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我成了仁宗之子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布袋外的麦芒

    “详细奏报,只是想说明,我的谋划是基于韩相公前次好水川之战的教训,从而才做出的部署。”

    “如此,也能让韩相公知道,上一次败在哪里,这一次又胜在哪里。况且,即便是不奏报,韩相公最终也能想通,既然结果肯定,咱们又何必藏着掖着。”

    “再说了,每一次战役,不管是胜败,都是下一次作战的经验。唯有不停的总结,将领们才能从中得到启发,从而提高国朝将帅们的战略思维。至于朝廷是否明发……由韩相公定吧。”

    战果统计了,这一次的大围剿之战,总计斩杀西夏骑兵七万八千四百余名……这不是赵曦不要求准确,是少量骑兵不幸的被火药弹在身上炸响,没法全活的清点。

    俘虏西夏骑兵两万五千三百三十三人,获取战马五万余匹,各式牲畜六万余头……

    战争,并不单纯是消耗,对于胜利的一方,战争的收益更多的时候,是会高于付出的。

    别说其他,就是获取的战马数量,就足够补偿这次战争所付出的了。更别说国朝的环庆和会川,都增加了将近二百里的疆域。

    “好水川大捷!阵斩十万!俘虏五万!”

    “好水川大捷!阵斩十万!俘虏五万!”

    红翎急递就这样喊着,从出秦州城开始,就这样一路奔腾一路喊。

    赵曦起初并不认同这样有些夸张的奏报。

    可整个前线指挥部的文武一致认为,夸大战果是正确的。

    因为国朝需要,西军需要,新军需要,就是整个参与战争事宜的秦州官员也需要。

    既然是雪耻,是壮胆,是立脊梁的一次战事,赵曦也懂的宣传的重要性。

    所以,阵斩十万就这样喊出去了。

    在秦州境内还无所谓,毕竟整个战事已经是市井中最热门的话题,甚至三岁孩童也能将这次大战说的头头是道。

    但急递进入京兆府,就是另一番景象了。

    急递没有走轨道,而是用传统的方式,一路顺官道到汴梁……这也是宣传的需要。

    在秦州至京兆府的官道上,不管是官员士子,还是商贾百姓,当听到北面急递的马蹄声时,第一反应是让路……这




第三六零章 捷报和噩耗
    驿站的饭菜好不好先不说,这时候急递的饭桌上,国朝各地的零嘴,就足够他饱餐几顿了。

    人们都眼巴巴的看着他。

    急递舒爽的饮了一杯酒……好酒!居然是工坊城十年陈酿。

    “西贼转身就撤,还想如同以往一般,吸引我方步卒追击,在我方军卒疲惫时,转身冲杀我方军卒。”

    “面对第一波就可以打退的西贼,又如何能忍得住不追击呢”

    “追了”

    “追了!”

    嗡…嗡……

    这些死丘八,怎么就不长心呢

    “就在好水川,在新军和西军的配合下,更有狄帅率领骑兵队出击,仅好水川,就斩杀西贼近两万!”

    这已经算得上大捷了,如果不追击的话……

    “嘿嘿,就知道你们也想不到,西贼也想不到。在之前,西贼对中路军长驱直入时,太子殿下已经让东西两路昼伏夜行,到达了好水川以北。”

    “第二日,西贼向北撤退时,中路军追击已到,西贼还没来得及反击,提前埋伏的东西两路军,从两翼杀出……在方圆几十里的范围内,杀的那个天昏地暗。西贼自知不敌,便各自逃窜了……”

    “唉……秦州的百姓要受苦了!”

    生,都有忧国忧民的情怀,能想到这些,也算是个人才了。

    “就知道你们会这样想!别忘了,好水川以北近百个军寨,每个军寨不少于两千守军,早先都撤到了山林。”

    “真以为太子殿下的安排如尔等一般愚蠢吗在西贼分散兵力,准备对秦州百姓掠夺之时,预先埋伏在各处的军寨守军,会同三路追击大军,在方圆几百里的秦州境内,展开了一次大围剿!”

    这不是急递能这样清楚的讲清楚的,这是整个前线指挥部的文官,为宣传需要,简明扼要的将这次围剿大战总结的。

    根本用不着夸张,稍微有点头脑的人,在听完这个简单的过程阐述后,都能想到这其中的诸多惊险之处。

    这真的是大捷了,很久未听到过,甚至自出生就没听说过的大捷。

    望着远去的急递身影,人们在驿站门口站着,久久不能平复那种激动的心情。

    我大宋,这是要真的崛起了!

