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解读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孙良申
【文化常识】
折柳送别:古人多有折柳送行的习俗,“柳”与“留”谐音,很容易引申到“柳——留——惜别——依依不舍”的层面上来。所以古诗中也多赠柳惜别的情景。最有名的典故是“灞桥折柳”。灞桥在今陕西西安市城东,春秋时期秦穆公所修。早在秦汉时,人们就在灞河两岸筑堤植柳,阳春时节,柳絮随风飘舞,好象冬日雪花飞扬。“灞桥风雪”也被喻为“关中八景”之一。唐朝时,在灞桥上设立驿站,凡送别亲人与好友东去,多在这里分手,有的还折柳相赠,唐时就有“都人送客到此,折柳赠别因此”的风气。在唐诗的影响下,灞桥折柳成为送别的一种象征。
【相关阅读】
江淹《别赋》;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高适《别董大》
3、《烝民》:折柳送别
【原文】
烝民
天生烝民1,有物有则。民之秉彝2,好是懿德。天监有周,昭假于下3。保兹天子,生仲山甫4。
仲山甫之德,柔嘉维则。令仪令色,小心翼翼。古训是式,威仪是力5。天子是若,明命使赋6。
王命仲山甫,式是百辟7,缵戎祖考8,王躬是保。出纳王命,王之喉舌9。赋政于外,四方爰发10。
肃肃王命11,仲山甫将之。邦国若否12,仲山甫明之。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夙夜匪解,以事一人13。
人亦有言,柔则茹之14,刚则吐之。维仲山甫,柔亦不茹,刚亦不吐。不侮矜寡,不畏强御15。
人亦有言,德輶如毛,民鲜克举之16。我仪图之17,维仲山甫举之。爱莫助之。袞职有阙18,维仲山甫补之。
仲山甫出祖,四牡业业19。征夫捷捷,每怀靡及20。四牡彭彭,八鸾锵锵21。王命仲山甫,城彼东方。
四牡骙骙,八鸾喈喈22。仲山甫徂齐,式遄其归23。吉甫作诵,穆如清风24。仲山甫永怀25,以慰其心。
【注释】
1 烝:众。物:事物。则:法则。
2 秉:禀赋。彝:常理,常性。懿yi:美。
3 监:观察。有:词头,无实在意义。假:至,到。
4 仲山甫:人名,樊侯,为周宣王卿士,字穆仲。
5 令:美。仪:仪容。式:效法。威仪:礼节。力:勉力做到。
6 若:顺从。明命:诏令。赋:颁布。
7 辟:君,此指诸侯。
8 缵zuan:继承。戎:你。
9 王躬:指周王。出纳:指受命与传令。喉舌:代言人。
10 爰yuan发:乃行。
11 肃肃:严肃。将:行。
诗经解读 第39节
12 若否pi:好坏。
13 解xie:通”懈”,松懈。事:侍候。一人:指周天子。
14 茹:吃。
15 矜:老而无妻。强御:强悍。
16 輶:轻。鲜:少。克:能。
17 仪图:揣度。
18 袞gun:绣龙图案的王服。职:犹”适”,即偶然。阙:缺。
19 祖:祭路神。业业:马高大的样子。
20 捷捷:马行迅疾的样子。每怀靡及:常念事情没有办完。
21 彭彭:马奔驰的样子。鸾:鸾铃。
22 骙kui骙:同”彭彭”。喈jie喈:象声词,铃声。
23 徂:往。遄chuan:快速。
24 吉甫:尹吉甫,宣王大臣。穆:和美。
25 永:长。怀:思。
【经典原意】
上天生下这些民众,事物都有其本来的法则。人们的常理,喜欢美好的道德。上天监视周朝,它的神灵降落在民间,为了保护这位天子,生下了仲山甫
仲山甫的美德,安详和美的处事是他的原则。美好的仪容,美好的容色,谨慎谦虚,以古代的训导为法则,尽力去遵循这些仪式法则。一切听命于天子,尽力宣传天子的诏令。
周宣王命令仲山甫,要为天下诸侯做好榜样法则,继承祖先的事业,保卫天子。接听并传达天子的命令,做天子的代言人。天下四方广发宣传天子的政令,四方诸侯于是纷纷响应。
