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情艰不拆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忆如往昔
情艰不拆
作者:忆如往昔

上天从莫可这里拿走了太多东西,比如完整的家庭,比如稳定的客户,比如和她相依为命的老房子……

也许,程否的出现,是上天对她的补偿

一句话简介这就是一个小小的职业插画师和一个神气的私家大侦探之间不得不说的故事。

爱┆读┋书wоо⒙νiρ﹝wσó⒙νiρ﹞





情艰不拆 第一章
莫可已经忘了自己有几天没有出门了。她那个比蜗居大不了多少的鸟巢,通常只有在弹尽粮绝的时候她才会出来一次。她把自己的家形容成鸟巢,也算是一种昵称。
好友常说她在家就跟闭关似的,保不齐哪天才会出来晃一晃,向人昭示她还没死,标准的宅女一枚。
这次出门一样是出来采购的,也算是出来透一透气。
莫可出门的时候时间是下午,这几天一直在下小雨,今天难得放了晴。她随便披着一件大学时买的运动外套,手里提着一个超大的环保袋,低着头瞅着自己的脚下慢慢往外面走。下过雨的关系,路面上到处都还是湿淋淋的。
她所居住的这片小区,算是一个老社区了,或者说得更准确一点,这里就是个城中村。她记得小时候那会儿,这里还没有什么社区居委会,老师做调查问她家里是属于哪个居委会的,她结结巴巴地回答说她家是归大队管的,哪个大队她也没回答上来,闹得好大一个没脸。社区居委会还是在她读初中以后才开始有的,可想而知这里的环境。
城中村在很多人听来似乎是个不怎么好的词。脏乱、无序、人员复杂……一些不太正面的评价总是能跟城中村联系起来。但对于莫可来说,小时候她不太明白什么是城中村,或者说那时候她根本就没有这个概念,直到长大了,明白了什么是城中村,她已经在这里生活二十多年了,不管好的坏的,总会有感情。
她喜欢这里,喜欢她的鸟巢。
这里处在闹市区,购物就医打车都很方便,所以这里也集中了很多外来的打工族。只要一到傍晚,走出门没多远,到处都看得到小吃摊,炒饭烧烤麻辣烫忙得不亦乐乎,一派热闹繁荣之象。
以前莫可也嫌恶过这里的喧嚣杂乱,不知什么时候,那种排斥的感觉渐渐变少了,依恋的感觉倒慢慢一点一点地增加。这里的一切她都很熟悉,包括每天定时来清扫垃圾的环卫大妈。虽然她的职业和生活状态属于那种封闭型,但是如果外部的环境都是冷清封闭的话,人是会发疯的吧?
莫可出来买东西一般都是买那些,不是速冻饺子、方便面这类吃食,就是卫生用品,再不就是一起买,很少有例外。其他的东西,她基本靠网购。
网购真是一个好东西,它拯救了广大的宅男宅女。
莫可习惯了在离她家约10分钟左右脚程的连锁超市去购物,那里的商品齐全、干净,用起来放心。
正走在路上的时候,忽然冷不防听见前面两个大妈的八卦声音:“哎,听说这一片马上就要拆了!”
“可不是,前儿我还听社区的老李提起了这件事,我本来还要多问几句的,可他又支支吾吾地不肯说了。”
“这拆迁是怎么个拆法啊?是给钱还是还建?我家房子就那么大点,能给多少钱啊?还是得要房子……”
“谁不想要房子啊?可你以为那么容易啊?说不定……”
后面的话声音就小了,也不知道她们嘀咕着什么,可莫可已经无心再听下去了,她整个人都傻住了。
拆迁?这里要拆迁?!
