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仁宗皇帝本纪[历史]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觉三千里
夏玉奇道:“我们只是草民,怎能入住王府?”
大宋仁宗皇帝本纪[历史] 大宋仁宗皇帝本纪[历史]_分节阅读_237
赵受益笑了:“这有什么,八贤王和狄娘娘都是热情好客之人,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事情就这么定下来了。
赵受益道:“说了这么多,口渴了。刘恩,煮茶。”
看茶向来是逐客之道,夏玉奇忙道:“草民……”
赵受益说:“不忙,喝完这杯茶再走。”
不忙,等我再给你上最后一个buff。
他对刘恩使了个眼色,刘恩心领神会,知道他是打算启发夏玉奇。
于是刘恩从外间拿了一整套的茶具回来,包括一个茶炉和几方茶碳。
赵受益笑道:“喝茶还是得用现烧的水。”
刘恩擦燃一根火柴,点燃了炉子,为了保证沏茶的水甘冽清甜,茶碳用的都是无烟无味的银丝碳。
赵受益看着刘恩拨弄那碳块,有些感慨:“这一方碳,不知能买多少柴草,能让京城里的多少平民度过寒冬了。”
平时一整个冬天要用好几车这种银丝碳的晏殊默默无语。
良久,水开了。
刘恩特意将壶盖盖得严实,又没有在壶里加满水,给了壶中空气受热膨胀的余地。
水开了,水蒸气膨胀起来,将壶盖顶了起来,一下一下,发出啪啪的声音。
刘恩道:“水开了。”
赵受益道:“水开了,就可以沏茶了。”
他二人都偷偷地看着夏玉奇的反应。
夏玉奇刚刚还没有多大的反应,看到壶盖,只觉得有些奇怪——水开了这么久,为什么还不沏茶呢?
赵受益有些心急,想你怎么还不开窍?
刘恩将壶盖掀起,一股热气白雾盘旋而上。
刘恩道:“嘶,好烫。”
他露出通红的手掌:“被这热气给冲了一下。”
夏玉奇听了这话,忽然站起身来。
“水!”
赵受益松了口气。
你终于发现了。
没错,就是水,烧热水。
用火把水加热,水蒸发成水蒸气,膨胀之后可以得到能量。
烧热水,人类经久不衰的产能方式。
夏玉奇握拳:“我想到了!”
第68章压榨童工
赵受益带着和蔼的微笑:“夏老前辈,怎么了?”
一旁的刘恩终于将开水倒进了捻好的茶末中:“今天的图案倒好。”
赵受益探头一看,见茶粉冲成的泡沫堆在杯口,形成了一个有棱有角的图形。
刘恩道:“形似牡丹,花开富贵。”
大宋仁宗皇帝本纪[历史] 大宋仁宗皇帝本纪[历史]_分节阅读_238
赵受益心道,看你这么爱拉花,该把你送去星爸爸。
夏玉奇兴奋地喊道:“我想到了!”
刘恩放下茶杯:“官家面前,不得喧哗。”
赵受益呷了一口茶水:“想到了什么,这么开心?”
夏玉奇抢步上前,捧起了茶壶:“水!就是水!”
赵受益忙道:“小心烫!”
夏玉奇将茶壶放下来,双手交握,竟是谁也不理,转身出了门。
白玉堂站起身:“师父?”
他不明白师父到底怎么了,怎么忽然大大咧咧就走了?
这可是在皇帝面前!
虽然他年纪尚小,对何谓皇权富贵还没有深切的体会,但也认为师父此举恐怕大为不妥。
他有些担忧地看了一眼皇帝的面色。
好在皇帝似乎并没有动怒。
赵受益当然不会动怒,技术人员有点个性再正常不过了。
夏玉奇这算什么,至少他没光着身子跑到街上大呼“我想到了”。
赵受益冲白玉堂点了点头:“无妨,夏老前辈是性情中人。”
白玉堂松了口气。
皇帝不怪罪就好。
赵受益站起身来:“好了,时间差不离了,朕也不能再在宫外逗留了。”
刘恩拿起了冲霄楼的图纸,跟在赵受益身后。
赵受益经过白玉堂时,忽然停住了脚步,问他:“那方金匣,是你从冲霄楼中带出来的?”
白玉堂挺了挺腰背:“回官家,是。”
赵受益微眯双目:“你打开看了吗?”
