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锦绣田园:拐个相公好致富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深静堂
沈采萱等人这回去杨家,可不是为了向孙婆子诉说沈家的种种不公,而是想请孙婆子帮忙。
话说,沈世华一家已经决意离开望山村。
他们这一走,刚刚分到的七亩田地就无人耕种了。
卖地是不可能卖地的,他们就想找一户可靠的人家,把这七亩地租给人家。
那么哪户人家比较可靠,又有意租种土地呢?
他们不知道,不过他们相信,消息灵通的孙婆子肯定知道,能够帮他们找到合适的人选。
结果,刚叩开杨家的大门,沈采萱等人便大吃一惊。
无他,前来开门的孙婆子满身烟熏火燎的味道,仿佛刚从灰堆里爬出来。





锦绣田园:拐个相公好致富 第95章 开工了
沈采萱诧异道:“杨家奶奶,您这是怎么了?”
孙婆子顾不上回答沈采萱的问话,忙将站在门外的娘儿仨拖了进来。
紧接着,她扒在自家大门口探头探脑,确认门外无人,便“哐当”一声,紧紧关上了大门。
沈采萱颇为无语,老奶奶您在搞什么?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您在家里干了什么亏心事儿呢!
不等沈采萱问清楚情况,孙婆子就拽着她往厨房跑,留在原地的苏氏和沈采薇面面相觑,只得跟上。
到了杨家厨房,沈采萱等人惊讶的发现,大晚上的,杨家人不睡觉,一家人整整齐齐的,全都聚在厨房里,而这厨房已经改造成了一个小小的豆腐坊。
沈采萱粗略的扫了一眼四周,震惊了:“你们这就干起了来?”
沈采萱昨个儿将豆制品的方子传授给杨家婆媳,这才过了一天时间,杨家人就准备完毕开工了,这也太高效了吧!
孙婆子笑道:“那是自然,赚钱要趁早嘛!”
话说,昨儿个中午,沈采萱等人前脚离开,孙婆子后脚就冲向了她家的田地,将正在地里忙活的家中男丁都叫了回来。
孙婆子的老伴儿杨久隆很有抱负,年少时曾在外闯荡过一番。
尽管后来碰了壁,不得不回乡务农,但他的见识远胜寻常人,立刻就意识到那七张豆制品方子之中蕴含的巨大价值。
有了这七张方子,去县城开一家豆腐坊,绝对生意兴隆。
不出意外的话,这家豆腐坊经营一年,抵得上他们一家人种一辈子地。
倘若持续经营几年,他们家就可以彻底搬出望山村,在县城扎根,成为城里人了!
既然如此,还犹豫什么?赶紧的,干起来啊!
于是乎,杨久隆直接撂下种了一半的地,指挥着家人,做起了豆腐坊的筹备工作。
仅仅过了一天,杨家人就依照方子,成功做出了豆腐皮和豆腐丝。
尽管剩下的几样都还没做出来,可手握“秘方”的杨久隆信心十足,深信很快就能够成功做出,年过半百的他干劲十足。
“什么?你们昨晚就睡了两个时辰?”沈采萱看着白发苍苍的杨久隆和孙婆子,真心实意的劝道,“杨家爷爷,杨家奶奶,赚钱固然重要,但身体也很重要,不,身体更重要!真的,你们不要操之过急,慢慢来,千万要保重身体啊!”
范氏也劝道:“方子既然给了你们,就是你们的了,又跑不掉。照着方子慢慢来就好,真没必要这么急吼吼的赶工。”
杨久隆先是郑重谢过沈采萱和范氏,然后坦诚的道出了心中所想。
在他看来,这七张方子都是顶顶好的秘方,外行人绝对想不出来,应当是内行人灵光一闪的产物。
可问题是,方子好就好在新奇,本身并不特别复杂。
比方说豆腐皮,无非就是把豆浆倒进大锅里持续加热,每隔一段时间,就用竹签捞出浮在豆浆表面的那层皮,设法烘干即可。
这做法难么?一点都不难!
县城豆腐坊里的内行人之所以至今没能做出豆腐皮来,不是那些人做不出,而是那些人暂时没想到。
但凡那些人稍稍开动脑筋,就可以很轻易的做出豆腐皮来。
想明白了这一点,杨久隆就开始担心了。
倘若不等他们家豆腐坊开张,别家豆腐坊的内行人就灵光一闪,也想出了这些方子可怎么办?
