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洲仙侣记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宅男文白
清和城的房屋形式与南方大为不同,南方多为砖石结构,此地的建筑则多为木制,许是林木资源丰富之故。
陈平牵着黑骡,沿街行来,只见风俗人情有异,大有目不暇接之感。
此地方言口音大异,他连蒙带猜也只能将街边商贩与顾客议价言语听懂十之一二。
不过他本就智慧过人,加上筑基后神识增长,脑力更见聪敏,一边欣赏此地风土人情,一边暗暗用心记忆身周居民对话,渐渐已能听懂大半。
“这位客官可要住店本店房舍整洁,各式用具齐全,何不进来看看。”
陈平见前方不知何故有大群人簇拥在一座装修堂皇的三层高楼之前,正在那好奇观看,忽听身边有人向他招呼。
回头见是一个二十岁不到的年轻伙计,身宽体胖,一张脸也是圆圆的,模样很是讨喜。正站在一家客栈门口向他招手,大门上方挂着个横匾,写着“悦来客栈”四字。
他连月来不曾御剑,一直在山间赶路,身上风尘颇重,正想找间客店先行住下,然后再作打算。便对那伙计说道:“我有一骡一狗,可有地方安置”
那伙计先前只看到陈平牵着头黑骡,听了话后这才低头,正看见一条粟黄老狗,吐舌哈气的眯眼与他对看。
伙计有些为难的说道:“本店有间马厩,专门存放住客的马匹牲畜,不过很少有住客会带着家犬住店,若是拴在马厩,只怕会惊了其他的牲畜。客官你看把这狗拴在后院可行,我拿些饭菜喂它,也不会饿着。”
陈平听后微微皱眉,转念一想也觉对方言之有理。
不过阿呆对他而言不是一般家犬,便对那伙计说道:“这条狗我从小养大,从未拴过一次,若是将它拴在外面,只怕它整夜吠叫嘈扰。不如把它带到我房中,这狗甚讲规矩,绝不会损坏你店中之物。”
伙计看阿呆蹲在陈平脚边并不乱跑,一副老实乖巧的模样,心知陈平所言不虚,不过仍是为难说道:“我家掌柜的最怕猫狗一类随地便溺,弄污客房……这样吧,本店后院外有间废弃柴房,将这狗关在那里你看如何。”
陈平看这伙计有些难办的样子,也不愿再麻烦对方,想来其他客栈也是同样,便点头同意。
伙计见他点头,忙伸手向旁一引道:“马厩请往这边走,客官先安顿好了牲畜,再挑间客房入住不迟。”
这伙计办事颇为勤快周全,到了后院后,先接过缰绳将黑骡拴,又抱了团草料喂食。
看得陈平暗暗点头,心道这伙计挺会办事。
后院外果然有间废弃不用的柴房,角落里还有层干枯草料。陈平环视一圈,见并不太脏乱,便蹲下摸着阿呆的狗头说道:“你在这将就一晚,不要胡乱吠叫,明日我来带你。”
阿呆耸拉着耳朵趴在地上,一脸苦相的看着陈平,尾巴倒还在不停左右摇动。
陈平在狗头上揉摸两下,便起身关门,示意伙计往前带路。这伙计见阿呆颇通人性,心中自是暗暗称奇。
陈平随着伙计到柜台预付房资,瞥见路上还有行人不断往前行去,好奇问道:“前面那座楼前为何围了这许多人”
“客官有所不知,那里是庆丰斋在本城的分号。庆丰斋专营各类古玩玉器书画,这回要办个书画专展,说是当代几位大家的作品也在其中。今日刚是第一天,这些人便是去看画的。”那伙计一脸不屑的模样,显然对此并不感兴趣。
陈平眉头一挑,脚步立时停下,他自幼喜爱丹青之道,平时在洞府中除了修炼打坐外,也时常到太吾山各处写生。说起来这个爱好,倒对他练习灵纹之术裨益不少。
此时听到竟有画展举办,想必展出的必定都是佳作。陈平想到此处,有些按捺不住,出门走了过去。
庆丰斋外早已围得水泄不通,陈平见到眼前人头攒动的景象,也不禁暗暗咂舌。
他不愿上前拥挤,见到对面有间“望月楼”饭馆,里面较为空旷,只有零星几桌客人,便打算先去对面小坐。
刚进店门,便有一名小二上前招呼道:“客官是头回来吧,看您面生得很,请问您几位楼上还是楼下”
“一位,到楼上去罢。”陈平淡淡说道,心道此地店家的伙计都颇擅知客,悦来客栈的那名伙计也是如此。
二楼只有两桌食客,小二将陈平引到临窗的一张空桌坐下,问道:“听客官口音陌生,可是第一次来清和城”
“听说清和城附近风景秀美,便专门前来游览一番。”陈平点头回道。
