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了仁宗之子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布袋外的麦芒
儿子已经四五个,还没一个姑娘,当听到段氏产下一女时,心情倍高兴……他一直,从前世就羡慕有一个女儿的。
“殿下,官家唤殿下到垂拱殿……殿下,相公们好像急匆匆的从驿馆那边赶来了,但皇城司的奏报,至今尚未出现伤亡。”
这传话的小太监挺有意思……
“你叫什么名字”
“回殿下,小的杨健。”
赵曦没在吭声。相公们从驿馆回来,没有伤亡,却急匆匆的回来了……这又是几个意思
“殿下,驿馆约斗可是要全歼西夏武士”
什么意思赵曦很想问问,如果是在约斗中,护卫营军卒被全歼,或者是禁军约斗被全歼,他韩琦会不会这般着急
不就是杀几十个西夏武士嘛!
“韩相公,曦有所不明,既然约斗是生死不论,全歼和杀掉一两个又区别吗”
“护卫营军卒五十对五十,若做不到全歼,我到要问问高敬贤种谊几人,这些年都干什么吃了!”
即便不是他赵曦定下的策略,他也认下了。他不认为全歼有什么不合适。
“殿下,糊涂啊!如此这般,与西夏邦交再无回旋余地,大战一触即发。在此五十名西夏武士中,西夏勋贵子弟为多数,甚至西夏王室、后族,以及野利氏、没臧氏都有……”
这是惯例,来大宋做使臣,是见识大宋繁华的机会,历来都是西夏勋贵子弟掺和的。
说是见识,很有可能是为了激发他们掠夺之心。
“哦……韩相公,高敬贤、种谊以及折可行,算是国朝勋贵否国朝军卒若有伤亡,朝堂是否也会对西夏宣战”
这问题韩琦没法回答。很显然,即便是这
第三百章 这才是就绪
赵曦说的是假设,但这种假设最有可能成为事实。手机端>
虽然如今的政事堂是在备战,若真的出现一些让国朝倍儿有面子的事,这战事还真有可能不了了之。
就是他们几个,到时候也未必还能坚定作战的心。
如今,北辽内乱,西夏同盟北辽之事泡汤,那么西夏在这时候,很有可能会把爪牙缩回去……等抽机会再伸出来挠人。
而这时候,倘若李谅诈看得清形势,直接上表称臣,甚至接受国朝的赐封,那怕在事实上并不改变什么,朝堂一样会一边倒的接受西夏的诚意……
赵曦的一番话,整个垂拱殿都陷入沉思,就连他老爹,也似乎很有感触。
别说臣工,就是他赵祯,一旦西夏称臣,他也会选择停止劳民伤财损兵折将的征战……主要是那事太揪心,根本没一日安稳,也没一次捷报。
战争,伤的太多了。
“殿下,如此这般,可就能激怒西夏先挑起战事”
“曾相公,倘若挑不起战事,吾等也无须操心,继续按部就班的推进即可。必要时,我会另想办法促成战争。”
如今各方势力的态势,赵曦也不确定西夏就会真的选择战争。
据皇城司奏报,去岁,李谅诈曾因唃厮罗与北辽龌蹉,李谅诈曾对唃厮罗出兵。
虽然兵败青塘,可不得不说这个李谅诈是个会判断形势,并精于选择时机的人,还是个特不要脸,反复无常的人。
檀渊之盟以来,国朝和北辽关系一直挺和谐的。北辽内乱,会不会让李谅诈滋生可以对国朝大规模作战的心思,赵曦无法判定。
但,一直以来,西夏对边境的骚扰就没断过。这也难怪,对夏作战,除了守城击溃,国朝还真没可以说得过去的胜绩。
其实这一次,赵曦有十足的把握,让西夏挑起战争。
只是在这时候不能说的太明白。
富弼是清楚的,关于薛向操作的粮食和羊毛交易事宜,也在逐步推进。
一旦这次约斗不能激起西夏作战,那无非是加快一下粮食和羊毛交易运作的进度而已。
现在,对西夏粮食交易的商贾,除了工坊城,已经所剩无几了……因为他们不需要羊毛,纯粹的贩卖粮食,已经没多少赚头。
这也是赵曦另一手的准备。
“殿下,此次征战,胜算几何”
来了,终于回到了最核心的问题,这应该是整个政事堂,包括他老爹最为关心,也最为担心的事。
“不是灭国之战,只是一次规模以上的战事。西夏不是倾国而动,国朝也不是倾全力而为。”
“这样的战事,相对于多年训练的新军,以及一直处于边境前线的西军而言,取胜应该不是难事。”
“更何况,如今的新军装备与往日不可同日而语,西夏又对火器认知不足。诸多因素结合,取得一次大的胜利也不是不可能。”