真到那时候,他们家豆腐坊可就做不成独门生意了,想赚大钱可就难了。
故而,他迫不及待的想要将豆腐坊办起来,抢占先机,确保赚钱大业万无一失。
听了杨久隆的话,沈采萱真的吃了一惊。
她万万没想到,杨久隆一副老农样子,看着老实巴交的,居然这么有想法。
“杨家爷爷,您多虑了。”沈采萱笑道,“首先,灵光哪那么容易闪的?县城那么多豆腐坊,那么多内行人,这么多年下来,就没有一个人能够想到,除了豆浆和豆腐,豆子还能做出其他的豆制品来。由此可见,这个灵光一闪有多么不容易。
“再者,就算某个内行人机缘巧合之下,灵光一闪,他(她)一次也只能想出一张方子,绝不可能一下子想出七张方子来。
“所以说,在你们家豆腐坊开张之前,您大可不必担心会被别人抢占先机。您呀,就放宽心,慢慢来吧。”
此言一出,杨家人无一例外,全都松了一口气。
“爷,我好困啊!今儿个能不能就到这儿呀?”
说话的是杨久隆的小孙子杨兴来。
杨家没有驴,磨豆子全靠人工,从昨天开始,杨兴来就和父兄承担起了磨豆子的重任,得要轮流推磨。
推啊推,推啊推,有那么一瞬间,杨兴来疑心自个儿是不是变成了一头小毛驴,而且是那种快要累死的小毛驴。
杨兴来可想回房躺着,好好睡上一觉了。
可是作为一家之主的爷爷发话了,他们家能不能够结束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苦日子,就看豆腐坊能不能成功办起来了。
为了确保豆腐坊能够顺利开张,全家人都必须拼命干活,谁都不许偷懒!
故而,杨兴来只得咬牙坚持着。
现如今,沈采萱说可以“放宽心,慢慢来”,杨兴来当然不愿错过这个机会,立刻提出要休息。
面对小孙子的诉求,杨久隆神色有些犹豫,不知该不该答应。
沉吟良久,杨久隆朝三个孙子挥挥手:“行了行了,你们回屋睡吧。”
杨庆来和他的两个兄长闻言,如蒙大赦,嗖的一声全跑了。
“这么好的方子在手,就应当赶紧想办法用它们赚钱,哪怕苦点累点,也是值得的。可这些孩子,稍微吃点苦就受不了了。”杨久隆摇头叹息,“唉,现在的孩子啊,越来越不行了。我小时候,身边的小伙伴可能吃苦呢,要是有钱可赚,大伙儿就是累个半死,都心甘情愿。”
沈采萱有些好奇:“杨家爷爷,你们家……很缺钱么?”为何你张口闭口都是努力赚钱,对赚钱如此执着?
“钱倒是不缺,只是……怎么说呢?我想要借这个机会,重振家业。”
说到这儿,杨久隆顿了顿,又道:“杨家祖上是住在县城里的,也曾大富大贵过,后来……唉,不提也罢。”
虽然杨久隆语焉不详,可沈采萱还是懂了。
杨家原本是城里人,后来家道中落,被迫搬到了望山村。
尽管时隔多年,但杨久隆时刻不忘重振家业。
这不,一有机会,他就发动全家一起努力,连小孩子都不放过。
虽说杨久隆有些急功近利,但沈采萱觉得他很有做生意的潜质。
咦,或许……这是一个不错的合作伙伴?
思及至此,沈采萱心念一动,沉吟片刻,忽然道:“杨家爷爷,您很想做独门生意是么?”
“那是自然,独门生意赚钱嘛。”杨久隆道,“我现在最大的念想,就是希望县城里就只有咱家豆腐坊卖豆腐皮、豆腐干啥的,别家豆腐坊都卖不了,让咱家的独门生意长长久久的做下去。”
沈采萱泼冷水:“恐怕长久……不了呢。”
旁边的孙婆子闻言,吓了一跳,急急问道:“怎么就长久不了呢?不是说这些方子别家豆腐坊很难想出来么?”
