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做千户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老白牛
※※※
公元1590年1月8日。
黄来福首先组织了自己名下的数百庄丁为黄家的其它一万亩土地疏浚沟壕,开挖井池,又大力督促刘总旗等军匠们勤力制作大水车,手压机井,畜力水车等物。
先前五寨堡的几十户军匠明显是不够用,黄来福让他们家中的余丁也补充进匠营,又从五寨堡的军户们中选拔了一些机灵结实的年轻人补充进去,待遇如一,使匠营的人数达到三百人,总算勉强地满足了各种水利工具设备的制作进度和需求。
公元1590年1月11日。
黄来福选拔了千人耕作经验丰富的军户民户雇工们,沿五寨堡的中部地区,先行勘查待垦荒地,修建渠道,开挖井池!
回到明朝做千户 第23章 疯狂开垦土地(3)
五寨堡的中部由南向北的丁字平川,面积有近二百平方公里左右,约合土地25万多亩。
这个平川除了一些五寨堡的军屯及一些民堡的田地外,大多是荒地。这里地势平坦,可利用的土地可达20万亩。原先这些土地大多土壤肥沃,只是小冰河的到来后,这些地方大多被视为无用之地,但在黄来福眼中,只要有水guàn溉,这些地方都可以变成良田。
只是有一点,这些地方除了五寨堡附近的清涟河外,就是三岔堡附近有一条朱家川河。其它的地方,多是一些小溪小流之类的,大多干涸,要guàn溉田地,只有多靠打井取地下水了。
这先行勘查的千多人雇工中,黄来福将他们分为十个百人队,每百人队又分为十个十人队,每百人队由一些耕作经验丰富的老军户,老农夫带领。
在一些黄家的家丁的督促下,在黄来福的勘查命令下达后,他们就急速地行动起来,对五寨堡中部一带作了详细的勘查,哪里土地肥美,哪里有水源,都进行详细的了解。
算起来,这一带平川,可利用条件还是很丰厚的,离五寨堡近,交通方便。在勘查途中,各队的民夫们还在一些地方发现了一些村屯的断壁残垣,被淤塞废弃的渠道和荒芜的田埂。据当地的民户说,这是当年山西商人商屯后留下的遗址。
明初时,大明朝曾实行开中法,各地商人为了盐利,曾争先涌入九边开垦土地,商屯大兴。当时就有许多山西商人涌入山西镇三关地带屯垦。直到弘治中期,户部尚书叶淇变法,商屯才败坏。商人撤离后,这些原来的商屯地点就废弃了。
这些渠道和荒芜的田地只要修复下,加上有水guàn溉后,就可以使用,可大大节省雇工们的时间和jīng力。
10天后,勘测的雇工们对五寨堡中部一带平川基本进行了详细的土壤tiáo查和地形勘测,拟定了一些开发意见,上报了五寨堡的黄来福。
听到这一带可利用土地达20万亩,黄来福和渠源锐等人喜不自胜,为了争取当年开荒,当年生产。黄来福作出了决定,除了命令这千人立刻转入作业状态,在各地修建渠道,开挖guàn井,又增派了一千人,同他们一起修建干渠,挖掘井口,以解决来年开春这20万亩土地的用水问题。
同时,又加紧了招募人手,制作工具等准备,一股农业大战前的激昂风气在五寨堡内绵延开去。
公元1590年1月20日。
这天是大寒时节,按大明朝各地风俗,此时大家都要忙着办年货,准备不久后的新年春节了,不过在五寨堡,不论是五寨堡的军官们,还是普通的军户们,都被这种农业奋战开拓前的气氛激荡,倒也无心顾虑此事。
算起来,黄来福三个姐姐,还有顾千户和顾云娘父女,离家来五寨堡已经很久了,不过,象是受到了五寨堡这种大战气氛的影响,各人都商定了,今年就准备留在五寨堡过年,不回去了。特别是顾云娘,死活都说,今年要留在五寨堡陪伴姨娘,她一边在杨氏怀里撒娇,一边俏目偷偷地瞟向一旁的黄来福。
杨氏自然是搂着她乐呵呵的,巴不得女儿们和未过门的媳妇儿都陪伴在自己身边不要走。
对于她们都留在五寨堡内,黄来福自然也是表示欢迎。
公元1590年1月28日。
这天是腊月二十三日,为大明民间的灶王节,又名祭灶、小年、辞灶等,为古五祭之一。大家都忙着焚烧灶神像,唱祭灶歌,以祈求五谷丰登,人丁兴旺。
