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我成了仁宗之子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布袋外的麦芒

    他一直强调自己待这里是任务,可乡亲们看他的眼神,很明显是觉得他就是在山里躲战来了,跟他们老百姓一样。

    每天晚上,刘武都会找一棵最高的树爬上去,不停的往远处看。

    他记得古成跟他说的,在看到三支烟花后的第二天卯时,务必赶到牛家坪。

    他是天天晚上盼呀。

    这样被父老乡亲盯着鄙视的日子是真难受,早知道这样,他还不如死守萧关呢,就是死在萧关,也比这样活着强。

    古成当时说,绥宁堡的胡老三也撤了,早知道他该跟胡老三联系一下,不至于现在两眼一抹黑。

    弟兄们闲不住,经常去山林的边上去探听情况。

    有几次,兄弟们说见着西夏骑兵了,甚至还有两三百骑的时候,好几次他都想搞那么一下,弄死几个算几个。

    最终还是忍住了,他选择相信古成,毕竟古成是护卫营军卒,应该不会骗自己,也不敢假传军令。那可是十杀令的内容,要砍头的。

    一样,刘武之所以硬憋着没出动,也是因为十杀令。

    在萧关,正打的激烈时,他还能因为要不要撤退跟古成辩几句。可现在,一旦在规定时间没有到达指定地点,从而影响围剿大事,他刘武绝对没好果子吃。

    所以,只能熬。

    又一天的黄昏,刘武尽管不抱希望,可还是要去爬树了,这似乎成了他每天晚上的作业,丢不开了。

    不止是他一个人,陪着他的还有三名军卒……他担心一个人顾不过来四个方向……

    “指挥使,那……是烟花!”

    刘武无精打采的,才刚爬到半拉,就听到有人喊。

    是真的,就在他们潜伏点的东南方向,漆黑的夜空突然有一道亮光炸响……是烟花,真的是信号烟花。

    刘武猛然间加速,快速的往树冠爬,刚紧爬了一阵,转而一想:都有信号烟花了,我还爬个屁呀。

    “全体集结!全体集结!全体集结!”

    刘武还在树干的半拉,就已经喊上了。

    来了,出发的命令终于来了,再也不用窝在这山林里发懵了。

    老子终于又可以打西贼了,再也不用看乡亲们鄙视的眼神了。

    其实,刘武他们接到的信号烟花,几乎算是整个打围剿战的最后的作战信号了。

    在这方圆几百里的区域内,晋宁军、永兴军、绥德军、会川军,包括从沿路边寨撤下来的西军和新军,全部潜伏在这一大片区域的沟沟壑壑山林山岭中,都在接收到信号以后,到达指定地点对西夏人进行围剿。

    主战场的截击战,连一天都没打完,在宋军的三面围攻下,本来就想着分散掠夺的西夏骑兵,仗着骑兵的优势,快速的分散撤退了,或者说逃窜更合适。

    战场区域太大了,那怕安排!十几万的军卒,仍然做不到把所有的口子关上。

    不管是这条峡谷,还是两侧的山岭,有太多适合骑兵逃跑的路径。

    面对西夏骑兵一门心思的逃跑,以步卒为主的国朝队伍,丝毫办法没有。

    尾随追杀,半途截杀,火药弹前置发射,床弩成排的阻击,骑兵穿插骚扰等等,所有的方法都用了。

    仍然没能留下太多的西夏骑兵。

    都是老将,都是对夏作战经验丰富的军卒,战果还是不太显著。

    &




第三五七章 遍地狼烟
    东路军这次进入中路军战区的军卒,只有原东路军的三成多一点,大多数队伍都留在东路防御区域了。

    阻击西夏骑兵向东路开进,同时也会在最后的大围剿开始后,向西推进,

    种谔不认为西夏人在已经形成的大围剿情况下,还有多少反击的机会。

    不过,太子殿下那句定杀不饶,还是让他慎重了。

    其实,在赵曦将战车和车轮炮分配给东西两路时,已经在客观上限制了行军速度。

    没有专门的淄重运送队伍,拖慢了整支队伍的推进速度。这也是赵曦专门安排的。

    快速推进,固然是可以大量斩杀西夏人,可同时也会让军卒在连续作战中疲惫,会有后继乏力,最后被西夏骑兵冲杀的可能。

    整个战区,赵曦都预先埋伏了队伍,西夏人又需要不停的在村镇和军寨里收索粮草。即便是缓慢的推进,也足可以咬住已经被打散的西夏骑兵。没必要在这最后一哆嗦时,让军卒扩大折损了。

    即便是这样缓慢的推进,东路军向东行军才二十来里,就已经看到了西夏游骑。

    可惜,西夏人不傻,别说是如此庞大的队伍,就单说战车和车轮炮,西夏人也是望风而逃。

    “应之兄,这样不行。西贼已经被打散,咱们几万兵马,不说推进的速度,就是这样的规模,也很难让西贼与我们作战。”

    “我建议,不如我们拆分,应之兄,我,还有曹指挥,各自率领万人队,在向东的大方向不变的情况下,各自选择路线,对西夏散兵追击。”

    “赞同!”

