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大宋仁宗皇帝本纪[历史]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觉三千里
宗正寺主管宗室们的婚丧嫁娶,钦天监为皇家提供阴阳历法方面的服务,两人其实都对坟茔之事颇为了解。
换句话说,都对摸金盗墓之事略通一二。
这个洞口,绝对、绝对就是,江湖上那帮盗墓贼打出来的盗洞。
此地是皇家陵寝,盗洞出现在这里,只能说明……





大宋仁宗皇帝本纪[历史] 大宋仁宗皇帝本纪[历史]_分节阅读_271
两人同时抬头看向了不远处的先帝陵。
先帝陵寝被盗了!
寺正瘫软在地,抖若筛糠:“这这这、我、我、”
他欲哭无泪:“我完啦!”
先帝陵寝被盗了,一定要有人担责的。
谁来担这个责啊?
先前主管修陵事宜的夏竦夏大人,早就贬到外州了,难道能把人叫回京城重新贬一次吗?
夏大人不能担这个责,其他参与过修陵的人员又没有这个地位和分量,不能承担起这个责任。
说来说去,不就是要他这个寺正来背黑锅吗?
他是宗正寺寺正,按理来说但凡是关于皇族的婚丧嫁娶都要他来负责。
这个职位够高,够资格背起来这口黑锅。他又是个无足轻重的人物,甚至不是太.祖、太宗一系的皇亲,就算废了他,也无人在意的。
不行!他不能坐以待毙!
寺正一咬牙,抓住刘大人颤抖的手:“刘大人,听我一言!”
刘大人刚从先帝陵可能被盗的震惊中恢复过来,就见寺正双目通红,牙关紧咬:“刘大人,你听我一言!”
刘大人道:“你要说什么?”
寺正指着那口盗洞:“此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不能再有第三个人知道了!”
他刚下船就拉着刘大人来这里看陵墓了,两人的随从都人困马乏的,拈轻怕重,不太愿意跟来。寺正瞧不起这些懒骨头的样子,又着急来墓地这边查看情况,居然一个随从都没有带,只和刘大人两人出来了,还打算今晚回去之后好好责罚那些懒烘烘的东西。
这也算是因祸得福,不用再心去封随从的口。
刘大人刚想说什么,忽然听见远远传来一声喊:“是什么人在那边?”
寺正的脸刷得一下子白了:“糟了!”
一回头,居然足有十多人,为首的是个穿着朝服的男子,四十上下,面如冠玉,气度荣华。
看清了为首之人,寺正的面色好转了些:“原来是他。”
来者正是八贤王,当今皇帝的生父,最慈善仁德不过。
寺正赶忙将拔下来的草都堆到了洞口旁,拉着刘大人起身:“王爷!是我们!”
八贤王身为宗室,自然认得宗正寺寺正,远远地见了是他,领着人往这边走来:“原来是你!你在这里做甚么呢?”
第81章王爷救我!
寺正立刻站起身来,将沾满泥土草屑的双手背在身后:“回王爷,臣臣臣在……”
八贤王将他从头到脚打量了一番:“几日不见,你怎的结巴了?”
寺正扯出一个笑容:“臣没有,臣就是……吹了点冷风……”
八贤王转头看了一眼钦天监的刘大人:“你们两个一起出来吹冷风?”
刘大人也满头冷汗地点头:“回王爷,臣坐船坐得有些头痛,所以拉着赵大人一起出来吹吹风。”
八贤王笑了:“吹风也不找个好地方。”
他环视四周,有些伤感:“这里……唉。”
这里是先帝的皇陵所在,先帝是他的兄长,斯人已逝,空余陵寝,叫人如何不感伤。
寺正忙道:“臣在四周逛了逛,头脑清醒多了,这就要回行宫去了。”
他虽不是太.祖太宗一脉的皇族,但说到底和当今皇帝也是未出五服的亲眷,皇帝也要叫他一声堂伯父。如今皇帝带人来巩县祭祖,他也名正言顺地跟着住在行宫里。




大宋仁宗皇帝本纪[历史] 大宋仁宗皇帝本纪[历史]_分节阅读_272
八贤王道:“本王才刚从行宫出来找你,你就要回行宫去了。这不是正巧了嘛。”
寺正道:“不知王爷寻下官何事?”
