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三国]得罪魏国全员后我走上了人生巅峰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积羽成扇
他不知道青杏大盗留下的青杏叶竟然不是实物,被郑平点破,吓得不轻,只能强辩道:“或许是……有人模仿青杏大盗的行事风格。”
“你既然说那人身手极好,并非常人,那他何必特意摘杏叶冒充青杏大盗?”
“这我怎知,许是另有目的……”
“既是身手极好,能在你进屋的瞬间消失无踪,又何必等你翻墙,让你发现他进屋前的行迹?”
“这我怎知……”
郑平安静地盯着他,眼中含着令他惶然的讥诮:“你可知,我让人钉死了窗屉,除了大门,无人能从别处出去?”
覃绰瞪着眼,眼中逐渐凝聚血丝:“也可能从房顶掀瓦而出——”
“大盗破瓦而出,不但没撞破任何一片砖瓦,临走前还帮每一片瓦恢复原位?”
覃绰默然。
最终,他缓缓道:“是,我是说了谎。可我只是因为喝醉了酒,想到祢正平前几日的冷言冷语,心生不忿,一时冲动地翻了墙,意图带走他家的竹篮,小小地报复他,让他以为自己得罪了青杏大盗……我确实不该擅闯民宅,但我绝无歹意。”
按照律法,夜闯私宅者可以打死勿论。但他翻墙的时候是白天,又没有实质性的盗窃与伤人行为,只要他一口咬定并无恶意,只是醉酒时的一时激愤,县衙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只能小惩大诫,并不能耐他如何。
唯一的麻烦就是日后是仕途……虽然麻烦,但也不是无解之局。如今天下辐裂,时局动荡,只要他想办法换个地方,另找诸侯投效,他在这边留下的灰色案底不过是一张废纸。
覃绰想通关窍,决定将损失降到最低。
可郑平岂会如他的意,将这件事轻轻揭过?
“不到黄河心不死。你不如来看看这份名单?”
说完,一片竹牍丢到覃绰面前。
覃绰扫了一眼,不由大惊失色。
竹牍上的这些名字,正是那一日与他联合,暗算殴打祢衡的那几人。
覃绰难以置信,怎么也想不透郑平究竟是怎么拿到这份名单的。
他惊惧地抬头,正对上郑平冷意泠然的笑。
“他们都招了,你还不招吗?”





[三国]得罪魏国全员后我走上了人生巅峰 [三国]得罪魏国全员后我走上了人生巅峰_分节
第20章狂士楚歌
覃绰第一个冒出头的想法便是:他被某个人出卖了。
因为这个想法太过强烈,几乎趋于笃定,覃绰竟然忘了辩驳,满脑子都是惊惧与愤恨。
——到底是谁出卖了他!?
郑平揣袖回到左侧的漆案旁,往上首看了一眼。
坐在上首的县衙轻轻颔首。若非心里有鬼,覃绰怎么可能被一句话唬得哑口无言,很显然,在巷中殴打祢衡与盗窃御赐之物这两件事,覃绰至少参与了其中一项。
此时他对郑平已是有了点佩服之意。既然按照郑平的计策摸到了关键的线索,他便按照之前郑平事先说好的方案,摆出一张威严的脸,用力一拍桌案。
因为没控制好力道,县尉的脸扭曲了一瞬,在覃绰的眼中,则是县尉对他露出一副凶神恶煞的表情。
本来他就被郑平的话惊得六神无主,下意识地信了七八分,见到县尉的狠色,剩下两三分的怀疑也被吓得飞灰湮灭——
原来“祢衡”说的都是真的。县尉一定是知道了真相,这才对他露出这般狠厉的表情。
覃绰几乎被吓破了胆,两股战战,不敢再作狡辩。
县尉疼得龇牙咧嘴,哆嗦着回手,藏在案后轻轻搓揉:“你招还是不招?”
