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古代搞建设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风中蝴蝶
达城地区在四五月份下了好几场雨,缓减了当地的旱情,如果后坡的地主是郑楚这样看不上那点赋税的封主,地里的收成还是能让田虎田豹一家大小糊口。可是那地主去年无奈随着蔚山君减了赋税,自觉损失不小,今年因为收成不错,蔚山君没有减赋,这地主当然不肯主动牺牲自家利益,后坡村的赋税随即恢复到往年水准。后坡村的村民交完粮食后,只有五分之一的村民家中的余粮,可以捱到下半年粮食收获。
有着后顾之忧的田家兄弟继续在南埠打工挣粮,后坡许多青壮年也逐渐跟到南埠务劳。郑钰铭很乐见这种状况。春粮收获后,达城的奴隶市场货源剧减,各地流民只要有口饭吃,谁都不想离开故土卖身为奴,南埠和山谷将面临劳动力不足的问题,有周围村庄的青壮年涌入,正好补充了南埠发展中的劳力缺陷。
为了吸引后坡村村民来南埠打工,郑钰铭给他们制定了薪水标准,在码头做搬运工,一个月可以有3、4金的收入,在其他地方打工,每月收入不会低于2金。至于薪水最高的纺织厂,郑钰铭没有使用南埠村外的女工,一是纺织技术要保密,二是纺织厂规模还不是太大,南埠自己村中的妇女都没法全部安置进去,许多没有被纺织厂录用的妇女,三天两头跑到吴大家找吴大的妻子请求进厂。
吴大的妻子如今是纺织厂的主管。吴妻从郑钰铭那里得知两个月后纺织厂将会扩厂,到那时南埠村所有的妇女进厂都不能满足生产需要,当即对上门请求的妇女们打了包票,保证这些妇女两个月以后也能每月也挣上五金,成为家里只管上班,什么家务都可以不做的纺织工。纺织女工在厂里的时间长达十二小时,其中只有半个小时是吃饭休息时间,其余十一个半小时都必须扑在机器上。纺织女工回家很累,因为她们的高收入,这些女工下班后,家里人啥都不要她们动手,到家可以享受着饭来张口的待遇。
郑钰铭暂时把办公地点设在纺织厂内,纺织厂外围已经建起高墙阻隔,从村子去纺织厂,必须沿着码头堤岸往南走,郑钰铭和霍思中骑着两匹花白马路过码头时,码头已经有船只在卸货,田家堂兄弟正在那里扛着草袋。草袋里装着棉花和麻丝,是纺织厂需要的原料。
“大人早!”田虎看到郑钰铭的花白马骑了过来,马上把草袋放到地上后行礼。因为这两位善人,他的母亲没有送山,家里一家大小可以吃得饱饱,心存感激的田虎,只要见到郑钰铭,总要抢到面前行礼。
“早,田虎!”郑钰铭朝着这个后坡青年点头,后坡走到南埠要一个多小时,这个田虎和他的堂弟田豹,每天天不亮就往南埠码头赶,收工后顶着月亮回去,每天的中午饭是家中老母做的干粮。看着这样肯吃苦耐劳的年轻人,谁也想不到他们曾铤而走险去干抢劫。
“大人!”站在岸边监督苦力搬运的船主急忙走了过来。“大人请留步!”
