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仁宗皇帝本纪[历史]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觉三千里
赵受益道:“霍芳是驻守应天的转运使,襄阳王的左膀右臂。那座藏着天,除了襄阳王外,只有他能进入。襄阳王事发以后,霍芳也想方设法怂恿包拯火烧冲霄楼。如此看来,他一定参与了盗掘皇陵一事,至少也是个知情不报之罪。”
“至于夏竦……”赵受益站起身来,试图从桌案边如小山高的文件里寻找当年修建皇陵时的记录,找了半天没找到。
刘恩从墙边从地到天的大书橱里拽出一卷文书,抖落上面的浮灰,递给赵受益。
赵受益将捆扎文书的缎带解开,一看,果然就是自己要找的那份,心下庆幸,得亏当时系统送了这么个ai助理来,否则每天这么多的工作,他一个人怎么做得完。
他将文书递给八贤王:“皇叔看看吧。”
八贤王接过文书,从头看起,越看越觉得愤怒,眉头渐渐皱起,看到最后,若不是顾及着御前不好失仪,简直恨不得将那文书狠狠掷在地上,在踩上几脚。
“荒唐!荒唐!”
八贤王咬牙道:“那夏竦,简直……”
夏竦当时身为参知政事,又是太后宠臣,且那时候恰好是太后党与寇公党互相攻讦比较激烈的阶段,所以夏竦每天公务繁忙,即使身为山陵使,也不可能事必躬亲。
为皇帝造墓的任务就被他外包给了一个太监。
这太监姓雷,在宫中颇受太后与先帝的宠信,和夏竦天然同党,于是夏竦就特别放心地当起了甩手掌柜。
大宋仁宗皇帝本纪[历史] 大宋仁宗皇帝本纪[历史]_分节阅读_249
结果这个姓雷的是个糊涂蛋。一个钦天监的神棍告诉他,如果把皇帝的陵寝向北移动一百步,就可以兴旺子孙。但那个地方地下是大石,不好开凿,而且恐怕有水。
雷公公就说,有石头不怕,咱们慢慢挖。有水也不怕——哪有这么巧,就我们挖的那个地方有水呢?重要的是兴旺子孙啊!你看咱们先帝到死都没留下一个儿子,还是过继兄弟的儿子继承的皇位,可知子孙不兴旺是件多么严重的事情。
凡事都有个轻重缓急,皇帝陵墓可能被水淹了这事,怎么能比得上兴旺子孙重要!
于是雷公公就和夏竦通了气,打算把皇陵迁到百步以北。
夏竦是个滑不溜手的人物,于是他让雷公公自己做主。
此事由你来决定,成了呢,功劳咱俩分,谁让我是山陵使。坏事了呢,责任你自己背,谁让此事由你做主。
如意算盘打得哗哗响。
也就是这么一通如意算盘,最后救了夏竦的命。
那处陵寝果如钦天监的神棍所说,底下全是巨石,不好开凿,尽全力凿开之后,涌上来了地下水,将整个皇陵都淹了。
刘娥就算再怎么久居深宫耳目不明,皇陵被淹了这么大的事情,也是瞒不过她的。
亡夫陵寝被淹了,刘娥当然震怒,当时就要发作夏竦。
毕竟你是山陵使,全权监修皇陵,现在皇陵出了问题,当然第一个就要找你的麻烦。
夏竦试图在刘娥面前求情,把责任都推给雷公公,将自己摘干净。结果刘娥根本就没听他的解释,直接起身回宫了,夏竦对着一扇帘子白了半天口舌。
刘娥垂帘听政,接见外臣时中间都隔着一扇不透光的帘子。
夏竦一看刘娥不打算保他了,当机立断去抱寇准的大腿。
当晚,他叫人找了两个酱菜缸来,一个缸里装满直径半寸的珍珠,一个缸里装满金砖,叫人趁着夜色抬进寇相公府里,给寇相公常常鲜。
夏竦在自己家里提心吊胆了一整夜,生怕寇准不接受他的投诚。
第二天,寇准的家人登门,也给他送来了两缸酱菜。
夏竦的心当时就凉了半截。
自古行贿,哪有礼尚往来的?
若是愿意下,悄么声地藏好就行了。
又送回来两缸做甚么?