白玉堂攥了攥拳。
当时他刚带着那金匣出了冲霄楼,公孙先生的反应就很奇怪,居然说那匣子里的东西无足轻重,是个废品。
真是荒唐!如果那东西无足轻重,襄阳王干嘛把它放在冲霄楼的顶楼?还设计了那样的机关,一旦它被取走就要毁了整栋楼?
他本想对公孙先生说,既然你觉得它是废品,那就还给我吧,好歹也是我九死一生带出来的东西。
是夏玉奇拦住了他。
夏玉奇虽然也对朝堂之事知之甚少,但浸淫江湖数十年,眼力见还是有的。
那匣子里一定装了什么了不得的东西。
公孙策不告诉他们那是什么,是在保护他们。
可夏玉奇也没想到,这东西居然了不得到了这个地步——他们刚刚护送包拯回了汴梁,就受到了皇帝的接见。
明明都是刚从应天回来的人,皇帝接见的却不是监修河道、安置灾民有功的包拯,甚至不是辅佐包拯的公孙策,而是他们。
两个此前与朝堂中事毫无瓜葛,仅仅只是破解了冲霄楼的江湖人。
他们从冲霄楼带出来的东西,一定……
白玉堂感觉到自己的掌心溢满了汗水——他才十三岁,人生的绝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父兄和师父的羽翼庇护之下,几乎从未真正直面过危险。
冲霄楼险象重重,但白玉堂知道以自己的能力一定能够全身而退。即使是最后一关铜网阵,也不过是瞬间的生死一线,没有多余的时间留给他来恐惧。
但这次不一样。
大宋仁宗皇帝本纪[历史] 大宋仁宗皇帝本纪[历史]_分节阅读_239
皇帝离他太近了,近到他能看清皇帝漆黑的瞳孔。
皇帝似乎是伏案工作的时间久了,有些近觑眼,之前观摩图纸的时候也像现在这样微微眯着眼睛。
他的眼睛是杏核状的,眼仁处滚圆,眼尾尖长。
这样的一双眼睛,如果睁大了,就会显出一种无辜的稚气来。但微微眯起来的时候,黑压压的睫毛压在眼前,叫人看不清楚他的双眼,则又透出一股叫人从心底发凉的气势。
更何况,他还是个皇帝。
是个生杀予夺的皇帝。
白玉堂暗暗呼出一股浊气,道:“打开看了。”
他从来是个坦荡敞亮的人,哪怕是看不得的皇家隐秘又怎样,看了就是看了。
皇帝又怎样,若要因此杀了他,那就杀了吧。
他白玉堂是个好汉!
赵受益问:“看出那是什么了吗?”
据公孙策说,这东西一共就经了四个人的手,白玉堂、展昭、他还有包拯。
他和包拯知道这是天书,展昭不知道,白玉堂知不知道的另说。
赵受益路过白玉堂的时候才想起来这事,顺口问了一句。
他可没料到这随口一问把人家孩子吓出了满腔风萧萧兮易水寒的孤勇来。
赵受益又眯了眯眼睛。
他最近确实偶尔感觉有些视力下降,天知道他有多注意用眼卫生,从不在光线昏暗的地方读书写字。
可能还是用眼过度了吧,毕竟作为一个励图治的皇帝,他每天的文书工作大约在十二个小时上下。
看来还是得叫人烧一批高透明度的玻璃出来,摸索摸索,看能不能做一副眼镜出来。
白玉堂道:“没看出来。”
他只记得那黄绫上满是不知所云的鬼画符,字不成字画不成画,根本看不出是什么。
赵受益笑了:“那就好。”
现在寇准还没从前线回来呢,皇陵被盗之事暂且还不能搬上台面。
白玉堂没看出那是天书正好,省得还得叮嘱他不许外泄。
“你师父应该是回你们落脚的客栈了。”赵受益对白玉堂说:“他的东西你给带回去吧,然后拾拾,今晚之前,会有南清宫的人来接你们。”
为了一尽地主之谊顺便拉拢人才,赵受益把夏玉奇和白玉堂安排到了南清宫居住。但也不好让人家带着行李自己上门,因此最好是有人来接。
白玉堂点头:“好。”
赵受益拍了拍他的肩膀:“再过几天,清北大学就开学了。朕听说,你武功不错?”
