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三国小霸王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庄不周

    你姓北,还是姓北斗?我怎么没听过这样的姓?

    北斗枫拍拍脑袋,哈哈一笑。将军没听过也正常,北斗是我自己起的姓,至于原姓嘛,我已经忘了。

    忘了?孙策忍俊不禁。你不会是犯了事,或者惹了不能惹的仇家,不得已,这才改名换姓吧?

    北斗枫大吃一惊,过了片刻,挑起大拇指。校尉,你怎么知道的?

    孙策哼了一声,没理他,转身入帐。

    北斗枫回头看看林风,一脸的不可思议。疯子,是你说的吧?

    林风笑道:校尉的手段鬼神莫测,你这点事能瞒得过他?别想太多了,小心做事,别再犯浑了。




第073章 攘外必先安内
    黄月英跪坐在帐中,正在看书,听到孙策的脚步声,连忙起身迎了上来。

    将军,这么晚了,还要读书吗?

    读书的事等会儿再说,阿楚,你去将你父亲请过来,我有事要和他商量。

    黄月英懂事的应了一声,收起书,匆匆地走了出去。孙策叫来林风,本想让他去请刘辟,转念一想,又放弃了。过了一会儿,黄承彦快步走来。孙策将他请到帐中坐好,示意林风在外面警戒。

    黄承彦一看,有些意外。校尉,出事了?

    我打算明天亲自上阵。

    黄承彦眉心微蹙,略作思索。那可得小心些,不可逞匹夫之勇。襄阳城虽然多年没有经历战事,可刘表蒯越都是有些经验的,这么多天对峙,肯定也训练过。

    孙策点点头。黄承彦没有劝阻他,却提醒他要小心,说明他知道这件事有必要,就不说那些没用的客套话了。提醒他注意安全,这就有诚意,不像习竺庞山民阳奉阴违,坐观成败。

    我担心的倒不是襄阳城头。我担心的是杨家习家,特别是习家。习竺进城之后,态度就有了变化,我相信蒯越和他说过什么,他没有全告诉我们。

    黄承彦笑了起来。校尉应该想得到,无非威逼利诱而已。校尉思虑周全,自是好的,不过也不用担心太多。孙将军坐镇大营,他们不敢有什么异动,校尉把心思用在如何攻城上就好。你若胜了,他们就算有异心也只能憋在心里。你若败了,就算你对他们再好,他们也不可能支持你的。

    孙策也笑了。先生说得有道理。他顿了顿,又道:蔡家铁匠赛刀会的准备工作进展如何?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蔡家但凡有点手艺的人刀匠都在为了那一金争斗。只可惜,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谁能打出真正的好刀。

    知道为什么吗?

    黄承彦眼皮一挑,打量着孙策。孙策嘴角微挑,似笑非笑,透着一丝神秘。黄承彦心中一动,立刻意识到其中大有文章。他试探地问道:校尉,为什么?

    首先,他们知道的东西太少,只是师傅教的和自己这么多年积累的一点经验。其次,他们这儿不行。孙策抬起手,指了指太阳穴。他们没读过书,不知道铁器是如何一步步发展到今天的,更不知道怎么去总结其中的规律。

    黄承彦转了转眼珠,沉吟半晌。可是关于治铁,的确没多少记载啊,大多是铁匠们口耳相传。

    校尉,你是说多炼吗?黄月英突然说道:听说最好的刀是百炼刀,是不是炼的次数就是打造好刀的秘诀?

    是还是不是,要你们自己去想。孙策笑得更加神秘。他再次点了点太阳穴。先生,阿楚,读书人的优势不应该是死记硬背,咬文嚼字,而是格物致知,明术而知道。先秦便有铁器,南阳更是铁官所在,冶铁的历史超过五百年,应该总结总结了。