莫可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走到超市的,又是怎么回来的,反正回来的时候东西是买了的,只不过那些要用的商品完全不是她惯用的那些牌子。
莫可一个人坐在客厅的沙发上愣愣地出神。
她怔怔地盯着对面墙壁上挂着的那帧她高中时候画的风景画。那幅画是一幅秋景枫叶图:枫树大且密,几乎占满了整个图,那枫叶的颜色是她亲手一点一点调出来的,鲜亮得几乎跟真的枫叶一样,枫树下有一个穿着连衣裙的长发小女孩,仰着头望着飘落的枫叶,但很小,不仔细看是看不出来的。
她突然觉得,对鸟巢的感情,似乎就跟她对这幅画的感情是一样的。它们也许不是最好的,但却是她人生中不可缺少的东西。
鸟巢不大,刚好五十平米,原来的格局是两间卧室,不过她住的客卧是跟阳台连在一起的,一间客厅,一间洗手间和一间小厨房。后来父母离婚,她大学毕业以后就将客卧给推了,改成了一件大大的绘画室,也就是她的工作室,里面放满了她的绘画工具和相关仪器。
她是一名职业手绘插画师。
画画是她从小到大的兴趣,而在沐浴了阳光的大阳台趴在她那张超大的绘画桌上绘画,是她觉得最幸福的事。
手绘插画师跟其他诸如网文作者、摄影师等自由职业一样,既有它的优点,比如时间自由、不约束等,但是也有着致命的缺点——入不稳定。莫可喜欢手绘插画这份工作,也能借此养活她自己,但是如果想买房买车,抱歉,目前她还住不到这一点。
想到出门前一天刘姐给她打电话时不经意间透露的消息:随着现在电脑绘图、ps的越来越盛行,纯手工绘画已经很难再接到客户的单子了,毕竟相对于实打实的人力设计和绘画,电脑绘图无疑更快捷,最重要的是,成本更低。
这件事莫可不是第一天才知道,虽然也有一些小小的郁闷,但在今天之前她还并没有为此觉得困扰。她觉得电脑绘图跟手绘的客户对象是不同的,品质也不同,就跟同样的商品,有大众化的,也有高端的,总有自己的消群。但是,今天房屋要拆迁的消息,完全给了她一个措手不及。
房子拆了,她还有钱买新的房子吗?即便能分她一套房,装修、安装新家电的钱从哪里来?就算这些都不考虑,拆迁的过程中她住在哪里?她不打算借住在亲戚那里,更不想去打扰到她父母现在的家庭,那她该怎么办?还有她的这间工作室,也是一个不小的麻烦,里面的东西一大堆,搬迁都是个问题。
莫可不是一个喜欢杞人忧天的人,但她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习惯了做最坏的打算。
也不知道在沙发上坐了多久,她忽然站起来,走到自己的卧室里,想打个电话。她想这件事也算是大事,是不是要跟父亲母亲说一声?如今这两人都已各组新的家庭,她谁也没跟,选择了自己独自生活,于是这间老房子就留给了她。
手机拨了母亲的手机号码,铃音一直在持续,她在等待的时候心情有点乱,还有点烦躁,她忽然想到这件事她还没有完全确定,具体情况还搞不清楚,现在打电话是不是早了一点?正这么想的时候,手机接通了。
“喂,可可,有什么事?”是她母亲的声音。声音依然是她记忆中熟悉的那个声音,可是这一刻,她却有种十分陌生的感觉。怎么会陌生呢?是她的语气,还是她说话的内容?她记得小时候母亲跟她说话的时候总是温温婉婉的,劝导教育的话居多,很少是那种刻板的、没有情绪起伏的语调,但是现在——很多东西都变了,就像她此刻的母亲,那种公事公办式的问询口气,也许连她自己都没有意识到。
“哦,我就是随便打过来问问……”她改变了主意,不打算现在跟她母亲谈论拆迁这个问题,只能胡乱地找个借口:“好几个月没跟你联系了,就是问问你最近好不好?身体还好吧?”
寒暄了几句,双方就挂了电话。她还望着手中的手机出神,她脑中正想象着母亲现在的情况:母亲自她高中毕业后就跟她的父亲协议离婚了,一年后又再婚,再婚的对象是一名大学教授。大概是厌弃了生意场上男人的市侩,身为公务员的母亲毅然选择了体制内的男性,现在她的婚姻很稳定,应该也很幸福。
莫可也没打给自己的父亲。父亲现在做着生意,也买了房,他的再婚对象是个比他小十多岁的女人,两人还有个儿子。
自父母离婚后,她就很少再跟他们见面了,平时有什么事都是电话联系,过年就分别去他们两边吃个年饭,有时候是只去一边,下一年就去另一边,反正大家的日子就这么过下来了。
她很少去想父亲和母亲,也没怎么怨恨他们,倒不是说对他们没有感情,那些她还小父母还很和睦恩爱的时候,他们都是对她很好很关爱的,所有美好的回忆她都记得清清楚楚。只是时间在变,人也在变,她也在试着让自己去改变,去适应。她不算是个多坚强的人,只是刚刚好记住了那句话——生命给了你什么,你就接受什么。不过如此。
回过神来的时候,恰好是肚子叫得正欢的时候,她本来打算简单下个面条的,但是念头一转,还是决定出去好好吃一顿。心情不好,美食正好能帮她调剂一下。她自我安慰地如是想。
※※※※※※※※※※※※※※※※※※※※
这是一个很接地气的故事,不过让作者哭晕的是,小天使们大多想看的却是苏到飞起的甜宠萌文,泪奔?·°(???﹏???)°·?