“凭空想的话,当然很难想出来。可要是对照着实物,就不难想出来了。”沈采萱道,“一旦你们家开始对外出售豆制品,外行人倒还罢了,内行人极有可能将豆制品买回去仔细钻研,进而破解方子,仿制出差不多的来。到那时候,你们家的独门生意就做不下去了呢。”
此言一出,杨久隆神色大变。
杨久隆的长子杨尚全全程旁听,一直没说话,眼见自家老爹愁眉不展,忙劝慰道:“爹,做不了独门生意就做不了呗,这有什么大不了的?就算别家豆腐坊也做出了豆腐皮啥的,咱家豆腐坊不再是全县头一份儿,可生意也不会太差的,多多少少还是能够赚到些钱的。赚来的那些钱,或许不能让咱们顿顿大鱼大肉,却足够咱们过日子了。依我看,这就够啦。”
杨久隆看着胸无大志的长子,直摇头:“你不懂,你不懂。”
孙婆子与杨久隆同床共枕几十年,很懂得他的心思。
杨久隆不甘心过平淡安稳的生活,心心念念着要重振家业。
以前是没有机会,现在沈采萱提供了契机,杨久隆自然要牢牢抓住这一契机。
此时的杨久隆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豆腐坊上,无比希望能够凭借着豆腐坊的独门生意,财源广进,最终令杨家重拾昔日的辉煌。
现如今,骤然得知独门生意做不长,杨久隆自然沮丧无比。
孙婆子深知自家已经欠了沈采萱太大的人情,于情于理都不应该再麻烦沈采萱了。
可她到底不忍看老伴儿失望,犹豫再三,最终还是厚着脸皮,向沈采萱讨教:“四娘,你聪明伶俐,主意最多。你帮忙想想看,有没有什么法子,能让咱家豆腐坊的生意一直红火下去?”




锦绣田园:拐个相公好致富 第96章 分成
“要想让自家豆腐坊的生意一直红火下去,就必须设法在县城里众多的豆腐坊里脱颖而出。”沈采萱细细解释道,“在别家豆腐坊没有研制出其他豆制品之前,客人别无选择,只能够选择你家豆腐坊——这就是所谓的独门生意,想不红火都难。
“但独门生意很难长久,相信不久,别家豆腐坊就会研制出其他豆制品,进而来和你家豆腐坊抢生意了,届时客人就有了很多选择,不一定非在你家豆腐坊卖东西不可。
“你们要做的就是想办法留住客人,让客人继续选择你家豆腐坊。那么怎么才能留住客人呢?法子有很多。比方说,可以拼价钱——豆腐皮,人家卖四文钱一斤,你家卖十文钱三斤。”
听到这儿,孙婆子直点头:“有道理,有道理。只要咱家卖的比别家便宜些,不愁客人不上门。嗯,拼价钱,这是个好法子。”
沈采萱郑重道:“不,在我看来,这个法子有利有弊,除非做好万全准备,最好不要轻易使用。”
孙婆子一怔:“咦,这是为什么?”
“你家能够降价,别家也能够降价,降着降着,一个控制不住,就降到了成本价以下,这就成了赔本赚吆喝。
“你家在县城根基尚浅,家财有限,可做不起赔本生意;而别家在县城经营多年,不说财力多么多么雄厚,可赔本生意的话,多半还是做上一段时间的。
“一个赔不起,一个赔得起,一起做赔本生意,自然是赔得起的那个能够支撑到最后,赔不起的那个……就关门大吉啦。”
孙婆子吓了一跳:“哎哟,关门大吉,那可不行!算了算了,拼价钱啥的,这法子还是算了吧。四娘,你那儿还有其他法子吗?”
沈采萱点点头:“在我看来,最好的法子就是做出口碑,得到客人的广泛认可。县城里那么多家豆腐坊,客人想买豆制品了,第一个想到你家。”
杨久隆眼前一亮,急忙追问道:“那么怎样才能做出口碑呢?”
“首先,质量得要过硬,原料要挑细选,制作过程要讲究,绝不能以次充好。”沈采萱道,“其次,设法与名声在外的酒楼合作。”
“第一个我能做到,”杨久隆沉吟道,“可是与酒楼合作,而且得是名声在外的酒楼……这个,我恐怕办不到啊。”
沈采萱支招道:“杨家婶子的娘家大哥不是在鼎丰楼的分号当伙计么?可以请他从中牵线搭桥,将豆制品介绍给鼎丰楼。
“鼎丰楼那可是全县首屈一指的大酒楼,总号分号加一起有七八家,遍布整个温阳。一旦鼎丰楼用豆制品做菜,豆制品就可以迅速在温阳推广出去。
“到那时候,肯定会有很多人打听豆制品的来历,只要鼎丰楼的伙计告诉他们,鼎丰楼的豆制品是从你家豆腐坊买来的,你家豆腐坊必定声名远扬。
“有了这样的名声,何愁客人不上门?就算往后别家豆腐坊仿制出了豆制品,能够卖出和你家差不多的东西,大部分客人还是会选择你家豆腐坊的。毕竟,你家豆腐坊可是得到鼎丰楼认可的呀。”
孙婆子越往下听,眼睛越亮,听到最后,忍不住抚掌大笑:“哎哟,这个法子好!”
