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我成了仁宗之子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布袋外的麦芒

    当赵曦下令打出第一个没装填子弹的炮弹时,形成包围之势的宋军,开始缓慢的向中心推进。

    这时候,西夏人也开始集结了。

    不是赵曦玩什么君子之风,等到敌方准备好了再开战。他也曾想过偷袭,可西夏人不是三五千,是七八万。

    偷袭,肯定不可能全线压上,少量队伍偷袭,不论是西军的骑兵,还是新军的步卒,只要扎进西夏的营盘,绝对是有去无回的结局。

    既然是围剿,有压倒性优势,没必要牺牲军卒玩所谓的偷袭战术。

    所以,就成了现在这种正面对战的局面。

    揭了顶的战车……就是轨道马车,每一辆战车上固定了三架火药弹发射器。

    这时候的战车已经不是用马拉了,而是由军卒在后面推着前行。

    从前面看,就是一个个铁板往前走。

    紧跟着战车的,是车轮炮,往后才是一排排端着火枪的新军,然后紧跟着西军……

    这时候,没有哪一面是正面,哪一面是侧翼,除了好水川的北面,也就是西夏人进来这片峡谷的方向,正由两边慢慢靠拢着,其他方向完全一样……都是战车往前推进,压缩。

    这时候,如




第三五零章 谈笑间灰飞烟灭
    就在西夏战马准备冲锋,赵曦这个指挥台有旗帜挥动时,正在推进的战车停了,而跟随着的车轮炮,快速的穿插在战车的间隔。

    而后面跟着的新军,反倒加速行军,一排排有秩序的登上战车,利索的拉来了战车上,面对西夏人一面,战车侧板上半人高的一截挡板。

    战车很大,偏偏只装置了三架火药弹发射器,就是为新军预留了位置。

    新军以火枪为主,那怕是燧发枪,仍然不能连发,这就注定,新军必须是成建制作战。

    每一辆战车上,最少是一个指挥的新军,还是排成了五排。

    “标高二十五,发射!”

    喊出这一声时,西夏人的战马已经冲起来了。也就是在战车这个空间里,若是在外面,根本没人听得见,耳朵里全部是马蹄声。

    战马扬起灰尘,带着西夏人叽哩哇啦的喊叫声……说实话,赵曦这时候不得不承认,骑兵的气势在这时代,真的相当凶猛。

    这一刻,赵曦的心跳几乎都要去迎合马蹄声了。

    上万匹战马奔腾而来,而战马队的后面,已经看不到任何物体,西夏人的中军营盘也被这灰尘掩盖了。

    整一片,方圆十几里,都被战马的灰尘覆盖了……这就是战马之威。

    赵曦看了看指挥台下面的狄青……他这时候应该也不会平静,虽然赵曦没看到狄青握着马槊的手颤抖,脸庞也被他的面具罩住了,但赵曦知道,这一刻狄青是激动的。

    狄青是个属于战场的人。

    “砰…砰砰砰……砰砰砰砰砰…~”

    西夏人三面冲锋,同样,形成围三缺一的火药弹发射器,也同时发射了。

    西夏战马果然对火药弹有些适应了,也只是有些,在火药弹在战马群里炸响时,战马还是混乱了……

    只不过,火药弹刚一停歇,西夏人能快速的控制战马……只可惜,这就需要再一次的酝酿冲锋了。

    同时,每一颗火药弹爆炸的周围,只要有战马,肯定会被炸伤甚至炸死。

    看到这,赵曦已经知道,这场战赢了,最起码主战场已经赢了。

    接下来就看能歼灭多少,又能留下多少西夏人了。

    说起来,如此密集的战车,密集的火药弹发射,应该是有几轮就能歼灭西夏人了。

    只是……这是黑火药的火药弹,震波不大。关键是,西夏骑兵冲锋时,战马和战马之间的距离拉的很大,甚至大到了可以让一颗火药弹空爆而不会伤到任何一匹战马的地步。

    赵曦之所以肯定这场战的赢面,是看到火药弹阻碍了骑兵的冲锋,也就削弱了战马冲锋的力量和速度,这就给车轮炮以及下一轮火药弹发射赢得了时间。

    “车轮炮自由射击!”

    赵曦之所以没有下达平射的命令,是这时候西夏人的战马队伍已经乱了,再不是整齐划一的冲锋了。

    最考前的,还保持着上一次冲锋的速度,而最后面的才刚刚把战马控制住。

    不同位置的车轮炮,面对着不同的西夏战马群,这时候已经不是统一射击的时候了。

    “同时直接对火枪队下达自由射击命令!”