从他所坐的这个位置,正好可以看见庆丰斋二楼,透过窗户,果然见到墙壁上挂满了画作,每幅画前都围了许多人在那指点赏评。
“那客官可要在本城多待些时日,清和城附近景点众多,怕您十天半月的不能尽兴。您想用点什么,本店的肘子肉和鸭八件远近闻名,客官可要尝尝”
说到风景名胜这小二有些自豪起来,倒也未忘了介绍菜式。
“便是这肘子肉和鸭八件好了,另外可有应季的新鲜蔬果,你挑一些好的过来。”陈平很少食荤,加上筑基后渐渐辟谷,平时鲜果清水足矣。不过这小二极力推荐招牌菜肴,尝上几口自无不可。
“好嘞,您稍等,这会儿不忙,马上就给您上。”小二转身下楼,过了一会便送了盘新鲜水果过来,另外还有一壶清茶。
陈平正要找人询问隐龙山的方位,便向那小二问道:“我有件事情要问你,这清和城附近,可有一处叫隐龙山的地方”
“咦”
小二还未回答,陈平便听到身后稍远处传来一声轻咦,虽然声音极小,相隔也较远,仍是被他听到。
二楼地方不小,共摆了有三排十八张八仙桌,陈平坐在靠窗外侧前数第二张。
对面共有一排六个雅间,用竹帘与外间隔开,靠楼梯的前五间竹帘卷起,显然是空着,最里面那间的竹帘却是垂下,之前还有一些轻微说话声音,应当是有人。
“您这倒把我问住了,我自小在清和城长大,却从未听过有什么地方叫作隐龙山,您再想想可是记错了地名”小二一怔道。
“你若不知便罢了,我也只是随口一问。”
修士与凡人对地名的称呼不同也是常有之事,陈平见小二确是不知,也就不再追问。
“那我去给您催下菜,这水果叫紫山珠,是本地特产,有化痰生津之效,您不妨多用一些。”小二说完便走下楼去。
这盘紫山珠红紫相间,表面光滑,比拳头略小,显是刚用水洗过,还有不少水珠挂在上头。
陈平随手取了一枚食用,入口只觉表皮爽脆,果肉软糥,汁水香甜,有一种特殊清香,而且果核极小。
不过这紫山珠滋味虽好,陈平也无心品尝,他看似边吃水果边往窗口望去,其实却一直留心去听背后雅间里的动静。
只是那声轻咦之后,便再听不到任何声响,连隐约可闻的说话声都不再响起。
陈平自信在这般远近的距离内,便是有人呼吸之声略重,他若有心去听也能清晰听到,哪知这会侧耳细听之下居然半点声响也无。他心中一动,将敛息术运起,将本就极其微弱的法力波动遮掩得丝毫不露。
第三十八章 画展
陈平仔细听了一会,却没再听见半点动静,想放出神识探查。转念想到若是有修士在雅间之内,不免会冲撞对方,终于忍耐住了,只是暗暗留心。
这时小二将菜上齐,这两道招牌菜式果然风味极佳,倒让他多吃了几口。
正举筷间,突然间眉毛微挑,身后雅间中沉寂许久后,又有声音传来。
细听下虽不过是两个人正在推杯换盏,互相劝饮,以及谈论各地的风景名胜,看似毫无异常,却让陈平起了些许警惕之心。
他自顾用餐,留心对方有何异常举动。
片刻过后,雅间内桌椅响动,那两人起身离开。
陈平听他们边走边说得热切,应当没有注意自己这边,便佯装无事的往楼梯处看去。
这一看不要紧,直看得他心头发凉。
那两人听声音正在专心交谈,四只眼睛却直勾勾的一齐盯着陈平。
尤其那名青衫男子,眼神中透着一股好似与生俱来的冰冷寒意。
那名白袍青年虽然面上带笑,眼神却也极见阴鸷。
陈平被两人的目光惊到,好在虽惊未乱,皱眉佯作不悦的瞪了他们一眼,又转回头继续用饭。
两人本来心中存疑,见了陈平如此举动后反而放下心来,摇头互视一眼,下楼去了。
陈平见他们下楼走远,这才松了口气,方才这两人虽然混身上下没有丝毫法力波动,但是让他有种莫名压力。
尤其是那名青衫男人,更是让他心头大跳,有种极度危险之感。
又过了约有半个时辰,得月楼内客人渐多,喧嚣之声渐起。从窗口望去,庆丰斋内却是游人稀疏。
陈平唤过小二,交待他将两盘没怎么动的荤食用油纸包了,自己稍后来取。然后将剩下一枚紫山珠放入怀中,自行下楼会钞。
庆丰斋门口,左右各站着一名腰悬长刀,身着劲装的大汉,还有一名年约五十的锦衣老者在门口知客,看到陈平走近,向他腰间长剑看了一眼后拱手说道:“这位公子若是看展的话还请将佩剑取下,本斋有专人保管,待离开之时自会奉还。”
陈平从门口望去,见里面每隔十步便站着一名劲装大汉,心知是为了保护展品所设,点头说道:“自当如此。”
随后将剑取下,交与对方身后的一名侍者。