杨久隆也捋着胡须微笑。
杨尚全忽然插话道:“我大舅子虽然在鼎丰楼干了很多年,可他干来干去还是个伙计,连个管事都没混上……”
说到这儿,杨尚全忽然觉得背心一凉,狐疑的回头一看,就见一切如常,他媳妇儿依旧低眉顺眼的静立一旁。
哦,错觉,一定是错觉!
杨尚全不疑有他,继续说道:“就他那样的,能有本事把豆制品介绍给鼎丰楼么?依我看,这事儿悬!”
“这样呀……”沈采萱微微一笑,“那么,让我来试试吧。”
“你?”杨尚全没懂沈采萱话里的意思。
“明天咱们一家人就要离开望山村了,原本是想直接去府城的,却因故要在县城逗留几天。也就是说,咱们明天会去县城,到时候,你们可以带上做好的豆腐皮和豆腐丝,随着咱们一同去县城。”沈采萱正色道,“到了县城,我带你们去鼎丰楼,由我来将豆制品介绍给鼎丰楼。相信我,我一定可以说服鼎丰楼,让他们家用豆制品做菜,而且是招牌菜。”
这话要是别人说的,杨尚全多半要质疑,可这话出自沈采萱之口,莫名的,他相信沈采萱一定能够说到做到。
岂止是杨尚全,杨家其他人也深信不疑。
这个时候,杨久隆突然匆匆出了屋子,片刻之后,又匆匆跑了回来。
回来的时候,他手里捏着一张纸。
“四娘,昨儿个咱家从你这儿得了这七张方子,虽然你说了,这是回报,让咱们不要有负担,安心接受就好,可我想来想去,还是觉得不安。于是,我就连夜找人借了笔墨纸砚,写了这么张文书。”
说着,杨久隆就将手上的那张纸递给沈采萱。
沈采萱接过一看,只见这上面歪歪扭扭写了好几行狗爬字,反复辨认了好久,她才发现这原来是一张契约。
简而言之,杨家豆腐坊由杨家和沈世华一家合开,杨家负责出本钱、开店铺,沈世华一家负责出主意,所获利润五五分成。
杨久隆语气郑重:“原本我觉得五五分成就好,可现在才发现,这不合适。
“关于店铺如何经营,四娘你所说句句都在理。听你一席话,在做生意方面,我能够长进很多,真照你说的去做,咱家豆腐坊绝对生意兴隆。
“四娘,你对咱家豆腐坊贡献太大了,五五怎么行?得要二八分成,我家二你家八。”
沈采萱扯了这么多,图什么?
还不就是觉得杨久隆颇有经商头脑,想将他发展成自己的合作伙伴呗。
故而,杨久隆合伙开豆腐坊的提议,正合沈采萱的心意。
不过,沈采萱看重的是杨久隆这个人,而不是小小豆腐坊的益。




锦绣田园:拐个相公好致富 第97章 出尔反尔
沈采萱沉吟片刻,说道:“这张契约我下了,就按五五分成。”
杨久隆连忙道:“不行不行,五五分成的话,这对你太不公平……”
沈采萱打断杨久隆:“公不公平的,我说的算,我觉得公平就好。”
说着,沈采萱凝视着杨久隆,认真道:“杨家爷爷,这是咱们第一次合作,我很希望往后咱们还有机会合作。契约的话,往后再做修改也不迟。”
杨久隆瞬间明白了沈采萱话中隐含的意思,顿时神大振:“四娘,我一定会把豆腐坊办好的!”
沈采萱很欣慰的点了点头,将那张契约仔细好。
忽而,沈采萱想起些什么,笑道:“杨家爷爷,原来你读过书呀!看到刚刚那张契约才知道,之前我都没有听说过。”
岂止是沈采萱没听说过,就连杨尚全这个亲儿子都不知道他爹原来会写字的。
“爹,难不成你小时候念过书?”
“嗯,念过两年。”杨久隆苦笑道,“后来……唉,不提也罢。”
孙婆子深知老伴儿的心思,看着杨尚全,神情凝重:“老大,往后你千万要好好干活,争取将家里的三个小子都送到学堂去念书。”
杨尚全心说:“就算往后开豆腐坊赚了钱,有钱送孩子去学堂了,可家里最小的兴来都十岁了,都这个年纪了,还怎么去学堂念书呀?”