    这时候的战争,还真不是能统一下达作战命令的。

    只不过一轮火药弹发射,就已经把整个西夏人的进攻队列打乱了,同时也导致整个包围圈不能再统一战斗行为。

    算了,赵曦见这情况也是很无语。

    所以,干脆下达了各自自由射击的命令。

    也幸亏他战前考虑过这种可能……基础是西夏战马会被火药弹惊了。

    虽然战马没惊,一样成了惊马后的局面。

    也罢,这样的情形,只要做到不让西夏人冲过战车防线,就基本上能赢定这场战斗。

    下达了这两道命令后,赵曦突然觉得自己闲了,有一种骤然间无所事事的感觉。

    近两个月,他脑子里就没有闲过一刻,不断在沙盘上推演这次战争,甚至还设身处地的替西夏人考虑应对的策略。

    &nb



第三五一章 气势如虹
    也许是有西夏骑兵在某处真的冲到了战车前,有了绝望的体会。

    赵曦这茶还没饮几杯,也只是刚刚润了嗓子,缓解了嗓子眼的干涩,突然听到了西夏那边有锣声……这就要收兵了吗

    不对!赵曦猛然间站起身,使劲的往北看……

    两翼靠拢,收缩推进,并形成接近完整的包围圈,这是预定的战术。

    本以为西夏人会有几次冲锋的,结果只是一轮刚过,就要立马收兵了,甚至连战车推进压缩空间的动作还没做。

    而此时,北面的包围圈还没有衔接起来…~

    赵曦被整个参谋部误导了,甚至连狄青都是那样的论调……西夏人很凶猛,很强悍。

    所以,他是以西夏人冲锋两到三次部署的。

    现在…~西夏人不傻,估计已经预料到了最后的结果,这还没怎么呢,就收兵了。

    关键是,赵曦能感觉到,西夏人怕是要从没有合拢的口子冲出包围圈了。

    围三缺一,这确实是既定战术,可并不是要开十几里左右的口子……十里的口子,跟不包围没区别。

    根据对西夏骑兵的强悍的评估,赵曦预设的是一个二三里的口子。这样,即便是西夏人撤退,在有过两三次冲锋后,西夏人带着恐惧撤退,也会溃不成军。

    可现在,西夏骑兵战损顶多一成多,这种情形下,西夏人一旦撤出包围圈,会加重那些潜伏围剿队伍的压力……他们可没有战车。

    不行!赵曦有点毛。

    西夏人一旦决定撤军,绝不是步卒可以追上的,即便是追击,也会重演故事,在军卒疲惫时,被西夏骑兵返过来斩杀。

    脱离开战车和车轮炮,那怕是新军,有了极速行军的训练基础,在荒野中也不是西夏骑兵的对手。

    这……居然跟老早的先例一样。

    西夏人攻城,或者冲击国朝军卒的军阵,多次冲击而不可得,边撤退。这时候,国朝军卒就会追击,然后在疲惫时被西夏骑兵返回来斩杀……

    重蹈覆辙吗赵曦愣了,懵了。

    西夏人虽然还没有撤军,只是鸣金了,可赵曦感觉西夏人就是要撤退了。

    火药弹还在发射,不断的变化标高,车轮炮也在继续,甚至已经超过了战车的防线,向西夏骑兵收缩的方向推进了。

    “殿下,狄青请求骑兵出战!”

    狄青是老征战者,对于战机的把握很准。

    这时候西夏人收缩,正是己方骑兵追击杀敌的时机,只是战场的指挥是太子殿下,他必须的请示。

    “狄帅,西夏人会不会在这时候撤退”

    呃……狄青也愣了。

    这样摧枯拉朽般的打退西夏人的冲锋,就是他狄青也是第一次遇到。西夏人也是第一次遇到……

    太子殿下的判断是对的,西夏人真有可能要撤退了……因为北面的口子还没有收缩到预定的程度。

    太子殿下之所以这样问,是不舍得让新军以及西军跟西夏人肉搏,并不是不知道如何应对。

    狄青对赵曦的军事素养是相当认同的,他觉得太子殿下不可能考虑不到现在该怎么打。

    步卒对骑兵,近身作战有先天的劣势,面对西夏人撤退的可能,偏偏只有近身缠斗,才有可能最大限度的完成主力战场的作战任务。

    太子殿下舍不得牺牲军卒性命。

    确实,能用远程武器杀敌的,赵曦真不想用将士们的鲜血来换取胜利。

    只是现在……

    “殿下,唯有真正的冲杀,才能锻炼出一支不惧生死勇往直前的队伍。没有经历过冲杀的军卒,永远成不了悍卒!”

