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锦绣田园:拐个相公好致富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深静堂
沈采萱将这些饭菜放进了木托盘之中,亲自端去了堂屋。
见到这满满一托盘的饭菜,杨老太太乐得合不拢嘴:“哎哟,随便给我准备些饭食就得了,怎么端上来了这么些好饭好菜?要我说,你家也太客气了!”
杨老太太嘴上客套着,下手却快准狠,瞬间就扒拉了大半碗冬瓜焖鸭和小半碗白米饭。
不到一盏茶的工夫,如同风卷残云一般,四菜一汤并一碗饭就被消灭得干干净净。
吃到最后,杨老太太差点儿没舔盘子。
看着眼前一尘不染的碗碟,沈采萱觉得都不用拿下去刷了,直接就可以再次使用了。
杨老太太抚着肚子,轻轻打了个饱隔,一脸满足:“我的个乖乖,鸡鸭鱼肉,这等饭食,搁咱家,平时哪里吃得上?非得等到逢年过节才能吃上啊!今儿个不年不节的,却吃上了这么好的饭食,实在是太难得了!难得,真难得啊,不枉我大老远跑这一趟啊!”
“杨家奶奶,如今你家生意兴隆,鸡鸭鱼肉而已,其实也不值几个钱,就是天天吃,顿顿吃,也吃得起,怎会非得等到过节才能吃上?你家每天吃什么,这是您老人家决定的吧?平日里那么辛苦,却不舍得花钱买点好菜补补,”沈采萱眨眨眼,笑吟吟道,“您老人家是不是有点过于抠门啦?”
杨老太太知道沈采萱是在打趣自己,一拍大腿,露出一个夸张的表情:“哎哟,这可不是我抠门啊,实在是我不敢买好菜!你是不知道啊,要是我天天往家里买鸡鸭鱼肉,怕是我那大儿媳就要拿眼刀子戳我了。”
说着,杨老太太就向沈采萱诉起苦来。
原来,杨老太太的大儿媳杨程氏孝顺公婆,持家有道,总的来说是好的。
但,只要是个人,就不有些小毛小病,杨程氏的毛病就是私心太重,只顾念小家,不太顾念大家。
这不,杨家大房开设的豆腐坊忙得不可开交,急需招募人手,杨程氏宁愿从外面雇人,都不愿让杨家二房和三房过来帮忙。
后来,碍于杨老爷子的面子,杨家大房不得不让杨家二房和三房过来做工。
但,这是有前提条件的——杨家二房和三房必须立字为据,白纸黑字的声明豆腐坊是杨家大房的,他们只是受雇于杨家大房,按月领取工钱,除此之外,豆腐坊的一切都与他们无关。
这前提条件,合理却不大合情,杨家二房和三房对此颇有微词。
杨家二房和三房如今靠着大房过活,自然不敢明着说大房不讲亲戚情面,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只好从别处挑大房的刺儿,以此来小小的宣泄一下心中的不满。





锦绣田园:拐个相公好致富 第183章 磕磕碰碰
比如说,一家人围坐在饭桌前吃饭。
杨家二儿子:“这肉好柴啊!嚼不动,塞牙!往后买肉的时候最好上点心,可不能再买这样的肉回来啦。”
杨家三儿子:“这鱼吃着有点苦,是不是杀鱼的时候不小心,把苦胆弄破了?下次杀鱼的时候可得小心点啊。”
一旁的杨程氏:“……”
肉是她买的,鱼是她杀的,两个小叔子这是在指责她家务干的不够好咯?
下了饭桌,杨程氏就拎着一吊钱,过来找杨老太太了。
杨程氏先是夸赞了一番杨老太太厨艺高超,然后说自己烧饭的手艺本就不行,再加上不懂得两位小叔子的口味,烧出来的饭必然不合他二人的心意。
两位小叔子背井离乡,跑来帮自家干活儿,自家却不能向他二人提供像样的饭食,她这个做嫂子的,实在是深感歉疚。
她思来想去,觉得以后家里这饭不能由她来烧,而应该交给厨艺高超又熟悉小叔子口味的婆婆来烧。
说着,杨程氏就将那一吊钱推到了杨老太太面前,她的意思是,以后不光烧菜,就连买菜,都一并交给杨老太太了,请她老人家看着办。
杨老太太本不想将那破事儿揽上身,无奈杨程氏坚持,她老人家只得勉为其难的接下了那一吊钱,啊不,接下了那桩破事儿。
一个月一吊钱的菜金,依照温阳县城的物价,不说鸡鸭鱼肉天天吃,隔三岔五吃上一顿绝对是绰绰有余的。
可杨老太太不敢啊,要是花着大儿媳的钱,时不时就买些鸡鸭鱼肉回来,供三房人一道吃,吃得满嘴流油,依照大儿媳的心性,嘴上或许不会说什么,心里肯定不痛快,保不齐会生出什么别样心思来。
为了维持家庭的和睦,杨老太太轻易不敢买鸡鸭鱼肉,平日里只买些蔬菜瓜果回去,一大家子一起吃素。
当然了,豆腐坊的活计很繁重的,天天吃素的话,人可吃不消,考虑到家人的身体,杨老太太每隔十天半个月都会割几两肉回来,给家人开个荤。
听到这儿,沈采萱无语极了。
我怎么觉得您老人家买菜抠抠搜搜,不是为了维持家庭的和睦,而是为了中饱私囊,将省下的菜金拿去填充自己的小金库呢?