“齐东家,什么事?”郑钰铭勒住马缰绳,他认识这位船主。
这位船主是楚国人,是个棉布贩子,靠从达城购买青布回楚销售赚取差价为生,自从吴牧垄断了南埠对楚国的布帛生意后,他的青布贩卖生意就一落千丈,相对于同样价钱的优质南埠布,楚国人谁都会弃青布选择南埠布。这位小贩子的贩布生意就此到头。
“大人,楚地棉麻涨价了,再涨下去,小人就不能再为大人购买棉麻了。”齐姓船主满脸愁苦,贩布之路断绝后,他看到吴牧每次从楚回来都载着满满的棉麻原料,打听了两地的棉麻价格后,齐姓商人大喜,按楚和吴地的棉麻差价,回楚国收购棉麻卖给南埠比他贩卖青布利润都大,这消息对于他来说,简直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红红火火的棉麻原材料生意才做了两个月,楚地棉麻就在这半个月里涨了五分之一,这样的涨法,快把棉麻原材料的利润空间涨没了。
“最近棉麻涨得很凶吗?”有楚国的棉麻供应纺织厂生产后,郑钰铭便停止在达城收购,让达城的棉麻价格回复到原来位置。郑钰铭不想刺激达城农民去耕种棉花和亚麻。
“现在是很凶,等新棉麻上来,价格也不会跌落到原来位置。”楚地的棉花因为纺织技术原因,种植面积不多,倒是亚麻种植广泛一点。
“楚地这次涨的价由织厂承担,你以后还是为南埠收购棉麻原料,南埠不会让你吃亏。”郑钰铭沉思了一会,果断提高了收购价,楚国棉麻涨价不是坏事,看到种植棉麻收益很大,楚地就会扩大种植面积,这局面是郑钰铭乐于见到的。南埠布利润逆天,原材料翻两番都没事。
“谢谢大人!小的一定多为大人收购原料。”齐姓船主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他的利润又回来了。
坐落在南埠村子北部的纺织厂,是临河而建,这条小河源头是山谷的南山,小河水流湍急,从南向北流到南埠并入长河。纺织厂有五座大水车,有十几间泥厂房,泥厂房内摆满纺织机和提花机,女工们每天六点就来上工。到了冬季,女工们的工作时间会缩短两个小时。冬夏两季不同的工时,是这个时空没有廉价照明决定的。纺织厂开不了夜班。
泥厂房不远的空地,已经打了两排地基,那里将盖上高大的砖瓦房,以后的纺织车间挪到砖瓦房内。厂房外的围墙是用青砖砌造,郑钰铭码算到以后要扩建,围墙围圈的面积很大。
南埠村除了纺织厂的围墙是青砖砌造,其他用到砖瓦的只有铁厂和木厂,郑钰铭自己在纺织厂的办公处还是泥屋。纺织厂的办公地点只是临时,村子中央,吴大已经组织人手给郑楚两人建造府邸,估计到秋粮收割时,郑楚两人在南埠的知事府就可以落成。
听到马蹄声,吴大家的家仆彭夫从传达室跑出来给郑钰铭开大门。女工六点进了厂房后,纺织厂大门就会紧闭。
纺织厂是南埠最重要的发财工具,晚上村子里派了五个人在厂里值班巡逻,吴大更是把家仆彭氏夫妻派来把门。
“二弟,来喝口绿豆汤。”吴大的妻子笑眯眯的站在办公处朝着郑钰铭招手,她身边的吴沣从母亲身后探着脑袋朝着郑钰铭腼腆笑了一下,便走出来行礼:“叔叔!”
“多谢大嫂!”郑钰铭接过吴妻手中的绿豆汤一饮而尽,顺手拍了拍吴沣,吴沣天天跟着母亲来纺织厂,郑钰铭有余暇时就指点下吴沣识字学算。“大哥呢?”郑钰铭把空碗递给彭妇。
“你大哥一大早便去砖窑厂盯着出砖了。”吴妻一边回答郑钰铭,一边给郑钰铭泡了碗麦茶。吴大对自己两个结拜弟兄的府邸建造很上心。
