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田园:拐个相公好致富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深静堂
是照实说被打了一顿呢,还是说路上遇到打劫的,又或者是说走路不慎摔了一跤,在地上打了个滚?
无论搬出哪一套说辞,都有不妥之处。
有些事情,往往越描越黑,谨慎起见,还是好好捯饬捯饬,明早再回吧。
张有粮奉命保护沈采萱一家,他其实并不想中途离开,沈月娴不肯走,正合他的心意。
只听张有粮不满道:“明儿个再出发是吧?行啊,那我就留下了,吃你们的,喝你们的,住你们的!”
吃就吃吧,喝就喝吧,住就住吧,他们还能说不吗?
沈寿海等人觉着吧,如果只是多停留一个晚上的话,他们勉勉强强还是能够承受的。
为了招待好张有粮,让他好吃好喝,严氏忙领着沈月娴下厨,秦氏则去拾沈世贵的房间——沈寿海等人可不敢让张有粮打地铺,便打算将全家最宽敞、最舒适的房间,也就是沈世贵的房间,拾出来,供张有粮住上一晚。
房间拾出来之前,沈采萱等人领着张有粮回到了西厢房的北屋,也就是沈家二房的住处。
刚将北屋的门关上,沈采薇就笑出了声,忍不住要畅所欲言。
就在此时,沈采萱将食指竖起,贴在唇边,“嘘”了一声,随即迅速指了指窗外,做了一个口型——沈月婵。
在场众人当即会意——沈月婵正躲在窗外,鬼鬼祟祟的听壁脚呢。
于是乎,在场众人不再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而是根据沈采萱的提示,开始胡编乱造,说起了群口相声。
***
当天晚上,沈寿海等人不好好睡觉,躲在沈寿海的屋里窃窃私语。
沈月婵将偷听来的“真相”一说,沈寿海等人恍然大悟。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据说,沈世华确实很得鼎丰楼东家郑宝诚的看重,但,那是曾经。
自打郑宝诚得知,沈世华成了半残——由于没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沈世华的身体无法彻底恢复,在往后的日子里,别说干重活儿了,连正常的坐立行走都有些困难——便对沈世华的态度一落千丈。
原本郑宝诚安排沈世华住进鼎丰楼某家分号的后院,还叮嘱他好好养伤,可这两天郑宝诚开始催促沈世华离开。
原本郑宝诚很大方的替沈世华垫付了医药,还让沈世华不要急,慢慢还就好,可这两天郑宝诚开始暗示沈世华赶紧还钱。
沈世华并不傻,在郑宝诚的明示暗示下,他很快就明白鼎丰楼不再欢迎自己,便不再逗留,于今日向郑宝诚告辞。
郑宝诚的确有他重利的一面,但他为人还是不错的。
临行之前,郑宝诚心肠一软,便改变了主意,不要沈世华归还那笔医药了,且将自己的心腹张有粮叫了过来,让他护送沈世华一家回望山村。
这个护送回家,自然不是单纯的护送,而是郑宝诚生怕沈世华一家就这么回到沈家,会被沈家人欺负,要张有粮设法在沈家人面前立威,震慑住沈家人,让沈家人不敢轻视沈世华一家。
怎样才能立威呢?张有粮和沈世华一家商量了半天,最终决定借着郑家的名头来吓唬沈家人,顺便索要一笔银钱来傍身。
于是乎,就有了今天下午那一幕幕对于沈家人来说不堪回首的场面。
沈月婵今儿个在张有粮那儿受了奇耻大辱,但她不敢向张有粮——这个郑宝诚的心腹撒气,就将所有的怒火都喷向了沈世华一家。
只听沈月婵愤愤道:“明明郑家都不要二房还那十两银子了,二房却还打着郑家的幌子来讨债。哼,这分明就是讹钱!二房也忒不要脸了!
“不行,绝不能让二房的奸计得逞了!不给,咱千万不能把那十两银子给二房!”
在场众人闻言,低头思量半天,都缓缓的摇了摇头。
他们可不是沈月婵这个胸大无脑的蠢货,心中都颇有成算。
仔细权衡过后,他们都认为,那十两银子不给不行。
无他,不把那十两银子给二房的话,极有可能惹来大麻烦。
诚然,郑宝诚不再看重沈世华,但他对沈世华依旧有几分昔日的情分在,至今仍同情怜悯着沈世华的处境,甚至主动为沈世华的日后做打算。
没错,讹钱这主意是沈世华一家伙同张有粮想出来的馊主意,并不是郑宝诚授意的。
但,郑宝诚知道后,必定会暗中支持。
如果他们执意不肯出那十两银子,届时张有粮把状告到了郑宝诚那儿,郑宝诚多半会采取行动,替沈世华撑腰,搞不好会出手拾他们。
到那时候,他们的麻烦可就大了!