“最低估计,新军参战,配合西军,可以确保不会出现太大的溃败之事。”
赵曦这已经是很谦虚的说辞了。
虽然没有真正见识新军的作战能力,但练兵日志他看过,轮训的护卫营军卒,对新军的评估一致,就说明新军应该有一战之力。
这个一战之力,在赵曦的概念里,是想还西夏一个好水川之战的结局。
“殿下,征战非易事,西夏又非安南可比。为何不待些时日,等万事俱备后,再议征战,如此也可万无一失。”
“曾相公,没有任何事是万无一失的,更何况征战。准备从来不会万事俱备,完美是一种假设,任何时候都会有不足。”
“只要事情开始时,那就是准备就绪日。”
“如今,轨道主线完成,运兵和淄重都可以大量的缩短时间。新军备已经装备近二十万军卒,火器运用也达到了熟练程度。”
&n
第三零一章 帝王和相公的挫败感
这时候,整个垂拱殿的人,除了赵曦本人,从他老爹算起,富弼、韩琦、曾公亮、欧阳修、包拯,这算是整个国朝的顶层决策人了,这一刻真有点五味杂陈。
不知道是该欣慰,还是该嫉妒,反正都有种深深的挫败感。
太子殿下从很早时,一点一点的,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折腾,到此时,才显现了整个谋划的全局。
若不是这一次太子殿下要显现,不得已将所有布置串联起来,他们还是看做是一个个分离的事务。
如今,从现在的结果去看,整个发展的脉络相当清晰。
从护卫营的成立开始,太子殿下就一步一步在推行他这个宏大的设想,甚至几次朝堂臣工无意识的设置障碍,反倒是促成了太子殿下的完美布局。
可偏偏每一步的推行,都让朝廷无法阻止,也无法拒绝,还得积极配合。从帝王到相公,再到朝臣,无一例外。
南征,解决了国朝缺铜和粮食供应不足的弊端,同时,太子殿下利益均沾,招揽了大量的臣工参与了铜铁矿的开发。
然后是轨道,尽管朝堂设置了障碍,并几经周折,最终还是让太子殿下做成了。
还一次又一次的为朝堂解决了冗兵之弊。无法拒绝的!
甚至最早的吃食,都是相公们帮忙的。
可太子殿下的所有事,没有一样不是有利于国朝的,也没有一项损害到帝王、相公以及整个朝堂臣工的利益,反倒是人人得利,甚至黎民百姓也得利。
就在人们不知不觉中,在潜移默化中,到如今变成了如此的庞然大物……
这一阵子垂拱殿很安静,甚至嚼压缩饼干的声音以及吞咽声都能听到。
赵曦清楚,很多事需要他们消化……
很震惊吗或许吧,不连贯起来没啥,一旦连贯了,确实有一点震惊。
不过赵曦觉得无所谓,已经到了这地步,大体轮廓成型,是不是显现都无所谓了。
这程度,已经不是那个相公,那个朝臣可以改变的了。不仅仅是既成事实,更可怕的是既得利益,整个朝堂的臣工,乃至国朝本身,就是老爹,所有人都是既得利益者。
除了他赵曦,有谁还能动的了
饼干味道不错,赵曦也嚼了一点,真的不错。
国朝做吃食,还真不是赵曦这半把刷子能比的,他无非只是提出个理念,那群护卫营工坊的妇人们,就做成了这种堪比后世的压缩饼干……毕竟,最终食用这些饼干的,都是她们自家的亲人。
这其实才是赵曦所有谋划中,最为关键的一环。
把征战的军卒和制作军备的工匠联系起来,只有自己人才会去真正疼惜自己人。也只有自己人,才会拼命保护可以让自家人保命的军备。
夫妻、父子、母子、兄妹、姐弟等等,这种最亲密,最直系的关系,让整个军备制作体系跟使用者严密结合,不但是可以保证军备制作的良品率,更重要的一点,是可以避免任何一名军卒叛逃。
“殿下,此军粮成型于何时”
味道不错,还顶饱,虽比不起饼干,也不逊多少。
富弼有猜测,想从赵曦口中得到证实。
“十多年吧,与饼干制作差不多时间。当时是因为刘毅那个憨货,当日产出的蛋糕有些多,诸位也知道,蛋糕存放困难。”
“一般而言,水分多寡是食物是否腐烂的因素之一。曦当时只是尝试,经过验证,确实可用。至于口味……是护卫营工坊所为。”
做个解释吧,否则没法说清楚,这个借口还算能说得过去,也是事实。
“为何如今方公布”
这话……那时候老包好像还没进汴梁吧否则不会这样问。
“包公,当时的朝堂是二十年不言兵事!”