哪怕已有在劫难逃的预感,覃绰也不打算在这个时候主动供认此事。
“这几人我确实认识,但我不知道他们供认了什么……或许其中有不尽不实之处,恳请县尉,让我与他们当堂对峙。”
若非被郑平抓了个正着,又猝不及防地落入圈套,还听到同伙供认不讳的消息——以覃绰的诡诈与伪装,不可能这么快露出破绽。
但他好歹没有真的犯傻,主动承认一切。他既没有再次否认自己的罪行,也没有承认,而是模棱两可,提出要和其他人对峙的要求。
为了掩饰内心的想法,他低着头,没有看到县尉在听了他的要求后,又朝郑平投去惊讶的一瞥。
覃绰的后续反应,竟然又被郑平说中了。
县尉压下心底的复杂想法,对站在门口的公差道:“来人,将这份名册上的几人带上来。”
旋即转向郑平,“你跟我出来一趟,我有话问你。”
县尉唤郑平出门的时候还是一身的威严与正气,一出了门,走到别人看不到的地方,立马秒怂,客气中带着几分微不可查的讨好,询问道:
“祢处士,莫非真有‘青杏大盗’这一号人,犯案后爱在失窃者家中用刀具刻下青杏叶的纹路?”
接到县尉好奇而又极富求知欲的目光,郑平意味不明地轻笑:
“布告上只说‘青杏大盗’出没,作案后会在失主家中留下一片青杏叶,没说这片叶子是真的树叶,还是刀剑的刻痕。”
县尉隐约意识到了什么,不由睁大眼。
“若覃绰留下真正的青杏叶,那么‘青杏大盗’便喜欢用刀剑留下青杏叶的刻痕;若覃绰留下刻痕,那‘青杏大盗’自然是个喜欢在现场扔青杏叶的盗贼。”
城中有“青杏大盗”出没,本来就是县衙请示过曹操之后放出的假消息,“青杏大盗”留下的是怎样的青杏叶,当然由他们说了算。
县尉意识到其中的阴险之处,越加觉得郑平这人不好惹。
他的态度更客气了一些。经过刚才的对话,他已经肯定这“青杏大盗”子虚乌有,乃是郑平随口编造出来的角色。
县尉不知道的是,这“青杏大盗”其实真的存在,只不过这人并非活在大汉,而是郑平前世认识的熟人。
——即便是诈谖的谎言,基于真实而编造的谎言也比凭空虚构更容易取信于人。
“青杏大盗”之所以被冠以青杏之名,确实和他喜爱用短刀刻青杏叶的这一行为有关。但是对不认识青杏大盗的寻常人来说,听到“留下青杏叶”这几个字,第一个想到的是在现场留下青杏的树叶,而不是用刀刻。
郑平道:“等名册上的几人归案,县尉勿忘了按我们事先的约定,将几人押居别处。”
“这是自然。”县尉一口应下,又想起堂内的覃绰,“我们先审其余几人,恐会耽搁不少时间,是否会让覃绰这边生出疑心?”
“不必担心,正是要他尽情遐想才好。”
原来,郑平说的“其他人都招了”这句话是假的,只是为了诈一诈覃绰。在缺少证据的情况下,县衙不可能因为郑平的几句话就去抓人。
而就在刚才,根据覃绰看见名单时的哑然失态,县尉基本可以肯定名单上的人确实与案件有关,和覃绰之间有着不可告人的秘密。
所以他派人去“请”剩下的几人,先行审理。县尉通过郑平有次序的安排,隐约知道郑平是想打一个时间差。但要怎么让这些人认罪,这是县尉怎么也想不透的地方。




[三国]得罪魏国全员后我走上了人生巅峰 [三国]得罪魏国全员后我走上了人生巅峰_分节
他多了一分自己也没料到的期待,吩咐衙吏开道,带他们去中堂左边的审室。
县尉让郑平坐在审室中等候,谨慎周到地让人送了专供饮用的丁香水过来,自己去后面仅一墙之隔、可供旁听的小房间,准备看郑平如何发挥。
他也给自己叫了杯丁香水,饮了一口,唇齿生香。
正清闲舒适,准备歪一歪身子,坐得更舒适的时候,房间的小门开了。
县令先一步进门,还侧身相让,恭敬地做了个请的姿势。
县尉一惊,下意识地坐直,起身相迎。
一袭秋色朝服率先跨过房门,闯入视线。随即是颀长适度的身型,文雅清宁的容貌,随着行步而左右晃动的印绶与佩剑。
来人竟是司空曹尚书,侍中荀彧。
县尉不明白荀彧为何会和县令来这处地方,不敢托大,连忙上前说明情况:“隔壁稍后将作审理案件之用,恐怕会打扰荀君与令长……”
后知后觉地接到县令的眼神示意,县尉闭了嘴,眼巴巴地看着县令与荀彧。
荀彧含笑道:“听闻衙中恰有一案,举案者乃祢正平。恰好我与祢正平有旧,故前来问上一问——此案是否准允旁听?”