情艰不拆 第二章
自从听到社区要拆迁的八卦后,这段时间莫可一改过去宅在家闭门不出的习惯,没事就出去晃一晃,到处溜溜弯,希图打听到更多的有关拆迁的消息。
拆迁是件大事,一旦传出来自然是包不住的,到处都有人在打听、谈论这件事。可是虽然到处有人说,可是到底这里什么时候拆,谁来拆,怎么拆,却是探听不出个所以然来,社区人员也对这件事讳莫如深,一时间大家更加人心惶惶。
不过至少有件事是可以确定的,这片城中村确实要拆迁改造。
说起来,莫可所住的这个地方,在莫可爷爷的那一代就已经存在了,不过那个时候这里还像个农村,就是常说的那种“城乡结合部”,工人、郊外农民、外来人员……聚众而居。后来很多人赚了钱,发达起来了,就在这里盖起了楼房,当起了包租公包租婆,靠房租过活。这样的人手里通常都有好几栋房子,他们是不愁的,不管怎么拆,几百万是跑不了的,差别只是数字的多少而已。而对拆迁这件事最关心也最忐忑不安的,多半是跟莫可这样的情况类似的居民——房子不多,只有一套,刚够自家住。在房价日益上涨,房子寸土寸金的今天,拆迁的每项政策、每个规定都跟他们未来的生活息息相关。
按理说以莫可父母的经济实力,他们想在这里再盖几套房子其实是不难的,不过这里面却是牵扯到一些故事。那时候莫可的父亲莫达还只是一个工厂的工人,莫可的母亲董秀敏刚刚考上公务员,不过那时候还叫“国家干部”,正当是青春儿女好年华。有人给董秀敏做媒,介绍了莫达给她,那时候大家都穷,工人也好,国家干部也好,拿的工资都差不多,也没有像现如今这样的阶层分化,所以两人就看对眼了,不过对董秀敏来说,莫达什么都好,就是有一点她特别不满意,那就是他住的地方。
虽然都是无产阶级,可是无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也是有区别的。董秀敏的娘家,也就是莫可的外祖父家,是很多年前就在这个城市扎根的,住的位置也是比较靠近繁华市中心的,但是莫家不同,莫达的爹以前是农民,后来才慢慢往城市迁居,所以住的位置也是在郊区,就是那种传说中的“城乡结合部”。董秀敏一直想搬到别的地方,可是没有房子,也没有钱,莫达也早习惯了自己的老家,也决口不提搬家。两口子就这么别别扭扭地在这里住了下来,一住就是十多年,不过对在这里另外再盖房子的事,董秀敏是死活不同意。
还没等到两人去外面买商品房,两人就离婚了,房子的事就这么搁置了下来。董秀敏和她的再婚对象一起过去了,莫达做起了生意,兜里也有了钱,于是房子车子女子儿子都来了,只剩下一个莫可,孤零零地守着这套老房子一个人过日子。
这套房子还是那时候的村里集资房,莫达的爹凑了自己一辈子辛苦挣的钱给自己的儿子买下了这套房作为婚房,房子都不大,不过对于那时候的人均生活水平来说,已经是相当不错的了。而且还是那时候做事的人靠谱,质量过硬,这房子住了这么多年也没出过漏水漏电、墙体裂变的事,一直都是好好的。
所以莫可不愿意这里拆迁,也是有原因的。
拆迁的事什么也打听不出来,莫可只得暂时作罢。按计划刘姐今天会打电话给她,谈老客户微漫园出版公司交给她的单子,微漫园是一家专门出版轻小说、微漫画等娱乐读物的出版公司,莫可跟他们合作已经好几年了。刘姐当初也是在这家出版公司做文案策划的,后来辞职做起了中介经纪人,手里承揽的中介生意和拥有的人脉不是一般人能匹敌的。莫可刚入行时就认识了她,还在她手下受益良多,所以自己的一应接单生意都是委托她负责的。
下午三点钟的时候,刘姐果然如约给她打了电话,不过带来的却是不怎么好的消息。“小可,微漫园那边打算从这个月起停止外聘手绘插画师帮他们设计图稿的项目,他们打算让自己内部人员来做这项工作。”
“啊?”莫可吃惊不小。微漫园可以说是她所有接单中最主要的一项单子了,不但每个月要帮他们设计每一期出版物的封面、插图,有时候根据需要还要加活,比如帮他们签约的作者制作个人志或者宣传海报,报酬颇丰。