天子的命令庄严肃穆,仲山甫要去推行它。国家的好坏安稳,仲山甫了然于胸,既能洞察,也善于分析,来保住自身。日日夜夜没有休息,侍奉周宣王。
人们这样说:软的东西吃掉它,赢的东西吐掉它。只有仲山甫,软的不吃,硬的也不吐。不侮辱鳏寡孤独,也不畏惧强暴。
人们这样说:道德如鸿毛一样轻,很少有人能举起它。我也揣测到了,只有仲山甫能够举起来。虽然爱他,但却无法帮助他。天子的龙袍坏了,只有仲山甫能够修补。
仲山甫祭祀路神出行远方,四匹马高大雄壮。左右随从动作麻利迅捷,常念事情没有昨晚。四马迅速飞驰,铃声叮叮当当。周宣王命令仲山甫,到东方筑城。
四匹马迅速奔驰,铃声铿锵。仲山甫要到齐国。希望他能尽快些回来。吉甫作了这首诵歌,如清风般意味深长。仲山甫令人怀念,用这首歌来安慰他。
【当代阐释】
折柳送别
这是一场豪华的送别。
出行之前,拜祭天地,行礼节正四方。带着君王的命令,威壮的队伍开始出发,旌旗列列,鸾铃铿锵。随从左右剽悍迅疾,伴随周围。在友人的祝福声中,盛大的车马向远方迤逦而去,只剩下滚滚黄尘漫空飘舞。
与私人的送别相比,这种送别在正式中夹杂着形式的弊病。但毕竟,这是次因君王命令而产生的别离。个人并不仅仅是个人,还代表着君王、国家的形象与内在要求。形式不是最重要的,但缺乏了形式,有些情感却难以表达出。特别是在国与国的交流上,没有基本的礼节形式,在送别时仅仅一杯水酒总是很难将国家的感情装进去。所以豪华的晚宴,隆重的送别,就成为表现真诚的基本礼节。
人之间,亲疏远近,距离各有不同,礼节也随之变化曲折。很多时候心灵的距离左右着别离的方式。陌生人,认识但不熟识的人,一般朋友,知己朋友,亲人,我们总在内心忖度着别离的方式。有时候我们需要用精美的礼物,盛大的酒宴去款送离别的朋友;有时侯我们用家中的粗茶淡饭去送别自己的亲人;有时什么都不用,仅仅就是渭水边的挥一挥手。
脱下复杂迷离的外表,我们其实都在中庸。
关系疏远的人,我们尽量用夺目的形式去拉近心灵的距离,以期有个真诚的心情、美好的印象。
关系亲近的人,平平淡淡的日常生活早已埋下了颗颗饱含深情的珍珠,在简单到无的送别形式中,晶莹的光芒仍然可以照耀彼此。
折柳送别,送走的是人,留下的是心。
【国学故事】
金谷集会:西晋时期的石崇在历史上主要以与王恺的斗富闻名。但他还举办了一次在文化史上举足轻重的金谷集会。一次,石崇的朋友征西大将军王诩外出为官,石崇为他在自己的庄园金谷为他举办了一场隆重的送别仪式,当时文坛名宿均皆到场,对酒当歌,赋诗言情,写了大量的诗作。东晋王羲之有意与之相比,与朋友在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举行“兰亭集会”, 写下“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曲水流觞,兴起后世文人集会的潮流。
【文化常识】
祖道:古代为出行者祭祀路神和设宴送行的礼仪。临行祭道神,主要是为了求得吉利,神族的保佑,后逐渐引申为饯行送别。¨ , , ,¨古代由于道路崎岖,水陆交通工具不发达,古人长途远行,或乘车船,或骡马步行,山河阻隔、跋涉艰难,且露宿风餐,路上有各种危险,亲故分别,再见难期,故自先秦即有祭祀路神,然后登程的风俗,其意在祈求一路平安,称之为“祖”。后世延续,多于路旁亭舍或在野外临时设立帷帐,备酒肴送别行人,故也称祖帐、祖送、祖道等。道神又称作“行神”,此神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种称道神为“絫祖”,认为絫祖是黄帝的儿子,喜欢远游,最终死在道路上,成为了道神;另一种称道神为“修”,认为他是共工之子,也喜欢远游,只要是舟穿车马所能到达的地方,他都要去游历一番,所以后世将他以为道神。祖道的仪式在春秋时期就已经非常盛行。比较有名的是《战国策》记载荆轲刺秦王的故事中就有“至易水上,既祖,取道”的句子。
