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我成了仁宗之子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布袋外的麦芒
第二八九章 戴帽子唬人
    或许不该定义为傻缺,这是认知上的问题。想-免-费-看-完-整-版-请-百-度-搜-,≮o

    原本国朝没羊毛纺织,子民一样的活。如今有了羊毛纺织,也没见着国朝生活有多大的改观。

    至于税入,相比较每年给辽夏的岁赐,真的没法比。

    把这工艺送出去,降低三成岁赐,对朝廷而言……划算。

    反正那营生自己也没掺和……这应该是最关键的一条。

    “臣附议!陛下,羊毛纺织与国朝有百害而无一利。毛纺布帛,除令国朝子民贪图享乐之外,饥不能食,渴不能饮。如今有减少岁赐之便利。臣以为,可行!”

    “臣附议……”

    “臣附议……”

    “臣附议……”

    赵曦到后来,耳朵里只有:臣附议这几个字了。

    服了,是真服了。赵曦都搞不懂,这些人到底是真看不明白,还是见不得国朝存在自己不掺和的营生

    真不想斗嘴呀!

    “陛下,诸位臣工,本王建议所有附议交出羊毛纺织工艺的臣工,可着一子为辽夏贵族之仆从。”

    “殿下……”

    赵曦这一开口,直接就是这种纯粹的人身攻击的言论。

    富弼也很火,他自然能理解殿下的心情,问题是这是朝堂,不是市井。此话在此时过分了。

    “陛下,臣弹劾太子殿下失仪!”

    “陛下,太子殿下于朝堂之上……”

    “陛下,诸位臣工,可否先让曦说完,看是不是一个道理,再论是不是君前失仪可好”

    赵曦可没有什么失仪不失仪的自觉,甚至连恼火都没有,仍然慢条斯理的说。9,23o

    “尔等如此打断本王陈述理由,算不算失仪还是说因为辽夏使臣与尔等有不可告人的目的,致使尔等不容朝堂有不同的声音”

    “血口喷人!”

    “你看……又打断本王陈述理由了!”

    赵曦真不喜欢斗嘴,特别是这种根本没有任何意义的斗嘴。

    可如此群情激昂,似乎还真有达成共识的倾向。所以,他不得不说几句,可又不想自己说话时老被打断……这种事在朝议时最常见。

    所以,赵曦只能用这种接近无赖的办法,先让这群扯淡的人把嘴闭上。

    嗯,不错,还是有效果的,终于没人吭气了。

    这时候,赵曦才清了清嗓子……

    “若将国朝看做一位父亲,何物是他的子女诸位臣工可曾想过”

    “产业!国朝的任何一种产业都可以视作国朝这位父亲的子女。漕运是,炼钢是,农耕是等等都是,所有为朝廷创收的产业都是国朝这位父亲的子女。”

    “而羊毛纺织,就像尔等家里初生……不对,应该是一位刚到进学年龄的幺子。就因为尔等是耕读传家,而幺儿喜好武艺,就准备弃之不顾”

    本来想的很严密的说辞,等说完了,赵曦感觉,好像也不是那么严谨,有点牵强了。

    “逆子,不要也罢!”

    “虽然又一次打断了本王的陈述,鉴于尔之所言,属于毫无人性的言论。本王不予计较,因为跟非人者论道,分不清谁不是人。”

    其实赵曦还是感激这位的,最起码让话题直接转移了,从根本上是接受了这个比喻。

    “诸位皆为熟读圣贤书成为朝堂臣工的,可曾记得有圣贤指引尔等弃子”

    “人常诅咒aiguo求荣,也唾弃嫁女求富者。如今这般卖儿女以求短暂的安稳,为何如此热衷”

    “诸位臣工都是精英,是从众多士子中脱颖而出,从而登上朝堂的。可有谁曾仔细思量过,为何辽夏会舍岁赐而求此工艺”

    “别再说什么蛮夷,也别提辽夏都是傻子。他们有这般要求,为何诸位臣工不能沉心思量”