八贤王道:“也不是什么大事,就是我儿的婚事。之前定的那家女儿出家了,不能成亲。正巧最近我那内侄也要娶亲,王妃与本王就打算不如劳烦寺正再为我儿寻上一门好亲,将两个孩子的婚事一块办了,也是喜上加喜……那是什么?”
掌管皇族婚丧嫁娶是寺正的本职,八贤王一提这茬,寺正的注意力就被吸引住了,正寻思着汴梁城里可还有家世模样足以般配八贤王世子的姑娘,却见八贤王的目光越过他的肩头,落在了他身后的草地上。
糟了!
寺正手脚冰凉。
盗洞被发现了!
八贤王推开仍在试图阻拦他的寺正,走到那盗洞前面,蹲下身来,拂开遮挡着的杂草,露出了漆黑的洞口。
错不了了……
他闭了闭眼,双手颤抖,心下一片凄凉。
当初皇帝拿了天书给他看时,他还心存侥幸,或许赵爵并没有丧心病狂到去盗掘先帝的陵墓,那天书兴许是他伪造的。
可是……
八贤王站起身来,转头看向宗正寺寺正,声音冷若寒冰:“寺正大人,这是什么?”
寺正牙关紧咬,面色紫涨,扑通一声跪在八贤王脚边,紧紧攥着他的衣摆:“王爷救我!”
驿站里,寇准抄好了呈送给皇帝的奏章的最后一笔,揉了揉眉心,忽然一阵心悸,后心一凉。
欧阳春从房梁上跳下来,满面担忧地扶住他:“大人?你怎么了?”
他上回被人用调虎离山之计骗离了寇准左右,险些叫那些西夏人在汴梁城外杀了狄青、劫走李元昊,将他们一年多的努力付诸东流。从那以后,他痛定思痛,时时不敢离开寇准左右。
寇准摆了摆手:“没什么。”
只是有些非常不妙的预感。
他浸淫官场快四十年了,有些时候,一瞬间的预感总比谨慎周密的推测更加准确。
到底是什么……到底发生了什么……
寇准道:“欧阳义士,劳烦……”
他刚想说什么,就见他的一个家仆急匆匆地从外面跑来,满头大汗:“老爷,出大事了!”
寇准问他:“怎么了?”
家仆看了一眼欧阳春,欧阳春侧耳倾听,然后道:“没人。”
家仆于是开口:“八贤王刚从皇陵那边回来,要面见官家,有要紧事启奏,刘公公说官家才刚歇下,让王爷明天再来。王爷急了,说什么,不当人子,让官家立刻见他,否则就是不孝已极……”
欧阳春惊道:“八贤王疯了?”
他虽是个江湖人士,但跟在寇准身边也有些年月,八贤王是谁他还是知道的。当今皇帝的亲爹,平时最不问世事的一个人,怎么现在赶在这个皇帝祭祖的节骨眼上闹这么一出来?
还和皇帝说什么孝道……他的身份如此敏.感,说起孝道来,其实犯忌讳。
家仆道:“就是这么个事情。现在官家见了八贤王,老爷,还不知道要出什么事呢,咱们这边……”
寇准道:“静观其变。”
八贤王和皇帝为什么忽然在人前演了这出戏来,还有待商榷。
没错,他几乎是瞬间就认定了八贤王和皇帝是在作戏。
八贤王并不是这么个咋咋呼呼的性子,也不是个喜欢炫耀自己身份拿捏皇帝的人——他若是这么个人,当初先帝就不会将他的儿子为养子。即使了他的儿子做养子,先帝临死前,也要把他一起带走。
就算先帝不想带他走,寇准和刘娥也会送他和先帝一起走。
但八贤王生性与世无争,对谁都没有太大的威胁。所以他今天的这种举动,一定是在作戏。
那这场戏究竟是谁配合他作的……
除了皇帝,还能有谁?




大宋仁宗皇帝本纪[历史] 大宋仁宗皇帝本纪[历史]_分节阅读_273
皇帝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寇准忽然抬头:“你说,八贤王是从皇陵那边回来,才去行宫要求见皇帝的?”
