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仁宗皇帝本纪[历史]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觉三千里
但狄青会用自己的本事向寇准证明,他并不是一个空有一副皮囊的娇弱公子。
不过这一对文武曲星也太有意思了,武曲星长得文弱秀气,文曲星长得威武雄壮,不知道是不是投胎的时候交换了肉.身。
皇帝在崇政殿上赐完出身后,这一百余进士就正式步入官场,等待各部授官了。
赵受益人微言轻,在进士授官方面插不上什么话,大部分都由寇准和刘娥拍板,他只通过范仲淹插手了一件事情。
就是包拯授官的事情。
包拯此次不在一甲前三名之列,盖因他年纪太轻,刘娥有意压他名次的缘故。但他的文章做的不错,在二甲里也是名列前茅的。
他学问好,又年轻,寇准和刘娥都是有意重用他的。
但他太年轻,又让人担心他不稳重,没有办事经验,所以最后定下来的任命是去江南某县做知县。
该县物产丰饶,官民和睦,最容易出政绩。外放个几年,有了官声名望,顺顺当当调回京城,再过几年,年近不惑,就可以做宰臣了。
这是寇准与刘娥爱护后进的好意。
奈何这个好意,包拯他不领情。
包拯接到任命之后,拾好包袱行李,直接辞官了。
问他去哪,他说要回老家。
回老家孝顺父母,这个官我不做了。
这就叫人十分疑惑了。
你不愿意做官,你考什么科举啊?
你耍着朝廷玩呢?
寇准和刘娥都被气得不轻——本来一番好意要提携后进,结果后进闹了这么一出。
这是嫌官小了?还是嫌弃我们这些老前辈啊?
但赵受益明白,这些都不是包拯辞官的原因。
他辞官的原因很简单,就是他和别人说的——父母年纪大了,他要回家孝顺父母。
没别的原因。
包拯是老来子,母亲年近五旬才生下他。别看他现在不过二十出头,父母可都已经垂垂老矣。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寇准和刘娥两个浸淫官场数十年黑了心肝的老政客,是不会理解这么简单纯粹的孝心的。
因为想让父母骄傲,所以参加科举,搏一个名次。又因为父母年老需要照顾,所以辞官回家。
多么感天动地的孝子之心,不知道别人感不感动,反正赵受益不感动。
到手的文曲星君,我还能让你飞了?
你兄弟武曲都乖乖认我做表哥了,你还能往哪跑?
想得倒是挺美!
身为文曲星,就要有为建设富强美丽新大宋的伟大事业献身的觉悟!
汝父母吾自养之,汝毋虑也!
于是赵受益请范仲淹去给包拯做了一晚上的思想工作,从先天下之忧而忧谈到后天下之乐而乐,再谈到当今圣明天子礼贤下士三顾茅庐诲人不倦,这位进士你生逢圣朝不打算为国效力吗?
范仲淹是文坛领袖,也是包拯暗自崇拜的神导师。
被做了一晚上思想工作,又听说小皇帝知道了他家里的情况,感动得都落泪了,已经打算把他父母接到京城由宫里奉养之后,大为触动,有忠臣得遇明主之感,当场拍胸脯,父母到了京城,我包拯就出仕。
庐州地处江南,走水路比陆路快些,从大运河一路往北,没到端午,包拯的爹娘就已经被妥善安置在城南的一处宅院里,包拯本人也就可以走马上任了。
大宋仁宗皇帝本纪[历史] 大宋仁宗皇帝本纪[历史]_分节阅读_62
当然,原先江南知县的美缺是没了。
范仲淹帮忙引荐安排,最后包拯得以出任言事御史一职。
言事御史负责风闻奏事,也就是专门抓各路官员的小辫子,告到朝廷上。
地位不高,权力不小,一般都由刚入仕途的年轻进士担任,包拯能够得到这个职位,还是多亏他科举考试排名靠前。
得知了这个安排之后,赵受益满意地点头。
包拯这么个刚正不阿、眼里容不得沙子的个性,实在是太适合这个职务了。
果不其然,包拯上任不到半个月,就做出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他呈上了一封万言奏章,痛斥如今朝廷上种种弊事,从三冗问题骂到太后专权,从皇帝软弱骂到言路不畅。拢共朝廷上就这么点人,就没有一个是他不骂的。
偏偏他骂得还有理有据,叫人挑不出错处来。
