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天铁骑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铁血坦克兵
人们纷纷涌上台阶,银号保镖们努力维持秩序,才没有造成大的混乱。
走上了十二阶汉白玉台阶,上面是一块铺着大理石地面的平台,走上平台,前面二十步外,就是江南银号大门了。今天是剪彩开业的第一天,铜制的大门敞开,两边是花岗岩的墙壁。走进大门内,地面是铺设大理石的地板,正面一座宽敞的营业大厅,大厅内摆放着一排排供客户坐的石头长椅,对面是营业柜台。
柜台上有铁栅栏把柜台内外分割开来了,大厅内站着全副武装的侍卫,那些侍卫脸上流露出一股杀气,事实上他们都是退役的天雄军士兵,负责江南银行苏州分号的保安工作,若是有宵小之辈企图来抢劫银号,侍卫们就会果断出手。
大厅的高度很高,挑高达到两丈,周围还有半层的走廊,比地面高出一丈。
“好漂亮的建筑啊!”参观的士绅和百姓感叹不已。
“从这里进去,到后面下楼,就是金库。”一名掌柜模样的人带着两名伙计和十多名漂亮的少女,向来参观的人们介绍道。
穿过大厅,走过了一扇包铁厚木门,进入到后面金库的入口处。人们排着队,沿着楼梯走下去,便到了银号金库跟前。
看到眼前铁门敞开的金库,人们才明白,为何银号大厅要设在十二阶的台阶上面,原来大厅的下面是金库。之所以不挖掘地下室,是因为苏州的地下水位太高,往地下挖掘下去就是水了。所以采取了垫高的方法,垫高十二阶台阶,往地下再挖入三尺,形成了金库。
第643章 小额银票
人们排着队走进金库里面,只见金库内隔成了一间间库房,库房内满满当当摆放着一口口箱子,箱盖打开,在灯光照耀下,闪烁着银色和白色的光芒,晃瞎了人们的钛合金狗眼。十间分库房内,每一间里面至少都摆着一百口以上的箱子,大约八成的箱子里面装着银子,剩下的两成箱子内装满了黄金。至少分库房外面有铁栅栏挡住,人们无法进入里面。
金库内,屋顶上挂着一盏盏吊灯,吊灯都是使用透明琉璃灯罩的吊灯,灯芯燃着火苗,异常明亮,而且火苗燃烧的时候,还发出一股淡雅的香味,几十盏吊灯同时亮着,把库房内照得灯火通明,虽然是暗无天日的地下,却和外面一样亮堂。
除了银号股东外,外人根本就不知道那是什么灯。其实这是鲸油灯,鲸油燃烧发出香味,这些透明琉璃鲸油灯都是耗费了不少银子从泰西人那里换来的。事实上透明琉璃就是玻璃,若不是李国栋到现在还无法自己烧制出玻璃,就不用浪费这些银子从洋人那购买了。
“哇,好多银子啊!还有那么多黄金!”
“真多啊,那么多银子,有多少银子呢”
“估计上千万两应该有了吧还有那些黄金,恐怕都不下百万两了!”
吃惊的人们议论纷纷,尽管其中很多人都是富甲天下的江南富豪,可是也没几个人见过那么多的黄金白银,上千万两银子,什么概念啊更何况还有不下百万两的黄金!如今的大明,恐怕也就只有郑芝龙能够拿得出那么多现银。
“这些黄金白银,不会是假的吧”人群中有人发出了一句不合适的话来。
“怎么可能是假的”施福脸色涨得通红,粗涨脖子大吼道,“说是假的,不是侮辱我们郑家这银号可是有我们郑家的一份子!”