认识吴氏夫妻已经五个月了,到今天郑钰铭都不知道吴妻姓什么叫什么,这时空的许多人往往只有姓,没有名。如公孙匠,只有姓,因为行业是匠人,才有名字叫匠。而女人,大都在家里从父姓,到夫家从夫姓。
吴妻不识字,却懂数,记忆也超强,管理起纺织厂来井井有条。纺织厂工人人数最多的,管理却是几个厂中最好,吴妻对于郑钰铭来说,是意外的管理人材。
“大哥也不要太劳累,以后事情会越来越多,不要什么事都亲身亲为。”吴大和妻子比起来,就只能做商人,做不得企管,他太喜欢大事小事一起抓了。
“你哥哥如今觉得浑身有劲。”吴妻想起自己老公,不由抿嘴一笑。吴大每天睡觉前,都要和妻子嘀咕一下家里的收入。吴大在南埠几个厂里都占着股份,如今的纺织厂一个月利润有8、9万金,吴大可以分得百分之三,那就是每个月有二千多金收入。一个月就是吴大以前十年的收益。
“以后送到厂里的棉麻原料都提价五分之一。”徐船主马上会送货来厂,郑钰铭连忙告诉吴妻收购价已经提高。
“还是只收购吴国之外的原料吗?”吴妻看着郑钰铭欲言又止。
“是的,达城周围的棉麻原料一律不收。”郑钰铭点点头。
“二弟,为什么情愿高价收购外地的棉麻,不收达城的?”要照吴妻的想法,布帛如此赚钱,南埠村子就应该全部改种棉麻。
“如今总是有荒灾,我们得先顾着肚子。”纺织是很赚钱,但是刺激得达城都去种棉麻,不种粮食就不妙了,要有什么战争或者是周围产粮地区大荒,没有粮食的达城只会是第一个崩溃的地方。
“哦,这样啊!”吴妻低头沉思。她有点明白了,但更多的还是不明白。
第章
奴隶兵们被楚朝辉带队强训了一上午,到中午时终于可以坐在山谷的防护林树荫下休息。这里所说的防护林其实就是原来的原始森林树木。
郑楚两人准备把山谷中的树木砍伐光,将森林变成田地和生活区,只在西部靠近长河的地方留了一排树木。
这些树木一是可固水土,二是可以阻挡长河中行使木船看向山谷的视线。不过为了山坡水土不流失,周围山坡上的树木不能砍伐,只准许在山坡上砍割树枝野草当柴火。
山谷中一些上千年的古树没有被锯掉,这些要十几个人手拉手才能合拢的大树,存活到现在相当不容易,留着当风景树最佳。至于上百年的树木,除了特别珍稀的,其他大树都被砍伐,山谷中有三分之一的大树是这样长的树龄,如果都保留下来,山谷根本就没法开发了。
防护林向东方向已经砍伐出好大一块空地,树根还没有被刨掉,空地上的石头还没有被清理,要到明年这里才会变成耕地。空地边缘,有两百多人在锯树倒树,这两百多人,有一百多人是大壮带领的农奴,另外三四十个是工匠处的木匠。
农事部的奴隶在农闲时,都要在木匠的带领下做伐木工人。水稻地里的杂草已经拔得差不多,大壮留了一些人在稻田喷洒醋液,其他奴隶都被带到西部伐木。
因为今天山谷码头会有装运铁矿石的木船停靠,大壮干一会活就会停下,透过通往码头的小路瞭望长河。南蛮部落的木船来了后,大壮要组织人手把铁矿石从船上卸到岸上再运回山谷。
大壮木船没有等到,却等到了训练结束的士兵,看着坐在树荫下休息的士兵,大壮挥手让奴隶和木匠也停下休息,看地上的影子,山谷中送午饭骡车快来了。
西部伐木工作地距离山谷别墅路程较远,徒步回去要一个小时,在这里工作的奴隶都不回山谷用午餐,他们的午餐会由妇女们驾着骡车送来,山谷中为了运输方便,买了十几辆骡车,又为了耕地,从周围国家购买了七八头黄牛,这些黄牛套上车辕,也可以运输货物。