千户宅内也忙开了,大家都翻箱倒柜,将屋里屋外彻底打扫一下,以便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快要到来的新年。顾云娘及几个姐姐陪着杨氏在千户宅内忙活。黄来福则是和渠源锐渠掌柜,还有何副千户,江百户等人,在黄家大田庄指挥农垦之事,而黄思豪闲着没事,也经常会过来光临指教一下。
公元1590年1月31日。
从岢岚州来的,五寨堡上属的一位镇西卫仓大使刘吏员来到了五寨堡,解来了这几个月五寨堡众旗军的粮饷。此次五寨堡有五个月没有发月粮了,按说刘吏员此次来,应该带来五寨堡1120名旗军五个月共5600石粮食,还有一千多匹棉布冬衣。
不过解到五寨堡千户黄思豪手中时,黄来福站在一旁看时,才发现应有的5600石粮食变成了3000石,棉布变成了五百匹。刘吏员还仰着脸说,此次能有如此多的月粮发下来,已经是看在顾千户和指挥使大人交好,而顾千户又是黄千户的亲家等一系列复杂的人际面子上了。
黄思豪似是对此习以为常,热情地送走了刘吏员,刘吏员也不停留,他还急着要赶回岢岚州去过年呢。不可临走前,刘吏员也发觉了五寨堡的气氛有点怪,似乎是……
他摇了摇头,想起了自己在岢岚州镇西卫听到的关于五寨堡舍人黄来福的事,他笑了笑,心想:“一个不知轻重的少年郎,一个娇宠儿子过度的老糊涂……”这种年景,开恳田地?来年等着亏死吧。也不知他们是哪找来一个商人,有那么多钱由他们糟蹋,可惜了那些银子。
为将来可能落水的白花花银子心痛后,刘吏员一阵风地走了。
第二天,黄思豪发放月粮布匹时,还习惯性地想克扣一部分。
黄来福道:“爹,我们也不缺这点粮饷,全部发放下去,让军士们都过个好年吧。”
黄思豪听从了黄来福的意见。五寨堡每个军士,每人都发放月粮2石,棉布一匹。
黄来福这一些举动,无疑又让他成为五寨堡的风云人物,众人知道,此次能有如此多的月粮放下来,都是因为黄大少的恩德,一时之间,全堡之内,军户们感恩戴德的声音是经久不息。此时黄来福黄老虎的外号早就不见了影,起而代之的都是黄来福仁厚的声名。
许多知道黄来福以前作为的人,都是不可思议,再想起黄来福这些时间的所作所为,人人都是惊叹,人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话原也不对。
公元1590年2月1日。
黄来福放了所有招募军户及民户雇工们的假,让他们回去过个好年。他们放假之前,黄来福还补足了这些天他们劳作的月粮,按天计算。他们每劳作的天数,都能得到相应的月粮,加上这些时间黄来福每天都供给他们丰厚的伙食,一时之间,雇工们感恩的声音又是响彻堡内。
外地的民户雇工们欢天喜地地走了,这段时间的劳作,虽然是辛苦了些,但这种辛苦是值得的,他们盘算好了,过了年之后,一定要按照黄大少说的初四那天,及时赶到五寨堡内,继续从事劳作之事。
最好还能和黄大少签订契约,成为来年黄家各大田庄的庄丁。他们都打听好了,黄来福对庄丁们的那些待遇措施,他们可是眼热得很,眼下这个老天爷不长眼,这些年,家中的田地大多无收,如果能在黄大少这边找到稳定的饭食,那比什么都强。
堡内的军户雇工们也是个个欢天喜地,他们有些人是旗军,有些人是军余,家中有子弟为堡中旗军,刚刚家中从千户黄思豪那得到两石月粮和一匹棉布,听说是黄大少的劝说后,千户大人才将他们月粮实额放发,再加上这些时间他们为黄大少劳作的所得,现在人人家中至少有近三石的存粮。
看到家里的老婆孩子人人都吃上了白花花的白米饭,热呼呼的浓汤面,许多人都想狠狠地拍了自己一巴掌,看自己是不是在做梦,今年这个年景,可说是自己活着以来最好的年景了。而这一切,都是黄来福少爷带来的。
不知由谁带动,从1号这天,一直到4号的除夕夜,许多人都流着泪,到千户宅的门口来感谢黄来福,一连几天,黄来福都在千户宅门口接见安抚这些感谢的人群。
黄思豪和杨氏,几个姐姐及顾千户,顾云娘等人也陪着黄来福出来接见了这些感谢的人们,见黄来福如此得人心,千户宅各人神情中,都显得颇为自豪。黄思豪私下和杨氏议论,说是黄家祖上有灵,所以儿子才会变成如此长进。