边上一位英俊帅气的公子连忙拉了一把施福:“父亲大人,那些人不知道情况,父亲息怒,不用和他们计较。”
“这人是谁啊”有人问道。
“施福副将,是郑家的人。”一名见多识广的士绅回道。
“原来是郑家的人啊,只怪草民有眼不识泰山!”刚刚说可能是假的那人连忙恭维的一躬。谁不知道郑家是天下第一富商既然这江南银号也有郑家的一份子,那肯定假不了。
郑芝龙也入股了,施福是他派来江南银号代替他参加董事会,行使董事职务的人。刚刚劝施福的那位帅气公子,正是他的儿子,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施琅大将军。不过在这个时空,施琅估计注定只能成为一名商人了。而李国栋也早已安排好了施琅的去处,当然不可能让施琅在将来接替施福当银行的董事,而是会安排施琅去开疆拓土,在海外打下一片江山。
从感情上来讲,李国栋并不喜欢施琅,就是这个汉奸带着清军灭了明郑,毁灭了汉人最后的衣钵。可是在这个时空,施琅根本没机会降清,首先郑芝龙就不可能降清。要知道郑芝龙降清,是为了能够得到江南的货物卖往海外,所以清军占领了江南之后,郑芝龙选择了降清。
可是在这个时空,只要李国栋在,江南就不可能落入敌手,只要江南还在大明手中,郑芝龙就不可能降清。
“大家可以来看看,这些黄金白银是真的还是假的。”李国栋招呼那些来金库参观的江南士绅,让他们走进金库的一间办公室内。
办公室内,地面摆放着一口箱子,李国栋令人打开箱子。
箱子一打开,灯光照耀下,里面照射出了银白色的和金黄的光芒,晃得人们几乎睁不开眼睛。
李国栋拿出一把钱币,放在桌子上:“各位,可以拿起来看看,这些是不是真金白银。不过看完了,记得还回来,若是偷窃,被我们的人抓住了,将会重罚。”
挤在前面的一名士绅迫不及待的拿起一块金黄的金币,放在手中看了半天,只见金币的正面写着“拾元”两字,字样的边上有漂亮的花纹。金币的背面,写着一个10字,这名士绅还算有些见识,认出那是什么字。
旁边有人问道:“那是什么字”
“大食数字,是拾元的意思,大食数字就是这样写的。”士绅回答道。
“元是什么意思”有人又问。
士绅回道:“元是泰西人的银子单位,一元接近我们的一两,他们都是铸造银币。我们的货物卖给泰西人,换回的银币,又给融了,铸造成银元宝。”
李国栋笑着道:“其实泰西人元的单位,比我们大明以两来计算要方便多了。他们有金币,有银币,有铜币,去购买东西还是去酒楼的时候,花费了多少银子,只要拿出银币和金币,商家再找还给他们钱币就是了。而我们大明,花费了多少银子,拿出一块元宝,商家还要拿来称重,称过之后,再拿出碎银子找回去。有时候碎银子太重了,还要切割。分量不够的,才以铜板补充。泰西人就没有那么多麻烦事,他们直接找钱就是了。”
这时候的欧洲各国,已经是出现了英镑、法郎、荷兰盾等货币单位,在买卖物品的时候十分方便。可是大明还是用计重方式支付。
有人问了句:“铸造钱币,以钱币交易,方便是方便了,可是拿到了假币,那不是亏了”
“这就要商家懂得鉴别钱币真假了,发现假币,可以立即报官。泰西人抓住铸造假币者可是严惩的,最严厉的可以斩首绞刑,我们大明对铸造假币惩罚也不轻,当年不是有人铸造假铜板,抓住了还不是斩首抄家”李国栋笑着解释道。
“那要如何辨别真假”一人问道。
边上有士绅笑了:“你连真假银子黄金都分不出来只要懂得认出金银的真假,这钱币的真假就错不了。”
李国栋又接着说道:“不过我们目前还暂时不打算铸造钱币,毕竟我们大明用习惯了计重交易,所以我们首先是发行银票。除了大额银票,我们还打算发行一两、十两、百两的小额银票,手里有这些银票的人,随时可以来我们银号换回银子。而且这些银票,也能直接交易,那就不用再切割银子了,商家可以找回银票,有小额的,可以找回铜板。这样交易起来,就方便多了。”