    “驿丞,可有工坊城五年陈”

    “官人,有。”

    “给所有客人上一斤五年陈,不用公帑,我请客!”

    自己的国度强不强,商贾或许是体会最深的。这一次大捷将会改变什么,也许商贾也能想到很多……

    汴梁城还是一如既往的繁华,虽然只是黄昏,勾栏酒肆已经开始了熏人醉的吟唱。

    太子殿下西征,对于汴梁,早已经忘却了。没有让人忐忑的狼烟传来,他们只知道继续着原本纸醉金迷的生活。

    这就是汴梁。

    “好水川大捷!阵斩十万……”

    城门官依着城墙打盹,刚听到炸响一般的嚎声,七八匹快马已经穿过了城门……这时候城门守军才想起去摸丢在旁边的武器。

    再一愣……大捷阵斩十万

    “好水川大捷!阵斩十万……”

    急递已经快跑到皇城了,才听到自己身后传来如雷般的欢呼声。

    “稚圭,好像是红翎急递……”

    富弼抬起头,感觉身体要站起来了。似倾听,又似问询地看着韩琦。

    而韩琦,整个身体都在哆嗦着。没人知道好水川这三个字在他心里份量……

    文彦博已经起身了,脑袋向着宫墙外……

    “好水川大捷!阵斩十万……”

    真的是!是大捷,还是阵斩十万的大捷。

    韩琦一拳砸在矮桌上,猛然间也站起身,往外紧赶两步,又折回来了……冷静,冷静,一定要冷静,自己要保持住相公的仪态。

    垂拱殿离宫门还远,又有栉比鳞次的房屋阻挡,急递已经沙哑的声音,传到垂拱殿几乎听不清了。

    再说了,已是黄昏,本来因为儿子出征,处理公务越发磨蹭的赵祯,有点昏昏沉沉的,就是隐约有点声音,他也没在意。

    他心里一直忧心着儿子的安危,一直没有奏报,还无法确定是不是追问。



第三六一章 爹是儿子背后的山
    如果赵曦能想到,阵斩十万的大捷,会让他老爹激动到直接发病的地步,他绝对会一点一点的奏报,用平缓的捷报方式,让国朝所有人都慢慢接受这个胜利。

    可这是雪耻之战,是壮胆之战,唯有将所有战果累计了,才能真正的起到让整个国朝振奋的作用。

    只是,他没想到的是,这些年他老爹身体的平稳,却被这一次征战的大捷,在瞬间就击倒了。

    三五个月的焦虑和担心,几乎是夜不成眠,三餐无味。突然间来了如此惊人的大捷消息、过大的情绪反差……唉,该说什么合适呢

    “诸位相公,如今曦儿西征,官家龙体又是这般情形……吾无所适从。”

    “朝廷诸事还需诸位相公做主。不过,吾以为,必须严防死守,不得泄露官家病危之事,等到曦儿回朝,如何处置,应由曦儿决断!”

    曹皇后的伤心,在现实面前,加上曦儿西征,很快就平复了。

    不是说夫妻多年没情义,她现在要做的是:必须确保皇位传承不出意外。

    她心里真正忧虑的是,官家已经这般情况了,不知道能不能坚持到曦儿回京!

    “皇后所言极是。即便皇后不交代,我等也会如此行为。”

    “这几日,我等几人将留宿宫内,恰好捷报传来,商讨赏赐之事是很好的借口。”

    “如今之势,绝不容许有任何影响太子殿下继承大统的苗头。”

    “对于韩相公的提议,可以授权陈押班,必要是可以先斩后奏!”