等他打开缸一看,另外半截的心也跟着凉透了。
那缸里装的正是他昨夜送去的珍珠与黄金,寇准一样没要,都给他送回来了。
行贿不成,这是对方不愿意接受他,不愿意保他。
太后已经放弃了他,寇公也不愿意接纳他。
作为一个山陵使,他监修的皇陵还被水淹了。
我命休矣!
他怀着这样的绝望上了朝,刘娥果然要发作他修陵不利的事情,要将他贬官,发配出京。
他刚打算硬着头皮为自己辩护几句,就见寇准挺身而出,说迁移皇陵都是太监雷允恭的主意,和夏竦一点关系都没有。
夏竦固然有罪,但也只是一个失察之过,降降官品就行了,不必发配出京。
倒是太监雷允恭,罪大恶极,应该处死。
刘娥沉默了一会儿,看出寇准是打算保下夏竦。
夏竦的罪责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端看是怎样来理解。要将他贬出京城也行,小惩大戒降降官品仍旧留在京城也行。
刘娥最终还是决定给寇准一个面子,蠲了夏竦参知政事的职位,降了两级官品,依旧留在京城。
从此夏竦就成了寇准一党的人。
他也才知道,寇准那天之所以不他的贿赂,是因为他看不上这些东西。
明珠黄金,寇准有的是,懒得去手下的孝敬。
大宋仁宗皇帝本纪[历史] 大宋仁宗皇帝本纪[历史]_分节阅读_250
皇陵建造是有预算和限定工期的,毕竟那时候国家财政比较吃紧,大行皇帝梓宫停在宫里的时间也是要依礼依法的。
这么一折腾,原有的预算马上紧,原有的工期也缩短了。
到最后,宋真宗的陵墓,当得上一个粗制滥造、敷衍了事。
没过多长时间辽国又出兵南下,整个朝廷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前线的战事上,皇帝的陵墓草草地就完工了,整个就一豆腐渣工程,来两个盗墓贼就能给你全搬空了。
也正因如此,襄阳王才会打起皇陵里天书的主意,并且这么容易就得手了。
“……所以,夏竦虽然不是主谋,但他一定是帮凶。”
赵受益微微叹了一口气:“若他当时监修皇陵的时候不听信小人的谗言,又怎么会有后来的事情?先帝下葬不过两三年的时间,皇陵居然被盗,这种亘古未有的荒唐事,居然就在我朝遇见了!”
“夏竦难辞其咎!”
八贤王也愤愤不平:“不只是夏竦,还有包庇他的莱国公!”
他素来是个爱恨分明的性子,爱之欲其生恨之欲其死。在他的善恶观里,监修皇陵不利,导致皇陵淹水、被盗,是大罪,而犯了此罪的罪人居然凭借着别人的庇护逍遥法外,逃脱了罪责,他不能接受这个结果。
赵受益也皱紧了眉:“朕那时人微言轻,插不上什么话,现在想来,也很遗憾。那夏竦先前被贬至外州了,也算是罪有应得了吧。”
八贤王问道:“他因何被贬?”
赵受益道:“因为他母丧不守。”
之前寇准刚带兵攻打西夏,赵受益就叫包拯参了夏竦一本,直接把他排挤出京了。
八贤王微微冷笑:“不忠君王者,果然也不孝父母。”
赵受益道:“霍芳如今正关押在开封府,如何处置也只是一句话的事情。夏竦虽已贬至外州,但这样大的罪责,不能当作什么都没发生。”
他看着八贤王:“皇叔,朕需要你帮朕一个忙。”
八贤王忙道:“臣必当竭尽所能。”
赵受益道:“这天书是襄阳王从皇陵里盗出来的,但襄阳王是朕的叔叔,且他已经身死,朕不能,也不愿将此事公之于众。”
赵家是靠欺负孤儿寡母当上的皇帝,建国数十载,一直致力于洗刷身上的污点,竖起一副忠孝节义的牌坊。
哪怕再恶心,也捏着鼻子将柴氏皇族好吃好喝地供养了起来。
生怕天下人说自己一句不好。
因为五代十国礼崩乐坏的程度远超魏晋南北朝,杀个皇帝就像杀只鸡一样简单。因为大家都不觉得皇帝有什么了不起的——你当得,我当得,大家都当得。
一条水沟里的臭鱼烂虾,谁还不认识谁了?