白玉堂略矜持地道:“不过平平。”
赵受益笑了:“朕平时就在想,现在的读书人,倒是知道一心苦读了,却将体能锻炼落下了。你既然有武艺傍身,又是清北大学的新生,不如也给你校长做个助教,领着你的同学一起锻炼锻炼身体?”
国家有武举考试,国子监也分文学和武学。清北大学创设之初,晏殊就打算在学校里另设一武学,被赵受益拒绝了。
德智体美劳得全面发展,都扶风弱柳文质彬彬的,怎么为大宋健康工作五十年?
所有清北大学的学生,都得上武课!
于是晏殊只得靠着蒋平的关系,招了些品行端正的江湖人,领着学生们每天抽出半个时辰来打熬筋骨。
赵受益偶尔也来巡视一圈,觉得蛮像个样子——该说这里不愧是有侠客飞檐走壁的传奇世界观,人类的体质就是不同,在小腿上绑着沙袋也能跑出百米冲刺的速度,让赵受益自叹弗如。
但江湖中人自在惯了,愿意来学校当武师父的就不多,品行端正的就更少一些。
江湖血雨腥风,侠客们的善恶观与主流世界有些差异。就连蒋平,当年走南闯北时,也是个杀人不眨眼的狠角色。
赵受益可不敢让这种传统侠客来充当大学教师,固然真实世界是残酷的,但没必要把这份残酷过早地带入到象牙塔里。
大宋仁宗皇帝本纪[历史] 大宋仁宗皇帝本纪[历史]_分节阅读_240
于是清北大学的武艺教师空前稀缺,供不应求,连展昭都被抓了壮丁,每个月来代好几节课。
而白玉堂年纪轻轻,武功高强,还是清北大学未来的学生,近水楼台先得月,赵受益果断决定压榨童工,让他来当武学助教。
他打量了白玉堂一番。
还是个小孩子呢,果然就是童工啊。
白玉堂微微低头:“草民遵旨。”
“行了,”赵受益道:“去找你师父吧。啊对了,”他笑了一笑:“南清宫里有朕的一位胞兄,他最近黄了一门亲事,心情不太好,你注意点别去招惹他。”
赵允熙如今也快十七岁了,狄娘娘前年就为他订了一门亲事,未来的世子妃出身武将世家,聪慧明艳,颇得狄王妃的喜爱,赵允熙对这门亲事也很满意。
原本定的是年前完婚,结果就赶上了全国水灾,皇帝都不好好吃饭了,你还敢结婚?于是婚事往后拖了半年。
结果就在这半年之间,女方先后去世了几位极亲近的长辈,光守孝就得好几年的时间。
这还不算什么,不过就是几年的时光,只要赵允熙愿意等,总能等到。
结果女方悲伤过度,跑进道观里,出家了。
如今是远近闻名的女冠。
出家人了却凡尘事,婚当然不能再结,此事彻底黄了。
再加上如今包拯从应天回来了,按理来说,八贤王的金锏也应该还回来了。但那金锏如今仍在赵旭的床头放着,赵受益压根也没有还回去的意思。
那金锏是赵允熙瞒着父亲偷出来借给包拯的,如今赵受益不打算还了,可想而知,赵允熙有多么意难平。
两下里夹击,估计他暂且不会有什么好心绪。
赵受益把白玉堂他们安排进南清宫时也考虑到了这点,但赵允熙年纪尚轻,还是皇帝胞兄,就算出言不逊冒犯了夏玉奇,夏玉奇也不会和他一般见识。
唯一要注意的,就是白玉堂和他之间不要有什么冲突出现。
他们两个都是少年人,少年人血气方刚,真闹出事情来就不好了。
“官家放心,”白玉堂道:“草民定然不敢招惹世子殿下。”
第69章真不像是一对双生兄弟……
白玉堂带着夏玉奇被扣在清北大学的机关零碎回到客栈房间的时候,夏玉奇正拿着一只机关钮凑在窗边摆弄。
他摆弄得极投入,连自己的关门弟子进来了都浑然不觉。
白玉堂将东西堆在房间正中的桌子上,对夏玉奇说道:“师父,皇帝说待会儿有人来接我们去南清宫。”
夏玉奇嗯了一声,又拿出了另一个零件,装在机关钮上,对着底部一吹,上方的小盖子就被气流顶得一下一下凸起。
他笑了:“这就好了。”
白玉堂怀疑他根本没听见自己刚才在说什么,只得又重复了一遍:“师父,一会儿有人来接我们去南清宫。”
夏玉奇这才转头看向他:“去哪儿?”