【相关阅读】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骆宾王《于易水送人一绝》
4、《有客》:仁者无敌
【原文】
有客
有客有客1,亦白其马。有萋有且,敦琢其旅2。
有客宿宿,有客信信3。言授之絷,以絷其马4。
薄言追之,左右绥之5。既有淫威,降福孔夷6。
【注释】
1客:指宋微子。
2萋:即緀,绸缎上的花纹。且ju:服装鲜艳。敦琢:雕琢,引申为选择。旅:随从。
3宿:住一晚。宿宿:住两个晚上。信:住两晚。信信:住四个晚上。
4絷zhi:用绳子拴住。
诗经解读 第40节
5薄言:语助词。追:饯行。绥:安抚。
6淫:大。威:道德。淫威:大德,引申为优待。孔:非常,很。夷:大。
【经典原意】
客人来了客人来了,骑着白马。服饰华贵容仪肃穆,随从的人也都彬彬有礼。
客人住了两夜。继而住了四宿。拿根绳索来,把马系住了。
将要送别他们,左右的人安慰着他们。既有这样的大德,神灵会降下更多的福庆。
【当代阐释】
仁者无敌
痛苦的离别,让人产生难以割舍的依恋。为了缓解愁云惨淡的心情,人们喜欢再三挽留,虽然那仅仅是暂时的拖延,离别总会来到,但与其痛苦的清醒,不如快乐的麻醉。
于是,我们不断看到,刚刚别离的恋人却在已经启动的火车后紧紧拥抱;远的快要淡出视线的儿女,却又带着满脸泪痕匆匆奔跑回来,抱住父母,似乎再也不分开。哪怕是初次见面、相识恨晚的朋友,也要再三挽留,接续温暖的感觉。
《有客》描写到,为了挽留客人,他们将马儿紧紧绑住。只要马儿还在,他们的客人就无法远走。苦心经营里面充满真诚。
中国礼仪在待客上规矩多多,饮茶倒酒,一招一式,无不隐藏了深深寓意。挽留客人,是一种基本的待客之道。虽然对于生性洒脱的人来说,这无异于繁文缛节。
但在挽留的背后,却是做人的道理——待人真诚。
真诚首先是尊敬。人皆有自尊。虽然我们讲究宽容,但不会是无休止的宽容。爱人之人方有人爱,付出才能得到回报,尊敬别人才是尊敬自己。远道而来的客人,鞍马劳顿,细心地照顾好客人的饮食起居。在客人离去的时候,再三挽留,以示真诚。这都是一种尊敬。客人众多,高贵的,低下的,富有的,贫穷的,一视同仁,将尊敬别人为起点。有选择的尊敬是种谄媚,泛爱众人才是真诚。
真诚还是浓浓的爱意。这种爱意如涓涓细流,润人心田。哪怕是已经形式化的挽留送别,只要有爱意,形式就不再空洞苍白。“仁义之人,其言蔼如”,同样可以令客人感动不已。仁者无敌。仁爱是最容易沟通连接的方式。
【国学故事】
十里桃花,万家酒店:李白斗酒诗百篇,一生好入名山游。据袁枚《随园诗话补遗》记载:有一位素不相识的汪伦,写信给李白,邀他去安徽泾县旅游,信上热情洋溢地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欣然而往。见汪伦乃是泾川豪士,为人极其热情好客,倜傥不羁。于是李白就问他,那十里桃园和万家酒家在什么地方?汪伦哈哈笑着说:“桃花,是一座潭水的名字,并没有桃花;万家呢,是因为酒店主人姓万,并不是有一万家酒店。”引得李白大笑不止。停留数日离去,临行的时侯,写下了著名的《赠汪伦》一诗赠别。
【相关阅读】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七、逝将去女,适彼乐土——苦难的征服
导读: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每个人都想自己的生命能够一帆风顺,尽善尽美,但艰难困苦如影随形,每时每刻,你都有可能与它撞在一起,或许会碰撞出灿烂的光明,或许会遍体鳞伤。不论怎样,你仍然要等待下一次的不期而遇。
很多时候,艰难困苦如同宿命,注定了你无法逃避。