“可是还有个问题啊!”一名士绅站出来,“大额银票是直接找你们兑换,你们当然知道真假。若是以小额银票取代银子直接交易,商家怎么可能都认得出银票的真假呢”
“至于这个问题,我们有办法解决,我们做出的小额银票,可以让人根本就无法仿制!真假一目了然,还有纸质,凹凸等感觉,只要用习惯了,接触多了的人,拿在手中的手感都能感觉出小额银票的真假。”李国栋回道。
其实发行这小额银票,就是打算发行纸币了,只不过这种纸币和大明宝钞不一样,大明宝钞没有金银储备作为保障的,也就是说大明宝钞可以无限贬值下去,最后成为一堆废纸。而江南银号的小额银票,随时可以兑换回真金白银。
当然了,在遥远的将来,李国栋随时可以宣布,纸币同金银脱钩,那是遥远未来的事情了。
第644 安置房
江南银号大楼落成的同时,周围的商住两用楼也落成完工了,用来安置拆迁户的楼是四层楼房,一楼和夹层是商铺,二、三、四楼都是居民住宅楼,每一套安置房都是两房一厅结构,带有卫生间和厨房。由于舍不得使用昂贵的钢筋,所以这种房子是半框架结构,除了支柱使用铁筋和水泥混凝土制造之外,楼板是木头的,为了避免楼上影响楼下,采取了双层木头结构,两层木头之间垫入沙土和砖块,这样楼上的人们在走动的时候,不会出现噪音影响楼下住户的生活和休息。
除了标准的安置房之外,还有不少出租房和出售房,出租房有套房也有单间的,其中套房又有四房两厅双卫、三房两厅双卫、三房一厅单卫。两房一厅一卫等格局。单间的是楼道两边有公用卫生间,厨房在走廊上,但采光很好,房间坐北朝南,冬暖夏凉。
出售的房屋都是套房,有三层楼中楼和双层楼中楼布局,还有从两房一厅到四房两厅的套房。
拆迁户陈冬明一家已经在临时安置的窝棚里住了一年半了,就在这一天,县衙的小吏带着几名穿着鸳鸯战袄的明军士兵走进了窝棚区。
“奇怪了,官差带着几个兵来我们这,是有什么事”
“难道是要抓人吗”
“是不是有什么朝廷钦犯躲在我们这了”
“不可能啊,这里左邻右舍的都认识,有谁犯罪了”
老百姓们见到小吏带着几名士兵走进他们居住的窝棚区,交头接耳议论纷纷。只是这些老百姓根本就不知道,跟着小吏一起来的那几个穿着鸳鸯战袄,头戴鹅黄红缨毡帽的人根本就不是真正的明军士兵,而是江南银号的保镖。只因为他们原本是天雄军退役的士兵,所以当上了银号的护卫之后,身上仍然穿着明军的服装。
“都出来,有好事了!”小吏拉开嗓门大喊道。
“有什么好事啊”陈冬明忐忑不安的走出了自己的窝棚。
只见那名小吏已经在窝棚区的一块空旷地上搭起了桌案,几名明军士兵抱着一大叠文件放在桌案上。
“今天官老爷给你们发安置房了,一个个排好队,等着重新登记造册,再领你们的房子。记得带上户籍和官府给你们的拆迁公文来报名!”小吏拉开嗓门大吼道。
“官府发房子了,带上户籍证明和拆迁公文来排队领房子!”几名士兵敲锣打鼓吆喝起来。
听到小吏和士兵的喊叫声,陈冬明对老婆喊道:“老婆子,赶快把去年官府给我们的那些东西拿出来。”
陈冬明的媳妇连忙翻箱倒柜,找了半天,从一口木箱底部翻出了去年丈量房子后,官府发给他们的盖有大红官印的文件。陈冬明连忙从老婆手中抢过文件,飞快的冲出窝棚,到外面去排队了。
走到空地上,前面已经排满了人,陈冬明手里捏着户籍证明和拆迁公文,焦急的排队等候。也不知道等了多久,终于排到桌案跟前。
“官爷,这是草民的户籍,这是拆迁公文。”陈冬明战战兢兢的把手中的文件递了上去。
那小吏看了一眼,问道:“陈冬明!”