    “附议!”

    别说是折继祖习惯于自主率兵作战,就是曹霖也有独自领兵的想法。

    这一点,赵曦是早就预料到的。

    东路军不说,就拿西路军自家的那个丈叔父,在大势已经形成后,也绝不甘心一直被郭逵拿捏着。

    好在整个战区都提前布置好了,那怕是三五千人,只要有战事,十里地以内肯定有相同兵力提早埋伏着,所以,任何一支队伍都不会陷入孤军奋战的局面。

    这一次,西夏人是号称五十万,但国朝这边,真正投入的兵力,还真有近五十万了。

    就是中路向北推进,赵曦也将队伍分成了三支。

    说是大围剿,其实这就是一次方圆几百里的大混战。

    刘武率领的是萧关守城战剩下的残兵,近三千人。

    憋了很久,终于又可以打战了。虽然离牛家坪也就两个时辰的路程,刘武在看到信号烟花时,就带领队伍出发了。

    忍不住了。

    牛家坪处于葫芦河西岸,依山傍水,风景挺美的一个小村子。

    只是因为战争,村民们都逃到山里了,没一点人烟气。

    “指挥使,让咱们来这里干嘛还是没西贼呀!”

    趴在牛家坪西侧的山梁上,看着山下黑嘘嘘的村庄,一点声响没有。哪有什么西夏人

    军卒问刘武,刘武也想知道。

    虽然说军令是卯时到达,他们提前了两个时辰,可很明显,牛家坪村子里没有人,别说西夏骑兵,就是村民都没有。

    难不成自己这部分人,又要在这里等嘛

    下一步的命令刘武不清楚,古成说会在牛家坪汇合,然后继续并肩作战……

    “就地休息,等待卯时!”

    尽管刘武不清楚,也得装出一副胸有成竹的样。

    他自己都这样了,不能让手下的军卒都烦躁了,他感觉接下来应该会很艰苦。

    或许是信号烟花的出现,让刘武踏实了,反正这一阵他睡的很沉。

    “轰…轰轰……”

    被一阵爆炸声惊醒,刘武一个激灵翻过身,咪蒙中向山下看去……

    牛家坪已经打成粥了。

    中央是将近两千西夏骑兵,而牛家坪村的前后两端,都是己方的军卒。

    牛家坪东侧临河,西夏骑兵在



第三五八章 求全责备了
    不论是西夏骑兵,还是国朝步卒,都是人。只要是人,就存在思维惯性。

    比如西夏骑兵,一旦对战,必定会选择开阔地,有利于战马冲锋,是攻是守,开阔地是骑兵对战步卒最有利的地形。

    比如国朝军卒,擅长守城,对战时的惯性思维,会让他们选择背靠坚城或者山岭。

    赵曦在来秦州后,便完善了沙盘,整个秦州境内的军寨和山岭,包括所有的可能成为战场的地形,他几乎做到了了然在胸。

    在安排部署整个大围剿战时,看似随意的安排军卒潜伏点,其实几乎都是可能成为战场的地点。

    所以,如今的遍地狼烟,完全是赵曦在开战之初就已经预设的。

    整个战区的指挥部,也就是赵曦和秦州文官群体,现在已经在三川寨扎营了。

    同时,狄青率领的骑兵队,第一时间将整个三川寨周边五十里范围进行了大清扫,也就是要确保总指挥部的安全。

    再往外扩张,已经是各个大大小小的战场了。每一个战场,几乎都是国朝军卒对西夏骑兵以多打少的局面。

    这也是战前拟订的战时指挥部。

    频繁往来的传讯兵,对于捷报已经麻木了。整个大战区,还没有出现过一个战役失败的情报,只要是提前有埋伏的战场,传来的全部是捷报。

    这时候,整个秦州的文官体系,已经整体转型为前线指挥部的机宜文字了。

    用韩绛吕公弼等人层次的官员做机宜文字,就是赵曦也有些不踏实……可拦不住他们乐意。

    每天收集汇总战报,看着一个个埋伏点歼灭了多少西夏人,俘虏了多少西夏骑兵,收拾了多少牲畜等等等等,这对于整个秦州衙门,甚至对整个国朝,都是不曾有过,只在梦里梦过的事。