刘娥被他气炸了肺,又碍于祖宗家法,不以言论罪,挨了骂也只能忍着,于是就把吕夷简贬到了崖州当司户参军。
没错,包拯的这一篇万字长文,抽出了一千四百字专骂吕夷简。
其实这一千四百字也不算很出挑,骂寇准和刘娥加起来都快到六千了。
但谁让他撞在了刘娥的枪口上,就委委屈屈地拾行李往雷州去了。
送走了吕夷简,他空出来的位置得有人顶上。
寇准和刘娥一番扯皮之后,终于还是把这个空缺给了范仲淹。
既然自己的人得不到这个位置,也不能便宜了对方的人,干脆找个无党派人士来。
范仲淹走马上任以后,茶政上官买制改贴射法的事情已经不能再拖了。
再拖,今年茶叶获季都要过去了。
而主持茶改的人选迟迟不定。
一开始,是寇刘两党的人都要来抢这个茶改的名额,因为茶政上大有油水,是个肥差。
到最后,竟是两党互相推诿,谁都不想派自己的人去改这个茶政,因为茶政难改,一招不慎,落得骂名倒还是小事,就怕改完了茶政,不明不白地就身首异处了。
因为江南的茶政不光关乎着那几斤茶的问题,它还关乎着一个对于宋国边防来说如血液一般重要的因素:边籴入中。
宋国边境并无天险,只能靠多驻军才能维持边陲安稳。
军队多了,需要的粮草也多,这些粮食都要从中原运往边境。
官府无力自运,只能鼓励大粮商们自发运送粮草充实边关。
而粮商们凭什么白给你运粮草呢?
你说你花钱买,可是人家的粮食在哪里都不愁卖,凭什么巴巴地给你运到边境上去?
粮商不运粮,军队吃什么?军队吃不饱,怎么抵御敌国入侵?
所以官府就只能给予这些粮商们极大的利益,才能叫他们继续保持向边境运粮的动力。
这种利益就是茶。
官府在江南的山场里,园户是不可以自己向外界售卖茶叶的,只能将茶叶卖给官府,由官府再卖给商人。
而商人要是想卖茶叶,也不能直接拿着钱就去山场,而是要在官府购买一种叫做“交引”的东西,拿着交引,再去山场领取茶叶。
为了让大粮商有动力运粮到边关,官府就用这种可以领取茶叶的交引当作给粮商结算粮价的凭证。
向边关运价值一百文的粮,可以得到二百文到五百文茶叶的交引。
如此一来,粮商运粮的动力大增,而官府垄断的茶叶价格就贱了,严重损伤官府利润。
官府想要拿回茶政上的利润,那就只有先从粮商这块入手。
可是能够每年给边境运粮的大商人,又岂是无名小卒,去动人家的利润,人家难道会坐以待毙?
直接叫你有来无回。
大宋仁宗皇帝本纪[历史] 大宋仁宗皇帝本纪[历史]_分节阅读_63
更可怕的是,人家从此再也不往边关运粮了,叫你的军队都喝西北风去。
所以现在茶政改革陷入了一种两难境界,改是一定要改,不改没有钱。
可是改了,边境将士的粮草怎么办?
改了茶政,边境没粮草了,这个罪名是不是得改革的那个人来背?
要背,也得让对面来背,我不背。
一个好好的肥缺,硬是成了个烫手的山芋。
赵受益本打算让范仲淹顶上,可是现在范仲淹也有重任在身,分身乏术。
一时间竟无人能去江南。
贴射法一事在崇政殿议了好几遍,最终,是言事御史包拯主动请缨。
他一向就是一个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性子,敢站出来接这个烂摊子,也是情理之中。
包拯勇敢接盘,从赵受益到寇准刘娥都大出一口气,也顾不得他初入仕途难当大任,立刻给他加封一个茶政使,马不停蹄地派去了江南。
寇准与刘娥是把这个事情甩给别人就算,也没指望包拯能改出什么花来。
赵受益却对包拯寄予厚望。
他相信文曲星君不会让他失望的。
等包拯从江南回来,有了这一回的功绩,官位至少连升三级。
包拯依旧是走水路下的江南。
他本身出身江南庐州,也是官府山场的所在地,从小就对茶政有所了解,所以才敢临危受命。
沿着大运河南下,一路顺风顺水,没有什么阻碍。
直到某一天,他的船只停泊在瘦西湖畔,打算采买些物资继续南下的时候,一阵惊呼从岸边传来。
他走上甲板,只见一个衣着干练的年轻人从码头上纵身一跃,直接落在他面前。
这个人剑眉星目,有一副英雄气概。
包拯刚要问他姓名,就见那人皱了眉头问他:“你到底得罪了什么人,为什么有六路豪杰一同追杀你?”