沈采萱挑挑眉,笑嘻嘻的吐槽了几句杨老太太的抠门行径,随即邀请她在府城里小住几日。
杨老太太赶了半天路,依旧活蹦乱跳、能吃能喝的,这就证明她老人家身子骨硬朗着呢。
但,身子骨再怎么硬朗,体力也有限,毕竟年纪摆在那儿呢。
考虑到杨老太太今年已经五十有二了,在烈日炎炎的大夏天,一天之内,这么来来回回的赶路怕是吃不消,沈采萱便不想让她当天返回,打算留她住上几天,改日再送她回县城。
“别别别,家里一大摊子事儿呢,少了我可不行!”杨老太太立刻拒绝了,要不是吃撑了,现在就搭车回去,搞不好会吃了吐,她已经动身了呢。
“您老好不容易来一趟府城,这么着急走做什么?”沈采萱打趣道,“难不成你家有什么金山银山,非得赶回去守着不成?”
“金山银山没有,麻烦倒是有一大堆。”杨老太太道,“牙齿还有和舌头相碰的时候,已经分家的三房人重新聚在了一起,同住一个屋檐下,不磕磕碰碰的。
“我要是在家还好,他们闹腾不起来;我要是不在家……呵,鬼知道他们会闹出什么幺蛾子来。
“得得得,府城里的繁华我是无福消受的,我还是回我那一亩三分地,守着那帮不省心的儿孙过日子吧。”
沈采萱道:“啊,您老真不留下来耍几天啊?”
“不留不留。”杨老太太态度很坚决。
“那好吧。我爹也要回温阳的,待会儿让他雇辆大马车,你俩一道坐车回去吧。”说着,沈采萱一脸惋惜,“您老来一趟府城不容易,不说四处逛逛了,至少也该到咱家茶楼里坐坐,听一两回说书再走啊。连一回说书都没听,就这么回去了,多可惜啊!这不白瞎了往返一趟的路么?”
一听到“说书”两个字,杨老太太立刻来了劲儿,忙问道:“说书?什么说书?”
哎哟喂,她老人家最喜欢听说书咯!
“《白蛇传》呀!”沈采萱道,“讲的是修行千年的蛇妖下山报恩,与一位书生——也就是前世恩人的转世——历经波折,好不容易结为夫妻,却被一位法师拆散,不得不夫妻分隔二十年的故事。”
“夫妻分隔二十年?”杨老太太追问道,“后来呢,他们夫妻后来怎么样了?总不能还分隔着,这故事就结束了吧?”
“当然没有结束,他们夫妻的儿子中了状元,然后……”说到这儿,沈采萱掩住了嘴,“哎呀,您老人家是惯听故事的,应该知道的,故事就该一点一点慢慢听,这才有滋有味,要是一下子就把故事的梗概全听了去,这故事还有什么意思?我可不能继续往下说了,再往下说,会败了您听故事的兴致的。”
咦,这话说的……好像有那么点道理。
可是,你说了最多只是败兴,你不说我会好奇死啊啊啊!
此时此刻,杨老太太感觉心里仿佛有二十五只猫咪在挠,心痒得不得了!