见女婿如此,顾千户自然是抚须大乐,而顾云娘看向黄来福的眼神中,也颇有了些情愫。通过这些时间的接触,顾云娘发现现在自己每天如果见不到黄来福,就觉得缺少什么似的,此次她坚持留在五寨堡,就未必没有这样的心思在里面。
在众人的欢喜情绪中。
时间到了公元1590年2月4日。
这天是大年除夕日。
回到明朝做千户 第23章 疯狂开垦土地(4)
农历大年除夕日,这天是大明帝国最重要的节日。这天上到帝王将相,下到平民百姓,都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与娱乐活动,辞旧岁,迎新年,而这天后,时间也进入了万历18年。
除夕这天当然同样是五寨堡的大日子,这天刚一开始,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就在五寨堡各处响个不断,家家户户都在忙着换门神、贴春联、挂年画、贴窗花,到处充满了喜庆的气氛。
托黄大少的福,今年可以过个好年,五寨堡人人脸上都是带着笑。见了面,都乐陶陶地相互拱手作揖。而各人的话题中,都不会忘了要感谢一声黄大少。
五寨堡军匠们居住的街上,此时也是一片喜庆的气氛,大家都忙着在门外换门神,贴春联,打扫整理自家的房屋。虽然军匠们住的茅草屋还是一样的破败,不过原先那些裂开的口子已经全部用新泥堵上了,加上门口新换的对联门神,街上的一些鞭炮屑,颇有几分新年的味道。
经过一个多月的tiáo养,这些军匠们,不论是男子还是女人和小孩,都不再是以前那种面黄肌瘦,脸有菜sè的样子,个个气sè已经好了很多。许多人身上穿着的棉衣也厚实了许多,在寒风中,不会再冻得直打哆嗦。特别是许多军匠小孩子,还穿上了新衣,拿着一些鞭炮在到处乱放玩乐,小孩子的闹腾声,不断传来。
大人们一边忙活,一边笑呵呵地不时看自己孩子一眼,或是和邻里聊几句。聊得最多的还是过了年后,自己可以做多少水车工具,从大少那边又可拿到什么奖赏月钱。对未来的生活,大家都充满了憧憬。
外面的鞭炮声中,刘二妞一蹦一跳地跑进屋内,和那天黄来福见到她的不一样,她今天可不再是穿得破破烂烂,而是穿了一身的新棉袄,一身的新棉鞋,可以看出,她的身子虽然还没长开,但长大后,肯定是个美人胚子。
她神情欢快,一边跑一边喊:“姐,姐。”
屋内,军匠少女刘玉梅正在忙活着,她伸着腰,掂着脚,棉袄下展现出妙曼的曲线,一边往墙上挂着几张年画,这些年画上无一不是画着一些鱼、娃娃等吉祥物,意托丰衣足食的意愿。
她脸上带着笑,一边挂着年画,一边道:“小妹,你来得正好,你帮姐姐看看,这些年画会不会挂歪了?”这一多月浓浓的米粥面汤喝下来,她的脸sè已是红润了许多,没有了以前那种菜sè,更显得秀丽。
刘二妞撑着下巴,歪着头,脆声道:“嗯,我看看,嗯,姐,我看挂好了,不会歪了。”
刘玉梅拍了拍手:“那就好,小妹,你陪姐将这些挂千挂到门楣和房檐上去。”
刘二妞应道:“好啊,姐,我来帮你。”这挂千是当时大明的一种装饰,以红纸剪之,多为鹤鹿同春,三羊开泰,八仙过海等内容,新年时,不论南方和北方多有挂之!
姐妹二人一起动手,兴致勃勃地将几串挂千分别挂到各个房檐上去。
二人正忙着,她们的爷爷刘老汉拎着几块肉,几条鱼,还有一小坛酒,乐滋滋地进来。
他一进门,就裂开已没有几颗牙的嘴呵呵笑道:“大妞,二妞,你们看,这是什么?”
刘二妞见了,首先欢喜地道:“哇,是肉啊,还有鱼。”她抱住刘老汉兴奋地道:“太好了,爷爷太好了。”
刘老汉爱怜地摸了一下刘二妞的头,乐呵呵地道:“就知道我的二妞嘴馋,加上今天过大年,所以爷爷就买了一些鱼肉回来。”
他有些感慨地道:“想不到我们穷军匠家还能吃上鱼肉,记得上次吃肉已经是五年前的事了……唉,这都是托了黄大少的福啊。”
听到黄来福的名字,刘玉梅眼中闪过一些异样的神情。而刘二妞则是天真地道:“爷爷,现在街上还有摊贩卖肉吗?他们不回去过年吗?”