“今日展会还有半个时辰结束,还请不要逗留过久。展品贵重,赏鉴之时切勿用手触摸。”
锦衣老者如是交待,这番话他今日不知说了多少遍,说得快速至极,加上他口音甚重,陈平险些没有听懂,。
进门之后便先见到一座丈许宽的屏风,绘着一幅山水画,只见画上笔酣墨饱、跌宕多姿,大山大水的澎湃气势被刻画得淋漓尽致,难怪会被放在门口,好让宾客进门第一眼便被此画震憾。
屏风周围用绸带围起,四名劲装佩刀大汉分立四角,不许人近前观看。
陈平在屏风前点头连连,此画作者笔意纵横,落笔挥洒自如,转折间气势十足,果然是幅难得的极品佳作。左上角大片空白处洋洋洒洒写了数行诗句,和画境相得益彰。
陈平也擅长山水画,此画倒给他不少启发,只见他右手虚握,好似捏了杆画笔,正在那揣摩作者技法。
可惜今日已晚,明日他又要离开,不愿在此画前过久停留,好一会后才不舍离开。
一楼除了这幅屏风外,周围墙壁上挂着都是字贴,也用绸带围了一圈,陈平环行一圈,并未过多停留,直接上了二楼。
二楼与一楼布局相似,墙壁上挂着的却是各式画作,山水花鸟、虫鱼走兽皆有,十余名赏客三两成群,正在那指点评论。
陈平目中一亮,先从右手边看起,第一幅见是一丛花卉,却不认识是何花种。
此画结构巧妙,作者技法精微,所用颜料也是鲜艳柔和,看起来很是赏心悦目,令人观之便觉心旷神怡。
花丛上两只蝴蝶翩翩起舞,刻画得纤毫毕现,生动至极。
不过美中不足的是,作者好似臂力不足,用笔不够透彻,略浮于纸上。
陈平转目去看落款,见是:
“半秋居士作于永安十五年。“
笔迹娟秀,竟是女子手笔。
永安乃是洛国当今皇帝的年号,陈平曾听许松提及,一算时间才是三年前的作品,倒让陈平有些愕然,不过也未多想,继续向后看去。
能被庆丰斋挂出展示的,自然俱是佳作,陈平在每幅画前俱都认真驻足观看,一时间只觉眼界大开,大感不虚此行。
陈平看了半圈,又在一幅山水画停住。
只见青山连绵,远近相间,一条大江蜿蜒而下,岸边怪石嶙峋,看来竟似生了满地尖刺一般,地形极为罕见。
作者画技卓绝,寥寥几笔便将江水奔腾汹涌的湍急形态描绘极为传神,江面上还有一名老翁正在泛舟垂钓。
此画风格清古,意境非凡,作者虽然着墨不多,竟将高山大江刻画得写神至极。
陈平看这画纸质泛黄,边缘处已有些微脆化碎落迹象,怕是幅几百年前的古作。
此画风格颇合陈平喜好,自然是多看了一会,他有心模仿笔法,是以专往极细微处看去。
正细看间,突然目光一凝,神情愕然,紧盯着江舟上的垂钓老翁不放。
此画写神为主,这名老翁却画得极见精细。只见老翁头戴宽大圆帽,身着蓑衣,左手持竿作垂钓状,右手却从左肘下伸至胁间,拇指扣着尾指,食指、中指叠在尾指之下,无名指却斜斜伸出,分明是掐了个法诀。
这法诀较为罕见,常用在一些天眼通之类的法术之中。陈平虽然不会此类法术,但是也能认得。
垂钓老翁掐诀的右手画得极为隐蔽,又掩在蓑衣阴影之下,若不是陈平目力奇佳,又在仔细欣赏人物的用笔画法,自身又是修道之人,断然无法发现有异。
陈平有些惊异,心道:“作画之人莫非也是一名修士”
急往角落去看,却见四角全无落款。正不明所以间,忽见垂钓老翁右手所掐法诀似乎方位有异。
定睛细看,只见虽然法诀捏得丝毫不差,但是手指的姿势略有些不对,无名指微微上扬,斜指向老翁身后。下意识的沿着所指方向看去,只是细看良久都不见有异常之处。
陈平暗自思索,心道作画之人必不会如此故弄玄虚,却不明到底有何深意。
思量间陈平脑中灵光一闪,决定姑且试试再说,便暗暗运转法力往双眼注去。
睁眼再次看去,眼前景象顿时清晰无比,连纸张上纤细微毫的脉络都尽入眼底。再顺着老翁所指方向一点一点望去,看到远处群山间一座山峰的山腰处时,忽然眼中一花,有些难以对焦。
陈平心中一凛,当即运足目力看去,入眼处本来毫无异常的山石间突然现出一团淡淡墨迹,不过模糊难辨,竟有些忽隐忽现之感。
他继续往目中注入法力,却依然难以看清,双目却有些酸涩难受。专注之际,脚下不自觉的向前迈了半步。
正欲再看时,身旁突然传来一声不悦的轻咳,有人对他说道:“这位朋友请在绸带之外观看,勿要近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