杨老太太顾不上败兴不败兴了,刚要开口让沈采萱继续往下说,就在此时,前面不远处传来一阵喝声。
杨老太太心中隐约有了一个猜测:“这声音,难不成是……”
“您猜的没错!咱家茶楼的说书先生讲到了之处,客人们不约而同的叫起好来。这声音,就是客人们在拍手叫好呢。”沈采萱观察了一下杨老太太的表情,沉吟道,“既然您急着要走,那我也不卖关子了,直接把《白蛇传》的结局告诉您吧。”
“别别别,我得亲自过去听一听。”或许是怕耽误行程,杨老太太补充道,“我就听一耳朵,听了就回来,不多耽搁。”




锦绣田园:拐个相公好致富 第184章 麦芽糖
在缺乏娱乐消遣的古代,《白蛇传》的杀伤力不是一般的大,尤其是杨老太太这种热衷于说长道短的老大娘,一旦听了,就忍不住要往下听,欲罢不能。
果然,如沈采萱所料想的那样,杨老太太有去无回。
沈采萱知道,杨老太太今天肯定是不会走了,便开始给她张罗住处和换洗的衣衫。
住处不难办,可以让杨老太太和何周氏同住一个屋,可换洗的衣衫呢?
杨老太太虽然与何周氏差不多高,却比何周氏圆润多了,何周氏的衣衫,她怕是穿不上呢。
要不,跑去成衣店给杨老太太买两身新衣衫?
沈采萱正盘算着呢,沈采薇走了过来,行色匆匆。
沈采薇赶时间,也不卖关子,直截了当的说出了来意。
“你让我跟爹一道去温阳?”沈采萱一脸不解,“为什么?”
一直以来,沈采薇都很热衷于做生意赚钱。
沈采薇应该很清楚,自家生意刚起步,千头万绪,很需要沈采萱统筹安排。
这个时候,沈采萱不在家坐镇,跟着沈世华跑去温阳,无疑会影响到自家生意,耽误到赚钱大业。
明知如此,沈采薇还是劝沈采萱跟沈世华一道去温阳。
如此举动,有些不合常理啊!
“还能为什么?”沈采薇正色道,“自然是希望你亲自出马,早日找到大姑一家,尽早帮他们逃离困境,重新开始新的生活。”
“咦,二姐,原来你很喜欢大姑呀?”沈采萱诧异道。
据沈采萱所知,沈月娟成婚之后,鲜少回娘家,沈采薇长这么大,接触沈月娟的机会应该一只手数的过来。
都没怎么接触过,怎么可能姑侄情深?
可怪就怪在,此时此刻,为了沈月娟,沈采薇特意来找自己——从她这一举动不难看出,她是很喜欢这个大姑的。
沈采萱就想不明白了,沈采薇这份喜欢,到底从何而来。
“大姑,她是个好人哪。”沈采薇叹道。
紧接着,沈采薇就说出了她喜欢沈月娟的缘故。
老沈家不穷,但是沈家二房很穷,穷到什么程度?
穷到沈采薇直到三岁都没能吃上一块糖。
三岁那年,沈月娟带着一双儿女回娘家,来到了沈家二房居住的厢房里。
眼见厢房里没有外人在,沈月娟就将两块鹌鹑蛋大小的麦芽糖分别塞给了沈采芝和沈采薇。
年仅三岁的沈采薇不懂事,闻到了麦芽糖散发出的丝丝甜香,想都不想,就塞进了嘴里。
哇,那是年幼的她有生以来尝到过的最甜美的滋味!
当时,沈采芝已经五岁,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已经能够帮着苏氏干活的她比较懂事了,拼命忍住想吃糖的欲望,挣扎片刻,决定将糖还给沈月娟。
原因无他,沈采芝注意到,沈月娟的一双儿女正眼巴巴的看着麦芽糖,拼命的吞咽口水。
沈月娟从沈采芝手中接过麦芽糖,然后将那块麦芽糖塞到沈采芝口中,笑着说,好孩子,你自己吃就好,就不要惦念着你的表弟和表妹了,放心,他俩在家的时候已经吃过了呢。
听了这话,沈采芝安心了,高高兴兴的吃起了糖。
然而,在这之后,沈采芝领着沈月娟的一双儿女玩耍时,无意中得知了真相——那两块麦芽糖是沈月娟的相公去镇上卖野味时,用五斑斓的野鸡毛同镇上的小孩换的,就这么两块,再无其他。
换句话说,沈月娟撒谎了,糖都被她拿给了沈采芝和沈采薇,她的一双儿女在家的时候根本就不可能吃上糖。
麦芽糖,顾名思义,是用麦芽熬制而成的。
沈月娟的婆家一贫如洗,对于他们家来说,麦芽糖——这种粮食制成的吃食,无异于是奢侈品。
沈月娟的一双儿女长这么大,都不晓得麦芽糖到底是个什么滋味。
好不容易得了两块糖,沈月娟没有给自己的儿女尝鲜,而是想着两个侄女,特地将糖带回了娘家,送到了两个侄女的嘴里。
这份心意,沈采芝当时就记住了。
几年之后,沈采薇懂事了,经过沈采芝的提醒,她也记住了。
身处在满是算计的老沈家,沈采薇从小到大,感受到的几乎都是恶意,很少能够感受到善意。
沈月娟对她释放了善意,这份善意难能可贵,值得她牢记一辈子。
听完了这桩陈年旧事,沈采萱知道,不看僧面看佛面,就算她与沈月娟之间没有什么情面可言,可看在沈采薇的面子上,她也不能够偷懒躲闲,必须跑一趟温阳了。
“行了行了,我跟着去还不行么?”大热天的,硬是被逼着出远门,沈采萱不有些不情不愿的,闹起了小情绪,“糖是你和大姐吃的,我长这么大,还没有吃过大姑的糖呢!尝到甜头的人舒舒服服在家,一点甜头没尝到的人却要四处奔波,啧啧,光是想想,都觉得心有不甘。”
“能者多劳嘛!”沈采薇有求于人,格外乖巧,满嘴好话不要钱似的直往外冒,“我要是有你一半的本事,哪里还用劳烦你,自个儿就出去找了。”
这话说的,沈采萱都不好意思胡差事,不得不花些心思找人,争取尽快把人找到了。
否则的话,怎么能够显本事呢?
