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了仁宗之子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布袋外的麦芒
搬粮食时那叫一个急,那叫一个勤快利索。
犹豫了,买粮的看这阵势有些犹豫了。
可行会没有人过来传话,又不能停下钱粮交换……
粮食已经从靠着粮店的一边,搬到了马车边上……店家还说了,最后负责给装车……
这情形,根本不像怕买走呀!这行会到底有没有个谱筹集的这点钱,能买空吗
这都一半钱进了人家店里,还没见着粮食行会再有马车出来………
有点发毛了。
好看!这戏有点意思了,特别听着喊钱数和粮数的声音,特别动听。
赵曦喜滋滋的透过窗户看,饮着茶,看着进钱,确实很享受。
美呀!
“殿下,开始吧!”
嗯啥意思这才哪跟哪呀才一半而已。
“殿下,士农工商,都是子民,莫要太过了。即便粮商过分,朝廷也不能一般见识。否则三地之粮商破家,市面会萧条呀!”
没劲!可富弼,老包,一个个都这论调……
&nbs
第二六零章 少饮些
其实上就是这样,在马车进城时,粮食行会的已经知晓了。
当头一棒,直接都傻了,已经没人顾得街面上购粮的了,都被这一波马车轰傻了。
玩还怎么玩就他们好不容易凑起来的钱,未必能买下现在的存粮,更别说这马车还一直不停的送粮……
“会长,倒是拿个主意呀!”
拿主意拿什么主意有什么主意
连头都没抬,就捂着脸发愁呢。
然后,在门口边的,先溜了。
靠不住了,这行会没辙了,靠不住了。可自家的买卖,还得自己去忙乎。
在这耗着没屁用!
所以,悄悄的撤了,得赶紧回家,回铺子里,先把粮价降了,能收回多少算多少。
都是老江湖,现在的粮价,谁都知道坚持不了多久,说不定啥时候就崩溃了。
所以…~
“各位相公,殿下,有粮店挂出了四十文一斗的牌子……”
唉……完了,没得玩了。这还没咋呢,就已经趴下了。
“让马车回去吧,别转悠了。”
这几辆轨道马车,就这么又出城了,一粒粮食都没放下。
在一群又一群看热闹的跟随下,关注下,就这么又回去了。
汴梁城里不缺粮,拉进去的粮食又拉回来了……
而随着马车出城,却有一大批的人,骑马赶驴,或者坐着老式马车,齐刷刷的向西门而去……
轨道……太子殿下的轨道成了!
京兆府,河北道,没有轨道马车,可早先成为运输队的那些人,早已备齐了一个运输队该有的物事。
汴梁城的故事,在三地同时上演了,连对话都几乎是一样的,更别说结果。
粮商遭报应了,地主遭报应了……这是这旱灾三地最普遍的认识。
赵祯又想设宴了,只是那几位相公就没来公廨,一天都跟曦儿在街市。
找其他人算了吧,不知情不说,恐怕多数人都想哭了,自己就不往伤口上撒盐了。
回吧,回内苑吧。
这一整天,从开始的提心吊胆,到后面的舒坦……这日子过得,天天有这事才好。
这一次,不仅仅是富了东宫,富了老六家,富了几位相公,更是富了朝廷。
而黎民并没有受损,反倒会受益,这样的事,作为帝王,真的希望是天天有。
自己这儿子……没得说!
想必这时候,曦儿为该着回慈明宫请安了……
“大伴,去慈明宫……”
难得老陈琳这一直绷着的脸也会呲牙笑了。
确实是值得庆贺的事。
还没进慈明宫,就听到了里面的欢笑声,还有……有一种特别的清香味……
“大伴,什么味”
“酒,应该是酒。”
“世上有如此味道醇厚的酒”
“有太子殿下,任何事都有可能!”
大伴这话对头,有曦儿,就有所有可能。
上次在信阳,为狄青那背痈,赵曦蒸了些酒。本来留给狄青家了。
结果,他家真把这当作神药了,即便闻着香,也没人敢尝一口。
毕竟很多药,都有以酒下的说法。
所以,致仕后,就带回来了,带到了护卫营。
原本考虑粮食的问题,赵曦一直没敢把这层纸捅开。现在嘛,没想到这安南,这个叫李日尊的小子,还真是个人物。
自己说要粮食,他就真在安南鼓励耕种,然后把稻谷送到了国朝。
又跟广南西路协商好,来了榷场……
更没想到的是,这安南的粮食,是真的源源不断。
所以,赵曦就把这用于伤口消毒的酒,又回了一次炉…~
这还是第一次拿出来饮用,也是真的有点高兴,觉得应该庆贺一下。
“爹爹……”
“曦儿,此香味是……”
“爹爹,此为酒味。只是……只是……”
唉!老爹是心脑血管病,就是所谓的风疾家族史,再要是喝酒……
&
第二六一章 樊楼
第二天,都不用赵曦这边挑头,整个汴梁的粮价,从开市,就直接是每斗四十文的价格。
赵曦本来还准备五十文延续两三日呢,结果……
看这价格,赵曦都有心让那些非专业粮店撤摊了。
本来就是捣乱的,一直掺和着不叫事。只是百姓,包括这些粮商的心还不稳定,还需要把他们压实了。
所以,还让那些本不是粮店的店铺继续着……
别说朝廷睁眼闭眼的不吭气,就是开封府也认了,更别说都知道这些店铺跟内苑,以及高门大户关联深。就说在这次粮荒之乱中作用,开封府也乐意看到。
终归不是正业,赵曦采用了逐步恢复的方法。
“许掌柜,尔等为何……”
为何没看出来嘛
“本来就不是做粮食的,本来还想趁一波买卖,可惜……唉!”