    黄承彦盯着孙策看了片刻,无声地笑了起来。好,我先想想,如果想不通,再请校尉指点。

    好。孙策点点头。大战在即,他必须抛出一些有足够诱惑力的利益,同时暗示自己还有绝招,确保黄承彦不会临阵变卦。先生,几万大军的军械是一笔大生意,不用点心思可不成。

    黄承彦心领神会,躬身而退。黄月英看在眼里,撇撇小嘴,暗自嘀咕。故作高明,讨厌。

    送走了黄承彦,孙策叫上庞统。走,我们去看看刘将军。

    ——

    刘辟洗漱完毕,正准备休息,却莫名的有些烦躁,坐在行军榻上,一时出神。

    孙策给了他一千三百顷土地,至少能解决两千多户的生计,这是好事。但天下没有免费的好处,孙策不仅建议孙坚挑选黄巾精锐参战,还要拉着他去攻襄阳。

    攻城是吃力不讨好的任务,危险大,伤亡高,这一仗打下来,他带来的三千士卒能不能活下来一半,他都不敢肯定。汝颍黄巾实力有限,加上老弱不过来三十万人左右,能作战的不超过五万,堪称精锐的最多两万人。程普吴景要去挑一万,就已经抽走了大半精锐,如果这三千人也折损严重,黄巾被孙坚夺走的精锐就超过一半,这代价是不是太大了?

    这时,有人来报,孙校尉来了。

    刘辟吃了一惊,连忙披上衣服,又将榻上的女人推到后面,匆匆走出大帐。

    孙策站在帐外,身边站着庞统,除此之外,连一个亲卫都没。刘辟很是意外,踮起脚尖向远处看了看,孙策笑道:刘将军,别看了,就我们两个。怎么,你以为我是带着大军来夺你兵权的?

    刘辟打了个寒颤,浑身冰冷。校尉,岂敢,岂敢。刘辟一边说,一边用眼神示意亲卫将谢广隆。谢广隆悄悄地竖起两根指,表示孙策所言不虚,的确只有两个人。刘辟见了,这才松了一口气。如果孙策真有这心思,绝对不会轻装简从的来到他的大营,他大可不必紧张。

    鞋都不穿,不怕受凉?孙策笑得更加亲切。刘辟不是那种野心很大的人,现在的他只想生存,不被人害了,却没有害人的心思。寒从脚起,刘将军刚刚安定下来,还有很多事要做,要保重身体才行。

    刘辟低头一看,这才发现自己出来得太急,既没穿鞋,也没穿足衣,光着脚踩在地上,怪不得这么凉。他尴尬地笑了笑,连忙侧身邀请。校尉,外面凉,里面说话吧。

    孙策搓搓手,坏笑道:我就不进去了,免得看到什么不该看的。将军,月色更好,我们就在帐前喝点酒,聊聊天,如何?明天就要上阵了,我想和你聊一聊。

    刘辟帐里藏着女人,本来就不想让孙策看到,正中下怀,连忙安排人在帐前生起篝火,架上吊壶,温上酒,烤上羊。孙策只身来访,刘辟就没那么紧张了,和孙策谈笑风生。

    吊壶里的酒慢慢热了,散发出酒香,羊也渐渐烤得金黄,孙策抱着膝盖,看着火光,突然说道:将军,有酒无歌,不美,不如去辎重营找几个女人来跳跳舞,助助兴,如何?

    刘辟一听,不虞有他,连连点头。好啊,好啊。立刻叫来一个亲卫,让他带着命令,去辎重营调人。辎重营不仅负责全营辎重保管发放,还有官奴婢,不仅负责做饭洗衣,还要负责将领们的文娱活动,同时还关押俘虏,蒯越的家人就被关在那里。

    时间不长,十来个年轻女子被带到了孙策和刘辟面前。孙策早有心理准备,没什么反应,刘辟一看那几个女子,眼睛就直了。和这几个鲜花般的女子一比,帐里那个女人简直就是杂草。



第074章 金丝锦甲(求推荐,求收藏!)
    换作十几年前,刘辟不至于这么丢人,毕竟也是家境不错的小地主,养几个漂亮女人不成问题。自从信了太平道,跟了大贤良师,便有些入不敷出。中平元年之后,他没做成开国大将,却成了流寇,这生活水准一落千丈,如今连吃饭都成了问题,美女就不指望了,只能从黄巾军的家属里选。

    黄巾军以失地流民为主,拖家带口,不缺女人,偶尔也能找到漂亮的年轻女子,但毕竟出身农家,不管是相貌还是气质,都不能和豪强的家眷相提并论。即使是刘辟最有实力的时候和蒯越也差一个档次。

    此刻看到蒯家的女眷,刘辟掩饰不住贪婪之色,多少有些尴尬。

    将军,喜欢吗?