所以赵家必须做出淤泥而不染的白莲花——你杀人,我不杀,我以理服人。
我倡导文治,我心胸宽广,我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我是个真正意义上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皇帝。
因为我讲道德。
这个牛皮,赵家吹了几十年了,从太.祖吹到太宗,明明是烛影斧声弑君杀兄当上的皇帝,硬编了一套兄终弟及的狗屁话来糊弄天下人。
这样的一个背景下,赵受益是不能将襄阳王盗掘先帝坟墓这个事情昭告天下的。
那不就恒等于对天下人说,我们赵家虽然用忠孝治天下,但我们自己家也是家风不正,弟弟挖哥哥的坟,闹得不可开交的。
几十年的牛皮都要被戳破了。
而八贤王也深知这一点——他也是太宗的儿子,虽然从不参与政事,但自己的爹到底是个什么德行,自己心里还是有数的。
因此他能理解赵受益为襄阳王隐瞒的做法,虽然心里有些不舒服。
“襄阳王虽然暂且放过,但霍芳与夏竦却必须严惩。”
赵受益道:“皇叔,过些天莱国公从前线回来,正好赶上母后的生辰,你就……”
他嘱咐了八贤王几句话,八贤王听了,沉默良久,终于道:“臣,遵旨。”
大宋仁宗皇帝本纪[历史] 大宋仁宗皇帝本纪[历史]_分节阅读_251
第73章“我杀了你!”
寇准和狄青最终在天气真正热起来之前班师回朝了。
这一去将近两年,寇准刚走时,赵受益和寇窈娘才刚新婚燕尔,回来的时候,赵旭和赵旦都要满周岁了。
入城的头天晚上,大军驻扎在城外,等待着明天白天皇帝在城门楼上的接见。
因是凯旋,又到了家门口,将士们都有些松懈,有的早早回了营房睡觉,还有的寻了酒来,呼朋引伴不醉不归。
寇准也不愿在这最后一晚过于约束他们,反正明天没有仗要打,也不必行军,只是让皇帝见一下长胜之军的军容罢了,只要不出大错就行,因此对他们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到了午夜,营地里一片寂静,只有几处营房灯火通明,传来笑闹之声。间或还有喝大了的将士高声呼喊着什么冲出营房,后边一大通哄堂大笑。
寇准此时正在灯下修改明日要呈给皇帝的奏章,听见这些声音,微微皱了皱眉头。狄青正在一旁侍立,立刻按剑而起:“属下出去看看。”
寇准冷声道:“不用,叫他们闹去罢。”
狄青道:“军营重地,纪律第一,这还是莱国公教我的。”
寇准笑了一声:“可惜我未曾教你怎么生擒伪帝,你毕竟还是自学成才。”
狄青默然,低下了头:“不敢。”
自从大军离开汴梁后,他和寇准明里暗里的较量就开始了。
大军在外,最忌讳同袍相斗。尤其是他们一个是主帅一个是主帅副手,一旦斗了起来,激起军队哗变,后果不堪设想。
因此狄青并不敢使用那些文人政斗时常用的手段,他只是不断地身先士卒,不断地立下战功,不断地提高自己在将士心中的地位。
军人都是充满热血的感性生物,谁跟他们同吃同住,一同冲锋陷阵,他们就愿意拥谁为王。
寇准虽然在他们心中的威望极高,但是这种威望,怎么比得上枪林箭雨中在你身前冲锋的战友?
渐渐地,狄青对军队的掌控力超越了寇准。
寇准在第一时间察觉了这种变化。
他也曾有过恐慌,但最终还是放任自流了。
因为大军出战在外,每一个将士都是最宝贵的财富,尤其是像狄青这样的天纵奇才。
寇准终究是宋室忠臣,危急关头,他将战争的胜利放在了比争权夺利更加重要的位置上。
狄青带领三百士兵突入西夏皇宫,生擒了李元昊之后,他就明白,他失去了压制狄青的最后时机。
狄青终究要取代他在军队中的地位了。
寇准看了看站在面前的狄青。
不到两年的军旅生涯,将他的气势磨砺得更加沉稳冷肃。此时的他,虽然还是如当初一般面容柔美,皎如明月,但再也不会有人将他误认为娇滴滴的公子哥儿了。
寇准微叹道:“你真不愧是官家的表弟。”
他微微一笑:“你与他,真像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一样。瞧着不声不响,结果稍有动作,就出乎人的意料之外。”
古有大鹏,三年不明。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营帐外再次跑过几个耍酒疯的士兵,笑闹呼喊之声震耳欲聋。
狄青皱紧眉头:“太不像话了。”
就算是入城前夜,守备松懈到这个地步,也太不应该了。
毕竟,现在的军营中,还有一位身份特殊的战俘——西夏伪帝李元昊。
生擒伪帝这项功业可比单纯的破其国灭其家值得夸耀多了,皇帝要在明天入城的时候举行献俘仪式,虽然被一些老派的文臣所不取来着。
如果今夜,李元昊出了什么意外的话……
狄青转身掀开帐帘,冲那些乘着酒兴呼喝吵闹的将士们喊道:“哪个营的!留下你们的编号!”
