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大宋仁宗皇帝本纪[历史]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觉三千里
狄青猛一回头,却见一人从帐顶落下:“狄兄,我来对付他们,你快去帐中保护莱国公!”
他定睛一看,原来是之前有过几面之缘的展昭。
展昭是包拯的护卫,包拯与他都效忠于皇帝,虽然他之前在莱国公身边的时间较多,但和展昭还是有些交情的。
此时展昭一身红衣,手里提着出鞘的巨阙宝剑——他平素极宝贝他的剑,狄青每次见他,他都将巨阙紧紧地抱在怀里。此时宝剑出鞘,寒光熠熠,杀机四伏。
狄青迈步跑进营帐,听见身后的西夏人发出不甘的怒吼,接着是一声利刃劈开血肉的钝响,然后就是数声惊叫,四散奔逃的声音。
营帐里冷眼看去并没有人,狄青轻唤了一声“莱国公”,才见寇准从屏风后转了出来:“到底怎么回事?”
他面色铁青,牙关紧咬。
竟是在入京前夜发生了这样的事情,简直将脸面都丢尽了!
狄青平复了一下呼吸:“是西夏人。应该是李元昊幸存的宫廷侍卫们,要来救走李元昊,顺便杀了我。”
那几个西夏人一看就不是普通士兵,为首的还好似和他有血海深仇一般,只可能是被他在西夏皇宫的时候杀了亲人,特来复仇的。
寇准皱眉道:“快些叫醒士兵,看守李元昊。”
狄青摇头:“不行,我得在这里……”
欧阳春下落不明,营地里还有不知多少西夏人流窜,他必须得在这里保护寇准……
“你去吧,”展昭挑帘进来:“我在这里保护莱国公。”
狄青讶然:“这么快就……”
展昭右手提着剑,剑尖还在往下滴着鲜血,左手拖拽着一个依稀能分辨得出人形的东西。
“是那个领头的,”展昭示意道:“留了活口。”
言下之意,其余几人都死了。
“我往这儿来的路上,看见了几个鬼鬼祟祟的人,都叫我敲晕堆在大营门口了,现在应该还没醒。狄兄,你赶紧带人去看守那伪帝吧,别等到一会儿那几个人醒了。”
狄青点点头:“好。”
出门叫人去了。
展昭将那西夏人甩在了地毯上,提着剑看着寇准,一时间竟不知是该先将剑擦干净还是先给寇准行个礼。
这可是莱国公欸……可是剑再不擦等血迹干了就很难擦干净了……
寇准笑道:“不知这位义士高姓大名?”
他大风大浪见得惯了,就算刚刚才生死一线,此时脱离了险境,依旧可以言笑自若。
展昭忙抱着巨阙行了一礼:“草民展昭,见过莱国公!”
寇准舒了一口气:“原来是南侠啊。欧阳义士和我提起过你。”
展昭笑道:“我俩是老交情了。”
寇准道:“南侠年少有为。对了,今晚南侠为什么会过来?是欧阳义士请你来的吗?”
展昭道:“不错。少林寺那边忽然传来消息,说他父亲圆寂了,叫他过去一趟。欧阳不放心莱国公的安危,就叫我来照看一晚,等明天入城之后就不能再有什么事情了。包大人今晚在南清宫与八贤王对弈,有王府侍卫保护,不需要我,我就过来了。”
欧阳春的父亲是少林寺高僧,武功高强,身强体健,忽然圆寂了,出乎人的意料之外,欧阳春一定会去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寇准轻叹:“果然,事情不会这么凑巧,一切都在有心人的算计之下。”
白天欧阳春向他辞行的时候,他就觉得有些不对劲,怎么偏偏不早不晚地,卡在进京的前一天传来了欧阳春父亲圆寂的消息?





大宋仁宗皇帝本纪[历史] 大宋仁宗皇帝本纪[历史]_分节阅读_255
只是幸好,有惊无险。
他喃喃道:“包拯,在南清宫,与八贤王对弈。”
“八贤王,什么时候开始结交外官了?”