为了安全起见,还是破财消灾吧。
一想到要花整整十两银子来消灾,沈寿海等人便心如刀绞,忍不住骂二房黑心。
在一片谩骂声中,沈月娴忽然开口道:“二房的顶梁柱塌了,几个孩子又小,往后他们该怎么办呢?”
顶梁柱塌了……
是呀,沈世华成了半残,既不能进城扛活,也不能下地种田,彻底失去了利用价值。
不,岂止是失去了利用价值,依照沈世华目前的身体状况,保不齐家里还得贴钱照应他和他的老婆孩子,对于沈家来说,他就是个累赘。
一想到这儿,严氏就不干了。
严氏为何视二房为眼中钉肉中刺?固然是因为看到二房,就让她想起自己填房的身份,令她心中不快,但更大的原因在于家产。
沈寿海总共有四个儿子,其中三个出自严氏的肚子,就只有沈世华不是。
在严氏想来,沈家的家产本就不多,三分儿的话,就已经够委屈她的三个儿子了,偏生又多出了一个沈世华,得要做四分,她那三个儿子能够到手的家产就更少了。
夺人钱财,如同杀人父母。在严氏眼中,争夺她儿子家产的沈世华不是继子,而是仇人。
正因如此,严氏才会想方设法的剪除沈世华以及他的妻儿。
可以这么说吧,严氏对二房犯下的种种罪恶,都源于她心中对家产的占有欲。
现如今,沈世华半残了,非但不能干活儿了,还要家里养着他以及他那些未成年的小崽子,这无疑会耗家产,说得直白些,必然会侵占严氏等人的利益。
利益被侵占,视财如命的严氏当然不会坐视。
严氏看着足智多谋的二女儿,目光异常的殷切:“是呀,该怎么办呢?月娴,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沈月娴笑笑,看了眼同样密切注视着自己的沈寿海,一字一顿道:“让他们分家另过!”
锦绣田园:拐个相公好致富 第91章 名额
论听壁脚的本事,沈采萱可比沈月婵高明多了——沈月婵刚在二房的窗外蹲下,就被沈采萱察觉到了,而沈采萱则不同,她在沈寿海房间的窗外待了好久好久,将屋里的那帮人对话从头听到了尾,也没有人发现她的存在。
二房的屋子里,沈世华、苏氏、沈采薇和沈正榕同样没有睡下,看到沈采萱打探消息回来,立刻围了上去,悄声询问情况。
沈采薇奇道:“钟沈氏提议让咱们二房分家另过,其他人倒还罢了,爷能答应?”
沈采薇这样问,当然不是对沈寿海心存幻想,认为他不舍得他们二房,不愿将他们二房分出去,而是分家不符合沈寿海的一贯理念。
要知道,一直以来,沈寿海都强调一家团结,总是说什么“全家拧成一股绳”之类的话语,很显然,他是非常不赞同分家的。
“刚开始的时候,爷是强烈反对的,还很生气的警告钟沈氏谨言慎行,不要插手干预娘家的事情。可后来嘛,”说到这儿,沈采萱弯唇笑了笑,“架不住在场那么多人的劝说,他的态度就由强烈反对变成了考虑考虑,说是要好好考虑一个晚上,再做决定。”
“考虑考虑?”沈采薇冷笑,“爷这人我还是有些了解的,往往他说考虑考虑的时候,就意味着他心里已经认可了,只是碍于面子,不好意思立即表态而已。”
苏氏瞄了一眼沈世华,见他面无表情,情知他心里不好受,急忙转移话题:“既然一家之主都答应了,那么分家一事就是板上钉钉的了,料想明儿个咱就能分出去了。既然如此,咱赶紧想想看,分家之后该怎么过吧!二娘,四娘,你们有什么打算吗?”
“打算嘛,自然是有的。”
一说起分家之后,沈采薇便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无他,与严氏等人所想象的凄风惨雨、走投无路不同,沈世华一家不仅握有一千两银子,还坐拥一家位于府城的酒楼,哪怕是在繁华的府城里,也算得上是小富之家了。
可以这么说吧,以沈世华一家现在的财力,就算他们一家人毫无进取之心,天天在家无所事事、混吃混喝,也可以安然度过这一生。
更何况,沈世华一家个个勤劳能干,又有一个金点子不断的沈采萱,可谓是前途一片光明。
是以,沈采薇很有信心,分家之后,自家人一定能够把日子过好,比分家之前强上百倍,甚至千倍!