“草民在,官爷有何吩咐”
“陈冬明,你新的户籍证明,房契和钥匙都在里面装着了,你收好了,今天就可以搬过去住了!”小吏递上一口厚纸皮袋。
“多谢官爷!多谢官爷!”陈冬明连连道谢,伸出双手毕恭毕敬的接过纸袋。
“下一个!”小吏喊了一声。
陈冬明连忙退下,不敢挡在那妨碍官差办事。离开队伍之后,他满心欢喜的打开厚纸皮袋,只见里面是他一家人新的户籍证明,还有一本盖了大红官印的房契,一把崭新的钥匙。
回到家中,媳妇迫不及待的上来问道:“老头子,官府真的给我们发新房子了”
“当然了!这不,钥匙都拿到了,我们马上就能搬去新房了。”陈冬明回道。
“新发的房子在那里”媳妇焦急的问道。
“这户籍和房契上面都写得清清楚楚。”
媳妇上来看了几眼,可是她不识字,根本就看不懂上面的意思。
“好了,老婆子,别看了,你又不识字,我们感觉收拾东西,搬去新房子住了!”
“太好了!我们要搬新家了!”屋内的一对儿女欢呼雀跃。
一家人匆匆忙忙收拾了一下家中的物品,就搬家了。陈冬明带着妻子、儿女和老母亲,拖家带口推着车,按照新户籍和房契上的地址,来到了江南银号附近的安置区。
“哇,好漂亮的房子啊!”一对儿女兴奋的看着这块位于热闹商业区的新建筑,洁白的墙壁,红色的门窗,蓝色的琉璃瓦,这些楼房看起来就显得淡雅大方。
按照房契上的地址,找到了自己居住的楼房门牌号,陈冬明问一名站在门口的兵(其实是保安):“这位军爷,我们是住在这里吗”一边说着,他拿出了房契给那保安看。
保安看了一眼,指了指楼上:“是的,你们从这里上去,到四楼就是了。”
“多谢军爷!多谢军爷!”刘东明谢过那名保安,带着媳妇,扶着老母亲先上楼了,留下一对儿女在楼下看着东西。
从后面进入住宅区,根据门牌号上的字,走进了楼梯道,爬上了四楼,只见楼梯道的两边各有一扇厚实的大木门,陈冬明看了看门上的字,写着二六两个字,正是他房契上的数字,于是他掏出钥匙,插入挂在门上的铜锁内,转动一下,锁开了。
推开门,映入眼帘的场景令陈冬明夫妻大吃一惊:“天啊,那么好的房子,这就是我们家吗”
只见大门内就是一间宽敞明亮的大厅,大厅的两面墙壁上都有窗户,窗户上还镶嵌着半透明的淡黄琉璃,大厅内的地面铺着木地板。走进大厅里面,可以看到靠外面一扇门上写着“厨房”两个字。
走进厨房里面,只见内有煤炉,地面上还放着几个圆形的蜂窝煤。这种蜂窝煤,也是李国栋的产业,他的大德旺商号在江南出售蜂窝煤,还出售专门烧蜂窝煤的煤炉。印制蜂窝煤,成本比煤炭要低得多了,因为蜂窝煤中添加了泥土渣子之类的物品,用的煤很省,而且蜂窝煤在煤炉内可以长时间缓慢燃烧,用煤量也非常省。事实上这是因为新式煤炉的构造,带有隔热装置和蓄热室,节省了许多煤炭。
靠近窗户的地方,有个石头的池子,边上还有一口水缸,有一根竹筒连接到水缸上方,陈冬明不知道那根竹管是干嘛用的。
走出厨房,穿过大厅,对面有一条短走廊,走廊上面开了三扇门,其中两扇门上面写着“卧室”,另外一扇门上写着“卫生间”三个字。
“房子好是好,只可惜太高了,打水很不方便。”陈冬明感叹一声。
“老头子,不用担心,我们卫生间里面就有一口水井!”只听到媳妇在喊叫。
“卫生间有水井”陈冬明连忙跑进卫生间。
卫生间内铺着白色瓷砖,一边有一个台阶,走上台阶,可以见到一口水井,水井里面有水,水井的两边,还有两个凸起的脚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