    嘿嘿,嘿嘿。

    蒯越的家属明天就要押到阵前,能不能活着回来真说不定。将军如果喜欢,留下她们,也算是救了她们一命。

    一听说是蒯越的家属,刘辟更不敢再放肆了。他再蠢,也知道这是孙策给他下套。他要是睡了蒯家的女眷,万一孙策输了,蒯越卷土重来,不得要他的命?

    这个不合适,不适合。刘辟用力的咽下口水。这样的美人应该留给由将军享用。

    家父已经留了。孙策微微一笑。你怕蒯越报复你啊?

    不,不是。

    那倒也是,蒯越如果真的反败为胜,肯定不会饶过我们,不仅要夺回这些女人,还要夺回那些土地。将军,我给你的一千三百顷土地里,有三百多顷是蒯家的,这可是蒯家全部的产业。

    刘辟倒吸一口冷气,顿时觉得头皮发麻。他盯着孙策,眼神惊恐。孙策的意思很清楚,你怕是没用的,就算不享用这些女人,蒯越也不会饶了你,除非放弃那些土地,离开襄阳。可是这样一来,黄巾将士愿不愿意跟他走,那就说不定了,谁也不能保证他们会不会为了土地转投孙策。

    要想太平,只有一个办法,干掉蒯越,让蒯家永远不得翻身。

    对了,还有一件事,你可能不太清楚。孙策扫了一眼那些年轻女子。谁是蒯良的家人?

    两个年轻女子磨磨蹭蹭的走了出来,自报家门。一个是蒯良的妾,一个蒯良的女儿。

    蒯良勾结袁绍,意图对后将军不利,已经被后将军处死了。

    蒯良的女儿一听,腿一软,坐在了地上,捂着脸,放声大哭。蒯良的妾却只是低下了头,沉默不语。刘辟见了,咬了咬牙,一指蒯良的妾。这女人,我要了。

    孙策点点头,看了一眼那女人。那女儿凄然一笑,款款走到刘辟身边,乖巧地坐下,强颜欢笑。孙策笑笑,也有些不太自然。为了断绝刘辟的犹豫之心,把他逼到自己的阵营里来,他不得不用这样的手段。但是说实话,看到这些无辜的女人被当成筹码,他心里也不是滋味。

    可是,他又能如何?

    刘辟知道这些女人不能退回去,索性发了狠,将她们分给了手下的将领。这些将领或是出自寒门小地主,或是农夫出身,对这些出身富贵的女子本来就有一种仇视心理,黄巾军势盛的时候,他们没少抢,此刻分到赏赐,自然不会拒绝,纷纷向刘辟致谢。

    不要谢我,该谢孙校尉。刘辟说道:包括那些土地,都是孙校尉为我们筹措的,你们不能忘了孙校尉的恩德。明日随我上阵,宰了蒯越,夺了襄阳。

    将领们又纷纷向孙策致谢。孙策却不像刘辟一样躲避,坦然的受了。诸位壮士,无须多谢。你们跟着刘将军努力作战,将来天下太平,你们封妻荫子,又岂止是几个被俘虏的女人可比?

    黄巾军这几年处境窘迫,一直在为生存为努力,现在不仅有了土地,有了女人,还有了希望,心情愉快,一个个围着孙策有说有笑,感激不尽。刘辟看在眼里,暗自苦笑。孙策手段高明,他如果三心二意,这些部下以后还愿不愿跟着他都难说。

    想想真郁闷,撑了这么久,连孙坚都没能把他们怎么样,最后被一个十几岁的年轻人摆平了。刘辟一边哀叹世事无常,一边向孙策表示,明天一定亲自率领黄巾精锐出战,以报效将军父子的大恩大德。

    ——

    搞定了刘辟,孙策回到自己的大帐时已经是半夜,黄月英趴在案几上睡着了,歪着脸,一丝口水从小嘴里滑了出来,流到书简上。孙策笑了一声,脱下大氅,将她裹了起来,抱到隔壁的黄承彦帐中。黄承彦正在写写画画,连忙起身接过,将黄月英放在行军榻上,盖好被子。

    刘辟怎么说?