家仆忙点头:“对,说是宗正寺寺正在皇陵那边勘察土地,八贤王正好找寺正有事,就去皇陵找他,回来就这样了。”
“宗正寺寺正……”寇准喃喃:“这才刚下船不到半天,寺正就去了皇陵那边。他是个好表现好揽功的人,去皇陵要么是哭坟给皇帝看,要么是有正事要做……”
寺正不是宣祖一脉的赵氏子孙,皇陵里埋的没一个是他的祖先亲人。要是去哭坟,也只能显得他心思不纯,攀龙附凤。
不是去哭坟,就是去做正经事。
他一个宗正寺寺正,去皇陵能做什么正经事?
……皇帝叫人随船运了一批宗室骸骨至巩县下葬,其中就有一位太宗亲子,正是去岁死在应天的襄阳王赵爵。
赵爵身份尊贵,是值得他这个寺正亲自为他挑选埋骨之处的。
寇准缓缓道:“皇帝之前是不是说过,襄阳王是先皇幼弟,他的陵寝,要修在先帝陵附近?”
家仆思索了一会儿,点头:“确有此事。”
寇准转头对欧阳春说:“欧阳义士,劳烦你一件事。”
欧阳春忙道:“大人请吩咐。”
寇准道:“现在天色暗下来了,劳烦欧阳义士去皇陵查探一番,看看那附近是否有人员把守。若有人把守,切莫惊动,摸清他们究竟在把守什么。务必要快。”
欧阳春道:“好。”
他平素常穿窄袖的暗色衣衫,此时也不必再换夜行衣,身形一动,就消失在夜色里。
寇准靠在座位上,轻声道:“大事不妙了啊……”
皇帝决心要拿他开刀了,这他明白。
只是他越来越摸不准皇帝的路数了。
这可不是什么好兆头。
欧阳春不愧是如今江湖上难有敌手的北侠,寇准掐算着时间,不到半个时辰,他就回来了。
回来之后,他对寇准道:“确实有人在皇陵把守,明火执仗的,生怕别人不知道里面出事了。”
寇准笑了:“既然是作戏,不叫别人都知道,算什么作戏呢。”
欧阳春道:“有不少官员和宗室都到了消息,派人来询问情况,守卫的人要么含糊其辞,要么说无可奉告,暗地里还有一些人在散播消息,乱七八糟,说什么的都有,甚至有说太.祖显灵的,似乎有人刻意把水搅浑。我去了皇陵内部,先帝陵附近出了个盗洞。”
寇准喟然长叹:“果然如此!”
果然是先帝陵出了问题。
盗洞……
他就算不了解摸金校尉们的行话,也该听得明白一个“盗”字。
先帝陵被盗了。
难怪八贤王跑到皇帝面前说什么不孝,皇父的陵寝都被盗了,皇帝可不是不孝至极了吗!
他平复了一下思绪。
先帝陵被盗了,皇帝应该早就得到了消息。
不然怎么就这么巧,八贤王有事去了皇陵一趟,然后就发现先帝陵被盗?
但是皇帝要用这件事情达成什么目的呢?
先帝陵,先帝陵……
先帝陵被盗,一定要有人承担责任。
盗墓贼一时是找不到了,那就得让当初负责修陵的官员来负责。
先帝当初驾崩了,出任山陵使监修陵墓的,是……




大宋仁宗皇帝本纪[历史] 大宋仁宗皇帝本纪[历史]_分节阅读_274
……是夏竦。
夏、竦。
寇准念了一遍这个名字。
这个名字,他当然熟悉。后来成了他的左膀右臂,接替晏殊当了枢密副使。
当年还是太后一党,因为听信太监雷允恭的建议,把定好的帝陵位置往北移了一百步。
然后帝陵漏水,太后震怒,夏竦转而投靠了他。
他在朝堂上为夏竦说话,说此事应该全由太监雷允恭负责,夏竦不过是一个识人不清,将官品降个两级,仍旧留在京中任职也就罢了。
从此夏竦就打上了寇公党的烙印。
识人不清……
寇准几乎想笑了。
当初夏竦主持修建皇陵,听信了雷允恭的话,导致帝陵漏水,自己为他辩解,说他只是识人不清。
如今他寇准力保的夏竦,修完了帝陵,这陵寝没出五年就让盗墓贼给偷了。
他寇准,恐怕也要戴上一个识人不清的帽子了吧。
他长叹一声,起身道:“走吧,去行宫求见官家。”
欧阳春问:“去那里做什么?”