刘老汉道:“大多数摊贩都回去过年了,不过还是有一些留在堡内,说是等着过了年后,就好做堡内的生意,他们说……”
刘老汉刚说到这里,就听到外面刘总旗的声音响起:“刘大爷在家吗?”
接着就见刘总旗走了进来,见了众人,他笑道:“原来大家都在,那就好,我家婆姨说人少也是过年,人多也是过年,让你们一起到我那去。”
刘老汉道:“大兄弟,总是麻烦你,那多不好意思。”
刘总旗笑道:“刘大爷这说什么话,想当年我和刘兄弟可是……”说到这里,他脸sè一暗,随即又展颜笑道:“我那婆姨的脾气,大家都知道的,话不多说了,玉梅,二妞,去,收拾收拾,都一起过去。”
推推拉拉中,各人来到了刘总旗的家,也不远,就在隔壁,平时日,刘总旗就对刘玉梅一家多有照顾。今天更是让他们都一起过来过年。
刘总旗的婆娘钱氏正在灶前忙活着,锅里正滋滋作响,正炒着肉,一阵阵香味传来,让刘二妞馋涎不已。见各人进了屋,钱氏热情道:“总算过来了,刘老爹,今天我这可是准备了不少好菜,就等着你们了。”
刘老汉道:“又要麻烦钱大嫂子了。”
刘玉梅则道:“钱嫂,我来帮你。”
钱氏笑道:“我家玉梅就是勤快。”
她“去去去”地轰走了围在灶前不住吞口水的自家两个孩子,让刘玉梅一起过来帮忙。
女人们在忙,刘老汉则是和刘总旗坐在一边说话,可以看出,二人的脸上都颇有笑容,显见这个年很让他们舒心。
那边肉炒好后,钱氏想起什么似的,擦了擦手,笑道:“看我这记性。”她进里屋去,很快出来,却是拿出了一匹花布,说道:“玉梅,前两天上街,你嫂见这块布不错,就扯来给你,你试试,这颜sè配不配你。”
刘玉梅忙推让道:“钱嫂,我不能要。”
钱氏道:“你还跟我客气什么,你再推来推去的,你钱嫂就要生气了。”
刘玉梅无法,只得让钱氏在自己身前比划。
钱氏叹道:“多水灵的一个姑娘,将来不知有谁有福气讨我家玉梅做婆姨。”
刘玉梅娇羞不依:“嫂……”钱氏笑道:“我们的玉梅害羞了。说起来,我家玉梅也到年纪了,你嫂认识的人也不少,要不要钱嫂帮你寻一户好人家?”
刘玉梅神情忸捏,只是红着脸不依。
刘总旗站起来解围道:“好了,好了,不要为难我们的玉梅了。孩他娘,快些准备年夜饭吧,大家都等着呢。”
在钱氏和刘玉梅的忙碌中,刘总旗和刘老汉的闲话中,一顿还算丰盛的年夜饭准备好了。
刘总旗出去放了鞭炮后,在外面还时不时传来的零星鞭炮响声中,众人围坐桌旁,欢声笑语,吃着鱼肉,喝着米酒,这种欢快的情形似乎在刘总旗家中好久没出现过了。
刘总旗和刘老汉对喝了一口酒,看着众人的笑语,突然眼红道:“没想到还会有这样红火一天,如果刘老哥和刘大嫂在……他们不知会有多高兴。”
刘总旗当年和刘玉梅的父亲刘大富交好,可是十年前一场鼠疫夺去了刘玉梅双亲的性命,当时那场鼠疫,五寨堡死亡人口数百,这样的惨事想起来,至今还是让人不寒而栗。
听刘总旗这样说,众人都是沉默下来。孩子们也不敢说话了。
半响,钱氏嗔怪他道:“你看你,大年头的,还说这样扫兴的事情。也不看看玉梅她们还在。”
刘总旗强笑道:“是,是我失言了。”
刘老汉道:“大兄弟,你和黄大少接近,你说说,过了年后,我们还会有象现在这样的好日子吗?”