沈采薇眼见沈采萱忽然沉吟不语,神色凝重起来,生怕她变卦,想了想,又说道:“昨儿个你还和我说,为了防患于未然,你要时刻跟着爹,不让他落单呢。
“虽说爹这回要去的是温阳县城,应当碰不上沈家大房。可是,温阳没有沈家大房,却有老沈家那帮人啊!
“那帮人可不是好相与的,论难缠的功夫,不比沈家大房差。倘若爹落了单,又很倒霉的被那帮人给撞上了,那可就麻烦了!”
“为了稳妥起见,你必须跟着爹去温阳,以便时时刻刻监督着他,不让那帮人有可乘之机。”
听了这些话,沈采萱不禁有些好笑:“好啦好啦,你就放心吧,我既然答应了你,说了会去,那就一定会去的,决不食言。”




锦绣田园:拐个相公好致富 第185章 制笔
闻言,沈采薇松了口气,忙道:“你也放心,我会好好料理家里的生意,守着这份家业的。”
沈采萱点了点头,沉吟片刻,说道:“事不宜迟,我这就让爹去雇车,稍后就出发。如此一来,我就没有办法面试棚户区的孩子了。
“这样吧,面试学徒工的事宜就交给你了,选谁不选谁的,由你全权决定。头一次选拔,也不要多,选四五个好苗子就差不多了。
“对了,原本咱家给学徒工开出的待遇是包吃包住,包吃没问题,但包住嘛……这两天事情太多,爹还没找到合适的房源,一时之间是无法给学徒工提供住处了。
“这样吧,这几天就让学徒工受点累,各自回家去住。当然了,咱家不能让别人白受累,可以适当的给予他们一些补贴,至于是五文钱一天,还是十文钱一天,你自己看着办吧。
“另外,今天上午,我在兴隆木器店订购了一批货架柜台啥的。说好了,最迟明天中午,木器店就会把那些东西送过来,到时候,你记得核对一下尺寸对不对,不对的话,赶紧让他们拉回去改。”
“还有,杨家奶奶好不容易来一趟,我留她小住几天,你可千万要招待好了。待会儿茶楼里要是有位置空出来,就请她过去坐,茶水点心、瓜子花生都得跟上。下午你或者燕婉姐姐要是得了闲,就去成衣店给她买两身新衣衫,别不舍得花钱,捡好的买。”
“……”
家里的事情千头万绪,沈采萱嘚啵嘚啵,交代了一大堆,这才意犹未尽的住嘴不说。
约莫两刻钟后,沈采萱提着拾好的七零八碎,与沈世华和沈正榕一道,登上了前往温阳县城的马车。
是的,沈采萱出于种种考量,决定捎上沈正榕。
“四娘,你拿着根烧焦的树枝做什么?”
沈正榕注意到,从刚刚开始,沈采萱就从带来的小木盒里取出一根烧焦的树枝,用手帕包住大半,只留了前面一小部分,对着白纸比划起来。
沈采萱纠正道:“这不是树枝,这是铅笔。”
说着,沈采萱打开手帕,将手帕里的东西展示给沈正榕看。
沈正榕凑近了看,方才发现,这是一根极细的……嗯,墨条?
对,这东西很像是笔墨铺子里卖的墨条,却比墨条细多了,跟麦秆差不多粗细。
“这看着像是墨条啊!你怎么说是铅笔呢?”沈正榕一脸困惑,“我只听说过毛笔,铅笔?这是什么笔?嗯,是用铅做的笔么?可是……铅是什么?”