《小星》描写的是一个小官吏的痛苦生活。夜晚,三三五五颗小星,在天空闪着昏黄的光芒。此时的人们应该都在睡梦里,或许还做着甜蜜的梦。忽然,塔塔的脚步声打碎了这夜里的宁静,一个小官吏,手里抱着被子,满脸的疲倦,睡眼朦胧,但仍在不停地走着。小官吏为了公差不得不在这夜幕下赶路,长久遭受此苦的他不禁抱怨,自己的命怎么就和别人不一样呢?但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在那个不平等的社会,抱怨终究没有太多意义。
小官吏的痛苦生活还仅仅是忙碌。《何草不黄》中征人的痛苦简直就是灾难了。世上没有不黄不枯的草,也没有不凋不谢的花。但征人的劳苦奔波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没有止歇。他们终年劳累奔波,在宽宽的大道上往来奔驰。他们不是野兽,但却要当牛做马,在旷野里受这无尽的痛苦。他们不禁问自己:“哀我征夫,独为匪民”,为什么我们征人就不是人呢?他们知道有人锦衣玉食,作威作福。而自己衣不遮体,食不果腹,奔劳终年。
品尝苦难,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我们无法让他们找到一个好的借口去摆脱苦难的折磨。我们只能在自己面对的痛苦面前,去宽慰自己,去挑战自己。
苦难总是带着狰狞的面貌挑战着你的忍耐力,你需要用微笑的面容去融化苦难带来的一个个结,需要用自信与实力去击垮苦难设置的一道道坎。
《硕鼠》也是那个时代的悲剧。诗人辛辛苦苦的劳作一年,却总能看到自己创造出的劳动成果挂在别人家的院子里,而自己却是吃不饱,穿不暖。他无法忍受年年养活这些不劳而获的大老鼠,他义无反顾地要“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不论结局如何,诗人敢于与命运抗争,他就争得了一份希望。
《行露》描写的是位女子对逼婚的反抗。一个有家室的男子要强娶这位女子为妻,女子大义凛然地说,即使你把我送进监狱,你也没资格娶我;即使让我吃官司,我也会毅然地说“不”。女子面对侮辱人格尊严的嘲弄和调戏,宁愿付出生命的代价,也要大无畏地说声“不”,凛然一身正气。
芸芸众生,天性不同,困难也在各种各样的人身上演绎了不同的故事。
巴尔扎克说:“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所以一样的困难在不同的人身上,会有不同的结果。在《诗经》中,古人已经为我们展现出这样的一幅画卷。
1、《硕鼠》:黑色的眼睛与光明
【原文】
硕鼠
硕鼠1硕鼠,无食我黍2!三岁贯女3,莫我肯顾4。逝将去女5,适彼乐土6。乐土乐土,爰得我所7。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8。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9。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10。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11?
【注释】
1 硕鼠:田鼠。一说,硕鼠,大老鼠。
2 黍shu:谷物的一种。
3 三岁:不是确指,指多年。贯:养活。女:通汝,你。
4 莫我肯顾:“莫肯顾我”的倒装。下文“莫我肯德”、“莫我肯劳”与此同。
5 逝:通誓。去:离开。
6 适:往。乐土:作者理想中的没有压迫和剥削的社会。
7 爰:乃,于是。所:处所。
8 德:感激。
9 直:通值,价值,
10 劳:慰劳。
11 之:到。永号:长久的哭喊。
诗经解读 第41节
【经典原意】
田鼠啊田鼠,不要吃我的黄黍了!已经养活你这么多年,却不肯照顾我的生活。发誓要离开你,去那遥远的乐土。乐土啊乐土,那儿才是我的好住处!
田鼠啊田鼠,不要吃我的麦子了!已经养活你这么多年,却不肯感激我。发誓要离开你,去那遥远的乐国。乐国啊乐国,那儿才是值得我去的地方!