    这些年,官家一直还算康健,曦儿更是展现了一个千古帝王的素养。

    本以为自己完全可以悠闲的过了后半生,却不料在这节骨眼上,却发生了这样的事。

    霖儿包括娘家的子侄,这一次全部随军出征了,自家的爹爹和叔父,这几年也逐步放开了军权。

    对曦儿最为忠诚的护卫营以及新军,这一次也全部出征了。

    曹皇后这时候真有点无所依仗的感觉。

    一旦有变,自己居然拿不出一张可用的牌。

    太医诊治,言语含糊,估计用药更含糊。

    曹皇后并不对官家恢复报多大希望,她只希望,官家能坚持到儿子回朝。

    垂拱殿并不适合官家休养……算是休养吧,其实就剩下喘气了。

    太医也不是没用,最起码一剂汤下去,官家的喘气不那么急促了。

    太医战战兢兢,整个使唤的宫女太监也战战兢兢。皇位交替,那怕是在如此平和的大宋,对于宫里的人,也是暗藏着刀光剑影。

    每一次皇位交替,都有莫名其妙丢了命的宫里人。

    官家是个好人,可相公们却没一个好相与。

    政事堂的公务已经搬到延福宫处理了。对于前线将士的赏赐,这次几乎是开朝以来,最为迅速的一次。

    赵祯晕厥过去的第一天,相公们和皇后娘娘就议定了赏赐。

    为避免消息透露,避免闲杂人等的胡乱猜测,朝廷并没有单独派人先行到前线召回太子殿下,而是让皇城司遣人与朝廷的赏赐一并乘坐轨道马车赶往前线。

    本来内宦才能代表官家。

    秦州的前线指挥部,被火药弹膨胀起来的将士们的野心,正形成一种风潮。

    虽然不至于要求打到兴庆府,但痛打落水狗的想法是一致的,就是赵曦也认为往前推进,然后选择合适的地形建立边寨,在这个时机是合适的。

    所以,战后总结会,就开成了战争推进会。

    “后勤保障无虞,趁西贼尚无对火药弹有应对之策,我方完全可以全线压过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西夏朝堂未做出反应之前,拿下静塞军司!”

    “葭芦河防线已经巩固,工坊城工匠的营造速度能确保我方推进后,迅速建立边墙边寨。西军守城非西贼可比,只要打下来,我们就守的住!”

    “皋兰已经稳固,同时,兰州最大的势力禹藏花麻和木征,已经遣人到秦州,意欲归顺国朝。北上征战后顾无忧!”

    不知道这算不算骄兵,只是火药弹威力,现在西夏还没有具体应对措施。倒也不是不能趁热打铁,再收复一部分疆域。

    就是赵曦,这时候也倾向于把战事继续下去。

     



第三六二章 不得已而为之
    “高指挥,自现在开始,整个前线指挥部由你的亲兵负责值守。在太子殿下未抵达汴梁之前,所有人,不管文武不得离开前线指挥部!”

    要说这里面谁最不希望皇位交替出现意外,排在第一位的,肯定是高家人。

    韩绛见太子殿下久久不语,干脆越殂代疱了。没办法,相公们的做法是对的,在太子殿下在抵达汴梁之前,必须确保消息不得泄露。

    “诺!”

    高遵裕在听到韩绛的嘱咐后,也瞬间明白了其中含义。

    所有人都明白了,那怕是折继祖,听调不听宣的折家人,这时候对于韩绛的安排也不敢有任何异议。

    太子殿下处于悲痛之中……都这样以为。赵曦这时候也确实满脑子都是这些年跟老爹在一起的点点滴滴。

    “以前线指挥部的名义,召集所有新军迅速到秦州集结,任何人不得延误!此事由曹指挥执行!”

    接下来太子殿下最贴心的,应该算得上曹霖了。

    这时候赵曦已经听到了韩绛和吕公弼的安排。

    不过他没吭声。阻止即便是他,也会有类似这样的措施。赞同他又不想让人觉得小心眼了。

    “护卫营全体从现在恢复本职,全面负责太子殿下的护卫职责。此事由高指挥主导。”

    “诸位,事发突然,若绛有得罪之处还请担待!此事不仅仅是秦州的事,更是关系我大宋整个国朝的事。”

    “在这样的情形下,还请诸位莫要节外生枝。若有异动,现以前线指挥部的名义发令,必要时可由护卫营执行战场条例!”

    “狄帅,此时尚须你主持新军大局,由护卫营教导配合。在此时,必须确保新军上下统一,并协调轨道运输线,确保在新军集结之日,全体新军护送太子殿下,以最快的速度抵达汴梁。”

    韩绛、吕公弼以及王素、余靖,他们以及他们的家族,与太子殿下的命运已经完全关联了。

    这时候,太子殿下处于悲痛之中,他们便你一言我一语的,快速的做出了安排。

    不管是不是最合适的做法,他们也只能做到这点了。

    只希望,太子殿下能尽快恢复过来……这时候悲痛不是最主要的,如何应对自己不在汴梁,才是重中之重。

    朝廷的赏赐,按照接收军备的流程,这几个月秦州方面已经很熟悉了,并没有任何意外。
1...9091929394...28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