于是乎,一家人一扫之前的不快,开始热烈的讨论起分家之后如何如何。
***
翌日一早,沈采萱等人坐在堂屋里用早饭,原以为沈寿海会当场宣布分家一事,可他们等来等去,都没等来沈寿海宣布此事。
整整一个早上,沈寿海都沉着张脸,始终一言不发。
咦,沈寿海这般做派,是因为他对分家之事心存抵触呢,还是……故意装出来的?
沈采萱看了一眼张有粮,认为是后者。
倘若她所料不差,沈寿海应该是觉得家丑不可外扬,且对张有粮心存顾忌,便没有当着张有粮的面,说出将沈家二房分出去的话。
一旦将碍事的张有粮送走,最迟今天傍晚,沈寿海就该将他们二房叫过去,“万般无奈”的告诉他们,家里不得不将他们一房分出去。
明明心中已经有了决断,却不坦率的说出来,还要惺惺作态,切,可真够虚伪的。
沈采萱看不惯沈寿海的伪善嘴脸,心中不爽,便决定搞事情,给这个伪君子添添堵。
吃罢早饭,沈寿海像往常那样,带着沈世荣和沈世富下地,不多时,张有粮也跟着沈月娴走了。
望着张有粮远去的身影,严氏等人长长的舒了一口气。
严氏深深的看了沈采萱一眼,也不多说什么,便径自回了自己的屋,沈月婵和秦氏紧随其后。
“老虔婆她们聚在一起,肯定是要商量阴谋诡计来对付咱们呢。”沈正榕悄声道,“要不这样,我过去偷听一下,听听她们到底在搞什么鬼。”
“没这必要。”沈采萱意味深长的笑了笑,忽然提高嗓门,“娘,你不是说过,好些天没有见到杨家奶奶和杨家婶子了,怪想她们的嘛。左右无事,走吧,咱去杨家转转。”
苏氏怔了怔,随即附和道:“嗯嗯,走吧走吧,二娘和四娘跟我一道去,四郎你留在家里好好照看你爹。”
沈采萱为何要在这个时间点跑去杨家?很简单,搞事情呗。
到了杨家,苏氏先是询问了一下葛根的购情况,得知孙婆子又帮忙了五十来斤,忙按照事先说好的价格,将钱结给了孙婆子。
“大娘,这五十来斤和之前到的那三十来斤一样,还是要暂时寄存在这儿。”苏氏道,“不过,你放心,不会寄存很久的,等过两天,咱们二房被家里分了出来,就会拉走的。”
孙婆子刚想开口询问“上门讨债”一事的内幕,没承想,苏氏口中又爆出了这么劲爆的消息,顿时来了劲儿,追问道:“分家?怎么,你们沈家要分家了?”
苏氏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来。
沈采薇代为回答:“这个怎么说呢?咱们沈家确实要分家了,但咱这分家,与众不同——不是四个儿子一起分家,而是单独将咱们二房分出来。”
咦,正常情况下,哪可能这样分家呢?
啧啧,这里面必定有故事啊!
孙婆子最大的爱好就是打听别人家的阴私,一听这话,哪里还忍耐得住?当即迫不及待的向苏氏等人打听起来。
反正就要分家另过了,往后再也不用看着严氏等人的脸色过日子了,沈采薇便毫无顾忌的道出了个中内情。
孙婆子震惊了:“啊,就因为你爹他不能干重活儿了,你爷和你奶就打算把你们二房分出来?”
说实在的,这世上什么样的人没有?
孙婆子消息灵通,听说过无数家长里短,这其中狗屁倒灶的事儿海了去了,比沈寿海和严氏更过分、更凉薄的父母可不是没有,事实上,大有人在。
可饶是如此,骤然听了沈采薇所说,孙婆子还是吓了一大跳。
吓到孙婆子的,并非驱逐沈家二房、要他们分家另过这件事本身,而是沈寿海的为人。
孙婆子也算是火眼金睛了,早在好些年前,当时左邻右舍都被戴上贤良面具的严氏蒙蔽了,她却早早看穿了严氏的真面目——什么贤良人?严氏分明就一笑里藏刀的毒妇!
然而,孙婆子看得清严氏的为人,却没能看清沈寿海的为人。
枉她还以为沈寿海是个正直无私之人呢,没想到啊没想到,沈寿海和严氏一样,也是个表里不一的!