    每天都有战报汇总,整个三川寨都处在一种前所未有的亢奋中。

    只是,赵曦却很难像他们那样兴奋。

    为了确保以多打少,尽可能的少牺牲军卒,赵曦并没有真正做到把整个边境线封闭了。

    别看每天都是围剿战胜利的消息,可所有的战报没见到一个超过万人骑兵作战的情形。那怕是东西两路,包括狄青率领的中路军,也没有与西夏万数以上的骑兵队伍遭遇。

    还是有疏漏呀。

    看着战报,赵曦又开始插旗拔旗,从整个战况看,已经有近一半的守城西军归位了。

    东西两路,和中路军的推进,距离边境线也最多还有百十里……

    看来,西夏人的主力,还是逃出去了。

    别看是近五十万大军,可想在小范围内形成包围圈,并全部是以多打少的局面,这就导致,他不可能把西夏人全部留下。

    只是偏偏让主力逃出去了。这让赵曦真觉得有些遗憾。

    怎么说呢。如果说开战前,他不敢这样想,只考虑雪耻壮胆,就想着在提升国朝军卒胆量的同时,尽可能的杀一些西夏骑兵。

    可战事进行到中程,当看到西夏骑兵对火器如此忌惮时,他就对自己所有的安排部署有些不满意了。

    早知道会是这种情况,他绝对会让东西两路抽调兵力把边境堵死,那个李谅诈,即便是自己留不下,也绝对让他掉层皮!

    “殿下,这已经是国朝对战西夏,取得战果最大的一次了!”

    韩绛很满意,这样的战果甚至超过了他的预期。

    这场大战是在秦州境的,也就是说,论功行赏,少不了他韩绛的。

    如此大的功劳,对于国朝几乎可以称得上空前了,他不明白太子殿下为什么有点闷闷不乐。

    “府尊,我高估了西夏人的凶悍,低估了火药弹的威力,导致在整个战区部署中,存在很大的疏漏。”

    “截止今日,我方追击和围剿的队伍,始终没有遭遇西夏的大部队,更别说李谅诈了。我想他们应该已经逃出生天了。”



第三五九章 捷报的本质是宣传
    各军寨撤下来,又参与围剿战的队伍,已经全部回归了。

    而三路大军,又对整个战区蓖了一遍。就连三五个西夏人的游骑也没能逃脱被歼灭或者俘虏的命运。

    到此时,这一次的秦州围剿战,也可以说是好水川二战,终于可以画上句号了。

    这段时间秦州的官吏很忙,皇城司、走马承受,包括都指挥使以上的武将都很忙。

    他们都在忙着统计战果,要尽快形成战报……太子殿下要求尽量是准确的数字。然后以红翎急递的方式,向朝廷奏报。

    这就是太子殿下亲征,若是文官,那怕是执宰层级的,也必须是事事奏报……别看文臣在朝堂上很拽,很牛逼,可在战时,他们还真得随时跟朝廷沟通。

    当然,之所以随时奏报,更多的是想为最后的战败拉一些垫背的,找一些可以说得过去的理由。

    事事时时奏报,朝廷了解战局,最后战败的原因,朝廷可以分担很大一部分……反正有祖宗的阵图这个借口。

    而赵曦,却是将所有的战场在沙盘上标记了……这样一标记,赵曦猛然间发现:吕公弼所说的侥幸是真的存在的。

    西夏骑兵分兵,并不是单纯的掠夺粮草,他们所形成的局势,从沙盘边的标记点来看,完全也是一次大范围的埋伏布局。

    还记得韩琦指挥的好水川之战,和如今是如此的相似。

    唯一不同的是,赵曦充分考虑到了步卒和骑兵的优劣势,充分发挥了火器的威力,也是在西夏人埋伏的点,提早布置了包围圈……

    “诲叔,在奏报时,将敌我双方的部署也详细写清楚吧……”

    “殿下……”

    吕公著很想说:都已经这样了,没必要让韩琦难看了。

    “诲叔,之所以详细奏报,我无意显摆战略谋划上的优越。好水川之战对于韩相公,那是他一生的痛。”
1...8990919293...28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