寇准在他身后摇了摇头,继续修改起了奏章。
大宋仁宗皇帝本纪[历史] 大宋仁宗皇帝本纪[历史]_分节阅读_252
他的女儿为皇帝生下了皇长子和皇长女,该如何在奏章中醒目又不刻意地提及此事,顺便催促皇帝早日立储呢?
至于立谁为储,这不是废话吗?
皇帝一共有几个儿子?
唉,马上就要当太子的外公了,心情还有点激动呢。
狄青走出了营帐,到了那几个醉汉身前:“整个军营,就听见你们几个在闹!明天就要献俘了,看你们喝得烂醉,怎么在官家面前丢丑!”
走到那几人身前,狄青抽了抽鼻子,忽然一激灵。
不对。
酒味太浓了。
就好像这几个人不是喝了好几坛子酒,而是将好几坛子酒都洒在了自己身上一般。
他飞快地扫了一眼他们的身上,果然看到了一大片的水渍。
按理来说,都喝到把酒撒到身上的地步了,喝酒的人应该已经烂醉如泥了才对。
可看看眼前几人,虽然也都勾肩搭背,东倒西歪,左扭右扭,可双脚都稳稳地踩在地上。
以狄青的经验来看,现在这几人的下盘都很稳,就算突然给他们来个扫堂腿,也不会让他们跌到地上。
他的士兵们什么时候体质变得这么强了?
狄青面色不变,继续呵斥:“你们明天究竟想不想面圣了?都说了,官家会在城楼上亲自阅军,这可是无上的荣耀,必须把咱们军队的纪律风貌都展现出来。”
他恨铁不成钢地凑近这几个醉汉,挨个点着他们的胸膛:“你们说说,一辈子能有几次被官家接见的机会?就这么一次,错过了就不会再有了!还不给我打起神来!”
那几人被他点到,都下意识地躲避,躲到一半,又硬生生地凑回来。
其中一个身高八尺的大汉言语含混地道:“上官,不敢了,不敢了。”
借着旁边营帐传出的火光,狄青看清了他们隐藏在衣领和头巾之间的耳朵。
上面有耳洞。
中土风俗,男子并不穿耳,只有西夏党项一族,才会在耳上穿洞,佩戴重环。
这几人是西夏人!
再联想到此时正被关押在军营中的李元昊——
狄青脊背发凉。
西夏人果然趁着这守备最松懈的一夜前来营救他们的主子了!
狄青暗中数了数,一二三四五,共有五人,都身材魁梧,看着就像练家子。且穿着厚重的衣服,不知带没带武器。
且这五人有意无意地站成了一个圈,将狄青围在了圈里。
狄青带了刀,但他只有一个人,难以一下子制服五个人。寇准就在他身后的帐篷里,万一这些人将他缠住,冲进帐篷一刀杀了寇准……
为今之计,只有在不惊动这几人的情况下脱身,再派人保护好寇准,守住关押李元昊的囚室。
而且必须要快,不知道他们有没有援军……
狄青厉声道:“不敢了?我看你们敢得很!”
又念叨了一遍快些回营不许喝酒早点睡觉明天早起要面见官家的话,最后道:“快些回去,叫我抓到你们再在外面胡闹,决不轻饶!”
那五人都囫囵应声,狄青抽身欲走,想着要尽快纠结出一支队伍来看守李元昊……
忽然从身后传来一声:“你是不是面涅?”