展昭道:“包大人不是攀龙附凤的普通官员,八贤王自然愿意与他结交。”
寇准笑着摇了摇头:“说的也是。”
恐怕只有这些天真的江湖人以为八贤王之前不结交外官是嫌弃人家攀龙附凤,结交包拯是看上了他品行高洁。
皇帝……
他摸了摸袖子里的奏章,忽然有些不安了起来。
夏竦因母丧不守被贬了,这他已经知道了。
可是……
他隐隐觉得,事情不会这么简单。
寇准对展昭道:“本官要改一下奏章,南侠不介意吧?”
展昭忙道:“您请便。”
寇准摸出那份奏章,思索了一下,划掉了请皇帝立储的内容,又添上了一些使语气更加委婉的谦辞。
这样应该就可以了吧……
他将奏章又誊抄了一遍,守着灯火直到天明。
李元昊最终也没有被救走。
展昭来得正是时候,那些西夏残党兵分两路,一路去救李元昊,一路去杀狄青。展昭进军营大门的时候,迎面撞上第一路,打晕了放在一旁;到了中军帐,又看见狄青和第二路对打,顺手就擒住了贼首,结果了其他人。
那贼首固然是个硬气的汉子,但架不住展昭行走江湖多年,颇有一些手段,审了一晚,就将其余残党的藏身之处都供了出来。
原来他们自从李元昊被擒之后就一直隐在暗处,打算伺机营救李元昊出来,图谋复国。但宋军戒备森严,一直没叫他们找到机会。他们跟在宋军身后,直到汴梁,才终于掐准了宋军最为松懈的一晚上,打算一击必杀。
结果人数太少,被恰好出现的展昭给破了局。
他们从西夏跟到汴梁,一路风餐露宿忍饥挨饿,能保持一点战斗力都是凭借着满腔的怒火与仇恨,实在不是展昭这种吃饱喝足的江湖大侠的对手。
狄青带着人连夜将其余的残党捉拿归案,从此西夏再无复国的可能。
第二天清晨,还没等鸡鸣,军营里已经敲锣打鼓,所有人都起床,整装待发,准备正午时分的面圣。
说是面圣,其实只是一次阅军。皇帝本人站在城楼上,远远地看一眼列队齐整的军队,再表演一下献俘环节,利用完李元昊的剩余价值,就可以该杀杀该关关了。
寇准站在中军帐前,看着忙忙碌碌的军营,想到,这恐怕是他最后一次身为军队统帅站在这里了。
显而易见,皇帝不会再容许他身为枢密使却掌握着军营的控制权。
军权这一块,皇帝已经为他选好了接班人,应该就是狄青。这个人选不错,他也很满意。
枢密使这个位置,狄青是武人,当不得,应该会找个德高望重的文人来当。皇帝向来颇属意范仲淹,应该就是他来当枢密使。
也好,也好。
寇准想。
他年纪大了,这辈子打了三场大仗,也算是有那么一两场拿得出手。
这就够了。
以后,就好好地当他的莱国公,寇相公,宰相掌兵这种事,其实也挺犯忌讳。
而且,他还是皇子的外公。
只是皇帝迟迟不提立储之事,也叫人挺着急的。
他这么想着,爬上了狄青牵来的马,骑着马出发,往城门处走。
虽然是个文人,但阅兵献囚的时候,坐车坐轿的煞风景,还是骑马好看。




大宋仁宗皇帝本纪[历史] 大宋仁宗皇帝本纪[历史]_分节阅读_256
数万大军浩浩荡荡地穿过乡间,一路向汴梁城门前进。
走了一上午,终于走到了城门口。此时将要阅兵的人已经在城门上聚齐了,寇准手搭凉棚,遥遥望去,忽然皱了眉头,问身边的狄青。
“你看那处,是不是太后的华盖?”
第75章可不要被那些大姑娘小媳……
狄青的眼力比寇准好些,此时不仅看清了太后的华盖,还看清了华盖之下端坐的太后本人。
他们离京之前太后就病了,病得颇重,连皇帝大婚这样大的喜事都没让太后的病情稍有起色。
皇帝长成了,太后也老了,得了这样的病也正常,之前先帝不就是一病不起,最后安安静静地驾崩了的么。
但没想到的是,太后的病居然还有好起来的一天。
皇帝果然是个大孝子,孝感动天,真是难得啊。
此时的太后不仅病好了,气色也健康饱满。
狄青远远望去,太后的朝服上金线织就的华藻在春夏之交的烈阳下跃动着璀璨的金光。
他点了点头:“确实是太后无疑。”
寇准点头:“果然是太后的病好了。”
果然,皇帝来者不善,看来真是要对他下手了,甚至不惜将太后这柄绝世神兵再搬出来。
只不过,太后可不是任人摆布的傀儡娃娃,皇帝难道不怕养虎为患吗?