    他答应出战,不过不能指望太多。孙策轻声说道:黄巾军为了求生挣扎得太久,士气严重受损,信心不足,突然要打硬仗,不太现实。

    校尉有这样的心理准备,那是再好不过。黄承彦转身拿起案上的那副帛书。将军,我凭记忆画了一个襄阳城防草图,标注出了弩机的可能位置,你仔细记住,小心冷箭。

    孙策感激不已,连忙拿过,凑在灯前细看。乱军之中最可怕的不是手持刀剑的对手,而是弩手。在这个时代,弩就是狙击枪,弩手就是狙击手,特别是那些射程超远的强弩,很可能你还没看到他,就被他一箭要了命。

    多谢先生。

    等等。黄承彦转身从榻上抽出一件小包裹。将军,这是一件锦甲,你明天贴身穿着,预防万一。

    锦甲?孙策很意外。他知道后世有用丝绸织的甲,据说能够缠住箭头,不让箭头深入。汉代难道已经有这样的东西?他抖开一看,这件锦甲并不大,像一个马夹,没有领子,没有袖子,防护的重心是躯干。不算很厚实,却比一般的丝织般厚很多,粗粗一看,至少有二十层,有些份量。他摸了摸,发现里面还夹着东西,凑到灯光前一看,这才发现里面夹了好几层金丝,在灯光下闪着光。

    金质软,易延展,能够化解箭矢之力,而且不会生锈。

    先生好巧的心思。孙策感激不尽。虽然他觉得用金丝不如用钢丝,可现在的治铁技术还拉不了钢丝,金丝应该是最适用的。谢谢先生。

    不用谢我。黄承彦看了一眼行军榻上睡得正香的黄月英,眼神温柔。是小女和她小姨一起缝制的,你一件,孙国仪一件。



第075章 赌一把大的
    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上阵,孙策睡得不是很好,早早起来,练了一会儿拳,又将刀戟等必用武器操练了一遍,找找手感。他练武的时候不穿甲,即使清晨凛冽,他也喜欢穿着一件单衣甚至赤着上身习武,一直练到汗流浃背为止,练完了,洗一洗身子,这才正式穿衣披甲。

    黄月英来的时候,孙策刚刚练完,身上全是汗珠,热气蒸腾,肌肉在光滑的皮肤下滚动,虽然不像健美冠军一样肌肉贲起,线条分明,却充满力量。这是真正锻炼出来的肌肉,是孙策本尊十几年习武的成果。

    黄月英看了一眼就莫名红了脸,扭过头,匆匆向孙策的大帐走去。进了帐,见庞统正在收拾床铺,那件金丝锦甲叠得整整齐齐,就放在枕边。她瞪了一眼庞统,没好气地说道:你叠的?

    虽然庞统比黄月英还大两岁,但黄月英早来几天,又有老爹撑腰,比较强势,庞统还真不敢惹她,连忙说道:不是,是将军自己叠的。

    嗯。黄月英脸色稍霁,柳眉微蹙,又道:以后这些事由我来吧,你堂堂男子汉要做大事的,不要在这些事上浪费时间。

    唉,那可太谢谢你了。庞统求之不得,一口答应。他虽然年幼,却胸怀大志,一心想做一番大事业,对这些侍候人的杂务可没什么兴趣。他让在一边,一边看黄月英手脚麻利的收拾床铺,一边说着闲话,不知不觉地就说到了昨天晚上听到了曲子,还轻声唱了一遍给黄月英听。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黄月英低声吟唱了两遍,直起身来,目光灼灼地看着庞统。你没听错,真是校尉作的?

    我问过周公瑾,的确是校尉所作,周公瑾谱的曲。

    黄月英点点头,没有再说什么。见庞统傻傻地站在一旁,她啐了一口。看什么看,这些事我做了,你也不能闲着,去看看还有什么事要准备。今天校尉要亲自上阵攻城,衣甲武器令旗一样都不能疏漏,若是出了岔子,被人笑话,你脸上也无光。

    庞统如梦初醒,连忙走了出去。

    黄月英又轻声吟唱了两遍,越唱越喜欢,不仅曲子苍凉动人,词更是气势雄浑,有大慈悲。她正唱得入神,臀上忽然被人拍了一记。她吓了一跳,一声尖叫,双手掩着臀,藏到角落里。
1...2728293031...109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