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战国千年之女帝天下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冰心刹影

    据说在咸阳学宫里,还收藏有十卷关于这段过往云烟的详细记录,但咸阳学宫有规定,非对秦国有过重大贡献的人不可翻阅,故此,几百年过去了,只有两个人曾经看过,一个是大良造商鞅,另一个,便是秦王嬴政……




第129章:遥望西北
    时至今日,已经无人能够得知那十卷文献当中究竟记录了什么,但献当中被记录了下来。

    两人共同的反应都是“大惊,乃命封之。”

    意思就是看完之后大惊失色,随即将其封存起来,不再对外开放……

    从此,这十卷文献就成了秦国内部一个讳莫如深的秘密,自那之后,也再没有人看过这十卷文献。

    它的名字叫《太上十章》。

    但即便是这样,凌皓也还是从某些文献里窥探到了一丝痕迹。

    比如关于太上学宫的那批学子们所暂时避祸的“西戎之地”,究竟在什么地方……

    他在研究了相关文献与查看这个世界的势力划分区域之后,也总算是想到了一个曾经在后世历史上留下过深刻痕迹的政权——吐谷浑。

    吐谷(yu)浑(公元313年—公元663年),亦称吐浑,慕容氏,西北游牧民族慕容吐谷浑所建之国的名字。

    吐谷浑本为辽东鲜卑慕容部的一支,藏族将其称之为阿柴。

    它是西晋至唐朝时期位于祁连山脉和黄河上游谷地以及凉州(今甘肃武威)附近的一个自立政权。

    西晋末期,首领吐谷浑率部西迁陇上(河西),建立国家。

    至其孙叶延,始以祖名为族名、国号。

    南朝时将其称之为河南国;邻族称之为阿柴虏或野虏;因此被南朝称为河南国或河南。

    东晋十六国时期控制了青海、甘肃等地,与南北朝各国都有友好关系。隋朝与之联姻。

    后吐谷浑被唐朝征服,加封青海王。唐朝后期,吐谷浑逃至河东,唐称之为退浑、吐浑。

    五代时期开始受辽国统治。其后人大多数已与各民族融合,少数没融合的为现代青海的土族。

    关于吐谷浑的由来,最著名的一段故事便是:吐谷浑,慕容廆之庶长兄也,其父涉归分部落一千七百家以隶之。

    及涉归卒,慕容廆嗣位,而二部马斗。慕容廆怒曰:‘先公分建有别,奈何不相远离,而令马斗!’吐谷浑曰:‘马为畜耳,斗其常性,何怒于人!乖别甚易,当去汝于万里之外矣。’于是遂行。廆悔之……鲜卑谓兄为阿干,廆追思之,作‘阿干之歌’,岁暮穷思,常歌之。”

    这段故事,已经很明显地讲出了关于慕容氏内部矛盾的总体情况了,慕容吐谷浑身为庶长子,却被自己的兄弟所排挤,一度辗转迁徙到西北地区,这里水草丰美,遂带领着自己统领的族人,在这里驻扎下来……

    而关于吐谷浑这个政权的由来,是神州西北地区古代地域邦国之名,原为人名,是辽东鲜卑慕容氏单于慕容涉归之庶长子,慕容涉归分给慕容吐谷浑1700户人马管理。

    公元4世纪初,慕容涉归死,其嫡子慕容廆继为单于,与慕容吐谷浑不和,吐谷浑遂率所部西迁陇(凉)上(北),这个时间点与前凉张轨出任凉州刺史的时间吻合。

    吐谷浑死后,由其长子吐延继位。昂城(今阿坝)羌酋姜聪刺吐延,伤致命,死时嘱咐其子叶延迅速保卫白兰(今青海巴隆河流域布兰山一带)以巩固其统治。

    叶延随即在沙州(今青海省贵南县穆克滩一带)建立慕克川总部,设置司马、长史等官。以祖父吐谷浑为其族名,从此,吐谷浑由人名转为姓氏和族名。

    后叶延传子辟奚,奚传子视连,通聘于西秦,被封为白兰王。

    视连传弟视罴,西秦封他为沙州牧、白兰王。

    后视罴传弟乌纥提,曾败于西秦,求保持于南凉之地。乌纥提传位于视罴之子树洛干,势力复振,率部落数千家奔慕贺川,自称大单于、吐谷浑王。曾败于西秦,被西秦封为平狄将军、赤水都护。