寇准道:“请罪。说我,识人不清,请官家责罚。”
第82章那里有你的位置
那天晚上,寇准最终也没有见到皇帝。
皇帝拒绝见他,或者说,皇帝拒绝见任何人。
寇准站在行宫门外,听着小黄门苦笑地传达皇帝近侍的话语——“莱国公,不是咱们不让您进去。刘公公说了,官家今夜不见任何人。”
小黄门递给他一个爱莫能助的眼神:“八贤王也还没出来呢。莱国公,您要是有什么要紧的事情禀奏,就写一个劄子,咱们试试看能不能帮着投递进去?”
寇准摇头:“请公公为我传达,寇准此来,是来请罪的。”
小黄门惊讶地瞪圆了眼睛:“这……这从何说起呢?您老人家能有什么罪?”
寇准叹了口气,从袖中摸出一个荷包:“还请公公……”
小黄门忙摆手:“可不敢可不敢!”
他低声道:“如今上边管得严了,刘公公最厌恶这个,可不敢往枪口上撞。”
“我替您去说说吧,但您也知道,如今这,”小黄门用眼神示意远方皇陵的方向,“不安定。官家究竟见不见您,这谁也不能保证。”
寇准道:“有劳公公了。”
小黄门走了,半个时辰后又回来了,对着寇准遗憾地摇了摇头:“刘公公说,官家不见任何人。”
寇准道:“那我就在这里等着,官家总有见我的时候。”
小黄门叹息了一声:“那您就等着吧。”
抬眼看了看被火把映照得灯火通明的夜空:“这是造了什么孽哟……”
寇准在行宫门外等了一夜,皇帝没有召见他。
第二天早上,天刚破晓,皇帝遣了人来见他。
大太监刘恩揣着手,踱步到寇准面前:“莱国公。”
一夜之后,寇准的形容并未狼狈几分,依旧是锦袍玉带,从容巍峨。




大宋仁宗皇帝本纪[历史] 大宋仁宗皇帝本纪[历史]_分节阅读_275
刘恩道:“莱国公辛苦。”
寇准道:“未若公公辛苦。”
刘恩笑了一声:“咱家算得上什么辛苦。”
他将寇准从头到脚打量了一番:“莱国公今年,”他回忆了一下:“该过六六大寿了吧?”
寇准颔首:“劳烦公公挂心了。”
刘恩笑道:“莱国公老了。”
寇准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刘恩道:“人老了,总会多想些身后事。”
他抬手指着远方的皇陵:“莱国公,你的身后事在那里。”
寇准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了过去,只见一片连绵山脉,无数帝王埋骨之地。
他道:“我尚且不知道那里发生了什么。”
刘恩回了手:“发生了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莱国公,那里有你的位置。”
“我姓寇不姓赵,那里怎会有我的位置?”
刘恩看着他:“因为陛下仁德,不会计较莱国公专权擅政、目无君父,也不会计较莱国公包庇罪人夏竦,致使先帝皇陵失修,被人盗掘。陛下只会记得莱国公一生三次出击外敌,受命托孤的功勋。莱国公劳苦功高,自然配得上附葬皇陵的荣耀。”
寇准思量了一会儿,忽然笑了:“罪人夏竦?他不是还好好地当着他的……是知州还是司户参军来着?”
刘恩道:“谁管那个呢?反正他很快就当不成这个官了。”
寇准问道:“你们要怎么处置他呢?”
刘恩看着寇准:“当年莱国公是怎样处置丁谓的,我们就怎样处置他了。总不能昭告天下,说他修毁了先帝的皇陵,导致皇陵被人盗掘了吧?”
丁谓啊……
寇准不禁有些恍然。
这真是个分外遥远的名字了。
当初丁谓是怎么死的呢?失足落水?还是水土不服?
忘记了。
他道:“陛下果然仁德。”
皇帝尽心思给他扣了个包庇罪人的帽子,又来告诉他,朕不会与你计较这些。朕还是会赐给你陪葬皇陵的荣耀,至于真正的罪魁祸首,朕会用你当初铲除异己的手段处置。
皇帝,这不愧是他的徒弟。
“那,官家需要我做什么呢?”