“微漫园的主编跟我透露过,”刘姐的语气也有点无奈。“他们现在的竞争压力特别大,几乎每天都会有新的出版同行跟他们抢生意,另外前几年微漫园还处于初创阶段,每部作品都要益求,花多一点也很正常,但现在微漫园的名气也有了,所以……”
刘姐后续的话没有说完,但是莫可已经完全明白她话里的意思。有一会儿她也不知道该怎么回应这个不幸的消息,所以沉默了下。
刘姐还是出声安慰了她。“我跟微漫园说了,该给你的违约金他们会一分不少的赔给你。”她跟微漫园签的合同是到今年年底,而现在,时间还不过一半。“你也不要太担心,我会帮你再接别的单子的。”
“谢谢你,刘姐。”除了这句话,她也不知道自己还能说些什么。虽然缺了这项单子,她其他的就都是零星的琐碎的活,入也不太稳定,但是能怎么办呢?天也没塌下来,日子还是得过。
两人又聊了几句就挂了电话,莫可怏怏地,全身提不起力气。她像个木偶一样地走到自己的电脑前,登陆自己的□□,点了上面的一个手绘群。那还是她在读美院的时候加的群,里面基本都是同行,都是从事绘画、设计这类职业。
她望着群上面闪动的各个网友的讯息和留言,无意识地轻叹了一口气。当初大家都对手绘漫画这份行业充满了遐想,很多人都曾立下豪言壮志要在这一行建立自己的名气,闯出一番事业来。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很多人已经转了行,或是广告设计,或是编辑,全职手绘画画的人少之又少。
她有很长时间都没留言,只是对着自己的□□头像回忆着过去的那些事。她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对手绘漫画感兴趣的呢?应该是从小学看漫画的时候就开始的吧!那时她下课放假的时候,没事就拿着一本日本漫画书看得废寝忘食。她那时常常在想:这些美妙动人的图像都是怎么画出来的?为什么每个画中的人物都那么生动,最重要是,都那么漂亮帅气得让人沉迷?不过真正决定自己以后要从事这份工作还是在上高中以后。她是个不太善于言谈的人,但是她发现她可以通过画画来表达自己心里的想法,在画画的世界里,她才感觉自己是一个自由的、可以随心所欲的完整个体。而那时候她的父母正在闹离婚,根本就没有多余力管她,不知道这算不算是不幸中的一件幸事?
“日子越来越难过,又少了一个固定客户,好郁闷!”她在群里发了这么一句话。
“你还在做手绘啊?拍肩,加油吧!”有人立刻回了她一句。
“淡定,你以后会慢慢习惯的。”有人冷静地吐槽。
“混不下去就转行吧!”有人嘻哈着建议。
手绘插画这一行是个很排外的行业,毕竟市场就这么大,你接了单就等于抢了人家的饭碗,所以一般不会出现帮你介绍客户寻找客源这种好康的事,她也只是上来发发牢骚、灌灌水罢了。
正闲聊着,突然只是光一闪,停电了,电脑一片黑幕。
她本能地往窗户外面看了看,有不少街坊领居已经出来嚷嚷了,看来是真停电了。这几天停电有些频繁,前天上午还停过一次。
她只得关掉电源,从电脑桌前站起来,一时间也不知道做什么,只能出门去转转。
一路上听到不少街坊在抱怨,说最近动不动就停电,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有人就在旁边窃窃私语,说什么马上要拆迁了,这里只怕不安宁了。莫可也没多想,走出了街巷,往外面的大马路上走。
现下正是五月份,气温不高也不低,是c城一年中最好的季节。如果没有拆迁,没有微漫园的解约,她想她会像过去的每一年那样,对未来不会有太大的期待,但是也绝不会忧虑,像个孩子。
像个孩子。如果要莫可形容一个人生活得很幸福,她喜欢用这个词。只有孩子是无忧无虑的,不用惦念过去,也不用纠结未来,活得简单而纯粹。
她不知不觉走到一个十字路口,看着川流不息的车水马龙,忽然不知道自己该往哪个方向走。




情艰不拆 第三章
莫可难得地在外面晃了一天,直到天快黑了才回来。