他并非没经历过太后把持朝政的恐怖,为什么还敢让太后回到前朝呢?
……一定是有什么地方被他忽视了。
一定有什么至关重要的地方……
他强压下心中乱麻一般的思绪,驱马向前。
皇帝要在城门楼上检阅得胜之师,提前一天就将城门外一方约有十多顷的空地清好了场,不许闲杂人等靠近,还安排了一队身着黑衣的卫士巡逻,以防有好事者闯入场内,惊扰圣驾,破坏仪式。
这些黑衣卫士身前身后都绣着大大的“警察”二字,小腿用布条缠得紧紧的,神干练,手持短棍,三人一组绕场巡逻,口衔铁哨,发现有试图靠近的无关人士,立刻吹响哨子:“圣驾在此,回避!”
“警察又是什么?”
汴梁城里什么时候出现了这样的一帮人?
狄青在一旁低声道:“是开封尹范大人新进训练的一批衙役,专门维持京城治安。”
寇准瞥了他一眼:“你果然知道得很多。”
狄青闭口不言。
他和莱国公同时离京,莱国公不知道的事,他也理应不知道才对。
但皇帝视他为心腹,时常与他通信交流,汴梁城里大大小小的变化,他基本上是了如指掌的。
比如正在四处巡逻的警察,比如他们将要踏上的这片广场上铺着的水泥……
“那又是什么?”
寇准指着脚下的土地。
此时他们已经从乡间小路踏上了通往广场内部的道路,有警察过来接引他们。
他们只需跟着走到御前,象征性地举行献俘礼,将李元昊移交给皇帝直属的皇城司或者随便什么机构,再接受皇帝赏赐的官位财物,等皇帝太后回宫之后,就可以从城门入京,浩浩荡荡地穿越京城,享受全京城所有百姓的夹道欢迎之后,就可以回到禁军营地,彻底结束几乎长达两年的异乡征战。
这片将要举行阅兵仪式的广场,也分外的与众不同。
不同于随处可见的黄土路面,这片广场是雪白而又坚硬的,马蹄踏上去会发出嗒嗒的清脆响声。
寇准喃喃道:“可曾有这样质地的石头?即使是有,又是从何处寻来这么大、这么平整的石板的呢?”




大宋仁宗皇帝本纪[历史] 大宋仁宗皇帝本纪[历史]_分节阅读_257
没错,狄青暗道,若不是他曾在皇帝的书信里读道过关于水泥的内容的话,他一定会以为,这片雪白、坚硬的地面是用一块块半亩大小的规则方形石块拼接起来的。
细细看去,这地面也不算□□无缝,每隔半米,都有一道缝隙。春夏多雨,草木旺盛,有青草从缝隙中悄悄探头,为雪白的水泥地增添了一抹俏皮的亮色。
为了等待身后行动缓慢的几万步行的大军,也为了压住队伍阵脚不至于发生踩踏事件,寇准和狄青的战马行进的速度极慢,眼看着离皇帝所在的城门楼还有不少的距离,狄青也就放心地和寇准交头接耳:“这是汴梁一位商人琢磨出来的东西,名叫水泥,用石灰烧成,掺上水和碎石砂子和成黏土状,可以任意塑性,凝固后就成了坚硬的石头。去年国家四处发大水,就是有了这个水泥,才能在一冬之内将全国各地的堤坝都补全了。”
寇准听了,笑道:“我果然是孤陋寡闻了,连这等好东西都没听说过。”
又道:“若此物当真有这么神奇,户部那边也就不用提心吊胆,年年惦记哪里的堤坝又要拨款重修了。这个商人,也算是与国有功了。官家如何奖赏他了?”
狄青道:“官家奖赏他可以在禁军军营附近继续办厂。”
“那不就是晏殊隔壁了么,”寇准漫不经心地道:“晏殊那个学校办得如何了?”