    赵曦也知道狄青说的对,没有经历过血与火考验的军卒,真不能算真正的悍卒。

    问题是,他此时需要的是全方位压倒性胜利,是一次壮胆建威之战。倘若西夏人故技重演,而国朝军卒再经历一次被大量斩杀的情形,将于他预期的目标相悖,这该如何抉择

    赵曦真有点犹豫了。

    “令骑兵冲锋



第三五二章 没想到的战况
    东路军是种谔和折继祖,他俩可以说是伴随着与西夏人的征战成长的,对西夏人的了解不是赵曦能比的,也不是西路军的郭逵和高遵裕能比的。

    在种谔看来,以西夏人与国朝对战的故事,真正的主力战线未必会是好水川,反倒他们东西两路对西夏人的截击会是主力战场。

    因为西夏人历来都是一样的战术。

    太子殿下的主力,装备了充足的战车、车轮炮、火药弹,还有近十万新军的火枪。

    这样的荒野对战,对于西夏骑兵与攻城并无二异。

    也就是说,西夏人会在攻击一两次以后,快速的撤退,然后吸引新军追击,在感觉追击后继乏力时,西夏人会仗着骑兵的优势,转身对己方进行砍杀。

    而这个时候,按照西夏骑兵的脚力,应该正好处于东西两路截击的区域。

    对于太子殿下的战略部署,种谔是真心的敬佩。

    也就太子殿下能做到如此周密的部署。

    整个国朝,没有谁还能把这场大战做到这种事无巨细的程度。

    从军事素养上论,这样的人才有。不管是狄青,还是郭逵,就是他种谔,也不是考虑不到。但能做到现在这种程度的,也唯有太子殿下。

    不仅仅是谋略的高深莫测,还有太子殿下的身份。

    按照种谔的估计,西夏人到达东西两路截击的区域,最早也在明天,也就是开战的第二天。

    毕竟,西夏人需要试探到中路防御的真实实力。

    种谔为确保不出意外,在看到好水川推进信号烟花后,昨晚就赶到了战场。

    他想让将士们以逸待劳的截击。

    在种谔看来,他们东西两路的截击任务,甚至要比主力对战更重。

    他不认为西夏人与主力对战会有多大损失,肯定到不了溃败逃窜的境地。

    他很慎重。

    郭逵应该说是西军中最好的守将。性子也相对要保守,就是前段时间攻打皋兰,那也是高遵裕立功心切,又想看看新军的作战能力,他才勉为其难的打了皋兰。

    因为性子偏向老成稳重,所以,他到达作战区域的时间更早。

    只是,郭逵并没有像种谔那样,提早进入战场,现在还在山岭上。

    他与种谔的想法是一样的,他也认为,西夏人最早也在明天撤退。所以,他觉得提早进入战场,很有可能会暴露踪迹,从而导致西夏人警惕,会失去突袭的先机。

    毕竟,西夏人进入秦州境内的兵马是近二十万,这还不说那些捉生军和撞令朗之类的汉军。

    这时候,指不定随便一个地方,就会窜出几百上千骑的西夏骑兵。

    山岭上有个好处,这样的地势不适合骑兵作战,也就不会遭遇西夏骑兵。这不是害怕西夏人,郭逵是为能顺利完成西路军的截击任务。

    两路将帅,不同的性子做出了不同的战术布置。

    倒也不能说谁对谁错,哪个好哪个差的区别。就是赵曦评价,也没法区分优劣,只不过是各有千秋,各占利弊。

    “郭指挥,昨晚中路已经进入战场。按种子正的做法,肯定已经提前进入战场,我西路军岂可落后于他”

    高遵裕有点着急,特别是着急郭逵这性子。

    东西两路都是截击的作战任务,但出击迟早决定最终歼灭西夏人的功劳大小。

    他敢肯定,种谔率领的东路军,肯定已经部署好了,甚至都有可能向南推进,直接与中路汇合,对西夏人形成包围圈。

    太子殿下给了东西两路自主决断的权利,就种子正的性子,肯定不单纯的想做截击这种边边稍稍的事。
1...8788899091...28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