县尉:……
他差点就直白地脱口而出:荀君说的“有旧”,是指祢正平说你“只有脸好看,可以凭着颜值去吊丧”这样的“有旧”吗?
好在他混迹官场多年,没有因为几次三番的震惊而昏了头。
他压下心中乱七八糟的想法,有些虚弱地道:“自然可以……”
于是,县尉便与顶头上司以及更加大n号的顶头大佬,一同在狭小的房间里坐着,相对无言。
荀彧坐姿端正而挺秀,长睫微垂,静得好似一幅闲雅的墨画。
坐在他旁边的县令与县尉同样坐得笔直端正,却显得几分不自在与僵硬,显然,哪怕荀彧中正平和,不难相处,他的到来还是让两人感受到了不小的压力。
荀彧敏锐地察觉到二人的异状,状若闲聊地问了几个问题。一问一答间,二人竟不知不觉地放松了下来,不再觉得难熬。
侍从奉上蜜水,荀彧没有饮,侧耳聆听隔壁审室的动静。
几声不甚清晰的叫骂声传来。
原是去找人的公差回来,正押著名册上的几人,从庭院进了隔壁的审室。
郑平早已察觉隔壁房间不止一人,他没有在意,挂着与原主如出一辙的神态,用如刀的视线在几人身上一一划过。
几人本就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被抓,除了一个脾气暴躁、沉不住气的富户子弟骂了几声,其余人都不敢作闹,只一个劲地向公差旁敲侧击,询问缘由。
等到他们看到审室中的郑平,终于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
有一两个的眼中闪过心虚、不安的情绪,剩下几个都恼恨地盯着郑平。刚刚骂了一路的富户子弟正是其中翘楚,不但露骨地对郑平露出敌意,还就地开骂,听得审室中的主簿脸色难看,恨不得捂耳朵让他闭嘴。
“放肆。”
其中一个公差将腰间的佩刀拔出一小段,成功制止了富户子弟的音波攻击。
“观几位的反应,想来已经知道这次过来是为了什么了?”
几人中看起来比较冷静的一个学子率先开口:“祢正平,虽然我们往日里有点嫌隙,但也只是言语上的摩擦,你不用一有什么事就怀疑我们吧……”
“你也知道‘只是言语上的摩擦’。”郑平看向那个出言的学子,眸光幽冷,“我与你们只是言语上的摩擦,而你们与我……”
他走近几人,唇角的弧度如若开刃的刀锋:
“什么样的深仇大恨,让你们对我痛下狠手,欲置之于死地?”
第21章狂士楚歌
这话一出,几人都有些怔忪。
那个最冲动的富户子弟立即大声嚷嚷:“谁对你下杀手了,我们只是想给你一个小小的教训……”




[三国]得罪魏国全员后我走上了人生巅峰 [三国]得罪魏国全员后我走上了人生巅峰_分节
接到同行者焦急的注视,富户子弟意识到自己说漏了嘴。他连忙补救道:“——但是我们还在计划中,还没有实施,不算蓄意伤害。”
富户子弟自认为这个补救非常机智,但当他看见掾史唰唰地记录案底时,到底有些惧怕,不敢再胡乱出头,安分了不少。
不等同伙们舒一口气,他们听到了满是“祢衡式不屑”的讥嘲:“还要垂死挣扎吗?覃绰已经全部招了。”
“这不可能。”
一人下意识地反驳,被郑平瞥了一眼,即刻闭上嘴,作垂头貌。
这次沉不住气的并不是刚才那个富户子弟,而是一个看起来很安静,穿得十分朴素的学子。
郑平认真观察几人的反应,淡淡地反驳:“如何不可能?若不是覃绰将你们几个供出,我怎会知道是你们动的手?”
听到这句话,几人神态各异,各有动摇。
唯有那个看起来最为沉着冷静的学子皱了皱眉,似乎发现了什么,想要开口。
郑平丝毫不给他这个机会,将饮空的陶杯往地上一扔,立时有衙吏从门外鱼贯而入,把正处于魂不附体状态的几人押解下去。
因为郑平刚才那句话的冲击,他们都忘了辩驳反抗,直愣愣地被衙吏带走。
眨眼间,审室中除了主簿等公差,便只剩下郑平与那个最为沉着的学子。
被留下的学子已经隐约猜出郑平的意图,他口中发苦,用迟滞难听的嗓音问道:“为什么留下我。”
“心知肚明之事,何必再作询问?”