狄青脚步一顿。
面涅,即面上有疤,或面上有被刺上的金字。
他面容姣好,在战场上威慑力不足,因此每每冲锋在前的时候,都会戴上一张铜质的面具。
身边的战友当然知道他因为什么戴上面具,但普通士兵们和敌军并不知晓。
大宋仁宗皇帝本纪[历史] 大宋仁宗皇帝本纪[历史]_分节阅读_253
久而久之,流传出这样一种说法,说他是囚徒出身,面上刺了金字,为了遮丑,才戴上面具。
从此西夏那边就叫他面涅将军。
他确实是囚徒出身,但面上并未被刺金字。他在家乡入狱,正逢禁军招人,于是被押送进京。
按理来说,他在家乡就应该被在脸上刺上配某军的字样,但他家乡的刺字师傅居然因他生得太好而不忍心下手,说反正到了京城也能刺,这张脸能留一天是一天。
他又很服管教,并没有畏罪潜逃的意图,管事的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到了京城,他就遇见了皇帝,从此摆脱囚徒身份,成了皇帝的表弟。
要是他当初脸上就刺了金字,可能就没那么容易被狄王妃为侄子了。
他转头对那几人一笑:“你们看我脸上有什么东西吗?”
还特意转了转头,向他们展示自己光洁无暇的脸。
幸好他在战场上的时候都戴着面具,西夏人并不知道他究竟长什么模样。
他闯进西夏皇宫生擒了李元昊,西夏人恨他入骨,若被这几个人发现了他的身份,恐怕没那么容易放他离开。
那问话的人打了个酒嗝:“小白脸。”
狄青佯装发怒:“不敬上官,该死!”
那人的同伴替他告了罪,狄青愤愤然转身欲走,那人忽然叫道:“不对!”
他大喊道:“面涅是宋国皇帝的表弟,怎么可能被在面上刺字!”
狄青暗叫不好,他从未在军营中刻意宣扬过自己的这个身份,这些西夏人居然知道,看来是正经作过功课。
恐怕劫狱的另有其人,这五人摸到中军帐附近,就是冲着他来的!
“就是他!”
那人双目赤红:“别让他跑了!”
狄青猛地拔出佩刀,狠狠劈向此人,被他闪身躲过:“你杀了我的兄弟!”
“我杀了你!”
第74章太后娘娘的华盖
那西夏人从衣服里抽出一柄阔刀,横着向狄青劈去。狄青弯腰躲过,又从四下里砍来四柄兵器。
他向地上一滚,暂时避到了安全区域,将佩刀横在身前,与五人对峙。
最初的那个西夏人怒吼着“杀了你杀了你”毫无章法地冲了上来,狄青与他对打,同时想着,看来他们的目标只是自己,寇准暂时无恙。
他们现在的动静闹得这样大,只要惊动了一直贴身保护寇准的欧阳春……
他飞快地向寇准的营帐瞥了一眼。
寇准是个心思缜密的文人,即使听到了外面的打斗声也不会冒冒失失地跑出来。
可是欧阳春呢?
平时欧阳春虽来去无影,但一有事情都是随叫随到的,今天怎么还不出来?
那西夏人抓住了他这个破绽,一刀向他脖颈出砍来,狄青险险躲过,被削掉一缕鬓发。
“指望着那个欧阳春来救你呢?”
那西夏人狂笑道:“别做梦了!他来不了了!”
“还有你们的那些大头兵!酒里被我们下了迷魂药,现在喝高了都在睡呢!”
果然,不知从何时开始,营地里的笑闹喧哗声都渐渐沉寂了下来。
或者,从一开始,那些声音都是这些潜入营地的西夏人伪装出来迷惑他们的吧!
大宋仁宗皇帝本纪[历史] 大宋仁宗皇帝本纪[历史]_分节阅读_254
狄青咬牙,专心对付眼前的敌人。
没有人来救他,他只能靠着自己来解决这五个人。
他的武功虽然不如欧阳春高强,但对付这样的五个人也能不落下风。可是他们既然有备而来,就一定会想方设法将李元昊救出去。自己被绊住了手脚,整个军营的士兵都在沉睡,营救李元昊对于他们来说轻而易举。
绝不能让李元昊被救走!
忽然,他听见一记破空声从脑后飞来,刚要躲避,那物却从耳边擦过,正打在面前一个西夏人的刀背上,震得那人钢刀脱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