    自吐谷浑至树洛干,经6世8传,其中多具才略,且留心吸收士人、司马、博士等官,均用儒生。而其时正当16国割据混乱,吐谷浑部得据甘、青间,实控东至洮河、龙固(今四川省松潘),西达赤水、白兰,北界黄河,南至大积石山。北邻南凉,东为西秦。

    至420年左右,树洛干传弟阿才,兼并氐羌数千里,居浇河(青海省贵德县),处诸羌中,号为强部。曾登上西倾山,寻找江源,以求至长江下游的通路,派使至建康,通贡于刘宋,被刘宋封为沙州刺史、浇河公。

    后来阿才传弟慕瞶,宋封为陇西公、陇西王。

    慕瞶曾擒获与北魏为敌的赫连定,送至魏,魏封慕瞶为西秦王,占有金城、陇西等郡。

    慕瞶传弟慕利延。这时吐谷浑土地广袤,除总部在沙州外,还有4座大城,分别在清水川、赤水、浇河、吐屈真川等地。慕利延传位于树洛干子拾寅,始邑于伏罗川,总部西移。拾寅受宋封为河南王,又受魏封为西平王。拾寅传子度易侯。度易侯传子伏连筹。

    伏连筹传子夸吕,居伏俟城,北周宇文氏当政时期始称可汗。

    吐谷浑经济以牧业为主,吐谷浑人擅长养马。主要从事畜牧业,马、牛、羊、驼数量很多,马是游牧民族跨越山岭、驰骋草原的最好交通工具,吐谷浑的良马有龙种、青海骢,所产牲畜曾大量输往内地。

    传说每当冬季来临时,波涛起伏的青海湖被结成的冰块所覆盖,吐谷浑人把良种母马赶到湖中心的海心山上,到第二年春天,母马怀孕产下体格健壮的马驹,号为“龙种”。

    青海骢是波斯马与当地土著马杂交而生,号称日行千里。吐谷浑境内的羌人除从事畜牧业外,有的还从事农业生产,种植大麦、粟、豆等作物。

    吐谷浑的手工业也有较高水平,白兰山出黄金、铜、铁,金属冶炼也比较发达。主要有采掘、冶炼、制造兵器及金银门,制作等部更是战争中出色的冶炼业所不可缺少的。

    吐谷浑因地处中西陆路交通要道,北与蒙古高原,西与中亚,南同青藏高原,东同黄河长江流域均有贸易往来。丝绸之路中的青海道,又称吐谷浑道,就是从吐谷浑的辖区经过,因而吐谷浑一度在中西交通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随着畜牧业、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军事上的需要,采矿、冶炼业也有所发展。商业较为活跃,其商队往来于“丝绸之路”,东到长江、黄河下游,南至成都平原,西往中亚,远至波斯(今伊朗)。

    在后世的考古发掘当中,就曾在西宁城内隍庙街挖出银币76枚,经过鉴定,都是波斯萨珊朝卑路斯王朝的银币,这可以说是吐谷浑与波斯交往时的最后留下来的遗物。

    而关于吐谷浑王城——伏俟城的传说也是一直飘忽不定。

    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石乃亥乡以北、菜济河南,东距青海湖约75公里的地方,又称铁卜加古城。

    周围是一片地域开阔、水草丰美的大草原。此城当地人称“切吉加夸日”,藏语‘夸日’为城,称汉人为‘加’,意思就是切吉地方的汉人城。

    因为这里自古以来,一直是兄弟民族游牧之地,他们没有筑城而居的习惯,加上年代久远,谁也说不清它的来历,就误认为是汉人所筑,但其实它就是公元6-7世纪赫赫有名的吐谷浑王城……

    这是由后世考证出来的结果,但这个高武世界里还没有“西域”的概念,所以,吐谷浑很可能已经建立了,但中原地界并不十分了解它,遂将之一并称为“西戎之地”……

    而恶来的一双子女,当初很有可能就逃到了这不受待见和重视的地带,因此而幸存了下来,而接待他们的,很有可能就是居住于这些西北部边境地区的“西戎之人”。。

    虽然他不知道,在这件事儿当中,在吐谷浑之前的西北地区究竟是谁在统御,但他可以想象得到,高原先民们会如何去与他们这些流亡之人相处。

    忽然,凌皓脑中灵光一闪,如果是那一支人的话……这一切就都能够说得通了。



第130章:接引先民
    凌皓忽地想到了曾经在历史上留下过浓墨重彩的一笔,却最终消亡一支部族——党项族。

    党项族是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之一,属西羌族的一支,故有“党项羌”的称谓。据载,羌族发源于“赐支”或者“析支”,即后世的青海省东南部黄河流域一带。