这个学子确实有几分聪慧,听到郑平的话,他沉默了一息,缓缓道:
“你要怎么对付我们?”
对付这个词,似乎蕴藏了另一种含义。
不管这种说法是有心还是无意,郑平都不打算在这个问题上纠缠。
“还以公道,仅此而已。”
这几人中,个别者存了极恶的歹念。其余人或许被言语煽动,出手伤人只是为了泄愤,从没想过让祢衡去死。然而不管动机为何,总归是与主犯一同沾染了人命。
那学子听了郑平的回答,脸色变了变,不再说话。
尽管他知道自己这一行人恐怕难以逃脱这次的惩戒,可比起县衙的处罚,他更担心这份案底会不会影响未来在许都的任官。
汉律严苛,比起秦律已然好上许多。无故伤人一事虽然恶劣,却也分情况而定。后果重,则惩罚重;后果轻,则惩罚轻。
在他看来,郑平并无大碍,就算他们认罪,大抵也就是赔钱的事,真正需要担心的是此事留下的,可能影响日后官途生涯的污点。
郑平可以猜到学子在想些什么,更知道对方对当前做了怎样的错误估断。他没有提示对方的好心,独自坐在席上,细细饮着丁香水,把学子晾在一边,当做不存在。
学子一开始还乐得清闲,打算以不变应万变。可时间一久,他心中的不安渐深。
“你不劝我认罪?”
“我为何要劝?”郑平让从侍给自己续了一杯水,继续饮,“等其他人都认了罪,独剩你一人,你认或是不认,有何要紧?”
学子忽然肯定道:“覃绰没有认罪。”
祢衡没理会他。
学子轻轻蹙眉,“覃绰不可能认罪。当时你被麻袋套着,没有看清打你的是谁……你是怎么筛出所有人的?”
这句话已是变相承认自己的罪行。
郑平没有答疑解惑的癖好,刚才理会学子,不过是为了逼他坦白。此刻目的达到,他自然不会回答对方的问题,也不会和对方分享他的布局,叙述对人心的把握,告诉他自己是通过学舍那本请假册初步筛选目标,再一个个细细排查。
因此学子等了半天,只等到郑平的无声与无视……以及一个喝饱了水,轻轻涌出喉口的一声“嗝”。
学子:……
他不甘寂寞地继续道:“你若想让其他人坦白,除了恐吓他们——已有其他人认罪,还必须设立奖惩。例如,坦白认罪的人可以减轻处罚,检举他人、提供线索的人亦可以从轻发落;顽固不化,拒不认罪的,按律严惩,甚至罚得更重。”
学子分析得头头是道,将“分而化之”的关窍看得极清。
他虽然不知道什么是“博弈论”,却深刻地明白自己这方存在的致命弱点。




[三国]得罪魏国全员后我走上了人生巅峰 [三国]得罪魏国全员后我走上了人生巅峰_分节
“只是,有一点我不懂:如何判案,应当由律法,由县衙决定。县衙会同意你‘坦白减罪,顽抗加罪’的提议?”
他更不懂的是,断案一事本该由县官负责,为什么现在会任郑平做主,设了个大圈套来设计他们?
学子不敢深想。他想套郑平的话,从中分析出更多的信息,哪知郑平不动如山,仍然对他不做理会。
学子的心渐渐沉下去。
他不愿坐以待毙,又继续道:“即便县衙同意‘以受害者的意愿适度量罪’,你也未必能够成功。几人中,有半数人和覃绰交好,对他马首是瞻。覃绰早已嘱咐他们严守口风,不要被套了话。在见到覃绰之前,他们定会牢记覃绰的事先叮嘱,一口咬定证词,否认罪行。”
学子为了引郑平说话,竟用重要信息为饵,透露了覃绰等人的关联。
郑平如他所愿地瞥了他一眼,说的却不是他想听的内容:“这话可算‘口供’?”