达城的骡车好卖,黄牛却很紧缺,买黄牛要到南蛮和楚国购买。楚国的黄牛是家养,买回套上轭就可以犁地,南蛮的黄牛是野生,拉车和犁地只能买被部落人捕捉到的小黄牛,这些买回的小黄牛得训练段时间才可以上轭犁地、拉车。
奴隶们刚停下手中的活休息,横贯山谷的道路东面驶来了一队车辆,车辆上有木桶和木框,木桶装的饭和菜,木框里放的是木碗和筷子。厨房妇女们送饭来了。
远远看到车队驶来,伐木奴隶和士兵奴隶都从地上爬起,发出一阵阵欢呼。士兵这几天的饭菜一样是由山谷厨房送来,等到兵营可以使用,士兵奴隶们就不需要山谷厨房为他们送饭,他们会有专门的厨师。
车队在伐木奴隶身边停下,其中两辆骡车继续往防护林方向驶来,士兵和伐木工的午饭不一样,士兵训练体能消耗大,他们的饭菜比伐木工丰富。
不管是伐木的奴隶,还是当兵的奴隶,一个个领了餐具便到木桶处排队,负责分饭的妇女给他们打上粟饭和菜,打了饭菜的奴隶再到另个木桶处舀点汤。排队是奴隶刚进山谷的必修课。
打了饭的奴隶们在树荫下找个木桩坐下便甩膀大吃,今天不但菜里有好多肉,汤里也有,甚至还有许多肉骨头。这个时空的人们除了贵族,普遍都是两餐,到了山谷后,两餐改成了三餐。奴隶们现在即使每天可以多吃一餐,每餐的饭量依然没有减少一点。不过多吃的一餐好处很快在奴隶们身上体现,奴隶脸上不再有菜色,身体不再是脱光衣服只见肋条,而是开始长肌肉,每个人的抵抗力强了,生病少了,力气大了,有些不满二十的奴隶还长高了许多。
大壮端着饭走到士兵处寻找到二子。两人找了块有树荫的木桩坐下。
“二子,还是你好,当了护卫可以吃许多肉。”大壮看着二子碗里的大块野猪肉羡慕,他的碗里就只有几块小野鸡肉,不像二子碗里的肉有饭多。
“当兵比干活流的汗都多,你看看我的上衣。”二子的短上衣已经脱下搭在肩膀,布上衣上泛着白色的盐霜。二子边说边从自己碗里夹了块肥肉给大壮,没有油水的人们喜欢吃肥肉,二子是把碗里最好的肉夹给大壮。
穿到古代搞建设 第18节
“嗯,出的汗比我多。”大壮的短布衣上也有汗干透留下的痕迹,不过没有二子衣服上多,二子衣服上大量的盐霜明显是反复湿透再变干后留下的。
“吃完饭休息一会还得练习,长官说了,跟不上训练强度的会被退回山谷。”二子是奴隶士兵中的佼佼者,他一点都不担心会被刷下去。
“退回山谷?不说每月五金没有,脸还要丢尽。”大壮摇了摇,然后把头凑到二子耳朵边悄悄说话。“在山谷外只有贵族老爷家的子弟才可以当兵,你说护卫以后会不会转成兵?”
“转成兵?做虎贲?”二子嘴巴停止嚼动,眼睛里闪着光芒。这个时空的士兵都是贵族子弟,平民和奴隶只能做后勤,也就是辅兵。楚朝辉本意就是想把奴隶训练成兵,但口头上只说是训练成护卫,用来保护山谷。
“大壮,大人以后要是为吴王效力征伐,我们跟着上战场就有可能立功脱掉奴籍?”二子不敢幻想自己变成虎贲,但从奴隶变成家奴是可以的。
有许多奴隶跟着主人出征,在战场上救助了主人,或者是杀死了敌人,战争结束论功行赏,这些奴隶会脱去奴籍变成主人的家兵。家兵身份和平民差不多,日子比平民好过。
“可是我们现在好像比家奴过得都好,如果脱掉奴籍要到山谷外去怎么办?”二子激动过后,忽然想到这几月的山谷生活,是他做梦都想过的生活。