“可不就是!”沈采薇愤愤道,“都说知人知面不知心,同在屋檐下生活了这么多年,直到今儿个咱才看清了某些人的为人。”
孙婆子虽然嘴碎,喜欢探究别人的私事,但人品还算过得去,若是与严氏相比的话,她都可以称得上善良大度了。
“既然有些人不厚道,分了家也好,省的住在一起被算计了去。”孙婆子眉头紧锁,不禁替沈世华一家的未来犯起了愁,“只是……你们一家子往后的日子该怎么才能过得下去哟!”
孙婆子与严氏年纪差不多,自然早就儿孙满堂。
尽管孙婆子的老伴儿健在,但他们老两口比较开明,也不坚持什么“父母在不分异”,早在好几年前,就让几个儿子分了家。
现如今,他们老两口跟大儿子杨尚全住一起。
这会儿孙婆子与苏氏母女仨说着话,杨尚全的媳妇杨程氏就坐在一旁,一边纳鞋底,一边听着。
听到这儿,一直沉默着的杨程氏忽然开口了。
话说,杨程氏的娘家大哥在县城里的酒楼当伙计。
前两日,为了给她爹过五十大寿,杨陈氏回了一趟娘家,听她大嫂提起,那家酒楼的厨房要招两个打杂的,年纪小些无所谓,关键是要聪明伶俐。
杨程氏的娘家就只有她大嫂生的一根独苗,且那根独苗年仅七岁,实在是太小了,不合适。
倒是杨程氏,她有三个儿子,且个个都是十来岁。
杨程氏的大嫂就跟杨程氏说,与其把三个儿子都拴在身边,不如送一两个去县城谋生,说不定呢,在厨房里打杂的时候,被大厨看中了,为徒弟,哪怕只是得到一点真传,也够受用一生的了。
杨程氏认为这话说的在理,回来之后,就把这话同家里人一说,全家人都说好,而且已经定下来了,打算把她的三儿子送去那家酒楼打杂。
现如今,还剩一个名额,杨程氏就建议苏氏把沈正榕送过去。
杨程氏道:“确实,他们小孩子家家的,跑去打杂也拿不到什么工钱。但我觉得吧,挣钱不挣钱,倒在其次,主要是那儿包吃包住,每个季度还给发两身衣裳。
“你家四郎和咱家三郎一样大,正是‘半大小子,吃穷老子’的年纪,留在家里,不仅要消耗不少粮食,而且还可能吃不饱。与其这样,倒不如把他送去人家酒楼,既节省了家里的粮食,还能让他混个肚圆儿,说不定呢,还能学上一门手艺。”
孙婆子闻言,也劝道:“那家酒楼可不是一般二般的酒楼,那可是鼎丰楼的分号!你们不常进城,可能不晓得鼎丰楼的底细。我跟你们说,鼎丰楼乃是温阳境内最大的酒楼,更加了得的是,鼎丰楼的东家是县丞大人的亲姐夫,背景不是一般的深厚。
“不瞒你们说,要不是咱家大郎和二郎恋家又腼腆,死活不肯去县城,那个名额哪里还轮得到你家四郎?这可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你们可得好好考虑考虑,可别轻易错过了!”
锦绣田园:拐个相公好致富 第92章 豆腐坊
听说那家酒楼竟然是鼎丰楼,苏氏母女仨的表情都有些奇异。
尽管沈采萱一家对未来已经有了明确的规划,不可能将沈正榕送去鼎丰楼当打杂的,但杨家婆媳的好意,沈采萱她们充分感受到了,知道婆媳俩是真心实意的为他们一家子着想,不由得心生感激。
“杨家奶奶,杨家婶子,你们的好意咱们心领了。不过,如何把日子过下去,关于此事,咱们已经另有打算了。”感动之余,沈采萱决定向杨家婆媳透露一部分实情,“不瞒你们说,咱们计划在分家之后,前往府城谋生。”
“府城?”孙婆子大吃一惊,震惊之余,越发替沈采萱一家担心了,“你们怕是连府城都没去过吧?人生地不熟的,你们到了那地界,怎么活得下去哟!”