狄青道:“甚好。”
“甚好就好,”寇准道:“等什么时候他教出了两个状元,官复原职也就指日可待了。”
狄青默然。
十几顷的土地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就算再放慢脚步,一会儿的功夫也走完了。
寇准和狄青的战马停在了离城门最近的地方,数万大军排列在他们身后。
得亏这些军人都是久经训练的新军,又去战场上磨砺了一场回来,否则就是这一番行军,都容易排不好队形。
饶是如此,队伍在广场上站定后,狄青也了一刻钟的功夫四下里维持队形,好叫皇帝和太后在高处看上去像个样子。
他也在高台上检阅过军队,深知高处一览无余的厉害。平地上看着不觉得如何的一点小歪扭,在高处看来都扎眼无比。
此时在高台上的不只有皇帝太后,还有五品以上的所有京官,凡是个有名有姓的人物今天都来了。
这是他们得胜而归之后第一次在汴梁城里亮相,不能出一点差错,务必要将最好的面貌展现出来。
将队伍整理好后,城门上响起一阵悠远昂扬的鼓声。
狄青会意,知道这是仪式开始的信号,于是也远远对李元昊的囚车那边打了个手势,人群纷纷散开,囚车驶向了队伍最前方,在城门下徘徊了三个来回,确保城门上每个人都看清了这位乱臣贼子的面容后,由一个太监打扮的人引着走了,大概是从角门进城,然后被关押进那个暗无天日的地牢里吧。
看清了那太监是皇帝身边的刘公公之后,狄青回视线,和寇准一同下马,趋向城门前,聆听封赏的圣谕。
为他们传旨的不是别人,正是皇帝的心腹,开封尹范仲淹。
范仲淹身穿朝服,当着数万人的面宣读了皇帝的圣旨,大意为,皇帝很满意这次出征的结果,这次胜利该居首功的是冲在最前线的战士们,凡是随军出征的战士每人赏赐金银财帛若干,得到皇帝颁发的英雄勋章一个,牺牲的战士若有家属存世的,每个家庭赏赐黄金一百两,孤儿寡母无力自给的,由开封府留,代为照顾。
封赏完战士后,接着就是封赏军官。所有军官赏赐一年俸禄,官升一级。
狄青因擒获伪帝有功,受封瀛州节度使,赏赐金银财物若干。
枢密使寇准赏赐宅邸一座,金银若干,不再加封,因其已经有国公的爵位。
……
封赏结束之后,皇帝、太后与文武百官走下城门,乘车舆回城。
狄青与寇准站在原地目送。
寇准遥望着太后的行龙□□辇,轻声道:“真是在意料之外。”
皇帝居然将太后又拉上了前台,看来是打算对他下手了。
狄青道:“是啊。”
皇帝居然只加封他为一州节度使。武人固然不能出任高位官职,但皇帝可不是在乎这个的人。
寇准道:“但亦在情理之中。”
皇帝毕竟是皇帝,能大权独揽,谁愿意与臣子分权呢。
只是将太后拉出来,是否过于不智了?
狄青点头:“确实。”
他生擒了伪帝,皇帝绝不会只一一个节度使来打发他。
想起了皇帝在他离京之前所说的——




大宋仁宗皇帝本纪[历史] 大宋仁宗皇帝本纪[历史]_分节阅读_258
等你从西夏回来,朕封你为枢密使。
枢密使。
他看向寇准。
当朝的枢密使,不就近在眼前吗?
寇准回遥望太后车驾的目光,看向狄青:“你要入城游街吗?”
狄青笑道:“我考不来科举,这回试试进士们簪花游街滋味也不错。”
寇准笑了:“我陪你罢。”
他跨上马,狄青也跟上,忽然听他说:“你确实是狄娘娘的侄子?”
狄青稳稳地抓住缰绳:“确实。”
寇准道:“拙荆与皇家有点亲戚关系,这你知道吧?”
狄青道:“知道。”
寇准道:“八王爷不爱结交官员,但拙荆与八王妃早年不曾断过往来。怎么从未听说八王妃有这样一个芝兰玉树的侄子呢?”