她先是去了博物馆,博物馆离她家不远,三站路就到。那里有一部分展品是介绍这个城市的历史的,包括文字资料和图片,以及一些颇有纪念意义的文物。因为不是节假日,所以人不多,她站在一排已经泛黄的旧报纸展区那里静静地看了很久。报纸是按时间顺序放置的,最早可以追溯到解放前,这些旧报纸真实地记录了这个城市是怎么一步步发展到今天的,莫可从出生就住在这里,但是在回顾自己,回顾自己的家庭,回顾这个城市的时候,忽然间心里就无可抑制地涌起那么一股浓浓的感伤。
她觉得她的家,她的那些留在那里的所有温馨回忆,也要和这些旧报纸上的城市一样,一步一步变得面目全非。改变不见得是件坏事,但终究有一些东西会在改变的过程中慢慢消失,不管你觉得它有多么重要,多么值得留恋。
出了博物馆,她还去了市人力资源中心。毕业至今,她还没去过那个地方,所以不知道到了下午五点那里是要下班的。她去的时候正好赶上工作人员班,一看到她只手空空什么也没带,却是一脸懵懂无知的样子,就边挥手边对她说:“小姑娘是来求职的吧?回去吧我们这下班了,明天记得来早一点,把资料都带齐了,衣服也穿得正式点!”大概是觉得她还是学生,什么经验也没有,就不知不觉多嘱咐了几句。
她不好意思地点头道谢,躲到一边往一楼大厅看了看。里面沿着两边的墙面都是一排排长桌,中间是个高高的大理石台桌,大概是招聘企业都走了,资料海报也都起来了,整个大厅显得空空的,和印象中电视里的那些挤得水泄不通的热闹场面截然不同。
她下意识地看了眼人力资源市中心的工作时间,周一到周五上午九点到下午五点,周六周日为企业招聘,从当天上午8点到下午6点。算算时间,今天刚好星期五。
她魂不守舍地往回家的路上走,明天正好有一场企业招聘,看介绍应该有不少公司会来,她,是不是也该过来试一试?
这个决定只是临时跳进她脑子里的,就跟她临时跑来人力资源中心一样。从大学毕业那会儿,她就没想过到人力资源中心、劳动力市场这样的地方和那些身经百战的求职者挤在一起,千军万马只为过独木桥。在她印象里,求职是件很恐怖的事,就跟进牢狱似的,狱警盘问你各种问题,你得像交代祖宗十八代一样一五一十巨细靡遗地汇报你所有的情况,还唯恐他不满意。
她曾经无比庆幸自己立志要做一名自由职业者,所以不用面对这么残酷的求职竞争。说实话,她常觉得自己除了画画这项特长,大概就真的一无是处了。
她彷徨而失落地坐车回家了,到社区的巷子口时已经是下午六点多钟,太阳马上要下山了,天色已经开始暗下来。她本打算就在街边那家包子铺随便买几个包子打发了,可惜上前一问人家包子已经卖完了,她只得转身走了,准备回家泡面吃。路边的麻辣烫、烧烤那些她是基本不吃的,不顶饿还不卫生。
她往巷子里面走,她住的这地方面积还算大,工字形的几条小巷将这里分成前后左右好几块,她家在左边靠后的位置,走过去要穿过一条主要的巷道再拐弯。所谓的巷道,其实两边就是一栋栋楼房,因为是私房,盖得也不整齐,很多住户为了扩大自己家的面积,还在周围搭起了板房,然后一间间租给那些荷包不是很丰厚的打工仔或是农民工。所以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一条不太宽敞的巷弄,以前这里是很脏乱的,后来建起了居民委员会,卫生情况才渐渐好起来。
莫可居住的那片集资楼算是这里看起来最整洁最像样的区域了,四栋六层高的楼房,每层两户,整齐的一左一右前后竖立。这几栋集资楼还是莫可的爷爷还没去世的那会儿由村大队集资建盖的,一般人还没资格买,只有是大队的人才可以买的,莫可的爷爷早期就是这里的村民,在村大队生产队还勤奋工作过,自然有这个购买的资格。那时买套房子可不像现在这么贵,几万块就ok了,不过对那个年代的人而言,能拿出几万块也很不容易了,这几乎是莫可爷爷攒了一辈子的钱。莫达上头还有两个哥哥,他是最小的,幸好他那两个大哥也争气,一个去了外地闯荡,另一个成为了国家干部,自然没有发生为了一套房同室操戈的事。
12345...3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