第25章竟能值万两黄金
包拯一愣:“我平生从未与人为敌,怎么会有豪强来追杀我呢?”
跳上甲板的年轻人长眉一挑,放声大笑:“从未与人为敌?那一定是你太蠢,把人家得罪死了都不自知。”
包拯面色赧然:“这……这……在下确实不知……”
他虽对此行的凶险有所预料,但毕竟初历人事,还抱有一些安善良民的天真。
他又没和人结下不共戴天的仇恨,怎么会有人想杀他呢?
他却不知,断人财路比杀人父母还狠毒些,父母之仇或可一笑泯之,夺财之恨却是不死不休。
那年轻人抱着臂膀,微微倾身向前:“喂,你是不是个官啊?”
包拯忙道:“是。”
那人又问:“是个什么官?”
包拯道:“在下通直郎殿中侍御史权知江南茶政赐绯包拯,不知阁下高姓大名?”
那人语塞片刻,然后道:“我姓展名昭。”
包拯拱手:“原来是展义士。”
展昭摆手:“我也不瞒你了。本来你们官府的事情我是不该管的,但追杀你的人里面,有一个我找了很久的人。希望你能给我行个方便,让我逮了他回去。作为答谢,我保你在江南无恙。”
大宋仁宗皇帝本纪[历史] 大宋仁宗皇帝本纪[历史]_分节阅读_64
包拯道:“依展义士所言,一共有六路杀手要来取在下性命,展义士一个人能够抵挡吗?”
展昭笑了:“你以为这一路平安无事,是谁在帮你?”
包拯哑然:“果然是自古英雄出少年。”
展昭见下船采买的人回来了,笑道:“好了,可以起锚了。”
转头遥望远处水天一色:“之前那些都是小鱼小虾,到了扬州,才是真有一场硬仗要打。”
扬州是大运河上最重要的枢纽城市,隶属淮南道,整个江南山场的茶叶都要运到扬州来,供给茶商挑选。
扬州城里负责管理茶政的衙门是榷货务,专门提供大宗茶叶批发业务。
宋朝共设置了六个榷货务,扬州榷货务是规模最大的那一个。
因此包拯这个权知江南茶政的官员也应该去扬州上任。
包拯下船入扬州,向扬州府衙奉上告身后,就在驿站歇下了。
展昭既然要保包拯平安,自然也要入住驿站。
包拯并非出身于大富大贵的人家,素来家教也以简朴为主,这回来扬州上任,只带了小仆包兴一个随从,加上一个展昭,也不过三个人,一间正房加上两个耳房足够了。
熄灯之后,包拯本想睡下,却听窗户咯吱一响,是展昭在窗外朝他招手:“过来。”
包拯披衣下床:“展义士,这么晚了……”
他忽然噤声,因为想到这里是驿馆的第四层,而从他下午在屋外匆匆一观看来,窗外似乎并没有可以落脚站立的地方。
包拯忙扑向窗户,抓住展昭要将他拽进屋里,得掉下去,却被展昭反手抓住肩膀,一阵天旋地转之后,他被展昭扛在肩上,飞檐走壁,辗转腾挪。
被拽出窗户的那一瞬间,他似乎瞄到,窗外确实没有下脚的地方,展昭是靠一只手臂撑在窗框上支撑全身的重量的。
不多时,展昭已经扛着他离开了驿站,将他放置在一处小巷子里。
小仆包兴早就在那等候,见他们俩来了,忙上来要扶包拯:“大人……”
包拯冲他摆摆手,扶着墙壁,哇地将胃里的东西吐了个干干净净。
坐了这么久的船,他以为自己早就适应了风浪颠簸,没想到还是天外有天。
吐完之后,展昭拍拍他的肩膀,示意他看身后。
包拯向来处定睛一看,只见原先驿站的方向人声鼎沸,火光冲天,即使隔着一条巷子也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热浪。
包兴浑身发抖:“大人,大人,要不是展义士救咱们出来,咱们可就要烧死在那里了!”