田鼠啊田鼠,不要吃我的禾苗了!已经养活你这么多年,却不肯慰劳我。发誓要离开你,去那遥远的乐郊。乐郊啊乐郊,谁到了那里还会整天哭喊呢。
【当代阐释】
黑色的眼睛与光明
人人出生在黎明,消迹于黑暗,理想如同太阳永远高高在你的头顶,困难,却总如影子跟在你的身后。
《硕鼠》便是诗人被痛苦压榨后的哭诉。一个充满悲情,被现实苦难逼到忍无可忍,终于想起头顶还有个理想的诗人。
撇开时代历史的局限,每个人从出生便将理想刻在身上。鲁迅在三味书屋的书桌上刻下一个早字,便开始了对理想的追逐。时代允许他能做出更多为了理想而奋斗的努力。但在先秦那个时代,只有特定的少数人才有真正的自由。广大生活在底层的奴隶们,只能默默忍受这无休止的剥削,一代又一代的思想沿袭,使许多人离理想自由之路越来远远,麻木的神经,也激不起一点点挣扎的渴望。
但总有部分人,在麻木的外表下隐藏着倔强的性格。《硕鼠》的作者知道,自己收获的庄稼不能总这么白白地送给那些奴隶主,所以他不停地呼喊,田鼠啊田鼠,你们不要再吃我的粮食了,我已经被压榨了许多年了,你们是中山狼,是农夫怀里的蛇,你们永远都不会真心真意的去感激我,慰劳我。你们只会愈来愈狠重地搜刮我身上的每一滴血。一遍又一遍,诗人咏唱出压在心中几欲忘却了的悲痛。
在最黑暗的世界里,哪怕一丝弱弱的光线,都会带来最猛烈的动荡。如同弹簧,压得越紧,反抗力越强。诗人头脑中迸发的念头如春天里的草一般疯长。长久的压力与痛苦让这个愿望变得无坚不摧。虽然,他们的理想是那么的卑微,仅仅就是为了生存。然而,愈穷之人,反抗性也就愈强。因为他们一无所有,他们也就最义无反顾。“逝将去汝”——我发誓我一定要离开你们,这是他们发自肺腑的铿锵有力的愿望,这是他们隐忍了许久后的无奈挣扎,一次精神上决绝的自我放逐。抛弃了从出生之日起便钉在身周边的无形篱笆,畅想那可以自由幸福生活的乐土,畅想那永远听不到痛苦之声的乐郊。尽管这仅仅是理想,在那落后黑暗的时代,这甚至是幻想。但只要有理想,便会有动力。有动力,便有了克服困难痛苦的希望,他们便向前走了一步。
现代人从各个方面都有着先秦社会奴隶永远都无法想像到的自由和便利,但对于痛苦与艰难的体验,仍然亘古未变。甚至说,我们比先秦时代的奴隶们更痛苦了。因为,奴隶在长久的精神麻醉下,对外在的困难痛苦有着较大的忍耐力。而现代都市中的人们在自由的旗帜下让自己的感官变得极其敏锐,同时外在环境的复杂化带给人们更多的陌生感。如何面对种种艰难困苦,除了用自己的毅力支撑自己之外,别忘了,我们还有理想,只不过,需要我们抬起头,看看蓝天白云,找到我们的希望。《硕鼠》描写的奴隶们从一出生就被剥夺了种种作为人的权利,他们身上捆绑的枷锁足以让他们每次的呼吸都变得沉重。但他们仍能追求理想,追求无忧无虑,快乐幸福的乐土。为什么我们不能呢?
【国学故事】
厕鼠与仓鼠:司马迁《史记》记载,秦国丞相李斯在做小官吏的时候,沉闷痛苦,郁郁不得志。一天偶然见到在厕所中藏匿的老鼠,吃的是不干净的食物。如果有人或狗过来,它们还会惊恐万分地四处逃散,境况极其悲惨。如同自己现在的境遇。后来又看到粮仓中的老鼠,看到它们住在高屋大房之下,吃着丰盛的粮食,也不会有人或狗的惊扰,不禁喟然长叹,感慨彼此的差距。为了追求做仓中鼠,李斯拜荀子学习“帝王之术”,经过种种努力,终于成为大秦帝国开国丞相。
【文化常识】
十二生肖:又称属相。古代术数家拿十二种动物来配十二地支,子为鼠,丑为牛,寅为虎,卯为兔,辰为龙,巳为蛇,午为马,未为羊,申为猴,酉为鸡,戌为狗,亥为猪。后以为某人生在某年就肖某物,如子年生的属鼠,亥年生的属猪,称为十二生肖。至于为什么老鼠排在十二生肖的首位,汉族民间故事说流传这样的说法:当年轩辕黄帝要选十二动物担任宫廷卫士,猫托老鼠报名,老鼠给忘了,结果猫没有选上,从此与鼠结下冤家。大象也来参赛,被老鼠钻进鼻子,给赶跑了,其余的动物,原本推牛为首,老鼠却窜到牛背上,猪也跟着起哄 ,于是老鼠排第一,猪排最后。虎和龙不服,被封为山中之王和海中之王,排在鼠和牛的后面。兔子又不服,和龙赛跑,结果排在了龙的前面。狗又不平,一气之下咬了兔子,为此被罚在了倒数第二。蛇、马、羊、猴、鸡也经过一番较量,一一排定了位置,最后形成了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的顺序。传说故事虽不是对问题的科学解释 ,但它却体现了人们希望对十二生肖的选择做出解释的愿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