沈采萱半真半假道:“其实,就在前两天,咱们刚去过一趟府城,按照之前您告诉我娘的地址,顺利找到了我伯祖父的家。我伯祖父和我伯祖母您也是认识的,想必您也知道,他们二老很喜欢我爹。那天,得知了咱们的境遇之后,他们二老替咱们不值,一叠声的让咱们搬去府城,同他们一起过日子。
“本来嘛,故土难离,好端端的,谁乐意背井离乡呢?咱们就婉拒了他们二老的好意。可现如今……罢了罢了,与其留在老家,与某些人抬头不见低头见,相互膈应,还不如跑去投奔伯祖父他们,与真正关心咱们的人生活在一起。”
孙婆子闻言,沉默半晌,点了点头:“当年,你伯祖父一家还没有搬离望山村的时候,我和你伯祖母打过几回交道。我看得出来,你伯祖母是个厚道人,而且她是真心疼爱你爹。依附他们生活,这倒是个不错的选择,远比留在望山村受气强。”
杨程氏为人善良,处处为他人着想:“我曾听人说过,你伯祖父家是开豆腐坊的。府城我不知道,可我听说,如今县城里豆腐坊的生意越来越难做了。你伯祖父家的豆腐坊生意如何?你们一家五口过去了,都能在豆腐坊里找到合适的活计么?”
听了这话,沈采萱终于被杨程氏的关切之意深深感动到了,沉吟片刻,说道:“我伯祖父如今不开豆腐坊了,转而开起了杂货铺。那家杂货铺已经经营了近十年,攒下了很不错的口碑,所以生意还不错。料想多出咱们一家五口,他们家还是能够承担得起的。”
说到这儿,沈采萱笑了笑,问道:“杨家奶奶,杨家婶子,你们家有没有兴趣开豆腐坊呢?”
孙婆子&杨程氏:“?”
啥啥啥?豆腐坊?
不、不是,正说着你们一家人日后的打算呢,你怎么忽然问起咱们家要不要开豆腐坊了?
你这问的,未也太莫明其妙了吧?
杨家婆媳直接被沈采萱天马行空的问话给弄懵了。
沈采萱也不等杨家婆媳彻底反应过来,便自顾自的说道:“现如今,县城里豆腐坊的生意不好做。究其原因,就在于做豆腐的方子泄露了出去,几乎人人都知道豆腐是怎么做的,只要不嫌麻烦,谁都能够做出豆腐来。你也做豆腐,我也做豆腐,豆腐坊越开越多,豆腐坊的生意能好的起来才怪!”
杨程氏渐渐回过神来了,诧异道:“那你怎么还问咱们家要不要开豆腐坊?”
现如今,开豆腐坊能够赚到的就是一点点辛苦钱。
而且,要是运气不好,非但连那点辛苦钱都赚不到,还得倒贴钱,变成赔本生意。
他们家除非疯了,才会去做这等赔本生意。
“豆腐坊,那也分种类的。”沈采萱道,“前些天,我在县城里转悠过一圈,发现县城的豆腐坊都是些寻常豆腐坊,里面卖的东西品种很单一,就只有老豆腐和嫩豆腐这两种。不,严格来说,老豆腐和嫩豆腐都是豆腐,那些豆腐坊就只卖豆腐这一种东西,除此之外,再无其他。”
杨程氏奇道:“豆腐坊嘛,可不就卖豆腐么?还能指望它把豆腐做成朵花儿来卖?”
“做成花儿有些难,但可以做成其他。”沈采萱道,“你们也知道的,我曾在府城里的大户人家当过三年下人。在那儿,我结识了一位厨娘,从她口中,我了解到,原来这世上的豆制品远不止豆腐这一种,还有豆腐皮、豆腐丝、豆腐干、腐竹、素鸡、素火腿、油豆腐等好几种。据说,那几种豆制品的方子都是不传之秘,只有极少数人家知道。那位厨娘也是在机缘巧合之下,才学会了那些方子。
“倘若跑去县城开一家寻常豆腐坊,卖些随处可见的老豆腐、嫩豆腐,生意自然好不了。可要是开一家不同寻常的豆腐坊呢?除了那老三样,再卖几种别处没有、新奇美味的豆制品,何愁生意不会上门?”
孙婆子心念一动:“四娘,那几种豆制品的方子……你都晓得?”
“那是自然。”沈采萱正色道,“杨家奶奶,杨家婶子,这些日子以来,你们一直悉心的传授我娘织布的法子,咱们一直没能报答一二,心里怪过意不去的。再过不久,咱们就要动身去府城了,临行之前,我想把那些方子送给你们,作为报答。”
杨程氏很耿直:“织布的法子又不是什么秘密咯,很多人都会的,根本不值什么。而你那些方子却是不传之秘,必定贵重无比!用织布的法子去换你那些方子……这,这根本就是在占你的便宜啊!这也太不地道了!不行不行,你的这份报答太过贵重,咱不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