白玉堂道:“南清宫。”
夏玉奇微愣:“去那里干什么?”
忽然想起来这是皇帝安排的,不禁笑了出来:“瞧我,差点忘了。”
他将机关钮进袖中,指着桌上那堆零碎:“为师的东西,都在这里了?”
白玉堂点头:“都在这里。”
夏玉奇环视房间一周:“咱们才住进这里不到两天,也没什么东西需要拾。行了,既然有人来接,咱们就静候着吧。”
白玉堂低声道:“师父,我不想去南清宫。”
夏玉奇沉默了一会儿,坐在他面前:“玉堂,咱们不得不去。”
大宋仁宗皇帝本纪[历史] 大宋仁宗皇帝本纪[历史]_分节阅读_241
白玉堂急道:“咱们是江湖中人,向来自由自在,做甚么要住进王府,受人拘束?”
夏玉奇按住他的肩膀,微叹道:“这怎么能算拘束。八贤王是朝野皆知的贤德王爷,还是陛下的生父,陛下让我们住进南清宫,是对我们的信重。”
白玉堂垂着头:“我不想……”想到皇帝微眯的眼睛,不由得脊背发凉:“师父,我总感觉,我们被算计了。”
他说不好这是一种怎样的感觉,总之,似乎有种近似于动物的直觉告诉他,他们从金华来到扬州,又从扬州来到汴梁,这其中的每一步,都在别人的算计之下。
夏玉奇不以为意地笑了:“怎么会?有谁会尽心机地算计我们?再说,就算是被人算计,难道我们现在的处境不比之前好得多了?”
他一样一样地和白玉堂解释:“你看,咱们到了汴梁,受到了皇帝的接见,师父我呢,于机关一途也有了一些新的感悟。玉堂啊,你要知道,师父我现在正在做的事情,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旦有了成就,是可以于古之鲁班向媲美的。如果没有来到汴梁,我又怎么可能产生这样的想法呢?”
“而你呢,”他笑道:“你哥哥也一直发愁你以后的出路。做生意吧,你确实不是这个料子。让你哥哥给你置办一份产业,以后安安分分地当个坐地租的富家翁呢,你又不甘心,一定会惹出祸事来。本来你哥哥打算把你送去考武举,将来求个武职。一来不至于浪你的武艺,二来也是个体面出路。但现在好啦,晏枢密在汴梁开了这么一个广天下有志之士的大学,无论文武,正可把你送进去磨练几年的心性,将来出来之后或是应举,或是做别的,都有个底子。”
“无论怎么看,咱们师徒俩都是越来越好了。就算是有人将咱们算计到这一步的,我也要感谢他给咱们算计了这么一份好前程。”
白玉堂想了想,确实是这个道理,无论如何,他和夏玉奇的处境都是在向好发展的。
唯一让他觉得仍然有些不安的,是皇帝本人。
皇帝似乎把什么都看透了,把什么都掌握在手中。
这让他有些轻微的恐惧。
只是……他也没有见过别的皇帝,或许但凡做皇帝的人都是这个样子呢?
毕竟他是皇帝欸,是全天下最有权势的人,连大官都有官威,皇帝有皇威,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吧。
他将这一点点细小的不安都抛在了脑后。
无论如何,皇帝给了师父如斯的尊重与光荣,他们师徒两个,应该感谢他才对。
夏玉奇见白玉堂的脸上终于有了个笑模样,也跟着笑了:“这才对嘛。”
不就是去南清宫住一段时间嘛,南清宫又不是什么龙潭虎穴。
这时忽然有人敲门:“扬州来的夏老爷是住在此间吗?”