嘴里时遗憾以及痛惜,可神情一点也没那感觉……终于可以丢开这乱七八糟的粮食了。
脏不拉机的,那能跟蛋糕糖块这些吃食比
终于省事了,不用再鼓捣这些粮食了。
“什么价格趸出去的”
看着这蛋糕店被拉走一车又一车的粮食,看来汴梁是真不缺粮了。
“李掌柜,这话问的……呵呵……”
都是一回事,哪有什么价钱的事太子殿下只是说要各归其所而已。
别说没价钱,就是有,这是该问的话吗
粮食已经稳了,最起码在子民之间是稳了,至于粮商……才真正慌起来。
这时候店铺之间的转换最惹人注意,问题是,这是自家左右手倒腾。
关系再好,也没法给你说呀。
汴梁城里这些天一直有这样的小插曲,开始还有人关注,到后来,已经没人注意了。
很好,事情总算是平复了。
老天也奇了怪了,粮荒的事刚结束,就进入了雨季,淅淅沥沥的雨,没完没了的下了起来,仿佛前半年欠下的,在这段日子,都要全部还回来。
地下透了,估计不会耽误冬麦的耕种。剩下的都是户部的事,赵曦没在操心。
苏颂和薛向,包括李诫都回来了,这一次都受累,赵曦就想着是不是该犒劳大伙一次……
粮食充裕了,这蒸酒也该推出了,所以,赵曦便有意把这次知情的相公也一并请了。
皇家请客,历来是宫廷饮宴,考虑到自己这帮人的资历,赵曦决定在外面宴请了。
“殿下,樊楼吧……”
赵曦把这想法说了,吕公著就建议樊楼……
樊楼,赵曦路过过,看上去确实宏伟,不夸张的说,那排场、那规模,比皇宫不逊。
关键是,为啥护卫营这群小子,都那么兴奋呢
吃个席而已……
这还不是最重要的,在赵曦回宫里说起自己请客吃饭的事,又说到要去樊楼……不仅是老爹和娘娘,甚至自家的女人那表情都很诡异。
几个意思这樊楼不就是酒楼吗自己又不是没有在酒楼混过,至于都这副表情
没搭理老爹的羡慕……做个帝王其实挺憋屈,就这样的饮宴,老爹肯定是不能去的。
“大伴,樊楼……”
“回官家,无妨。”
皇城司对于樊楼这样的场所,怎么可能放过去
“若有……”
“爹爹,三哥不会胡为,恳请爹爹不予处置……”
滔娘明白爹爹的意思,这怎么能行
樊楼的小娘子啥样,她没见过,可道听途说的不少。
就是她娘家,从父亲叔伯,再到那些兄弟,谁人没经历过樊楼
别说三哥非常人,就是真有个露水情缘什么的,也不能让爹爹处置……她不想做妒妇。
所以,滔娘连礼仪都不顾了,赶紧打断了公爹……
什么跟什么呀赵祯愣了愣,又想了想,没再提。
确实不该当着儿媳说这些。
赵祯的意思是,若曦儿真看上那个了,让皇城司探事司给兜兜底,合适了该接进来就接到东宫。
看小滔娘这意思是……信任曦儿的处事能力还是说担心曦儿对她有芥蒂
罢了。
 
第二八五章 霸道和王道
中国既安,群夷自服。手机端>
“明仲,从现在起,重点侧重于西边的轨道铺设,并且以征战需求为首要。相关方略,可于狄帅沟通。”
“曹霖,尔等四人,着令轮训新兵之军卒,要多开展演习,检验新军与传统作战方式的优缺点。”
“诲叔,教导队要编撰通俗易懂的战时条令条例,务必在战争来临之前,确保每一位新军军卒记熟记牢,并能做到严格执行。”
“其次,教导队可向朝廷请奏,对新军训练做一次验收或者调研,意在对新军进行全方位的条令条例教化。”
“另外,本次议事,列为护卫营高度机密,泄露议事内容者,执行护卫营保密条例!”
这将是一场由羊毛引发并引导的战争。
羊坊从一开始就是被赵曦当工具使用的,用于干预辽夏经济生活的工具,从而改变辽夏牧民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对国朝的依赖性。
这两年,由于毛纺成品品种增加,羊毛需求越来越旺盛,赵曦也就有意抬高了羊毛原料的价格。
同时,渊源不断粮食在榷场交易……这是一个在朝堂惹非议的交易种类。
赵曦把羊毛和粮食的杠杆,很详细的与相公们谈论过。
国朝粮价一直维持在低位,最终臣工们在利益面前,还是闭上了嘴,反倒积极的投入到与辽夏的粮食和羊毛交易中。
养羊真的很划算。
往年青黄不接时,牧民一般都是宰杀一些畜牲,来度过这段艰难日子的。
现在不用了。只需要将人和羊都不需要的羊毛,就那么剪下来,买给宋人。
同时就可以在榷场采购粮食……
六七月,即将青黄不接时,就有商贾到草原上收购羊毛,同时贩卖粮食,以及宋国的货品。
这两年,这样的日子,牧民都几乎当作节日来对待的。
然后再过两三个月,商贾们会再一次来到草原,一毡一毡的走,放下足够让牧民过冬的粮食,带走那些没用的羊毛。
辽夏都如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