“对啊,变成家奴肯定会被赶出谷。”大壮老爹经常到南埠去有事,许多流浪到南埠的饥民如果不肯卖身,郑楚两人只允许他们在南埠当临时居民,以苦力换取粮食,南埠什么时候不需要苦力了,这些人就得离开南埠,只有奴隶才会被带到山谷,吃喝住由主人全包。
“我才不要出山谷,我以后要一直住在这里,以后成了家,子孙也要一直住这里。”二子坚定的发誓,他没见过比山谷过得舒服的平民,这里是他的理想之地。
楚朝辉和奴隶士兵一样训练,一起同甘共苦,不过吃饭穿衣睡觉没跟士兵一样,要什么都一样,他就不是奴隶主,不是有封地的小贵族。楚朝辉从来不认为人可以真正平等,二十一世纪再民主的国家,都存在事实上的不同等级。
这个时空没有什么蔬菜,那时人们常食用的蔬菜只有二十多种,味道苦而涩,口感不好,大部分到了现代,已经从蔬菜行列中退了出来,成为野草。先秦和秦汉的蔬菜到现代还被人食用的只有韭菜、萝卜、葱和蒜等几个品种。二十一世纪常见的茄子、黄瓜、菠菜、扁豆、刀豆等蔬菜都是在魏晋至唐宋时期陆续从国外引进来的。
托郑钰铭的堂嫂买的一大包菜籽种之福,茄子、黄瓜、菠菜、扁豆、刀豆,西红柿、蚕豆都在温室里栽种,这些菜除了留种外,多余的就进了郑楚两人的肚子,跟着沾光的只有三个孩子和苏妇。令人可惜的是别墅里没有花生和向日葵种子,这两种作物要到明朝才由美洲传入天朝。
今天苏妇为楚朝辉做的菜是黄瓜炒野鸡蛋,野猪肉炖刀豆,黄鳝筒子烧茄子,汤是西红柿野鸡蛋汤,饭是白米饭。别墅的粳米已经吃完,现在做饭的粳米是筛选稻种后淘汰下来的稻谷,用石臼和舂米杵捣鼓出来的。
楚朝辉的午饭放在木桩上红红绿绿的很好看,看看都让人食指大动,奴隶们伸头看着主人享用的饭菜,一个个口水直咽,听说到了明年,主人现在所吃的东西,山谷中的所有人都可以享受到。这个消息从别墅流传出来没到一天,奴隶便都知道了,他们好像对吃最追求。
就在人们饭吃得差不多时,长河中有一串木船朝西部码头驶来,那是南蛮部落掐着点来给山谷送铁矿石了。
南蛮部落和达城隔江相望,风平浪静时,木船从南蛮到山谷只要两个小时就可以到达,南蛮部落的人往往在前一天把矿石装上木船,第二天一大早出发,在上午八九点就可以到达山谷码头。一个月中,南蛮部落会往山谷运送三次,卸完便回。本来这样卸货的时间都可以固定下来,不想有一次风大耽搁,晚了两小时木船才抵达码头,当时,码头不远处的伐木奴隶正在吃午饭,负责人见到南蛮部落的人还饿着肚子,便把剩余的饭菜端给他们,伐木奴隶的一次热情,改变了南蛮部落以往的送货时间,他们把送货时间推迟了一个时辰,专门赶在山谷伐木工奴隶饭点来到。
楚朝辉叼着根烟站在林荫小道上,笑眯眯看着码头处一个皮肤黝黑矮个子年轻人从木船跳上来。
这个个子只有163厘米的年轻人,是南蛮牛部落的勇士拓素,是船队的负责人。
“楚大人!”拓素上岸看到站在小路上的楚朝辉,让族人先把木船停泊在码头旁,自己小跑到楚朝辉面前右手抱胸行礼,南蛮部落行礼和大秦很不相同,部落保留着远古礼节。
“拓素勇士,请你们的人先在山谷用过饭再卸货吧。”楚朝辉邀请。
“哈哈!尊敬的南埠知事大人,拓素和族人晚点从家里出发,就是想在山谷吃午饭的。”拓素是蛮部落的勇士,蛮部落人好像都不知道客气为何物,说话向来直来直去。拓素和族人偶然间吃过山谷的饭菜后,便对山谷饭菜念念不忘,不过拓素虽然毫不掩饰自己的嘴馋,但他们遵守等价交换和公平原则,每次到山谷噌饭总会带点南蛮的土特产。今天带的是一根人参,这棵人参比较粗,要在二十一世纪就是非常珍稀的名贵药材,但在这里,从四周的山上经常会挖到拇指粗的人参,拓素所带的人参也只比拇指稍粗。人参算不上珍贵和珍稀,不过交换顿饭吃还是绰绰有余的。