沈采萱道:“铅是什么?这个嘛,单说说不太清楚,我给你举几个例子吧,铜镜、铜钱,道士炼出的丹药,甚至女子用来敷面的‘胡粉’里都含有铅。
“铅笔呢,最初的时候,确实是用铅做的,但后来经过改良,转而使用石墨制作,里面不再含铅。
“你或许要问了,石墨是什么?石墨又名石黛,画眉石,顾名思义,可以用来画眉。”
听到这儿,沈正榕隐约有些懂了:“哦,我知道了,你手里的墨条不是普通的墨,而是画眉墨对不对?画眉墨我见过——在老沈家的时候,我时常隔着窗子,看到沈月婵画眉,她用的就是画眉墨。
“沈月婵总是窝在屋子里装千金小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却每天都描眉画唇的,哼,也不知道画给谁看?”
沈正榕吐槽了沈月婵几句,随即反应过来:“可画眉墨不是长这样的啊!虽然隔着窗子,无法细看,但大致的形状还是能够看得出来的——沈月婵用的画眉墨分明是块状的,绝非这种又细又长的样子。而且,画眉墨要蘸水才能用的。你怎么拿了根墨条就直接比划起来了呢?都没见你拿出盛水的砚台来。”
沈采萱道:“铅笔是铅笔,画眉墨是画眉墨,两者的制作工艺确有相似之处,却不是同一种东西。”
说着,沈采萱用手里的墨条在白纸上划了一道,那白纸上顿时出现了一道黑线。
紧接着,沈采萱拿出一块馒头干,在那道黑线上轻轻擦拭。
神奇的一幕出现了,那道黑线几乎消失不见了,白纸上只剩下一道极淡的灰色印记。
沈采萱道:“分别用铅笔和画眉墨在白纸上划一道,铅笔留下的笔迹可以很轻易的擦掉,画眉墨留下的墨痕却很难擦掉,这就是两者之间的不同。”
“笔迹可以很轻易的擦掉?”沈正榕琢磨了片刻,眼前一亮,“这种笔很好啊!用这种笔写字,不小心写错了,就可以擦掉嘛。不像毛笔,写错了就写错了,擦都擦不掉。嗯,这种笔可比用毛笔方便多啦!”
说罢,沈正榕意识到不对,改口道:“嗯,比用毛笔方便……这也不见得。笔就该有笔的样子,你手里这铅笔,可不像是一支笔啊,看上去就是一根墨条嘛,用的时候还要用手帕包着,否则的话就会把手弄脏,这可不太方便。”
“我手里这铅笔……”或许是觉得管一根墨条似的东西叫笔,有指鹿为马之嫌,沈采萱有些尴尬,轻咳一声,这才继续说道,“这只是铅笔的雏形,只是铅笔芯而已!为了方便书写,本该在铅笔芯外面套上铅笔杆的,但我制出铅笔芯还没两天,一时之间,还没来得及做出配套的铅笔杆。
“再等等吧,等我做出铅笔杆,往现有的铅笔芯上一套,就可以制出名副其实的铅笔了呢。”
这话一出,沈正榕震惊了:“啊,四娘,你手里这墨条,啊不,这,这铅笔芯不是买来的,而是你自己做出来的呀?你能够自己做出笔来?”
沈采萱笑着点点头:“对呀。”
话说,古代只有毛笔,什么铅笔、钢笔、水笔、圆珠笔……这些统统都木有。
前世里,沈采萱坚持练了多年书法,可以灵活自如的使用毛笔。
但,这并不意味着,沈采萱就能够习惯在日常生活里使用毛笔。




锦绣田园:拐个相公好致富 第186章 惟妙惟肖
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沈采萱想用水笔。
可问题是,条件不允许啊!
不过,没有条件,可以创造条件嘛!
水笔……呃,这个制造的难度太大,沈采萱搞不定。
倒是铅笔……这个可以有。
前世,沈采萱外出旅游,曾出于好奇,去过一个铅笔博物馆。
在那儿,沈采萱不仅看到了加工铅笔用的材料,如石墨、粘土和木材等,还参观了正在加工铅笔的铅笔作坊,简单了解了一番制作铅笔的工艺流程。
铅笔的制作过程并不复杂,只需石墨和粘土这两种原料,就可以制作出简易的铅笔芯。
石墨可以入药,因此可以在药铺买到。
粘土是一种分布得很广泛的矿物,只要找对地方,都不用花钱,就可以弄到手,要多少有多少。
1...5960616263...96
猜你喜欢