玉梅和二妞双亲死后,这一家的生活,就全靠刘老汉支撑了,当年为了将这两个小娃娃拉扯大,刘老汉不知道费了多大的心思,吃了多少的苦。
一直以来,一家大小的日子可说是过得非常艰难,虽时不时刘总旗会接济一下,但刘总旗也要养家,他的月粮也是一样微薄,自家都非常难过,帮助总是有限的。
生活的改变在黄来福雇佣他们后,刘老汉虽然年过花甲,但却有一手的好技艺,加上身体硬朗,自家的勤快也不差过年轻人,这些时间里,他制作出来的水车工具,任谁见了都没有二话,大受黄来福的赞赏。
年底时,除了指定的月粮外,刘老汉还受到了黄来福赏粮一石的奖励,生活有了指望后,总希望这种指望一直保持下去。虽说黄来福早和他们签订了雇佣他们二年的合约,但刘老汉总觉得如在梦中般,怕一醒来,这种好日子就消失了。
刘总旗当然明白刘老汉的顾虑,事实上,这些天,也经常会有一些军匠们来询问确认与刘老汉相同的事情,他笑道:“刘大爷不用担心,大少准备大力开恳土地,到时需要的人手工具只会更多,至少在这几年中,我们不用担心没活干,拿不到月粮,而是要担心到时太忙碌了。”
刘老汉松了一口气,抚着雪白的胡须乐呵呵地道:“忙碌没关系,我们这些苦命人,不怕干重活累活,只要干活了能吃饱,孩子们都平平安安,就心满意足了。”
刘总旗笑道:“黄大少以前就说了,为他干活的人,人人可以吃饱穿暖,事情也果然如此。等再过几个月,黄大少替职千户,我们的日子只会越来越红火的。来,我们大家都来干一杯。”
众人都举起了碗,钱氏小声道:“你说这人真是奇怪,这黄大少以前是个什么样的人,我们都很清楚,怎么突然就转了性呢?”
刘总瞪了她一眼:“不要说别人的坏话,我们现在好日子可是大少给的。”
钱氏立时转口:“愿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保佑大少长命百岁,这样我们以后都有好日子过了。”
刘总旗再次道:“来,我们干杯!”
“干!”
就是屋内的三个小孩也举起了碗,伴着欢笑声传出。
※※※
黄来福从大田庄一回到了千户宅,立时一股浓浓的年节味道迎面而来!
回到明朝做千户 第23章 疯狂开垦土地(5)
整个千户宅内正忙个不停,杨氏指挥着几个下人,正在准备最后的奉祀馈节,悬帖桃符之礼,二娘,三娘,还有几个姐姐,顾云娘等人,则在旁边帮承。
只有小孩子儿则是无忧无虑地撒欢玩闹着,不时用手中的香火点燃一个鞭炮扔出去,惹来一阵叫囔。
小妹黄秀柔是这些小孩儿的头,她的身边围着几个小不点,“姨姨姨”地叫个不停。见黄来福进来,她一阵风似的扑到黄来福的怀中:“大哥。”
黄来福做了她最喜欢的动作,一把将她抱起来,转了个圈,惹得黄秀柔咯咯咯地笑个不停。
黄来福将黄秀柔放下,黄秀柔紧紧抱着黄来福道:“大哥坏,小妹不理你了。”
黄来福道:“小妹为什么不理大哥了?”
黄秀柔撅起小嘴道:“这些时间,大哥都不陪小妹玩。”
黄来福想起自己这段时间确是太忙了点,大部分时间都放在大田庄内,他抱歉道:“是大哥不对,大哥答应小妹,这些天一定会陪小妹好好玩玩,好不好。”
黄秀柔高兴地道:“好啊。”
这时杨氏过来道:“好了,好了,不要闹啦。”上前把依在黄来福怀里撒娇的黄秀柔接了过来。
他对黄来福笑道:“福儿回来了?赶快歇歇,等会就吃年夜饭了。等会这个鞭炮啊,还是要由你这个黄家长子来放。”
黄来福微笑道:“好的,娘亲。”听到这话,黄秀柔又带着一干小不点争先恐后地去大堂了。杨氏也笑呵呵地继续去忙了。
黄来福对身后的江大忠和杨小驴道:“大忠,小驴,过年了,你们也回去和家人一起团聚吧,今天不用服侍了。”他对一旁的杨管家道:“杨叔,你各支10两银子给大忠和小驴,作为他们今年的年赏银钱。”
江大忠和杨小驴大喜,忙道:“多谢少爷。”
黄家的一干家丁多是五寨堡的旗军军余,中午的时候,黄思豪就让这些家丁都回去和家人一起吃年夜饭,每人离开时,还领了年赏。
这些黄家的家丁们,一向待遇丰厚,他们每月除了有月粮二石外,还有银钱八钱,到了年底还有八钱银的年赏,所以这些家丁们在五寨堡内,是对黄家最忠心的一个群体。
今年黄家手头宽裕,年底的赏银时加倍,每人给了二两银子,而江大忠和杨小驴作为黄来福的心福,黄来福此次更是给了每人十两的年赏,对他们二人而言,这是一笔不小的财富了,自然是让二人喜出望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