    “在其位谋其政,既然诸位臣工




第二九零章 东宫偏门为谁开
    早朝被赵曦搅和了。>

    一顶帽子这样扣下来,根本就没人再提这茬,然后,就搁置了。

    又是这法子。搁置本身就是一种得过且过的做法。

    朝廷是搁置了,至于接伴使……朝堂这些臣工,玩太极还是和稀泥,都是一把好手,真不用操心这个。

    可事情终归需要解决。

    或许是相公们考虑到赵曦的情绪了,也或许是大家都需要仔细斟酌如何能处理好这次危机。

    在随后的奏对集议时,居然没人提,或者说都在回避这个问题。

    很悲哀,赵曦也选择了回避。

    他是真想直接将这所谓的使臣驱逐出境,然后国朝整体备战……可惜,如今的国朝根本不具备两面作战的实力。

    就是对任何一方作战,若想取胜,都需要慎之又慎。这时代,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太多了。

    整个奏对集议,在心事重重下结束了。

    赵曦似乎都能体会国朝臣工们,乃至他老爹的心情了。

    历数国朝的对外作战,自太宗以降,虽然国朝记录着太多的胜战,可赵曦清楚,国朝的臣工都清楚,老爹也清楚。

    这些所谓的胜战,只是人家的骑兵来骚扰,然后咱们的军卒守城。

    偶尔能砍杀三五十骑,对于朝廷,都敢报大捷。

    而国朝输掉的战役……死伤的军卒,都是以千、万来计数的。

    这就是国朝对外作战的经历,也就造成了整个朝堂在对外事宜上的态度。

    就连赵曦,也有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感觉。

    军伍是个最讲究继承的行道,在后世,甚至每一个连队都会有属于自己的历史传统。

    可现在的国朝军伍……

    国朝源自后周,没人敢小看当初后周的战力,可仅仅百年的时间,国朝居然沦落到无兵可用之境。

    究其原因……赵曦是真不想非议先祖,可事实让他不得不往多的想。

    太祖的杯酒释兵权,做到的只是让那些武将离职而已,从根本上,并没有割裂开军伍和那些武将的关联。

    鉴于这一点,太宗朝便有了雍熙北伐……

    那一次,曹彬攻下固安,甚至打下了涿州。潘美一路,克朔州、下应州、破云州。最终却是大溃败……

    就这一次,应该说是将国朝那些悍卒,一并埋葬了,也导致了整个国朝从战略进攻,直接转到了妥协防御。

    武将因此彻底没有了任何根基,也因此而让整个国朝再也挺不直脊梁,也让国朝真正进入一个扬文抑武的时代。

    算了,想这些没用,现状就是这样的现状。连赵曦都需要考虑,该舍出去什么利益,才能安抚一边……

    很苦涩!

    一直到深夜,赵曦还是无法安睡。过不了心里的坎。

    与国朝内部,不管是怎样的争端,赵曦都可以选择妥协。

    那怕是文臣们一而再再而三的挑衅,赵曦即便有反制的手段和方法,甚至几次都有赶尽杀绝的余力。赵曦都刹车了。

    因为,这属于内部矛盾。

    对外,赵曦一点都不想妥协。

    这也是当年,他不惜涉险,率领仅仅万数军卒,就深入安南境内作战的原因。

    对待敌人,从来都不能仁慈的。

    可现在,即便有十几万的可用兵力,同时与辽夏作战……毫无胜算。

    如何才能破局。

    “殿下,东宫偏门有扣门声,乃富相与韩相……”

    这大半夜的,富弼和韩琦怎么来扣东宫偏门了

    听到王中正禀报,赵曦很疑惑。

    夜锁宫门,从来只有内苑有大事召唤相公们的,哪见过相公们夜扣宫门的

    现在还不是扣宫门,而是直接扣东宫那个只属于赵曦自由出入的偏门。

    非紧急重大事件,富弼和韩琦绝不会在这时候做这事。

    赵曦快速的穿戴好……

    “殿下,北辽国内疑有大事发生,吾等判断乃皇太叔耶律重元谋反……”

    “吾等恐夜扣宫门



第二九一章 分而待之
    ntent

    丑时已过,整个垂拱殿的人,还在各自沉浸在各自的思绪里。

    相公们琢磨着该用怎样的措辞谈此事……

    赵祯在试图掩饰自己的情绪,甭管怎么说,北辽皇帝,自檀渊之盟后,在某种意义上,算是自己的侄子……

    “中正,速去护卫营,着令曹霖遣一都军卒,将都亭驿包围。没有朝廷诏令,都亭驿只许进不许出。”

    “凡违令者,一律羁押!”