在磨了一阵后槽牙后,学子咬牙切齿地点头:“当然算。”
郑平总算“大发慈悲”地给了他回应:“相互包庇,因利而为也;相互攻讦,亦是因利而为也。”
不管是互相包庇还是互相揭发,都离不开“利益”二字。
根据现代博弈论,囚徒困境假设,要增加囚徒背叛的可能,势必要让天平做出正确的倾向。
单纯只是打人一事,犯了治安罪,因为结果不严重,没有致残致死,得到的惩罚也是不痛不痒。
在这种情况下,学子几人很有可能会为了所谓的“共谋者的义气”,拒绝认罪——即便最终被人拆穿,逃不过惩罚,但因为后果较轻,几人心中并不存在敬畏。比起“因为胆小怕事没义气,背叛朋友”这个恶名,他们也许更愿意一同承担后果。
哪怕得知覃绰已经“认罪背叛”,剩下的人也会继续遮掩、包庇。而若是这队伍中有半数与覃绰关系好,便更有可能倾向对方,信任对方,增加冒险的概率。
所以郑平从未想过用单纯的诈唬手段哄人认罪。博弈论之所以产生,正是因为人性接受不住考验。
“覃绰所犯下的并不仅仅是‘恶意伤人’这一项罪名。他与你们共谋,偷走极珍贵的宝物,并供认宝物在你们其中某一人的身上……”
学子脑中“嗡”的一声,懵了。
“什么宝物?”
他们和覃绰不是打祢衡泄愤吗?只是情节轻微的伤人罪,关宝物什么事?
学子隐约有了不好的预感,不等他再次询问,便听到郑平的声音仿佛地府催命的阎罗,惊得他冷汗暴出。
“藏匿御赐之物者,会遭到怎样的惩罚?”
郑平语气和缓,仿佛极普通的询问。可学子在听清他说的这句话后,只觉得眼前一黑,几乎要厥过去。
打人还能说是个人纠纷,行为失当,若无严重的结果,基本可以轻拿轻放,最多说一句扰乱治安。
可盗窃罪……
盗窃关乎一个人的根本品行,是比伤人更严重的污点。
何况盗窃的量罪,和所窃宝物的价值有关。盗窃普通的宝物已经足够严重,合伙盗窃御赐之物……他虽然对律法不太通,却也知道,一旦涉及皇家的事,严重性不可同日而语,若真有人执意追究,甚至能硬扯上“对君王不敬”。
哪怕现在诸侯并起,汉室倾颓,对天子不敬的人已经排了个长队……可那是在建安元年之前。自从去岁曹操“奉天子以令诸侯”以来,为了表达忠于汉室的态度,曹操对天子格外尊重,不仅明面上恪守臣子之礼,还优先紧着天子的各项需求,将一切好的事物都奉到御前。
初迎天子之时,因为宫殿未建,曹操还将自己的宅邸送了出去,给天子居住,自己则与家人缩在一间农院小舍,成就了一段佳话。
不管曹操对天子的恭敬有几分真实,至少明面上是从不懈怠的。
上行下效,这次的事竟牵扯到“御赐之物”,势必会引起县衙的重视,严加查审。
更别说曹操那边……或许为了天子而横插一手,狠狠处罚他们,以儆效尤?
学子满身冷汗,声音无意识地变得尖利:“御赐之物?怎会有御赐之物?”
没得到郑平的回答,他不由又加了一句,“覃绰当真动了御赐之物?”
这句质问没有等来郑平的回应,先一步被协助审理案件的主簿冷言怒斥道:
“县衙乃清净之所,若无此事,谁敢用御赐之物造次?”
听完这话,学子再不复原有的沉着之态,对覃绰的恨意达到顶峰:
他们几人根本不知道什么宝物,更别提所谓的御赐之物!
覃绰怂恿他们对付祢衡,竟是为了趁机谋算御赐之物吗?




[三国]得罪魏国全员后我走上了人生巅峰 [三国]得罪魏国全员后我走上了人生巅峰_分节
很快,学子又意识到另外一件严重的事:那件御赐之物若为“祢衡”所有,祢衡的来历定然不简单。他们殴打祢衡,岂不是……
第22章狂士楚歌
哪怕学子已经隐约意识到深层次的问题,开始后悔自己过多的坦白,此刻也无济于事。
他不能回已经说出口的话,更不可能决定他人的选择。
最终,如他所预料的那样,在得知坦白从宽,且覃绰利用他们盗窃稀有珍宝后,所有同伙者供认不讳,承认了罪行。
一部分人单纯不忿覃绰挑唆利用他们,还想让他们背锅;另一部分人则暗恨覃绰竟然独吞宝物,没有分给他们半点好处。
1...678910...4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