    汉朝时,羌族大量内迁至河陇及关中一带。此时的党项族过着不知稼穑、草木记岁的原始游牧部落生活。他们以部落为划分单位,以姓氏作为部落名称,逐渐形成了著名的党项八部,其中以拓跋氏最为强盛。

    唐朝时,经过两次内迁,党项逐渐集中到甘肃东部、陕西北部一带,仍以分散的部落为主。唐中央多在党项民族聚集地设立羁縻州进行管理,有功的党项部落酋长被任命为州刺史或其它官职。唐末黄巢起义时,唐王传檄全国勤王。党项族宥州刺史拓跋思恭出兵,唐僖宗赐拓跋思恭为“定难军节度使”,后被封为夏国公,赐姓为李。

    至此,党项拓跋氏集团有了领地,辖境包括夏、银(今陕西榆林东南)、绥(今绥德)、宥(今靖边东)、静(今米脂东)等五州之地,握有兵权,成为名副其实的藩镇。

    宋朝时,李继迁开始独立抗宋。李元昊即位夏国王后,下发秃发令,并努力吸收汉文化,创制党项文字,推动了党项族文明的发展。天授礼法延祚元年(1038年)李元昊正式称帝,建立西夏。这是党项族建立民族政权之始,也是党项发展历史的顶峰。西夏时期的党项族文化、经济获得了空前发展,在与汉族和其他兄弟民族的交流中逐渐发展,后被成吉思汗蒙古大军所灭,党项族也逐渐消失。

    另一说拓跋氏是鲜卑族的后裔,西夏开国君主李元昊就自称是鲜卑后代。

    在最早的汉文文献记载中,将党项人称作是“党项羌”。

    “tangghut”(党项)这个名字最初是在鄂尔浑突厥鲁尼文碑铭中出现的,时间是在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左右。

    可以肯定,这个字最初必定是来源于某种阿尔泰语系的形式,此后很可能是通过中亚的媒介——可能是于阗语或粟特语,从吐蕃的自称衍生出来的。

    后来,党项(汉文中又作“唐古特”或“唐兀”)就成了北亚和中亚地区对于某些居住在安都——青海湖、甚至甘肃地区的部落群体的通称。这个名称一直使用到了19世纪。

    在以后的汉文、突厥文、阿拉伯文的文献中,以及19、20世纪前往汉藏交界地区的西方探险家的传记中,都广泛使用了这个称谓。

    最早的汉文文献记载党项为汉朝西羌的后裔。自远古以来,羌人就占据着青海湖周围的草原和青海湖以南,黄河、大通河、湟水源头附近的山地。在这一片地区的边缘地带,就是位于吐蕃东北部,习惯上称作安多的地方,早期党项和吐蕃的先民们大概都混杂居住在这一地区。对党项语言的研究证实,就分类而言,操党项语的人可以归为藏缅民族的古代成员。而就其文化来说,党项人则具有其他羌族族群的许多特点。

    古代羌族是一个大系,有很多的分支,有因地域划分的,如白兰羌(白兰羌是一支地方民族政权,据《北史吐谷浑传》载“白兰西南二千五百里隔大岭,又度四十里海有女国王”。可知白兰在苏毗女国的东北及吐谷浑之西北;最初似乎在青海北部,而在隋唐时期,则又活动于青海南部,与吐蕃关系密切)、宕昌羌等等;也有因族群划分的,比如党项羌以及吐谷浑羌等等。

    南北朝末期(6世纪后期)开始活动于今青海省东南部黄河上游和四川松潘以西山谷地带。当时党项族还处于原始社会末期。

    《隋书党项传》中记载是党项“每姓别为部落,大者五千余骑,小者千余骑“,“俗尚武力,无法令,各为生业,有战阵则相屯聚,无徭赋,不相往来。牧养牦牛、羊、猪以供食,不知稼墙“。

    也就是说早期的党项人不事农业,衣、食、住皆仰赖畜牧,无文字历法,以草木枯荣计算岁月,崇拜天神,死后火葬。党项人尚武而勇猛。同氏族的人须互相帮助,当受到外族人伤害时,必须复仇,未复仇前,蓬首垢面赤足,禁食肉类,直到斩杀仇人,才能恢复常态。