    “殿下……”

    平静的垂拱殿,被赵曦这一番话打破了,还是这样的命令。

    “爹爹,诸位相公,就北辽朝堂之现状,使团不会单一。一旦北辽反叛之事传自使团,使团之间势必内乱。”

    “避免使团内乱影响国朝,此为一。第二,控制使团,无论北辽最终是平息内乱,还是从此战乱,朝廷控制使团都可随机应变。”

    所谓随机应变,其实就是实力不济时的,准备着左右逢源。

    北辽内乱,使团的人若是分别属于耶律洪基和耶律重元,内讧是一定的。

    不论他们的胜负,先行控制。北辽最终是快速平息内乱,还是陷入战乱,国朝都进退有据。

    保护使臣和控制乱臣贼子,都是说辞。

    说白了,这是献好北辽的做法。对于如今的境况,赵曦也不得不如此。

    “甚好!枢密院着令禁军配合,同时,停止与西贼使臣接触……国朝不可分而待之。”

    韩琦这话说完,还有些得意。

    本意是分而待之,嘴里得喊着不可分而待之。

    很简单,北辽和西夏不是一块来的吗那好,我们一块接待。不是要求都一样嘛,很好,那就需要一起谈。

    北辽内乱,并非国朝可控制的,所以,什么时候谈,最后谈成怎样,会是怎样的结局,谁又能说定呢

    过一天算一天……这就是国朝对外的宗旨。

    依赵曦的本意,应该是趁这机会,分而待之。控制北辽使团,与西夏单独谈判,直接拒绝不合理要求,逼迫西夏,然后……

    可,国朝恐战呀!

    时间还是有些紧。比如军卒调动,将帅任命,以及一些军备的筹备仓促……想了想,赵曦还是没反驳。

    也罢,有这样的间隙,自己也能多做些准备。

    至于西夏使团……适当的可以挑动一些怒火。

    寅时刚到,位于光化坊的都亭驿,以及位于惠宁坊的都亭西驿,同时被护卫营和禁军围了起来。

    光化坊的都亭驿,是专门接待北辽使臣的驿馆,而惠宁坊的都亭西驿,则是为西夏使臣准备的。

    在同一时间,天还没亮,两个驿馆都被军卒围起来了。

    当曹霖率领军卒赶到都亭驿时,驿馆内部杀声震天……

    五百人包围一个驿馆,几乎差不多能到五步一岗了。护卫营军卒根本不用命令,很快各自找到了有利位置,便于擒拿和观察的位置。

    还真有人逃出来了……

    好好的在里面自相残杀不好吗非得找麻烦!

    “止步!接朝廷诏令,任何人不得离开驿馆!”

    “吾乃佐使萧留哥,有重大事件禀报宋国朝廷。”

    重大事件切!不就是让国朝介入尔等的内讧吗谁傻呀

    北辽内乱,具体情况不清楚,国朝怎可能随便掺和

    “回萧佐使,尔等辽朝如何,国朝无权干涉。朝廷诏令,吾等只保全都亭驿不被攻击……”

    这借口很烂,可真没更合适的。

    “将军,确有重大事件告知宋……”

    “砰……”

    听王中正传话的意思,太子殿下好像是要求都亭驿的打斗不得殃及国朝。

    当看到另外有人飞奔过去,要砍杀这位佐使时,曹霖毫不犹豫的就开枪了。

    反正他们是内讧,多死一两个也没人在意。

    再说了,自己这算是救了那个佐使一命吧实在不行就一块干掉算了……

    曹霖端着枪,一步一步




第二九二章 那就备战吧
    吴宗一直压着性子,等到后晌,宋国的馆伴使依然没到。
1...6970717273...28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