他语气平静,问刘恩。
刘恩道:“莱国公年纪大了。”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寇准笑着摇了摇头。
皇帝。
刘恩道:“这次祭完祖后,太后也要正式还政了。”
寇准道:“毕竟太后也老了。”
刘恩点头:“是啊。”
寇准忽然问他:“太后姓刘,你也姓刘,真是凑巧。”
刘恩点头:“嗯,其实我本姓王,太后当权,我为了巴结太后,才自己改姓刘。后来又效忠官家,但官家姓赵,我又不好给自己改姓赵,于是只好就这么叫着了。”
寇准道:“良禽择木而栖。”




大宋仁宗皇帝本纪[历史] 大宋仁宗皇帝本纪[历史]_分节阅读_276
刘恩道:“莱国公见没见过小皇子?”
寇准摇了摇头:“没有见过。但拙荆进宫几次,每次去拜见皇后,都能看见小皇子。”
刘恩道:“陛下有立储之意。陛下只有一个儿子。”
这是事实。
至于皇帝究竟想不想将这个儿子立为太子……
那可就不好说了。
但寇准也不吃亏,说来说去,赵旭也是他的外孙女嘛。
寇准道:“储君定议,是国家之福。”
刘恩抬头看了看天色,一拍脑门:“瞧我,拉着莱国公唠了这么久的家常。”
“莱国公昨晚一夜没睡吧?这么大年纪了,可不敢再这么折腾。快回去好好补一觉吧。一觉睡到明天也没事,反正明天大概是祭不了陵了。”
原本定下的日程是明天祭陵,后天就返程,但闹了这么个事情出来,日程全被打乱,至少先帝陵边那个盗洞堵住之前是别想安安分分地祭陵了。
寇准道:“好。”
行宫之前,不许官员乘马坐轿。
他的马车停在距此一千步以外,在室外站了一夜,虽然夏夜凉爽宜人,但以他的年纪来看,还是颇有些吃不消了。
所以刘恩道:“官家派了步辇来,送莱国公回驿站。”
寇准道:“官家仁德。”
坐着皇帝的步辇回了驿站,接受了多方复杂眼神的洗礼之后,寇准坐在自己屋内的桌前,忽然觉得有些可笑。
皇帝给他铺好了所有的台阶,只要他回京之后递交上辞呈,请求告老还乡,那他就会得到为人臣子的至高荣耀——保留国公的称号,陪葬帝陵,被当作托孤重臣般被后世敬仰,而他的外孙,会是下一任的皇帝。
而鉴于皇帝已经对他显露了自己的威胁——被盗掘的帝陵。
如果他不肯乖乖告老的话,那么等待他的,就会是被千夫所指,遗臭万年,死后也不得安宁。
他的女儿会在深宫里孤独终老,皇帝会另娶一个或几个女人,生下一大堆孩子,他们中的每一个都有可能继承皇位,只有他的外孙不能。
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寇准抽出随身行李中的一本左传,耐下性子读了起来。
流言蜚语一夜之间消失了,仿佛被一双无形的大手从世间抹去了一般。
没有人再去议论那突然被封锁的皇陵,也没有人在去议论八贤王那天急匆匆奔进行宫的身影。
关于皇陵里究竟发生了什么,原本已经流传出数个版本的真相,但目前已经没有人再敢继续议论,所以好奇的人们只能在自己的心里慢慢猜测。
而少有的知道真相的几个人,对真相早就不再关心了。
他们只关心自己会在这整件事情中得到或者失去什么。
或许只有一个人是例外。
可能八贤王是真正地为他被盗掘了坟墓的兄长而悲痛,并且想要抓住盗墓贼,为兄长报仇吧。
赵受益不确定地想。
无论如何,他已经将自己的计划完成了一半。
寇准应该已经明白了自己给他列出的选项,要么主动退休安度晚年,要么被动退休两败俱伤。
赵受益也不想将先帝陵被盗的事实大白与天下,就像他同样不想将狸猫换太子的真相大白于天下一般。
这两件事都是皇室丑闻,一旦流传出去势必要给皇室的形象抹黑。
作为皇室首脑,赵受益可以说是皇室丑闻中受损最严重的那一个了。
1...4849505152...8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