包拯勃然大怒:“本官乃是天子亲封知江南茶政的钦差,他们怎么敢这样明目张胆地刺杀本官!”
展昭凉凉地:“谁叫你连个护卫都不带就跑到人家的地盘上。给你放这一把火就算是抬举你这个钦差了,换个无名小卒来还不值当为他烧一座驿站呢。”
他将手里的包袱递给包拯:“喏,你的官印官服还有告身。我给你拿出来了,这要是给人家烧了,你这个官可就当不成了。”
包拯接过包袱:“多谢展义士。只是如今驿站被烧毁,这些贼人如此明目张胆,我们该往何处存身?”
展昭笑道:“这个却不难,只要包大人不嫌弃。”
包拯苦笑:“在下如今这个处境,还敢嫌弃谁呢?”
展昭点头:“不嫌弃就好。”
他带着包拯出了巷子,巷口是一辆套好的马车——看来展昭早就预料到了今晚的情形,早有准备。
包拯与包兴钻进马车,展昭坐在车门外,一拉缰绳,马车缓缓前行。
包兴在马车里坐定,左摸摸右看看,一脸迟疑:“大人,小的怎么觉得这马车有点不对劲呢?”
包拯闭目养神:“有什么不对劲的,不过是辆寻常马车。”
包兴挠挠脑袋:“小的还是觉得有点不对。这马车怎么……”
他看着马车内铺着的嫩绿色坐垫,摸着车壁上雕刻着的莲花暗纹,嗅着车厢内若有若无的脂粉香气,恍然大悟:“大人,这是个女人的车!”
车厢外爆发出一阵狂笑,显然是展昭被这句话逗得捧腹大笑:“对,说的不错,这就是个女人的车!”
大宋仁宗皇帝本纪[历史] 大宋仁宗皇帝本纪[历史]_分节阅读_65
包拯睁眼,无奈地瞪了包兴一眼,扬声道:“小仆无状,展义士休怪。”
展昭继续大笑:“说的好说的好,不怪不怪!”
马车又绕过几条街,驶进了一条挂满红色灯笼的小巷。
巷中来往尽是宝马香车,这辆马车显得极为不起眼了。
马车最终停在巷子深处一家幽静小院的门前,甫一停下,就有小童来接引:“各位老爷,蒋爷在家里静候诸位多时了。”
展昭跳下马车,将缰绳递给小童:“去给你蒋爷把马喂好了,别委屈着。里面两位第一次来这种地方,脸皮薄,别冲撞了。”
小童忙道:“包在我身上。”
展昭又冲着马车里喊:“两位出来吧,别不好意思,没人看见。”
小童怪模怪样地将眼睛捂上,也跟着喊:“没人看见!没人看见!”
他们这么一唱一和,包拯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展昭这是把他带到风月街来了。
他明白自己如今的处境,刚入扬州城就被人烧了驿站,可谓是危机四伏,应该找一个地方藏身,风月街三教九流混杂,正是上好的藏身之地。
然而他不过二十出头,尚未成亲,家中管束极严,自己也是个正经的性子,如何来过这种地方?便是想也没有想过。
纠结再三,还是下了车,拿半边袖子挡着脸。
包兴见大人都下车了,自己也跟着下车。
那小童看也不看他们,笑嘻嘻地将车赶进后院,给那“蒋爷”的马喂草料去了。
包拯低垂着头,跟着展昭进了月亮门,轻声道:“展义士,我们今晚就要藏身在此处吗?”
展昭一本正经:“大人,你可不要误会我,我是个正经的不能再正经的人,像这种地方,我自己是从来不来的。只是偶尔有朋友相邀,碍于情面,推脱不开,才来一回。展昭并不是个风月人物。”
不知何处传来一声长笑:“原来我数次相邀,竟是委屈南侠了不成?”
