曦马车的身后,是几位内阁大臣的马车不知道是被富弼说教了,还是自己明白了,内阁大臣有了分工,根据年龄排序,安排了随同官家到滑州和留守汴梁。
赵曦在这点上,没有要求也没有制止,完全自愿。
当赵曦的马车出了宫门走进御街,才发现整个汴梁的街道,都被汴梁的臣民挤满了
“那是官家的马车”
“官家要送别军伍吗”
“不是,我听说,官家要亲临滑州救灾”
街道两旁的人群,还有低语声
这时候,被军卒拦着的百姓,有一位突然往后退了一下,然后,收起了雨伞,在满是雨水的地面上跪下了
从这一个开始,随着赵曦的马车前行,人群就像被人安排好的,没有任何指令,人们随着马车,一行行的跪下了。
这时候,整个汴梁街道,没有任何嘈杂声,只有马蹄踏在水泥路面和车轮滚动的声音。
“官家外面”
王中正看到了,却不知道如何跟官家汇报。
赵曦心里想着如何救灾,在回忆后世防洪的一些措施。
听到王中正说话,顺着他挑开的车帘往外看
人群还在跪拜,有秩序特虔诚的跪拜。
这一刻,赵曦有点鼻子酸了。他还是没有将自己当作一个纯粹的君王,还是被这样静默的跪拜感动了
“朕”
赵曦让王中正打开了侧门,让自己可以面对百姓。他有意说句话,说声这是应该的。
可一开口,居然觉得无话可说。
安静的汴梁街道,就这一个朕字传开,却没人喧哗,该跪拜的继续跪拜,守护的军卒依然行使的职责,马蹄声一样踢踏着,车轮照样滚动着。没有变化。
但是,这一刻,整个汴梁城,似乎被一种气势充塞着
“走吧”
赵曦这一声很轻,他不知道该说什么,却知道该做什么。
富弼远远的现在宫墙上,虽然有雨水嘀嗒着,御街的一切,他都看清了。
“稚圭,这时候,你还觉得官家是贸然行事吗”
不知道后世会怎样来记载这件事,也不知道这一日对于大宋会是怎样深远的影响,这一刻,富弼能感受到的,他自认为够了。
对于他们这一朝,在汴梁有此刻的景象,对于富弼这位首相,他自觉够了。够万世留名了。
韩琦,张方平,陈升之,还有听说后赶来的司马光,四人站在宫墙上这时候,他们也有想要跪拜的念头。
“官家也绝不会想到会是这样”
张方平有些感慨。
“也正是因为官家不曾料想过,才是最震撼的。也正是官家没这样去想,才是最真实的。一切都是出于本心。”
“官家亲临救灾,是官家作为君父的本心,不忍子民的遭遇。汴梁百姓大虔诚跪拜,也是出于本心,感激上苍给他们一个圣明的君王。”
“诸公,这几日,我等需同心协力,维持朝廷正常运转,同时为前方救灾的队伍确保后勤保障。如此,方能对得起汴梁街道的这一幕,方不愧于心”
富弼是真的被这一幕打动了,很少激动的富弼,也提高了嗓音,对留守的内阁大臣喊口号了。
赵曦这时候的心里,不仅仅是感动,反倒多了份沉重。
一个时辰过去了,都水监和皇城司的探知,已经先行赶往滑州,还没有消息传来赵曦也知道自己有些着急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