“谢谢了。”楚朝辉接过人参扔给二子。
“这是什么?”拓素见楚朝辉收下人参,便理直气壮地朝骡车走去,准备到那里取饭。眼睛瞥见楚朝辉吃剩的几盆红红绿绿的菜,惊奇询问。他是第一次碰到山谷主人用餐,当然就是第一次见到二十一世纪的蔬菜。
“山谷中种植的蔬菜,拓素要不嫌弃楚某先用,可以在这里品尝。”
“盛干饭来。”拓素脑海里都没有卫生这个概念,当然也就不会嫌弃楚朝辉的口水。米饭已经吃完,木桩上只有几盆菜。
骡车送饭菜不会多送,但干饭会多送。今天的菜已经被奴隶吃光,只剩下点粟米饭和菜汤,菜汤里有几根一丝肉都找不到的大骨头。
山谷中做菜方式已经逐步向二十一世纪靠拢,除了酱油和糖没有制作出来,其他能找到的调料都在菜中使用。烧肉放生姜和酒去腥味已经成为山谷惯例,做出来的肉香而没有腥味。
“楚大人,你们山谷中的饭菜就是好吃。”拓素和族人吃饭是用倒的,所以没要几分钟,拓素就倒饱了肚子。
“那就多送点矿石来,这样就可以常常来山谷吃饭。”楚朝辉从烟盒里抽出一支烟递给拓素:“抽一口,饭后抽支烟似神仙。”
“烟?”拓素接过香烟,放到鼻子闻了一下。“好香啊!”
拓素说完便要把烟直接塞嘴巴吞下去。
“别!这不能直接吃下肚子,这是用鼻子吃的。”幸亏楚朝辉手脚快,赶在拓素吞烟前阻止住。
“鼻子吃?”拓素兴趣大增。
楚朝辉手把手教了拓素十几分钟,又亲自示范一回,拓素终于把烟点着,‘吃’上了烟。
“咳咳!不错,很呛人,很辣!”拓素开始以为香烟就是呛人,不过看到楚朝辉悠闲地吐着烟圈后,才知道‘吃’香烟的方式。
拓素在连续浪费三支香烟后,终于学会从鼻子往外喷烟。被拓素一下浪费四支香烟,楚朝辉没有一点心疼。
“哈哈,不错!你们山谷的东西很不错。”拓素领悟力还不错,可以从鼻子哼出烟圈了。
“我这里还有把长刀,送给你们鹰部落的勇士。”楚朝辉抽出一把锋利的长刀,双手捧到拓素面前。
“神刀!”拓素身子一下就从木桩上爬起,长刀刀面反射着日光,晃得他眼睛都睁不开。
楚朝辉说刀是送给鹰族的勇士,拓素是族里第一勇士,这刀当然是送给他了。
“这刀太宝贵了,我不能要。”拓素嘴巴和手在推脱,脸上却全是不舍。
“只要贵部落多挖点铁石来,这样的宝刀要几把都可以。”
“可是部落已经没有人手来挖铁矿了。”拓素看着长刀恋恋不舍。
“鹰部落人手不够,可以请周围小部落的人来帮忙挖矿。”楚朝辉肚子里有千百种增加矿工的方式。
“请周围小部落的人来帮忙挖矿?”拓素觉得要请的话不会有太多人肯来,当他看到闪着亮光的长刀后,琢磨着可以用长刀去请他们,多了铁矿,部落就可以多粮食和布帛,现在还有长刀,以后部落就可以更加强大,就不会再怕南方的虎部落,至于用刀请来的小部落,可以给他们一点粮食做报酬。
楚朝辉满意地看着鹰部落的船队卸完货离开码头,送给拓素的长刀只是把没有完全钢化的铁刀,只比这时空的青铜刀锋利一点,在他眼里只能算是次品武器,以一把长刀触动拓素自主寻找劳力,是个不错的买卖。
楚朝辉在山谷用一把次品刀诱惑拓素到小部落拉丁时,郑钰铭正在南埠的泥房办公处忽悠着鹰族的族长,拓素的父亲拓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