夏玉奇站起身来,打开房门:“没错,正是在下。”
门外是个轻微谢顶的中年人,见夏玉奇开门,和善地笑道:“夏老爷,请吧。”
夏玉奇知道他必是南清宫派来接应的人了,转头对白玉堂道:“玉堂,拿上行李,走了。”
白玉堂也调整好了心态,拾好包裹跟着人来到了南清宫。
南清宫不愧是天子潜邸,威严壮丽,不下于皇宫。
如今天子仍未恢复常膳,八贤王也跟着闭门谢客,隐居不出,因此负责接待夏玉奇二人的是世子赵允熙。
白玉堂悄悄地打量着这位南清宫世子。
都说他和皇帝是双生的兄弟,白玉堂却觉得他和皇帝一点也不像。
他也见过几对双生兄弟,都如同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一般。
而这位世子,和皇帝的相像程度还比不上他和哥哥白锦堂。
果然如同皇帝所说,这位世子殿下的心情不算太好,在偏殿接见他们的时候,脸上一丝笑意都无,阴云密布,冷冰冰地盯着他和师父。
赵允熙看着面前的两个江湖侠客,据说他们是皇帝的客人。
他在心里冷笑,他这个二弟,自从当上皇帝之后,就颇爱结交江湖游侠。先是派了个侠客来借金锏,到现在还没还,后又安排了这么两个人来,住在南清宫。
他把南清宫当成什么?
想到屏风后坐着的狄王妃,他暗暗吸了一口气,挤出一个笑容来:“天色已晚,两位用过晚饭了吗?”
快点说你们用过了吧,然后本世子就可以把你们打发回房不用再面对你们了。
夏玉奇道:“并未。”
赵允熙面色不变:“正好我也未用,不如一同吧。”
对侍立一旁的宫娥道:“传膳,我与两位侠客一同用饭。”
大宋仁宗皇帝本纪[历史] 大宋仁宗皇帝本纪[历史]_分节阅读_242
夏玉奇怎么也是纵横江湖多年的角色了,别人待不待见他还是能看出来的。
他的年龄都能当赵允熙的爷爷了,因此对这种少年生不起什么恶感,甚至有些包容的心态。
少年人嘛,脾气大点,很正常。
更何况此人还是皇帝的胞兄,他心里已经将皇帝当作自己的伯乐,对赵允熙也多了一份爱屋及乌的心态。
夏玉奇道:“在下是江湖草莽出身,不通礼仪,吃相粗鲁,恐怕冒犯了世子,不敢与世子同桌而食。”
赵允熙道:“两位是官家的贵客,我怎敢嫌弃。”
夏玉奇又再三推辞,赵允熙才吩咐宫娥将晚膳送到两人的屋里,让他们自己用餐。
夏玉奇和白玉堂走后,狄娘娘才从屏风后走出来,轻叹一声:“这是做甚么,招待客人吃一顿饭,又不会叫你少一块肉。”
赵允熙抿唇:“是他们自己不要的。”
狄娘娘心道,傻孩子,你都将不满写在脸上了,人家难道还要上赶着跟你同桌而食吗?
“你记得,下不为例。”
赵允熙道:“儿子明白。”
八贤王就算再深居简出,自己家里来了客人,他也还是知道的。
第二天用早膳的时候,八贤王对狄娘娘道:“本王听说,昨夜府中来了客人?”
狄娘娘微微颔首:“是官家的贵客,初来京城,人生地不熟,就来咱们南清宫借住一段日子。”
八贤王忙道:“原来是皇帝的贵客,本王得亲自接见。是哪一方的能人隐士,值得陛下如此看重?”
狄娘娘笑道:“这妾身可就不知道了。只知道是一对师徒,师父姓夏,徒儿姓白。”
八贤王笑道:“原来是一对师徒,师父必定是隐居不出世的大儒了。陛下如此礼贤下士,颇有刘皇叔三顾茅庐之遗风。”
他捻了捻胡须:“真是我大宋朝之福啊!本王一定要见一见这对师徒。”
又责怪狄王妃:“既是陛下的贵客,那为什么不请来和咱们一同用饭,倒显得咱们傲慢,不将人家放在眼里。”
狄娘娘道:“隐士都有些性情,不乐意跟别人凑在一起。昨晚也是将他们的饭食送到客房,听其自便的。”
八贤王道:“能有这样的性情,必定是真正有本事的人。山不来就我,我自去就山。”
言毕,站起身来:“娘娘和本王一同拜会高人,如何?”
狄娘娘站起身来:“遵命。”
心里却在叹气,那师徒俩可不是八贤王以为的博学大儒,而是一对江湖侠客。虽则八贤王对江湖人并没有轻视之心,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