杨尚全心中不以为然,脸上却不敢露出端倪,忙恭恭敬敬的应了。
沈采薇看在眼里,再一次坚定了读书认字的想法,同时还生出将沈正榕送入学堂的念头。
眼见时辰已经不早,沈采萱不便再耽搁下去,忙说出了她们此行的最初目的。
“你们想把地租出去?巧了,咱家也想把地租出去。”孙婆子热情道,“这事儿就交给我了,明儿个我就去找个靠谱的人家,把咱们两家的地一起租出去。”
“那就多谢杨家奶奶了。”沈采萱想了想,又道,“咱们分家不是分到一头猪、六只鸡和五百斤口粮嘛,六只鸡倒还罢了,那头猪和五百斤口粮实在是太重了,还特别占地方,带着上路就是个累赘,所以咱们想在启程之前卖掉。杨家奶奶,能不能麻烦你帮咱们问一下,村子里有没有谁家想买猪或粮食的?”
沈采萱想了想,补充了一句:“价钱好商量。”
孙婆子道:“不用问了,我大伯子家过些日子有喜事,要大宴宾客,猪啊,鸡啊,还有粮食,这些东西他们家都需要呢。明儿个我跟他们家知会一声,让他们家派人去你们那儿,直接把这些东西买走。”
孙婆子的大伯子就是里正,这么说来,里正家有喜事。
沈采萱心念一动,问道:“里正家有什么喜事呀?他们家有谁要过寿吗?”
“不是,他们家要嫁孙女啦!”孙婆子嘴角露出毫不掩饰的嘲讽,“要嫁给邻县的大地主,对于庄户人家来说,这算是高嫁了,所以他们家嘚瑟的不得了,生怕别人不知道,打算在摆回门宴的时候,把所有的亲朋好友都请过去,好好显摆显摆。”
哦,想起来了,孙婆子和她妯娌——也就是里正夫人——很不对付。
不过,这不是关键,关键是里正家的孙女,应该就是杨丹凤了,这个与沈正樟不清不楚的姑娘就要出嫁了……
沈采萱隐隐约约嗅到了一丝八卦的气息。
不过,沈采萱最近有很多事要料理,实在是没空理会沈正樟和杨丹凤之间的私情,便没有多做打听,又聊了几句,便领着苏氏和沈采薇告辞离开了。
翌日,沈采萱家将分家得来的猪、鸡和粮食全都卖给里正家之后,便准备启程了。
临行前,一家人前去堂屋,向沈寿海和严氏辞行。
不过,明面上是辞行,实际上是过来要钱的。
原来,昨晚分家之后,什么锅碗瓢盆、农具啥的,都已经陆续到位,交到了沈采萱家手里,惟有那十两银子,迟迟不见踪影,沈采萱家至今没拿到手。
堂屋里,严氏满脸喜气洋洋,正忙着给沈月婵张罗嫁妆,将秦氏和小严氏指挥得团团转。
沈寿海没有像严氏那样嘚瑟,一直安稳的坐着抽旱烟袋,不过从他那吐烟圈的惬意样子不难看出,此时此刻,他的心情应当是非常愉悦的。
不过,一看到沈采萱等人,沈寿海便神色一僵,惬意不起来了,缓缓放下了手里的旱烟袋。
得知沈采萱等人即将远行,沈寿海大吃一惊,震惊之余,目光之中流露出七分诧异和三分欣喜,唯独没有不舍。
不过很快,沈寿海就回过神来,露出了慈爱的笑容:“一直以来,你们都生活在望山村,骤然离了这儿,你们能适应么?”
“爷,你是在劝咱们,让咱们不要搬么?”沈采萱从善如流,笑吟吟道,“要不,咱们就听爷的话,继续留在这儿,不搬了?”
沈寿海嘴角不可抑止的抽搐了一下。
谁劝你们不要搬了?我只是客套几句,表达一下关心之情而已,并没有别的意思啊!
搬吧,搬吧,赶紧搬走,越远越好!
最好永远都不要回来了,除非……你们在外面混的风生水起,能够带挈沈家。
尽管沈寿海没有说出心中所想,但他的神情举止无一不在告诉沈采萱等人,沈家不欢迎他们。
沈采薇看不惯沈寿海的虚伪嘴脸,懒得再和他虚与委蛇,直截了当道:“爷,赶紧把那十两银子拿给咱们吧!交割明白,咱们就可以走路了,就不会留在这儿碍你们的眼了,你好我也好,皆大欢喜!”
沈寿海强扯出一抹笑容来:“什么碍不碍眼的,二娘,你这话说的……”
1...3132333435...9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