包拯抬头,想看看是谁在说话,却没看见半个人影。
展昭一指远处灯火通明的小楼:“他在楼上,隔得远,你们看不见他。”
说完,领着包拯包兴二人分花拂柳,走了好一会儿,这才到楼下。
却见早有一人候在那里,瘦身材,衣着富贵,见他三人来了,先向包拯拱手:“在下蒋平,敢问这位朋友上下?”
包拯忙还礼:“在下包拯,见过蒋义士。”
蒋平“啧”了一声,笑容起了些,转头对展昭说:“我说南侠,你说要引荐一位朋友给我,可没说要引荐一个麻烦给我。”
展昭笑眯眯地:“交朋友,哪有怕麻烦的呢?”
蒋平长叹一声:“罢了,罢了,横竖我不卖茶。”
想了一下,又添一句:“也不卖粮。”
见包拯疑惑,展昭和他解释:“蒋平是大客商,我也不知道他卖什么,反正没见他挣着过几个钱。”
蒋平道:“我若是挣到了钱,恐怕也要去驿站里添上一把火了。”
包拯闻言:“难道蒋义士知道方才是谁在驿站放火吗?”
蒋平瞥他一眼:“有什么不知道的,横竖就是那几家呗。反正他们家大业大的,放得起火,烧得起驿站。不像我,连马车都只有那么一辆,被人借走之后,有家都不能回。”
这时有女子从楼上下来:“蒋爷要往家去?可是我们姐妹伺候不周了?”
听见这个声音,蒋平忙道:“这是哪里的话,我怎么可能要回家呢,你看,我这不是还请了客人来吗。”
来人上上下下地打量了包拯一行人:“南侠我是认得的,这两位却有些面生。”
蒋平道:“这一位姓包名拯,这你总该听说过了吧?”
那女子点头不语,围着包拯转了好几圈。
蒋平问:“你干什么呢?”
女子笑道:“我看看这颗头究竟有什么异于常人之处,竟能值万两黄金。”
大宋仁宗皇帝本纪[历史] 大宋仁宗皇帝本纪[历史]_分节阅读_66
第26章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
崇政殿内,范仲淹合上手中的书本。刘恩在赵受益耳旁低声道:“陛下,太后的人已经走了。”
赵受益揉揉眼睛,打起神:“终于走了,好。”
如今的赵受益和他人员简的保皇党在太后与莱国公之间夹缝求存,连召见范仲淹都要以读太.祖实录为由,刘娥和寇准的人还时不时要来巡察一圈。
倒不是担心小皇帝和大臣勾结,纯粹是这两位控制欲有点强。
盯梢的人走了,赵受益招手让范仲淹到近前来:“范卿,朕有些话要和你说。”
范仲淹挪到赵受益跟前:“陛下请讲。”
赵受益说:“包拯已经出京了?”
包拯与范仲淹的关系比旁人近,范仲淹对他的行程也很了解:“是的,包御史两日前已乘船出京,想必不日就可抵达扬州。”
赵受益点头。包拯下扬州了,应该马上就能发现他接手的是一个多么大的烂摊子。
其实茶政改革最难改的地方倒不是茶政,而是入中钱粮问题。
茶政之所以入少,不是因为茶卖的不好,而是边境那边随便给入中商人派发茶叶交引,派得太多了,茶叶就贱了,官府卖一斤茶叶不仅挣不到钱,反而还要搭些钱进去,直接就是亏本的买卖。
想要把这笔钱挣回来,只要不再给入中商人派交引就可以了。
只是那些商人也不是善茬,官府要动他们的利益,他们又怎么可能坐以待毙。
只要能把这群家大业大的大粮商们安抚好,让他们依旧乖乖地每年往边境运粮食,茶政改革就成功大半了。
只是这群人的胃口不小,也都颇有一些虎狼手段,不让他们占茶政的便宜,还不知道要怎么闹呢。
包拯如何能够安抚得下他们,赵受益为他捏了把汗。
但他相信文曲星君的能力,一定能完美解决这个问题。
人家在前线冲锋陷阵给自己卖命,他这个大老板不搭把手有点说不过去了。
赵受益问范仲淹:“范卿,你看朕如今的字写的怎么样了?”
范仲淹端详着刘恩呈上来的字纸:“陛下的字,越来越有风骨了,铁画银钩,力透纸背。颇有唐时褚遂良的影子,陛下是要练他的字体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