狄青相貌出众,是当下世人审美中最为英俊的男子,按理来说,谁家有这样一个小辈,那是恨不得天天在外边炫耀的。
可是狄王妃之前从来未曾在外人面前提起过狄青,知道忽然有一天,皇帝将这个表弟送进了禁军军营。
狄青道:“我家穷,不爱打秋风。”
寇准笑了笑:“狄氏可是大族……算了。”
他一夹马腹:“进城吧。”
“啊,对了,”他转头笑道:“进城的时候小心一点。你长成这个样子,可不要被那些大姑娘小媳妇生吞活剥了才好。”
第76章这么关心他的婚事干嘛……
入城之后,狄青才发现,寇准所言非虚。
汴梁城人口逾百万,大部分是有点钱有点闲的小市民,平日里虽为生计奔波,但这种百年难遇一次的王师凯旋,还是值得抛下手中活计,跑到大街上来围观一下战争英雄们的。
城门外早早封起来了不让咱们去,还不许咱们在街边等着啦?
瞧瞧,瞧瞧!
那战马,油光水滑,那军汉,虎背熊腰……
为首的那个年轻将领……
呦呵!
看清了狄青的面容之后,围观群众沸腾了。
这是何等的仙姿玉貌!
何等的玉树临风!
何等的……那个什么……潘安……子建……文君!
这是谁?汴梁城里什么时候出了这样的一个美男子?
此时,分散在人群里的托儿就悄悄地行动起来了。
“嘶……这骑马的小哥儿生的太好了……是哪家儿郎?”
“您还不知道他?”托儿一脸惊讶:“老哥哥,这可是个天潢贵胄啊!”
“啥?”被问话的人一脸莫名其妙:“你哪位……什么天潢贵胄?”
托儿一张口,滔滔不绝:“要说这位新上任的狄青狄节度使,那可是出身高贵绝非凡人啊,没错,他如今这般年轻,已经是一州节度使了,官家新封的,就在刚刚城门口!”




大宋仁宗皇帝本纪[历史] 大宋仁宗皇帝本纪[历史]_分节阅读_259
“官家新封的,你怎么就知道了?”
托儿一脸神秘地拍拍胸脯:“咱宫里有人,消息灵通,嗨,不说这个了,这狄大人啊,可是南清宫那位狄娘娘的亲侄子。”
“那位狄娘娘啊!”
那位两字加重了语气,旁边竖起耳朵偷听的人纷纷恍然大悟:“原来如此!”
汴梁人,谁不知道南清宫和如今的官家之间的关系呢?
狄娘娘可是官家的生母,她的侄子,就是官家的表弟啊!
“那怪不得,这么年轻就当了节度使了。”
有人酸溜溜地说。
不就是投了个好胎吗!
也别说是皇帝的表弟了,那些真正姓赵的宗室,一生下来,就是节度使呢!
“话可不能这么说!”
托儿满脸不赞同。
“人家当这个节度使,可是凭自己的真本事。”
“这回出征是征讨谁你们总知道吧?就是那个西夏伪帝李元昊。李元昊可猖狂了呢,本来是依附咱们的,结果他自己称帝了。狄大人就跟随莱国公讨伐西夏,亲手将李元昊绳之以法了!”
“嗬!这可了不得!”
围观群众纷纷惊叹:“这可真是年少有为!”
托儿也微笑点头:“可不是么,年少有为。”
又负手长叹:“不知是哪个千金小姐,”他拉长了语调:“能有幸当上狄夫人呢?”
众人哗然:“这样的一个青年才俊,居然还没有定亲?”
一传十,十传百,狄青刚走上街头,关于他年少有为且未婚的传言已经传到了街尾。
他不知道街面上的人究竟在议论什么,但能明显感觉到落在自己身上的视线炙热了不知多少倍。
原本只是站在街边远远围观的人们都挤到了马前,抢着要凑近看他一眼。更有大胆的女子,拿手帕包了鲜花鲜果向他扔来。
被第一枚龙眼砸中的狄青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紧接着更多的葡萄李子枇杷如雨点般向他袭来,他在马上左躲右闪,好不狼狈。
寇准在一旁大笑:“看你,果然要被生吞活剥了!”
狄青用手护住头脸,几乎是大喊出声:“快走!此地不宜久留!”
寇准捧腹大笑,扬鞭策马:“走了!”
围观群众给莱国公让开了一条路,狄青忙跟上,灰头土脸地直奔禁军大营。
游街太危险了,以后再也不游街了。
是谁扔了一个大石榴过来?砸死我了!
1...4546474849...8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