    此外,党项人还特别崇尚白色,故自称“大白高国”……

    隋文帝开皇四年(584年)有千余家党项羌人归属隋国。次年,党项族领导人拓跋宁丛等各率部落到旭州(今甘肃临潭县境)请求内附,隋朝授拓跋宁丛为大将军。[6]

    开皇十六年(596年)党项首领进攻会州(今甘肃靖远县东北),兵败纷纷降附,并遣子弟入朝谢罪,向隋朝纳贡。

    唐初武德年间(618—626年)党项相率归属唐朝。党项羌中著名的有细封氏、费听氏、往利氏、颇超氏、野利氏、米擒氏、拓拔氏等八个部落,此外还有黑党项、雪山党项等部落,其中以拓拔部落实力最为强大。

    唐太宗贞观三年(629年)唐朝南会州都督郑元踌招谕党项归附,党项首领之一细封步赖率所部归唐,唐朝在其地设轨州(今四川松潘县西),授细封步赖为刺史。其他党项部落,亦纷纷响应,又设崌、奉、岩、远四州,并以原来各部酋长分别担任各州刺史。

    贞观九年(635年),唐下诏遣使开河曲地为16州,党项内附者34万口。当时曾与吐谷浑王慕容伏允结为姻亲的党项拓跋部酋长拓跋赤辞,也在与唐作战兵败、众叛亲离的情况下归附唐朝。唐就其地分设懿、嵯、麟、可等32州,任命归附的部落首领作刺史,以拓跋赤辞为西戎州都督,赐姓李氏,受松州都督府节制,封为平西公。

    唐初崛起于西藏高原上的吐蕃国,日益向外扩张,北上并灭了吐谷浑,并侵袭威逼党项羌。散居在今甘肃南部和青海境内的党项部落南迁,唐移静边州都督府至庆州(今甘肃庆阳县),辖下的25个党项州,也随着一道迁徙。党项族原住地为吐蕃占领,留下来的党项居民为吐蕃贵族所役属,吐蕃称这些人为“弭药“。

    唐高宗永隆元年(680年),吐蕃人取代早先的吐谷浑在青海湖地区的霸主地位,迫使众多的党项人逃离故土,归附于大唐……

    至于后面的事情,凌皓自然也是知道得一清二楚,党项在大唐的庇佑之下茁壮成长,公元881年,拓跋部首领拓跋思恭因平定黄巢起义有功而被封为“夏州节度使”,从此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

    依据党项人的生活习性来看,都和查阅文献资料记载当中的“西戎之人”十分相近,所以凌皓有理由认为,这个世界里的党项族现在还是人美心善的原始部落,并不是后来大放异彩、红极一时的西夏王朝……

    如果是这样的话,也许将来还可以作为一个帮手来拉拢也说不定,如果自己能够找到两股势力曾经在那么久远的时代之前就有过交集的证据时,那么,自己以后就可以多出一支可以作为盟友来笼络的军队了。

    高原子民作战勇猛,体格也十分强悍,尽管这个高武世界里也有能够一巴掌打出天地异象的大宗师,但这种人向来很少亲自出手,值得他们出手的,只有可能是同级别的对手。

    而在凌皓看来,宠络一支部族远比训练一支部队要来得更加容易,更何况还是像党项族这样一直把不屈不挠、能屈能伸这样的信念始终贯彻到底的辉煌部族。

    这话现在也说回来了,只要不是主动挑事儿,在边境小打小闹,基本上是没人会管的。

    何况,凌皓还从单瑛家族的族谱中得到了一个非常关键的信息——西柔然部族虽地处西部草原一隅,与东柔然部落打得你死我活,却一直同西戎部落之间友好往来,双方合作显得非常愉快,可以说是老朋友了,甚至,单瑛家族逐步迁徙的过程中,还有同各个西戎部落的联姻出现,从族谱上的情况来看,西柔然部族和党项族的关系一向都是最好的,当初受恶来托付负责接应他们的西戎部落,很有可能就是这两支部族。

    因为,文献上记载“众人遂奔走西陲之地,彼时天色大亮,山水皆白,众人以为异,答曰吾西王母之神赐也,众人见其族人拜于山水之间,下而仿之……”
1...737475767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