没人注意赵曦为何喊包拯为包公,都被这句话
第三零二章
ntent
筹备战事,以一种似公开又似保密的方式在推行。
各相关人员,各有关衙门,都接到了政事堂莫名其妙的任务……
朝堂是怎样的状态,相公们很清楚,公然对夏宣战,很可能会变成一次纠缠的朝议。最终除了把整个军机泄露以外,还未必成事。
国朝的朝堂就是这样,最起码现在是这样。
帝王、相公、朝臣,是构成整个朝堂议事的决策层,太祖设定的相互制衡,又有与士大夫共天下这个名头,发展到现在,已经变成了一个个为自己谋私利的仗凭。
帝王有唯一性,却可以被臣工们逼迫的改变任何决定,甚至已经成文的圣旨,都可以被封驳。
相公和朝臣,虽然有贬黜的方式,可每一次的贬黜都是本官和职衔的提升。似乎国朝的官员只可以升,不可降……士可杀不可辱,不能杀自然更不能辱!
就是这样操蛋的朝堂!
都亭西驿。
西夏武士忙乎快一整天了,转遍了整个驿馆,愣是没见到一个大宋的军卒……
“高使,以烧毁驿馆粮食,制造军卒在驿馆内的假象,从而蒙哄过三日约斗之期……打的好算盘呀!”
吴宗也被自家武士的叫嚣的烦了,一次又一次的找高宜证实,得到的回答都是一样的:大宋军卒就在驿馆内。
然后,西夏武士又来一次搜索……
最后,吴宗直接否定了大宋军卒进入驿馆的可能。
“一、二、三………四十八…敢问吴正使,倘若我大宋军卒未进入驿馆,为何尔等武士会有减少”
其实高宜也有些怀疑,只是他在刚才接到传话,让清点一次西夏的武士。
他以为是有人发现西夏武士备多了,没想到是少了……这就更有话说了。
“咚…咚……”
也就在此时,驿馆大门的围墙边,突然被抛出来两具尸体……没错,是尸体,丢出来没音,跟丢死物一样……
“啊…啊……”
这下真不用再继续证实了。西夏武士嗷嗷叫着又窜进去了……
“太子殿下亲军,个个飞檐走壁,来无影去无踪,怎是西贼可捕捉的”
“各位请看吧,待三日后,肯定是我大宋军卒胜出!”
“就这么大的驿馆,这西夏人也太笨了,居然找不到那可不是一两人,是五十人呢!”
“藏着干嘛倒是打呀!”
“懂个屁,只要能赢,用什么方式不行干嘛硬打再说了,这硬打,到底能不能赢还不好说呢。”
“赌约好像没规定,只说驿馆内……就这样好,我买了三贯护卫营赢的…~”
……
看热闹的从来不嫌事大,再说这又是一些武夫的争斗,议论起来想怎样说就怎样说……
这还是太子殿下亲军,若是贼配军,还指不定说什么呢。
普通人不会考虑这约斗会有怎样的影响和结果,他们纯粹看猴戏,当玩乐……汴梁的猴戏多了,武夫约斗而已。
高敬贤趴在驿馆正堂的大梁上,透过斗拱的间隙,恍惚能看见驿馆大门口的情景……说好的晚上行动,这是谁已经动手了
五十名护卫营军卒,是按五人一组分开的,这样便于隐藏。
初步拟订的策略是袭扰战,就如狄青分析的那样,只不过是将万尹山演习的做法做了微调。
目的是不间断袭扰,确保自身安全下,尽可能袭杀对方。三日不吃不喝不眠不休,待最后,甚至可以随意斩杀对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